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论文1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众多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以及实践表明,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阅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阅读。那么,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呢?首先,需要教师给学生布置好预习的作业,让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功课。教师要根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要求,让学生课前查阅相关的资料,对将要学习的阅读文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这个作业,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实际查阅资料的能力,也能激发学生对文章背景资料的兴趣。其次,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要根据实际的阅读文章内容,创设出适宜的课堂情境,再让学生进行角色朗读。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更深地体会文章的内涵,而且能够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掌握不同体裁的阅读规律
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不同体裁的文章的阅读规律。例如,对于记叙文,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记叙文主要是记事的文体。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记叙文时,要抓住记叙文的六大要素,分别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对于说明文,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说明文主要是阐释某一事件特点和事理的文体。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说明文时,抓住文中说明的对象的特点,然后把握住说明的顺序。对于议论文,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议论文是表达作者的观点或主张的文体。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议论文时,分清楚论点、论据和论证。因此,只有让学生掌握了不同体裁的阅读规律,学生才能学会阅读的方法。
三、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阅读其实是一场阅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或交流,在这场对话或交流的活动中,阅读者通过对文字或者音像的解读,对文字或者音像中所表达的事物进行建构、解读或者交流、碰撞,从而在这个过程中,阅读者获得一种愉悦。这本是一种阅读的快乐,但是,从教学实践中,却发现,很少有学生对阅读产生过这种快乐。经过长期的探寻,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过去的教学模式,仅仅是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在教学,只是为了教而教,没有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等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所起的作用。那么,要想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必须注重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现时所具备的知识基础及生活经验展开相应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与阅读能够产生共鸣。例如,在对《走一步,再走一步》进行教学时,我先要求学生回想自己曾经进行过的一次比较胆大的活动,在这次活动时,自己的父母是怎么反应的,他们对这次大胆的活动是抱持什么态度的。当学生都回想起自己的那次大胆的活动及父母的反应之后,我又提问学生,若是相似的情况,在美国的家庭,他们又会是怎样的呢?于是,我让学生对该文阅读,领略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通过这种方式的引领阅读,学生不仅能对课文感同身受,同时也能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有一定的了解,如此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反而更好。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时,教师首先要向学生多推荐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适合学生这个年龄阅读的,具备一定赏析价值的文学作品,这样的文学作品,学生比较喜欢阅读,学生读的多了,读的时间长了,学生也逐渐形成了阅读的习惯。教师除了向学生推荐文学作品之外,也要指导学生对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仿写,通过仿写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掌握这些作品里的写作手法,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从而读与写相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形成良好的习惯。在培养学生的习惯时,需要强调的是,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在阅读时,常常离不开工具书,勤查工具书对于阅读也能够提供帮助。因此,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的习惯。相信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学生一定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初中语文论文2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其实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更是艺术之中的“艺术”。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引导学生认真审题
审题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对写好作文意义重大。题意理解的是否透彻,直接关系到写出来的作文是否“扣题’。只有将题意揣摩清楚了,才能紧扣作文题,写出好的作文来。在启发学生审题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明确作文题目所规定的选材范围和内容重点
面对一个作文题,要启发学生分析题目的关键字眼,明确作文题限定的范围和在哪些方面取材。要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拆开、分析以及和学生共同探讨题目要求和选材重点,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明白自己该写什么。
2.让学生挖掘出作文题目的内在意蕴
有些作文题目很容易让学生只看到表面肤浅的含义,而往往忽视题目隐含的深刻意蕴,因此,要求学生审题时,不能只在文字表面做工作,而要通过理解和联想,深入揭示题目隐含的意蕴。如作文题《爸爸的胡子》,有的学生只写到爸爸的胡子怎么浓黑、怎么杂乱,或是日益渐长,或是几天前还是刚出土的嫩草,眨眼间便成了原始森林等等。有些语句虽然很优美,但结果都只是针对胡子而言,而没有注意到胡子背后的故事。而其中有一位同学却选择了这样三个材料:
(1)爸爸是警察,一天,爸爸很晚回来,我发现爸爸的胡子又长又乱,就递给爸爸剃刀和镜子,可爸爸却说今晚有任务,明天再刮吧;
(2)第二天晚上,我又让爸爸刮胡子,可爸爸又说明天要开会,今晚要写报告,没时间弄须儿;
(3)星期天爸爸双休,我又给爸爸拿来剃刀和镜子。好说歹说,爸爸总算对着镜子刮起来,可派出所突然打电话来,说某某地方发生了抢劫案,要爸爸去处理。结果爸爸二话没说,夺门而去。此时,我才发现爸爸的胡子只刮了一半,简直像个“丑八怪”。小作者经过认真审题,精心选材,集中表现了爸爸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蕴含着深刻的内涵。结果,我将这篇作文在班上范读了一遍,再让学生重新审题,重写一次,于是便出现了许多韵味无穷的佳作。
3.审题时要让学生把握住文章的主要线索
如作文题《螺丝钉赞》,应让学生体会到:它的主要线索是“螺丝钉”,文章应紧紧围绕它组织材料,布局谋篇。在出示此作文题后,我进行了点拨:“螺丝钉看似平凡,不值一提,我们可从哪些方面来赞美它?”许多学生沉思片刻后积极发言:“螺丝钉看似普通微小,其实极不平凡,没有它,火车不能运行,轮船不能启航,飞机无法上天,一切机器将不再运转”;“它虽然没有漂亮的外形,引人注目的身躯,但它有坚定的性格,顽强的意志”;“当我们看到小小的螺丝钉时,就会想到它平凡而伟大的精神,想到无数雷锋式的英雄”;“它象征着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坚定、顽强、无私奉献的精神”。最后,我进一步引导:将来,我们也要做革命的螺丝钉,为建设祖国献策献力。结果,学生都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线索,再稍加联想,便使文章主题得到了升华。
总之,“磨刀不误砍柴功”,学生只有经过认真审题,文章的立意、选材、构思、布局、谋篇才会水到渠成。
二、作文要注意“活教”
1.要树立学生“小作家”意识,努力提高学生写作意识
每次作文练习不能让学生当做任务来写,而要采取采取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把写作当成一种乐趣。因此,在作文教学时,我比较注意认真引导学生树立“小作家’意识,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作品是给身边人看的,只有好的东西才具有欣赏性。另外,我平时注意让学生多观察、思考、多积累知识,这样,写起作文来才会文思泉涌,有感而发。
2.提醒学生作文后要反复修改,逐步完善
每次布置作文时,要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去修改。修改作文,我主要让学生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看有无“文不对题”的情况;
(2)、反复读,注意文句是否连贯、通顺;
(3)、标点符号是否恰当;
(4)、修辞方式是否贴切;
(5)、有无重复啰嗦、词语搭配不当、词序不对、句子成分残缺等类型的病句出现;
(6)、注意修改错别字。
法国文学大师巴尔扎克有句名言:“多改出佳品,华章苦中来”。作文教学中一定要帮助学生领悟修改的妙处,懂得文章修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学生的自改意识。
3.批改作文要轻批评、重激励
学生正处于学的阶段,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要只把眼睛盯住学生的错误,而应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作文批改时,我主要从以下方面要求自己:1、努力发现学生的优点进行肯定的评价,如“这个词语用得巧妙”,“这段文字很富有想象力”等诸如此类的评语;2、指出缺点时言词不能过于尖锐,要以建议的口吻。写评语时不要总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自己看得懂吗?”“文不对题,简直牛头不对马嘴”等等,这样往往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抹杀学生的写作激情。因此,指出缺点时,要尽量用委婉的语气,如“这个词语不太贴切,能否换一个”“假如你把妈妈洗衣服的动作写具体些会更好”等等。这样学生看了心里会很舒服,也乐于接受,同时也知道老师在维护他(她)的自尊心,于是会更加认真去写。
总之,“教无定法”,每位教师自可根据学生的特点、接受能力选择适宜的方式,但不管采取何种方式,我想,我们都怀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取得教学的成功。
初中语文论文3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
(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
学生自主学习是以自我为中心,它和以教师为中心有很大的区别。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一个器皿,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答,这种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是教和学的统一体。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人格,每一个学生都蕴含着无穷的潜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积极探究和发展。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他们是否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及他们思维发展的程度。学生只有独立思考、积极探究、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效率才能真正得以提高。
(二)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现在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自主实践和探索。首先,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认为教给学生越多、讲解得越详细,学生就越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也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学生不是一个只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需要教师启迪。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接受知识,他们就会形成依赖心理,从而不愿意动脑筋,不愿意主动学习,学习效果自然也不会提高。
语文学科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很多知识并不需要教师的讲解,学生就能通过自学来解决,教师详细的讲解,反而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习惯把问题的结果直接告诉学生,使学生不用动脑筋就能知道结论,而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所以,能够更好地培养其创新能力。
(三)自主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但提高了创新能力,还使他们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意识。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就会不断获取新知识,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得到不断的迁移,从而达到了灵活运用的目的。学生一旦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不管社会如何发展、科技如何进步,学生都能够运用自学能力迎头赶上,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像一把金钥匙,能打开知识的宝库。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让学生明白主动学习的意义。
让学生主动学习,还需要让学生明白主动学习的必要性。学生在学习某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并不是单纯的掌握这一个知识点,而是要明白学生这一知识点的意义,以及它在整个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如果能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它,有什么好处,如果不能熟练掌握以及灵活运用,有什么不利,学生一旦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就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通过有效预习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有效预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保障,这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预习作业,预习的内容要丰富、层次要清晰。更重要的是,预习的问题学生要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信心,促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主动学习的基础。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必备条件,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是逐步培养出来的。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要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控制不良习惯的形成,让良好的习惯在广阔的时空内发展。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就会逐渐形成。
(四)在静思默想中实现自主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静思默想中去研读和感悟课文,让学生的观点更加丰富。因为语文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和学生的精神能够进入非常活跃的状态,学生的思维只有经过碰撞,他们的表现和观念才会不同凡响。只有教师留出空白,让学生自主去思考,才能对文本获得更深刻的理解,进而和作者产生共鸣。静思默想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学生个性化的观念,教师要给予鼓励,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发表不同的看法,实现高效阅读。
(五)在小组学习中深化自主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实践等这些都是现代教育倡导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实现了双边互动的对话与交流。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工合作,进行智慧的碰撞,各项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会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在一起,构建了语文结构体系,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从而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变得“会学”“善学”。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大胆实践、不断创新,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语文课堂散发出生机与活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有耐心,给予足够的重视,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语文论文4
一、发挥语文审美功能,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
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不仅需要“晓之以理”,还需要“动之以情”。前面提到的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就属于“晓之以理”,那么,什么是“动之以情”呢?本人以为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从而达到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目的,这就是“动之以情”。所谓美的陶冶其实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非智力因素”,它主要包括人的情感状态、意志能力、个性心理特征等几个方面。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而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内容将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审美教育条件。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好这些宝贵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灵美的陶冶,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教授达到净化学生心灵、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目的。要想把文学作品的审美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就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能够带有表情地给学生范读课文,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给学生描述故事,并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朗读和复述课文。对于课本剧的学习,教师要做到艺术性的指导,培养学生深入剧本进行学习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情感,体会文章美的境界。比如,在学生讲授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我先给学生讲述了我父亲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和父亲的感人事迹,很多学生都被感动地热泪盈眶,班里充满了浓浓的情感氛围,学生怀着对父亲深深的爱开始了这节课的学习。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不用过多的说教,便达到了教育目的。再比如,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追求人性的美,很多文章都是很好的美育教材。《一件小事》中的人力车夫,虽然身份低微,靠卖苦力挣钱,可他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态度令人敬佩;《散步》中的“我”,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挑起家里重担的责任就落在他的肩上,他扶老携幼,表现了勇于承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文章《魂》中的小姑娘,为了阻止一场冲突,甘愿牺牲自己的利益,值得称赞……学生通过对这些人物人性美的学习,心灵得到了净化,健康的人格得到了塑造。
二、通过生活实践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教师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生活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大的锻炼空间,使学生健康的人格得以更好的塑造。比如,教师节到了,我要求学生对自己喜爱的老师进行采访,了解他们生活中的情况,对老师多一些关爱,并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做一个汇总,写一篇采访笔记。通过这一活动,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了解到了教师更多课堂以外的故事。另外,我还利用节假日带学生去户外游玩,让学生感受祖国壮美山河,增强民族荣誉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这些对塑造健康人格都十分有帮助。
三、总结
总之,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将不懈地努力。
初中语文论文5
在传统的教学的观念下,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学生缺乏自主实践,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沉闷和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的局面。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必须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课,让语文走向素质教育。
一、语文活动课的概念及特征
语文活动课是活动课的一种,它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为活动主体,凭借言语交际手段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以此培养言语兴趣、能力和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课程。
语文活动课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1.综合性
语文活动课的开展过程中,师生共同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融汇多种学科知识,打破常规和传统学科课程的单一化倾向。在语文活动课程中可以结合必修课内容,组织学生归纳作品的特点,人物形象及人物塑造、文化常识;可以结合学生学科内容进行讨论、演讲、表演、竞赛等活动。
2.社会实用性
语文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能够弥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带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自主实践性
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二、语文活动课的主要作用
1.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的时候,从思想、道德、身心等各方面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培养,语文活动课在这方面有其先天的优势。一堂好的语文活动课,最终实现的教学目标不是单一的,而往往是多种语文能力的综合实现和锻炼,甚至是多学科的综合运用。而且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具有开放性,决不是仅限于语文科内。如我们目前组织的“语文第二课堂”表演课本剧活动,在表演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不仅需要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而且在改编的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想象力,表演中更要求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一定形体表现的能力。
2.语文活动课有助于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实现两翼齐飞
语文活动课能做到把思想性寓于知识性之中,用趣味性带动知识性,使知识活灵活现,更好地把语文教学的审美和人文因素挖掘出来。比如在诗歌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可以开展配乐的诗朗诵,或者是一次为诗配画的比赛。我校国家级教学名师李宗玲老师的活动课《走进诗的世界》,就是在“诗韵无穷”这一环节让学生展示诗配画的才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再如有些深受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其歌词改编自古典诗词(如徐小凤的《相见时难别亦难》和周杰伦的《东风破》),从这类歌曲入手,引入诗词的学习,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设计活动课《乘着音乐的翅膀》时就是从这类流行歌曲入手,充分调动了学生诵读诗词的兴趣和积极性,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语文活动课实践中要注意的问题
评价一个教学活动案例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是看它所取得的实际效果,语文活动课要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取得实效,必须在语文活动课的设计和实践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要切实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活动
必须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语文活动,坚决避免只有一部分学生在“活动”而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现象的出现。语文活动课要有可操作性,要认清学生的个体客观差异,在设计语文活动方案时,应注意使活动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组织活动时,应按照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活动的内容构成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分工,适当轮换,从而既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又能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2.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活动课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开展自主活动,教师既不能越俎代庖,暄宾夺主,更不能不加引导,放任自流。教师要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做好课前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和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各个环节。
3.要结合实际,精心设计安排教学目标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活动的要求,以新的教学大纲为指导,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学目标的安排。如在九年级下册综合活动课《走进小说天地》,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就是围绕实现三个教学目的: 一是激发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视野,引导读书方法,陶冶高尚情操。 二是能用普通话复述小说情节,介绍小说人物,叙述自己的读书经历和感受,尽量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三是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学习虚构
故事,尝试进行小创作。
4.要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引入,对于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氛围,增强视听效果,转换思维模式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如青年教师xx的《成长的烦恼》第四个环节“心灵鸡汤,抒写烦恼”,背景图是一张蜗牛,开始只是觉得这只蜗牛很可爱,可仔细一想蜗牛身上的壳,这不正意味着学生背负的种种烦恼吗
初中语文论文6
摘要:文章结合新课改背景和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包括即兴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活泼、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自由选择语段学习,拓展思维,放飞心灵。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快乐课堂
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活动被认为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与双相沟通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可以分享彼此的知识与经验,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从而做到教学相长,最终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但是,身处广大农村地区的初中生,由于语文基础比较差,导致部分学生在升入初中后跟不上初中阶段的教学进度,而一部分教师也习惯于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导致学生的学习方法单一,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差。这就要求农村学校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方法上要敢于创新,打破“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下面笔者所要说的是自己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以供参考和相互交流。
一、即兴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使语文课堂充满激情,一开始就必须打动学生,能够吸引住学生。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在进行《芦花荡》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先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抗战影片和电视剧的镜头,镜头围绕特定人物的“英雄的行为”选取。然后再提问学生:“这些民族英雄的性格特点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兴趣,使其有深入探究民族英雄性格的意向。接下来,笔者再为学生介绍《芦花荡》的故事背景,让学生有兴趣探究《芦花荡》所描写的主人公所具备的英雄性格。笔者这样导入新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自然会想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了解这个人物,进而了解课文内容。同时,笔者还运用了多媒体技术来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初中语文课程学习中学生会遇到一些抽象的内容,教师的口头讲解往往并不能使学生充分对其理解,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使学生对知识内容有更直观的感悟。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这一课时,很多学生没有见过苏州园林,笔者便可以运用图片补充课堂资源,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变难为易。由此,笔者制作了课件“苏州园林一日游”,将学生置身于“苏州园林”的景观之中,使学生通过模拟的景物得到感官上的享受,最终从心底产生共鸣。
二、营造宽松活泼、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营造宽松活泼、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创设开放型课堂的基础,对于提升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为了营造宽松活泼、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充分运用人文关怀理念,与学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情,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力,为语文课堂增添活力[1]。为了实现新课改的理念,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并关注不同学生的表现,认真听取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敢于说出“我认为”“我觉得”等。通过这些方式,给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无束和自由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能轻松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展现语文课堂的无限魅力。
三、让学生自由选择语段学习,拓展思维,放飞心灵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设计具体的教学环节,这使得学生的学习是“被动式”的,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而这种做法恰恰与新课标所提倡的教学方法背道而驰。笔者在初中语文课堂有些课文的教学做法是给学生自由,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例如,在《孔乙己》这篇课文中,开头三个段落便对咸亨酒店的特征进行了描写,但当时的社会在学生心中是无形的,如果硬让学生从开头去学这篇课文,那只能使这篇课文的学习变得枯燥又乏味。所以,笔者便鼓励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找出整个文章的高潮部分。由此,促使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开始主动地进行思考。这有利于学生串联起整个故事的情节,继而掌握全文,体会小说所揭示的深刻主题[2]。
总之,放飞学生的思维,能够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营造“开放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乐趣,才能为学生搭建一个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舞台。作为青年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教师更要以学生为本,合理优化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并采用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爱学语文、乐学语文、会学语文,进而达到最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艳双.浅谈初中语文新课改课堂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xx(6):75-76.
[2]齐静.教学相长,激发学生封存的天资[J].考试周刊,20xx(65):29.
初中语文论文7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散学生的思维,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可创新情境导入,培养学生兴趣,加强交往教育,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创新;学习兴趣;策略
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散学生的思维,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结合学生发展特点,齐并进,共发展,使学生能够以主人的姿态获取知识,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创新情境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自己去阅读鉴赏文学作品,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激发学习的动力,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看、去问、去学、去观察、去猜想、去反思,教师在关键的时候能够给学生稍加点拨一下。比如,教师在教学时可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考虑讨论问题,把学生引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如教学《红楼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文章中的人物,把文章演绎出来,或者让学生观看相关影片。这样把情境引入到课堂中来,学生也能置身情境中,把握文章内容,找出文章的情感闪光点,可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充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很多学生觉得语文很无聊枯燥,没什么好学的,找不到学习语文的动力,从而导致语文成绩低下,一直没有什么进步,失去学习的欲望。这都是由于学生对于学习语文没有兴趣,缺乏积极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若对语文没有兴趣又怎么会有动力去努力学习?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可利用作家的故事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学会尊重作家,尊重那些为文学发展而努力的人,激励他们去喜欢、去热爱、去用心学好这门课程,让语文的魅力绽放在学生的心里。在作品中蕴含着各式各样的情,文章很多是为时而写,为事而著,不管是叙事写人还是抒情议论,均蕴含着作者无限的情思。但是语文教材并没有那么直观,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点拨,在教学中可结合文章内容对作者的背景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相关的知识,更好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学习语文,提高学习兴趣。
三、加强交往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使他们在探究与合作中动手动脑,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应把握和运用教材,设计具有价值的问题,指导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而交流方式应多样化,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或者分组合作等。同时教师应以鼓励、肯定的评价为主,对学生的进步与努力进行激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让学生更热情地学习,实现从课内到课外,从学习到实践的延伸,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提升他们的人文修养,提高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为他们的人际交往奠定基础。
四、重视课堂导入,积极引导学生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学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充分利用课堂导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初中生正处于成长期,自我控制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在教学组织和计划上,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立足于有效的课堂导入。比如在《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的学习中,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导入具有趣味性的内容,吸引学生进一步去学习和了解,发散自身的思维,去发掘这篇文章的情感和主题,更好地掌握文章的重点内容。这样的课堂学习氛围肯定比较浓,学生受到环境的影响也会想着去学习,使他们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在这样一种课堂结构布局中,教学内容完善,繁而不乱,结合学生的兴趣开展教学,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加入课堂学习中来,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真正掌握知识的人,这样学生才能摆脱挫败感。总之,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带动学生,让学生真正学得到,感受得到,用得到,喜欢学,愿意学,然后向着更高层迈进。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开展各种活动,提出不同的学习期望则体现了时代要求,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提高学习兴趣,丰富自身的想象力,从而更好地学习语文,并运用到生活中来。
初中语文论文8
一、多媒体辅助初中语文教学能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一些生动的画面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很好地唤醒孩子们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兴趣。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能够使我们在互动中真正有效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促使孩子们产生学习能动性,进而激发探究创新的欲望。兴趣是打开创新之门的钥匙,有了兴趣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厌学为乐学,进而主动、创新地学习。孩子们积极的情绪能够促进学习,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习。因此,要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首先要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但学习热情不是天生就有的,要靠我们不断激发和调动。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是调动初中生学习热情的有效因素。初中生对我们所教的内容一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化做无比的求知力量,然而受课堂的限制,我们创设的情境大都处于支离破碎的状态,难以实现和教学的有效整合。多媒体技术有效辅助课堂教学为教学情境的创设带来了便利,使课堂教学更真实生动。如讲授朱自清的《背影》时,为了让孩子们真正感受那份深沉的父爱,我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进行配乐朗读,感人至深,引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深情感人的《背影》让孩子们感受到作者对父亲背影的回忆,对父亲深深的爱,把课堂推向高潮;最后播放筷子兄弟的《父亲》,全班孩子都低声和唱,表达对父亲的感激,我知道他们是用心唱,他们体会到父亲对自己的无微不至的爱。反思这节课,我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既创设感人至深的教学情境,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让孩子们的心灵得以净化和学会感恩,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辅助初中语文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确立,必然要有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手段。初中语文教学中,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是不错的选择,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但能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应用多媒体是教学过程中创新的重要体现,对孩子们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展现自我的舞台。但要注意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教学方式上的创新比其营造的学习氛围的功效要强,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多媒体营造的情景比课本更生动和真实,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容易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学习情境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建立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营造探究氛围,有利于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丰富课堂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提高学习实效,为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多媒体辅助初中语文教学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初中语文语文教学中,广大师生都需要极大的自由和民主,孩子们的语文学习更需要充分的自由空间。学习语文必须让孩子们广泛阅读,丰厚文化积淀。但如果没有多媒体技术的辅助,这种效果就没有办法实现,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事半功倍。网络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他们通过互联网能够了解和学习很多课外新知,并为初中语文教学拓展教学空间,可以说使初中生的学习时空和思维智慧得以空前拓展。
初中语文论文9
摘 要:本文从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有效教学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水平的策略和方法:做好初中和小学学生的知识衔接,营造和谐活泼的语文课堂气氛,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实施自主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有效评价活动。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教学;自主学习;分层次教学;有效评价
一、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必要性
在新课改下,有效教学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重点研究的课题。如何在教学中做到有效、高效,是目前教育工作的重点。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由此可见,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有效教学的特征
探讨初中语文有效教学,必须要了解有效教学的特征。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效教学必须面向全体的学生,注重学生的参与活动,同时,在实施有效教学时,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基础和需要;第二,在有效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明确教学的目标以及教学的重难点,制定的目标学生必须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第三,对于有效教学的产出和投入必须满足高效比;第四,在有效教学的实施中,必须注重生活化教学,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背景;第五,有效教学必须要求教师做好反思性教学;第六,有效教学必须要求师生有挑战性的.思维活动,有迁移和创造的欲望和能力;第七,有效教学必须要求学生能够及时反馈,表明学生获取、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目标达成性高。
三、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水平的策略
1.做好初中和小学学生的知识衔接
要想衔接好学生初中和小学的知识,必须要多途径地了解学生的识字状况,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分层次教学。
第一,多途径地了解学生识字状况。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具体的方法包括让学生写自我介绍、进行家访等。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得到有效的情况,从而在面对学生问题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第二,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推进教学是提高学生能力和水平的有效方法,而分层次推进教学的前提是必须掌握学生的真实水平。在掌握学生真实水平后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等级,针对不同的等级,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都能拥有成就感,水平都能相应地提高,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2.营造和谐、活泼的语文课堂气氛
初中生已经到了叛逆的年龄,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因此,要想进行有效的教学,必须营造和谐、活泼的语文课堂。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下,更容易完成课堂学习。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面带微笑。微笑是情感交流的纽带,是创设和谐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第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积极、饱满的热情面对。通过这样的态度,让学生感到听课是一种精神享受。第三,发挥正面强化的作用。教师在语文课上经常使用正强化,会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对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很有好处。
3.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多媒体教学可以做到图文并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实现“轻负高质”和实施高效愉悦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可以说,多媒体的灵活运用将会给中学语文高效愉悦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4.有效实施自主合作学习方式
“自主”就是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自觉主动地去发现、探索、理解知识的过程,即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自主学习的含义为:首先是学习者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其次是学习者的选择性得到了实现。另外,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小组合作学习,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对学生以后的成长有非常大的帮助。
5.进行有效评价活动
有效评价活动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个途径。为此,教学评价首先要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实想法,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评价。其次,教师应锤炼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必须做到准确,不能模糊。
总之,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以后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水平的策略和方法,让初中语文课堂变得更加高效,以此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海国.农村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三个策略[J].读写算(教师版),20xx年,(03).
[2]杨素云.对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解读与思考[J].学周刊(B).20xx,(01).
[3]刘朝.农村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交际(下半月).20xx,(08).
[4]范晓晨.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J].祖国(教育版),20xx,(10).
[5]吴俊新.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教研版).20xx,(08).
初中语文论文10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带“*”的文章,尤其是作为鲁教版教材,这说明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倾向于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就略读课文内容展开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现在语文教师首要的任务。以五四制的鲁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参考,深入分析教材中略读课文的学习策略。
关键词:五四制;鲁教版;初中语文;略读课文;学习策略
一、关于五四制鲁教版中略读课文的内容概述
1.对五四制概念的简要说明。我国目前普遍见到的学制就是“六三制”,即小学教育六年、初中教育三年,相比于“六三制”学制的盛行,还有个别地区实行“五四制”,就是小学教育五年、初中教育四年,这是因为在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素质相对较低,辍学问题严重,不能真正做到小学教育的普及。因此采取五年制小学教育,将课程内容有效压缩,且针对性更强,反而利于普及小学教育;而将初中教育延续为四年,则可缓解初中学习的高效压力,帮助学生扎实学习基础,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2.对略读课文学习的教学现状分析。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普遍表示出对略读课文的不重视。包括教师学生在内,都没有正确认识略读课文的含义。这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影响的结果。略读课文的设置,其根源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自学习惯,在教师的带领下掌握阅读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一点往往被忽视,很多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将略读课文的时间安排设置为一节课,且仍旧以教师主讲为主,学生跟随教师学习为辅。此外,对于阅读课文的要求也相对较低,部分教师认为只要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即完成了这一内容的学习,严重损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然也不能达到学习略读课文的真正内涵。
二、初中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的学习策略应用
1.以问题设置为引导,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明确才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在略读课文中亦是如此。在学习鲁教版教材中略读课文《在山的那边》诗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完课文后思考分析文章讲了什么内容,是否可以运用故事化的语言将其描述出来,文章中是如何描述“山”的形态,而“我”具体又是怎么做的?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学会让学生自主分析文章内容。将上述问题解决后,学生自己就能明白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可由学生进行述说后再由教师进行点评,对于把握不确切的内容进一步讲解,如此则深化学生的理解。2.以掌握规律为前提,吸引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掌握一定规律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放任学生自主学习略读课文的内容。针对文章内容中的人物描写的几要素自己进行分析,了解人物性格特征。在学习鲁教版中略读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时,让学生分成小组自主学习,并选取代表上台充当小老师,将自己认为文章中需要明确掌握的重点讲述出来,并在学生完成后由其他学生补充,选出哪一小组的讲解更加清晰准确。鉴于时间关系,教师可以将此内容放在阅读课上或者自习课上进行,给学生留出充分的前期准备时间,从而进行讲解展示。为了最终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从人物描写的方式有哪些、课文叙述的方式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表现贝多芬的内心感受等问题中给学生提供参考,促使学生的准备更加充分。同时为了确保每名学生的活动参与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具体说明每位学生的工作职责,以此促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种形式的开展就是引导学生真正学会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的重要尝试,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与权利。3.以加强练习为根本,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日积月累才能练就,在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与阅读规律后,就可以由学生自己进行略读课文的练习,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以鲁教版中略读课文为例,在学习文章《不求甚解》内容时,让学生通过自己掌握的方法进行全面的阅读,了解文章中的观点,了解知识的学习方法,了解“不求甚解”的典故应用及其真正内涵,让学生通过阅读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要时刻秉持谦逊,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且真正的好文章要随着阅历的丰富不断体会领悟的,由此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真正了解略读课文设置的真谛。
略读课文在鲁教版教材中设置非常之多,也从侧面说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必须把握好略读课文的重点环节进而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自学能力,这对于学生语文阅读理解的掌握与整体的语文综合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此外,教师还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便以更好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略读课文的学习。本文以鲁教版教材为内容进一步阐述说明,希望与其他语文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互动,如有叙述不周之处,还望海涵并与笔者及时沟通。
参考文献:
[1]李娜.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xx.
[2]妮娜.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20xx(1).
初中语文论文11
摘 要:语言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是人们传达信息、交流情感的主要工具。曾有人概括语言表达的重要性: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极为重要,教师是通过语言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成为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我们要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语言素质,实现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美。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师语言 艺术性
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努力地培养、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自己出色的语言艺术表达,化深奥为浅显、变抽象为形象、使枯燥变生动。不同的语言,带来不同的表达效果。为此,我们的语言要求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形象性和全面的概括性等。
一、教师语言的重要性
1、语言艺术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课堂教学无论是传播知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还是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都是通过师生双方语言的表达和交流来实现的。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如果表达准确清晰、生动有趣,那么学生就爱听乐听,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有利于节约教学时间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不言而喻,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对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影响是直接的、深刻的、不可忽视的。具有艺术魅力的教学语言,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又可以让学生从老师那里学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自己的内部动力,启发他们主动去思考,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
2、语言艺术能能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优秀教师的语言必须具有美学特征,它包括准确简洁美、情感体验美、启发激励美、动态节奏美、幽默谐趣美,教师的语言会影响学生审美能力发展。教师美的语言本身就是学生的审美对象,它必将对学生产生美的感染,使学生从中获得审美感受,生发审美想象,丰富审美情感,拓展审美意识。教学艺术家的语言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声音清亮,具穿透力,听起来十分舒服;语言丰富多彩,运用自如,简洁明确,生动形象,很有魅力;感情完全投入;声调的轻重快慢,抑扬顿挫,总让人感觉那么自然那么优美。他们的语言犹如诗歌语言一般精练、小说语言一般生动、散文语言一般优美、戏剧语言一般传神,这优美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是十分丰富的审美材料。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对美的语言的热爱和陶醉,必将促使他们自觉、积极地去进行审美创造,从而在创造中提高自己的审美感知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二、教师语言要有高超的艺术性
1、激励语。
中学生充满朝气,使他们具备积极向上、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但是由于中学生自身在成长过程中的弱点,使他们极不容易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常常缺乏信心和勇气,严重影响了学习成绩和身心发展,这就需要教师使用激励语焕发他们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励性的语言,要从正面入手,以赞扬的方式说出来,从消极中看到积极,从现象看到本质,从眼前的状况预示未来美好的前景。例如对语文考试成绩高的同学,希望他们继续努力、戒骄戒躁,对成绩低的学生希望他们下次考好,不因一次成绩好坏否定学生的未来,要把有低沉、悲观、懊丧情绪的学生鼓动起来。除了从理智上的解惑之外,更需要情绪上的感染。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激励学生,如《七根火柴》可以激励学生说,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同学们应该珍惜,好好学习。课文的内在激励性在于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和熟悉,充分利用课文的内涵和外延。
2、批评语。
批评语是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否定评价的口语。批评能有效地克服学生的缺点,纠正错误,规范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品德,增强学生对是非、曲直、美丑的辨别能力,有时还能从反面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对待学生既要敢于批评,又要善于批评。批评必须注意方式方法,以正面教育鼓励学生进步为主,批评仅是辅助手段。批评要坚持实事求是,不抱偏见,不抱成见,从关心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如对学生上课讲小话,多次提醒不听后再严厉批评,尽量减少当众批评,而是课后纠正,从正反两方面批评。在批评学生时要不伤学生的自尊心,不侮辱学生的人格,语言力求委婉,严中带慈,直接批评和间接批评相结合。教师要控制情绪,不因情绪的变化而影响批评。
3、提问语。
提问是教师有目的地设疑,以引起学生积极定向的思考。提问是中学语文教师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它是课堂教学展开阶段中教师运用的主要教学技能。提问是深入的阶梯,是触发的引导信号。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首先问题要清楚,目的要明确。提问要使学生一下子就能听懂,知道该怎样回答。不能设一些不疑之问或莫名之问。教师要确定好问的范围、深度和广度,组织合理适当的语言发问。要讲究问的顺序,先问什么,后问什么,应有条理地进行。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语言素质,从语言艺术上下功夫,努力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使知识更加直观化、形象化。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得到位、练得到家,还语文语言美的真面目。
初中语文论文12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前进,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也变得突飞猛进。社会各界对人才的需求急速上升,而学校作为培养社会栋梁之才的主阵地,自然承受着非常艰巨的任务。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我国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新课程改革的活动,范围涉及我国各个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等。其中初中作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性格、思维等形成的重要时期,初中教育对学生的意义非常重大,自然初中语文教育也就直接关乎着学生心理是否能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新时期,初中语文教育除了要教授学生基本的文化知识外,还要帮助学生培养其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为学生以后进入高中、大学以及踏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学生日后更加美好地生活。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现状
语言是全世界所有人沟通交流的基础,也是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前提。倘若人们没有了语言,那就没有了沟通的桥梁,人们也就无法正常的生活了。因此,以语言为基础架构的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而初中语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期,通过后天的训练和学习,可以让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但是目前初中语文教育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现状却并不尽如人意。初中语文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只是一贯地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一味地强调教材理论知识学习和考试成绩的重要性,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虽然现阶段学生面临着沉重地学业压力以及升学压力,不得不加强学生的应试考试技巧的培养,但是从学生发展的长远角度上分析,没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将会严重影响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就算拥有高学历,但是没有一个健全的人际交往能力,还是会被社会所淘汰。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基本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语言表达意识的培养应该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中,不仅要体现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更要将这种语言表达意识时时刻刻体现在他们的思维里,从而自觉地在思想中树立起这样的观念,将其应用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除此之外,初中语文教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多利用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物或者是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培养口语表达的兴趣,适时地采用一些演讲比赛,或者是辩论赛以及主题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想要表达的欲望和热情,然后逐渐地喜欢上表达,享受表达的过程。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和方式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初中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欠缺很大程度是与自身的心理障碍有直接联系的。特别是一些学生出现类似不敢或是害羞在课堂上以及人际交往中表达自己想法的现象,这些学生并非没有想法或者是表达能力不够,很多情况下是因为他们内心对表达的畏惧。因此,针对这种现象,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及时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对于真正对表达有畏惧心理的同学,了解学生心中的真实想法,搞清楚那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的真实原因,进而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在对学生进行开导和帮助的过程中,尝试与学生拉近距离,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了解他们的负面情绪和压力,最终战胜畏惧表达的心理,勇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三)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上所述,学生的表达能力除了与自身的心理因素有直接联系之外,也与学生的思维能力息息先关。一般情况下,良好表达能力的背后是需要强大的逻辑能力和表达技巧为基础,因为只有清晰灵敏的思维,才能够保证所表达出来内容的准确性以及合理性。通常学生在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需要事先在自己的脑海中组织其语言,然后有条不紊地进行传达。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前提必须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充分地训练。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学会以一反三,灵活变通,从而达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创造健康积极的语言表达环境
众所周知,学习一门语言最好的方法就是身处语言环境或者是充满语言交流的氛围中学习,这样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就能够掌握一门语言,同样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亦是如此。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把日常生活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锻炼学生把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与同学以及老师进行交流和探讨,将自己的想法清晰地表达出来。除此之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质疑和想法,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开放、充满学习热情的语言表达环境,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更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初中语文论文13
开设这门必修课的目的是要求语文教师具备语文教育理论并将其运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但从全国各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目前状况来看,中学语文教学法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一方面,教学法课程直接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相结合,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教学法自身存在很多理由,例如,教学研究比较落后,教学配套硬件设施不齐全等理由,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深思以及探讨新型的教学模式,促使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一、综合多种教学法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构建
中学语文教学法的学科定位是注重培养师范生语文教学的职业能力。当前,我国的大部分中教法的教学用书都是采用了中学语文教学法,但不同的教材侧重点会有所不同。早期出版的教学法教材,重点定位于介绍系统性、完整性的学科理论,而最新出版的教材,重点则在于培养应用能力。如,王世堪编的《中学语文教学法》,该书将学习策略、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际等作为重点,同时还详细论述了语文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理论以及策略;武永明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学论》一书则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课程标准、课程资源、教学基本原则、教学设计技能等方面。从教材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国内中教法教材将培养师范生的教学能力以及技能作为改革的重点。
二、理论与实践教学方式相结合
大部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本必修课都是纯理论课,不需要模拟练习,也不需要实验,更不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然而中教法课程毕竟是一门应用实践课程,该课程要配备工作室,引导师范生进行模拟训练,提高他们的实际教学能力。与理科实践课相比较,中教法课程又有不同点。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教法课程应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结合起来。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中学语文课程的历史沿革、课程性质与基本任务。从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方式这两个方面来讲,这两部分教学内容基本上采用了传统的做法,没有明显的差别,仅仅是在近几年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补充,采取了纯理论教学这一方式。
其二,解读与使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在解读课程标准的时候,要与具体的教学实例联系起来,让学生准确掌握语文课程标准的实际使用范围以及使用策略,并且语文课程标准还可以有效的指导语文教学活动。特别是要重视阅读20xx版、20xx版语文课程标准,通过阅读比较发现其中的修改部分,这些修改部分将语文教学的新动向充分反映出来。20xx版语文课程标准将理论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分析教学实例作为辅助教学方式。
其三,开发与利用中学语文的基本教学原则与课程资源。要想促使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语文教学目的以及语文教学规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在处理教学过程中的矛盾时要按照语文教学原则来进行。语文教学原则成为语文教学中必需遵守的规则,并且该原则可以指导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所以这一部分内容采取了纯理论的教学方式。
三、课堂实训与课外实训相结合
中教法课程的实践性与应用性,主要体现在将课堂实训与课外实训相结合,所有学科的理论知识,都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活动,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技能。换句话来说,在中教法课程中,学生从心理、专业知识以及职业技能等方面得到提升并逐步转变为具备教学能力的语文教师。如果这一过程中没有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不管这些师范生具备多么深厚的理论知识,最终也不可能提高教学能力。所以教师要将学生组织起来大力开展实训活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课堂实训与课外实训充分结合起来,积极推进教学计划。课堂实训是指在规定的学时内培训学生的教学能力。然而课外实训是指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学生课外时间来练习课堂实训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从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来看,由于每门课程的学时有限,无论任课教师还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都会承受巨大的压力:教师在课外会花费较多的时间来指导每一位学生;学生在课外也会花费较多的时间来完成实训任务。当前,教育部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但这门课程的承载量有限,无法满足太多的要求,所以,设置有关中学语文教学的课程群,就应该发展成为改革的主要方向。
综上所述,我们的探索以实践教学技能为基础,面向学校教学实际,切合新课程改革浪潮,立足于地方色彩,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同时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创新中学语文教学法的教学模式。通过课程改革与积极探索,推动建立起师范类课程新理论体系,培养师范生组织教学、开展科研活动的综合实践能力,从而促使“中学语文教学法”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初中语文论文14
摘要: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我国初中语文教育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传统的教育思路得到了完善和改进,教师开始适应当前的教育模式。但是一些教师仍然没有领会到新教育理念的核心,忽视了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语文兴趣的培养,所以实际的语文教学效果改观并不大,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能力;培养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创新水平培养是教育的关键内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具备教育的新理念,进而应用针对性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本文首先探讨了当前初中语文教育的现状,进而提出了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水平和能力的策略和思路。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在新课改的落实过程中,初中语文教育的实效性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在实际的教育中,教师并没有加强对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注,所以整体的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在应试教育理念的持续影响下,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要求、教学安排以及教学内容和相匹配的教育评价方式都是围绕着成绩来安排的,忽视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并且限制了学生创新力和主动性的发展,学生在创造能力方面比较差。所以说,在语文教育中,教师需要把创新能力培养当作重点内容对待。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心得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教师需要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直接关系到学生潜能的发挥。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兴趣培养来激发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这可以为后续的创新能力培养打好基础。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教育中安排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比如在讲解云彩相关的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学过的课文和自己的真实生活经验来进行探讨,如何通过各种现象来判断天气的阴晴雨雪?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可以放开探讨,并且积极地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光彩现象、云的变化和形态等等,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和积极性的发展。
(二)转变教学理念
在以往的教育中,教师往往只是讲述者,而学生是单纯的倾听者。教师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应对考试的技巧,而不是让学生真正的提升语文素养和能力,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是考试限定范围内的,这在较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不利于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发展。想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需要转变教育思路,并且善于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积极学习并且把相关方法应用在实践中。与此同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的课外自学,这样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效率,让学生可以在自主探究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其他才能。比如在讲解桃花源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激发学生的视觉神经和听觉系统,让学生发展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兴趣,在实际的演示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我们生活的城市照片,让学生感受城市生活和世外桃源的差别,并且探讨世外桃源生活和城市生活的优缺点,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纯净和高尚。
(三)关注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育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和成绩好坏是评价教学活动效果的标准。对此,教师需要持续的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水平。同时首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利用分组学习和游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究中,让学生提出疑问并且协助学生解决这些课堂中的难题,让学生在这种合理的学习过程中发现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思路。比如在讲解《济南的冬天》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围绕着“我心中济南冬天的样子”这个主体,进行自由发挥,利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解济南冬天的美景,并且说说自己期望中冬天的状态,让学生经过小组讨论之后,选出出色的学生代表在讲台上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而不是简单的倾听者,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学习的主题。
(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需要注意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教师需要全面的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发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而突破以往比较单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更为全面的思考初中语文学习问题。比如在讲解羚羊木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效的安排教学流程,首先让学生分析课文的主旨,而后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全面的分析文章内容,进而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文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持续的鼓励学生和合理的引导学生,合理的认可和肯定学生的优秀观点,让学生可以具备信心。如此一来,学生可以产生较强的积极性,并且努力从多个方面和层面进行思考和探究,有着良好的效果。
(五)让语文教学适当离开讲台
语文教学的学科内涵十分丰富,但是实际的课时比较少。同时,语文是一门适合自学的学科,教师可以打破讲台这个瓶颈,加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交流和沟通。比如在听说培养方面,教师需要抽出时间让学生进行演讲,让学生有条件和有机会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这样的学生,学生每年都会有多次在讲台上大声演讲和说话的机会,他们在思考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发展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课文的交流和语文探讨,并且有意识的提升自己的听说能力,拓展自己的语文思路,积累写作方面的有效素材。想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还需要让学生大量的积累语文知识,而不是凭空的想象,需要引导学生多去图书馆,并且确保每个星期的阅读量,让学生持续的阅读并且做一些阅读笔记,这样学生才能把自己脑中所想和所思用笔来表达出来,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语文永远是最基础、最为重要的课堂。教师在持续的教学探索和实践中,需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且持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通过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学生才能发展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且实现创造能力的发展。如此一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可以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学生可以获得比较全面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贺莉萍.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海故事博览,2011,(4).
[2]孔令文,吴恺,耿骞.精细控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0%[J].中国教育网络,2013,(4).
[3]张本根.略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3,(6)。
初中语文论文15
摘要:语文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载体,是否能够顺利被执行是至关重要的。教材选文的合理性也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部分的选文工作更需要进一步研究总结,把这部分作为重点分步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选文;研究
“文言”是与“白话”相对应的,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种书面语形式。从先秦到清末沿用了两三千年的时间。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才开始替代文言文作为新的书面表达形式广泛使用。到目前为止,文言文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那么现行教材为什么还要把文言文编进去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经过激烈地讨论后,中学语文界得出一致结论:文言文有必要学。但是,学习什么样的文言文?如何能使学生更清楚、更快速地掌握文言文?这是中学语文界需仔细考虑的问题,也是本文的中心议题。
一、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的现状
在古代,文言文的用处非常广泛。人们主要用它记载历史,各地区风土人情,个人的思想活动或情感抒发等,学习文言文就是在学习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比方说,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思想派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在风云变幻的商场上,企业家们如何能够带领自己的团队化险为夷,不断创新,在儒家思想中也都能找到答案。由此可见,文言文对提高现代人的文化修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选文存在很多问题。
(一)篇数
目前,高中语文教材共有七个版本。分别是语文版、人教版、沪教版、苏教版、鲁教版、粤教版及鄂教版。经笔者调查,不同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篇数各不相同:沪教版66篇;鄂教版36篇;粤教版17篇。然而,现行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篇数不能少于56篇。这样看来,只有沪教版符合标准,其他版本的数量相差较多。
(二)时代
纵观这七个版本的语文教材,在选择文言文的年代方面,主要有:秦汉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但是,不同版本选择的文言文时期却各有不同。有的选用明清时期的较少,有的选用唐宋时期的较多。并且都是将秦汉文章排在最前面。根据这种状况,学者的意见出现了分歧。部分学者认为,文言文材料应该按照朝代的顺序编排,学生学起来更加容易;还有学者认为,文言文材料应该按照由浅入深的难易程度来排序,这样学生有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学起来才轻松。
二、针对问题提出的建议
(一)文学性及思想性兼得
选择编进高中语文课本的文言文应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思想性。选文要考虑到文章的结构是否紧凑,条理是否清晰、明确。文章表现的思想内涵及情感态度都必须充满正能量,积极向上。例如《劝学》这篇文章,节选自《荀子》的首篇。文章围绕着“学不可以己”的中心论点,分别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态度三方面分步进行阐述。条理清晰、层次感强,大量运用比喻手法是这篇文章的突出特点。荀子,是继“孔孟”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师,他认为,客观世界不会按人的思想意志而改变,但人类能够感知、适应、利用自然趋吉避凶。这一思想正是我国早期唯物主义观点的核心代表。学生学习了这类作者和他们的文章,一定能够得到正面的引导,继而再运用这样的思想学习其他知识,得到更高的提升。
(二)突出写作技巧
学生学习语文课的目的包括提高书面语表达的能力。文言文中的写作技巧大部分都没有运用到现代文的写作当中。因此,要多选些写作技巧突出的文章编进高中语文课本中。例如像《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不耻下问》等名篇佳作,举不胜举。学生可以直接引用这样的佳句,或者模仿文中的语言改造佳句。比如,对王羲之《兰亭集序》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一句,就可以作出这样的改编:“仰观宇宙之大,俯察作业之多,所以头晕目眩,足以极视听之苦,倍可悲也。”。这样的改编可以极好地引发学生的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整合文中语言创造佳句。例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一句便是学生在多篇文言积累的基础上对语言进行整合而来的。这种创造使文章熠熠生辉。
三、结语
高中语文课程中,文言文是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文言文选文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语文课本整体的质量水平,影响着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因此,只有保证了文言文选文的质量,学生才能从中学到更多具有教育意义的篇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推动祖国繁荣富强。
【初中语文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精选论文03-30
初中语文论文02-20
初中语文论文12-01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分享论文06-13
关于初中语文论文06-11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06-14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论文06-15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论文04-12
浅谈初中语文论文06-11
探讨初中语文高效课堂论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