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体育课教学论文

2021-07-05 论文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具有教学环境的开放性、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选择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体育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

  【关键词】改革教学模式教学观念因材施教

  面临二十一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初期,全国各级学校正在努力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确是学校教育的一大喜事,确是教改所需,育人所需。为此,在理论上要有所突破,在观念上要有所创新。在二十一世纪中,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窗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因此,学校体育要从教育的指导思想、学习目的、学习方法、教学内容和方式上发生重要变革,努力构建适应在素质教育中的科学的体育课程体系。为此要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培养一代新人,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的必然之路。

  时代在前进,原有的教育教学观念已经不合乎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时代的要求,表现出不够全面与科学。因为这种观念忽视了学生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而这些方面又对一个人的一生将起着很大的作用。由于现代社会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应具备强健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及丰富的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才可能在当今这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目前,一些学校在体育教学中仍然是采用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以运动技术为中心,以考试分数评估教学质量的高低,课堂教学采用僵化、呆板的机械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考虑学生在体育课中的求知欲望和活泼开朗的天性,以及主动性和个性发展,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统一教学模式和组织方式,完全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学会什么为出发点设计的,这样的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利用。长期以来,全国一个大纲、一套教材、一个模式制约着学校体育的发展,无法适应各地区的条件,无法办出各种学校特色,也无法发挥教师积极性与创造性,导致学生喜欢体育,但又不喜欢固定模式的体育课,为此,在理论上要有所突破,观念上要有创新。这种传统式的课程模式必须向多元化方向转变。在当今体育教学改革浪潮中,为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导和主体作用,允许选择不同的课程模式,从而形成体育教学过程模式向多元化发展趋势,这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希望所在。体育课程设置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是达成教学目标、体育教学方法的桥梁和纽带,使师生之间联系更加协调密切,使教学课程变成有效的信息传递过程,应根据各地区具体情况建立多元化体育课程。体育课程多元化本着为提高“小立课程,大做工夫”,把丰富的体育内涵灌输到体育课程的改革中去,从而能达到预期效果。现代教学课程设置应做到大纲与地方实用教材相结合,课堂与课外相结合,传统体育与普及相结合,这种课程设置能使原有的学校体育课程得到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宽,深化了课程结构中的育人价值,不仅加强了学生的体育文化基础知识与竞争意识、兴趣、习惯和运动技能,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因而在今后的课程设置中,要强调以学为本,因材施教,学教一致的教学思想,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基础教育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想结合,抓紧建立、更新教育机制,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要打破陈旧观念,在课程设置上要突破趣味性、可行性,以此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所以原始的、单一的课程必将被灵活使实用的多元化课程所代替。在实施中学体育课程改革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课程指导上要使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并要在充分研究二十一世纪合格人才应具有的素质和规格的基础上,要使以运动技术为主线的运动教育逐步向以健全人的身体为目标的强身育人的教育转变。不仅要使学生在生理、心理、技能上产生效应,且在智力、道德、人格等方面得到发展。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慢慢使学生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如何来健体和健心,并根据不同年龄段,自身的生活状况以及所处的生存环境,自主性的选择适合自己,又力所能及的一些体育锻炼手段来进行科学、有效的锻炼或娱乐。

  (2)在体育课程发展的目标上,应根据体育本质功能,即“增强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应确立“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在促进学生身体和技能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养成意识、能力和习惯,并获得心理和感情上满足,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多目标,多功能”的特点。

  (3)对体育课程的选择既要重视它对人体生物改造方面的价值,又要考虑它对体育文化和教育所起的作用,同时注意体育教材的科学性、实效性和趣味性,在体育教学中紧密结合身体锻炼知识、方法等内容的教学。把运动处方原理,运动的生理效果,运动的健康效益对未来职业、生活的作用等知识有机的融为一体,周密详实地安排在体育课程之中,以适应体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现代化教育发展趋势。

  (4)在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加强教师的责任感,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和兴趣,提倡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并创造条件使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成功的满足,从而引导学生增强体育意识和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体育课堂教学中得让学生明白一个强健的体魄对自身的生存条件是多么重要,同时也引导、教会学生怎样在不同的社会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特别是艰苦的环境)中如何独立的生存下去。在当今社会中,交际是人生的一门艺术,不懂得交际或不会交际,是一种缺陷,交际能力好坏,往往关系到一生的成败。由于我们体育课的特点决定了人与人之间有了更多的接触交流的机会,比如一些集体活动: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还有一些趣味性的游戏都需要同学们团结协作、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5)在体育项目的教学考核上,要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切合实际的评价,要看到他们的提高和进步的幅度,加强过程评价在结果评价的比例,使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学的客观评价得到磨擦的目标和新的动机,都能获得成功的满足。

  为此,作为一名体育老师,在进行尝试体育教学改革的时候,必须要有求实的精神,在探索中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职业道德,也同时希望学校体育行政管理人员与关心体育教学改革的有识之士,同心协力克服困难、转变观念、共同努力、阔步迈上崭新的二十一世纪。

【浅谈新课标下的体育课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新课标环境下小学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论文08-16

浅谈体育课中的组织教学论文11-10

新课标理念下的作文教学与反思论文06-24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论文05-08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教学内容选择教育论文07-05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作文教学(人教版教学论文)12-06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与生活实践的整合论文07-11

新课标”下对“数感”的理解和实践的教学论文04-23

浅谈实践能力培育下的数学教学论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