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12省(区)共有资源型城市33座,占资源型城市总数(118座)的28%,与其他资源型城市相比面临着更为突出的环境问题,进行环境科学优化刻不容缓。西部资源型城市环境优化是实现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建设和谐民族地区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
根据最新研究资料显示,在我国西部12省(区)除青海、西藏和重庆三省(直辖市)外共有资源型城市33座,占资源型城市总数(118座)的28%,其中包括煤炭城市17座,冶金城市8座,石油城市4座,森工城市3座,其他城市1座。由于受区位条件、科技水平、资金状况、历史原因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西部资源型城市的低资源利用率、高废弃物排放量、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与其他资源型城市相比更为突出。
一、我国西部资源型城市的环境问题
1.资源的不科学开采和利用对土地造成极大的破坏
自然资源具有储藏地的固定性和异质性、与周围环境的紧密联系性等特征,这使得资源在开采中容易对储藏地的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土地的破坏性很大。在我国露天采矿的开采业中,每万吨煤的形成会破坏土地0.22平方千米,如果继续以现在的速度和技术水平进行开采,今后三十年会累计破坏土地面积达135000公顷。不仅如此,露天采矿还会破坏原有的地质结构,造成土地下陷,地下水污染,也会破坏植被。
2.资源开发造成缺水和严重的水质污染
我国西部地区地下水资源本来就比较短缺,但开矿疏干排水量和选矿用水量却很大。据统计,每年仅采煤排放的水就达数亿吨,同时,每选一吨矿需用5吨水,许多矿区周围地下水供需失衡。在一些高硫煤矿区,由于硫份被水溶解而形成酸性水,其PH值最低可达2-3,这种矿井水被排到地表或流入河道后,对地表植物和地表水均带来了较大的危害。
3.资源性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
西部资源型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其一是大量含硫气体不加处理排放到空气中,加重了酸雨的危害,例如,云、贵、川三省每年向空中排放的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就达26万吨,整个炼磺区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标5-50倍,形成酸雨PH值达3-4,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科技水平低和规模小的.小矿土法采炼造成的。其二是尾矿和粉尘造成的大气污染。由于尾矿的粒度小、重量轻,容易在风力作用下大范围扩散,造成连锁污染。
4.西部资源型城市所处区位加大了环境治理成本
许多资源型城市采用“一矿一城”模式,矿开到哪儿,城就建到哪儿。这种资源的天然分布状况决定了城市的建设区位,如大庆、玉门、克拉玛依等,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本来就比较脆弱,治理成本高,再加上资源产业在开采过程中增加的环境负担,生态问题更加恶化。要彻底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就需要对治理技术水平、资金、人才、人们的环保意识等各个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国西部地区恰恰在这些方面存在不可回避的“短板”,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该地生态环境能否得到改善。
二、西部资源型城市环境优化的意义
所谓资源型城市环境优化是指从各个环节出发,降低资源型产业发展中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修复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最终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型城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优化生态环境状况对于资源型城市具有重大意义。
1.西部资源型城市环境优化是实现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
经济发展会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尽管生态经济系统本身具有一种内部的自我调节能力,系统可以借助自身的调节修复能力保持稳定和平衡。但是,这种能力也并非万能,而是具有一定的临界值,或称阀值或容量值,即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容量是有限的。如果人类经济活动排入生态环境中的污染物超出了临界值,就会导致生态环境(水资源、土壤、大气等)的严重污染和生物资源的破坏,从而影响经济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经济活动必须在生态环境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能超越了环境的承载力。否则,城市的经济发展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2.西部资源型城市环境优化是建设和谐民族地区的需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包括六个方面,即民主法制的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诚信友爱的社会、充满活力的社会、安定有序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可见,这一概念是一种全方位的综合体系,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叫做和谐社会。同样,建设“和谐民族地区”也必须兼顾这六个方面。如果仅仅发展经济却忽视了生态环境的建设,那绝对不能说和谐社会建设成功了,不仅如此,已有的成效也会被削弱。
3.西部资源型城市环境优化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
在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正式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该项任务的核心目标是将生产和消费活动规制在生态承载力、环境容量限度之内,通过生态环境要素的质态变化形成对生产和消费活动进入有效调控的关键性反馈机制,特别是通过分析代谢废物流的产生和排放机理与途径,对生产和消费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并采取多种措施降低污染产生量,实现污染无害化,最终降低社会经济系统对生态环境系统的不利影响。
这一战略任务的提出为西部资源型城市优化生态环境提供了契机,也可以说是一项硬性要求,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是这个战略任务在国家区域范围内的体现。
三、西部资源型城市环境如何优化
1.发展循环经济,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型产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有效解决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资源型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从企业内部着手,坚持低消耗、高利用和低排放的思想,坚持清洁生产,实现企业内部循环。另一方面要建立企业间的良性联系,依靠生态工业园区的形式实现企业间循环。通过生态工业园区把不同的工厂联结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得一家工厂的废弃物稍加处理后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变废为宝,提高整个区域的资源利用效率。
2.合理进行城市定位,发挥本地区优势条件,进行城市转型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指将城市主导产业由现存的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的产业转向其他产业,使城市发展摆脱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从而规避衰败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本质上来看,资源型城市转型是要摆脱资源依存化,使城市发展摆脱对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的依赖,同时减少资源性产业高污染的弊端,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
西部资源型城市转型有以下几个方向:一是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率,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二是发展第三产业,转变以往依靠重工业和开采业生存的路子,在充分考虑和论证城市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建立适量的轻工业和服务业。三是与其他生态旅游城市合作,发展旅游经济。四是建立高技术产业园,由传统资源型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化。
3.政府发挥公共管理职能进行城市生态规划,建设新型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建设生态城市最重要的是进行城市生态规划,这个任务要由政府来担当,是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之一。我国西部资源型城市在进行生态型城市建设中应该做到:第一,在完善城市后期建设的基础上,重视对新建区域整体布局设计和系统规划,减少不合理的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第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弥补由于采用“一矿一城”模式引起的资源型城市在地形、用水、交通等方面的不足,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第三,改变传统的企业与地方政府“政企合一”“企业办社会”现象,确立以政府为实施主体的生态城市建设体系,企业可以采用上缴税金的形式支持城市环境建设。第四,建立专门的城市生态规划小组,聘请有关专家科学实施,并要有专门的基金保障这些规划落到实处。第五,重视治污工程建设。将治污能力作为一项指标纳入城市建设合理性评价体系之中,严把环境治理关,切实减少环境负债,优化生态环境。
4.建立社会回收系统,加强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社会回收系统的处理对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资源型产业生产中产生的大量固体废弃物,包括煤渣、煤矿石、尾矿等;另一类是城市生活垃圾。对前一类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采取再加工的方式开发生产新产品。例如,采用“煤矸石烧结空心砖生产线”把占地又污染严重的煤矸石变废为宝,既改造了坍陷区的环境,又可以创造经济效益,还能为下岗人员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收到“节地、节能、环保”三大效果。对后一类生活垃圾,应该从人们的日常生活着手,做好垃圾分类,严格区分废弃物和可循环回收物,对废弃物做好专业化、无害化处理,对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再生利用。
5.走出政府官员政绩考核误区,建立科学考核指标体系
政绩考核事关干部升迁,事关事业兴衰,在政绩考核指标上难免会出现一些不理性现象。要优化资源型城市环境,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走出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的某些误区,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首先,要改变片面地以GDP为中心、偏重GDP的增长、忽视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做法。其次,要避免以“显性”政绩取人,注重行为的长期可持续性。
【西部资源型城市环境优化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西部开发的投融资策略研究论文10-26
优化设计方法的数值研究论文11-03
关于贸易结构优化研究论文06-01
西部商贸新区建设路径研究论文10-27
现代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研究论文11-06
城市环境管理相关问题的控制研究论文10-30
城市排涝体系优化规划研究论文02-24
移动网络优化流程研究论文11-07
建筑施工管理优化研究分析论文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