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高职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区域特点,在高职中培养出的人才大多数都是为了区域经济发展进行服务。随着近年来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物流人才处于紧缺的状态,虽然高职院校培养出了一定数量的物流人才但也只是杯水车薪,而且物流人才的缺失会对该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流动起到极大的制约作用,因此各个高职院校必须认清问题的重要性,加大物流人才培养力度,构建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保证我国经济的发展态势。
二、区域经济发展中物流情况概述
近年来我国经济依然保持中高速增长,各地由于经济形态的不同因此形成各自的区域经济特点,各个经济区域之间的要素流动带动了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的重点产业。但是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当前的物流运行模式能否适应我国持续增长的区域经济发展,而且目前物流人才的短缺对我国的物流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在认识到我国物流业依靠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我国物流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加快相关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保证物流业能够在快速发展的区域经济中正常运行和发展才是王道。
三、区域经济发展中高职物流教育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不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育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教育,这一点和普通高等教育是有所区别的,它的教学重点并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多的是与其专业相关的技术能力,毕业生在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时能够凭借自身的技术与能力获得理想的职业发展,但是目前在很多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课程是以学科体系作为基础的,理论知识成为了课程的主要内容,这就导致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真正学习到对自己职业生涯有实际价值的专业技术技能,理论课程的比重远远大于实践课程,这违背了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的初衷,学生在学习后无法胜任自身岗位的工作,因此物流专业自身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相关的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区域经济中高职物流教育改革的首要问题。
2.缺乏专业教材。在目前情况下,高职物流专业的学生使用的教材与普通高校学生的教材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在教材中,很多是学科体系的教材架构,很多教材都是从外国引进并直接翻译的,教材中讲述的是国外的情况,与中国之间的联系并不大,没有考虑到中国的具体国情,很多情况与中国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并不适应,因此学生无法从教材中学习到适用和够用的理论知识,而且国内物流产业的管理水平以及基础设施与国外相比较为落后,教材上很多内容与实际上并不相符,这些都对区域经济发展中高职物流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3.专业教师匮乏。我国的物流专业教育起步较晚,因此在高职院校中任教的教师很多不是从物流专业毕业,自身水平也较为有限,所拥有的知识难以满足目前高职物流教育的要求,他们能够教授给学生的只能是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其他方面的知识他们自己缺乏双师素质和实践支撑,在教学过程中无法理论联系实践对学生进行技术技能的培养,不了解学生的真实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能够给予给学生的东西十分有限,学生也无法从教师那里获得更多实用知识和技能,这也是很多区域的高职物流专业面临着的问题。
4.专业定位不明确。在前文中曾经强调过,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是为这一区域内的经济服务的,因此在对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应该根据区域的实际需要进行培养,对于高职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的专业定位和服务面向应该明确,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忽略了这一点,对自身区域的经济特点、职业需要、社会需求都没有进行过详细的调研,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往往没有明确的对应岗位群和就业方向,只是与其他区域或同类专业一概而论,导致专业定位不明确、培养目标不准确、学生不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等问题的.出现,阻碍了高职物流人才培养以及当地区域经济的向前发展。
四、区域经济发展中高职物流人才的培养
1.强化实践教学。物流产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产业,对于从业者有着较高的操作性与技术性要求,因此,高职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时,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应该注重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对高职院校提出了要求,高职院校需要对自己所在区域的经济特点进行调查,了解物流产业最为需要的能力,之后在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增加与之相关的实践课程,改变原有的以理论知识作为主体的教学内容,建立与之相关的实践体系,让每一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能够拥有一定实践经验,提高自身对于物流事务的应对能力与处理能力,符合企业的需求与岗位要求,在毕业后能够直接胜任岗位工作要求。
2.开展校企合作。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很多物流企业也随着发展起来,但是由于自身的基础不足他们需要有着专业化能力的人才来进入企业进行工作,改变企业的现状,每一家物流企业都拥有自身的工作流程以及稳定业务来源,而物流企业的正常运转以及相关业务完成都需要有人来进行实际操作,高职院校与高职学生需要的正是一个平台来进行实践,检验自身的知识技能,因此,二者的需求得到了互补,高职院校与物流企业建立良好合作机制可以让学生进入到物流企业之中进行实习,了解物流企业员工的工作内容,对自身的专业能力进行锻炼,并且根据物流企业的标准对自身的不足进行强化与训练,物流企业也可以借助这样的机会对人才进行挑选,从实习学生中选择最适合企业发展的人,进行直接录用。教师也应该深入到物流企业之中,了解物流企业真实的需求,不仅以此来调整自身的教学内容,教授企业最为需要的内容,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且还能培养自身的业务能力,提升双师素质。
3.建设教师队伍。高职教师承担的职责与普通高校教师不同,他们需要侧重于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除了进行日常的教学,还需要教授学生专业相关的技能,这也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备熟练的理论知识与业务能力的同时还需要拥有一定操作技能,但是很多高职教师自身缺乏操作技能,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自身教师团队的建设,从物流企业中聘请专业人士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或者直接聘请他们作为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由他们讲授物流专业的实际操作课程,由高职教师讲授与物流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二者结合形成一支“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双方合力对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导,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这两方面的能力同时得到提高,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与经验,让学生工作后能够具有更加具有竞争力。
4.改革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是要为区域所服务的,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的设计时应该首先对区域经济进行调研,了解物流企业目前对于人才能力的真实需求,继而确定物流专业课程设置的方向,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对相关课程的设置,改变原有传统学科课程体系,让高职院校自身为区域经济以及区域企业服务,根据区域经济与区域企业的实际需要来教授学生,对课程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序化、选取和设计,让学生符合企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能够在工作中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五、结语
近几年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快速,但是自身体制的不健全以及相关人才的缺乏逐渐暴露出来,高职院校对于物流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能够改变我国物流产业目前面临的困境,推动我国的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向前发展,构建和改革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目前工作的重点内容,从领导到教师再到学生都应该对此引起重视,注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晓华,严雪晴.基于广东省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高职物流人才培养——以《报关实务》精品课程开发建设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1):84-85.
[2]薄爱敬.基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4,(23):145-146.
[3]叶伟媛.经济转型背景下新型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2,(23):107-108.
【区域经济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论文】相关文章:
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论文12-01
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论文12-08
文秘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论文04-23
就业视角下的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论文11-23
独立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论文04-23
构建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知识体系论文12-08
准备阶段教学模式的构建论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