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护理学的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护理学的论文1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预防或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闭塞的发生。方法对20xx年1~12月收治的201例采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内瘘闭塞的原因,总结出预防内瘘闭塞的护理方法及透析间期患者的自我维护措施。结果20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20例发生内瘘闭塞,发生率为11.4%,其中患者透析间期维护不当14例,占70.0%,护士穿刺不当2例,占10.0%,自身血管条件差4例,占20.0%。结论动、静脉内瘘闭塞与患者的自我维护、内瘘的合理使用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肾透析;动静脉瘘/外科学;闭塞原因;护理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包括自体动静脉内瘘、移植血管内瘘、中心静脉置管,而自体动、静脉内瘘具有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长、安全、感染率低、血流量充足、并发症少、对患者生活影响小等优点,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选择中占优势。但是,自体动、静脉内瘘也遭受频繁狭窄和随后的血栓形成[1],从而导致内瘘闭塞,这将严重影响持续透析患者的透析疗效、生活质量及提高死亡率,导致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可分为血栓形成狭窄和非血栓形成狭窄2类[2],因此,如何保持内瘘通畅及最大限度地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以保证有效地透析,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本中心20xx年1~12月对本院20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中20例患者发生内瘘闭塞,现就其发生的`因素和护理对策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xx年1月至12月201例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中,动、静脉内瘘闭塞20例,闭塞发生率为11.4%,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39~77岁,平均61.8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5例,糖尿病肾病2例,高血压肾病1例,多囊肾2例,20例患者动静脉内瘘建立的方式均为桡动脉与头静脉作端侧吻合,内瘘使用寿命3~49个月。
1.2方法
1.2.1内瘘闭塞的诊断内瘘出现以下情况可诊断为闭塞:
(1)内瘘扪及无震颤,听诊无血管杂音;
(2)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内瘘血流量低或闭塞。
1.2.2护理措施在动、静脉内瘘护理上,压迫时间过长,瘘侧肢体负重,瘘口受压、瘘口处的保暖,瘘侧肢体不能测血压、静脉滴注、抽血[5-7]等均可能影响到内瘘的使用效果甚至寿命。
1.2.2.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终末期肾病患者由于病程长,需终身血液透析治疗,不易接受病情,加之担心经济情况及手术效果,患者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此时护士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解释内瘘手术的目的及重要性,有利于患者调整心态,接受治疗。
(2)拟造瘘患者血管的锻炼和保护:本中心针对慢性肾脏疾病CKD4期患者在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前,对其进行护理干预,教会患者锻炼双上肢,用手捏健身球运动,同时保护双上肢血管,避免抽血、静脉滴注,禁止准备造瘘侧肢体行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留置针穿刺及采取动脉血,以此避免血管壁完整性被破坏或形成血肿而影响内瘘的建立,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
1.2.2.2术后护理
术后术侧肢体应抬高至水平以上30°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手臂肿胀同时禁止在术侧肢体进行任何治疗及检查。术后72h严密观察内瘘通畅及全身情况,包括患者生命体征、内瘘静脉侧是否能扪及震颤或听诊有无血管杂音、吻合口有无出血及血肿、术侧肢体末梢循环情况等,如有异常应尽早处理。
1.2.2.3内瘘使用中的护理
(1)正确掌握首次使用时间:内瘘成熟指与动脉吻合后的静脉呈动脉化,表现为血管壁增厚,显露清晰,突出于皮肤表面,有明显震颤或搏动。其成熟的早晚与患者自身血管条件、手术情况及术后患者的配合情况有关。内瘘成熟一般至少需要1个月,如需提前使用至少在术后2~3周,NKF-DOQI推荐内瘘成型术后1个月使用,我国的透析通路使用指南建议术后2~3个月开始使用。过早使用易导致血管纤维化、管腔狭窄、使用寿命缩短[9]。因此,内瘘首次使用时间应由穿刺经验丰富护士和医生共同讨论决定。
(2)穿刺方法:内瘘的使用要有计划,本中心采用直线定点换穿法即阶梯式穿刺法,每次透析穿刺点距前次穿刺点0.5~2.0cm(由患者可使用用血管条件决定)左右,依序由近心端到远心端,或由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穿刺,当所有穿刺点轮回使用1次后再从第1处穿刺点开始,如此循环,使整条血管使用均匀,可有效避免形成动脉瘤,发生血管狭窄[10]。
(3)穿刺点的选择:动脉穿刺点距吻合口得距离至少3cm以上,针尖呈离心或向心方向穿刺,静脉穿刺点距动脉穿刺点间隔在5~8cm以上,避免引起再循环[11],若针尖呈向心方向穿刺,如动、静脉在同一血管上穿刺至少相距8~15cm,以减少再循环,提高透析质量。
(4)透析结束后压迫止血:内瘘首次穿刺使用结束后由护士帮助压迫止血并详细向患者讲解相关注意事项及要领,压迫力度以不渗血、能听见血管杂音为宜,用弹力绷带包扎,缓慢松解即压迫30min后第1次轻松绷带,35min后第2次再松绷带,40min后若无渗血可完全解除绷带,但需继续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
1.2.2.4患者透析间期自我护理
良好正确的日常护理是提高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保护内瘘的注意事项,提高患者自我维护意识,让其了解内瘘对其生命的重要性,可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
(1)术侧肢体禁止受压,衣袖要宽松,不带过紧饰物,不提重物;加强锻炼及湿热敷,透析间期进行捏握健身球活动每天3~4次,每次10~15min,透析结束24h后可行湿热敷20~30min;透析前后保持术侧肢体局部清洁干燥,预防穿刺点感染;
(2)自我监测: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判断内瘘的通畅性,即用手触摸内瘘静脉处若扪及震颤或用耳听及血管杂音,则提示内瘘通畅;
(3)局部用药:透析前后用喜疗妥软膏涂抹穿刺血管,并给予适当按摩,以预防血管硬化,透析时用剂安舒能保护膜喷穿刺点,以促进穿刺点尽快愈合;
(4)全身用药:根据患者凝血项、血色素、血脂情况,遵医嘱予抗凝剂,预防血栓形成;指导患者定时监测血压,预防低血压的发生(同时注意低血糖、高热、大汗、腹泻时内瘘的监测);避免术侧肢体外伤,以免引起大出血,非透析时戴护腕,注意松紧度适宜,如果有动脉瘤患者应用弹性绷带加以保护,避免继续扩张及意外破裂。
2结果
本研究中的血栓形成14例,其中低血压至血栓形成6例,内瘘受压过久导致血栓3例,患者依从性差内瘘侧肢体受凉致血栓5例;非血栓形成6例:护士穿刺不当2例,占10.0%,自身血管条件差4例,占20.0%。
3讨论
3.1闭塞原因分析
3.1.1低血压至血栓形成
患者透析中或透析间期血压过低,血流速度缓慢,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减弱,血管弹性回缩,管壁黏膜粘连引起内瘘闭塞[3]。3.1.2内瘘受压过久患者透析后压迫止血时间过长或透析间期内瘘受压,力度过重,均易使内瘘血管管壁塌陷,导致内瘘阻塞。
3.1.3患者依从性差
患者缺乏正确维护知识,且自我维护意识差,生活中内瘘侧肢体受凉,睡觉压迫内瘘,未正确服用降压药致低血压等均可导致瘘闭。
3.1.4自身血管条件差
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老年患者血管病变、血管硬化较严重,内瘘易闭塞。
3.1.5护士穿刺不当
内瘘穿刺技术不熟练,部位不准确,针头位置不当,可大大增加内瘘血管内膜的损伤[4],容易导致内瘘闭塞。
3.2小结
动、静脉内瘘闭塞也称为动、静脉内瘘失功,是指由各种原因所致暂时或永久性内瘘功能障碍,此现象可严重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的正常治疗[12]。因此,对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价值较高。血栓形成为其主要原因包括低血压、穿刺点压迫时间过久、患者依从性差等,对此类患者应加强透析间期内瘘维护宣教,提高患者自我维护意识;非血栓形成的原因包括自身血管条件差及护士穿刺不当的因素,对此类患者需加强术前前臂锻炼,术后延长内瘘成熟期,同时选择穿刺经验丰富护士采取正确穿刺方法进行穿刺,避免反复穿刺造成血管壁损伤,提高穿刺成功率,从而延长患者内瘘使用寿命。
护理学的论文2
【摘 要】分析了护理学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提出了护理学要坚持科学发展,护理学发展要注重辩证的方法论。
【关键词】护理学;自然辨证;科学发展
一、护理学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
护理学是一门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研究有关预防保健与疾病防治过程中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护理学重视人的生活环境及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是一门正在逐渐完善和发展的专业。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的服务对象也从单纯的病人扩大到了健康的人。由于人是家庭的组成部分,而家庭又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看,护理中的人包括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四个层面。
二、护理学要坚持科学发展
(一)护理学发展的社会性
护理学不是单纯的自然科学,也不是单纯的社会科学,而是这两大门类相结合的一门科学。因为护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人具两重性,既有生物学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护理学是生物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的典范,它将是生物科学时代研究的热点课题。
基础护理研究并应用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和心理治疗的需要,通过临床护理工作,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及时提供病性发生、发展的动态信息,有效地配合并参与治疗、检查及对危重患者的.抢救,以积极的安全的护理对策,使病人处于最佳心理状态。专科护理结合临床各专科的特点,应用专科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如强化对危重病人的监护及烧伤、显微外科、脏器移植、手术前后的专科护理等。护理管理运用科学的方法组织、实施临床护理工作;为病人创造优美的休养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等。
(二)护理学发展的科学性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一切都标志着传统护理向现代护理的过渡。
护理学是医学科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这个定义明确了护理学与医学的关系,即护理学是医学科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护理学的研究目标是人类健康,不仅是患者,也包括健康人;研究内容是维护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包括促进正常人的健康,减轻患者痛苦、恢复健康、保护危重者生命及慰藉垂危患者的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也包括研究如何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护理是一门科学专业,但在整个医学健康领域中层次较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部分护士的受教育程度低。因此,提高护士的教育层次,将护理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主流,与其它卫生专业人员处于同一水平,是护理发展的关键。
我国的护理研究刚刚起步,各层管理者应为护士开展研究工作提供更多的物质和时间上的支持和奖励。护理研究的广泛开展将促进护理理论的不断完善,进一步指导护理实践。随着我国护理教育的提高和护理实践的发展,结合传统的中医护理特点,应该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理论。
三、护理学发展要注重辩证的方法论
护理学是医药卫生科学领域中一门独立的学科。护理学除以自然科学和医学基础和临床知识为理论基础外,还必须包括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和美学等方面的知识。
(一)护理学要坚持科学性与技术性的统一
护理学具有广泛的科学理论基础,除医学基础和临床知识以外,还应具有营养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护理学是一门实用科学,有专门的护理技术操作。
健康是一个复杂、多维、综合性、且不断变化的概念。对健康的认识主要是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从微观,主要以个人主观认识方面来看待健康,较偏重个人的适应状态。从宏观,主要考虑了人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中的功能,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可以追求的状态。
在护理学中,技术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护理程序的掌握,各种护理的临床操作技术都充分体现了护理学的技术性。发展护理学,更要发展护理技术。
(二)护理学发展要坚持社会性与服务性的统一
护理学面对的是人,人具有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和文化的社会性。护理中的人包括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四个层面。因为人是由身体、心理、社会、精神及文化等多个层面组成的,因此护士在照顾病人时,应注意满足其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的整体需要。护士不仅关心病人生理方面的问题,还要照顾有关的心理、社会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护士不仅需要作为健康服务的照顾者,而且还需要成为有关健康的教育者、管理者和研究者。
四、结论
21世纪以来,卫生保健对护理事业提出了新的需求,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也从单纯的临床一线的服务者扩展为组织管理者、教育者、咨询研究者等护理理念、护理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向护理教育提出了挑战.要求从业者用科学的、辩证的观点更好的认识护理的涵义。
参考文献:
[1]李莘.护理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
[2]姚蕴伍;吴之明.护理学基础[M].广州:同济大学出版社,20xx
[3]徐淑秀.护理学导论[M].福州:东南大学出版社,20xx
护理学的论文3
护理学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临床医学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型科学。它研究疾病预防保健、疾病治疗与疾病康复过程中的护理理论、知识、技术及其发展规律,它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1 现代护理学的特点
现代护理学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注重知识、尊重科学。现代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曾概述的护理工作特点:人是各种各样的,由于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及文化程度的不同,所患疾病也不同,要使千差万别的人都能达到治疗或康复的最佳身心状态,本身就是一门最精细的艺术。她附带了自己最具魅力的特色,要求护理遵从于她的伦理性,即在工作中富于人道、博爱和奉献精神,提升工作质量,让患者从生理、心理及其环境中康复而舒适和谐。
2 现代护理发展的面临的主要问题
管理体制与日益扩大化的工作范畴不相适应;护理人员素质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保健需求的'不相适应;护理人员的继续再教育与不断发展、更新的知识、技术的不相适应;社会认知层面与护理工作的不相适应。
3 现代护理学的发展要求
现代护理工作已向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减少患者痛苦的全过程拓展,它要求护士具备广博的知识、娴熟的技能,全程、
连续地着眼于整体人生活心理文化、精神及和谐环境的管理,遵从她的科学和技术性,及时地服务于患者,如Ⅱ级护理要求2 h查房一次,Ⅰ级护理15 min巡查病房一次。
加速护理工作制度化管理进程,从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职责、操作常规、护理流程的规范化到医院环境管理,包括整体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管理、物质和药品储备的管理。
强化护理的质量意识,从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到终末质量进行科学、连续的控制管理,使护士积极主动地成为最有效的协作者、教育者和管理者。提倡护理工作全程的零缺陷管理模式,重视前瞻性控制:预查、预想、预纠,把缺点和纠纷控制在萌芽状态,从而实现医疗护理服务的最终目标-患者安全。
发展现代医院的优秀的护理文化,即注重培养护理的团队精神,建立优质的人文护理,提倡文明的护理语言、举止文雅、温情、工作负责,患者来时有迎声、问时有答声、答时有笑声、走时有送声、得到患者合作有谢声、进行治疗时有称呼声、操作失败时有道歉声的温情服务。建立科学、流畅的护理工作流程,提倡便捷、和谐、静谧的护理效果。
培养护士良好的职业形象,在扮演护理者这个角色时用爱心、用宽广和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精湛的护理技术服务于患者。
重视医德医风建设,加强护患沟通、与患者零距离地完成护理服务,恪守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护理学的论文4
【摘要】以梅耶多媒体学习理论为基础,通过多媒体的内容选取、资源搜集以及设计与制作三个步骤,具体介绍了高校护理学专业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梅耶多媒体学习理论;高等护理教育;教学资源库
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如Powerpoint、Flash、影音视频、动画等技术广泛用于高校护理学专业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大大提高了教学的生动形象性和易接受度,深受师生欢迎.然而,在目前的高校护理学专业多媒体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时候甚至会起到一些不良的副作用[1G2].对于多媒体教学理论,国外起步较早,目前比较成熟、也比较受业内学者认可的主要是梅耶多媒体学习理论.梅耶多媒体理论是由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梅耶提出的[2G4].目前,该理论在国内高校多个学科领域的教学中均有应用,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5].然而,在护理学专业多媒体的教育中,并未见有涉及到该理论的应用.文章拟以梅耶多媒体学习理论为基础,通过建设护理学专业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方案.
1梅耶多媒体学习理论及设计原则
梅耶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基于学习认知的必要认知加工、外来认知加工和生成性认知加工负荷三元模型,把学习者内部的学习认知方式和外部的多媒体教学呈现方式联系起来[6].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中,梅耶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主张十多条设计原则,例如:①认知原则.即学习者学习图片和文字的信息比仅为文字信息更有效.②空间临近原则.即学习者学习图片和文字放在一起的信息比两者分开时更有效.③时间临近原则.即学习者同时学习图片和文字信息比不同时更有效.④一致性原则.即多媒体信息中词语、图片等相互关联一致时学习效果更好.⑤通道原则.即多媒体有动画加解说比动画加文字更有效.⑥冗余原则.即多媒体由动画和解说构成比动画解说和文本构成更有效.⑦个性化原则.即多媒体以个性化会话呈现效果更好.⑧分割原则.即多媒体按学习进度分段较连续形式更有效.⑨预训练原则.即多媒体学习前进行预习更有效.⑩强调原则.即将多媒体信息中的重要内容予以强调,效果更好[7G8].
2以梅耶多媒体学习理论为基础的高校护理学专业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构建
2.1梅耶多媒体认知理论的学习
学院组织专题讲座、研讨会,学习梅耶多媒体学习理论.通过专家的讲授和教师间的交流,使各位教师都能够领会梅耶多媒体学习理论的负荷三元模型,熟悉梅耶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中的设计原则.在掌握这些基本理论和原则的基础上,学院统一要求,并以教研室为单位,调整以往各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以构建新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构建分多媒体的内容选取、多媒体资源搜集、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三个步骤.
2.2制作内容的选取
梅耶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制作内容的选取首要原则是资源库内容应紧扣教学大纲[9].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选择教学大纲中最常见、最典型的知识点进行设计.①每门课程由课程负责人首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制作内容.②教学资源库的选择内容一定要适合多媒体方式的表达.某一个知识点要容易通过图形、动画或视频来表达,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先天性心脏病及后天心脏瓣膜疾病的护理中,就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来展示心脏畸形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③教学资源库的选择内容应尽量注意到所包含的知识点的内容.比如在静脉输液多媒体教学中,制作的内容就应包括输液的原理及目的、常见溶液及作用、输液部位、常用输液方法、输液速度及时间的计算、输液故障的排除及输液反应等各方面.
2.3制作资源的搜集
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制作所需资源主要包括相关的案例、图片、动画及视频资料等.每门课程由课程负责人根据预先设计好的制作内容,选取相关的最为典型的案例进行多媒体资源库的建设.其中,所需的图片及视频资料可以和附属医院相关科室合作进行采集、拍摄;而相关动画的制作,则需要和外界动画制作公司合作,并向其讲明动画制作中的专业需求.当然,在资源的搜集上还须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他人的知识产权引用需要经过作者的同意,不可随意盗用他人资源.同时,对于资源的搜集还须注意伦理原则,须患者知情同意,并且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10].
2.4教学资源库的制作
在前期完成多媒体的内容选取及多媒体资源搜集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设计与制作.在资源库的制作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梅耶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中所主张的设计原则.在制作过程中,对文本、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资源间关系的处理需要注意:①梅耶多媒体认知原则认为学习图片和文字放在一起的信息比两者分开时更有效;时间临近原则认为学习者同时学习图片和文字信息比不同时更有效.因此,护理多媒体资源库的建设,尤其是疾病临床表现等方面,应该尽量图文并茂,让护生对疾病的表现有更形象的认识.②梅耶多媒体通道原则认为,动画加解说比动画加文字更有效.因此,可以通过声音与画面同时呈现,充分利用听觉视觉双通道,在短时间内完成信息加工,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护理多媒体资源库的建设,尤其是涉及到护理实践操作的教学,应该多用视频的方式呈现.③梅耶多媒体冗余原则认为多媒体由动画和解说构成比动画解说和文本构成更有效.因此,要注意避免信息冗余,做到互补性运用语音、视频、动画多媒体材料.如视频中有解说,就不必再单独呈现大量文字说明.如果确实需要,则可采用关键词说明的方法加以强调[9].
3基于梅耶多媒体学习理论资源库的高校护理学专业教学改革
3.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
梅耶多媒体学习理论认为应该把学习者内部的学习认知方式和外部的多媒体教学呈现方式联系起来.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探索适合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如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①首先,采用翻转课堂,让学生走上讲台.如在胆道T管引流术后护理视频播放过程中,让学生作为教师,结合视频讲解护理的程序.这样的方法学生必须首先通过自主学习才能讲解,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②在多媒体资源库中留有一部分让学生自制的多媒体视频.比如在基础护理铺床中,布置任务让学生完成自己的铺床多媒体视频拍摄.学生要能成功的拍摄视频,必须对基础理论有较深的掌握.通过以上方式,增加了学生的自我学习动力,提高了教学效果.③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中,教师还应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虽然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也应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把控[11G13].
3.2采用互动教学方式的教学改革
梅耶多媒体学习理论认为,在教学方式上,不管是主动教学方式还是被动教学方式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主动教学以学生学习为主,师生间沟通少,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缺少教师的主导作用,学习效果不佳;而被动教学主要采用教师授课的方式,同样师生间沟通少,学习效果也差强人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互动的教学改革.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和以往的教学方式不同:在学生学习教学大纲规定的新的知识点时,可采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进行预习和集体讨论,然后在课堂中整理出新的知识结构.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了师生互动,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建立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为基础,鼓励每门课程的教师都采用事先预习、集体讨论的互动式学习方式,效果明显.当然,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也有利于学生评判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14G15].总之,通过以上方式,我们成功地构建了基于梅耶多媒体学习理论的教学资源库,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梅耶多媒体学习理论是比较成熟的理论,建议在实际护理教学中广泛应用,从而提高护理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智.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7):165G166
[2]罗章涛.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9):187G188
[3]MayerRE.Multimedialearning:Areweaskingtherightquestions?[J].EduPsychol,1997,32(1):1G19
[4]MayerRE,HeiserJLonnSCo,.gnitiveconstraintsonmuGltimedialearning:Whenpresentingmorematerialresultsinlessunderstanding[J].JofEduPsychol,2001,93(1):187G198
[5]王诺斯,李萌萌.基于梅耶多媒体理论的高校多媒体教学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250G252
[6]王建中,曾娜,郑旭东.理查德梅耶多媒体学习的理论基础[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2):15G24
[7]初岩.内科护理教学网络资源库的建设初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4):88G89
[8]李春凤,蒲晓强.强调可视化及情景再现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以地质类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4):129G130
[9]赵园园.基于梅耶多媒体设计理论的微课程设计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5:23G25
[10]章月兵.图书馆用户的多媒体资源使用行为分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31G32
[11]郑春兰,郭英,杨泳,等.浅谈多媒体教学中的学生主体作用及教师主导作用[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S2):144G146
[12]刘丽平.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师角色定位[J].电化教育研究,2012,33(4):63G66
[13]卢海军.语文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探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128G129
[14]全胜.多媒体教学和互动式教学在急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1):188
[15]唐世刚,钟万林.互动式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18):42G43
护理学的论文5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一:临床循证护理现状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从某所大型综合性医院860名临床护理人员中随机抽取300名进行问卷调查。年龄18~52岁,平均(30.0±7.1)岁。学历:中专84名(28.0%),大专166名(55.3%),本科及以上50名(16.7%)。职称:护士94名(31.3%),护师130名(43.3%),主管护师76名(25.3%)。工作年限:1~6年94名(31.3%),~12年94名(31.3%),~18年65名(21.7%),18年以上47名(15.7%)。
1.2、方法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3]。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护理人员基本状况,对循证护理的认识和了解程度,制定护理计划时参考的依据,临床护理科研及护理实践的方法等26个有关问题。将问卷发放给2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预调查;请专家评审,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修改。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4,内容效度为0.92。然后由笔者将问卷发放给被调查者,向其讲解填写要求后,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当场收回。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100%。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录入计算机,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行χ2检验。
2、结果
2.1、临床护理人员循证护理知晓情况
63.4%的临床护理人员知道循证护理,但非常熟悉和比较熟悉者仅占15.7%(47/300。不同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对专业教材,不同职称、工作年限护理人员对护理常规,不同年限的护理人员对专家意见及不同学历护理人员对科学证据[4]的应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其它项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依选用临床参考依据构成比的多少排序依次为护理常规(50.6%,152/300)、专业教材(34.7%,104/300)、科学证据[4](7.7%,23/300)、医学杂志(5.0%,15/300)及专家意见(2.0%,6/300)。由此可见护理人员应用护理常规百分构成比最高,专业教材次之,而采用科学证据[4]、医学杂志及专家意见较前2项差距较大。
2.2、临床护理人员循证护理实践现状
统计显示,只有7.7%(23/300)的临床护理人员应用最可靠、科学的证据,结合个人临床经验和病人的需求为病人提供护理方案。进一步查询原因:工作繁忙占54.1%(150/277),新资料缺乏占20.6%(57/277),没有条件上网占6.8%(19/277),缺乏上网技巧占4.0%(11/277),不知道如何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料占10.5%(29/277),其它原因占4.0%(11/277)。
3、讨论
3.1、普及循证护理知识,将循证护理教育深入到临床和继续护理教育中
本次调查显示,15.7%的临床护理人员熟悉循证护理,84.3%的临床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了解不深,遵循证据的科学观念尚未被广大护理人员所接受。因此,有必要在各级护理院校中增设循证护理课程。临床护理人员也必须接受循证护理的继续教育,如开展专题讲座、强化培训等。使临床护理人员熟悉更多的循证护理知识和循证护理的实践方法,同时掌握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成为一名终身的自我教育者[5],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主动学习,最大限度地应用现有的、最可靠的科学证据为病人服务。使循证护理在日常护理实践如查房、会诊、学术活动、科学研究中得以应用。实施循证实践,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3.2、大力开展循证护理研究,及时提供“可利用的最可靠的科学证据”
评价证据的正确性、有用性和实用性时常根据证据的性质分为4个等级:A级,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B级,设计较好的队列或病例对照研究;C级,病例报告或有缺点的临床试验;D级,个人的临床经验[4]。A级证据级别最高,依次递减,D级级别最低。
遵循科学的证据为病人服务,是循证护理与传统的经验和直觉式护理的根本区别。本调查显示,50.7%(152/300)的临床护理人员习惯按护理常规办事,34.7%(104/300)按专业教材办事;提示大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批判性思维。由于专业教材出版周期长,各地区各医院的护理常规的质量参差不齐,临床护理人员无法将护理服务建立在目前现有的科学证据基础上。致使许多护理手段停留在约定俗成的习惯与经验阶段,缺乏科学证据[6]。
调查同时也显示了不同背景的护理人员对某些临床参考依据的应用程度存在差异。工作年限长、学历高及职称高的护理人员更习惯按专业教材、护理常规办事;只有7.7%的护理人员应用了最可靠的科学证据,大多数临床护理人员对科学证据应用不足,可能与其知识老化、凭经验和直觉护理病人、不知如何获取证据及缺乏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关;中专护士对科学证据的.应用较好,可能与其工作年限较短、临床工作经验欠缺、护理病人过程中遇到困难的频率较高,促使她们多渠道获取护理新知识等因素有关。
目前有说服力的护理研究信息资源仍然有限,研究结果的传播与推广不够充分[7],导致科学证据的应用范围狭小。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参考期刊亦较少,仅为5.0%(15/300)。实质上期刊出版周期短,更新知识快,统计资料多,可从中查找到大量的最新的实用性科学证据。护理人员尚可通过Medline或Cochrane图书馆查询获取自己所需的证据,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与此同时,广大护理人员也应根据Medline或Cochrane图书馆提供的结论选题,大力开展循证护理研究,为临床实践及时提供“可利用的最可靠的科学证据”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极为重要的工作,也是循证护理得以开展的关键。
3.3、成立循证支持小组,提高护理人员循证能力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54.1%的临床护理人员工作繁忙,10.5%不知道如何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料,4.0%缺乏上网技巧,6.8%没有条件上网。由此可见临床护理人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循证护理实践开展不够。因此,挑选一批具有循证能力的临床护理人员成立循证支持小组,参与或支持不同技能和背景的临床护理人员从事循证护理实践,也是目前可以采取的有效办法之一。循证支持小组的成员可以通过网络、期刊及书籍帮助繁忙的临床护理人员从浩瀚的医学信息海洋中获得科学的证据,再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需求和护理人员的个人经验,分析证据的可应用性,制定出高质量的护理方案和护理决策,供临床护理人员运用,以普遍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循证能力,转变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从事更多的循证护理实践,从而促进临床护理持续健康发展。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二:呼吸内科护理医学论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xx年10月~20xx年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72例,采取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中分别有41例患者、31例患者;其中患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为13例,患有肺癌的重症患者为6例,患有支气管炎的患者为39例,患有支气管扩张的患者为14例。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分别为48例、24例;年龄为27.2~81.3岁,平均年龄为(51.39±5.0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的常规护理模式,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后,严密检测病症变化情况。观察组患者采取缜密的临床护理模式,分别针对患者的住院环境、治疗等多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2.1、环境心理干预
呼吸内科患者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因此要保证病房内良好的空气流通,可在病房内安装空气净化器。并每天对病房进行清扫,尤其对灰尘,尽量运用吸尘器进行打扫,保持病房内整洁。禁止摆放花草,探望患者人员带来的花束,说明缘由后给予带回,避免患者因花粉过敏加重病情。由于病情较长,患者极易出现烦躁不安等情绪,尤其重症患者,感觉治疗无望,极易产生绝望、消极心理。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情绪,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勇气。
1.2.2、治疗干预
对不同病症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后,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等进行严密观察,要特别留意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奏。一旦出现咳血、咳痰等症状,及时报告给医生进行抢救。同时针对每位患者的病情状况和短期治疗结果,制定相应的抢救预案并做好基本准备工作,可为抢救节省出时间。对患者讲解药物名称、疗效等基本情况,准确掌握患者的用药剂量、浓度等。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分别为一般药物的输入、特效药物的输入。另一种给药方式为雾化吸入,可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1.2.3、通气干预
及时对患者进行通气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呼吸障碍症状。在治疗时,需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程度,对呼吸道、口腔内的分泌物及时进行清除,可减少感染的发生率。病情相当危重的患者,无法进行自主呼吸,可运用呼吸机给予辅助呼吸。在进行辅助呼吸时,要严密细致的贯彻呼吸机上各项参数的变化,若出现异常及时处理纠正。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1例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病情得到好转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的患者为38例,无效的患者为3例,好转率为92.68%;3例患者进行及时抢救后,已基本恢复生命体征;无死亡患者。31例对照组患者病情得到好转的患者为23例,无效的患者为8例,好转率为74.19%;8例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后,6例患者抢救成功,2例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为6.45%。观察组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若不及时实施有效的抢救预案给予护理干预,很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产生呼吸衰竭以至死亡。在治疗中,为每位患者制定有效的抢救预案,可为挽救患者生命缩减准备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有效率。在整个护理中,护理人员要以缜密的心思,观察每位患者产生的不同心理变化,注重微小细节的护理。饮食上要以易消化、高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并注重饮食的安全卫生。加强有关疾病的知识讲解工作,让患者知道治疗流程,可缓解患者的担忧。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注重个人卫生的整洁,勤换衣物,防止不必要的感染。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缜密的临床护理后,病情的好转率为92.68%,未出现死亡病例,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4、结语
综上所述,将缜密的临床护理运用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在极大程度上让患者的生命得到保障,提高患者的抢救有效率。
护理学的论文6
【摘要】目的探讨院校合作办学对医院护理学科建设的效果。方法在学生和医院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组建医院高护专业驻点教学班,每年组建一个班,学生在学院完成第一学年的基础理论课程学习,第二学年来医院完成临床理论课程的学习,第三学年在医院完成临床实习。结果11项授课老师自评项目中,得分最高的是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责任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得分最低的是授课互动能力;办班前后,护理学科建设在学历提升人次、论文发表数、护理理论和操作考试合格率及护理质量合格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院与学院联合办学有利于护理学科的发展,同时也为医院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关键词】院校合作;驻点办学;护理学科
20xx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化改革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背景下,各高职院校积极开展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1-3]。高淳人民医院于20xx年开始与江苏建康职业学院联合举办高护专业医院驻点教学班,经过五届的教学,医院在参与临床护理教学工作中,通过理论授课和临床带教,促进了医院的护理教学工作,提升了教学水平,带动了护理学科的发展。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医院于20xx年开始与江苏建康职业学院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学生自愿报名,医院面试选拔,组建驻点教学班。从学院的20xx级至20xx级高护专业学生中,每年组建一个驻点教学班,每班学生在24~31人之间。学生生源均为江苏省高考的学院统招生,即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除两届驻点班学生分别有1名男生外,均为女生,年龄在18~22岁,平均年龄19.98岁。医院拥有高级职称81人,博士生1人,硕士学历30人,本科学历454人,具备承担临床护理教学能力;开放床位1020张,有内、外、妇、儿等30多个业务科室,具备学生临床见习和实习条件。
2方法
2.1通过双向选择,组建驻点教学班
学院在高职护理专业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的学生中进行宣传招募,医院再到学院向学生作医院情况介绍,学生与医院进行双向选择,组建医院驻点教学班。
2.2选拔授课老师,组建教学班子
2.2.1医院理论教学老师选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热心教学工作,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护理老师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或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医疗老师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
2.2.2临床护理带教老师选拔。热爱带教工作,工作责任心强,大专学历且工作5年以上的护师或以上职称,为临床护理骨干,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每个科室选拔2~4名,负责学生在第二学年理论教学期间本科室的临床见习和第三学年的临床护理实习带教。
2.2.3成立教研组。由分管院长任教研室主任,下设主干课程教研组,如内科护理教研组、外科护理教研组、基础护理教研组等,设有专职班主任,负责日常教学管理。
2.2.4授课老师的培训。学院老师来院指导培训,如课件制作、教案书写,开设公开课等,医院组织老师到学院听课。
2.3教学方法
第一学年,学生在学院完成公共课程(政治理论、英语、计算机等)、医学基础课程(人体解剖、生理、生物化学、药理、病理、病原生物及免疫、健康评估等)学习。第二学年,医院根据学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医院完成护理学临床专业课程,包括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危重症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护理管理学、临床营养、护患沟通、护理伦理等学习。其中,内、外、妇、儿科护理学为考试课程,参与学院的统考,其他课程为考查课程,由医院授课老师自主命题。授课老师将理论教学与临床见习适时地、紧密地联系,内、外、妇、儿科护理学一个系统的理论课授完,由授课老师选择典型病例进行床边教学。同时授课老师将该病例作为科内护理人员个案护理查房的病例准备,再组织学生和科内护理人员一同从病人生理、病理、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学生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再到临床病人的观察,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知识;科室护理人员,特别是年轻护士通过理论知识的复习,巩固了专科知识。同时,制订了基础护理操作临床见习计划表,将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操作38项根据各专科特点分解到各科室进行临床见习带教。学期开始即发到各科,各科根据计划安排护士负责带教,每次轮流安排1名带教老师,包括年轻护士。首先由科内内训师负责全科护士的操作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有资格进行带教学生。在医院的第一学期每周安排周六上午半天临床见习,第二学期每周安排周五下午半天和周六上午半天临床见习。第三学年,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根据学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习计划、实习大纲的要求,在医院各科室进行轮转实习;学生在各科室实习期间由具备带教资格的老师进行带教。带教老师与实习学生每日进行两问两答互动,出科时进行双向评价。同时,在整个实习轮转期间医院安排带教老师一对一全程跟踪带教,关心指导学生在各科室的实习情况。
2.4评价
自行设计问卷,调查理论授课老师在参与理论教学后的自我评价。问卷内容包括11个评价项目,采用5级评分法,即显著提高(5分)、明显提高(4分)、提高(3分)、稍提高(2分)、未提高(1分)。2.5统计学方法采用EpiData3.0录入数据和逻辑纠错,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珋±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3结果
36位参与教学的老师自我评价结果及实施驻点办班前后护理学科建设相关因素比较见表1、表2。
4讨论
4.1参与教学后老师的自我评价较高
表1结果显示,36位参与理论教学的老师对参与教学后的自我评价较高。教师在理论授课前须进行备课、制作课件,备课阶段需要全面掌握教学大纲的设置,熟知教材内容及相关知识体系;还须掌握最新的护理理念和专业知识,才有能力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娴熟的技能。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4],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如教学评比活动,邀请学院的专职教授参与现场点评,学院老师来院上公开课,使老师们的授课技巧也得到了提高。教师们深深体会到教学既是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也是自己再学习、锻炼和提高的时机。通过办班,培养了一批护理骨干,使她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知识水平等得到了提高。在医院每年新招护理人员进临床后必须纳入规范化培训,驻点班老师是护士规范化培训各阶段中进行理论教学与操作培训的骨干成员,他们的授课技巧在此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医院参加巿卫生局组织的规范化培训阶段考试与结业考试,成绩在本地区同等级别的医院中名列前茅,为医院培养护理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2护理学科发展得到了提升
举办驻点教学班后,在医院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护理人员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己的学历,如自学考试、成人高考、远程教育;不断总结临床护理经验,书写护理论文;在临床带教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操作示范演示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年轻护士也承担了驻点班学生临床见习的`带教工作,通过不断训练,强化了年轻护士的操作技能,进一步规范了临床护理操作。近年来医院护理部参加的巿级护理技术、理论竞赛活动都得到了好的名次。各系统各专科疾病的案例查房,通过分析其临床表现、体征、阳性实验室检查的病理生理基础,找出护理问题,拟定护理计划。既为学生和年轻护士复习了理论知识,又指导了临床实践,也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查问卷显示,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参与程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5]。教学意识潜移默化到日常护理工作中,促进了教学相长。驻点班学生有一半毕业后通过双向选择留在医院,进院后很快能融入到医院的文化氛围中来,较快地进入角色,缩短了带教周期,为医院的护理队伍建设打下了基础,医院的护理质量在历次护理检查与考核中得到了上级专家的好评。评价不能单纯看项目实施的结果,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自身成长,包括师资水平和学术水平的提高、教学视野的开阔以及综合实力的提升等都是有益的结果。医院通过联合办学,为医护人员继续学习搭建平台,提高了医院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雷巍娥.立足校企合作探索高职护理教育办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xx(6):34-35.
[2]张连辉.高职护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护理研究,20xx,26(12):1129-1130.
[3]左风林,刘奉,谭严,等.“院校结合”打造“双师型”高职护理教学团队[J].中国护理管理,20xx,12(9):38-40.
[4]黄勤.儿科临床带教老师综合素质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xx,22(13):25-27.
[5]栾娈.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xx,10(4):158-159.
护理学的论文7
摘要:探讨高职高专儿科护理学常用护理技术《小儿抚触》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项技能。
关键词:抚触;教学设计
小儿抚触是在科学地指导下,有技巧地对小儿全身进行爱抚和按摩的过程,是由父母和宝宝共同完成的一项活动[1]。婴儿抚触观念在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已在发达国家广为推广,在我国已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可。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中作为儿科护理学必学的一项操作技术,需要护生熟练掌握并能够教会他人操作。本次课的教学设计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学生“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接下来将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1教材分析
本节课《小儿抚触》,选自医学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儿科护理学》中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共一个课时。《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必修临床科目之一,它包涵儿童保健,儿科常见疾病护理知识。本节课的内容在本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小儿抚触不但是儿科医护人员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也是小儿父母需要具备的育儿技能,更是作为小儿洗澡机构以及保健机构人员必备的技能,其实用性不言而喻。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需求和《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结合本节课内容,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掌握小儿抚触的关键时期和注意事项;掌握小儿抚触的好处点。掌握小儿抚触的操作步骤;能够独立进行操作并教他人操作。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团队意识;学会与小儿交流,培养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理念。1.1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以及护士资格证考试考点分析,我将小儿抚触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作为重点,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熟练掌握。由于场地资源有限,课堂时间有限,没有婴儿参与,如何与小儿的交流,教学活动的如何组织,以及怎样进行合理地评价都是本次课题设计的难点。
2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在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第二学年第二学期进行开设,经过一年的专业知识学习,学生有一定的医学基础和儿科学知识储备;形象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欠缺;团队合作意识差。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理论知识较多,日常和婴儿接触较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教学视频和教学图片相结合,人性化布置教学区域,尽量使操作场景与临床实际相符合,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其能够更深切地体会抚触的乐趣。
3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线,贯穿分组练习法、情境演示法、角色扮演法,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分工合作完成各项任务,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团结合作”的临床护理素质,进一步培养学习儿科护理学的兴趣。在评价中采用小组评价法和个别评价法两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教材,专业抚触室,婴儿模型,抚触教学视频,抚触图片等,模拟真实操作场景,是学生身临其境,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4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
4.1导入新课
采取直接导入法,直截了当,简洁省时。播放几张有关小儿抚触的可爱图片吸引学生眼球,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小儿抚触的关键时期以及好处,进而顺利导入新课。
4.2探索新知
4.2.1视频播放
向学生展示操作需要的资源,如专业的抚触室,浴巾,毛巾,按摩油,婴儿仿真模型等,吸引学生的兴趣。强调抚触的好处后,播放小儿抚触操作视频,使学生对抚触有更直观的认识。在播放视频同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分析,并跟随视频进行初步模仿学习,完成第一个任务:简单示范下某个部位抚触动作。
4.2.2内化新知
结合图片,进行动作分解教学。依次展示抚触各个部位时的动作图片,结合学生完成情况,在仿真模型上示范每个动作,学生易错动作特别强调,如头部和胸部动作。学生边看边学,可在模型上或同学身上操作领会动作要领,教师随时纠正错误动作。
4.3分组练习
在学生掌握小儿抚触基本动作的基础上,提出本次课第二个任务:分小组进行情景演示练习,学会抚触操作并会讲解如何操作。学生6-8人一组,每组两个高仿真模型.护生边操作边向旁边“妈妈”讲解操作要领,“妈妈”们可提出各种问题“为难”护士,以此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情景演示创设仿真情景,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题,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益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2]。
4.4达标检测
儿科护理实践课的组织是否成功与如何评价关系密切,本次课采取小组评价法和个别评价法两种方式。根据学生练习小组合作时的表现评出“最佳团队”并给予课堂分数加分奖励。学生练习结束教师小结后,将学生按照学号顺序10人一组进行现场考核,根据课堂时间灵活安排每组学生共同完成某一个或几个动作,教师现场给予ABC三档成绩,作为课堂成绩的一部分。并根据学生表现由学生评选出“最美妈妈”和“最暖奶爸”,以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体现寓教于乐,并以此强调和小儿接触过程中温柔的语言和表情,以及爱心的重要性。
4.5素质拓展
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课堂知识应该及时应用到生活中,完成知识的拓展迁移。课堂结束后要求学生寻找适龄婴儿进行抚触实践,并录制小视频发送教师微信作为课后作业。通过完成作业,督促学生在课下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践相衔接,完成对教学知识的再巩固,再认识。
5教学反思
本设计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灵活创设情境;借助视频,图片,化难为易,增加直观感;教学评价采取各种方式,在有限的时间里灵活地安排完成对每位学生的考核,既完成课堂任务,又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巧借“微信小视频”作为作业辅助工具,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使课堂知识更加生活化。但由于无法为学生提供真正的婴儿示教练习,加之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对操作力度的掌控欠缺,这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探讨摸索。
参考文献
[1]华涛,林霞.儿科护理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
[2].王晞等.课堂教学技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xx.
护理学的论文8
【关键词】急危重症病人;心理护理
急危病人面临生命威胁,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近十年来,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重症患者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此时,如果做好心理护理,就会缓解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否则,如果在患者心理上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本文结合工作体会进行探讨。
1对急危病人心理护理存在的误区
1.1忽视病人的心理护理认为急危病人需要尽快抢救,轻视心理护理。应认识到急危重病人由于病情重、急,发展快,病人完全无心理适应,容易造成紧张、焦虑、恐惧,这样造成后果是病人不愿意合作,还可以导致医患纠纷,所以心理护理不容忽视。
1.2忽视非语言信息的作用认为心理护理就是和病人沟通过程中,发现并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但在抢救室没有时间或无法进行语言沟通。这样就容易忽视非语言信息的作用。如果这时抚摸病人的手或轻拍肩膀或给病人一个微笑等非语言行为,会使病人心情舒服,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1.3忽视家属的心理需求家属的情绪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家属的心理反应比病人复杂,充分理解家属心情,做好抢救的同时,同时也要稳定家属情绪,使其了解病人的病情,配合医护人员,使抢救顺利进行。
2心理护理技巧
由于急重症患者的主导心理活动是恐惧,因此,心理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强患者的安全感。
2.1使患者有亲切感急重症患者大都求医心切,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路逢生感。护士应当做到紧张而热情地接诊,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周到,使患者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这种护患关系,对抢救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抢救和治疗效果。
2.2使患者有信任感护士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患者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患者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使患者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
2.3使患者有安全感护士的医德和技术是患者获得安全感的基础。对病人要高度同情,周到热情,谨慎地服务。运用护理心理学知识,了解患者、家属的不同心态,通过安慰、鼓励、解释、疏导,使患者减轻精神压力,消除思想顾虑与紧张状态,还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减轻他们的心理上的压力。对急重症患者,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都应给予肯定性保证,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的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方面的积极暗示,使患者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
2.4增加责任心病人脱离危险后,面临着较长时间的恢复阶段,此期由于病人角色的转换,与社会生活脱离时间较长,病人迫切希望早日康复,脱离医院环境。此期要求护理人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服务态度好,并着重加强生活护理,建立良好的治疗环境。尤其对不能起床的患者,要注意保持其肢体的功能位置和卧位的舒适,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不适,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协助病人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或安排替代的办法,改善不良的心境。同时还要保持病室安静、清洁、整齐,减少噪音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加上护理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诚恳的笑容,必定会维持病人良好的心境,缩短治疗过程,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总之,在给急危病人实施心理护理时应轻重缓急,根据个体的心理特点,解除病人心理负担。使患者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和舒适感的同时更要全方面地观察了解患者的个人心理状态,及早发现其心理异常,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使患者的心理恢复正常,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护理学的论文9
摘要:
[目的]在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应用3Dbody教学软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方法]选取台州学院护理和助产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班级分为两组,第一组90人,采用常规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授课;第二组120人,在常规多媒体授课的基础上结合应用3Dbody教学软件,比较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结果]第二组学生的总评成绩明显高于第一组学生(P<0.05)。[结论]在内科护理学的授课过程中结合应用3Dbody教学软件,能够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考试成绩。
关键词:3Dbody教学软件;内科护理学;护理教学;学习成绩
人体解剖学是基础医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医学上的专业名词60%来源于解剖学[1]。然而,由于解剖学知识量大,内容枯燥乏味,标本刺激性气味大[2],医学生,尤其是护理专业学生,认为护理病人与解剖学知识的学习不相关,因此学习兴趣不大,解剖学基础极其薄弱。医学知识的学习是环环相扣的,如果想从根本上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规律,更好地服务病人,必须从基础入手。先进的3Dbody教学软件的问世极大地改变了目前的教学窘况[3],鲜明的色彩、清晰的层次、真实的质感[4-6]能够瞬间捕捉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全方位地了解人体结构[7-9],显著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作为新生代教学软件的代表3Dbody主要应用于解剖学的教学,将其应用于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中还鲜少有报道。为了评估新型教学软件对内科护理学教学是否具有促进作用,于2014年9月—11月对台州学院医学院的学生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台州学院2012级护理和助产专业的学生共21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203人,年龄21岁~22岁。
1.2教学方法
将学生根据班级分为两组,第一组90人,应用常规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授课。第二组120人,在常规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应用3Dbody教学软件授课。3Dbody教学软件购自上海桥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用于课前快速复习正常人体结构和位置关系。调查结果通过学生的平时成绩、实验成绩、课后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来体现。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两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比较应用2检验;两组学生总评成绩分布情况比较采用2检验,两组学生各项成绩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应用3Dbody教学软件授课班级的学生考试成绩优于应用常规多媒体教学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且无不及格现象,
3讨论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中重要的课程之一,学好内科护理学是将来成为一名合格护士的前提,而人体解剖学知识是学习内、外、妇、儿等主干课程的基础。按照台州学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人体解剖学设置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学习,这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生涯的新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习惯了有老师监督、节奏高度紧张的学习氛围,在突然进入大学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后会有许多不适应。此外,大学有很多的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新生是他们的主要成员。部分学生缺乏科学合理安排时间的观念,参加了很多活动,导致学习时间不足,成绩不佳。同时,解剖学是一门全然不同于高中任何一门课程的新学科,新生将在全新的环境中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新名词,一时间觉得茫茫然,不知道从何处着手。此外,由于标本脏,刺激性气味大,很多学生不愿意去观察和解剖尸体,导致书本知识与临床实践脱节。3Dbody教学软件的问世,为内科护理学的教学带来了福音。细致的画面,鲜明的色彩,逼真的三维动态效果,立刻活跃了教学气氛,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人体各系统知识的理解,对疾病的认识也更上一层楼。从本调查结果可知,在常规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运用先进的3Dbody教学软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内科护理学的教学帮助较大(P<0.05)。扎实的理论基础,有助于学生对临床知识的掌握,进而加强其护理技能,为其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3Dbody教学软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各高校在教学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柯丰年,吴国平.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26:84-85.
[2]刘宝全,赵玲辉,杨树才,等.多媒体模式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J].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学报,2001,23(1):59-60.
[3]顾传龙,姜华东,凌树才.人体解剖学数字化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1,29(4):154.
[4]罗嘉伦,廖丙修,饶勇星,等.虚拟三维人体解剖学展示系统的设计[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26):4833-4836.
[5]徐向红,张梅.数字化虚拟人体的研究现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09(7):155-157.
[6]白桂有,杨博贵,张正治,等.数字化虚拟人体在医学上的应用进展[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6,26(4):705-70
[7]李一帆,杨茂友,尚云龙,等.三维虚拟数字化可视人体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研究,2012,34(5):393-394.
[8]任银祥,王德贵,宋焱峰,等.数字化技术在人体解剖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18(31):162-163.
[9]王曼娜,贾新云,杨燕平,等.数字医学技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研究和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2,7(12):6-8
护理学的论文10
【摘要】笔者在护理学专业毕业实习管理工作过程中,逐步感受到整个实习过程中尚存在些许问题,通过日常总结归纳,并不断思考解决方案,现整理此文,以供教育同仁参考借鉴。
【关键词】护理学毕业实习管理
随着高校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的提高,护理学专业毕业实习工作也逐步走向规范。毕业实习是护生步入临床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培养护理学人才的必要手段,凡是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必须要经过教学计划规定时间的临床实习并经考核成绩合格,方可正常毕业。可见,护理学专业毕业实习无论对于高校实践教学还是护生走向工作岗位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一、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病人抵触成为临床教学对象
现在各医院的运营模式都是从“供给式”转向“需求式”,“病人就是上帝”,医患之间缺少信任,病人为了体现自己的维权意识和人格尊严,抵触自己成为临床教学的对象,不愿意配合护师临床带教,导致学生不能真正上手进行临床操作,这一现象已成为当前和今后护生临床实践教学的主要制约因素[1]。
(二)某些实习基地并不能严格满足实习大纲内容要求
根据护理学专业认证要求,一所综合性医院不能满足所有科室要求,这就导致学生会安排到多个医院进行实习,毕业实习学生轮换表制作较为复杂。因实习基地有限,会存在有些综合医院因没有相关科室,就用其他科室进行替代的现象,以至于学生在实习结束后,所转的科室并不跟大纲要求完全一致。
(三)学校、医院管理制度还不完善
学生请假制度,后期补实习制度不完善,虽严格执行,但因学生突发情况或面试找工作等情况发生,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实习基地如社区、精神科等小规模医院带教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学生实习期间管理松懈,甚至学生缺勤现象屡有发生,实习时间得不到保证。
(四)医院对教学工作重视不够
医院护理工作繁重,在工作之余还有科研的.压力,导致医院很难有精力再放在教学上。临床护师更是如此,对于实习学生存在认知不清的问题,认为学生就是来帮忙的,平时多于分配任务,缺少对于实习生的带教和指导。
(五)护生对于毕业实习重视程度不高
由于学生在实习期间还要面临就业、考研等的影响,导致许多实习生对实习的重视程度大打折扣。实习生学习态度不积极,工作不认真,思想不集中,对于带教老师分配的任务常处于应付状态,缺少自主参与实习的主动性[2]。
二、应对措施
(一)医院应加大对教学的重视程度,提高教学宣传度
各医院作为高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就应该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投入,为实习学生提供基本的教学设备、示教室等,并制定完善的带教制度、教学人员管理制度、出科考核制度等,以规范带教,提高带教老师的教学意识,鼓励带教老师认真负责指导学生,建立奖励机制、教学与绩效联动机制。
医院加强对教学的宣传力度,积极向就诊患者强调医院实习学生的重要性,力图使患者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护理带教工作,热心于充当临床教学对象。
(二)建立更多优质的临床实践基地
综合性医院不能完全满足实习大纲的要求,需要专科医院进行配合,建立实习基地模块,因此,需要学校积极联系并建立更多的实践基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实习需要。优质的实践教学基地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基础。
(三)学校规范管理,建立完善实习管理制度
学校应加大对护理毕业实习的管理力度,对于学生在实习期间因个人原因的请假、补实习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严格要求,保证实习时间充足,学生不能任何原因随意请假。
(四)学校加大对实习前的培训工作,定期召开返校大会
在学生正式实习之前,学校应召开实习动员大会,由专业老师和辅导员老师为学生讲解实习流程和重要性,让学生有一个充分的认识,避免在实习中发生问题。还应定期召开实习生的返校大会,聆听学生的汇报,了解实习效果和进程,发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做好记录。认真总结整理,吸取经验教训,为以后更好的开展实习工作打下基础。
(五)增加医患沟通课程的训练
近些年来,医患矛盾频繁发生,伤医事件也并没有偃旗息鼓。造成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医患之间缺少信任,沟通不当。为了在实习过程中更好的进行自我保护,增强安全意识,学生需要学会与患者进行沟通的技巧,才能在实习中游刃有余,与患者沟通良好。
总之,护理毕业实习是护生进入临床工作之前的重要锻炼机会,充分利用毕业实习,学生才能够把理论更好地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为今后正式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无论医院、学校、教师都应高度重视,积极改进,保证此项环节顺利开展,最终使学生受益。
参考文献:
[1]李树平.临床医学专科教育实践技能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xx(4):111-113.
[2]屠美萍,鄒宝俭,钱宇红,王嘉.以ISO9000认证的理念规范护理专业毕业实习管理[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xx(4):60-61.
护理学的论文11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60名20xx级护理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名,女58名,年龄为23至25岁。所有学生均参加实验考核。
2.方法
(1)分组。将学生随机分为两个团队,每队30名,学生自行选出一名总指挥来负责整个实验的组织。再将每个团队分成4组,分别是现场、院前、院内急救,以及重症监护,每组7-8名,并选出一名小组长来负责,小组成员共同查阅、收集资料。每个团队的总指挥及组长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对病例进行编写,并制定处理方案。完成病例编写后,组员进行讨论,并交由老师进行角色分配、练习、实施、总结汇报。同时,选派4-5名教师对每个团队进行临床指导。
(2)安排时间。体验式课程安排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一个月,学生此时已完成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所有课程。教师在第三年开学时,将体验式教学的设计及相关要求详细告知学生,并让学生自行到医院对整个的急救流程进行观察,再查阅文献,设计出病例。学生在设计病例过程中,应充分结合急危重症护理学理论知识与急救技术,并通过设置情境、角色扮演等完成此项探究性实验。
(3)体验式教学的内容。理论知识方面,要求学生熟练运用危急重症、内科、外科等护理学科及基础护理学等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方面,会使用简易呼吸器与心电监护仪,会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熟练掌握外伤止血、包扎、搬运,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静脉输液、吸氧等操作。
(4)总结汇报。结束实验后,以团队为单位写一份实验报告,并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发展绘制相应的概念图。
3.效果评价
采用学校设计的调查问卷表对学生对体验式教学效果的评价进行调查。调查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巩固,急救意识增强、急救技能提升等项目,且每个项目均设有帮助很大、较大帮助、不确定及极少帮助4个选项。共发放6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二、结果
超过92%的学生认为体验式教学方式在理论知识巩固,急救技能、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方面,具有比较大或非常大的帮助。
三、结论
通过体验式教学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急危重症护理技术掌握和了解,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急危重症护理学中的应用具有较大的意义。
1.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急救的综合能力。体验式教学主要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互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的,并通过合理的优化和演练,学生的急救意识在不断的增强。同时,增加了对ENSS知识,对急危重症救护技术的训练。通过本研究的实践表明,学生的急救意识和知识以及实践技能的'培养有了很大提高。
2.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效的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素质。体验式教学整个流程需要将EMSS进行完整的演练,其中需要涉及到较多的内容,其操作比较复杂,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人员比较多,其教学场所比较广,学生在整个实验的设计、准备、演练以及反思的环节中,需要进行反复的讨论和修改,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以便更好的完成实验任务。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扮演到不同的角色,同时,还需要进行大量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体验式教学主要是以团队式的方式进行的,考核的形式也是采用团队和个人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的,因此,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共同的努力,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团结合作素质的提高。
3.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验式教学的方式,主要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亲自试验为主,在学生试验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查找资料了解试验步骤、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等内容,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学习知识。同时,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观察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等学习的过程,可以有效的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得学生将注意力投入到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综上所述,在急危重症护理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可将学生学习热情充分激发出来,在培养其自主学习、综合急救、交流沟通、人文关怀团结协作等能力方面,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护理学的论文12
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着人的思想和生活的模式。对于社会的各领域,计算机网络也已经广泛的应用。对于护理学基础,人们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改变传统的护理教学方法,促进护理学教学的发展。
护理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是一项综合了护理知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一门专业性学科。护理工作者要掌握护理学,就必须先对护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护理教学老师就要通过课堂的讲解、操作演示,辅以教学录像,再通过大量的课堂练习和临床实习让学生的基础知识牢固掌握。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字、图形、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拓展学生思路,提升教学的整体效果。
1.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的优势
1.1多媒体教学利于学生的学习
学生在学习护理学基础时,可以接触到大量的名词,且内容枯燥、知识点关联性非常的强、逻辑推理少;同时,还有很多的人体结构挂图、模型等。这种平稳、静态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全面展示的效果,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抽象的、复杂的知识点通过文字、图像、影像等反应出来,使枯燥的内容变得比较直观生动,更好地展示护理工作的特点,通过大量的图片、影音、动画等实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扩展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护理学基础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不断促进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运用能力等的全而发展[1]。
1.2有利于护理学基础中动态内容的展示
护理学基础中动态性比较强的`内容,比如病人出入院的护理,通过常态教学,很难使学生有直观和透彻的理解和掌握,而多媒体却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形象化地显示出来。首先,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将护理学基础中的动态内容,重新构建三维立体图象,使学生能从人体的体表一直观察到深层结构,并可随时从不同部位,不同角度反复观察[2];其次,通过三维动画和实体录像等形式,将深奥的理论形象生动、直接地展现出来,使复杂、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简单,有利于学生对护理学基础的掌握,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效地实现教学效果。
1.3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现代医学的发展,对护理学的内涵也提出新的要求:交叉学科和分支学科在不断增加,各校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新增了课程门类,教学计划在不断调整,护理学基础授课学时被减少,但教材未变,使得教学课时变的非常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增大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时,可以快速调出各方面的信息,有选择地应用于教学,可实现护理学课程之间的内容交叉,有利于护理学知识的融合,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多媒体教学在护理学基础中的运用,增加了信息量,极大丰富了教学资源。知识的相关性与临床应用性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展现,有利于知识框架整体性的形成。
1.4有利于教学相互发展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发挥了强大的优势,改变了教学的枯燥、无味,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最主要的一个前提就是教师首先要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完成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之间的知识和角色转换;多媒体教学也是对教师能力的一种挑战,只有全面掌握新知识和新力法,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以满足教学需要,同时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教与学的良好环境。
2.多媒体技术在护理学基础教学应用
多媒体技术是把计算机技术作为核心,将图像处理技术、视频技术、语音处理技术整合在一起,利用计算机的图像信号进行加工、储存、转换、控制、编辑等过程。它和幻灯片、投影仪等简单的组合不一样。专业人士曾经说过,多媒体技术会改变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后就会使整个教育界发生很大的改革。实施多媒体教学必须要具备三方面的条件。
2.1要有良好的硬件保障
想要展开多媒体教学首先要具备相关的硬件条件,它是开展多媒体教学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通常情况下必须要有各种视频、多媒体计算机、灯光控制系统、投影仪、影碟机、音箱等。如果学校有条件,可以根据高标准的硬件设施,并且构建校园网络,为教师提供健全的电子备课室等,教课地点可以选择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最好在较大面积的多媒体教室内进行授课。
2.2软件的支持
开展多媒体教学的技术条件是软件。它主要的工作是发挥硬件的作用。实施多媒体教学必须的软件主要包括三个方向的内容:
①构建多媒体教学各学科的教材库和教学产品的工具软件;
②建构各种通用软件和操作系统;
③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作品。这类作品应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上课前后能够帮助学生自学的功能。对于一些水平高的产品,还应该具有将学生具体掌握的学习情况及时的反馈给教师,并能够给出相应的数据分析的功能。
2.3教师多媒体技术的加强
教师是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实施者。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好与坏,教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具有独立操作各种多媒体设备的能力,可以熟练掌握计算机进行教课,具备很专业的创新意识,自觉的把各种创新的教学理念实际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实时的将国内外医疗护理的先进方法给学生进行讲解,将各种学术展示给学生,指导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积极的进行讨论和研究,并且能够按照课堂教学的需求,独立完成教学所需要的多媒体作品。
3.结语
总而言之,与传统的护理教学相比,多媒体在护理教学上显示出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多媒体教学综合的将教学的内容和信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不但让学生有了生动和形象的理解,还在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上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尽管如此,我们也要合理、科学的运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不断的运用中寻找更加优化教学的方法,提升多媒体对护理教学服务的效果,促进护理教学的整体发展。
护理学的论文13
【摘要】 新世纪以来,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神经外科疾病,已然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问题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神经外科医学技术的发展和新的技术引进,如何将高效的护理手段与方式运用到临床实践中,这些常规护理应该怎样完善值得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 神经外科;临床;常规护理
1 前 言
神经外科疾病有着种类多样、变化剧烈、表现形式多样的特点,神经外科护理也有别于一般的专科护理。近几年神经外科领域技术设施的不断发展使得护理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2 常规护理要素与方法
21 观察要点 首先,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再者就是脉搏、呼吸、体温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严密观察颅内压增高等临床表现,注意观察低血钾现象。确认有无褥疮及肺部并发症。
22 术前的常规护理
221 心理疏导 术前务必和患者沟通,包括治疗的目的、意义,及手术的并发症等情况,并向患者家属详细讲解。
222 卫生处置 术前1天患者需要剃头,可以用软毛刷进行清理,并用肥皂水洗头3遍以上。病情不是很重,可进行洗澡换衣,否则在床上擦洗,并剪指(趾)甲。术前须剃头1遍后将头洗净,接着用2%碘酒和75%的医用酒精对皮肤消毒,并用无菌治疗巾进行包扎处理。
223 辅助治疗 对于脑室、颅后窝占位性的患者,术前应推进脑室进行持续引流,然后在入手术室前,关闭脑室的引流管,并清洁;对于垂体瘤及鞍区肿瘤患者,术前3-4日遵医嘱给予适量米松,氯霉素眼水滴鼻4-6次/日,朵贝尔氏液漱口4-6次/日。
224 术前5-8小时禁食、禁水。
225 术前必须检查患者有无发热,皮肤可否异常,女患者可否有月经。一切检查正常后,为患者置入留置导尿管。
226 术前30分钟,注射术前用药,备齐必须药物、前病史、x光片、应急设备等,再将患者、用物一并交与即将进行手术的工作人员。
23 术后的几个常规护理
231 卧位常规护理 麻醉未清醒的患者,时期仰卧,头偏向一侧,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无休克症状的,取头高位15-30°。昏迷及颅后窝手术患者应取侧俯卧位,肿瘤切除后残腔较大的患者,术后24-48小时禁压患侧,切口部位保持在头部上方,脊髓手术后协助患者翻身,保持头部与脊柱轴线一致,严防扭曲。
232 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应进行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连续监测,并密切观察其神志、瞳孔及肢体活动变化,及时记录,如有病情变化,应立即报告医师。
233 引流管护理 实时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引流量,以便随时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防止管道扭曲堵塞等发生。
234 实时观察患者伤口,了解患者疼痛原因,切口有无感染。如果切口渗透液且较多时,应更换敷料,枕上铺无菌垫,做到每日至少一次更换清洁;切口渗血情况严重时,应及时汇报相关医师。
235 做好抢救准备 对危重患者,床旁备好急救车、急救药等。
236 消化道护理 对危重患者插胃管,并密切观察胃液及颜色,及早发现出血倾向,及时报告医师,予以对症处理。顽固性呃逆:用手指压两侧眶上神经或针刺足三里、内关,也可用氯丙嗪125mg进内关穴位封闭。
237 饮食与营养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等易消化的饮食,术后清醒者,次日清醒者,次日开始进流食,两天后改半流食,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大手术病情危重及后组颅神经损害较严重、吞咽困难的患者,给予静脉营养治疗。
238 合理补液 应根据水电解质失调情况决定每日补液种类及总量,进行合理安排,如严重脑水肿患者宜先输脱水药,严格限制输液量,切忌输液速度过快,应根据液体总量均匀输入。
239 肢体瘫痪或功能障碍 可采用理疗、体疗,每日2次,每次15分钟,并注意保持患者肢体功能位。
24 健康知识教育
241 病人应注意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操劳,并及时月检复查病情。
242 谨遵医嘱,安全用药,预防并发症。
243 出院后一个月内保持头部伤口的清洁,不要洗头,保证头部安全。
244 保持身体畅通,大便通畅,多进食蔬菜水果,必要时可以服用泻药。
245 时常进行肢体运动、锻炼,按时按摩关节,防止肌肉的萎缩等。
246 保持心态良好,参加能力范围的`社交活动等,营造良好的心理恢复条件。
247 如遇意外突发情况,如头痛、恶心呕吐等务必及时就诊。
3 常规护理中的常见难点及处理方法
31 患者病情严重、危险,变化快 颅脑损伤、脑出血,是患者神经外科急诊的主要的两个典型例子,一般该类病人入院时常处于昏迷状态,病情变化快,难以控制,对于此类急诊患者应做到以下几点:
311 做好基础抢救。打开气道,人工呼吸,人工循环。
312 做好监护。严密观察病人瞳孔,及意识状态,病人如果出现意识不清楚,突然昏迷,一侧瞳孔扩大伴有光反射消失,可能发生脑疝。
313 注意病人有无定位体征及病理特征和耳鼻脑脊液漏、伴有多发伤,并进行昏迷指数及创伤评分。
32 护理多,护理强度大 神经外科病人易出现:昏迷病人多,置管护理多,基础护理多。护士日常工作繁重,每日忙于大量的护理工作。因此护士要尝试制度革新,优化流程,具体方法可实行小组护理配合功能制护理。
33 学科发展迅速,新技术开展多 神经外科诊疗技术日新月异,对护理人员的知识面、配合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要提高自己,改变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护理管理者应将新理论、新业务、新技能学好掌握,并传授给各个护士。
34 陪护探视多,病区管理难 神经外科病人,一般康复时间长,陪患探视多,会影响正常诊疗,干扰操作。病区另设专门人员协助护士。规定限制探视时间,人员数量。加强病区管理,使患者家属意识到环境对患者恢复的重要性。
4 结 语
神经外科是在临床外科方面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近几年,神经外科领域逐步发展,引进了很多的高新精密的仪器设备,这使得护理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在掌握基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我们医学工作者还有很多需要克服的问题,未来的神经外科的护理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韩巧灵神经外科护理难点及对策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xx,(5)
[2] 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l,16:190
护理学的论文14
谈中医内科护理学
【摘要】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以护理程序为结构,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护理,结合预防、保健、康复等措施,并运用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 对患者给予照顾和帮助, ,以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而作为内科的一个分支的内科护理,在医院对内科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中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医护理性质与效果 ,手段,辩证施护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整体观念理论、辨证施护以预防为主,注重养生康复,运用独特的中医护理技能并汲取了代护理学的长处而形成的一门实用性学科。中医护理是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体现中医辨证施护特点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弥补了现代中西医学及护理学的不足。随着社区医疗的开展和中医走向世界,中医护理学愈发显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中医护理的性质及医学中效果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是中医护理的核心,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广泛。例如采用针灸、点穴、穴位注射、脐疗、按摩、中药热敷等多种技术操作解除尿潴留;中医更注重预防、保健、调养、康复,历来强调疾病三分治、七分养,主要包含调理和护理两个方面。调是指指导人们调摄、养慎、避忌,如适寒温、适劳逸、调七情、节房事、饮食宜忌、病后调养等,护理是指对病人的照料、服侍,观察病情,协助医生治疗等。采用耳穴压豆法、推拿按摩、梅花针、中药离子透入及气功等多种方法调整人体内外环境,治疗失眠症;通过针、炙、耳穴压豆、拔罐、外敷中药等处理疼痛、便秘、褥疮、肌注后硬结等。中医护理人员已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适应证、使用范围不断扩展、不断挖掘、整理、完善、创新。如用自制益胃散穴位外敷治疗胃脘痛;用艾条熏蒸爱婴病房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且对乙肝病毒的抗原性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中医护理是通过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实践中来实现的,也是检验中医护理理论的途径。但是醉着临床实践,还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因此我们传统统中医护理操作的基础上吸收现代护理操作中先进的、实用的内容来满足需求,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相结合,使中医护理规范化、科学化已成为中医护理发展的趋势。
2 各种情形下科学内科护理的具体手段
2.1 特需内科的护理:随着社会发展和大环境的变化,对部分特殊需求的`患者在进入特需病房时进行的护理。这些患者很多在各事业单位担任职务、有一定经济能力、在总体上,、较强的经济支付能力,较高的文化层次。在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前提下,进行多元化服务护理。目前特需病房建设尚处初创阶段,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去探索对特需病房及其护理特色的研究,是加强特需病房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方面。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1)因为区域的差异性,应该使患者适应新环境, 病房应有较好的适合病人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尽快进入患者的角色,有利于管理和恢复;(2)多元化护理中的沟通:语言沟通和文化沟通。因此,对于内科护理的护士需要努力满足病人和家属随时会提出的一些特殊要求,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健康指导。 (3)特需病房的护士应该能够养成灵活应变的好习惯,特别是加强理论和技术的学习,熟练基本功,如静脉穿刺一针见血、无痛注射、导尿、灌肠等操作应轻捷、利落。
2.2 心内科患者安全风险与护理:心内科患者是指那些身患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病人。例如跌倒、猝死、出血等,具体的护理手段及方法: 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各自采取的护理对策:对于跌倒患者:遵守三个“半分钟”的原则,即坐起半分钟、平卧半分钟、下肢垂下坐床边半分钟。在此过程中,要加强防止行走时、洗澡时跌倒,而且还要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在病人的病床前插各类标识,如“防跌倒”等标记。加强心理上的安抚,对于患者的家属应该避免和预防脑出血及高血压。
辩证施护:
根据护理基本法则,再按照“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制定出理、法、护一致的具体措施和方案。 “辨证论治”是中医精神实质,“辨证施护”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基本特点有:1.整体观念 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同病异护 相同症状由于引起疾病原因(机体自身、地区、季节)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护理同样以“实则攻之、虚则补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气滞者理气、血瘀者活血”确定护理措施。3.异病同护 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可采用同一护理方法。4.中医护理不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和症状不同 相同的病机或证可采用基本相同的护理方法。
灵活多样和丰富多彩的治疗手段是中医护理的特色除药物、针灸疗法外,还有推拿、拔罐、敷贴、刮痧、熏洗等中医护理技法,以及贴药法、敷药法、坐药法、中药保留灌肠法、中药离子导入法、超声雾化法、穴位注射疗法等给药方法,适用范围非常广泛,而且具有使用器具简单、操作方便、见效快的特点。这些方法在临床上广泛运用,且都是西医护理技能所不能代替的。在中医护理教育过程中应在不断吸取现代护理学理论精华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护理学整体观念,发扬辨证施护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心内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对策 安徽省医学协会信息中心
[2] 论中医护理学的性质及地位
[3] 浅谈中医内科护理
护理学的论文15
【摘要】 了解孕妇对产后盆底肌康复知识的掌握情况,探讨孕期宣教对孕妇产后进行盆底肌康复的重要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162例孕妇健康教育前后对产后盆底肌康复知识了解及需求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前孕妇对产后盆底肌康复知识普遍缺乏了解,且需求不高;健康教育后孕妇对产后盆底肌康复知识的了解程度及需求明显提高。[结论]加强孕妇对产后盆底肌康复知识的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关键词】 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健康教育
随着围生医学保健的发展,孕妇产前健康教育是落实产妇产后盆底肌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解产妇产后对盆底肌康复保健需求和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更好地做好产妇产后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保健预防治疗工作,20xx年6月—20xx年11月我院妇产科对162例孕妇孕期进行了产后盆底肌康复知识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xx年6月—20xx年11月我院妇产科门诊产前检查孕妇162例,年龄21岁~37岁,平均24.4岁;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46例,中专、高中41例,高中以下75例;人口划分:本市常住人员60例,流动人员102例。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孕妇进行产后盆底肌康复知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两部分。①孕妇孕期对产后盆底肌康复知识了解情况:盆底肌康复治疗的意义、如何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的正确方法、每天康复次数、康复治疗1疗程时间、康复治疗需兼顾的方面、是否知道有产后盆底肌康复及作用、是否知道产后要进行盆底肌康复,分为了解和不了解。②孕妇对产后盆底肌康复知识的需求:是否愿意产后进行盆底肌康复、是否愿意了解产后盆底肌松弛、尿失禁、器官脱垂、提高性生活质量等保健知识,分为愿意和不愿意。发放统一印刷的调查表,孕妇第1次到孕妇学校听课,听课前进行第1次问卷调查,自行填写表上的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求来填写,统一收回。上课30 min~40 min,课后以提问式的形式来提问孕妇,再发放健康教育后第2次问卷调查表,内容和教育前的内容一致,填写完毕后收回。本次调查健康教育前后各发放调查问卷162份,均收回有效问卷16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2 讨论
2.1 产前健康教育的意义
产前实施健康教育是预防产后女性盆底肌肉功能障碍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产前宣教盆底知识通过信息的传播和行为的干预,可以帮助孕妇掌握产后保健知识。因此,应根据孕产妇需要提供健康教育的内容,重视群体保健,以提高孕产妇的自我保健能力为己任。
2.2 产后盆底保健知识
女性因为盆底结构的特殊性而容易受到损伤,而妊娠、分娩几乎是每个女性人生的必由之路,如不注意保健盆底肌肉,容易导致盆底肌肉功能障碍性疾病,如尿失禁等。所以善待自己,关爱盆底,及时康复,防止后患,是明智的做法。
2.3 孕妇孕期对产后盆底肌康复保健知识的需求
孕期宣教是孕妇的普遍需求,其中对产后盆底肌松弛、产后盆腔脏器脱垂(如子宫脱垂)、提高产后性生活质量知识等的.需求较高。指导孕妇认识到产后监测,评估盆底肌肉损伤程度,并及时进行康复保健训练,是预防、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首选方法
2.4 孕妇孕期接受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本研究显示,孕妇学校听课后孕妇对产后盆底肌康复保健知识掌握情况有明显提高。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我们体会到有家属陪伴的孕妇接受教育的效果优于没有家属陪伴,有了家人的大力支持,孕妇也就有了心理上的依托,对产后盆底肌康复充满了信心。产后盆底康复是一种无损伤、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必须根据孕妇的需求提供全方位和个性化的服务,提供高质量的孕期健康教育服务。本研究进一步表明,孕期接受健康教育确实能满足孕妇对产后盆底肌康复保健知识的需求,提供自我保健能力,有利于预防、治疗盆底肌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同时增加了孕妇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和依从性。
【护理学的论文】相关文章:
护理学的论文06-17
护理学毕业论文01-29
护理学毕业论文14篇01-30
护理学毕业论文致谢(通用14篇)05-15
护理学的试题及答案10-04
护理学试题及答案10-04
护理学试题与答案10-04
护理学应聘简历11-21
护理学开题报告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