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字微波传输在广播电视的运用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字微波传输在广播电视的运用论文 篇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字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同时,技术水平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各应用行业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伴随着数字微波技术在广播电视行业的推广应用,我国的广播电视行业在近些年取得许多成绩,推动了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快速发展。本文分析了数字微波技术的技术特点和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希望对我国的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数字微波技术;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应用数字
微波技术在通信领域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以微波作为载体传输数字信息的通信技术。在卫星数字通信和光纤数字通信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微波通信已经从长距离通信转入中短距离的接入传输,在电视节目中出现的微波摄像设备因其频带宽干扰小,组网灵活便捷,移动迅速的特点,已经被广播电视台多点变换的直播、录播节目广泛应用。
1数字微波技术简析
微波在空气之中的传播特性与光波在空气中的传播特性基本一致,其传播都是按照直线形式进行的,遇到障碍物之后会被阻断,并伴随反射现象的发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数字微波通信的主要方式为视距通信。由于受到地球曲面的影响,微波要想获得长距离的传播,必须经过多次接力传播,也就是信号要在经过多次的中继转发,这种数字通信方式也被称作微波中继传输方式。在实际的传播过程之中,需要依靠终端站和中继站进行传播,每隔50km需要设置一个中继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信号的质量。正是由于这一特征,促使数字微波技术传输的信号质量较高,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
1.1传输能力强
我们在利用数字微波技术进行信号传递的过程之中,其传输过程需要依靠微波频率进行,微波本身就是指一定波长的波类,在实际的传播环境之中,微波具有较高的频率以及较宽的频段,这就促使微波在传输信号之中可以调节抛物面天线,改变天线口的面积来实现波长的调整,这种方式对于信号传输能力的增强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并且,微波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之中经过中继站的多次调整,其信号不会减弱,可以提高其传输能力,保证信号质量。
1.2传输容量大
数字微波传输方式采用的多路传输,正是由于这种多路传输的特点,决定了在传输的过程之中可以设置多个频点,从而提升了信息的容量。
1.3传输可靠性强
前文已述,数字微波的传输过程之中需要依靠多个中继站,通过接力的方式进行信号的传输,这种信号传输方式可以保证信号传输的质量,进一步提升信号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提高传输能力。
2数字微波传输在广播电视中的具体应用
广播电视制作正向高清发展,很多电视台正逐步在进行高清改造,无线微波高清摄像机已经为电视台所广泛应用,大型活动拍摄,现场跟踪报道等场合越来越地使用了高清制作,将高清无线微波摄像机系统加入到节目制作中,极大地提升了现场直播节目及场地变换多,移动范围大的节目录制质量。无线微波摄像机因其机位设置的灵活,移动方便等特点越来越受到电视台的欢迎。我台就配备了一套依托新闻直播车,三台无线微波摄像机一台车顶固定机位组成的四讯道直播系统,通过车顶微波进行台内信号传送,目前应用效果很好。为保证无线微波摄像机在一些复杂地形条件有效的传输,在后续应用过程中需要对数字微波传输形式进行有效的分析,并确定数字微波形式的应用形式。
2.1摄像机微波发射形式分析
在后续设计和干预过程中,必须重视发射形式的应用系统供应商(LinkReaearch)的编码方案一直是以高质量、低延时作为产品的特点在后续干预过程中,为了达到(OFDM微波传偷规范中提供更佳的编码效果,需要利用20MHz宽通道的方式提高传偷的有效码率此外在信息后续控制阶段,现有的调制形式对广播电视的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必须及时对技术形式进行分析,确定合理有效的应用方案LMS-T是在充分吸收DVB-T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技术形式,最大的特点是载体比较大,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载波在后续控制和应用过程中,要优化接收端的形式,实现合理化控制和应用由于现有设计形式对信息形式有一定的要求,为了满足连续性设计的要求,必须不断提升信号传输效果。现常用的Link微波发射端1500的调制方式主要为QPSK和16-QAM,在日常使用情况下,长距离传偷一般采用QPSk的调制方式,短距离高质量传偷采用16-QAM的调制方式。在无遮档无干扰,发射功率同为100mW的情况下,理论上QPSK传偷距离为lkm(如加功率放大器,发射功率达1000mw时传偷可达3km),但传偷质量欠佳,画面细节损耗大;16-QAM传偷距离为400m,传偷质量高。
2.2数字微波传输网络系统
1)通常情况下,我们在使用数字微波进行信号传输时,使用的传输电路一般为SDH电路,其传输干线需要设置一定波长的保护波道,积极采用环路的方式对传输电路进行科学的布置,在布置的过程之中科学的设置节点进行网络连通,从而形成相应的传输网,这种传输网具有相互备份的功能。2)要科学的设计电路波道,一定要保证设备的波道符合规定。3)科学设置微波传输的备份系统,一般应该采用无损切换开关,与此同时,注重利用ATPC技术,以此来提升传输网的整体性能。4)传输系统的管理中心应该设置干线传输电路,并做好传输网管系统的安全备份,以防万一,科学设置各个网管的信息,并要结合实际传输情况进行主业务倒换。5)可以在微波总站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在对所有电路进行连接时可以借助公用通信网络来完成,并配备相应的通信设各。而且在每一个微波站内都需要配置一路外线电话。
2.3信号系统配置
结合微波站的工作状态进行信号源配置,上节目的微波站需要科学的配置信号源,而针对下节目的微波站则应该设置相应的传输信号,这两种信号站都应该设置相应的备份设备,以防万一。
2.4自动监控系统
上下节目的微波站需要在关键的环节配备故障自动报警系统,对微波信息进行适时的监控,通过这种监控保证微波信号的正常传输。配备的自动监控系统要结合实际的工作要求进行科学的设置,并对相关参数进行适时的监控,一旦发现问题必须进行快速处理。
3结论
综上所述,数字微波传输技术因其自身具有显著的优势,既保证了广播电视信号的良好传输,又保证了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应数字微波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更新、提高,数字微波传输技术必会有更好地推动广播电视行业发展。
作者:吴志伟 单位:金州新区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罗廷堂.数字微波传输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5:192.
[2]王雪梅.数字微波技术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5,7:15-16.
[3]吴俊杰.数字微波传输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探讨[J].通讯世界,2015,15:77-78.
数字微波传输在广播电视的运用论文 篇2
摘要:当前微波通信课程群的实训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师侧重理论而轻视实践,教学内容与射频工程师的岗位需求相脱离等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CDIO的微波通信类课程的实训教学方法,改革微波通信课程群的实训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法,进一步提高了通信工程学生的专业射频设计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CDIO工程教育模式;教学模式;项目式教学方法
当前的微波通信课程群的教育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重理论轻实践、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开拓创新的培养、脱离实际微波器件设计等问题。克劳雷[1]提出的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工程教育模式,CDIO分别代表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CDIO工程教育模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面向射频工程师培养的微波通信课程群教学研究思路,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在实际的项目中深入理解和学习工程所需要的知识及技能。我国很多高校专任教师也围绕着工程类课程的教学引入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4]。本课题根据CDIO的教育理念,围绕多个层面的能力培养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微波通信课程群的教学研究根据CDIO的教育理念,将通信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4个层面,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教学设计。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系统工程技术能力,尤其是项目的构思、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力争通过微波通信课程群教学改革,培养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合格的射频工程师,加强高校微波通信课程群的相互联系,提升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
1教学内容研究
根据CDIO的教育理念,围绕多个层面的能力培养进行课程教学设计。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系统工程技术能力,尤其是项目的构思、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力争通过微波通信课程群教学改革,培养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合格的射频工程师,加强高校微波通信课程群的相互联系。微波通信课程群主要包括微波技术、微波通信、天线技术等微波通信类课程,通过引入高频结构仿真(HighFrequencyStructureSimulator,HFSS)工程仿真软件,打破了原有微波技术、微波通信、天线技术各课程各自独立的实训模式,使学生的实训环节更符合企业射频工程师岗位的技能要求,采用基于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有步骤地独立完成学习,提高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首先,了解企业射频工程师岗位的具体需求。其次,分析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在求职射频工程师岗位所欠缺的能力,深入分析信息工程学院现有的微波通信类课程的教学和评价体系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利用CDIO教育理念,实现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课程教学设计,有针对性地提高和训练学生的微波通信课程的相关技能,构建面向射频工程师岗位的微波通信类课程的教学和评价体系,切实提高学综合熟练应用微波通信类课程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能力和自主学习研究的能力。据东北电力大学通信工程专业近3年的就业情况,通信工程专业有38%的学生去到了硬件工程师和射频工程师的岗位。
企业射频工程师岗位一般要求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天线及射频器件的建模和仿真分析,熟悉相关的射频检测设备可以进行器件的调制和测试等工作。通过分析企业射频工程师岗位的要求,设计了基于HFSS软件的实训实验手册。HFSS仿真软件是现在很多企业主流的三维电磁仿真设计软件,其融合了有限元法,集计算电磁学、数学分析等多种方法。针对微波技术、微波通信、天线技术等射频类课程设计实训。微波通信、天线技术的课程中涉及的对称振子天线、微带天线和微波谐振腔等方面的知识点,在课程的教学环节只是物理的概念和理论公式推导等,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在微波通信课程群的实训教学环节中,实训内容主要包括T形波导的内场分析和优化设计、HFSS仿真对称振子天线、HFSS微带天线仿真设计和HFSS谐振腔仿真分析等。通过HFSS三维电磁仿真软件的项目式实训指导,要求学生熟悉并掌握HFSS的工作界面、操作步骤及工作流程,掌握对微波器件及微带天线的设计方法、优化设计方法和工作原理。学生可以加深对天线的回波损耗、驻波比、远场辐射方向图、输入阻抗等各种参数的理解和认识,学生需要通过自学实训内容的理论知识,融合各个课程之间的理论,构建起对微波课程群的系统性认识,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直观和生动,更好地理解天线理论中的相关知识。通过HFSS软件的项目式实训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企业射频类工程师所要求的电磁仿真软件,提高学生的天线设计和优化的能力。
2教学模式研究
以往实训环节是围绕微波技术、微波通信、天线技术不同课程各自独立实训,实训的内容一般都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先由老师讲解,再由学生完成实验。引入CDIO理念后,学生按实验手册自主选择实验题目,学生每3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通过组员之间的讨论学习来积极消化知识,学生成了整个实训环节的学习主题,通过仿真完成射频元器件和天线的设计,通过自主学习各个学科的知识架构知识体系,更贴近企业对射频工程师的要求。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层次,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选择新的微波器件的HFSS仿真实验,允许学生自主设计和选择微波器件,确定实验内容和器件的性能。通过3人组成的学习小组的查找文献和书籍自主学习,完成HFSS仿真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自主性实训实验设计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评价研究
微波通信课程群主要包括微波技术、微波通信、天线技术等微波通信类课程,通过引入HFSS工程仿真软件,打破了原有微波技术、微波通信、天线技术各课程各自独立的实训模式,使学生的实训环节更符合企业射频工程师岗位的技能要求,采用基于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有步骤地独立完成学习,通过对项目的考核打分进一步评价学生的技能水平,提高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传统的实训课程的评价主要是每个课程独立实训并评价,只能看出学生对一门课程的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评价单一。微波技术、微波通信、天线技术各个课程的实验成绩分别以一定比例计入各门课程的总成绩中。基于CDIO的微波通信课程群的实训教学评价,通过项目式的实验内容的完成情况,可以综合评价学生对微波通信课程群的掌握情况及HFSS仿真软件的应用熟练程度。实训成绩包括3部分,各个项目的实际完成情况占80%,3人小组的自主学习情况占10%,最后的实训心得报告占10%。这样得到的基于CDIO的微波通信课程群的实训成绩单,相当于获得了微波通信课程的一个技能认定,可以用于毕业季的求职简历中,相比于传统的成绩单更有说服力。打破微波技术、微波通信、天线技术各课程独自实验的传统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按不同课程各自考核的模式,构建考核学生射频仿真设计实际动手能力的评价体系,独立考核并评价学生的实训项目完成情况,最后给出微博课程群的实训成绩。
4结语
本文提出的基于CDIO的微波通信课程群的教学研究方法,面向企业射频工程师的实际需求,梳理并整合微波技术、微波通信、天线技术等微波通信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把CDIO教育理念应用到微波通信课程群的实训教学环节中,提高了学生学习微波射频课程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射频知识和独立完成射频工程仿真设计方面的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了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射频类岗位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克劳雷.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肖扬.CDIO教学模式在《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职业,2017(35):91.
[3]程志辉,宋丽伟,李慧哲.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1(Z1):155-157.
[4]赵海丽,李文娟,胡克用.基于CDIO教学理念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大众科技,2017(6):134-135.
数字微波传输在广播电视的运用论文 篇3
摘 要由于国家对制造业的重视,使得国内的工业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市场上对于金属资源的需求也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冶金行业逐渐走出冷门,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逐年增加,当然,由于市场的要求,冶金行业生产技术也变得越来越先进。与此同时,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看见微波技术的身影,首先,不可否认,微波相比于传统能源,显得更加洁净,在冶金行业运用微波技术能够明显提高金属的浸出、萃取效率,同时也省去了较多能耗,有力的推动了冶金技术的进步。文章重点介绍了微波技术的工作原理,而且对微波技术在冶金行业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最后展望了微波技术在冶金工程中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冶金行业在此大背景下也进步了很多,从事冶金工作的公司均在思考,如何以技术的优势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微波技术自诞生之初,便受到了极大地关注。发展至今,微波技术基本已经渗透到了冶金行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于萃取、浸出等工序,成效斐然。
一、微波技术的工作原理
微波严格意义上属于电磁波段,其波长跨度一般在一毫米到一米之间。在理论上,微波接近于无线电波和红外辐射,然而不管是在生产形式,还是传播途径与应用上,微波都与前两者不同。和一般的加热方式不同,微波加热有着其独特之处。众所周知,传统加热是借助传导的形式实现的,它是一种高温向低温的热传递,外部热源由表面逐步向内部过渡。微波加热的处理区域是目标材料的内部空间,通过材料内部分子间的碰撞来实现加热目标,这使得微波加热有着独特的优势。由微波加热的原理决定,受热目标自身就成了产生热量的发热体,这样一来的好处就是,受热目标能够受热均匀,这就巧妙的避开了传统加热模式中的诸多固有问题,微波加热可以做到,无视单位体积形状,而均使目标物体均匀受热。微波加热使得目标直接变成发热体,这显然就省去了热传导的过程,与此同时,还有着节能环保、受热更快的优点。在微观方面,由于微波的作用,材料内的原子和分子将处于极度活跃的状态,这将更加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进行,由此消耗的能源将会更低。在低温环境下,由于微波的作用可以实现杀菌保鲜的功能,因为微波加热用时更短,食物中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将会得到最大的保留。当然,在环保方面,微波自身根本不会产生有害物质,这对于环境而言是十分有益的。
二、微波技术在冶金中的应用
在冶金行业中,微波技术的身影无处不在,主要包含微波輔助萃取、微波强化浸出、微波干燥、微波碳热还原和微波烧结等应用。
(一)微波作为萃取辅助
微波技术无论在工业还是在生活中都应用的十分广泛,其能够直接透过萃取介质,实现对目标物质的加热处理。故而,在进行萃取时,其能以加热传质的方式减少萃取时间,进而提升萃取效率。
(二)浸出应用微波技术
由于资源的总量毕竟是有限的,过度开采之后就会造成一种资源紧缺的状况,这时部分供货商就会滥竽充数,将一些不符合标准的冶金原料提供到市场上,这样一来就会加大对低质量原料进行处理的困难程度,如果利用传统的湿法冶金工艺进行处理,固然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然而浸出率实在过于低下,期间处理时间也过长,这都将严重降低工作效率。在微波技术兴起之后,研究人员就计划利用该技术进行相关尝试,实验效果十分良好。在研究中,纳库马尔等人在实验之前,对低质量且难浸润的金矿采取了微波预处理,结果出来之后,对其分析可以发现,矿物中的含碳量降低了百分之七十,其中的致密硫化物发生氧化作用,变成了相对稀疏的氧化物。将被微波处理的矿物质置于氰化物中浸出,金的回收率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五,显然,可以发现微波处理过的矿物质浸出效果十分显著。
(三)微波应用于干燥处理
微波技术运用最多的就是进行干燥处理,由于水的特殊结构使得其在微波作用下,能够出现剧烈的反应,中水含有能够吸收微波的物质。我们知道,传统的干燥手段是通过辐射实现的,相比之下,微波干燥有着更加明显的优势,微波干燥用时更短,对物品保护作用更加明显等等。
在进行硼酸干燥的研究时,库萨卡等学者优先采用了微波技术,据介绍,其使用的微波功率在一百到七百瓦之间。在实验过程中,目标物体在微波作用下能很快达到一百摄氏度,再过段时间,物体温度会急剧降低,其原因在于,其中的水分在短时间内脱离出了物体。实验完成之后,观察物体发现,在物理形态上与实验前完全一致,并且硼酸内的结晶水即使在微波作用下也没有分解。
(四)微波碳热还原
了解冶金行业的人都知道,碳在冶金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冶金中的还原剂,对微波有着良好的吸收作用,在微波的作用下,碳的温度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很高,高温状态下的碳有着极强的还原力。微波碳热还原技术的原理就是,通过碳吸收微波的功能来对氧化物进行还原,它的产物就是之后进行冶金所需要的原料。在进行铁矿石微波碳热还原的实验时,斯坦迪斯等学者发现,利用微波加热能解决传统加热中的一些固有问题,最典型的就是“冷中心”技术难题。微波加热得到了高温碳,高温碳实现了高的还原率。
(五)微波烧结
微波烧结通俗的来讲就是,通过使用微波技术来对目标物质进行加热,一直到能够实现烧结的温度,以此来促成材料的致密化。微波烧结时的温升很快,然而,材料内部却一直保持着均匀的温度,微观上来看,由于材料晶粒受到了抑制,使得材料质量得到了提升。
罗春峰等学者一直从事着微波烧结的技术研究,他们将粉末冶金铁基材料的烧结工艺与性能作为实验对象,参照常用的真空烧结工艺,进行对比研究。实验表明,在微波烧结工艺中,材料在1280℃的温度下,做十分钟的保温处理,能让材料达到近百分之九十六的致密度,这对于提升材料的性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三、微波技术在冶金工程中未来的发展
现如今,微波技术已被广泛的使用在了冶金工程中,它的优点在于能够提升金属的回收率、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缩短工作用时等,故而,微波技术在冶金行业中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其技术也将发展的愈加成熟。由于生产实际的需求,微波协调其他外场技术在行业中的运用急需得到发展。但现实情况下这种外场技术的协调工作技术没有成熟的经验借鉴,依旧需要不断的优化。外场技术的联用是冶金工程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故而,该领域的从业者应该理论与实践并行,刻苦攻关艰苦奋斗,推动冶金行业的向前发展。
四、结语
微波技术在冶金工程的运用,实现了冶金技术的飞跃性发展。在我们为取得的成就欣慰时,也必须意识到,要想满足市场的需求和技术的需要,必须要加强微波技术与其他外场技术的结合,提升技术联合能力,共同为冶金工程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郑凯, 赵平源, ZhengKai,等. 微波技术在冶金中的应用[J]. 广东化工, 2014, 41(8):75-76.
[2] 刘能生, 彭金辉, 张利波,等. 微波技术在稀贵金属冶金中的研究应用进展[J]. 贵金属, 2009, 30(4):48-51.
[3] 刘彬, 沈仙雨, 陈浩. 微波技术在冶金工程中的应用与实践[J]. 化工设计通讯, 2016, 42(10).
数字微波传输在广播电视的运用论文 篇4
摘要: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不仅影响了各个领域,而且被应用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电视媒体作为一种传统的传播方式,曾经带给人们深远的影响。在日新月异的当下,数字电视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文章通过对数字电视的服务用户、服务内容、服务传播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从服务的角度分析将数字技术应用于电视媒体之后,数字电视媒体未来的发展方向,望对数字电视媒体的发展有所助益。
关健词:电视产品;服务设计;传播
数字电视是将电视、网络、通信等技术整合,各种传播媒介的界限逐渐消失,形成一个公共的信息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电视被赋予了全新的功能,观众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获取各种服务,包括视频点播、网络购物、远程教育与健康医疗等新业务,形成一个集信息传播、交流、学习、娱乐为一体的服务平台。由此可见,增加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是数字电视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做好服务设计对数字电视的发展至关重要。电视产品简言之就是电视服务的内容,是观众需求与电视产业拥有的一系列资源相互作用的结果,即电视运营者对既定的生产资源进行安排以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需求。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体验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重视在消费过程中所接受的服务体验,对服务的质量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电视在向数字电视发展的过程中,除了技术上的变革,更重要的是服务上的提升。数字电视要想赢得市场,就必须改变传统电视的服务模式,除了传统的信息传播,强化优质服务的提供和互动,让用户感受到可用、好用、有用、甚至是被需要的感觉。因此,从服务的角度审视数字电视产业,从服务用户、服务内容、服务传播三个方面来分析数字电视,为数字电视未来的发展提供方向。
1、服务用户
1.1用户角色的转变
传统电视传播是从信息到受众的基本的单向传播方式,以传者为中心,受众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将数字技术引入电视媒体后,传受双方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用户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了主动的参与者,传播模式从单向传播变成双向互动。电视用户有了电视功能的选择权,享受电视服务的权力,传者与受者处在了平等的地位。数字电视是基于交互的传播结构,通过把用户选择性观看的电视内容反馈给电视台,从侧面反应数字电视提供的服务内容的质量,根据反馈传播者可以调整服务内容。在此过程中,传授双方的角色是不断变化的。可以说用户已经完全摆脱了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真正成为了电视媒介服务的主角。
1.2用户需求的改变
在传统电视媒体传播下,电视媒体掌握着信息传播的主动权,电视用户只能被动的接受电视传播的信息内容,电视提供的服务更多的是从市场盈利方面考虑。而在数字化时代下,随着技术与传播方式的改变,用户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用户更加注重参与性和主动选择性。而且,当代媒体种类的丰富使受众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获取信息、开展学习、交流、娱乐等活动。电视媒体要想获得用户的认可,就要迎合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被需要的服务来占据媒体市场。因此,电视用户的需求成为电视媒体提供服务所依赖的重要依据。(1)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新媒体、自媒体日趋成熟壮大的冲击下,人们对电视节目的内容、质量以及节目获取方式的便利性有更高的要求。在分众媒体时代,电视节目也应该顺应趋势从大众化向小众化、个性化转变。例如,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是一档以贴近百姓生活的社会问题为主的评论性节目,以主持人、嘉宾及现场观众的共同讨论为特色,以某一主题即兴点评、直抒己见、相互讨论,主持人崔永元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在众多电视谈话节目中独树一帜,节目也因此有较高的收视率。在移动互联网成熟的背景下,个性化的自媒体视频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电视运营商要想提高电视媒体的收视率,就要为用户提供更多个性化的电视节目以满足不同受众的信息获取需求,这是数字电视的出路,也是数字电视的发展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电视节目传播内容和形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电视节目也会越来越个性化、专业化,以针对不同的分众人群的收视需求。(2)用户的互动性需求经过相关统计可知2008年,中国的交互式电视销量为3.75千万台。到2009年底,交互式电视销量已达到8.96千万台。随着数字电视的普及,交互式电视的销量成倍增长。用户购买交互式电视不仅是为了迎合接收信号的.需要,而是为了通过使用互动式电视的各种功能来满足自己的多重需要。电视运营商为了提高交互式电视的销量,就必须研究和开发电视的功能,让交互式电视可以真正地满足人们通过电视媒体实现交流互动的需要。例如,我国数字电视开设了游戏竞技频道,该频道会播出全球火热游戏的即时赛况,发布相关的游戏信息,其内容包括战队夺冠信息、游戏比赛信息、游戏操作技巧等,同时为用户提供交流平台,在竞技的同时还可以相互交流、学习与分享,通过具有交互功能的特色服务,提高了电视的收视率。数字电视的交互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满足了电视用户的操作需要与观看需要,受众在观看电视时的参与性、代入性更高。
2、服务内容
数字电视时代,在技术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的是内容。数字化是时代发展的结果,随着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电视传播方式将逐渐失去优势,内容的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才是数字电视的成败关键。数字时代下的电视产品在传统电视媒体的基础上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从文字、音频、图片等相对比较单一的产品,发展为交互、评论、游戏、话题、二维码等新媒体产品,这些新的产品更加符合现代人参与性和选择性的需求,新的媒体产品将会不断的涌现。
2.1数字电视产品内容的发展
数字电视的信息传播采用的是双向传输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单向传播,使双向的交互具备了技术条件。观众完全可以按照自身的需求选择各种服务内容,包括节目点播、电视购物、教育、医疗等业务,电视可以逐渐成为居家信息化的服务平台。同时,数字电视改变了传统电视的收视方式,这种全新的体验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被动单项的信息接受方式,在服务上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更大的自由、更强的互动。通过数字电视,网络和电视媒介得以融合,电视可以像电脑或者手机一样上网和使用,这赋予了电视全新的功能,如信息查询、交流学习、股票交易等都可以在电视上操作完成,使电视成为一个网络信息交流的平台。
2.2数字电视服务形式的发展
随着全球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推进以及通信技术的全覆盖,数字电视将在功能和技术上与通信信息化相互融合,形成全新的媒体服务。伴随着新技术的参与与合作,数字电视的服务形式与内容所涉及到的领域也将越来越多。数字电视与互联网的融合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已经实现,但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消费者通过数字电视可以获得点播视频、网上购物、发送邮件、在线游戏等各种服务,通过数字电视人们可以体验电脑的所有功能。数字电视作为设备终端,还支持各种互联接口,与优盘、电脑、数码产品以及手机等数字设备进行连接。移动数字电视也是数字电视的服务形式,移动数字电视可以在非移动与移动情况下收看,在火车、公交、地铁上都可以观看移动电视画面,是户外信息化的数字电视传媒。移动数字电视具有服务覆盖面广、信号迅速、可在移动环境下工作的特点,另外移动电视还具备公共服务的特点,特别是在交通、安全、预警等信息发布上,是政府对外展示形象和对公众发布信息的重要窗口。
3、服务传播
数字技术给电视产业带来的变革推进了电视产品的优化与传播效果提高。
3.1电视节目的质量优化与传播效率的提高
首先,电视节目的传播效率得到提高。随着电视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非线性编辑取代了传统线性编辑,在技术层面上得到突破,成为现下电视节目制作的手段。与传统制作效率相比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尤其是对于新闻类节目来说更是一大突破,它可以实现线性编辑多种工序的同步进行,让新闻编辑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新闻的时效性非常重要,这个技术的突破对新闻类节目大有裨益。其次,电视节目的制作质量得到提高。非线性编辑实现了数据运算方式上的叠加,这种编辑手段不会损失电视信号,而且非线性编辑技术还可以应用到服务器、切换器上,这样不仅让电视节目制作效率得到了提高,也让电视节目播放质量得到了提高。
3.2节约了制作节目时的人力资源和物力成本
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例如在布置场景时,需要很多工作人员搬运道具和搭建场景,有些道具很大很沉重,这给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传统的电视制作方式不仅耗时长,还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制作成本很高。而数字化技术下的模拟演播室完全可以解决以上难题,这种新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软件来完成的,它可以实现电视节目场景制作、电视节目图像处理、电视节目图像合成等,从而完成许多复杂的场景设计。尽管目前模拟演播室的相关技术还不完全成熟,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模拟演播室技术代替传统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已经成为了数字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节约电视节目的制作成本,是电视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3.3数字技术对电视产品传播效果的积极作用
实现了电视产品跨媒介传播,让电视产品在不同媒介的共享传播中获得最大收益。在传统电视传播中,电视产品只有依靠电视才能实现传播,其传播范围是十分有限的,传播效果也基本能够预测得到。而在数字技术下,电视产品不仅可以通过电视进行传播,还可以通过网站、播放软件等各种媒介渠道得以传播,其传播范围是成倍扩大的,这种跨媒介的传播方式会产生难以预测的传播效果,给电视媒体经销商带来巨大的收益。实现了电视产品定时定位传播,让电视产品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服务器可以记录观众的消费时间和消费地点,这对电视产品进行定时定位传播带来了帮助。因为观众是电视产品的消费者,这些消费者观看电视节目的时间不同,观看地点也不相同,电视经销商要想让电视产品产生更为精准的传播效果就要进行市场定位,分析不同受众群体对于电视产品的喜爱,把握各消费人群的不同消费地点,统计各电视节目不同的收视高峰时间段。有了数字技术的支持,可以收集上述这些相关数据,指导我们根据消费需要进行产品设计和播放,准确定位以产生更好的宣传效果,真正体现电视产品的价值。
4、结束语
实现了电视产品互动传播,让观众能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节目。在传统的电视传播中,电视经销商掌握着信息传播的主动权,观众只能被动的观看经销商提供的电视产品,这个传播方式是单方向的。而在数字时代下,观众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电视产品,这就给电视产品带来了竞争压力。为了占据市场份额,就要以观众需要为目标导向来提供产品和服务内容。观众从被动者地位转变到了主动者地位,观众的需求就是衡量电视产品好坏的标准,只有能够满足观众需求的电视产品才是好产品,如果电视产品不能够被观众所认可,那也就宣布了这个电视产品的失败。在这样的竞争压力下,经销商要从观众的角度,制定电视产品的策略,完善电视产品的内容,促进电视产品的质量,实现电视互动传播,创造良好的市场氛围。数字电视媒体要顺应市场的发展趋势,保持良好的经营活力,对观众进行准确的分类和定位,用高质量的服务内容连接用户,发挥数字电视产品的互动传播效果和媒介融合优势,实现其真正的市场价值,数字电视的未来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杨国轶.中国数字付费电视发展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
[2]陈培爱,闫琰.数字化时代的广告传播[J].编辑之友,2012(09).
[3]朱羽君.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J].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9(04).
[4]王琳.数字时代中国电视媒体经营模式创新[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
[5]于红岩.试论电视数字化趋势下的传者与受者[D].湖南师范大学,2006.
数字微波传输在广播电视的运用论文 篇5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时代到来,互联网和计算机已经深入人们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信息、数据的安全传输,而要实现这点,则依赖于通信工程中的传输技术。目前,我国的传输技术发展态势良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其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本文将重点分析探讨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是因专业知识所限,难免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专家批评、指正。
关键字:
通信工程;传输技术;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手段的增多,通信工程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发展前景非常好。而通信技术作为通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据信息高速、安全传递的重要保障,只有通信技术过硬,才能充分发挥通信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1传输技术的历史演变
人类自从诞生以来,就有多种多样的信息传递方法,从远古时代的结绳记事,到后来的快马传报,甚至是战争中所使用的烽火,这种种方法,都是古人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所发明的信息传递方式。随着文明的进步、发展,人类发明了文字、印刷,知识得以在一个特定范围内传播。到了近代,工业革命揭开了信息传递方式的新篇章,电的发现催生了电报、电话的出现。当时间的脚步迈进了现代,则传输技术实现了飞跃,电磁波、声、光、电等皆被人类用来作为信息传输的介质,信息传播的方式真可谓百花齐放,信息传播技术也随之快速发展,人们要随时与世界打个招呼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宽带、可视频电话、传真等,不但实现了文字、图形图片的传播,还使人们可以即时通讯,即时联系沟通,人们的生活、工作以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的方式在前进着。
2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作用
非常重要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面越来越广,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信息传输的速度必须加快,并且其准确性、正确性和安全性必须有保障,这就要求通信系统必须是稳定的、优良的。而信息的传输则离不开信息传输系统,信息的传输离不开传输通道,即传输介质,而要想使传输介质发挥作用,则离不开传输技术,因而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必需的一种一种手段,然而,这种单一的传输渠道并不能满足多节点业务的多元化、多样性要求,因而,传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则是实现通信工程取得质的飞跃的关键和重要突破口。另外,减少信息传输中所产生的信息错误率,确保信息安全、高速的传播,这都仰赖于传输技术,从这个角度来说,传输技术的先进性程度决定了通信工程的发展状况。因此,要想加快通信工程的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改进传输设备的性能,加快传输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从而在整体上推动通信工程迈向一个新的高度,并实现三者的良性循环发展。当前我国通信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来争夺用户群体,在国家进行行业调整后,这种现象越演越烈,三大通信巨头通过优惠、赠送等方式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还将触角伸向了通信设备,资金流的进入使得通信设备市场空前繁荣。当然,这种状况的出现,改变不了通信工程的核心工作,那就是信息传输。而要使信息传输能满足更多用户群体的需求,那么传输技术就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
3传输媒介的分类
所谓传输媒介,就是信息赖以传递的载体,简单来说就是无形的信息是通过什么来传递的。目前,通信工程中常用的传输介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有线的,一种是无线的。传输媒介的不同,其特性也不相同,而这种特性也将对数据信息的传输速度和质量产生不同影响。有线传输,就是数据信息的传递是通过线缆来实现的,即两个通讯设备通过线缆连接起来,利用线缆通过信号将信息从这一端传递到另一端。有线传输的主要特性是抗干扰能力强,价格相对来说也比较便宜。无线传输,则是利用电波、激光、红外线等,将信息附加在电磁波上,通过传输电磁波实现信息的传输,其主要特点就是安装方便、通信自由,不受空间、时间、地点和环境的限制,但是其首次安装费用较高。信息传输的载体不论是有线的还是无线的,两者要实现传输信息的功能,都离不开传输技术的同步发展。传输技术的进步必然带来通信工程整个行业的发展。
4传输技术的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的通信工程发展较快,很多科研部门和相关专家为了传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投入了很多,当然也取得了不菲成绩,带动了整个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传输技术在整个通信工程中的重要性,和其良好的发展前景,传输技术在未来必然发展得更稳定、更快速。虽然传输技术目前仍有难关尚未攻克,但是我相信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知识的进一步积累、发展,这些技术难题必然会被解决掉,而通信工程必将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通信工程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而要实现信息传递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则离不开通信工程的两大要素——传输介质和传输技术。自从人类文明产生以来,信息传输技术就随之诞生,古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了多种多样的信息传输方式。信息传输技术历经几千年的发展,现代信息传输不论是技术还是方式,都是前人所无法想象的。虽然如此,我们也不应该满足于现状,应该以更高的热情和更积极的态度,为推动通信工程的进一步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参考文献:
[1]雷浩丹.浅谈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的重要性[J].电子世界,2013
[2]宋永志.通信工程传输技术的重要性与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5
[3]鞠巧慧.通信工程传输技术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2
[4]纪义鹏.通信工程传输技术的重要性与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4
[5]廖旭波.论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J].科技资讯,2013
[6]师向群.独立学院通信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及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
[7]梁飞.浅谈传输技术在信息通信工程中的应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
数字微波传输在广播电视的运用论文 篇6
【摘要】有线通信传输技术包括了传输设备机房的设计、构造等硬件设施,也包括了有线传输系统等的安装及布设等。总体来说从有线传输系统设计到通信领域的安全运营和良性发展都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改进进行论证和分析,期望对于通信工程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通信工程;有线传输技术;改进措施
1引言
有线和无线传输两种方式囊括在通信工程中的传输技术中。但是有线传输技术在当前技术发展的前提下还是处在我国通信网络中主要地位的。光缆在其中是重要的载体。通过光缆传输,光电信号在端头之间的实现了传送,信号的稳定性传输和快速传输是进行光缆传输的技术施工目标。
2通信工程有线传输技术概述
2.1当前宽带同轴电缆和同轴电缆的形式,在通信工程有线各项传输技术中,具有抗干扰、带宽范围大的特点。采用的设备和系统,已经发展为数字传输,替代了传统的模拟传输,采用基带是同轴电缆的技术原理其中电缆的种类就包含了双绞线、同轴电缆等形式。采用同轴电缆对于外来干扰信号的干扰,能够扩大频带的宽度,但是这一技术的缺点是价格高,安装和维修较为困难。对十几轴的赫兹进行分组,同轴电缆传输技术的载体当前主要包括细和粗两种电缆[1]。2.2双绞线的电缆中,分为非屏蔽和屏蔽双绞线的两种方法,往往采用逆时针缠绕的方式,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均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传输。双绞线电缆传输需要特定的连接器进行安装,由于技术难度较大,安装上较为困难,用通用配线,外部由金属材料构成,但是在1.3光纤有线传输技术是在现代科技手段发展之后广泛采用的技术,主要的载体是光和电信号。分为单模和多模的方法,后者可以采用高效的传输方式,例如多模光纤的波长在光源稳定光纤的损耗率上就低得多。而且拥有多个模式,如光纤有线传输技术广泛应用在军事等领域。
3当前的通信技术传输存在的问题
3.1由于通信行业的特殊性,使得网络结构较之其他施工项目要复杂的多。网格的建设中,要注意在管理等方面强化对网络维护安全性建设的疏导工作,将故障和风险始终摆在通信工程技术的首要位置加强管控,同时也要提升通信工程技术传输的管理安全性,加强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2],采取有效的故障和措施加以规范。3.2从当前的局域网网络的布设来看,对于通信传输线路的质量的提升企业的重视度不够,使得质量管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加强,比如,路线的传输,需要借助外包的线路来完成,完成的质量高度,要根据线路的质量、管理水平的质量、企业的技术定时定量的培训而定。3.3一些不必要的故障与风险不利于网络维护,而且会造成通信工程技术的传输过程中出现通信行业网络结构复杂的情况,而且网格的建设容易被人忽视,使得不管是管理还是其他方面,均达不到安全建设需要的水平。
4通信工程中改进有线传输技术的措施
4.1光缆敷设要求遵照通信系统光纤施工等规范进行施工,具体盘留位置应视施工现场环境而定,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施工方法具体如下:敷设光缆时,每200米要盘留15米光缆以备日后的抢修之用,并在竣工图纸上标示清楚;安装固定后的光缆:光缆外径的15倍;施工中的光缆敷设:光缆外径的20倍;敷设通信光缆过程中必须防止拉伤运行中的光缆,揭开和恢复电力沟盖板时,光缆敷设时的张力、扭转力、侧压力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并须避免电力沟盖板坠落电力沟内砸伤电缆。明敷光缆保护管时,安装应固定;光缆保护管在电力槽道内应固定在槽壁上,严禁乱放;进入电缆沟前应对电缆坑内进行通风,排清浊气,并准备防毒面具以防万一。光缆接续要求:光缆光纤接续施工程序为:光缆单盘测试-光缆接续施工-光缆竣工测试报告。光缆单盘测试(1)提前进行光缆开盘测试,首先检查光缆包装是否完好,核实光缆型号,出厂质量合格证,随缆测试记录、光缆几何尺寸及传输特性(1550nm每公里≤0.22dB/km,验证)是否符合使用方规定的设计要求,核对是否与出厂光缆检测报告相符,测试光缆纤长和损耗系数,及时向业主反映较大出入,单盘检测使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参数设定与生产光缆厂家一致的折射率进行检测(G655、G652),使用方未提出具体要求时以波长为1550nm。(2)盘测后的光缆按要求格式作书面测试数据的记录,以做竣工测试数据参考。(3)根据用户的要求,由施工项目负责人根据使用方提出的设计要求编制施工详细方案,并确定施工周期。4.2运用SDH技术取代PDH技术,由于SDH技术目前是全球领域广泛使用的光纤节点处理和传输的技术,采用SDH技术在网络传输、信息处理和业务处理能力等问题上,具有灵活度和运行能力强的优势。4.3采用DXC技术。这是由SDH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技术,能够为用户的传输和信息转化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业务监控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做到光纤业务分级处理,使用光纤数字传输网络配线、保证信息传输质量[3]。4.4DWDM技术采用密集波进行信息传输,常用在长途传输骨干网长距离大容量的信息传送中。4.5以光纤有线传输网络改进方案为,可以将骨干层分为四部分组成,通过设备搬迁,进行接入层业务的负荷分担处理,合理增加骨干环和节点的数量;在光缆线路的布设上,进行一为二的裂变,,尽量使用不同种类的光缆路由组网,;生成网状或者环状租组网合理划分SDH光传输网的网络结构接入层根据实际接入环容量的情况,提升环网的容量和网络容纳量;扩大业务的需要,。设备根据网络规划和商务谈判的需要进行优化,包括对设备环境的优化。
5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传输网和技术的进步势不可挡,目前,技术进步正在趋向于大容量、灵活性高、扩展性高的网络特征,这将不断推动光传输网和技术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何泽清.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改进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5):3483-3484.
[2]杨薇.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改进研究[J].科技资讯,2014,(28):39-39,42.
[3]冯文果.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改进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4):58-58.
数字微波传输在广播电视的运用论文 篇7
摘要:电力是现今应用最为广泛的基础性能源,在电力的输送中主要使用线缆进行传输,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电子设备被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其中所使用的大量的线缆严重困扰着电器设备的发展,在无线电力传输技术不断研发的同时,做好对于无线电力传输技术的应用是现今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电力传输技术发展的重点,本文将在分析无线电力传输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对如何做好无线电力传输的应用进行分析。
1.无线电力传输的基本原理
1.1电磁感应—短程传输
电磁感应现象是电磁学中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它显示了电、磁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转化。电磁感应是电磁学中的基本原理,变压器就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进行工作的。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利用磁耦合来传递能量。若发电线圈中通已交变电流,该电流将在周围介质中形成一个交变磁场接受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势可供电给移动设备或者给电池充电。
1.2电磁耦合共振—中程传输
中程无线电力传输方式是以电磁波“射频”或者非辐射性谐振“磁耦合”等形式将电能进行传输。它基于电磁共振耦合原理,利用非辐射磁场实现电力高效传输。在电子学的理论中,当交变电流通过导体,导体的周围会形成交变的电磁场,称为电磁波。当电磁波频率高于100khz时,电磁波便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并且经大气层外缘的电离层反射,形成较远距离传输能力,人们把具有较远距离传输能力的高频电磁波称为射频(即:RF)。将电信息源(模拟或者数字)用高频电流进行调制(调幅或者调频),形成射频信号后,经过天线发射到空中;较远的距离将射频信号接收后需要进行反调制,再还原成电信息源,这一过程称为无线传输。中程传输是利用电磁波损失小的天线技术,并借助二极管、非接触IC卡、无线电子标签,等等,实现效率较高的无线电力传输。
具体来说,整个装置包含两个线圈,每一个线圈都是一个自振系统。其中一个是发射装置,与能量相连,它并不向外发射电磁波,而是利用振荡器产生高频振荡电流,通过发射线圈向外发射电磁波,在周围形成一个非辐射磁场,即将电能转化为磁场。当接收装置的固有频率与收到的电磁波频率相同时,接收电路中产生的振荡电流最强,完成磁场到电能的转换,从而实现电能的高效传输。
1.3微波/激光—远程传输
理论上讲,无线电波的波长越短,其定向性越好,弥散就越小。所以,可以利用微波或激光形式来实现电能的远程传输,这对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解决未来能源短缺问题也有着重要意义。
2.无线电力技术的应用前景
2.1为难以架设线路或危险的地区供应电能
高山、森林、沙漠、海岛等地的台站经常遇到架设电力线路困难的问题,而工作在这些地方的边防哨所、无线电导航台、卫星监控站、天文观测点等需要生活和工作用电,无线输电可补充电力不足。此外,无线输电技术还可以给游牧等分散区村落无变压器供电和给用于开采放射性矿物、伐木的机器人供。
2.2解决地面太阳能电站、水电站、风力电站、原子能电站的电能输送问题
我国的新疆、西藏、青海等地降雨量少、日照充足且存在大片荒芜土地,南方部分地区水力、风力资源丰富,这些地区有利于建造地面太阳能发电站或水电站、风力电站。但是,这些地区人烟稀少、地形复杂,在崇山峻岭之中难以架设线路。采用无线输电技术,还可以把核电站建在沙漠、荒岛等地。这样一方面便于埋葬核废料,另一方面当电站运行发生故障时也可以避免对周围动植物的大量伤害和耕地的污染。
2.3无接点充电插座
随着无线电力技术的发展,一些小型用电设备已经实现了无线供电。无线供电“片”/“垫”是一种家用电器无线供电方式,用一片图书大小的柔软塑料膜片就可对家电进行无线供电,可为装饰灯、鱼缸水中的灯泡、小型电机、手机、MP3、随身听、温度传感器、助听器、汽车零部件、甚至是植入式医疗器件等供电。
2.4为以微波作为能源的交通运输工具供电
以微波作为能源推进的发动机叫做微波发动机。微波是工作频率在0.3-300GHz的电磁波,不能直接用它来驱动电动机,如果把微波能量转变为直流电流的整流器,那么微波就可以直接作为交通工具的能源了。
3.结束语
从长远来看,该技术具有潜在的广泛应用前景。但是,每一种无线传输方式,都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如电能传输效率问题,电力公司如何收费和计费,能量传输所产生的电磁波是否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等等。不管怎样,一旦这项技术能够普及,就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
数字微波传输在广播电视的运用论文 篇8
摘要:近些年,数字技术有了飞速发展,传统电视已经逐渐被数字电视取代。数字电视就是将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其改变了以往信号不稳定和时常中断的特征,电视画面和声音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可以说,数字技术是电视技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但是科学不会止步,人们还需要不断研究更科学的数字传输方法。
关键词: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发展趋势
1数字电视传输网络
1.1地面传输网络
地面传输网络传输是前些年最常见的信号传输模式,它在固定的地方建设放射塔,以此发射无线电信号,人们通过接受这种信号来获得电视画面,前提是必须各家各户都有天线。这种信号传输方式因其便捷性很适合农村和小城镇的电视需求,所以在前些年十分流行。其信号覆盖面积较广,实用性也较强,但其弊端也非常明显,比如,信号传输极易受阻,在极端天气时易受干扰或有噪音影响,天线只有在四周空旷的室外才有良好的效果。
1.2有线传输网络
有线网络传输不同于地面传输,其主要通过电缆和光缆传输,这种传输方式不需要设置频道和传输波段,就可以实现不同地区不同网络分区传播,满足不同地域人们的需求,各地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来构建自己的收视体系,相比较前一种传输方式,更具灵活性。有线传输必须使用机顶盒,通过机顶盒来接收信号,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都使用这种信号传输模式,同时,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也使用这种模式,采用的是DVB-C标准,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DVB-C标准已经不再适用,因此,技术方面就出现了空白,急需更加适应当今需要的新标准,DVB-C2这一新标准应运而生,它可以大大提高有线网络传输的利用效率。
1.3卫星传输网络的建设
卫星传输,就是将电视的数字信号转化为微波形式,发送给太空的通信卫星,然后再由通信卫星对数字信号进行转化并传送回地球,人们就可以通过接收到的信号收看电视节目。但是,电视机用户想要接收到这种信号,就一定要有卫星信号接收天线和卫星知识机顶盒,二者缺一不可。我国幅员辽阔,农村面积广大,地理位置和地势地貌的差异,使得单一的一种电视信号发送模式很难满足所有农村观众的需求。因此,卫星传输模式可以很好地弥补上两种信号传输的不足之处,并且具备高效率和高覆盖率的特点。
2数字电视传输的标准研究
地面传输是我国如今应用最广的一种传输方式,这种传输方式同样也是人们接受程度最高的一种传输方式,正因为如此,国家对其工艺技术的采用标准有明确规定,即DMB-T标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使用地面传输信号的人群较为庞大,因此,我们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技术产权,避免技术上受制,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我国DMB-T标准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外国已经应用多年的标准,但我国在借鉴国外成果的基础上,加强了本国在通信技术上的研发,并最终获得成功,将本国技术融入到标准体系中,使其变得更加完善。因此,我国所应用的DMB-T既代表了国际上的通用标准,又符合我国特殊国情,是最符合我国的通信标准。DMB-T标准主要包括两个突出技术,其一是时域同步的正交多载波技术,其可以解决困扰地面传输的多径频率选择性衰落问题,其充分利用了TDS-OFDM,将时域和频域的传输结合在一起,使信号更为稳定,同时具备信号跟踪性能。这种技术摆脱了上世纪欧洲的迭代算法和强功率技术,很好地解决信道估计问题和系统同步问题。其二是采用了PN序列填充技术,在解决快速系统同步问题方面有很强的技术性,其能实现同步频率,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多径干扰问题,提高频谱的利用效率。
3我国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发展趋势
3.1三网融合
近些年,我国大力宣传DTMB,现如今,我国的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已达到成熟阶段,但是,其他两种电视技术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还不足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不论是技术还是标准都有很多不达标的部分,比如,我国很多网络企业没有统一的标准,出现了各自为政的恶性竞争局面,不仅大大浪费了国家资源,还削弱了自身的综合实力。
3.2采用高阶调制技术
频谱使用率低是广电行业一个司空见惯的问题,如何提高频谱的使用率是未来十几年的研究方向。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高阶调价技术。不过,在使用这种方法的同时会导致一些其他问题的出现,例如,在发射功率同步的情况下,接收机工作门限会上升,继而导致覆盖范围变小,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提高使用效率的同时确保覆盖率。
3.3满足3D视觉效果
3D电影的出现,是人们追求更高级别电视媒体需求的表现,这说明信号数字传输已经逐渐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如果将3D技术引入到家庭电视中来,那么,像在电影院一样戴3D眼镜显然是不现实的,研究表明,3D眼镜对眼睛有一定程度的伤害,因此,研发更高性能的家庭3D电视将会是未来电视发展的主流。
【数字微波传输在广播电视的运用论文】相关文章:
广播电视数字微波传输研究论文04-14
微波传输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运用论文05-14
微波传输数字化的广播电视的论文05-29
微波传输广播电视论文05-26
提高广播电视的微波传输通道效率论文09-17
广播电视微波传输通道故障判断方法探讨论文04-26
传输发射广播电视论文05-29
无线传输广播电视论文05-30
广播电视微波数字化设备的关键技术论文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