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物联网技术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物联网技术论文1
摘要:近些年来,物联网在市场经济物流管理,以及国家国防军事等各个领域应用逐步广泛,以此,对于物联网的安全性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物联网拥有和互联网一样的网络特征,即为利弊共存的网络体系。从根本上分析,物联网属于虚拟与现实相融合的新型网络体系,主要的特点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局限的数据敏感感知,虽然物联网应用具有重要优势,但是其弊端也是需要关注的重要部分,即安全性问题。本文从物联网的几点安全性认识入手,综合分析了物联网的安全所面临的挑战以及物联网的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关键词: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引言
物联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无线传输,所以此类不分地点的信息传输很容易引起信息窃取可能性增加,同时也容易受到外界的信号干扰,这就是影响的物联网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一旦受到外来病毒干扰和入侵将可能引发整体物联网络系统的崩溃,所以需要对如何保证其信息安全性和隐私性深入分析,找到合适的安全管理手段。从而突破物联网使用过程中的信息安全因素障碍。
一、物联网的安全认识
对于物联网使用可知其是利弊共存的综合客体,物联网信息技术也是对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和未来发展起到重要催化作用的重要环节,同时,重点的核心信息技术依然在多种业务中发挥重要支持作用。当人们的网络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使用网络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就更加放心,由此受到来自我网络信息技术安全问题影响的可能性就会进一步增加。其中,尤其是公共安全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所以,如果物联网安全防护工作不到位,就很容易导致网络不法分子入侵系统获取信息资料。同时,物联网安全系统的安全防护作业只能依靠自身力量来完成,对于物联网的安全系统的构建需要来自学术研究、产业市场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来实现。所以,物联网的安全就不仅仅是信息安全界的研究课题[1]。
二、物联网安全面临的新挑战
物联网的的网络架构基础主要为传感网、泛在网和互联网,在综合的网络体系构建基础上,必然存在综合网络的体系安全性感染,在互联网的时代发展背景之下,传统的信息资料安全性将会受到严重威胁,同时还会受到多个层面的安全威胁和挑战,首先就是物联网拥有数量较多同时范围广泛的接入点和网络端点接入,所以就很容易导致互联网信息的`整体系统稳定性下降,网络的信息渗透以及信息安全性受到冲击,网络不良操控者的非法入侵的隐蔽性更高,防范难度加大。同时,感知以及控制信息的泛滥和使用过度也会带来信息远程传输的危险性加大,在此过程中对于信息的实际应用安全性以及信息的完整保密性都会更加难以控制,可用性进一步下降。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物联网的所有感知端口都处于不稳定和不安全的环境下,在普通的机房以及办公环境下的端口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因素的影响,此外,物联网还具有物理的控制机能,感知端在接受到信号的同时也会直接对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以及环境和生产活动等各个方面产生影响[2]。
三、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一)研究思路
物联网一直都是一个整体的网络存在,在各个层面上都是属于独立的安全措施来加以整合的,所以就不足以提供更为有效和可靠的安全性能保证。对此需要充分考虑到物联网子系统的安全,在兼顾部分的同时实现整体的安全水平提高,在对具体的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实际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角度,实际的经济效益和成本结构角度等等。只有对系统网络整体有良好把握,才能实现自主保护和重点保护的良好结合,从而实现标准、规范、完整的系统维护。物联网的实际安全技术体系主要是一等级保护思想为主导,结合对物联网基础设施安全性以及计算机整体环境的安全性分析,最终实现多层次的安全技术利用效率的提高[3]。
(二)研究模式
从研究模式角度分析,安全技术的实际构架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原则,物联网的信息系统主要的依托来自相关各类不同信息的整体化系统安全建设,如果从实际的物联网应用技术、后期网络管理维护、核心网络技术组成三个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构建起合理科学同时安全性较高的网线环境以及通信环境,对区域的安全防护体系的构建意义重大。可以实现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安全防范。
(三)等级保护技术体系
从研究模型角度分析,安全等级防护构架中,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建设关注度会有所提升,所以应该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性能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来作为物联网络的重要统筹规划项目,从深层次实现纵向的防御体系构建,充分利用好等级的防护体系,进而确保数据的传递环节的可靠性发挥,以及感知层面的信息安全端口维护,从复杂的端口感知过程中实现设备与信息的聚集和连接,最终实现数据采集的安全性保障。在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发挥的同时,还应该做到应用层面的数据上传以及检测工作准确到位,通过各类数据信息应用的风险规避,可以实现整体的信息数据检测和系统可用性提高。
结语:
在物联网技术应用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物联网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及可靠性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重点关注问题,依据我国的重要信息保护等级系统政策,物联网信息系统需要从使用中的重要程度进行划分,实现分区域的纵深防御原则的实现,通过信息系统的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找到合理的安全管理途径,通过物联网信息系统的实际信息安全研究应用模型分析,实现等级防护技术的提高,为未来应用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王会波,李新,吴波.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研究[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xx,05:98-101.
[2]吴黎琴.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相关问题[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22:56-57.
[3]李翔.基于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24:207-208.
物联网技术论文2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交通行业在此期间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利用先进技术的监控系统就是其中一项,为交通行业的发展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已被广泛应用,使交通领域迈向一个新的台阶,本文将从我国交通领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我国交通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能交通;创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222(20xx)03-0093-01
引言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得到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在智能交通领域,为了保证交通运输的安全便捷,实现交通运输的智能化,多数省份及地区的物联网技术、设备被逐渐引入。互联网、金融、物流已经称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物联网是互联网与物流的有机结合,因此,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势必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引领智能交通领域成为时代的潮流。
1物联网技术的概念
物联网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物联网技术是多项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体,以射频技术、遥感技术、互联网技术三项重大科学技术为技术基础。(1)射频技术。射频技术又称射频识别技术,即国际通用的RFID技术。射频技术是通过射频识别系统完成监测工作的一项高新技术成果,射频识别系统由射频识别电子标签、射频识别阅读器、射频识别数据管理中心组成,能够对正处于高速运行状态的物体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识别,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为主[1]。(2)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由安插在各生产区域的微型传感器环节组成,通过无线遥感的方式形成的一种能够实现快速传递信息的系统,是信息采集、信息整理、信息传递的综合体。传感器网络具有动态性高、设计范围广泛和兼容性强的特点。(3)互联网技术。人类进入信息化文明的重要标志就是对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对信息进行感知,通过遥感技术对信息进行传递,通过计算机技术对信息做出处理得出综合处理意见。射频识别技术和无线传感网络的工作同时要依赖互联网技术,所以物联网技术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技术核心的科技成果。
2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重要作用
交通运输成为“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把交通理念和物联网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解决交通运输中车流量大、运输数量多的问题,同时对物联网技术在交通中的应用具有促进作用。
2.1物联网技术促进交通管理的系统化
目前,交通的重点压力是城市交通安全,以及由于交通拥挤造成的交通事故,传统的交通规划缺乏对交通的科学管理及及时对拥挤路段的车辆进行疏通。假设一个城市的车辆数量大于交通线路数量,那么结果可想而知,必然会造成交通拥堵以及交通事故,但通过对物联网技术的模拟实验,未来的交通规划,会使交通管理更加系统化智能化,把交通的热点路段作为交通管理的重点,车辆作为交通管理的对象。通过把每辆车作为单位信息,物联网智能技术利用无线通讯的方法把城市中的所有车辆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交通管理的系统化。
2.2物联网智能技术为稽查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物联网智能技术对车辆进行监控,在此监控过程中,一旦车辆进入监测区,超高频的阅读器就会利用电子标签把驶入车辆的车牌号记录下来,把此车牌号先记录为B1,再用照相机把车牌号拍下来记为B2,传到交通指挥中心,通过对B1与B2之间的对比可知,如果B1与B2不符,那就说明B1根本不存在,即B2为套牌、假冒牌照或违法车辆。如果B1与B2符合,同时也必须看看B1是否在交警的黑名单中。物联网智能技术提高了稽查办案的效率,为稽查系统提供科学的依据。
2.3物联网技术提高了交通管理的便利性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促进交通指挥中心及时对交警进行定位,提高交通管理的便利性。在交通管理过程中,某一路段出现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利用物联网技术,对附近的交警进行定位,找到距离事故现场最近的交警赶往事故发生区域,对拥堵现象进行疏导、分散,对事故现象进行调节,排查纠纷,及时梳理事故路段,避免事故再次发生。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联网技术与交通智能化的有机结合,使我国目前城市交通的安全、拥堵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得以缓解,同时也为交警的稽查活动提供科学依据,作为互联网新时代的产物,势必得到交通行业的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梁伶俐.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创新与应用[J].中国安防,20xx(09)11:41~44.
[2]王波.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与企业,20xx(06)09:127.
[3]马怀志.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xx(11)10:449~468.
物联网技术论文3
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家居逐渐运用于人们生活当中。物联网是指运用自动化的传感设备实现物质与互联网的交融,进行信息通讯与智能化操作管理的一种网络模式。智能家居利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智能管理系统能实现家居舒适、安全的特性,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家庭居住环境,实现数字化与智能化的生活。本文首先阐述了物联网的含义与智能家居的功能,然后对家居物联网的内涵与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应用做出了具体的说明,对智能家居在未来生活中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一、物联网的定义与核心技术
智能家居的概念在20世纪初就已经出现,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智能家居注入了新的内容,但是目前智能家居并没有在人们生活中普及。近年来对物联网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云计算技术也日趋走向成熟,这带动了智能家居新的发展,为智能家居的普及提供了新的契机。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发展与延伸的新兴网络模式,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扩展网络,但是用户端延伸到物品,实现了物物间的信息交换与通信交流。物联网核心技术包括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红外感等传感设备以及应用软件与网络服务等,其中比较重要核心技术有RFID技术、WSN 技术与传感器。
二、智能家居的主要功能模块与解决方案
智能家居系统主要有五个模块:主控模块、电器控制子系统、照明控制子系统、安全控制子系统以及网络控制子系统,五个模块有不同的功能,但是互相之间相互关联、相互配合,组成完整的逻辑结构,指导并控制智能家居的整体运行,提高了家居的信息化水平,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智能的家居环境。智能家居有不同的房间模式,根据用途的不同分为不同的功能房间,利用照明设备等其他功能设备实现家居额外功能的满足,满足人们现代、智能的生活需求,为人们创造和谐、舒适的环境氛围。
三、家居物联网概述
原有的智能家居之所以没有在人们生活中得到广泛地普及与运用,是因为基于家庭环境的功能不够满足人们需求与期望。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智能家居系统中,并联合相关的传感技术进行技术的融合,有利于新型智能家居功能的全面提升。家居物联网在信息自动化技术的促进下丰富并完善了其框架系统,目前家居物联网的框架体系主要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层面。
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家庭环境的全面感知就是感知层所反映的内容,一般通过传感器表现出来,智能家居的其他子系统都是通过感知层进行动作的执行;智能家居系统的网络层是在原有家庭网络的基础上与物联网通讯互相结合的产物,是智能家居系统中的核心层面;智能家居系统的应用层指的是通过云计算技术进行家居硬件处理的系统,能够有效地降低家居投资成本,给人们的生活提供大量的计算与分析途径,包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与模型,利用智能家居云感知模型对家居进行智能的用户感知与处理,给人们带来各种健康、便利的家居服务。
四、物联网相关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分析
目前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系统中应用仍处于发展阶段,相关技术的应用并不够到位,但是物联网某些典型的技术如感知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正处于逐渐成熟阶段,下面对物联网感知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进行具体的分析:
无线温湿度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物联网感知技术的感知设备,主要功能是检测室内、外的温湿度,虽然空调也有相关的温度、湿度检测功能,但是其检测功能具有局限性,并没有兼顾到距离空调出风口较远空间的环境,因此产生的数据往往与人们的感受有一定的差距。无线温湿度探测器很大程度地突破了地域与空间的限制,产生的温湿度数据的准确性高,对人们进行室内温度调节具有指导意义;也可以为室内的人们提供准确的户外温度,人们可以根据准确的实时温度决定自己外出的穿着,为人们生活提供了便利。
无线空气质量传感器与无线温湿度传感器的原理相同,用于帮助人们检测室内的空气质量,告知人们实时的空气质量是否满足健康需求,对于有幼小孩子的.家庭作用巨大。当无线空气质量传感器给人们提供了准确的空气质量数据,人们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启相关空气净化设备优化室内空气,有效地调节室内的空气质量。
无线红外防闯入探测器作为重要的物联网感知设备在人们家庭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检测器的操作方便,通常设置在床头,人们只需按下睡眠按钮,就可以立刻开启夜间防入侵模式,如果有人非法入侵就会发生报警信号通过无线网反馈到关联的手机上,告知房间主人并采取相关的措施。无线红外防闯入探测器为大户住宅居民提供了很大程度的便利,有的探测器还可以在有人闯入入侵区域时打开警告的灯光以警示入侵者。另外,无线红外防闯入探测器的无线门铃可以给居住用户提供及时来客信息提醒,比如当居住用户熟睡或者不在家的情况下,如果有人按下门铃,就可以通过无线网传输到手机上,及时提醒用户家庭的安全现状与信息。
无线门磁与窗磁也是用于防入侵的传感器,当人们离开家时,房间的门、窗磁就会处于警惕状态,如果门、窗有任何的开动,该系统就会向人们手机发出报警信息。无线门磁与窗磁的安装较为简便,还经常用于家庭保险柜的安全监测,及时将保险柜的打开以及关闭时间传输到人们的手机上。
五、结束语
近年来,物联网的兴起给智能家居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系统的应用研究方面有了初步的起色。物联网基于其强大的感知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智能家居的智能化,满足了人们生活中对安全、舒适家居的要求。未来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会继续推动智能家居的进程,全面促进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实用的服务。
物联网技术论文4
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和射频识别技术的能够实现物与物之间互联的网络,已被看作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战略产业。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红外感应器、气体感应器等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目前我国已将物流、电网、交通、医疗、工业控制、绿色农业、安防、家居、环保九大行业纳入《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
物联网分广义和狭义,广义物联网将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融合,任何事物都可以用数字化、网络化形式表现,从而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人与环境、物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交互和贯通融汇;狭义物联网是能够实现物与物之间自动识别和管理的网络,通常说的物联网是狭义上的。
1、物联网三大关键技术。
传感器技术:简单的理解物联网就是由各种传感设备构成的能够相互感知信息、传递信息的一个自组织传感器网络。该网络中的每个传感设备都是一个传感节点,能够检测和收集约定范围为的其他传感节点的信息并把此信息传递给另外的传感节点或观察者。
由于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字信号故传感技术还必须实现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变。传感技术通常用可采集的数据类型、采集的精度、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来评价,这些指标又依赖于敏感材料、工艺设备和计测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物联网中的识别包括物体、位置、地理识别,射频识别系统一般由射频电子标签、射频读写器、处理识别信息的信息处理系统三个部分构成。在射频标签中存有让物体区别于其他物体的的身份标识(比如商品的条形码),而射频读写器则负责在一定范围内读出标签中存储的信息,读写器能读取数据的范围大小由读写器的功率、频率、类型决定。目前射频标签和读写器大多是基于 EPC 协议的。
嵌入式系统技术:综合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复杂技术。把物联网比作人来讲解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在物联网中的位置与作用,则传感器好比眼睛、鼻子、皮肤等感官,互联网好比神经系统,嵌入式系统相当于大脑(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
2、物联网层次构成。
物联网也可按层次划分,从下到上依次是:负责感知、检测和控制的感知层,负责信息传输的网络层,以及负责进行信息处理形成满足用户需求的物理应用层。
感知层主要由被感知对象、感知器组成。顾名思义,其主要作用就是利用感知器去感知被感知对象或者感知器之间相互感知数据,再传给特定设备进行汇集。对于其上层来说,感知层主要负责感知和检测两项工作,对于其下层来说主要是监控其下层的感知。
常见的感知层设备有:各种传感器、感应器、摄像头和 RFID 读写器(标签)、声音采集和 GPS 定位等。
网络层又叫传输层,主要任务是负责传输采集到的信息。该层主要由各种有线网络、无线网络构成,这里的有线和无线网络包括我们的拨号网、专网、私网、局域网、有线电视网、2G3G4G、卫星通信网等。可理解为我们生活中的一切网络都属于该层次。应用层是使用被采集数据的层次,也就是在发展规划中提到的各种行业和没有提到但实际使用着的行业。
采集到的数据不能直接应用于各个行业,在被应用之前还需有支撑平台对数据进行加工和整理成有效数据才能被使用,比如对数据进行编码解码、信息整合、信息接入、信息目录等,被广泛应用于支撑平台的技术有数据库技术、云计算、云存储。
3、物联网的安全。
可将物联网的安全划分为四类:一是物联网本身的安全问题,二是物联网引入的安全问题,三是物联网场景下的特定互联网安全问题,最后是互联网固有的安全问题。本文对最后一种安全问题不作介绍。
第一种安全一般是物联网感知层安全问题,大多由物联网的'场景、终端设备因素产生,此类问题利用互联网安全防御措施没有解决办法,一般采用设计新安全验证协议解决这类问题。最常见的就是 RFID 的身份认证安全、密钥协议安全。
第二种安全指物联网应用场景导致已有的互联网安全措施不能使用,只能研究新的协议来解决此类安全问题,与第一类安全问题相比,在设计解决本类问题的安全协议时,不仅需要考虑到物联网的感知层还需要考虑到与现有互联网安全的兼容。此类问题的典型是 RFID 的寻址安全以及端到端安全。
第三种安全是说互联网原本的安全可以通过某种防御措施来确保,但由于被应用在物联网上,特定的物联网场景使原本的安全防御措施不能达到安全防御的目的,且不能通过其他互联网安全防御措施来消除此安全问题,比如,物联网中 DNS 和 DNSSEC 都没对请求者进行身份认证造成的数据泄露就属于此类(互联网中 DNS否认攻击可以用 DNSSEC 解决)。
4、结 语。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读者对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有一定了解。
物联网技术论文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提高,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物理与数据信息之间的转化,物联网技术是物流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动力。以下是“物联网技术与当代物流信息化发展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1 物联网的含义和基本体系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目前国内外普遍公认的是MITAuto-ID中心主任Kevin Ashton教授于1999年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在20xx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及欧盟20xx年发布的(EPoSS,the European Technology platform on SmartSystems Information)IoT20xx报告中,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拓展,不再只是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
从体系结构上来说,物联网的体系架构主要包括感知层技术、网络层技术、应用层技术及公共技术。
1.1 感知层
感知层将大范围内的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物理量通过各种手段,实时并自动化的转化为虚拟世界可处理的数字化信息。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基础,主要实现智能感知功能,包括信息采集,物体识别等功能,感知层应用的主要技术包括传感器、RFID、自组织网络、二维码和实时定位技术等。
1.2 网络层
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递以及通信的处理,将感知层收集到的数据及信息快速安全的传递到信息需求方,方便他们对信息进行处理,主要的传输手段包括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例如GPRS/SDMA网络、2G/3 G/4G网络、互联网等)。
1.3 应用层
应用层实现了物联网与各行各业的最终融合,将感知层和网络层的采集处理后的数据信息应用于需要的行业,为最终的系统集成、协调、决策以及智能化提供服务。
2 物联网技术对物流行业信息化的影响
近十几年来,由于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交流向更高层次发展,确保了物品与网络之间的有效融合,明显提高了物流公司的管理效率,物流领域成为联网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借助对物联网技术的成功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物流业发展的信息化程度,极大地影响着物流服务不同环节的效率,能够充分于发挥物流业的各项优势,对物流业的优势资源进行全面整合。近年来,在物流业中,EPC和RFID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使运输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可视化跟踪管理,同时,使物流业的智能化水平与快速提升,有效提升了运输效率和自动化程度。就仓储环节而言,物联网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物流企业在仓储环节逐步引入了EPC技术及智能管理系统,促进了中间环节和出库作业时间的减少,防止了作业成本的浪费,极大地提高了库存管理效率及库存管理能力。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物流配送环节,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物品分拣和挑选的时间,对于提升配送速度也起著明显的促进作用,大大增强了客户满意度。
3 物流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3.1 信息化建设意识相对落后
当前,物流信息化建设逐步向横向整合方向发展,在行业内部逐步形成了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体系。在物流技术发展方面,形成了自动化和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整体解决方案。从这种意义上讲,物流企业的未来发展取决于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程度,物流企业发展必须要实现信息化。然而一些企业囿于成本等方面的压力,缺乏具备前瞻性的物流信息化建设意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意识不强,使部分企业不愿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尤其是一些小型信息技术开发商为节约成本,倾向于开发一些仿制和盗版信息化软件,影响了物流企业信息建设步伐,使物流新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受到了不利影响。
3.2 信息化监控不适应物流业发展需求
从国际物流业发展趋势来看,在技术方面,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射频标签(RFID)、和商业智能(BI)等技术已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物联网信息技术在一些大型物流企业得到了普遍应用,并推动了企业物流管理的快速化、专业化、信息化,引领物流信息化建设步入新时代。然而一些物流企业缺乏足够的信息化监控能力,信息化建设作为是企业一个全面和完善的工程,很多物流企业图省事省力,更愿意通过外包形式,将软件信息系统开发交给一些软件开发商,虽然借助此种形式促进了物流中的某一环节的解决,但由于外包开发商对企业物流系统的整体性把握能力的欠缺,加上物流软件缺乏必要的协调,经常会导致物流软件之间的一些冲突,乃至发生严重的不兼容,影响了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进程,降低了物流监管效率。
3.3 信息化建设层次较低
在信息化日益深入人心的时代,我国很多物流公司在物流信息化建设中,逐步应用了物流自动化系统、RFID技术、物流条码、通信网络、GPS等十分先进的信息技术,在实践过程中,也促进了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的提升,然而,就其比例而言,目前真正引入物流信息化技术的企业在全行业所占的比例不超过45%左右,在多数企业,其操作方式还较为原始,或者一些企业物流信息化的整体水平仍处于较低的层次,根本无法满足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4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流信息化应用
4.1 物流信息自动化组织实施
在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建立的物流体系中,生产企业、客户与物流企业之间实现了物流信息的共享,实现了物流信息组织实施过程自动化进行的目标,对物流配送、物流作业以及智能操作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一过程具体体现为:客户向生产企业下达订单后,生产企业委托物流公司配送产品,生产企业在产品中嵌入与海关港口采用的RFID技术配套的芯片,利用RFID技术,物流公司可以实时掌握产品的位置信息,自动进行产品的包装、拣货、出库等操作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实现产品通关自动化控制,并根据产品种类及特点自动选择仓库并进行配送。产品在物流配送过程中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保证了产品供应高效率、高准确度,推动了物流配送中各方企业的发展。
4.2 物流决策智能化运行
物流智能化是物流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物流技术的发展与提高以及物流成本的降低,大宗商品也逐渐应用物联网技术,推动了物流决策智能化发展,实现了商品物流配送过程中物流供应与物流信息的同步。
物流决策智能化体现在物流配送的每一个过程中,供应企业根据产品配送特点,通过智能决策选择最佳物流企业,物流企业接受配送订单后,根据自身物流网络的分布,选择产品最佳配送方式和配送路线。物流决策智能化根据配送产品的不同实现了不同的物流环,例如生产原料的`配送中,在原料进入生产车间后形成了物流闭合环,商品的配送中,商品进入商场后实现了物流闭合环等。此外,对于食品、药品等特殊商品,物流决策智能化为其提供了物流保障,通过对食品或药品的配送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以保证食品或药品在配送过程中的质量与安全。
4.3 物流管理虚拟化
物流虚拟化管理是指通过对物流信息的管理,间接实现对物流产品的管理。物流虚拟化管理的典型就是在GPRS导航定位的基础上,对物流配送过程中物流产品的入库、出库以及运输等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对物流车辆等进行实时调度与监控,实现物流配送工作透明化管理,无论物流产品在哪里,都能通过虚拟化掌握物流产品信息,从而保证物流产品质量。物流虚拟化管理是通过采集物流信息并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对动态信息进行处理,获得物流产品的流通数据,对于配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保证物流产品配送高效率、高质量进行。
4.4 物流信息共享
物流信息共享是通过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的,第四方物流平台依靠第三方物流提供的产品供应商、技术供应商以及服务、管理等优势,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供应平台,解决了第三方物流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物流服务需求的问题。第四方物流以物流信息为支撑建立物流信息平台,是产品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中介,也是保证物流过程中各方协调一致,保证物流安全、可靠进行的重要保障。
5 结束语
物联网技术已经深入到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由于它数据采集处理的优点,不仅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效率,而且增加了供应链的透明度,在现今激烈的竞争中,物联网技术必将对物流供应链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物联网技术的标准化建设、技术上、管理上与运作上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物联网技术论文6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个浪潮,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专题。电子商务这几年虽发展迅猛,但物流配送、产品质量、假货等问题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研究如何应用物联网技术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物联网简介
1、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是指按约定的协议,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光纤传感、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起来,能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物联网的典型特征
(1)全面感知: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电子标签(RFID)、传感器等,实现对物体的全面感知。
(2)可靠传输:通过移动通信网、互联网、传感网等多种方式将感知的信息传送到处理中心。
(3)智能处理: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存储能力,智能处理算法和模型。
3、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
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并不比其他国家落后,我国的物联网研究并没有盲目跟从国外,而是根据国家重大战略以及应用需求,积极开展基础标准体系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我国物联网在车辆管理、调度以及物流的物品运输、仓储、监测和食品药品溯源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形成了以应用为牵引发展特色,并在标准、技术、产业以及服务和应用等方面,已经接近国际水平。我国物联网产业已进入了“百花齐放”的“应用启动”阶段,多地物联网产业发展重点突出“示范应用”。
二、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不对称问题
电子商务并不是面对面的交易,而是通过商品的标题、图片、宝贝描述来获取商品的信息,买家对于商品的认知取决于卖家的描述,若卖家不诚信,则造成买家对商品的认知产生偏差,卖家甚至可以利用掌握商品信息的主动权误导买家,如经营商发布虚假商品信息等,使得市场中出现了一些商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网络消费者实际收到的商品往往和网上的商品介绍相去甚远。
2、物流问题
物流是电子商务的最后一公里,是与消费者直接打交道的最接近的环节,物流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电子商务的效果;但由于我国目前物流发展还较落后,没有形成高效的物流体系,多以第三方配送为主,而第三方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会影响用户对商品的满意度,目前电子商务中投诉最多的是物流配送服务方面。如:配送速度慢,送错地方,丢失货件,送错商品,货件有损坏等问题。
3、电商产品真假问题始终存在
价廉物不美,电商商品真假难辨,近年来越来多的电子商务平台被假货沦陷,淘宝/天猫(C2C集市卖家及品牌卖家)、当当、小米、国美在线、1号店、唯品会、银泰网、华为、好乐买、凡客诚品为“20xx年度十大用户体验最差网络零售商”。20xx年央视《焦点访谈》曝光了淘宝网售假问题;20xx年3月,调查发现,关于乐蜂网售卖假货的投拆在微博、论坛、BBS上比比皆是;20xx年CCTV2《经济半小时》曝光当当网、亚马逊中国等电商售卖的化妆品来自“天照天”批发市场,而当当网方面无法提供能证明是“正品”的凭证。所有这些,说明目前电商售假,是老大难问题,同时也是制约电商发展的重要问题。
三、基于物联网的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1、应加强支撑平台的建设,积极推进示范工程
(1)建设原则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着力改变电子商务分散建设各自为战的现状,应尽快制定电子商务标准、物联网编码标准以及数据共享和交换等标准规范,并应统一设计电子商务和物联网总体框架。示范引导、分步实施。鼓励感兴趣、并有条件的企业首先在我国电子商务对物联网应用需求比较迫切的地区和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总结运行经验,并逐步扩展应用的区域和领域。依托现有、充分整合。依托现有的电子商务、信息基础设施,充分整合各种相关系统,提高效率,尽量避免重复建设。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强调资源共享,包括设备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享和知识经验的共享,通过物联网整合分散的资源,理顺各单位间的业务流程,形成新技术条件下电子商务新的工作机制,逐步实现企业间、部门间的业务协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示范工程的建设需要发挥政府与企业的积极性,实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2)支撑平台的建设应由政府建立相关的《产品防伪和质量追溯管理系统》,使用RFID技术对产品从生产到流通直至到消费者的全部信息数据进行精准化和系统化管理,从而达到对产品实行防伪和追溯管理的目的。质量追溯:系统应对所有产品进行统一编码,综合运用加密通信、GPS、RFID等技术,将产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过程的信息全部写入RFID标签,对写入的环节应严格把关,再利用RFID读写设备读取信息,了解每个产品的信息,从而实现从产品的生产到加工、物流配送直至到最终消费的全过程监控,实现产品可追溯,可追溯系统对产品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实施监控,能够实现产品的可追溯和信息透明化。防伪:为每个产品设置一个全球唯一标识,并将标识写入电子标签中,成为产品的一部份,用户可通过电子标签识别器对产品进行真假识别验证。
(3)示范工程的建设应开展应用示范工程,可在物流、农产品、食品等方面的电子商务确立一批应用物联网的示范工程,积极探索“物联网+电子商务”的应用模式,如可先建立智能物流、食品追溯物联网示范工程。示范工程应以政企共建模式为佳,由政府牵头整合资源、进行前期引导支持,后续通过企业市场运作保障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并在初期对企业给予税收和资金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2、应用物联网技术解决电商产品信息不对称问题
从产品开始生产起,就在产品中嵌入EPC标签,使每件产品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将产品从生产到流通整个过程的信息都记录其中,包括:生产厂商名称、原材料、原材料检验人、原材料检验结果、原材料批次、产品批号、成品质检人、成品质检结果、成品分类、出厂日期、出厂顺序等相关信息,为消费者提供商品的真实信息。消费者在进行网上购物时,不再是由卖家单方介绍产品信息,可主动地通过卖家所提供的产品的电子标签EPC,通过溯源系统查询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然后再到销售的真实信息,从而解决电商产品信息不对称问题,使消费者可真实地辨别商品,了解商品的来源,提高网络消费者的满意度。同时,每件商品都有自己的“身份证”,有利于工商等执法部门的公平快速执法,形成网上商家良性竞争形态。
3、应用物联网技术解决防伪问题
应用RFID技术建立基于物联网的'产品防伪系统,在生产时为每个产品设置一个全球唯一标识,并且将标识写入电子标签中,写入后是无法修改、无法仿制的,同时在标签读写过程中利用电子签名技术提升标签的保密性和防伪造性,为方便用户的查询,可应用移动技术将移动终端,如:具有RFID读写功能的PDA、开放了开发环境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与电子标签、防伪系统结合起来,使用户可直接用智能移动终端对产品进防伪验证,系统将防伪验证结果返回给消费者,同时记录验证信息,若验证不正确,应将信息记录到防伪报警子系统中。
4、应用物联网技术优化物流问题
配送速度慢,送错地方,丢失货件,送错商品,货件有损坏等问题,主要是由于企业和消费者对物流过程不能实时监控所造成的,可通过将电子商务物流与物联网有机结合,解决这些问题。
(1)优化配送运输流程应综合运用RFID、GPS、GIS及速度传感器等技术建立智能物流系统。系统可通过优化配送线路和配送方案,加快物流配送速度;并能实时准确获取车辆所处的地理位置、车辆速度、车内湿度、温度以及物品的相关信息等,并可将车辆的各类参数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应有自动报警功能,并将这些信息传送到智能物流系统,同时车辆应按监控中心的指令工作。
(2)实时追溯货物的行踪,提高配送质量通过对物品进行统一的编码,并在物品中嵌入EPC标签,通过智能物流系统,消费者、企业、物流公司仅需要在网上查找相关商品的EPC信息,就能够实时获取该商品的所有信息,如:商品的运输路线、车辆目前所处位置、车内温度、物品有无破损等。当商品在物流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时,可马上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通过对商品实现追踪,减少送错地方、丢失货件、送错商品、货件损坏等问题的发生,有效提高整个物流实时效率。
四、结语
近年来电子商务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而物联网是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个浪潮,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将物联网与电子商务有机结合,将会解决电子商务目前存在的很多难题,有助于电子商务健康持续发展。
物联网技术论文7
当前的物联网环境下,物流信息更趋复杂化,对于物流信息的采集、互通互联以及智能化的应用等方面存在着开放性、应用发展部署、投资成本以及安全性等多个方面挑战,对于物流的管理以及物流的信息化及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所谓的多维度协同管理,即是应用智能化的RFID、GPS、视频识别、传感技术等物联网技术,协调各种相关技术和资源,使得物流的管理更加智能化、信息化。本文基于物联网环境下我国物流的发展现状,就物流的进一步信息化发展提供对策。
物联网环境下多维度协同物流管理发展现状
(一)物联网的发展
物联网技术是一种全新的互联通信技术,伴随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形成,主要通过红外线定位技术、GPS 技术实现物体之间的连接,并利用互联网协议把互联网和实际的物体联合,从而实现信息的共享。我国关于物联网的研究起步较早,开始于1998年左右,如今在技术层面上与国际水平基本接轨,攻克了很多技术性的瓶颈,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兴通讯、华为技术等企业已经掌握有大量的关键技术,在国际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物联网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在交通、物流方面应用广泛,广州、上海等发达城市开始了物联网试点的运行。
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基本齐全的物联网产业体系,部分领域在市场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网络通信相关技术与产业的支持能力与其差距较小,但RFID、传感器等高端软件、极端服务等产业同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的RFID 高频和低频产业链形成了以京、粤、沪为主的空间格局,20xx 年,该产业链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85亿元,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第三市场。我国的仪表仪器产业持续多年增长率维持在 20% 以上,产值超过5000 亿元。
在物联网通信服务领域,我国的物联网 M 2 M 保持着高速的增长,目前的 M 2 M终端数量已经超过 1000 万,年增长率达80%,其技术的应用覆盖医疗卫生、旅游、教育等多个领域。此外,在物联网信息数据处理相关领域,我国的数据库产业十分薄弱,其中只有三四家知名的企业,在国内市场上所占份额只有 10% 左右。“十二五”末我国物联网产业的规模约为5000亿元,根据现有资料预计,真正达到万亿规模的节点应在“十三五”后期。
(二)物联网环境下物流的发展现状
我国政府积极推进物联网的发展,在“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中都把传感网列入了国家重点的研究领域。信息化部就物联网开展调研,拟从市场应用的推进、标准的制定、产业协作的加强以及技术的研发这四个方面来支持并推动物联网发展。
在物流企业方面,一部分大型的优秀物流企业现已进入了信息化前列,但是其中具有先进系统、要求明确的物流企业很少,相比于国外企业对计算机辅助等技术的普遍应用,国内的物流企业并没有实现对物联网技术的充分利用。其中一部分的物流企业仍将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放在基础网络的建设以及应用软件系统的建设这一初级阶段,而对于操作以及业务流程的优化,例如集中库存、大型的配送中心以及集中采购等方面的计算机管理还处在摸索和起步阶段,不管是观念上还是设施上,都还处于仓储和传统运输层面。总的来说,物联网环境下物流的建设还处于最初级阶段,尤其是中小型的物流企业,还处在物联网技术应用初级的阶段,且由于其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在基础网络的建设以及应用软件系统的建设,很少涉及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所以其信息化的水平和层次都较低,没有实现企业上下游之间信息流的打通,不能有效降低流通环节的成本。
从各类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情况来看,RFID技术与GPS 技术在物流体系中应用最为广泛,其中RFID技术在其中的占有率超过40%,GPS 的占有率约为34%(见图 1)。
物流企业在物联网应用下实现多维度协同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物联网在物流信息融合的管理上不能满足物流的实际需要。
目前物联网环境下,数据主要呈现出海量、异构、多源、不确定、实时等特点,在此环境下的物流管理中,业务流程的实时管理以及资源实时的调度都要依赖对数据及时有效的智能处理,而其中数据的融合和管理是实现数据智能化处理的基础。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物联网的物流信息融合的管理上不能满足物流的实际需要。
首先,当前有关物联网的数据管理和融合相关研究更多的关注于多源异构数据与感知层上数据的融合,少有从多角度来思考物联网与服务层数据的融合及管理。
同时,有关物联网存储的研究多是借鉴或是类比数据特征与其相似的云计算,没有对物联网环境下的数据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建立有针对性的、物联网所特有的存储体系。此外,在数据检索等有关应用方面,多是从技术层面来研究新查询语言以及数据的跟踪,却很少从服务角度来对于数据关联关系方面进行研究,并建立相应的检索回溯模型。
(二)物联网环境下物流的信息化建设问题
物联网环境下物流的信息化建设具有很强的复杂性,一方面,物联网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物流的智能化、信息化,另一方面,如何将物流信息实现互通,进而解决各种现实性问题,目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所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物联网技术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对企业进行资源上的规范编码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之一,且在信息的采集方式和渠道上要规范化、追求稳定、通畅,同时讲究对信息的合理、科学、更为深入的处理流程、方式。二是目前的应用系统还不能完全适应物联网供应链的需求。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物品通常皆处于运动状态,实现物品在其高速运动状态下的对话是提高物流效率的必备技能。三是物联网的体制处于彼此分割状态,资源共享的效率不够高。仓储业以及运输业皆各自为政,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图2 为各类网络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情况。
(三)物流企业未形成一个整体
我国目前的物流企业多是采取将运输与仓促分离的运营方式,且在商业模式上也因为这种运营方式的应用而较为原始。
在此环境下,物联网很难在物流企业的不同部门之间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且由于在这样的原始商业模式下,物流企业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一般的物流企业规模都较小,没有办法充分发挥其效用,进而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不利于物联网环境下物流企业的发展。
(四)物流资源的调度、协同控制水平不能满足物联网需求
因为目前物联网的发展仍处于基础阶段,虽然在利用物联网进行资源的调度、实现协同控制方面,尤其是在供应链、质量追踪、仓储管理以及防伪系统的应用上已经相对发展成熟,但是在面临泛在智慧物联网发展趋势大环境下,物流资源的调度、协同控制水平不能满足新的物联网需求。
首先,目前的资源调度主要依赖于应用的驱动,多以局部性小范围或是相同类别的资源内部的调度为主,不同应用所使用的资源调度模式不尽相同,没有一个整体统一的结构框架进行自愿的额调度,因此整个系统的调度模式通用性不足,且对整个物联网中的资源利用率也不高。其次,主要的资源调度都是由人工来完成的,而物联网在整个资源调度系统中充当的角色主要是提供调度所需要的信息,例如资源的位置、数量以及可调度的时间等。这一层次上的物联网应用不能满足泛在物联网的需求,由于泛在物联网系统中已经将资源的调度及其协同控制进行泛在化,而人工没有办法即时将任务完成,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要将利用物联网自身的自适应调度及其协调控制作为主要的资源调度手段。此外,泛在智慧物联网中的“社会性”智能资源并没有在当下的物联网系统中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物联网的智慧性应用不足,同时没有在不同领域的子网之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彼此之间要实现协同控制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当下的物联网所能提供的服务还非常有限。
物联网环境下多维度协同物流管理研究-以京东商城物流管理为例
物联网环境下的现代物流业发展使得网络购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网上完成订货、支付后,让消费者花很久时间在等待上无疑是对购物质量的一大打击。
从物流角度来看,要保证物流系统中对物联网信息流加以利用并使其成功落地,是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关键因素。物流管理的效率是网上商城的核心竞争点所在。京东商城在自身发展进程中充分利用了物联网发展的机遇,建设了适合自身发展、市场竞争的物流体系,形成了京东独特的优势。自建的物流体系是京东的一大特色。
由于当前的物流配送市场还处于基础阶段,行业没有实现标准化,各个物流企业在其发展模式、运作机制以及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远远不能够满足B2C商业模式类企业的发展,使得物流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瓶颈。在第三方物流没有办法使得客户和企业面对面交流的情况下,品牌的传播、售后服务的提供、以旧换新等个性化的服务很难进行,由此即可体现出自建物流体系的优势。京东的自建物流体系不仅为客户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同时也将供应链的流程进一步缩减,由此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从商品制造基地出发至京东的库房,再经配送站至顾客处,依赖于自建物流体系的有力支持,只涉及三个环节,没有实体店面,整个流程中处于动态中的物品的流动信息都被进行不断的采集,并通过物联网应用使其高效化、直观易得,在提高物品保障的基础上也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也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优惠。
在加强自建物流体系的同时,京东商场也加大了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京东商城通过自主研发实行自身的 ERP 系统,必将其作为企业运营的管理核心,并应用于内部的供应链管理。通过其建设的ERP 系统,每一款商品的详细信息,如入库、供应商、采购员、价格、库存、订单、发货以及客户的详细信息等都能掌握。在数据库的安全保障、数据架构的优化、办公的自动化等各个方面,京东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以支撑物流的物联网后台建设,进一步对前台的稳定高效运行提供保障。
在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下,京东商城每日总共处理的订单超过30万,在京沪等地实现了一天两次送达的高效物流。内部的供应链管理是京东商城在物联网技术应用上最为成熟的环节,在其运输系统以及自建仓储系统中,均运用了EPC、RFID、GIS等关键的物联网技术,对整体提高企业物流体系水平、追求智慧化未来物流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大幅提高了京东商城自建物流体系的运营效率,但是由于目前的规模建设不足、管理上仍存在欠缺,京东商城在物流方面仍然存在着服务水平差、配送不及时、成本较高等问题。由于京东物流配送的商品批量小、种类多、周期短且频率高,所以很难实现规模效应。尤其是在节假日或其他大促销时段,由于订单量极大,时常发生配送延迟的事件,严重影响了京东的客户体验和顾客满意度。此外,在配送的最后环节中,因为配送人员缺乏培训知识,会发生送货地点临时更换、运送的货物出现损伤、送货地点不够到位等现象,送货服务的个性化也很难实现。
促进物联网环境下多维度协同物流管理发展的建议
(一)加快物联网的技术创新
目前我国的物联网技术发展仍处在前期阶段,虽然在产业的发展以及标准的制定上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和先发优势,但是在整体上仍然存在着规模化应用不足、核心技术水平不高、地质资源较为匮乏等问题存在,这一现状要求我国科研机构以及物流企业自身都要加强在物联网技术上的创新和开发。同时,由于各个物流企业在资金实力以及对物联网重视的程度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目前的很多物联网技术也没能够大范围内实现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对于物流产业链内部的企业而言,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学习和相互合作或是兼并,实现企业物联网技术的积累。
物流产业链内部的企业应通过学习、交流等方式实现物联网技术上的创新或模仿,努力向处于高位的物联网研究机构或是高端的物流企业学习更为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并逐渐将其向自主创新过渡,累积并增强企业自身的物联网应用能力。同时,企业要不断寻找市场空隙,注重个性化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以此确定市场细分并获得独有的竞争优势。通过提升物联网技术水平来提高企业的市场拓展能力,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使得企业在自身的产业链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壮大,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逐步实现物联网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实现产业全面升级。
(二)加快我国物流的信息化发展。
物流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是在全球信息化快速推进、物联网技术和物流智能化管理不断提出更高要求的形势下的必然选择。要加强我国的物流信息化发展,应着重做大以下几点:
一是要对物联网的政策保障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并形成一套完善的发展规划,从而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引导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有条不紊、高效进行。
二是将物联网技术的新要求和新特点二者结合,加快各个物流区域之间公共物流的信息化平台搭建,在横向上实现资源的整合,实现同一类资源之间的集约化,比如,通过利用信息网络,将分散的车辆和货主整合并进行优化匹配、运用多式联运平台来将各种运输方式进行整合、通过预留园区、物流枢纽来实现对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以及更有效的管理,从而实现物流企业信息上的畅通,为中小型的物流企业提供统一化的信息平台和标准的物流服务,如货代、仓储、快递以及运输等,以促进其信息化发展,实现物流信息化效率的提高、增加物流企业效益。此外,要进一步加快我国物流企业的物联网编码以及在数据的交换共享方面标准的制定。
三是加快大型物流企业在新型的网络商务以及信息化平台建设方面的建设,通过在相关物体上装置标签,通过二维码、传感器经由接口相连在物联网络上,并按照专业化的类别对物流的流程记性采集,从而将物体智能化,实现物体与人的对话和沟通以及物体相互之间的对话和沟通。经由信息系统加工后,物流的整个流程会得到进一步的整合、再优化,有效对企业自身物流资源实现组织,并与企业的物流网络一起,形成一套有效的物流网络体系和物流组织,并为物流企业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如家电供应链、服装的供应链以及汽车供应链等整体的解决方案。
四是加快物联网的中间性技术发展,依托于目前可利用的信息系统,对相关的个体信息资源实现整合,从而在整体上提高系统的性能,以免重复性的建设。
(三)建立互利共赢的物流体系
要实现物流企业的产业升级,在物流企业提高自身物联网应用效率的基础上,物流企业之间形成的由物流龙头企业引导、中小企业追随的物流供应链体系,从而形成一个物流企业中间共生互存的物流体系,从而为本产业链所在的物流企业更有效利用物流信息,并为物流环节提供便捷、顺畅的渠道。同时为其他的物流产业链以及本产业链在物流信息的整合、物流企业的协作创新、资源的共享、人力资源的培养以及物联网技术的传播等多个环节提供更为有效的途径。这一互利共赢的物流体系构建对于物流产业链在内部实现协同控制具有推动作用,使得人力、财力、物力、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实现高程度的共享,同时为产业链内部的企业之间互相学习、促进良性竞争提供了平台,促进了产业链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产业链内部实现整合并进一步重构产业链,使得本产业链将发展的重点放在高端的物流价值这一环节,从整体上提升产业链能级,创建属于产业链自身的品牌。此外,产业链作为一物流企业互利共生的体系存在,进一步实现了物流服务的智能化、一体化和高效化,从而为物流产业的升级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优化物联网环境下的资源调度以及协调控制应用
对服务需求动态的变化对资源调度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构建出续期和服务互相适应的一套动态模型。同时能够对需求的变化实现第一时间自适应智能调度及其资源之间的有效协同控制进行探讨,从而实现在物联网环境下对于资源的智能化调度。
综上,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智能手机、宽带的发展以及云计算的应用使得物联网环境下企业的运作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物联网环境下,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将会更加动态化、精细化,企业运作的模式也会发生重大的变革。对于物流的管理来说,物联网不仅仅是作为增值器的应用,而是应当对物联网环境下多维度协同物流管理真正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行研究,努力把物联网技术应用渗透到物流管理的各个要素中去,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创造出其在物流领域应用价值,为物流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谢欣。基于物联网的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系统设计[J].改革与战略,20xx
2.李航,陈后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前景[J].中国流通经济,20xx
3.刘红艳,方艳辉,韩琳等。物联网R F I D 技术在仓库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方案[J].经济研究,20xx(4)
4.高迎冬,李杰,张颖等。物联网技术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20xx,3(11)
5.李鹏。物联网和现代物流管理关系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xx(10)
6.潘文军。物联网与现代物流管理关系的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xx(2)
7.种美香。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xx
8.邹生,何新华。物流信息化与物联网建设[M].电子工业出版社,20xx
9.阎芳,刘军,杨玺。物联网环境下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J].商业时代,20xx(4)
物联网技术论文8
0 引 言
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模式,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传统物流方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城市,电商可以跨地域跨国进行交易;在农村,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开始接入互联网,人数众多的农民朋友开始借助网络、电子商务进行网上交易。我国农村地区地域广阔,促使物流行业不得不进行优化。因此创建物流信息系统成为物流企业的紧要任务。
物流信息系统是一种能够使现代企业物流便利化、透明化的先进物流信息系统,可以使物流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合理。物流信息系统能把运输中的物品信息以数据的方式记录下来并传递,这个过程减少了人类的参与,所以就减少了一些人为失误,而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物流企业必须要创建物流信息系统才能使企业生存下去。而早期创建的物流信息系统存在诸多缺陷,物流信息系统对物品信息的传递只限于传递节点的信息,对于运输途中的物品信息的采集和传递不能实时进行,这种情况是现代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一个突出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物流企业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进一步提高物流信息系统的效率和扩大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已逐渐成为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新要求。
近几年,物联网络技术在我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促使人物交流向物物交流、人人交流方向发展。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实时准确地自动采集、传输、汇总、检查各环节的物流信息,使物流和信息流的同步问题得到了真正解决,有效提高了企业物流的运作效率,为现代物流企业赢得了竞争优势。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系统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在物联网技术下分析和探讨现代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能够达到的水平和为适应市场需要做的改进,对促进物流信息系统的运营起着重要的作用。
1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1.1 基于RFID和其它技术的多源物流信息采集和跟踪系统
物品物流系统和物品的全程可视化协同管理从供应商到需求者,供应链是接收物品、运输、报关、运输、货物交付买方。每个物品连接到电子标签,通过RFID和GPS技术的结合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监控。接收物品的射频标签信息和位置信息并上传至通信卫星,由卫星发送到港口物流控制中心[1]。
在整个运输过程中,物品始终处于严格的监控之中,以确保物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也因此实现了物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可视化管理。
1.2 建立新型物流配送中心
新型物流配送中心是一种新型物流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的管理水平要符合科学化、现代化。通过合理的科学管理体系及现代化管理方式和手段,使物流配送中心能够充分发挥其基本功能,保证企业效益。
通过整合GPS、GIS技术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运输途中物品的监控。
2 当前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运作现状
就当前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营状况来看,信息化已逐渐成为众多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网络建设、电子化建设对于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从总体发展的角度看,现代物流企业信息化系统的运行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2.1 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
物流信息系统包含各种信息管理子系统,如企业资源管理(企业资源规划)、配送需求规划(DRP)、电子自动订货(EOS)、卫星定位技术(GPS)、存储资源管理等信息管理系统,这些系统是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目前,国内物流业的发展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善,物流企业内部的整体信息化率还很低。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应该是物流企业、客户、供应商等的信息共享,因为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商业信息保密机制对物流信息系统在供应链连接方面的发展有很多限制,导致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水平提升缓慢。
2.2 采集的数据准确率低
目前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数据通过节点的手动输入或条码扫描采集得到。手动输入容易出现误差,数据从多个节点采集也容易出现误差,这些情况使得采集到的数据准确性无法保障。此外,虽然大多数商品的业务流程规范,但大多数物流企业对物流跟踪监督管理缺乏有效措施,使得商品信息数据流不能被收集或影响数据的真实性和物流信息系统的可信度,导致物流信息不能被很好的控制。
2.3 物品在物流途中的实时信息难以掌握
很多物流信息系统无法对物品进行实时监控,包括物流方向、物品有无损坏等。现有的信息系统缺乏有效的跟踪监督管理,所以流动货物的实时信息不能得到及时反馈,导致企业不能及时掌握货物的流动信息[2]。
3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流信息系统的优势
物品的流通是物流的主要功能,商品的信息流反映出物流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物联网技术能及时、准确地传递物品信息,从而解决了物流信息系统中即时通讯的技术问题,对物流信息系统的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3.1 实现商品信息的动态传输
商品流动信息的监控一直是物流企业最难掌控的一点,这种因缺乏监管而造成的企业物流活动是不明确的,降低了物流服务水平。物联网技术通过物品与物品、人与物品、人与人的全面互联可以将物流活动中的商品信息进行智能综合处理,结合物联网技术和物流信息系统,通过全方位的管理现代物流企业
物流活动的信息采集、货物追踪、运输监控网络,提高传统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基于物联网的现代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可帮助企业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监控,并及时完成产品和原材料的供应,保证生产效果,为企业带来显著效益。
3.2 能够准确标识物品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它由阅读器、电子标签、应用软件系统组成。电子标签是商品的唯一标识,通过它可以对任何物品进行监控,并共享物品细节信息。通过电子标签可在授权范围内对供应链各环节的`成员进行商品信息共享,为信息管理环节带来了方便。企业可以通过物联网准确跟踪货物在流通途中的信息并实时采集物品信息返回给物流系统,从而可使物流企业根据返回的信息及时作出反应。
3.3 能使物流信息系统获取全面的信息
由于物联网技术具有可追溯性,因此利用物联网技术参与物流活动能够充分掌握货物的信息。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系统能充分了解商品的信息。全面获取物品信息是解决物流信息系统信息不完整或不准确问题的有效途径。
3.4 使物流信息系统具有实时获取信息的能力。
物品在运输途中会出现各种状况,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在监控方面很不到位。通过使用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企业可以有效克服传统信息采集方式的缺点,降低信息传播时延,能实时、准确地把流通中的物品信息传到网络数据库中,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物品的安全。
4 结 语
通过多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系统在功能上比当前的物流信息系统有了很大进步,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系统能够让企业实时掌握在物流途中物品的信息及该物品在市场中的供求信息,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燕.基于物联网的现代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软件导刊,20xx,11 (8):70-71.
[2]杨永清,潘红.基于物联网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再造策略探讨[J].计算机与现代化,20xx (12):182-184.
[3]邢智毅.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流企业信息系统集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 (15):31-32.
物联网技术论文9
[提要] 目前,农业信息化已成为各国发展农业的重要战略,且均有自己国家的特色。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加紧进行农业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农业信息化中,物联网技术是最重要、最突出的内容。本文以农业信息化为背景,主要介绍国内外农业信息化发展情况以及物联网技术应用情况,还归纳总结国内学者关于影响物联网技术采纳的因素的研究。
本文得到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省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基地);河北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领军人才培育计划(计划编号:LGRC029);河北省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SD151065);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HB15YJ053);河北蔬菜产业人才培养与创新团队、河北省蔬菜、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经济岗位项目的资助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一、国外文献综述
(一)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发展情况
1、美、法两国不同的农业信息化服务模式。美国实现集约化的农业信息化生产方式,依托的是高度发达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主要体现在:“政府投入型”为主的投入模式,包括重点投资基础设施而不是农作物和提供低息贷款;“政府主导型”的组织模式,包括政府主导的农业信息化组织结构和完善的法律规章制度体系;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传播方式,包括网络媒体、电话服务和图书馆查询。
法国作为欧盟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与美国相比,虽然起点比较低但是发展速度快,这得益于其成功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一是“政府型+商业型”的投入模式,这种双方面的资源投入扩大了资金来源,相关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投资获益,也鼓励了他们继续投资;二是“多方合作型”的组织模式,法国服务主体众多,包括各级农业部门、农业事业联盟、农产品加工业协会、农商会等,他们在服务内容、对象、规模上各自有所侧重,形成互补;三是“传统+现代”的信息传播服务模式,除了网络媒体、电话、图书馆之外,主要还有会议、广播、报纸、刊物、传真等形式,呈现出分散、直接、多渠道的特征;四是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等制度保障体系。
2、美、德先进的农业信息化技术体系。美国在物联网技术和信息化其他技术集成的基础上形成了成熟的精准农业,主要应用的技术有农业数据库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同时,先进的农业信息网络技术使得近20%的农场主选择网上交易,农业电子商务占总电子商务的8%,在所有行业中排行第五。
德国在农业信息采集、存储、处理决策和发布控制方面均运用了物联网技术和其他信息化技术,并注重技术之间的集成,以保环境促发展为目的。
(二)物联网技术应用情况。Michael Chui、Markus Loffler and Roger Roberts(20xx)认为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加强对员工行为的感知,以此来改善公司管理。同时,运用物联网的传感器驱动的决策分析,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可以降低开发成本。RFID技术应用于零售业可以改善供应链管理、缩短零售周期、提高供应链可见度、提高企业知名度和未来盈利能力。未来在零售行业中RFID技术有望取代条形码技术,因为它不需要操作人员的视线关注并能够提供更多功能,提高了处理速度和效率。而专业技术的缺乏、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也是RFID技术带来的风险。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一)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情况。在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方面,我国采用的是“政府主导型”投入模式,主要包括:属于无偿放款的拨款方式;使资金得到高效、有偿使用的贷款方式;补贴、补助和贴息方式。组织模式是以国家农业部门为主导,其他涉农部门为辅。信息传播模式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不断投入使用先进的农业信息传播方式,比如“三电合一”、“百万农民上网工程”、“农报110”等。在农业信息化技术体系方面,我国农业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决策方面的技术得到深化,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探索了一系列适合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项目,使相关技术落地生根;一些集成化技术已应用于精准农业。
广东省发展农业信息化在区位、资源、政策、经济上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已经初步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省、市(地)、县(市、区)和乡镇四级农业信息网络体系。河北省也已初步建立了全省性、区域性和特色农业网站三大类网站,并在“十二五”期间全力推进全省农业信息化“114工程”,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化体系。
(二)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方面的研究。
物联网技术的感知、传输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大田种植、设施园艺以及农产品物流等方面。传感器可以感知采集目标检测区内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为精准农业、温室种植环境监控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中国移动依托土壤墒情和作物用水规律研发出智能化滴灌控制系统,解决了新疆石河子垦区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低的问题。利用二维条码和RFID技术可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中国电信建立智能农业仓储管理与溯源平台,提升了企业食品安全意识和消费者信任感。北京派得伟公司参与了科技部“农业物联网测控系统”重大项目,实现了农业传感感知、传输通讯和分析处理功能。
农户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查看数据进行相关操作,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通过音视频互动方式与农业专家进行线上交流,为作物病害进行远程诊断。
(三)物联网技术在生活方面的应用情况
1、交通领域。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公交无线视频监控平台,通过安装GPS定位系统和车载监控系统实现对车辆的实时监控和调度。另外,物联网技术还可以控制车辆行驶状态、在高速公路上不停车使用ETC收费,等等。
2、房地产领域。通过互联网等通讯技术将传感器安置于地产开发涉及到的人员和物体、机器及各种终端设备,将小区医院、幼儿园、停车场等公共场所、设施的信息上传、汇总,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互通,达到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3、医疗领域。未来的小区以及家庭内部将建立起与医疗机构的互通互诊的健康检查系统,使医生通过网络就可以对在社区内的患者进行简单的诊治。浙江大学附属一院何前锋提出了简约数字医疗物联网,认为医疗物联网是以医生、病人、药品、医疗器械为代表的“物”,同基于一定标准的工作流程的“网”之间信息的交互。
4、物流领域。物联网技术改变了物流信息的采集方式,改变了从生产、运输、仓储到销售各环节的物品流动监控、动态协调的管理水平,极大地提高了物流效率。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建立集物流配载、电子商务、资金质押、信息跟踪、仓储管理、安保警备、海关安检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四)物联网发展仍存在的问题
1、信息集成技术落后,信息共享渠道不通畅。使用物联网技术产生的大量数据,用目前的存储方法保存会占用很大的.硬盘空间,存储成本也比较高。同时,由于部分乡村通讯手段非常落后,很容易形成“信息孤岛”问题,信息难以实现共享、流通困难。相关产业、相似流程的信息不能共享,缺少借鉴、重复作业增加了成本,提高了失败率。
2、商业模式待完善,相对成本较高。目前,我国农业物联网商业模式有三种:政府支持的示范性项目、物联网企业做的示范性推广项目、国有大型农业物联网项目。在这三种模式下,不论由谁提供资金,都存在着相对成本高、产业链成员参与不主动的问题。所以,构建稳定共赢、规模化、有利可图的物联网商业模式是推广物联网技术非常重要的部分。
相对成本较高:一是人力成本较低;二是采纳物联网技术的成本较高。用整套的物联网技术来代替人工劳动力,投入必然会增加,尤其是在农业生产中,这一点成为阻碍物联网技术推广的重要因素。
3、开放性不足,规模化应用少。目前,我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主要局限在小规模、企业内部,大规模的、企业之间的甚至是跨境的应用并没有非常成功的案例。
4、技术标准不一致。物联网技术作为新兴技术,在初期推广的过程中,信息采集、传输、人机互交接口的技术标准不一致,各个标准组织比较分散,缺乏统一协调,导致上下游企业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合作。对于厂商而言,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参照,不能进行大规模生产,进而影响终端产品的稳定性和成本。
5、相关法律法规仍有待健全。工信部虽在20xx年提出《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就我国20xx~20xx年物联网发展的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给出了明确的指示,但针对各省市具体环境、现实背景的更细化的政策文件仍有待完善。各级政府也缺少比较详细的物联网发展规划,使得物联网技术推广大多只是纸上谈兵。
(五)影响物联网发展的因素研究。总结众多专家学者的观点,基于Tornatzky和Fleischer提出的技术组织环境(TOE)分析框架分析物联网发展的影响因素。
1、技术本身特性(T)。主要包括技术的复杂性、兼容性、感知效益和成本等。首先,物联网技术的复杂性与接触物联网技术的一线人员本身的素质、能力挂钩。在各行业(尤其是农业)中推广物联网技术,实地操作人员对该技术的理解程度、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推广成效。若技术太过复杂,会增加了人员操作的难度、降低操作人员的信心,导致抵触心理的产生;其次,物联网技术的兼容性决定了推广的规模。兼容性好的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与原有企业、其他上下游企业业务流程契合;最后,感知效益和成本是物联网技术推广的决定性因素。带有明显营利性质的企业最看重的因素:一是应用物联网技术是否减少了人力成本、提高了运行效率;二是增加硬件设施成本以及相关维护成本是否不大于原先的人力成本。
2、所处组织特征(O)。就是指企业规模、高层支持、技术知识、供应链企业间相互信任等方面。规模较大的企业,在面对新技术的推广、实验时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包括购买硬件设备和聘请专业人员等;承担新技术实验失败风险的能力也比小规模的企业要大些。高层决策人员对物联网技术的关注和支持程度,相关人力、物流、财力的支出程度,也影响着物联网技术是否会被采纳。供应链企业之间较好的利益分配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对采纳物联网技术有正向促进作用;而众企业若想共同推进新技术的采纳,就需要相互之间的信任和协作。
3、周围环境因素(E)。主要包括竞争压力和政府支持。竞争压力一方面是由于同业企业采纳物联网技术,激烈的竞争导致企业不得不采纳以跟上行业的整体步伐;另一方面是合作企业要求而应用物联网技术。另外,政府方面在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物联网技术发展和推广的基础上,还需拨出专项资金来帮助更多的企业进行物联网改革。政府政策的倾斜往往是具有超越一切其他因素的影响力的。
主要参考文献:
[1]Venkatesh V,Morris M G,Davis G B,et al.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Toward a unified view[J].MIS quarterly,20xx.
[2]Koh C E,Kim H J,Kim E Y.The impact of RFID in retail industry:issues and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J].Journal of Shopping Center Research,20xx.13.1.
[3]Seymour L F,Lambert-Porter E,Willuweit L.Towards a framework for RFID adoption into the container supply chain[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xx.5.1.
[4]高娃.基于物联网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xx.
[5]黄承红.国外农业信息化建设及对广东的启示[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xx.12.
[6]李治宇,胡志全.农村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发展分析[A].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农业经济问题(20xx年增刊)[C].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xx.6.
[7]李晋瑶.物联网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8]孙逊.物联网技术在休闲农业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xx.
[9]于莉.物联网在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与实现[D].山东大学,20xx.
[10]赵松岭.河北省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优化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xx.
[11]俞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医院架构及服务访问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xx.
[12]张德海,康世瀛.物流信息网格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情报杂志,20xx.27.12.
物联网技术论文10
目前,物联网技术已经被逐步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中,如血液管理、远程医疗、医疗信息共享等。为了实现对物联网技术价值的进一步发挥,要求当代医疗机构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设备管理中,以此来提升整体设备管理水平,并就此达到智能化设备管理效果。以下就是对物联网技术应用背景下医疗设备管理的详细阐述。设备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仍未实现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即在对占据医院固定资产50%~70% 的医疗设备进行管理过程中,始终秉承着传统的管理方式,即以电子表格记账形式实现对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的整理。此种医疗设备管理方式在应用过程中由于操作工作量大且设备盘点困难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呈现出医疗设备管理效率较低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设备流失现象。为此,当代医院在医疗设备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引进物联网技术,即通过RFID 技术对医疗设备信息进行盘点,由此来提升整体医疗设备信息统计效果,达到高效率设备管理状态。
2.物联网技术应用背景下医疗设备管理分析
2.1 低值设备管理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支撑,当代医院在低值设备管理过程中应注重结合全球统一标准GSI 设计条形码编码,同时注重在附加条形码设计过程中完善附加信息代码、应用标志符等内容,且将其置入到低值设备内部,由此实现对设备的高效管理。同时,在低值设备管理过程中为了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亦应注重结合《GB/T 16986-20xx 商品条码应用标识符》对标识符进行优化设计,且注重在附加代表信息内容填写过程过程中将设备名称长度控制在2 位的状态下,并保障设备序列号长度为<20 位,而产地、生产日期、科室代号等长度分别为最长4 位、固定6 位、固定4 位,最终以设备名称+ 设备序列号+ 产地+ 生产日期+ 使用科室结构设计方法,对低值设备条形码编码信息进行界定,满足设备管理需求。
2.2 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导向,为了实现对医疗设备的高效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在实践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针对输液泵、心电除颤仪、呼吸机等急救设备进行强制性预防维修,即从根本上规避设备故障问题的凸显。此外,为了实现对医疗设备的科学化管理,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在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应注重结合RFID 技术特点,建构动态性预防维修制度,且配置动态评分系统,即基于“RFID 智能模块”理念的导向下,将设备使用频率、故障频率、使用时间等作为动态评分系统标准,并注重在动态评估作业开展过程中结合设备型号、价格、厂家等因素的影响,达到最佳的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状态。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预防性维护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呈现出智能化、科学化的管理特点,为此,应注重强化对其的完善。
2.3 设备智能化控制
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关系着整体医院机构服务水平,同时就美国医疗产业调查数据显示,在医疗事故中,由医疗器械所引发的事故问题达到了8000 多例,而其中1/3 为使用问题,为此,在医疗设备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从根本上规避人为失误、操作失误等问题的凸显,应注重在实践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引进“RFID 智能模块”理念,由此实现对医疗设备使用情况的掌控,即将医疗设备管理信息输入至计算机数据中心控制存储中,继而由此实现对医疗设备运行状况的智能化控制,如,在医疗设备出现故障问题时,及时发出警告信号,由此来实现对故障问题的及时处理,提升医疗设备整体使用效率,并就此规避故障问题的发生影响到整体医疗活动的有序开展。
3.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患者对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为了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要求当代医院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引进物联网技术,并注重将其应用于医疗设备管理流程中。即以设备智能化控制、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低值设备管理等途径来应对传统医疗设备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凸显出的相应问题,达到最佳的医疗设备管理状态,且提升整体医疗设备管理效率,迎合医疗服务需求。
物联网技术论文11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物流业的迅速崛起,物联网技术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存量以及记录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主要从物联网技术的本质,以及物联网技术对国民经济核算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 影响; 国民经济核算;
前言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带我们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物联网作为这个时代的产物,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物联网技术主要是将互联网与信息传感设备相连接的一种技术,通过信息的通讯与交换,进行智能化的跟踪、定位、监控、识别等,从而减轻人工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一、物联网技术的本质
超级感知是物联网技术的本质特征,它主要是利用视频识别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嵌入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等的应用,将需要感知的人或者物体放入一个能够相互感知的网络,而人与人、物与物以及人与物则会形成感知社会,实现物体的超级感知。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尤其将其与大数据、云计算的结合,更使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
存量和经济流量测度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物联网技术中的超级感知作用可以有效提升经济流量记录的效率,实现信息采集的简单化。不仅如此,物联网技术还能够将环境状态以及空间变化等信息准确的表现出来。此外,在引入移动通讯技术以后,在数据生成的过程中还可以实现对其信息的记录,进而对后期工作的记录、整理等进行简化。由此可见,物联网技术已经逐渐对国民经济核算产生了影响,并且从其发展趋势来看,在未来互联网技术还会更多的应用在国民经济核算当中。
二、物联网技术对国民经济核算发展的影响
(一)生产范围方面的影响
大部门住户部门的自给性服务生产都没有包含在SNA范围内,将其分离在外主要是因为市场与这些活动是处于独立或者分离状态的,如果对其价值赋予经济意义是相对较难的。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将不将这部分活动分离出去,也就不会出现失业的`情况。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大量家庭活动信息的记录,而其他与市场分离的活动也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与市场相联系,甚至实现在市场进行传递活动 。与此同时,家庭服务生产时间也会通过物联网技术得到准确的计量,并且完成调整质量以及测度标准化等工作,改变扩展就业及生产范围,改变原有的结构。
(二)常住性标准方面的影响
常住单位是经济总体的组成要素,常住性是一个单位与经济领土最紧密联系的体现,但要想对这种紧密关系进行确定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传统意义上选择的一年原则,这种原则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并且对于一些特殊实体无法确定其常住性归属,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避免这种局限性,通过定位的方式,实现与对外信息的联系,经过数据的分析判断出最经济体最为紧密的常住性数据,既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又高效的完成数据的分析过程,降低了人为操作的难度,提升了工作效率。
(三)权责发生制核算的影响
在经济价值中进行转交换、创造、消失等过程时记录的流量被称为权责发生制核算。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权责发生制核算中,在服务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记录相关信息,如何时提供的服务、何时使用中间消耗、何时创造出产品等数据信息[2] 。不仅如此,对于跨核算期的国际交易、货存产出变化等信息,物联网技术也可以根据实时的数据信息进行智能化的处理,从而保证货物处理的及时性,有助于风险的规避。
(四)记账方面的影响
记账式国民账户中最为基本的一项工作,通常情况下每笔交易都需要进行两次记录,一次记录在右端作为账户的来源,一次记录在左端作为使用。在绝大多数的交易中,都会至少关系到两个交易者,双方需要各自同时记账,而每一方又需要复式记账,所以一般一个交易都会需要被记录四次,形成了四式记账模式。物联网技术的加入,对原有的四式记账法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升级为云记账模式。这种记账模式不仅可以从交易双方角度进行记录,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记录[3] 。此外,云记账模式的数据信息都是通过实时收集而来,具有实时性、高效性的特点。而其记录的信息不仅对交易双方有益,对其他使用者也可以提供数据帮助。这种方式的记账,还可以实现补充和强化功能,最大程度的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五)地区、时期核算方面的影响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地区核算、时期核算变得更加便捷。物联网对于核算对象的各种经济行为进行了明确的区分,从而实现数据的扁平化。整体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区核算,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之间的数据信息可实现独立汇总,因此在相同区域的同级地区,会避免重复计算或者不可测量的问题,这对于提高核算的准确度有大大的帮助,不仅如此,这种核算方面在国际经济核算中也比较适用。物联网这种实时数据的核算,不仅有助于国民经济核算水平的提升,对于推动我国进入大数据时代也有非常大的意义。
三、结束语
物联网技术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对于国民经济核算有重要的影响,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仍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变化,对其不断改进、完善,使其更加科学、高效,从而为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水平的提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小隼.国民经济核算发展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J].商,20xx,23:219.
[2]宋旭光.物联网技术对国民经济核算发展的影响[J].统计研究,20xx,10:3-8.
[3]常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等院校物流实训中心建设研究[D].山东大学,20xx.
物联网技术论文12
1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在当今时期,物联网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致使网络现今面对的信息更加多极化。这些信息涉及到国防的事业、国家的军事管理、政府的工作等等各个方面,因此,信息运行的安全与否尤为重要。然而网络的数量以及节点的数量都是有限的,日常的安全监理系统已经无法真正保证网络的安全,无法将信息直接引入到物联网的相关系统当中。因此,一些有效的手段就变得更加重要,例如信息加密手段,数据的管理存取以及数据的融合体系,安全路由协议等等。在信息加密手段中,密钥管理非常重要,这主要是因为这一加密手段会对密钥的形成、密钥的分发、密钥的管理与保存以及密钥的更新与应用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使整个信息安全监理过程更加顺利,就需要预定一个合理的全局方案,与此同时,还应该参照无限感知网络系统、节点的设置与规划、工作的安全标准等,来设置出更加多样化的密钥管理的相关对策。具体可以通过制定与分配工作方案之后,先构成密钥箱,在每个节点处都可以随机得到密码进而形成密钥环。再对整体进行合理的规划,每个节点只需要独自的密钥才可以解开,这样就可以保证信息的安全可靠,将这一环节变成安全通道中的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无线感知网络系统具有节点对等以及多跳传输等特点。一旦网络的.另一方设置了一些恶意节点,这样就可以将路由快速的更改,进而造成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巨大漏洞,产生蠕虫病毒。所以,在信息安全监理的过程中,需要将无线感知系统以及物联网系统具体的特点作为监理过程的核心,经过明确的研究,对整个过程进行科学的设置,最后保证路由协议满足信息安全监理的整个过程,保证信息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2数据融合
在物联网系统中,数据融合属于一种交互以及感知的科学模式,一旦有网络恶意俘虏节点,就会造成节点很难辨认出正常信息,对于恶意信息也无法正常的对抗尤其对于节点融合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方面会对下游的节点信息造成严重的破坏,另一方面还会对节点传递信息的过程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使整个物联网系统保持安全可靠,就需要在网络数据融合的过程中准确的衡量信息的安全状况以及信息应用的程度。可以根据随机抽样得到的数据进行验证预处理,进而使用户能够在节点处准确的捕捉水平,从而辨认出数据信息是否安全可靠。
3设置路由定位协议
节点处会存在着许多较为隐私的内容,这些内容一旦发生暴漏,就会对监测目标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在物联网系统中,需要我们开设一些合理安全的机制进行相关的保护,对数据进行全方面的监测与保护,对于重要信息进行必要的处理与保存,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安全协议,以及准确的路由定位协议,来使得节点准确的定位出信息的真实位置,减少一些副作用的产生。这样就可以真正的提高物联网系统的感知信息的能力以及交互能力,从而提高整体的可靠水平,开设出较为良好的系统环境,帮助系统向更加完善的方面发展。
4结语
在信息工程安全监理的过程中,有效的运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切实的保证信息监理的整体效率,保证信息得到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运用与处理。物联网技术,能够掌握好信息工程的具体进度,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保证整体的工作质量。确保信息的顺利应用与传输。为了使物联网技术得到更快的发展,更加广泛的应用,就需要对这一项技术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与应用,探究其在信息工程安全监理整个过程中的应用内涵,明确管理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制定一些较为科学的对待恶意破坏对象的策略,这样,才能够保证信息工程安全监理过程中物联网技术的准确与合理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论文13
前言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目前物联网技术不断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已被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物流、供应链管理、公共信息服务等众多领域。将整个仓库管理系统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设计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以进一步探讨物联网技术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为使仓储有效支持供应链上的其他环节,高效完成各种业务操作,减少库存支出,进一步降低物流费用,提高仓储效率及价值。
1 关于目前现行仓储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仓储管理应用系统的深入使用,也逐渐显现出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①物资识别困难。部分库房储存的物资种类较多,查找物资存放位置相当困难,即使找到物资,也需要做许多重复的登记工作。②库房作业缺乏智能化。在库房作业中,大部分企业还未将库房整个作业流程智能化,甚至部分业务还存在凭记忆或纸质单据来开展相关工作,很难保障业务的准确性,最终导致账物不符。③物资信息难以实时获取/更改。以清仓查库作业为例,即使部分企业已采用二维码等相关技术应用于库房管理中,可以扫描识别物资,但由于环境及其他因素影响,不方便扫描,识别度不高,并且在清查库存物资时,如果该物资库存信息有误,则处理起来十分麻烦,信息不能即时更正,效率极其低下。④大批量发货效率低下。进行大批量发货时,清点器材无法快速完成,满足不了快速发货的要求[1]。
2 关于物联网技术的优势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简单地说,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一方面,它以互联网作为核心和基础;另一方面,它将互联网的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上,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2]。
3 关于物联网技术对仓储管理的应用分析
(1)通过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各类传感器等技术和设备的综合应用,提高物资出入库过程中的识别率,可不开箱检查,并同时识别多个物资,提高出入库效率;有效提高了拣选与分发过程的效率与准确率,并加快配送的速度,减少人工,降低配送成本;
(2)采用物联网一体化智能设备,结合先进的系统架构理念,缩减了盘点周期,提高数据实时性,实时动态掌握库存情况,实现对库存物资的可视化管理;
(3)综合运用物联网相关技术,改造现行业务管理流程,实现物资的标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全寿命管理、信息可追溯以及业务可优化的管理目标。
4 关于业务管理系统
4.1 入库管理
在物资入库时,业务人员先将RFID电子标签贴在物资上(如果生产厂家已贴标,则直接扫描入库),成批装箱后贴上箱标,需打托盘的也可在打完托盘后贴上托盘标签;一般贴标方式有:物资单件贴标;多件物资包装在一起,外包装贴标;托盘贴标,并与单件物资标签或外包装标签数据关联。包装好的物资由装卸工具经由RFID阅读器与天线组成的通道进行入库,RFID设备自动获取物资EPC码、入库数量等信息,并通过数据采集接口传输至入库管理模块,入库管理对采集的信息进行相关业务处理并更新至数据中心。
4.2 出库管理
出库管理模块主要通过数据采集接口和本地数据接口同信息采集系统、本地数据中心进行数据交互,借助仓库射频终端设备,实现物资自动拣选、出库的功能。
4.3 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主要对物资的库存进行控制管理,包括物资库存量的自动预(报)警以及库存相关决策功能。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可以对库存限额进行自由设定,系统将根据库存限额的设定进行自动预(报)警。
4.4 清仓查库
清仓查库是指对库房物资进行数量和质量的检查,是物资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保证物资实物和系统中信息一致的必要步骤。清仓查库需要仔细核对物资的数量、质量、存放位置等信息。清查时,保管员使用带有射频功能的PDA设备扫描货位标签,然后对货位上的物资进行检查核对并扫描物资标签,再根据物资的实际情况修改物资信息和标签。
4.5 移库管理
移库管理主要完成物资从一个仓库转移到另一个仓库的业务信息管理。移库业务相当于完成一次出库和入库的业务,只是物资的基本属性信息已存在本地数据中心,物资基本属性信息不变化,只需更新物资存放位置以及所属关系。
4.6 货位管理
货位管理主要对库房及货位信息进行统一的编码管理,采用了三码合一的货位标签来标识货位,三码即RFID射频码、QR二维条码以及可视文字码,将货位标签贴在货架上,可以识别当前货位具体位置,同时也可用来记录货架目前存放的商品数量和种类。
5 结束语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仓储管理系统,提高了物资出入库过程中的识别率,可不开箱检查,并同时识别多个物资,提高出入库效率;缩减了盘点周期,提高数据实时性,实时动态掌握库存情况,实现对库存物资的可视化管理;有效提高了拣选与分发过程的效率与准确率,并加快配送的速度,减少人工,降低配送成本;实现了物资的标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全寿命管理、信息可追溯以及业务可优化的管理目标,能较好地适应现代物流管理模式下仓储管理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 周鲜成,贺彩虹,石彪,等.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仓储管理系统研究[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mote Sensing,20xx:315-317.
[2] 李忠成.智能仓储物联网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系统应用,20xx,20(7):11-15.
物联网技术论文14
1物联网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优势
物联网时代的计算机技术,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装置等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理对象整合成网络,对我们影响巨大。首先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的信息化程度,还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达到能源节约的效果。另外物联网有着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的优势可以对物体实施更精密及时的控制,这种及时精密的控制和管理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效率。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通过“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2物联网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发展现状
2.1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质量不高
面对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方式已经难以跟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由于紧张的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为了教学任务忽视学生的学习效果,由此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降从而使知识不能成系统的传授给学生。由于物联网科技的进步速度太快,学校难以有足够的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新科技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的自学,理论知识不扎实的学生在面对专业性极强的物联网新技术、新理论学习时,根本达不到自学效果。
2.2教材更新缓慢,教学内容滞后
联网的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新应用、新技术不断涌现,同时也要求技术人员能动态更新网络知识。虽然现有的网络教材不断推陈出新,但是其更新的速度远不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许多与物联网相关的网络新技术如Adhoc网络、传感器网络、体域网知识等都未能及时补充到教材里,造成计算机网络教材在内容上的滞后性与局限性,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及时调整补充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前瞻性、系统性与实践性必定无法得以保证。
2.3实验条件受限,理论与实践脱节
网络设备由于其有着较高的科技附加值,因此普遍价格比较昂贵,作为教学主体的学校由于设备仅仅用来教学不能产生直接的利润,很难有足够的资金对网络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换代。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一套理论,但进行理论实践时面对的却是已经淘汰设备的尴尬现象。这样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学模式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刚学习的抽象的知识很快就会被学生忘记。
3物联网时代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课程改革
面对物联网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严峻任务,如何对现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就成了一项亟需解决的问题。在进行教学改革时,一定要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针对我们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目前的问题,对相关课程进行彻底的改革。
3.1加大对硬件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教学力度
在当前软件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大量的数据都来自于手工输入或从文件导入的现成数据,这就局限了软件系统的应用领域和软件技术的发展。如果能多元化的接收数据,就可以扩大软件系统的使用范围。进入“后硬件”时代后,我们关心的不再是硬件产品的研发,而是在硬件产品后的软件开发,但绝大部分都对硬件产品缺乏必要的认识,导致硬、软研发脱节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身边对物联网应用的案例进行分析,比如说对超市的射频扫码系统,通过一定的理论技术学习将硬件的教学融汇到日常的生活当中,将数据采集任务下放到超市的日常运营当中,从而增进学生对数据来源和物联网应用的认识。在现今的软件技术教学中就准备对感知层技术应用的教学,一旦物联网技术发展成熟,软件技术便可以顺利的过渡到物联网时代,否则的软件技术教学又将滞后3-4年。
3.2配备软、硬件结合的物联网软件开发实验室
如今我们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主要运用PC机和对应软件产品的模拟进行教学实验操作,然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所收到的教学效果是不够的。今天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不再是只凭借编写代码就能完成的工作,而是需要代码编写和硬件设备的系统集成才能实现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针对这种特点,我们就应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就是建立软、硬件结合的物联网软件开发实验室,让学生在编写软件的过程中融入硬件使用的相关特性,并且提前掌握物联网的信号收集、传输和处理等知识,为以后进入工作岗位做准备。
3.3加大教职员工的培训力度,抓好教学工作
物联网毕竟是近年才出现的新生事物,大多数人都还不是很了解。对于智能手机、智能家电的概念是接触了不少,但许多学校都缺乏物联网实验室及能指导做物联网实验的技术人员,这也是使学校软件技术跟不上物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介于此,可以每学期利用空闲或专门去企业学习锻炼,把先进的技术带入校园。不能闭门造车,落后就要被淘汰。
4总结
综上所述,虽然我们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已经做出了很多改革,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教学困难仍然存在。面对物联网技术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的今天,我们教学机构需要在保持原有良好教学体系的前提下,对相关课程进行大胆的改革尝试。并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原理为指导,做好物联网技术的人才培养工作。
物联网技术论文15
一、物联网与云计算
谷歌已许可用户在Google的云计算上运行大型并行式的应用程序,并公开其教授云计算程序。在国内,中国移动科学院已完成云计算中心的试验,阿里巴巴下属阿软件建立了国内首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世纪互联推出CloudEx产品线,提供个人及企业进行云备份的数据保障服务。由此可见,中国云计算的产业生态链的构建立正在进行中,云计算将得到飞速的发展,其在电子商务上的发展价值巨大。本文对分析云计算在B2C的发展及困难,通过解决方案来探讨云计算在电子商务中的发展方向。
二、基于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的B2C电子商务模式
由于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的电子商务运营体系,能够对海量的营销数据进行高性能的分析处理与优化,考虑当前的物联网技术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建立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的电子商务运营体系时,采用如下几个方面的经营模式。
1.在物联网的角度作为切入口,协同传感器生产厂商、通讯营运商,将企业自身的无线传输网络,通过传感节点的方式接入互联网。因此,想升级为电子商务模式的企业,可以将物联网系统架设在云计算的基础设施之上。从而实现运资源的虚拟化与动态分配。
2.可以将大型的B2C的企业作为发展的云平台发展的基础,将云平台的网络几点配置以及资源分配进行优化升级,从而达到B2C电子商务企业的.高效应用。将大型的B2C企业进行联合,制定云平台的统一标准。
3.当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的电子商务运营体系建立完善时,随着B2C电子商务的业务量不断的增长,要努力提升云平台资源的共享服务以及高性能计算的能力。服务能力的提升是伴随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的电子商务良性发展的要素。随着B2C电子商务的规模越来越大,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的电子商务运营体系的优势就越明显,盈利效应就越好。
三、总结
本文介绍了云计算与物联网的概念及其应用,深入分析了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的商业模式,并且对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解决方案作了详尽的阐述与深入的探讨。为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B2C电子商务领域的企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物联网技术论文】相关文章:
物联网技术论文11-28
物联网技术论文06-02
物联网技术论文(15篇)11-28
物联网技术论文15篇11-28
物联网技术论文(集锦15篇)11-28
物联网技术论文[精品15篇]06-03
物联网技术论文15篇(合集)06-03
[实用]物联网技术论文15篇06-03
(优)物联网技术论文15篇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