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成本核算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成本核算论文1
摘要:我国在进行医疗体制改革以来,医院作为公益性部门,要在保证为人民服务的前提下发展并壮大自己,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这就需要医院不断改善自身的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方法,更好地发挥它们在日常运作过程中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医院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的内容加以阐述,并从中分析出两者的关系,同时对两者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此外,通过所分析的关系,发现两者的结合点,从而指导医院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医院;成本核算;绩效管理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医院的期望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医院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伴随着新制度的颁布和执行,对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需要根据新的制度,加强对二者的监管,进一步增强医院的竞争力,使医院公益性和盈利性更好地结合,促进医院更长久地发展。
一、医院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的关系
医院成本核算是根据相关制度规定的成本费用范围,对医院在医疗服务、药品销售、生产制剂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费用进行分类、归集、分配、分析核算,从而为医院提供相应的成本信息。医院进行成本核算,能反映医院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整体把握医院的运营情况,为决策者提供了真实的数据信息,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益。医院绩效管理是医院依据自己的经营目标,通过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来评估员工的工作结果,从而来评价员工的工作效率。绩效管理是一种内部激励机制,通过影响员工的工资和奖金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达到医院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性,便于医院更好地运作。对于任何一个医院来说,虽然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都紧密联系在一起,但并不能说二者等同。成本核算是对医院的各种费用支出进行核算并分析,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医院改进成本费用结构;而绩效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想经过绩效评价来激励医院的各个部门和员工,这就使两者不相符。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绩效管理是改善医院成本支出结构最好的手段,通过绩效管理,使员工主动并积极地参与在成本核算中,从而提高医院的成本核算水平。所以说,医院的二者是既有区别又密不可分的。
二、改进医院成本核算的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医院成本核算体系
对于医院来说,成本核算是一项较复杂的工程,要想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就需要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首先,医院在财务部应该设置专门的成本核算部门,通过该部门建立详细的成本核算规则,对各类药品的采购、领用进行详细的记录,并进行定期检查,从而为成本核算提供准确的数据;其次,医院要进行全方面的成本核算,要将医院的每一项支出都纳入在核算的范围内,并将各项成本费用分摊在每个科室,对医院的每个科室和员工进行全方位的成本控制,从而保证其工作全面和规范。
(二)推进成本核算的信息化管理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增加了更多的会计科目,使医院的成本核算更加复杂,而也需要相关的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而且药物的种类较多,工作量较大,有时会出现失误,不能及时地提供数据,这就需要医院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系统,加强信息化管理。医院可以结合本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本核算系统,根据各类药物的名称,可以将各项收入和成本数据自动录入相对应的系统中,通过相关的部门进行上报并审核后将自动导入成本核算系统中,这样就可以根据系统中提供的数据及时地进行成本核算。推动医院信息化管理,能够保证医院信息及时共享,防止数据出错,也可以避免人为改动,从而使医院成本核算更及时、准确、科学,有利于加强对核算的监管,以便于医院进行财务分析并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有效的会计信息。
(三)增强员工的成本核算意识和综合素质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院想要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需要对各项成本支出进行控制,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也需要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领导起带头作用,调动全部人员的积极性,加大对成本意识的宣传,同时加强每个科室间的合作,从而提高员工的成本核算意识,从而有利于成本核算的正常进行,促进医院整体成本控制。另一方面,新制度下,随着成本核算的复杂化,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学习和掌握新的的成本核算方法,提高电算化水平,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率。
三、构建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管理是提高医院整体工作效率的关键,要想加强医院绩效管理,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
(一)坚持绩效管理的原则
在医院中每个部门不论在工作内容、难度还是工作风险方面都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医院坚持按劳分配、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对各个部门进行绩效评价;同时,医院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内容的不同,将绩效管理划分为临床科室、普通科室、行政后勤三个系统,并通过这三个系统分别建立适合自己的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
(二)选择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标准
根据三个系统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指标和标准,在确立评价指标的时候应该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两个方面。目前大部分医院只考虑到了经济利润等财务指标,而忽视了社会效益指标,因此,增加社会效益方面的评价指标便成为了现在构建绩效评价体系的重中之重。根据医院肩负的社会责任,可以将社会效益指标分为:(1)医疗质量,主要包括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2)医疗效率,主要是指医疗服务效率,主要包括住院率、急诊次数、病床使用率等指标;(3)科研能力,主要包括专业论文数、科研项目数、科研成果数这三个指标。这就需要每个系统根据实际情况,将合理的经济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相结合,从而完善医院的绩效评价体系。同时,参考与自己相似的医院绩效评价指标数据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指标数据,确定本医院全部的绩效管理指标标准。
(三)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
医院应该将绩效考核和员工的奖金分配工作相结合,将考核的结果体现在奖金分配的最终结果上。
四、医院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相结合
医院的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这就需要医院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有利于保证医院运作顺利进行,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有利于医院更长远地发展。首先,医院在实施成本核算后,根据各项业务的费用支出情况,能够合理进行成本核算工作,从中可以看出医院每一年度的收支情况,通过节约成本来增加医院的年度收支结余;其次,根据医院的结余情况将资金分为激励资金和发展资金,再依据医院的激励计划和发展目标,合理确定两者的分配比例,从而根据激励资金确定总的奖金额;最后,根据分配出的激励资金确定的总奖金额,再结合每位员工当期的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奖金分配,从而确定每位员工的奖金额度。医院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将奖金直接分配给每个员工,也可以选择将奖金先分别分配在三个绩效考核系统中,然后三个系统再分别根据自己内部的考核结果进行二次分配,从而确定每个员工的奖金额。医院进行绩效管理是建立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之上的。医院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各项业务进行合理的成本分配和归集,为医院进行绩效管理提供数据依据;医院选择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进行绩效管理,确保其在成本核算中的实施成果。绩效管理要在成本核算的预计范围内进行,不能因为绩效管理影响成本核算,打乱成本核算的正常工作,否则会使成本核算工作很难展开;若有预计范围外的情况,可以报到下一期的成本核算中,保证医院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的正常进行。
五、结束语
成本核算是绩效管理的基础,绩效管理是成本核算的体现,二者相辅相成,医院将二者相结合,是一种创新。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进行绩效管理,有利于合理控制医院的运作成本,同时激励员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这就需要加强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相结合,运用这种模式,可以充分调动每一位成员的能动性,进行有效地成本控制,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益,从而提高了在整个行业中的竞争力,保证医院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庆文.基于医院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问题的思考[J].经济管理,20xx(22).
[2]王芳.略谈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J].管理观察,20xx(27).
[3]刘亲.医院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存在问题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xx(07).
[4]高军波.医院成本核算与绩效管理[J].时代金融,20xx(12).
成本核算论文2
一、引言
医院成本核算是现今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根据立场、角度的不同,目前对于医院成本核算具有着几种不同的看法以及不同的核算理念,并因此使我国医院的成本核算方式以及体系等还没有形成一个普遍的共识。
二、医院成本核算理念
(一)全成本核算理念
对于这种理念来说,其主要是对医院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以企业成本类型进行核算,其内容包括房屋固定资产折旧、医院设备以及人、财、物等资源的消耗。而在该理念中,其又根据特点的不同而可以分为两种核算方法:
1、按科室执行收入进行核算
对于该种方式来说,医院将其医技以及临床部门根据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是否能够获得经济收益而将其分为利润中心以及成本中心,而对于不仅能够在运行中获得收益、又能发生成本的医技科室以及临床科室而言,一般会将其纳入到利润中心之中。当其纳入利润中心之后,在工作过开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其运行成本进行核算,还需要根据收支原则对其收入进行核定。此外,对于医院后勤、行政等不会获得收入的部门来说,则将其纳入到成本中心对其成本进行核算。而在对医技以及临床科室收入进行核算时,其则主要是将向患者提供服务并根据相关标准所取得的收入进行统计,而这部分收入则不包括化验以及劳务收入,在成本核算工作中,对于能够直接归纳到科室的收入则直接归纳到相关科室,而对于不能够直接归纳的`,则需要根据一定分摊标准的应用将其以适当的方式分摊到相关部门。
2、按开方科室收入进行核算
对于该种方式来说,其同上述方式相比所具有的收入统计范围扩大了,即在医疗科室开展工作时,无论是对患者直接提供服务还是开化验单据,在此过程中所获得的收入都需要归纳到科室之中,即在这个过程中对两者的收入具有着二次计算。通过这种计算方式的应用,则能够使临床科室收入范围相较以往更大,且在成本相同的情况下,这部分临床科室不仅需要对运行成本以及后期管理部门的分摊成本进行承担,还需要对医技科室的部分成本进行承担。对于该种方式来说,虽然在核算过程中在医技科室同临床科室间存在着一定的二次计算,但也更有利于对临床科室的绩效进行全面的反映。
(二)部分成本核算理念
在该种理念中,其是指在核算工作中仅仅考虑医院实际发生的成本而不是全部成本,比如医院的固定资产如设备、房屋等,不将其纳入到成本核算范畴之内。对于该种核算方式来说,其可以根据成本范围以及收入统计口径而可以细化为两种方式。目前,我国的政府卫生部门较为推荐该种核算方式,这是因为医院固定资产一般都为我国财政投入所形成的,在对医院成本进行核算时不应当对其进行考虑,并因此使其成为了我国政府部门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调整与制定的依据。
(三)管理会计理念
在该种理念中,其认为在成本核算时可以对科室部门的责任预算以及医院的整体预算进行结合,在对不同类型经营目标进行确定的基础上使其能够更好的对医院日常经营活动进行指导。其具体作用即对于回归直线法的利用,通过对病人就医量、医院收入数目以及病种发展趋势的掌握对医院的边际利润以及目标成本进行测算。
三、几种不同核算理念的评价
对于医院成本核算这项工作来说,其是按照部分成本进行核算还是按照全成本进行核算,则是由不同理念所代表的不同立场所决定的。从我国卫生部门来说,其从降低公众就医费用的角度往往会认为医院的设备、房屋等固定资源大多为国家投入所形成,所以在对成本进行核算时认为需要对设备以及房屋等固定资产进行提出。而公立医院则认为,由于我国财政在医疗行业投入资金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很多医院在房屋建设时也存在着独立资金筹集的方式,所以在对成本进行核算时就需要将设备以及房屋等固定资产折旧也纳入到成本核算范围之中。
可以说,对于上述两种理念而言,其在实质上并不存在冲突,两者所存在的区别就是这两种方式在核算结果方面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对待:在政府部门角度看来,根据部分成本核算方式所制定的价格能够更容易被我国的社会群众所接受;而从医院角度看来,以全成本方式进行核算对于医院内部的经营管理以及财政补偿申请方面则具有了更为积极的意义。而在全核算理念中,在具体核算时是按照执行科室收入还是按照开方科室收入进行核算,则同医院自身信息化水平以及经营管理需求高低存在着直接的联系。如果医院本身能够对医技科室同临床科室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良好的平衡,那么无论以哪一种方式进行核算其结果都是相同的。而对于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医院来说,以开方科室收入进行核算的方式对于医院成本的控制与考核则更为有利,因为其能够对医院相关部门的绩效全貌进行真实的反映。
而对于部分成本核算方式来说,其从政府部门角度看来也没有存在问题,其关键只是政府对于这部分资产进行补偿的程度,如果该部分资金能够得到保证,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就需要对该成本进行提出,而如果医院在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得到财政补偿,就不得不在成本核算中对这部分支出进行考虑。
四、结束语
对于医院成本核算来说,其目前仅仅是帮助医院加强经营管理工作的一个方式,即通过对运行成本的控制提升医院对于医疗资源的应用效率。对于不同核算方式来说,也不存在好与坏的区别,需要医院在联系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寻找到更为适合的成本核算体系。
成本核算论文3
[摘要]运输成本的控制在整个公路运输企业的运营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控制运输成本的重要性,在了解运输成本的构成和影响因素后,根据运输成本核算的原则和管理办法,理论上形成降低运输成本的思考和建议,希望对公路运输企业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公路运输;运输成本;成本核算
1公路运输企业运输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种交通工具相继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企业可以根据货物的特性选择方便、快捷、便宜的交通运输方式如货机和货轮等,这就意味着传统的公路运输方式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公路运输在成本核算这一环节必须做出让双方都接受的程度。具体来说,国家政策的调整使得公路运输的利益受损,公路运输企业想要收获更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将运输成本降低,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运输量。加之交通环境的错综复杂,运输周期相应加长,合理有效的运输成本核算可以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获取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在此基础上帮助企业发展壮大。
2公路交通运输成本分析
2.1公路运输企业运输成本构成
从实际情况来讲,公路运输企业以承揽的运输产品在不同地区之间的位移来收取运输费用。在运输成本中,占主要方面的是与运输工具的使用而产生的相关费用,比如人员工资(包括奖金及补贴)、运输工具的损耗(包括零部件的修复和定期保养)、过路费等,同时公路运输企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也较大,对不同的运输产品和运输线路的排列组合,运输成本也会存在差异;还需考虑大环境影响下的货物周转量、装卸成本等。
2.2影响公路运输企业运输成本的因素
(1)人员因素。一个经验丰富的运输团队可以使运输任务更加快捷安全。简单来说,由专业人员计算分析出一条交通顺畅的路线,配以经验丰富的司机和助手,不仅可以高效地完成运输任务,还可以大大降低由其他因素带来的不必要的成本费用。专业能力和业务素养是降低运输成本的关键,高能力高素养的团队可以有效地提高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同样条件下可以完成更高产量的任务,减少工作支出,降低运输成本;反之企业就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分析调整,不利于利润的最大化。(2)车辆因素。公路运输企业的可营运车辆是企业正常运转的保障,因此,涉及车辆的有关因素都将决定运输的成本高低,车型之间的差异、车辆的`维修养护、司机与车辆的磨合程度、车辆的油耗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公路运输企业运输成本。实际运营情况中能正确把握车辆的基本情况,视情维修、视情养护是作为维修人员的常规考察内容,要做到既符合客观实际又能尽量降低运输成本。(3)道路因素。道路因素虽然不是企业可以直接控制掌握的因素,但路况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公路运输的安全和成本。选择公路条件好、管制严格的地区路段,可以大大提高营运环节中车辆运输速度和工作效率,保持平稳的速度还可以有效地节约燃料和车辆零部件的磨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公路运输的成本。
3公路运输企业成本核算管理方法
3.1公路运输企业直接成本核算管理
直接运输成本核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可控变动成本核算管理、固定成本核算管理以及人工成本核算管理。具体来说,可控变动成本核算管理主要针对企业可以完全控制和掌握的那部分成本,例如燃料型号的选择和车辆备用品的选择,在控制这部分成本时应该有企业明确的标准制度,不能在花费上过于紧缩也不能过于铺张;固定成本核算管理指的是企业购置固定成本例如车辆、仓库等的成本核算,企业通过控制这部分固定资产的购入价值和数量来控制固定成本;人工成本核算管理顾名思义就是针对在运输过程中的人员的相关费用,涉及工资、福利、保险等,落实每个职工的人工费用核算,提升企业绩效的同时降低人工成本。
3.2公路运输企业间接成本核算管理
间接成本管理核算主要包括安全成本核算、科技成本核算和信息成本核算等。安全成本核算管理是公路运输企业得以长久运行生存的保障,保证运输任务的安全性一方面可以使得企业内外人员得到安全感和归属感,一方面可以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力;反之发生交通事故不仅会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一定程度上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会下降,加强安全成本培训,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科技成本核算主要针对企业在运输链中投入的科技成本,例如对每一辆运输车辆配备的智能化系统和总控室建立的监控系统,科技产品的投入无疑会增加运输成本,但是从长远来看,节省的人力物力和带来的虚拟体验和精神满足都可以增加员工的忠诚度,不失为一项必要投资。信息成本投资,加大科技投入,以信息化的手段促进运输任务的畅通,与交通运输机构建立信息联络关系,实现信息的及时处理和处理,这样可以在降低运输成本的同时实现信息的及时共享。
4公路运输企业运输成本核算管理原则
4.1合理支出原则
公路运输企业往往要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核张彦龙:公路运输企业运输成本核算探究流通经济算管理工作,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遵循合理支出原则,制订适宜的企业运输运营方案和确定具体的企业经营目标,进一步进行运输成本核算工作。
4.2适度领先原则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每个公路运输企业保证自身的运输质量水平在同行业中保持一定的领先地位,这样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企业的竞争力的同时做好成本核算工作,适当的领先可以缓解部分竞争压力,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4.3全员参与原则
公路运输企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参与,包括司机、维修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保证全员参与,才可以提高运输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竞争力,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降低成本。
5降低公路运输成本的建议
5.1以国家政策为指导
以我国财政部、交通部印发的《交通运输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核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为指导,明确运输成本的基本构成和因时间期限不同导致的不同核算办法,《办法》中指出:事前编制具体的运输成本计划,按照运输途中可能出现的不同问题确定解决措施;企业需要有专门的部门作为整个运营过程的监督者,公平起见部门人员可由中高层领导组成,确保成本的支出可以带来相应的利润;及时反馈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成本,为企业的经营决策人员提供最新的进展情况方便决策;事后认真总结分析计划的完成情况,研究讨论相关费用变动的原因,进一步压缩成本。
5.2制定合理的油耗标准
油耗情况是占据车辆运输的重要环节,每辆运输车会带有一个出厂的最低油耗,但通常情况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每项运输任务的道路、天气、司机和车辆自身状况制定最低油耗,可以适当地放宽标准,由司机在一定范围内决定燃油的耗损量。
5.3提升员工素质
员工是维持运输企业运转的重要后盾。具体来说,基层管理者管理企业的大小事务,对运输成本的预测核算起到决定性作用;司机对于车辆的具体把控,关系到运输安全与否、车辆何时养护、油耗水平高低等;车间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高低决定车辆损耗的快慢和费用的高低;高层领导的策略制定对整个企业的运营起到主导作用。可见,每一个员工的工作职能都是决定运输企业运输成本的因素,秉承企业的经营理念,对员工不定期地开展培训,同员工一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对企业的奉献精神,同时,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的奖惩制度,对企业做出个人牺牲和重大贡献的员工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参考文献:
[1]帅斌,李明.交通运输经济[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xx.
[2]连凯.我国交通运输经济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经济观察,20xx(12).
[3]千日辉.延边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xx.
成本核算论文4
一、在施工企业中进行财务管理与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体现财务部门与财务监督的重要性。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资本构成的科学性要求企业必须在内部实行财务管理与成本核算。基于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专业人员能够通过对企业现有资本的的加权计算,来合理构建企业的资本组成架构,为企业获取更多利润提供可能性,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完善的财务管理不仅能够对市场起到准确的预测作用,还能够将市场信息反馈给企业,使企业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基于市场风向做出正确的项目决策。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能够实现对企业运作各环节的监督,并通过考核来保障施工企业各工程项目的完成,以及对企业行为操作进行规范。
二、当前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实施时间有限,基础薄弱经验不足
由于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引入时间有限,所以管理基础较为薄弱,管理过程中的复杂性问题都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因为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较为零散,而这样的项目特性也就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难度。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相关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与成本核算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导致了其内部工作人员对相关业务不熟练,而内部工作衔接也不完善。除此之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力度不够,没能真正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而财务部门内部各项工作不能如期完成,造成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混乱,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与成本核算工作已经成为企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真正重视这项工作的开展,渗透到企业运转的各个环节,才能够推动企业的发展。
2.管理理念僵化,员工认同度低
建筑施工企业在运行内部财务管理体系与成本核算工作时,除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的先进技术与经验,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外,还需要以市场动态发展为依据,使管理理念能够与时俱进。而当前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较为落后,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僵化,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企业财务工作的开展需要员工的大力配合,为其奠定人力资源基础,无论是专业化的财务部门员工,还是涉及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普通职工,首先都需要对财务工作有足够清醒的客观的认识,避免主观上的排斥对工作开展的拖延。当前,财务管理理念的僵化主要体现在管理措施缺乏人文关怀,对经济效益的过度重视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在这样的体系之下难以形成对工作开展的认同感。
3.施工企业财务体系不健全,欠缺财务预算工作
建筑施工企业与其他行业发展相比,拥有其独特的突出矛盾,即行业成本审核管理缺乏有效机制。财务管理能否真正发挥其预算审核作用,与财务管理体系是否健全有着重要联系。当前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内部管理人员之间的工作划分不够清晰,存在职权不明的现象,而财务管理当前的滞后性以及财务预算工作的欠缺,都极大地阻碍了财务管理效用的发挥。财务体系的不健全还体现在企业本该进行的常规财务审核工作没能得到开展,而财务管理工作所制定出来的措施也缺乏实施的力度。除此之外,企业欠缺财务预算工作,难以对企业工程项目进行很好的管控,导致了其经营与管理两方面都难以提升,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财务预算对于企业而言,起着导航的作用,能够有效规避企业风险,而财务预算工作的欠缺,一方面难以很好地预测市场动态,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不健全。
三、促进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核算的对策与建议
1.增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完善专业人才培训机制
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是由企业的盈利性质所决定的,在科学的财务管理与成本核算工作体系之下,能够为企业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内部各部门的成本、费用以及收支等达到合理管控,才能够促进全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我们知道,对于施工企业而言,运作主要分为经营与管理两大方面,在企业管理方面,要增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对财务管理工作有全面的科学的认识。企业在施行财务管理工作时,一定要加强对项目的监管与控制,通过财务预算、财务控制以及财务计划的配合,促进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管理人才的培训方面,首先要建立起完善的培训机制,利用现代的信息网络进行课程教学,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完全满足企业发展对其作出的岗位技能要求。
2.健全财务管理体系,吸取先进经验
财务管理体系的健全,首先需要在全企业树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理念,从制度上保障财务政策与措施的力度。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需要设立专职的财务管理与成本核算职位,在内部培训的基础上进行人力优化,保障主管人员都能够在措施落实上发挥作用,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从而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去。相较于国外已经发展成熟的成本管理体制,我国的基础薄弱,技术落后,需要在起步阶段吸收借鉴先进经验,如国外企业建立起的与财务管理配套的薪酬管理以及“一岗多薪”体制,为我国企业当前的冗员现象的解决提供了借鉴。
3.强化成本管理与内部控制
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是规范成本预测,并制定出明确的项目目标。成本预测工作是在项目开展之前就需要进行的,主要功能在于通过责任化的管理机制强化对成本控制的重视,并能够有效规避项目开展过程中的资金浪费现象。其次是要做好项目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工作。对项目的建材采购、施工进度以及相关的机械成本费用与管理费用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并通过强有力的过程监督,保障企业咋项目施工过程中实现效益最大化。而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则是对企业资源进行全面优化的必然选择。严格的内部控制体系之下员工工作效率以及工作技能都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一定要保障各部门工作信息与沟通交流渠道的畅通,同时要用长远的眼光和控制措施保障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结语
财务管理作为现代化管理方式,架起了企业的财务与管理之间的桥梁,为更大程度地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奠定了管理基础。现代建筑施工企业常规运作,不仅仅是依靠项目的完成,更要从科学系统的管理角度入手,保障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在实施财务管理与成本核算时,可以吸收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与经验,但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真正符合企业发展的管理之路。
成本核算论文5
摘要:医院的良好运作得益于财务的高效管理,因此,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更加高效,更加科学。在新医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从优化医院财务工作的成本核算方法角度入手,采用全成本核算制度,是加快我国医院管理升级的有效措施。因此,本文通过阐述全成本核算的内涵,说明医院财务工作中全成本核算的项目和流程,重点分析医院财务工作中全成本核算的意义,旨在为提高我国医院财务工作管理质量提出参考性的建议。
关键词:医院;财务工作;全成本核算;意义
医院的发展与国民的医疗水平息息相关,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面对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传统模式的财务工作核算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医院财务管理的需求。全成本核算是新医院会计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实行全成本核算制度,能够有效扩大核算范围,加强医院成本控制的能力,进而帮助医院实现平稳发展。面对当下社会巨大的医疗需求,医院应当积极完善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优化财务核算方法,并注重项目流程的规范化发展。全成本核算方法区别于传统的核算方法,最大的表现在于全成本核算实现了核算对象的差异化对待,按照范围和实施阶段的不同,归纳和分配经济活动中各项事务所产生的成本,医院能够通过全成本核算对医院财务活动进行审核和管理,从而保证医院的常运行,且新医院会计制度充分强调了医院的经营能力,采用全成本核算方法,也能够加强医院的资本管理能力,真实且全面地反映出医院的财务状况,从而避免医院财务风险,强化医院的社会功能。
一、全成本核算的内涵
当下社会环境的变化促使医院由内而外的改革,医院通过借鉴企业的改革,结合医院财务管理的特点,改进了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全成本核算方法由此产生[1]。全成本核算,顾名思义,就是扩大成本核算的范围,在核算对象分类上,通常以医院经营项目和部门为主,通过对所有费用的产生进行记录和归纳。在此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实现费用的二次分配。全成本核算是医院较为系统性和制度化的一种经营活动,最终目的是通过有效的成本核算,反映出医院阶段内的经营状况,并为医院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全成本核算制度联系了医院后勤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在对物资管理进行优化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医院财务管理的.透明力度,从而帮助医院良好发展[2]。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行,使得全成本核算有了制度上的保证,与当下社会的发展形势更加契合,尤其在核算范围及项目中,新医院会计制度将全成本核算的范围进行了有效界定,首次将各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卫生机构的会计核算方法予以区分,且在公立医院的全成本核算中,也将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费用纳入了全成本核算项目中,这使医院的财务管理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也能适应不同卫生医疗单位的使用。尽管全成本核算制度在实际的应用中还存在不完善之处,但必须要肯定的是,全成本核算制度帮助医院实现了自身良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二、医院财务工作中全成本核算的项目与流程
医院财务工作中全成本核算的项目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医疗成本,另一类是药品成本。在医疗成本方面,与医院运行切实相关的费用损耗都可以被计入到医疗成本中[4]。包括医疗器械、员工福利和办公费用等,具体的费用成本按照新《医院会计制度》中的规定进行处理。在医疗成本方面,必须要与医院的经济有直接联系,如医院的捐赠和公益性活动、资本性支出以及基金列支等所产生的费用并不在全成本核算范围中[5]。药品成本主要是指医院在药品采购环节中产生的成本费用,其价格和成本均按照行业相关制度进行计算。医院财务工作中全成本核算的流程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成本。在医院的采购、服务等环节中直接产生的成本费用都属于直接成本,通常由各科室进行申报予以处理。另一种是间接成本。是指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活动所产生的费用,如取暖费用等,在间接成本的收集和计算过程中,主要本着“谁收益谁承担”的原则,收益单位被视作核算单位,根据成本的性质选择公用成本或管理成本等。在报送程序上通常选择四级分摊处理方法[6]。
三、医院财务工作中全成本核算的意义
1.扩大成本核算的范围
全成本核算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现了成本核算范围的扩大,传统的核算方法多集中在医院的核心业务和部门中,对于医院的资产和财务情况不能做到及时、全面的了解,导致医院的决策与投资活动的风险性加大。通过在医院财务工作中实行全成本核算方法,能够将医院的后勤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纳入核算范围中,使医院的医疗服务体系实现了有效扩大。过去的核算方法的对象划分不清,使得医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严重的成本浪费情况,而全成本核算制度将科室的成本与利益联系在一起,通过二次分配实现了科室成本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医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为了减少成本支出,必然要对资本进行节约和高效利用,从而实现医院的经济化发展。另外,全成本核算制度也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全成本核算制度深化医院的层级管理制度,能够提高医院的整体运作效率,从而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2.优化医院的物资管理
全成本核算制度使得费用的收集和统计更加科学,而通过将费用予以分摊能够系统性的规划和分配资源的使用和处理情况。在医院实际的管理中,各部门工作衔接力度不强是影响医院管理的主要因素,由此产生的成本浪费也增加了医院的负担。通过采用全成本核算制度,能够在资源的管理上实现规范化处理,将物资管理部门纳入到核算范围中,能够实现物资从购买到使用全过程的监控,同时利用资产登记表和领取表来规范医院物资的使用情况,从而避免医院物资短缺引发的救助困难,同时也能减少物资积压,医疗用品过期造成的成本浪费。在实际的医院物资管理过程中,多数医院根据全成本核算实行了二级库管模式,同时贯彻执行预算计划领用制度,从源头处减少了成本的费用,既节约了医疗资源,同时也深化了核算意识,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3.综合反映财务工作质量
全成本核算制度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医院财务工作的工作质量,区别于传统的核算方法,全成本核算制度扩大了核算范围和深度,同时也将各个科室的经济效益和成本支出联系在一起,将资源和成本费用进行二次分配,能够使得医院的成本数据更加真实、可靠,从而为医院的经营决策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另外,全成本核算制度能够反映出同期医院的工作业绩,能够对比分析出医院的生产率和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在成本的预算、使用和监督方面,全成本核算能为各个科室提供更加充足的谋划空间。在风险性预判和控制方面,全成本核算也能够通过数据对比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这就使得医院发展的目标确定且方法多样,在充分发挥出医院社会职能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四、结语
全成本核算制度对于医院的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成本核算制度能够使得医院的财务管理更加高效,通过实现核算范围和深度的有效扩大,帮助医院不断树立成本核算的意识,整合现有的资源,减少成本的浪费,从而减轻医院发展的负担。另外,全成本核算制度还具有一定的风险预判效果,能够为医院的投资活动和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从而保证医院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坦.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与会计支出的勾稽关系[J].中国卫生经济,20xx,5(8):90-92.
[2]常慧,许佳,陈丹婕,等.全成本核算信息系统在医院运营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xx,8(4):110-112.
[3]朱世和,王庆林,陈岳祥.医院全成本核算组织管理路径探索与实践[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xx,8(4):303-304.
[4]郑大喜.基于成本核算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美国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xx,5(7):56-62.
[5]王成,许涛,孙磊,等.加强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几点思考——基于北京市的调研[J].卫生经济研究,20xx(1).
[6]叶世秀.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全成本核算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xx,8(18):210.
成本核算论文6
医院成本核算是一个医院经营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医院经营管理的基本内容,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现就我院近年来成本核算的做法进行简要分析。
1. 医院成本的构成及必要性
1.1 医疗服务成本的构成
根据国家财政部、卫生部1999年颁布的《医院财务制度》,医院总成本由医疗服务成本和药品成本构成,包括行政和后勤科室费用在内的管理费用,按医疗和药品部门的人员比例,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的比例分摊计入医疗服务成本和药品成本中;《医院会计制度》中将医疗成本分为14类。
其中属于活劳动的成本要素为5项: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和社会保障费;属于物质劳动的成本要素包括9项:公务费、卫生材料、其他材料、低值易耗品、业务费、购置费、修缮费、租赁费和其他费用(其他费用为没有包含在前13项中的医院其他业务消耗);同时《医院会计制度》对药品支出项目中作出规定药品成本除上述14类成本外,还包括药品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共16项。
1.2 医院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医院实行成本核算,是由医院的性质决定。过去把医疗单位看成单纯公益性社会福利事业,不讲成本核算,忽略了它是社会经济部门的一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立医院不仅是具有公益福利性质的事业单位,也是保护和再生劳动力的生产性的经济部门。在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整个过程中都离不开经济收支活动,医院必须在国家定额补助的前提下,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保本微利。所以,医院自身的生产经营成员也要通过以收抵支后取得结余,结余水平高低反映医院的经营管理状况、技术水平,及发展前景。因此,医院成本核算符合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和物资利益原则的要求,合理地核算医疗活动中的耗费及计算应得的补偿,对维持医院的再生产是非常必要的。
2. 医院成本核算的特点及作用
2.1 医院成本核算有如下特点
(1)纳税:企业成本核算不但要求企业不亏损,而且要求有盈利,以利税的形式为国家积累资金;我院属于非营利性医院,其成本核算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要求向国家上缴利税,不承担为社会积累资金的任务,而成本核算的主要目的是对医疗业务活动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进行核算。
(2)核算对象:医院成本核算不同于企业,由于服务的对象是人,医务人员劳动的主要产品是医疗服务,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是指某一个或一组服务项目所发生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进行归集和核算[1],由于医院承担一定的福利职能,医疗服务项目执行政府定价,而不能完全按成本定价。
2.2 医院成本核算的作用
医院成本核算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作用:
(1)能准确得出医院的成本信息,如实反映医院工作数量与质量,并成为确定医疗服务价格的重要依据。国务院八部委联合颁发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的价格改革部分明确了今后卫生服务的定价权限下放,从而使价格与医院的实际运作直接面对面。医疗服务价格是医疗服务价值的货币表现。因此,成本是卫生行政部门或医院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时的重要依据。基本医疗服务是非营利的,依据成本定价是医院得以维持并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的保障,在定价和调价过程中成本核算的信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做好成本核算、成本分析能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医疗需求虽然缺乏价格弹性,但患者有选择医院就医的自主权,过高的医疗服务价格必然导致病源分流,医院要想占有市场,只有靠优良服务、高超的技术、价格适中的收费来扩大市场份额,而获得医疗成本补偿最大化。
(3)完善成本核算是健立健全激励机制的基础。精神激励与物资激励是促进医院服务数量与质量提高的有效管理措施,物资奖励形式奖励之一的资金是实行按劳分配的一种补充方式,是对医务人员提供超额劳动的报酬,但在后勤社会化建设等一些方面,与先进省份的医疗机构相比较,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加入WTO后,医疗行业将面临巨大变革,将会对医院成本核算提出更高、更全面、更系统的要求,我院的成本核算将不断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高一红综合医院成本核算模式的探析[J]中国医院,20xx,7(11):60
2、谢社林,王家桥新时期医院成本核算的特点[J]中国卫生经济,20xx,21(4):54
成本核算论文7
[摘要]新财务制度下,加强成本核算具有重要意义,能实现对资金的合理利用,提高企业成本控制水平,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但目前成本核算存在不足,对企业发展和运行效益提升产生不利影响。需要落实新财务制度的各项规定,并采取改进措施:完善组织机构,健全成本核算体系结构,落实成本核算责任制,并提高工作人员成本核算水平,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关键词]新财务制度;成本核算;组织机构;责任制;工作人员水平
引言
近些年来,新财务制度得到推广和应用。不仅有助于财务会计活动顺利进行,还能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减少资金浪费,促进企业综合效益提升。成本核算作为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运行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目前在成本核算中,一些工作人员没有严格遵循规范流程进行,制约成本核算水平提高,对企业发展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为扭转这种局面,推动企业发展和竞争力提高,应该落实新财务制度的各项措施,有效开展成本核算工作。进而避免资金浪费,努力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也为企业运行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注入生机与动力。
一、新财务制度下成本核算的意义
对企业运行和发展来说,成本核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做好该项工作,不仅有利于提高财务会计工作水平,对企业发展和综合效益提升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实现对资金的合理利用
资金利用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活动,对合理安排资金使用情况,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在日常工作中,不注重成本核算,对资金使用状况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忽视及时跟踪资金使用情况,则容易导致资金浪费,不利于企业运行效益提升。而落实新财务制度的各项规定,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体系,对资金使用加强跟踪与管理。能有效规范和引导资金使用,确保资金使用落到实处,使其更为有效地发挥作用,进而有效提升资金利用效率,为企业运行和发展创造条件。
(二)提高企业成本控制水平
加强成本控制,严格资金支出和管理,这是每个企业不可忽视的工作,有利于实现对成本的严格控制。在新财务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下,采取措施调动工作人员热情,明确他们的职责,严格按规范要求开展成本核算工作。能够实现对资金的合理利用,进而严格控制企业各项支出,让资金利用落实到位。同时还要严格执行成本预算方案,减少不必要损失,这对加强企业成本控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
成本核算是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运行发展和效益提升紧密相连。落实新财务制度的各项规定,加强成本核算与管理,可以有效约束和规范工作人员的各项活动,激发成本核算人员的主动性,让他们严格遵循规范流程开展各项工作,对资金使用和成本核算存在的不足及时采取修复和完善措施。进而避免资金浪费,减少不必要支出,有利于加强成本控制,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
二、新财务制度下成本核算的不足
虽然加强成本核算具有重要作用,也受到相关人员的关注与重视。但在具体工作中,由于新财务制度没有严格落实,一些成本核算人员责任心不强,制约成本核算水平提升,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成本核算组织机构不完善
完善组织机构,健全制度措施,合理配置成本核算工作人员,这是有效开展成本核算的前提和基础。但目前一些企业忽视完善组织机构设置,没有根据财务会计和成本核算需要,设置合理的组织机构。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不利于工作人员相互协调与配合,影响成本核算工作水平提升。
(二)成本核算体系结构不健全
为优化成本核算流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立即采取修复措施,有必要结合具体需要完善成本核算体系结构。但一些企业不注重该项工作,成本核算制度和相关措施不完善,一些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成本核算责任制和奖惩激励机制没有严格落实,不利于激发工作人员热情,对成本核算活动开展也产生不利影响。
(三)工作人员成本核算水平有待提升
例如,一些成本核算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成本核算流程、工作要点不熟悉,在具体工作中,未能严格遵循新财务制度的规定开展成本核算的各项活动,容易导致数据计算和分析错误。或者忽视建立完善的管理培训制度,新知识和新制度学习不足,难以提高工作人员综合技能,制约成本核算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到位
要想提升成本核算工作水平,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必要的。这样既能加快成本核算速度,还能减少误差,促进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提升。但目前在具体活动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到位,忽视建立完善的数据库,或者数据资料收集不全面,影响成本核算工作效率提高。
三、新财务制度下成本核算的对策
为有效提升成本核算水平,结合新财务制度的要求和相关规定,推动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力提升,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完善成本核算组织机构
要充分认识成本核算对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力提升的作用,将成本核算纳入财务会计工作之中,推动各项活动顺利进行。根据经营状况和财务会计活动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并增进管理、财会、销售等部门的协调与配合。要合理安排成本核算人员的日常工作,密切分工,增进联系,将成本核算责任层层落实到位,形成完善的成本核算组织机构。完善制度措施,推动成本核算的制度化与规范化,促进工作效率提升。加强成本核算重要性的宣传活动,提高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调动成本核算人员工作热情,让他们掌握新财务制度,遵循规范流程开展成本核算各项活动,为企业发展和运营创造良好条件。
(二)健全成本核算体系结构
成本核算是财务会计工作的关键,为提升工作水平,健全成本核算体系结构是必要的。可以成立成本核算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规划成本核算制度与流程,确保方案得到有效实施。建立成本核算工作小组,明确每个工作人员职责,对企业成本进行核算,填写报告,为企业财务会计决策提供参考。根据实际需要,对成本核算流程进行完善和优化,改进存在的不足,努力提高成本核算工作水平。加强监督管理与考核,确保新财务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并统计各部门成本核算情况,发现存在的`不足时应该及时完善,不断优化成本核算流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有效提升成本核算工作水平。
(三)严格落实成本核算责任制
为提高成本核算工作水平,实现对成本的严格控制,建立并严格落实成本核算责任制是必要的。这样既能有效规范成本核算人员的每项活动,还能明确他们的职责和任务,为提高成本核算水平奠定基础。作为企业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根据成本核算需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措施,明确成本核算部门与工作人员的职责,有效规范和引导各项活动,进而让他们按新财务制度的要求开展各项活动,确保成本核算工作落实到位,促进工作水平提升。要根据核算对象和核算任务与工作要求,拟定每个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让他们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保障各项制度得到严格执行与落实。利用新财务制度健全成本核算责任制,更好约束和规范工作人员职责,提升成本核算人员责任心,严格遵循制度和规范要求开展各项活动,进而出色完成成本核算任务。
(四)提高工作人员成本核算水平
为确保成本核算水平,推动各项活动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成本核算队伍建设,努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是必要的。为此,应该根据成本核算的具体需要,引进财务会计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责任心强,具有奉献精神的成本核算工作人员,充实成本核算队伍,努力构建一支综合素质高的工作队伍。为提高工作效率,成本核算应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确保工作人员胜任成本核算各项工作的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培训机制,采用现场授课、讲座等形式加强学习,深化对新财务制度的理解与认识,提高专业化水平,并明确成本核算的目标和流程,熟练开展各项活动。加强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学习,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开展成本核算的各项活动。加强管理与考核,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建立并落实责任制,让成本核算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并按规章制度要求开展各项活动,努力提升工作水平。同时,成本核算人员要注重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不断加强理论知识、计算机操作技能学习,熟悉成本核算工作流程。要具备奉献精神,遵循规范流程开展工作,做好成本核算的每一项活动,对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和完善,顺利完成成本核算各项任务。
(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在财务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提高成本核算工作水平,合理应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是必要的。这样不仅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还能有效提升成本核算工作效率,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为此,要根据成本核算具体需要,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收集并完善财务会计信息和数据资料,保证数据信息完整,为成本核算活动开展和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与参考。同时,在完善的数据信息支持下,有利于财务会计数据信息查询和分析,为成本核算活动开展创造便利。要建立成本核算动态跟踪和分析机制,注重成本核算信息的更新和完善,及时查询和分析数据资料,进而详细全面掌握财务会计和成本核算状况。同时还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和培训,让工作人员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成本核算。并遵循工作流程,掌握成本核算技能,确保成本核算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四、结束语
通过落实新财务制度,健全完善各项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素质,遵循规范要求进行成本核算。不仅可以弥补成本核算工作的不足,还能推动各项活动顺利进行,及时发现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减少不必要损失,有利于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企业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赵宝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77-79.
[2]孟祥霞.关于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思考[J].财会研究,20xx(4):120-123.
[3]牛怡然.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制的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xx(5):45-48.
[4]高志妨,毛婧.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对中医院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xx(4):79-81.
[5]饶培培.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以造纸业为例[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4):56-59.
[6]季花.新财务制度下医院全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研究[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xx(3):95-97.
[7]陈琼芝.新财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管理与对策[J].管理观察,20xx(14):96-97.
成本核算论文8
【摘要】伴随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企业间竞争方式的转变,单纯的物质竞争已经难以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人才之间的竞争占据核心地位的趋势日益明显,企业要想更好地使用、开发以及留住人才,就要对人力资源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核算,本文正是基于此,全面分析了如何进一步优化我国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核算。
【关键词】人力资源成本会计 核算 账户设置 账务处理
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仅仅局限在国内,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国内的企业也面临着国际巨头的竞争威胁,同时企业之间竞争的也不再仅仅局限在物质资产层面,更多的则是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之间的竞争。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能否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的核心要素,因此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由此也产生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在界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概念的基础上,剖析当前在实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账户设置以及账务处理两个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思考。
一、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概念界定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作为企业人力资源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将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各种投资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企业对人才管理的全流程,即聘用、开发、使用及退出等过程核算人力资产价值。因此可以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定义为:对有资格成为会计主体的企业的人力资源聘用、开发、使用及退出等活动中产生的各项支出的确认、计量以及报告 。
从这个定义来看,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至少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中所指的人力资源必须是能够被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所拥有或者掌控的;二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仅能够对其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进行核算,具体到企业会计主体来说,主要是指人力资源成本所包含的内容,即企业为了获取、支配人力资源所发生的聘用、开发、使用、医疗、工资、福利等的费用及支出;三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职能是对人力资源成本的确认、计量、核算以及出具报告。
二、我国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过程的难点
当前学术界对于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这些分歧的存在追根溯源可以归结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过程的账户设置上,目前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的实务操作中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设置“人力资产”账户,但是有的学者认为这样的账户设置存在一定的缺陷,更进一步的,在核算过程中的成本摊销以及损益变动的账户设置也应作出相应的变动 。
学术界之所以对“人力资产”账户的设置存在争论,主要是基于人力资产自身的属性。一般而言,人力资产的本质上仍然是一种人力资源,且这种人力资源是可以通过产权交易所拥有或者控制,同时也是能够进行精确计量的,此外还能为企业带来经济价值。但是与对应的,企业人力资源的获得成本以及后续的开发成本就是人力资产形成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和支出,这些费用和支出的产生仅仅是企业为了获取人力资源的使用权,以及为提升员工素质所进行的投入,从这个意义上讲其并不能体现出人力资源的真正货币价值 。企业为了取得人力资源使用权以及提升其质量,对于企业而言是一种长期的投资,能够在长时期内为企业带来价值,由此很多学者认为在账务处理过程中应先将其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物化为某项资产,然后将这项资产的价值按照配比原则在相对较长的时期内进行摊销处理,每期都按照损益来确认和计量。
三、对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的思考
(一)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的账户设置
尽管如前文所述,学术界对于基于“人力资产”账户的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存在争议,但从实务操作角度来看,目前尚无更好的`方法完全取代“人力资产”账户这种核算方式,本文力求通过完善账户设置体系来不断优化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核算。
一是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中设置“人力资产”账户,主要用于体现企业人力资产的变动情况,具体来讲就是企业在取得、开发以及使用人力资源时带来的人力资产原值的增减。在实务操作中,该账户的记录使用多栏式账簿,并且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环节设置相应的专栏,专栏的设置并无定规,企业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该账户的借方主要反映人力资产的增加,主要是企业通过招聘等形式取得人力资源的控制权以及后续的培训开发活动等带来的人力资产原值的增加,同时也表示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投入的成本。贷方主要反映人力资产原值的减少,如发生员工离职时就要在贷方记录,同时冲减人力资产原值。期末余额反映在借方,表示现有的人力资产总额 。
二是设置“人力资源取得成本”账户,该账户主要用于反映企业在取得人力资源过程中的支出变动,借方反映增加人力资源投资额,贷方则是反映将“人力资源取得成本”结转到“人力资产”账户,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在会计核算期内发生的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尚未进行结转的余额。该账户下也可进一步细分为招聘成本、人员选择成本、新员工安置成本等明细账户,具体设置过程可根据企业按照自身实际情况实行。
三是设置“人力资源开发成本账户”,该账户主要反映企业在后续培训等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费用和支出的变动情况,借方表示企业增加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贷方反映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中结转到“人力资产”账户中的部分,期末余额反映在借方,表示还未转入“人力资产”的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余额,在该账户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置诸如岗前培训、在岗培训成本、委托培养成本等明细科目。
四是设置“人力资产摊销账户”,该账户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将人力资产看作是能够持续为企业带来经济价值的一种资产,是按照权责发生制所设立的,用于核算企业人力资产的累计摊销额,在该账户进行摊销的包括了企业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开发成本以及在当期已经计入营业成本的那部分人力资产变动额,在企业日常运转中该账户的借方无发生额,贷方发生额主要是用于体现当期应当计入营业成本的那部分人力资产。只有在员工离职时该账户才会产生发生额,用以冲减已经摊销的人力资产费用。该账户的下设明细科目应当与“人力资产”账户一致,以便相互结转或是摊销能够顺利进行。 五是设置“人力资产损益”账户,主要反映因企业人力资产出现变动或是消失时产生的各种损益,借方发生额反映有人力资产从企业退出或是消失时,已经结转的人力资产成本尚未摊销完全的发生额,贷方发生额与之相反,用以体现企业出现人力资产退出或是消失时,结转的人力资产成本多摊销的部分。该账户期末无余额,全部结转到损益账户中,如在会计期末贷方发生额大于借方发生额,则将差额结转到“当期利润”的贷方,反之结转到“当期利润”的借方,冲抵当期利润 。
除了这些账户外,还应当设置“人力资源使用成本”、“人力资源保障成本”、“人力资源离职成本”、“人力资产费用”等账户,因为这些账户与前面所述大同小异,故不再赘述。
(二)账务处理
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中,首要的工作就是确定核算中需要的账户,然后是在此基础上进行账务处理。但由于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账户设置与账务处理都存在一定差异,本文以常见的处理过程为例,对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的账务处理做简要介绍。
首先是在企业取得人力资源、进行培训等人力资源开发时,会产生相应的费用或支出,此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人力资产成本费用
贷:银行存款或是现金
二是企业在每个月向职工支付薪酬、福利时,也会相应产生支出,此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人力资产成本费用
贷:应付工资(职工福利等)
三是企业按照社会保障政策的要求,每月都要为职工缴纳相应的社会保险,因为企业在进行会计预算时都是按照完整的会计年度计提社会保险支出,因此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人力资产成本费用
贷:应付社会保险基金(可细分为养老、医疗、生育、工伤以及失业等保险)
四是会计期末企业转接各种人力资源成本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人力资产
贷:人力资产成本费用
五是企业每月都要按照实际发生额摊销人力资产成本费用,此时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人力资产成本费用
贷:人力资产摊销
六是企业在月末将人力资产费用结转到当期利润账户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本年利润
贷:人力资产成本费用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企业竞争方式的转变,有效开展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具有深远的意义,不仅能够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水平,也有利于向企业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提升外部使用者的决策水平。
参考文献
[1]尹凤.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应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xx.
[2]孙绍文.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方法比较分析[J].财会研究,20xx(11).
[3]潘丽君,刘琳.浅谈人力资源会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xx(22).
[4]李宗清.浅谈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核算模式[J].中国商界(下半月),20xx(09).
[5]魏英军.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研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xx(04).
成本核算论文9
摘 要:成本是价格的基础,也是成本管理的基础。但是按照现行的煤炭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和成本管理办法,设置的成本项目和成本开支标准,已以不能如实地反映煤炭产品价值构成。因此,本文建议煤炭企业应当在《企业会计准则》框架下组织成本核算,适当地扩充一些产品成本项目,并调整其中一些项目的费用核算办法,使煤炭产品成本与其际生产消耗联系起来,更好地为成本管理服务。
关键词:煤炭行业 会计准则 维简费 环境成本
煤炭企业现行的成本核算依据的仍然是1991 年原能源部制定的《煤炭工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和《煤炭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办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环境下,煤炭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要求。突出表现在产品成本项目不完整,成本核算不真实。由于成本是价格的基础,成本信息不真实,必然会扭曲煤炭产品价格,并对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因此,采用《企业会计准则》,科学界定煤炭企业成本核算范围,扩充成本项目,合理费用标准势在必行。
一、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现状分析
目前煤炭企业产品成本项目包括材料、工资、福利费、电力、折旧、井巷费、维简费、安全生产费、修理费、地面塌陷补偿费和其他支出等,共计十一个项目。其中的“井巷费”、“维简费”和“安全生产费”三个项目的核算标准,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费用比率,根据原煤产量进行计提的,其余项目则据实列支。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上述十一个成本项目不能囊括全部生产成本,而且其中部分项目计提标准偏低,煤炭成本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相关性都有待提高。
1.会计要素确认失当,煤炭资源成本未列入产品成本
煤炭资源是煤炭企业生产的先决条件,企业在开采煤矿之前时,必须先出资购买采矿权,煤矿开采后还必须缴纳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目前,绝大多数煤炭企业沿用原有的煤炭行业会计核算办法和成本管理办法,将有偿取得的煤炭资源开采权资本化为无形资产,然后再分期摊入管理费用,而不是生产成本。将煤炭资源开采权确认为无形资产并无不可,是完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的。但是,将与产品成本相关的无形资产价值摊认管理费用,却有失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其结果必然导致成本计算不实,并进一步造成产品成本补偿不足。
2.会计政策运用失当,环境治理成本未列入产品成本
煤炭企业环境支出包括当前环境保持支出和未来环境恢复支出。当前环境保持支出是在煤炭的开采与加工过程中所发生的支出,包括煤炭企业对煤矸石露天堆放、污水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燃煤锅炉废气排放等治理支出;未来环境恢复支出包括土地复垦、塌陷治理等支出。目前,煤炭企业环境支出占产品成本的比重很大,而且随着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不断提高,这一比重还会进一步提高。所以,能否正确认识环境治理成本与产品成本的关系,并将环境治理成本恰当地反映在产品成本之中,将会对煤炭企业产品成本核算产生重要影响。
目前煤炭企业环境治理成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未来环境恢复支出的成本核算不恰当。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煤矿关闭后,必须对土地塌陷进行补偿和恢复。如何正确这些生态恢复成本,不仅关系到煤炭企业成本信息是否真实,而且还关系到煤炭企业成本补偿是否充分,企业和生态发展能否持续进行。目前令人失望的是,绝大多数煤炭企业没有此类生态恢复成本前瞻性地计入生产成本,而是等该项费用发生时才“计入”生产成本,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而存在巨大的隐患。其后果只能有一个,要么使企业丧失可持续发展能力,要么把生态恢复的包袱甩给政府和社会。
3.费用分摊办法失当,维简费用计提不充分
按照《煤炭工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煤炭企业开采原煤过程中所形成的矿井、巷道等建筑物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但是,其价值则是通过计提维简费予以补偿。根据规定,维简费是按照原煤产量和规定的标准计提的,其依据是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于20xx年联合颁发的《关于印发(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的通知》。《通知》规定,维简费应当根据原煤实际产量,每月按规定标准在成本中提取。但是,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井、巷道建筑物投资额越来越大,但是原煤的产量反而在不断下降。所以,按产量计提的井巷维简费,使成本信息与费用支出之间失去了相关性,并且导致煤炭成本信息不实,投资弥补不足。
二、以财务报告为导向,重建成本框架
产品成本是产品价格的基础,所以,产品成本理应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一切耗费,包括生产过程中的直接费用和为了管理和组织生产所发生的间接费用。但是成本核算只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其本身并不是成本核算的目的。所以,出于成本控制、分析和考核等成本管理的需要,《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应当采用制造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就煤炭企业产品成本核算而言,既要考虑煤炭产业的特殊性,还必须尊重《企业会计准则》的统一性,不能为成本而核算成本,只有选择制造成本法,才能把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与财务报告有机地融为一体。因此,基于成本管理和财务报告目的考虑,煤炭企业应当采用制造成本法,并将总成本分解为基本生产成本和期间成本,以便于向不同的成本信息需求者提供不同层次的成本信息,从而提高成本信息的有用性。
1.坚持制造成本法,完善产品生产成本项目
如前所述,煤炭企业产品成本尚不足以充分反映煤炭产品真实的生产成本。所以,煤炭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准则》的要求,重构煤炭成本结构,并且规范各项目费用标准,以保证成本信息的真实性,为成本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基础。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构成财务报告中存货成本的是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产品生产成本指的是产品的制造成本,即产品制造过程发生的直接和间接生产成本。所以,煤炭企业应当把与产品制造过程有关的一切成本原则上都应当列入产品成本,当然也包括煤炭资源本身。
(1)增加煤炭资源成本项目,增强产品生产成本的充分性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精神,煤炭资源使用权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煤炭资源使用权属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由于煤炭资源使用权包含的经济利益是通过其所生产的煤炭产品实现的,其摊销金额应当计入煤炭产品的制造成本。所以,煤炭企业应当将煤炭资源成本由摊入管理费用改为摊入生产成本,以保证产品生产成本的充分性。因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精神,企业有权利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为原则,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2)变维简费为折旧费,提高产品成本信息的相关性
如上所述,目前以原煤产量为基础的维简费计提办法,使矿井、巷道等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具有累退性,即资产价值越高,成本补偿越少。所以,建议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等部门,改变维简费计提办法,如改维简费由计提的办法为折旧的办法,并根据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以充分补偿该类资产投资成本。
2.将煤矿弃置费用资本化为固定资产,再分期转化为产品生产成本
煤矿闭坑后,根据环保法规所发生的生态恢复费用被称为弃置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精神,企业应当按照弃置费用的现值资本化为固定资产,然后再通过折旧的方式系统化地摊入摊入各其期产品生产成本,以消化未来大规模费用支出隐患,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3.将环保成本确认为期间成本,以保证产品成本的决策功能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精神和一般的会计惯例,对于与产品生产没有直接联系,或者难以直接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支出,如污水治理费、粉尘治理费等生态环保费用可以直接计入各期的管理费用。这样既可以简化产品生产成本计算,又可以保证产品成本与产品产量的相关性,以满足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的需要。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有不少会计学者和会计实务工作者分别从循环经济和产品定价的角度提出了环境成本概念和全成本概念,这些概念与本文所张的制造成本概念并不矛盾。其实,不管是强调全成本概念,还是引入环境成本概念,抑或是主张制造成本概念,都不足于直接作为确定产品价格的依据。真正能够作为定价依据的只能是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概念,即借助于定价决策方法,将会计成本转换为决策成本。换言之,不管是循环经济框架下的环境成本概念和全成本概念,还是财务报告框架下的制造成本概念,都只能作为产品定价的基础而不是依据。
三、结束语:
以上财务报告框架的成本是以《企业会计准则》为前提的,所以,建议煤炭企业尽可能应用《企业会计准则》,同时建议有关部门修改有关成本开支标准的规定,使成本核算真正成为成本管理的助手。
参考文献:
[1]朱永强: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问题探讨.煤炭经济研究,20xx,(10).
[2]张文丽:煤炭开采中生态成本核算及经济补偿.中国能源,20xx,(9).
[3]刘中元:完善煤炭企业成本核算框架的建.河北企业,20xx,(3).
[4]张福成:煤炭企业煤炭成本核算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xx,(32).
成本核算论文10
摘要: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管理方法,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的全成本核算更利于券商就各业务线成本比对、管控和贡献毛益的测算,从而对券商的产品或服务定价、考核激励、业务模式转型等产生指导。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证券公司全成本;应用
可行性证券公司营销模式的变革催生了成本管控模式的革命。20世纪90年代初,券商主要业务品种是债券本息代理兑付、证券代理买卖,券商以坐商的方式存在,几乎无需外出展业;20xx年,随着价格自由化,佣金由单一的行政定价转化为市场协商定价,等客上门的时代不再,券商大量招聘证券经纪人,行商代替了坐商;后来,互联网金融及非现场开户的推行,券商营销由线下的地推转战至线上的导流;如今,随着券商财富管理、综合金融业务+(以经纪带动资管、投行)的发展需求,担当区域辐射和服务(产品)展示平台功能的营业网点增设需求再次提上券商的议事日程,线上和线下共举的展业方式成为营销新模式。券商相应成本管理模式也经历了坐商模式下的“定额管理”(依费用项目设定固定预算额度)和行商模式下的“定额+定比管理”(将全成本按其性态划分为固定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以定额管理,变动成本以定比管理)。两种成本管控模式均是基于传统成本管理法下的,通常无明确成本对象,成本仅是简单分配至费用发生部门并进行成本绩效的考核;随着券商收入结构的多元化,这种管控模式显然已无法满足券商经营目标实现的需求。究其因,以往券商收入来源以经纪业务为主,创收主体主要是各分支机构,随着业务链条的拉长,自营、投行、资管、做市、财务顾问等均由总部部门或专业持牌子公司完成,对中后台如风控、人力、清算、财务、信息技术、营销企划等部门的业务支持的需求增加,且该部分成本在全成本中占比加大,原有的成本核算方式显得较为粗放;实操中具体业务或者项目仅承担了部分与其直接相关的成本,中后台保障成本则作为期间费用堆砌到职能部门或分支机构名下,未细分至相应的业务线或具体产品,使得公司无法准确评估单一业务线的盈利能力,无法根据其贡献毛益测算保本点、或回报率进而科学定价,无法通过详尽的成本信息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绩效考核。成本项目金额的比对只是简单提供了变化的金额,无法了解导致成本发生的原因,无法实现降本增效和调节开支的目的,无法为公司的决策、计划、控制提供科学的指导。这种粗放的成本管控和与时俱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以及全成本核算的理念差之甚远,证券公司亟需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成本管控方法规避上述弊端,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法)以其更加先进的处置优势成为券商成本管控的一剂良方。
一、作业成本法的理论研究
ABC法最早可以追溯到1952年科勒教授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其首次提出了作业概念。1988年,美国学者库伯(RobinCooper)和罗伯特卡普兰(RobertSKaplan)提出了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即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最初只是为了精确计算成本、解决间接费用的分配问题,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ABC法所提供的信息可被广泛应用于预算管理、生产管理、产品定价、新品开发、客户盈利分析等诸多方面,从而越来越受到众多企业的认同和运用。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念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其以作业为基础,通过对作业的确认和作业成本的计量,将间接成本分配至作业、产品(或服务)、客户,将成本对象扩张至业务线、经营流程、客户,并运用分析成果消除非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提升客户价值。
二、传统成本管理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异同
(一)传统成本管理法是将全成本划
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并将成本按照发生的部门和成本项目直接记入相应部门的费用科目,最终形成部门费用表。
(二)作业成本法是将全成本划分为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将成本项目按其是否可以直接归属作业进行费用归集,直接成本直接记入作业,间接成本按成本动因分配记入作业,最终形成作业费用表。
三、成本作业法的实施步骤:
(一)确认成本对象1.确认作业中心按管控层级将作业中心划分为一级作业中心、二级作业中心、三级作业中心直至满足管控需要的最末级作业中心。一级作业中心通常为实体作业中心,包括公司决策机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党办、工会、管理层、总部服务支持部门等,这些中心大多为成本中心或投资中心;二级作业中心为虚拟作业中心,包括经纪、自营、投行、资管、投资咨询、财务顾问、信用等业务线;三级作业中心可以是业务承托的部门或机构,如经纪业务线下的传统中介、资本中介业务管理部门、各证券营业部,按其属性属于利润中心或收入中心;四级或更末级作业中心,主要是基于公司战略需要,以业务单元(即当下流行的提法---阿米巴)形式作为考核对象的诸如产品(服务)、项目、资管计划、客户、理财经理、证券经纪人等。2.确认作业及其相关细目、流程如投行作业可以按其价值链分为承揽、项目立项、尽调、内核、簿记、验资、发行、督导等作业细目。
(二)成本归集
1.梳理资源清单资源是为了完成作业而投入的具体的劳动力、资金、工具等,即人、财、物、信息。按照资源发生的领域将其划分为以下三类:(1)直接支出,指可直接归属于终端产品(服务)的成本,如需缴纳的税费、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交易规费;(2)可归属作业支出,指不能直接归属于产品(服务),但能明确归属于某一作业的成本,如经纪业务部门发生的可归属至经纪作业的成本、承揽部门发生的投行作业的成本等;(3)不可归属作业支出,指既不能直接归属于产品(服务)也不能直接归属于作业的成本,主要指公司中后台部门发生的支持保障成本。2.选择合适的成本动因并建立动因量库成本动因是各项资源被最终产品(服务)消耗的方式和原因。按照分配对象,成本动因可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资源动因是对一项作业所消耗资源数量的计量,作业动因是成本对象对作业需求的频度和强度的计量。如:(见表1)凡直接归属作业的项目需细分至次级作业的,次级作业应继续选取作业动因再次分配。如:(见表2)3.建立作业成本核算系统处理平台遵循“谁受益谁分摊”的原则,首先归集支出数据并进行费用统计,然后通过录入资源动因、作业动因,完成向作业、产品(服务)等的业务单元的费用分配额的数据推送。
(三)形成成本报告并对其分析
在费用统计、分配完成后,据以编制全成本口径下的费用报表、满足管理需求的管理报表,如客户成效分析表、业务线成本分析图等。(四)运用分析数据进行管理决策,调整管理对标成本分析的目的在于运用分析结果确定公司决策调整方向,使得经营方向向着战略目标靠拢,并实现经营目标。
四、作业成本法下成本管控的靶向
(一)定价和内部价值链形成
运用ABC法对作业成本统计并据以核算作业成本,厘定经营目标实现需完成的合理利润,确定内部服务或资金转移价格(俗称FTP)、外部销售价格,同时通过内部定价工具建立内部利益链,有效切割各自的应分配收益,以充分调动各级人员主观能动性。1.通过作业分配得到经纪业务全成本,将其与预期交易量比较,得出保本的佣金费率,拟定佣金费率指导价;2.将证券自营、信用、资管等业务实现的全成本分别与自营投入资金、信用融出资金平均余额、资管对外吸收客户资产相比较,确定投资回报保本率、融出资金成本内部定价、资产管理计划收费起征点等;3.在确立内部转移定价的基础上,建立内部价值链,产生各部门间协同效应。
(二)满足考核需求
将各业务线实际贡献毛益与保本点、过往业绩、行业业绩基准相比较,确定市场化激励的标准。
(三)完成资源有效配置
以贡献毛益进行作业间的比较,将资源在不同的业务线间调剂,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减少对非增值作业的资源投入(战略性投入除外)。
五、作业成本法实施的关键
(一)领导重视
作业成本法作为新型成本管理模式,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以供公司调配各业务线间的资源配置并进行更加科学的考核,将极大推动公司业务模式的转型,但因其必将触动相关人员的经济利益,因而取得领导重视并由领导亲自主导是ABC法顺利实施的关键。
(二)技术系统完备
目前证券公司使用的ERP系统大多能够实现外部报告的生成,但内部管理报告的生成还需要就收支项目进行二次分配且将数据落在作业(业务单元)身上,而这些数据需要借助技术力量(包括人工录入系统的成本动因)而非人工将大量繁杂、琐碎的数据分拣、提炼、比对出来,因而需搭建作业成本管控系统。
(三)制度流程完善
相应的分级授权、审批报账、付款等都要对其制度和流程做出调整。
参考文献:
[1]潘飞.作业成本系统的设计-企业成本管理的模式转换[J].审计与经济研究,20xx(1).
[2]朱军红.作业成本法应用研究与证券行业应用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xx(11).
[3]周小全,朱军红.作业成本法在我国证券行业的应用分析[J].中国证券,20xx(3).
成本核算论文11
一、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概论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成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国际竞争力,就必须意识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重要性,重视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完善与发展。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主要是,以会计核算作为基础,用货币作为计算的单位。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清晰明确的成本核算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企业会计的成本管理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之中每项成本分析、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和成本决策等各类具有科学性的管理行为的一个总称。企业会计的成本核算作为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奠定基础。
1.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意义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会计成本管理的各项工作,同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进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时,能反映出企业生产与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耗费情况,能够进一步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有效的企业会计核算有利于企业实施计划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利于控制成本实现目标,对企业盈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是为企业会计成本管理提供基本依据的,其次,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能够对企业各部门所发生的各种费用进行控制与审核,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不必要的支出,能充分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准确计算整理出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信息与数据,便于对各部门的考核工作,最后,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结果可以与预期的计划数额相比较,开展成本分析讨论会,发现企业的不足与优势,弥补不足,发挥优势。正确的成本核算能够为科学性、合理性的成本管理提供基础性的帮助,建设处全面而系统的成本管理体系,从而改进企业的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2.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基本要求
首先,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要严格按照国家要求与企业规定,国家统一颁布过组织会计工作的法律规范,企业会计工作人员需按照规定进行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但是在不违反国家法律规范的前提下,可以按照企业制定的会计核算与管理制度进行工作,不允许违反一切规章制度,保持制度的一致性与强制性,保证日常工作正常进行。其次,在进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时,要正确的划分各种产品成本的界限,为企业提供真实的成本核算数据和信息,为企业会计成本管理提供便利。然后,在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时,还要完善责任制,在企业的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中,为了得到准确的会计信息,管理部门要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考核,完善责任制,建立健全奖惩制度,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降低各种费用的支出,完善企业会计的管理体系。最后,还要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适应企业的生产特点,采用适当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提高企业会计成本管理水平。
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企业会计人员在对企业会计成本进行核算与管理时,不但关系着自身的工作质量与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而且关系着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的提高与市场竞争地位的提高。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方法不当,导致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面临重重难题。
1.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对成本核算相关知识理解较少
从企业内部对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实际内容来讲,其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企业内部会计的工作人员对会计成本核算的相关知识理解较少,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对于企业生产经营以及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并且,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缺乏活力,上进心不强,久而久之,财务会计的知识普遍缺失,给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企业会计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之中不能从根本上理解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及时掌握有效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相关知识,导致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问题重重,由于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经营的成本,阻碍企业的发展脚步。另外,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在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中的问题较为突出,会计成本核算在企业监督体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保证会计业务的正常运行。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以及管理中,往往会忽视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作用,重视企业的盈利状况,忽视生产经营成本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企业自身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越来越差,工作人员对成本核算的意识越来越模糊。基于此,由于长久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不合理的认识,一些会计工作人员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不能够明确会计成本核算的主要作用,将会计工作简化处理,不按照规定进行成本核算,而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不合理的会计结转工作。
2.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缺乏相对的科学性
现阶段,在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内部,都存在着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一些严重的问题。第一,企业自身的实际生产经营活动情况比较复杂,在单方面的选择某种成本核算方法基本上很难满足企业的.需求,给企业会计成本管理带来了一些困扰。所以,企业的管理人员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然后再制定出一系列科学、合理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体系。第二,企业在进行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过程中,会计成本核算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没有做到精确与完整,由于企业的生产成本、生产费用以及计划成本等会计成本管理活动比较复杂,这样企业的管理者就很难对企业的每个经济活动都进行有效的控制。一般情况下,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都是针对一线生产的过程进行工作的,在很大程度上往往会忽视研究开发的成本与管理成本等,除此之外,部分企业长期不对自己的会计成本核算结果进行评估与改善,对企业的正常经营形成了较大的阻碍。第三,企业会计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方法相对来说较为落后,管理者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很多企业受到传统的会计思想影响,传统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速度以及与国际接轨的脚步,导致大部分企业很难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阻碍了企业的长久发展。第四,从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方法上来看,其方法的作用并没有被完全了解,工作人员考虑的仅仅是生产成本的核算,并没有考虑到生产前与销售的成本,这样会造成一定的误差。
3.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内容不合理、不全面
中小企业在我国企业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其中大多数是由国有企业转制而来,在转制的过程中,受到资金、人力等更种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也良莠不齐,各企业正面临着会计成本核算不全面的问题。现阶段,大部分企业只关注自身的盈利状况,过分追求利益,只在乎直接发生的费用,从而忽视了企业中的非实物资产。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会计成本核算不仅要包括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原料及加工等的费用支出,还包括随着原料选择及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仓储、人工、管理等费用成本。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部分的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也要列为成本核算的内容中。然而,就大部分企业目前的会计成本核算状况来看,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中并没有包括人力资源以及物力资源,导致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不合理,涉及的范围不够全面,无法对企业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成本核算结果,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成本管理造成了消极影响。另外,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把重点发在了产品的生产与加工过程,忽视了产前与产后的费用,并且在环保方面的费用也不纳入成本核算的内容中,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步伐。
三、解决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主要措施
根据上述提出的问题,为了保证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为成本管理提供便利,为企业不断进步与发展提供基础条件,提出以下解决措施,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地位。
1.提高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人员的意识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在企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企业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有序的进行提供基础性的帮助,所以,企业内部想要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成本意识,首先企业要具有成本管理的观念。在企业成产经营的过程中,相关管理者与会计工作人员要完善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从企业的内部入手,提高企业从事会计工作所有员工的会计成本核算意识,无论是从事底层的会计劳务工作者还是职位相对较高的会计,都要意识到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成本核算观念。提高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质量需要在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更新,一方面,在企业常规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管理者要采取不同的宣传手段,对会计成本核算工作进行大力的宣传,使其在规范的会计准则下,让每一位会计工作人员都能够养成节约成本、减少支出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现代经济高速发展,企业面临重重压力,对新时代的会计工作人员的要求不与以往不同,企业会计工作人员不仅不进行合理准确的成本核算工作,而且还要在企业中起到成本监督以及控制的作用。所以,要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以及对成本核算的意识,使每位会计工作人员都能关注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成本,充分了解企业在每个生产经营环节的收入与支出,避免或者减少企业在各个环节中不必要的支出,提高自身对成本核算的业务水平,加强对成本核算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能力,从而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提高企业的整体利益。
2.选择科学的方法,合理进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方法有很多种,根据企业自身特点的不同,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会计成本核算以及管理的方法,避免在成本核算中出现浪费的现象,同时还可以有效的确保成本核算的结果真实准确,实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在企业生存发展中的有效价值。在进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时,要以账目上的各种成本为基础,在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对照账簿,确保账簿准确无误后再进行科学的成本核算,保证在每一环节都不出错,为企业会计成本管理的工作提供基础性的支持。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要选择科学的方法,合理进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推动企业不断发展进步。
3.保证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工作内容的全面而具体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与提高,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要与时俱进,在新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规定中,形成全面具体并且科学的管理理念,确保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全面性,把实物资产以及非实物资产等具体内容划分到会计成本核算中去。所以,企业在生产经营的活动中,会计成本核算要考虑到工作的全面性。一方面,把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同样看待,不要忽视无形资产,过分的重视有形资产,应该看到有形资产的直接费用成本,也要注意无形资产在人力资源以及物力资源方面的费用成本,并且还要把知识资源列入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中,进行科学、合理及全面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为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提供便利,实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在企业生存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由于企业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较为复杂,应提前确定好成本核算的方法,不要随意改动,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这样可以保证会计成本核算的统一性。此外,企业会计的工作人员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知识水平,熟悉各种新型的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方法,在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中与企业发展水平相结合,保证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质量。现阶段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企业是否能够良好的发展决定中国是否能在国际上有所地位,然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成本会计的核算与管理,只有管理者充分认识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重要性,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解决方案,企业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工作人员,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拓宽视野,借鉴国内外先进成本核算及管理经验,打造出一个富国强民的优秀企业,让国民生活得到保障。
作者:张奥 王妍 单位:渤海大学管理学院
成本核算论文12
摘要:长期以来,成本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对象化消耗普遍被理解与接受,使人们忽视了由于生产经营活动而导致环境污染、资源浪费造成的损失,这是在违背可持续发展理念状态下发生的成本即环境成本。本文从环境成本的界定出发,系统阐述环境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并在具体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环境成本;可持续发展;环境法规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使人口、经济、社会、自然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企业的经营成本除了包含传统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外,还应该把环境成本作为企业经营成本的一部分。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环境成本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环境成本的核算应纳入企业经营成本的核算体系。
一、企业环境成本的界定
长期以来,环境资源因其具有功能上的无形性、占有和利用上的非排他性、以及消耗的间接性,使其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被排除在经济学的视野之外。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紧张等现象的发生,人们才开始重视环境成本。但目前理论界关于环境成本的内涵尚没有统一的界定。联合国统计署(UNSD)1993年发布的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中所采用的环境成本概念包括两个部分:
(1)自然资源数量消耗和质量减退而造成的自然资源价值的.减少;
(2)环境保护方面的实际支出,即为防止环境污染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和为改善环境、恢复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美国环境总署认为环境成本包括:
(1)传统成本,如资本设备、材料、人工、物料、设施、结构、清理价值。
(2)潜在的隐藏成本,包括管制性环境成本,如监测、测试、检查、防护性设备、医疗检查、环境保险等一系列的费用支出。
(3)或有成本,如未来遵循成本、罚款、修复、财产损害、个人伤害赔偿、法律费用、自然资源损害、经济损失损害。
(4)形象与关系成本,如公司形象成本、与客户、投资者、供应商等建立关系的成本。这是目前对环境成本比较全面深入的论述。
二、环境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法规的不完善
我国从1979年先后制定了以《环境保护法》为核心,由《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环境污染防治法和《森林法》、《草原法》、《矿产资源法》、《水法》和《野生动物保护法》等自然资源保护法所组成的比较健全的环境法律体系。尽管这些环境法规的力量对保护环境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些法律法规的覆盖面还不全面,各项实施细则也有待明确,与实务操作有很大的差距。199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一系列环境管理标准体系(ISOl4000系列),但没有明确企业必须进行环境成本核算,对环境成本的标准也未作规定,因此,环境法规的不完善可以导致企业实施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困境。
(二)会计法规的不健全
目前《会计法》中还没有环境会计的相关条款,环境会计准则也没有制定,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环境会计对象、环境会计基本原则、环境会计假设、环境成本计量、环境信息披露等问题,方法上还没有统一。正因为对环境会计的处理没有统一的标准,企业对环境成本的会计处理、环境成本报告以及环境成本分析,均按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进行,同行业间没有可比性。
(三)环境审计基本空白
目前进行的与环境相关的审计主要是合理性审计,即主要鉴证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遵守了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和地方颁布的环保法规,如污染物的排放是否超过了规定标准,是否按照规定的要求及时上交了各种费用等。而对国务院所属的环保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进行审计监督、地方政府管理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进行审计监督、对国家在国际履约方面进行审计监督、对政府环境政策进行审查监督等内容基本上是空白。
(四)环境税收不完善
我国目前专门针对资源与环境的税收有资源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但各税种的征收目的主要是调节级差收入或增加收益,未能与保护资源环境很好地结合起来。现行的税制没有单独设立环境税,没有把环境成本纳入到有关的税目和税率中。
(五)成本量化困难
由于资源的破坏程度和类型的确定困难,可利用的技术以及恢复标准的不确定性因素,使得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难以量化。比如对水污染损失成本进行量化时,有毒污水排到河里,使渔业受损失,人们饮用水导致生病、精神上受损失以及迫使人们到很远的地方去寻找新的饮用水源,这些损失都要计入水污染损失成本中,但在实际中对这些成本的量化比较困难。可以说,环境成本的计量问题是困扰环境成本会计发展及应用的关键问题。
三、环境成本核算应用改进的措施
(一)完善环境成本法规制度
相关环境法规与会计法规的不完善,是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法规制度进入实务操作的一个主要障碍。我国有关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法规制度建设可借鉴美国、欧盟、日本、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国家或国际组织的做法。
1.建立和完善环境法规体系。
2.完善环境会计法规主要包括:修改会计法规,增加有关环境会计的内容条款,以法律形式确立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
3.建立和完善环境成本控制的经济制度,主要包括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排污收费制度、许可证交易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环境税收制度、绿色GDP核算制度等。
(二)建立环境成本核算体系
企业建立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的作用在于规范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工作,为环境成本报告、环境成本审计、环境成本控制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提供基础数据资料。这一体系至少应包括如下内容:环境成本的定义、环境成本的分类、环境成本的确认、环境成本科目设置、环境成本的计量与记录、环境成本的会计处理等。与财务成本核算相比,环境成本核算更加复杂,尤其是环境成本的计量,由于涉及环境外部损失的计量和非市场价格因素,其计量方法多种多样,目前并没有取得一致性结论。因此,只有加强对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的研究,才能逐步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
(三)实施环境成本报告制度
环境成本报告作为环境成本会计的一部分,在完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调整国民经济核算指标、满足有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环境成本报告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中运用较早,特别是一些国际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推动,使得环境成本报告在报告形式、报告内容等方面都逐渐成熟,并逐步规范化。在我国企业中,也要逐步实施环境成本报告制度。对于环境成本报告的形式,建议单独编制环境成本报告,与财务会计报告共同构成企业年度报告的一部分;对于环境成本报告的内容,建议由环境成本项目、环境成本政策和其他说明事项这三部分构成。
(四)加强环境成本审计工作
环境成本审计的作用在于提供公证,有助于保证企业环境成本报告中信息的可信度,使环境利益关系人从中获得可靠的信息进行决策。在企业中加强环境成本审计工作,1.国家应完善环境成本审计的依据,即完善环境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排放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等);2.应对环境成本审计的目标、范围、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责任、审计程序等做出明确的规定,有关部门应加快制定环境成本审计的准则。
(五)建立并实施环境成本超前控制模式
环境成本超前控制模式是主动型的环境成本控制模式,它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依托于产品寿命周期环境评价,关注企业流程再造、产品重新设计等方面的机会,致力于不断改进产品寿命周期设计、绿色ERP系统以及绿色供应链管理,以最大限度地、有效地降低环境损害成本,在对环境负责的同时,追求盈利能力。超前控制模式具体包括产品寿命周期设计模式、绿色ERP系统设计模式、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刘金彬. 基于创新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体系探讨[J]. 财会通讯, 20xx,(17)
[2]朱辉,李艳芳. 企业环境成本及其控制[J]. 财会通讯, 20xx,(29)
[3]陈浩. 浅谈环境成本控制的问题[J]. 华商, 20xx,(21)
[4]陈浩,安隽. 浅谈环境成本控制的问题[J]. 宜春学院学报, 20xx,(31)
成本核算论文13
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改革的不断发展,在医院中实施管理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方式手段,既绩效考核,与医院中的会计成本核算有非常密切的关联,在对医院成本控制中,能够通过绩效考核管理更进一步地进行控制,同时在人力资源管理与财务管理工作中,绩效考核也是其重要的一部分,在目前我国医院来说,完整的绩效考核能够有效地促进医院发展。
关键词:绩效考核指标;医院会计;成本核算体系
0引言
目前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发展,在医疗结构内部中的管理方面存在非常大的改变,医院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充分调动医院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对工作的热情,在对会计成本核算体系成功建立的同时,对医院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工作等,是医疗改革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1]。本文中主要针对我国医院中绩效考核与医院会计成本核算体系的如何构建,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提高我国医院的综合竞争力,现报道如下。
1我国医院绩效考核中出现的问题
在实际情况中,医院的总目标与考核方案差距较大,在对绩效考核方案制定中,将医院的总体目标与各个科室间的绩效考核进行分离,使得在各个科室中不能有效落实医院的总目标,仅仅是完成各科室内的目标。绩效考核的指标已经无法满足该医院继续发展的需求,有少部分的医院,在对医院内部绩效考核中,仅仅将财务指标作为考核的唯一标准,一昧地追求经济效益,对其余的各种重要指标直接忽视,导致在医院中的各个阶层之间的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降低医院的服务水平,严重影响到医患之间的关系,破坏人们心中医院的地位,同时随着时间越来越长,这种关系会越来越严重。医院中的考核要求不统一、不规范、不标准,部分医院仅仅在临床科室中所设立的绩效考核标准较为严格,而在其他科室中则较为松散,这会打击临床科室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工作积极性,同时在相对而言重要程度较低科室中所设立的考核指标较低,该科室的工作人员容易拿到奖金等,这会加剧两者之间的矛盾。在医院中的绩效考核是一项具有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其中所涉及到的物力、人力比较广、多,必须要进行有效的管理措施,发挥出绩效考核的真正作用,医院中的领导者必须要起带头作用,在对医院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2]。
2我国医院中会计核算模式中出现的问题
在传统的会计成本控制中,仅仅能计算相对简单的经济损益,对于医学比较复杂的会计成本核算还要有一定的技能基础才能够实现,同时在医院中不同科室较多,部门之间存在复杂的关联,只有确保医院中会计核算工作顺利的进行,才能够保证各一位工作人员的.收益,在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医院中,在薪酬方面的分配上都会出现一些问题,主要就是不能按劳分配。
3医院发展过程中绩效考核与成本核算体系构建的作用
提升医院在发展过程中的综合竞争力,目前我国医疗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提高医院综合竞争力的根本方式就是做好对医院员工的绩效考核以及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体系,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中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风险越来越高,医院在进行发展的过程需要对自身服务质量进行提升,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来促进成本核算。在医院中通过绩效考核进行成本预算,能够重新组合医院中的医疗资源,优化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除了能够将物力、人力更充分地发挥出来以外,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医院的进行效益,同时将医院中所有的医疗成本公开,有效节约医疗成本,加快工作效率。
4优化医院绩效考核、会计成本核算方式
首先明确绩效考核、会计成本预算的首要目的,确定绩效考核指标,我国大部分医院中的绩效成本预算是将经济核算为基本,将综合指标作为考核手段的体系;同时在对医疗人才选用时要严格,通过考核之后必须要进行相关理论的培训,其中比较关键的职位,在选拨人才时更要重视[3]。将以往的绩效管理观念进行改变,将绩效考核作为出发点,在管理体系中融入会计成本核算,改变会计管理人员对成本核算的认知,转变理念,在实际运用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灵活变通;将国外医学优秀、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引入,同时通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变通,因各个科室之间的考核目标、方式均不同,因此在对某一绩效进行考核中,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考核标准,必须要建立起分工明确、层次广的绩效评价标准,确保公平、公正。对绩效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必须要进行严格的监管,在医院中成立绩效管理部门,当绩效成本核算工作出现问题时,及时处理、解决,在医院内部建立起完整的惩罚制度以及奖励制度,同时建立起科室、部门之间的沟通的渠道,保证各科室、部门之间信息的沟通,能够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进行薪酬方面的分配[4]。
5结束语
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会计成本核算体系与绩效考核指标会相结合,在医院中也是如此,是我国国情市场竞争的争创表现,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的结合保证了公正、公平,同时提高医院中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度工作的热情,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提高医院整体的医疗服务水平、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永成,王超,张少伟.构建医院管理会计体系的路径与保障[J].中国卫生产业,20xx,12(27):4-6.
[2]付金文.基于平衡计分卡建立适合医院发展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J].会计师,20xx,12(4):75-76.
[3]赵亮.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考评体系的构建研究[J].会计师,20xx,13(4):37-38.
[4]刘健健.成本管理在医院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探析[J].会计师,20xx,12(7):58-59.
[5]王永成,张少伟,孙媛.在医院内部控制构建中实施管理会计[J].现代医院管理,20xx,14(2):79-81.
成本核算论文14
企业会计财务成本核算,即核算与分配企业运用过程中产生相关费用的行为。要想提升会计财务成本核算的准确性,需要重视成本核算记录,准确计量与检验供应链、材料成本等。通过成本核算有助于控制经营成本,提升企业利润,帮助企业更好的适应激烈市场竞争。
一、企业会计财务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提升企业财务成本核算的质量,需要意识到会计成本核算的作用,及时转变经营理念,提升企业对成本核算的重视度。一是通过会计成本核算将企业的经营情况真实反映出来,需提供必要的信息保证企业决策的正确性。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财务管理部门需要编制严谨的报表,真实反映企业运营情况,归纳各类型的成本数据,将其整理为有效的数据资料,辅助企业决策并调整发展战略,成本预测与控制都建立在成本核算基础上,也是企业规划市场布局的基本依据;二是企业成本管理情况利用成本核算进行反映。会计部门通过核算企业各个部门的生产活动,归集整理各项成本费用,对比实际经营情况与计划成本控制目标间的差异,调整企业成本控制方案,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发展规划;三是借助成本核算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途径就是成本控制,需要有效布局各个经营环节,会计部门要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利用有效地成本方法优化成本控制方案,顺利实现会计成本核算的目标。
二、企业会计财务成本核算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合理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很好的规避经营风险,对于优化流程,完善公司规章制度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成本管理过程中的标准成本、用量的制定不够科学,对个别部门的依赖性过强,导致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过度依赖标准成本。这种方式降低了员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不足,导致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足,严重弱化了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二)资金管理不完善对于业务部门而言,依然存在收现金的`情况,既不符合规定也为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应收账款的信用期更多依赖业务人员的主观意愿,影响了资金的周转效率,甚至出现坏账的情况。对于应付账款而言,由于审核制度不够严格,审批流程存在问题,造成严重的资金失控情况。另一方面,由于资金的预算管理不够细致,导致资金的使用风险增加,整个资金的成本不断提升,为企业的运营造成负担。
(三)资金结构的问题依据目前披露的信息分析,部分企业债务比例偏高,甚至一些企业债务已经达到无法偿还的地步。债务比例过高容易使得企业陷入困境,意味着企业成本高且要支付较高的利息,当企业出现经营问题时,直接限制企业健康发展。同时,资金流动性不足意味着企业变现能力降低,使得企业经营中资金无法支撑正常需求。同时,一旦相关资金利息到期需要偿付,企业甚至无法保障足够偿付现金,直接给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出现。
三、企业会计财务成本核算内部控制优化措施
(一)拓宽核算范围,合理设置核算账目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时,既要在生产过程中开展成本核算,又要在所有经营活动中全面开展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推动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依据会计成本核算全面性的要求,依据具体要求实现跨级成本核算全覆盖,渗透在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切实满足企业会计核算的需求,促进会计成本核算效果的提升。与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工作开展时要合理设置账目,保证会计核算的效果。考虑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需求,设置具体账目时遵循会计成本核算规则,还要考虑企业实际情况,提升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整体性与准确性,奠定全面开展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基础。因此,在设置会计核算账目时要全面考虑各方面情况。
(二)完善核算内容,选择合适核算方法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时,如何选择核算内容极为重要。考虑企业运营实际情况,核算内容选择时包括正常生产过程与主体资产,还要纳入其他相关的隐形资产,提升会计成本核算的合理性与完整性。与企业实际运营情况联系起来,加强对会计成本核算内容的控制。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较多,如何选择合适的核算方法以提升核算有效性一直困扰着会计从业者。选择会计成本核算时考虑实际需求与针对性原则,有效开展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提升会计成本核算的质量。如,企业收入核算中应用权责发生制,奉行收入与支出分开核算的原则,设置专门人员核算手段。一旦出现经济业务,会计人员经济事项处理依据收付实现制。
(三)优化控制制度,重视内部监督管理随着现代企业持续推进会计电算化,依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内部控制制度,避免出现制度落后的情况,需要打破传统模式的限制,及时对规章制度进行变更完善,甚至可以保证内控制度的前瞻性,提前考虑到企业发展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企业构建完善的票据系统,并对操作、管理流程进行完善。企业可以安排专人完成票据管理,并渗透到各个流程中,选择合适的票据管理方法,保证票据的完整性。考虑到企业实际情况,并对登记制度进行规范,强化登记簿的管理。为了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精细核算的能力,应对核算科目进行不断细化,确保财务报账审核要点和业务、财务审批流程的不断完善,实现对审核内容的层层把关。在开展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大并强化会计审核和监督的力度,确保资金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针对目前企业内部控制松散的问题,需要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严格全面落实,构建全面审计机构,对财政监督机制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对企业各项财政支出进行全面严格审核,定期对账目进行盘点审查和核对。
(四)结合实际情况,提升会计人员素养在内容讲解时应偏向于会计新制度,帮助企业财务人员对自身知识结构和工作模式进行更新和优化,确保其工作能力不断提升,帮助员工更好的适应和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在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企业可以聘请财务管理领域专家、学者或者具有资深工作经验的优秀员工与企业员工进行交流,鼓励员工针对自身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大胆提问,深入讨论,在谈话过程中汲取更多宝贵知识和经验,以便能更好的应对以后的财务管理工作。企业还可以定期为员工开展案例分析,利用企业运行中遇到的实际案例,如此员工在分析过程中会不断地从自身工作模式、企业管理和工作习惯等各方面寻找原因,整个讨论分析过程更贴合实际,记忆、体会也更加深刻,在以后工作过程中遇到同样问题时也能有效规避,对于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能力具有极大实际意义。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财务核算过程中主要环节就是成本核算,这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通过强化成本核算的内部控制工作,有助于提升会计财务成本核算质量,发挥财务工作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萌哲.企业财务成本会计关联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xx(02):105.
[2]高艳红.强化现代企业财务成本核算的新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xx,26(10):146.
[3]闫伟.试析强化企业环境财务成本的会计核算与管理措施[J].时代金融,20xx(26):197-198.
成本核算论文15
摘要:众所周知,中职学校属于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学校管理方面只注重教学和科研活动,不讲成本核算,不讲办学效益,造成了教育资源严重浪费,教育资源利用率低下。但是,随着中职学校办学体制和办学形式日益多元化,教育投资体制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报账式”会计核算体系已不能满足对当前学校内部成本核算的客观需求。本人结合十几年从事水利行业职业教育财务管理经验,通过全面掌握教育经费活动过程及效果,剖析中职学校内部管理现状及弊端,提出开展内部成本核算的工作思路和研究对策,对今后中职教育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职学校;成本核算;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学校的财务管理越来越受到各学校管理层的高度重视,成为学校管理的核心之一。因此,完善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制度,促进中职学校加强内部成本控制,是中职学校适应当今教育市场的需要和增强内在竞争实力的重要措施。
一、中职学校内部成本核算存在突出问题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中职学校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潜力和活力。为此,许多中职学校纷纷抢抓机遇,扩大招生规模,然而由于学校内部管理没有与时俱进,日益暴露出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阻碍了学校的发展脚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收费信息数据管理滞后、收缴方式落后
多数中职学校的校园网络系统已初具规模,但并不完善,与财政收费系统的数据衔接不好,还存在较多弊端。学校收费系统比较落后,还不具备先进的、完整的收费统计、查询功能,统计信息数据不能明细的反映每位学生交的学费、住宿费、教材费等情况,在查询、统计、跨年缴费等问题上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导致收费数据、及欠费数据不够明细化,无法完整的反映学生欠、交费情况。近几年来,由于中职学校依旧维持原有传统排队开票交费模式,因入学报到人数和交费时间不够集中,长时间的集中收费管理模式,分散了财务人员的精力,影响了其他财务工作的正常进行,也影响了收费统计信息不能及时汇总。每年招生中贫困生占比较大,学生拖欠学费现象十分严重,欠费率高达65%,致使学校办学经费明显短缺。收费工作得不到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欠费清理工作不及时、不彻底,这种现象已成为当前困扰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在费用、成本核算上,会计核算方式比较单一、落后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中职学校办学模式多元化,经费拨付渠道、会计核算方式、资金支付方式发生重大改变。目前,职业学校的会计科目仍按照政府收支分类设置,支出分为工资福利支出、商品与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等五类,没有设置成本类核算科目。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目前中职学校的会计核算体系下,学校经费来源多元化,“收付实现制”的成本核算方式已完全不能适应当前职业教育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为了能正确核算各会计期间负担的教育成本,必然要求按“权责发生制”来进行核算,而现有的“收付实现制”却无法达到这一目的。所以说,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教育企业,均应实行“权责发生制”核算方式,这是进行教育成本核算的的内在要求。
(三)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结题不结账
按照专项资金管理有关规定,学校从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科研项目专项资金,应当单独设账核算,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定期报送资金使用情况,待项目完结后,应及时报送资金结算和使用情况的书面报告,并接受有关部门的专项检查验收。
二、化解中职学校当前问题的对策
中职学校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技能型人才,提高就业率。中职学校本身要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实现“一技之长”的突破性改革。这需要建立一支高水平、适合市场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学校就要培养出一批具备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这样才能培养出动手能力强、人数更多的优秀学生。这就要建立相应管理机制,才能为社会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合格、优质的“产品”。职业学校要想生存和发展下去,除了国家和当地教育部门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有力的支持外,还必须加强自身管理,提高办学水平,提升综合竞争力。
(一)加快收费系统管理的信息化改革步伐
建议中职学校尽快推行校园办公管理软件的'应用与管理,部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自发研制或购置一套全功能的收费管理系统,该收费管理系统集核算和管理为一体,不仅能解决学生收费问题,而且能为日后准确反映每个班级缴费后的查询、统计、考核及催交学费款等问题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学校内部各方面管理需要的财务信息数据。
(二)加强学费收缴管理方式改进和欠费清理工作
1、建议财务部门尽可能地推广银行卡收费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了收费资金安全与完整学生交费方式继续改进,建议使用银行卡缴费,实行一生一卡制,每学期开学前,学生或学生家长将应交学费款额及时存入学校配发的学生银行卡内,由银行分期或一次性划款存入学校指定银行账户。这样不但可以防止学生拖欠缴费,也提高收费工作效率,降低收费成本,方便于收费情况统计、查询与对账工作。
2、清理拖欠学费工作实行任务分解,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一位班主任,清欠率直接与班主任绩效工作挂钩,定期考核兑现中职学校生源中贫困生占大多数,收费工作十分繁重和艰难。重点把好“三关”。三关是新生入学关、报到关、毕业离校关。抓好三个部门的沟通协作,要建立财务部门、学生部门、教务部门三位一体的收费管理体系。
(三)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会计控制职能。
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和重要内容。财务部门要制定符合《会计法》和学校自身特点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核算、监督职能,树立成本效益观念,明确划分各部门、各专业的内部成本核算范围,做好各类经费明细核算工作,做好成本测算和分析工作,为学校内部成本核算的考核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
(四)加强科研项目专项资金的管理
科研项目实施,是促进学校学科建设、科研梯队的健康发展,提高学校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研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科研水平稳步提升的总体目标。
1、项目管理
应遵循“自主、公正、透明、效益”的管理原则,实施项目管理制。学校各业务部门依照规定对经费项目进行过程管理和项目跟踪管理(包括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财务部门依照规定对经费预算进行管理与监督;内部审计、监察等部门依照规定对经费的使用与管理进行全过程监督。
2、科研经费管理
科研业务费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和项目负责人制。项目负责人应根据国家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编制年度经费预算,学校负责对预算进行审定批复。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任务书和批复的年度预算确定开支范围和标准合理分配使用项目经费,按照要求准时准确上报各项数据、报表及相关进展报告;并接受相关责任部门、财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管理。
(五)着力于基础资料收集,做好教育成本的测算工作
学校成本控制要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科学控制,也就是说各项活动都要讲成本效益,并且学校各部门,上至领导,下至职工,都要提高成本观念,进行成本控制,实现成本控制目标化、系统化。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实际情况,中职学校应在遵循《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同时,应建立成本核算机制,及时收集每年级学生人数、收费情况和教育费用的归集情况,合理计算年生均教育服务成本。以“权责发生制”结合现行的“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原则,考虑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划清费用的受益期限和受益对象,切实做好成本核算,正确、合理地核算教育成本和办学经济效益。实现年教育服务成本最小化和在校生生均教育成本最小化及培养合格学生生均教育成本最小化。核算教育服务成本,加强内部管理,控制不合理支出,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经济效益是保证中职学校在竞争中取胜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结束语
以前中职学校都是以财政拨款经费和学生学费收入为主,现在为适应教育机制改革和市场需求而进行跳跃性改革,这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环环相扣、共同运作、协调合作,更加需要校领导的支持和肯定,才能使财务内成本核算实施下去。我们坚信,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需解放思想,大胆改革,打破传统的办学理念,经过调整优化组合,加强内部成本核算体系建设,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并进一步发挥它的作用,促进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邬兰:《高等学校财务内部控制规范化操作与规章制度实务手册》20xx年10月
[2]《高等学校财务会计规范操作与管理模式创新实务全书》中国教育会计学会编写,20xx。11ISBN7—5017—6938—8
[3]《最新高校教育经费保障与财务收支管理制度标准贯彻实施手册》中国教育出版社20xx。8ISBN978—7—315—17216—3
【成本核算论文】相关文章:
成本核算论文07-01
成本核算论文11-15
(热)成本核算论文07-01
成本核算论文[合集]07-01
成本核算论文(15篇)11-15
成本核算论文15篇11-15
绵羊生产成本核算论文09-19
关于物流成本核算论文的开题报告09-26
基于ERP系统中医院全成本核算研究论文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