而今,信息化时代飞速发展,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每天都可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在参与岭南师范学院法政学院“梦之芽”暑期社会实践队的调研期间,却让我“看见”了另一种世界。
我们队伍所研究的课题是关于“空巢老人”的生活和精神状况,因而,我们花了最多的时间去寻访空巢老人并深入了解老人的经历、生活与精神状况。在寻访的途中,总有一些令人难以忘却、铭刻于心的画面……
画面一:风和日丽的早晨,道路上车水马龙,一个白白净净的中学男孩小心地搀扶着行动不便的奶奶,让其和爷爷一同坐在公园的长廊凳上。随后将打包的快餐盒放在爷爷、奶奶之间,为他们打开快餐盒,并双手递上已拆去包装的一次性筷子。爷爷、奶奶缓缓夹起水晶饺子,放进张大的嘴里,慢慢地咀嚼着,不时地看看近处打纸牌的老人们,男孩则坐在一旁,静静地陪伴与照顾。在如此阳光灿烂、蝉鸣鸟叫的夏日清晨,他们仨,如一缕清风绕过打牌喧闹的街坊,在赤坎老街中穿堂而过,拂动着纷繁世界里躁动的人心。任外面的世界如何千变万化,他们所构筑的画面仿佛能让时间静止。
画面二:干净又狭窄的柏油马路两边是拥挤的老城区,新式房屋与长满苔藓的瓦房参差不齐,一边的路边是店铺,一边的路边坐落着居民楼,大门与街道的距离不超2米,仿佛就要威逼街道了。居民楼前生长着繁茂的大树,倾向道路中间。树荫下,有两位身着朴素的麻织夏服的老奶奶,坐在门前矮凳子上,以老人习惯的手撑大腿的姿态在闲聊着,或许在聊着自家孩子的生活琐事,或是聊着邻里间的传闻轶事,抑或是一同回首过去的.岁月点滴……她们闲聊之际还偶尔煽动着裤腿,神情或喜或忧,令我不禁想起自己的外婆,也常常如此过着生活。然而,这两位老奶奶却是居住在城区的,门前汽车飞驰,环境狭隘,空气浑浊,但是,那时树荫下的她们依然有种“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之感。又不禁地多想了一下:她们的孩子是否与她们一同居住呢?
画面三:在一个七八十年代的小区里,隐藏着一座低矮、阴暗、潮湿的平房,里面住着一位独居老人,九十高龄孤苦伶仃地委身在窄小的厅子里,坐在木椅子上捧着盛汤的大碗——桌上并无多余的餐具——面对着小小的门,看着外面进进出出的人们。住在这小区里的人有普通的看门阿姨,也有在区政府上班的职员。抬头望去,每家每户的阳台都放满了东西——盆栽、废弃锅具、小孩的学行车等等,都挂满了洗净的衣物,楼下还停放着不少小轿车,这座平房在此显得是如此地格格不入。甚有光鲜亮丽的住户讥讽道:“这阿婆都有三个儿子,幸福指数比我还高嘞!”老奶奶曾是文化局的雷剧花旦,看着照片里英姿飒爽、貌美如花、娇艳欲滴的美人,我们难以收住内心的惊异与悲哀。
很多独居老人或空巢老人都曾有过风光的过去,但都最终湮没在岁月中,他们承受着病痛的折磨以及亲情的淡漠,纵使外界沧海桑田,他们也只能终日面对自己,将话语吞进日渐萎缩的肚子里,将自己藏进窄小的世界中。
“时代不同了……”,这是老一辈们的慨叹,却也道尽了当下亲情日渐浅淡的无奈与悲痛。古人所传承下来的“百善孝为先”的中华美德,却在时代的沧桑变化中渐渐被丢弃了,又言“百行孝为先”,没有了以“孝”当先的第一美德,何谈“行”?何谈“汝行”够“善”?又何谈“汝之为国筑梦”够“真”?无论岁月如何沧桑变化,我们都应当将“血浓于亲”这一信条刻进心里,都应当及时行孝!
【任岁月沧桑变化,仍应铭记血浓于亲随笔】相关文章:
岁月沧桑 随笔散文11-29
血浓于水爱浓于血09-28
岁月如刀刻录沧桑随笔06-12
血,浓于水小学作文04-24
浓于血的水高中作文09-24
岁月沧桑的语句07-11
岁月沧桑的句子08-23
描写岁月沧桑的诗词01-20
岁月沧桑的唯美句子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