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过大学生课堂教学的研究,探讨了教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已有的知识,在采用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的同时,通过对问题的进一步反思,培养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自信心,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使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仅树立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而且对他们的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自信心课堂教学创新思维极限体积
一、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即创造性,创新人才就是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由此可见,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1]。
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性联系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应。创新思维是有创见性的思维。数学创新思维是数学发明创造的源泉,数学创新是数学发展的伟大动力。没有创新思维,就没有数学的发明创造,没有数学创新,就没有数学的发展。
数学创新思维有多种不同的思维形式,如逻辑思维、形象思维、非逻辑思维、求异思维、求同思维等。而数学中的逻辑思维,是最基本的一种思维形式,它是对数学的概念、公式、定理通过判断和推理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的概念、公式、定理。在逻辑思维中的思维过程重要包含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等。
创新意识主要指个体从事创新活动的主观意愿和态度。常表现为总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探索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自信心、好奇心、自尊心与创造性呈正比,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尤其是自信心。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课堂教学的研究,探讨了教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已有的知识,在采用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的同时,通过对问题的进一步反思,培养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自信心,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使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仅树立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而且对他们的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一种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它是每个人内在“自我”的核心部分,是人自己所具有的、保证完成某项活动的主观条件,特别是对自身力量的充分估计和高度自我接纳的态度。自信心是一个人顺利成长和能够有所作为所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品质,是一个人的潜能源源不断地得以释放的精神源泉,是一个人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自信心是对自己力量的肯定和充分估计,并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一定愿望的心理状态,它是所有事业成功的动力。没有自信就没有独创,就没有勇气将创新意识付诸行动。正如美国哲学家爱默生说的“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可见自信的作用之大。
自信心之所以能够影响创新思维,是因为:第一,自信心可以为创新思维和提供内在动力,第二,自信心可以增强自主的创新能力。只有相信自己的创新能力,才能够主动和敢于创新,为自己设立更高的创新目标,。只有相信自己的创新能力,才能够激发创新激情,欢迎挑战,并在迎接挑战中提升自己的独立自主创新能力。第三,自信心是应对困难和挫折的内在积极心理资源。创新总是伴随着风险,有成功,也有失败。在面对困难、挫折甚至失败时,自信心会为我们提供一种自我激励,鼓励我们不气馁、不动摇、不退却、不放弃。自信心使我们内心变得强大,是引领我们寻找新的创新路径、发现新的创新方法、尝试新的创新领域并最终使我们的梦想成真的关键心理因素。
自信心是对自己力量的肯定和充分估计,并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一定愿望的心理状态,它是所有事业成功的动力。没有自信就没有独创,就没有勇气将创新意识付诸行动。正如美国哲学家爱默生说的“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可见自信的作用之大。
三、自信心的培养
数学学习自信心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数学认知、数学实践等方面的信念,它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任务的选择、接受和学习状态的准备,影响对数学学习的坚持性和情绪调节,它能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习,是决定数学学习成败的关键。
在数学教学中,要想使学生能轻松愉快的学习,教师就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同时需要长时间循序渐进地积累。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焦虑感和压迫感,形成愉快的情绪体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设计,使知识的传授由浅入深,逐步递进,鼓励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在给与必要帮助的同时要对他们进行成功心理的激励,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将问题解决。
高等数学是我国高等院校许多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该课程的相关内容特别是对于理工类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这是他们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所以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对于理工类学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总会感到困惑和困难,对于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缺乏自信心,总希望老师给出问题的标准答案,这时教师应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从对问题的不断反思,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的创新能力。例如:
这样,结果不同。这时,教师同样应鼓励学生积极探究问题解法的行为,并且让学生树立这种想法完全正确的自信心,并非体积只能看作4倍,而不能看作2倍。这样进一步探究问题的本质在计算的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总之,自信是英雄的本质,发明家全靠一股了不起的信心支持,才有勇气在不可知的天地中前行,自信拥有强大的力量,它是通向成功的必然之路。教师要善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探索未知事物及领域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融进本学科或者相关学科的科研新成果,将学生领进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
参考文献:
[1]刘元宗,席高文等.数学研究与创新[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2]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第六版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刘玉琏,傅沛仁.数学分析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5]赵树嫄.高等数学(第三版上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以大学生自信心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体育教学中自信心的培养论文02-20
培养学生自信心变教师为导师论文02-22
略论成教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论文01-23
幼儿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论文11-23
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教育论文12-07
关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论文05-16
浅谈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论文12-08
《自信心培养》教学反思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