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技异化加速了劳动异化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集中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当中,在这部著作里,他深刻系统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统治下工人非人化的、异化的劳动。对异化劳动理论的进一步分析,我们便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统治下科技在加速劳动异化中的催化作用。
(一)科技异化加速了“物的异化”
按照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手稿》中的逻辑顺序,异化首先表现在劳动产品的异化,即工人生产的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在马克思看来,劳动产品本应该是劳动者(工人)劳动的现实化、对象化,是劳动者本质力量的展示,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劳动的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52 这种状态下,工人生产的劳动产品越多,他越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对象,他创造出来反对自己的力量就越强大,他失去的就越多,归他所有的就越少,他自己就越渺小。
然而,工人对于劳动产品的创造并非凭空捏造,也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从自然界得到的,“它是工人的劳动得以实现、工人的劳动在其中活动、工人的劳动从中生产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从这个意义上讲,自然界为工人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场所和全部的物质生产资料,是工人得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因此,没有自然界就没有工人,就没有工人的创造,对自然界的认识越充分,人在其中的活动就越自由,供他选择的生活资料就越丰富。
这样,工人的劳动能力越强,他的外部世界(自然界)就越广,他能占有的生活资料就越多。但事实并非如此,他越是想占有,就越是失去,因为他的劳动产品是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他在自然界中生产的劳动产品越多,归他所有的生活资料就越少。最后,异化的劳动产品仅仅给工人提供确保其肉体不至死亡的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并且这些生活资料的获得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必须首先成为工人。
然而,劳动产品的增加除了通过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技术运用大机器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近代工业社会里,科技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通过科技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人对自然界的认识越充分,他改造自然的能力就越强大,就越占有自然界,越能从自然界获得更多的生活资料,因此,科技高速发展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劳动产品的快速增加,而劳动产品的快速增加则意味着工人外部世界(自然界)的加速丧失,意味着统治他的物质力量的急剧强大。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产品的异化本质上是“物”的异化,按照他的逻辑,科技越发展越会加速“物”的异化,“物”的异化的加速必然导致工人所受伤害的增加。科技只是劳动的手段,劳动的异化导致了科技的异化,反言之,科技的异化又加速了劳动的异化,加速了劳动产品的生产,从而加速了“物”的异化,以致连工人都“变成了机器”,变成了“物”。
(二)科技异化使工人“自我异化”的处境更加恶化
马克思认为劳动产品的异化只是异化劳动的一个方面,是生产活动的结果。异化劳动还表现在生产活动本身之中,这种生产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不属于工人的外化的活动。
马克思将异化和外化并列使用,在分析劳动外化的表现中,总结劳动本身的异化。他对异化的表现进行了精辟的论述,指出“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正是因为劳动本身不是自主的、是不属于工人的,因此即使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是人的体力和智力发挥的结果,这种劳动对于工人来说也是痛苦的劳动,是本质力量被剥夺的劳动。然而,这种劳动又是工人不得不从事的劳动,因为一旦停止这种活动,工人将面临饿死的危险。工人在他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中不是满足自己而是服务别人,不是自主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劳动,甚至连他自己也不是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因此,生产活动本身就是他自己的丧失。他只有在停止劳动,满足自己的吃、喝、生殖、居住、装饰等作为动物的本能需要的时候才会感到自己是人。
按照马克思的论述,工人的自我异化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自我异化,这种生产本身的异化除了工人劳动的外化以外,也与生产活动本身分不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分工越来越精细化,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把越来越多的劳动者聚集到生产车间,工人在流水线上昼夜不停地从事着简单、机械的工作。这种单一的、机械的、长期的生产活动进一步恶化了工人的处境,他的作为人的东西日益机械化,成为机器的附庸。
资本主义科技发展的最终结果是分工的精细化、生产的机械化,而机械化的最终结果却是劳动的简单化,人的思维的单一化,因为生产过程中劳动内容逐步丧失,工人的脑力劳动被不断弱化。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下,一切通过科技改进的机器大生产都把工人贬低为机器的零部件,都把工人的智力贬低为科技的附庸。科技的东西被不断放大,人的东西则不断萎缩,科技的专制已经越过了生产的界线,入侵了工人的生活,甚至为了保证工人不绝种,他的妻儿老小都被抛掷到了“资本的扎个纳特车轮”下。科技的异化使得工人自我异化的处境更加恶化,不仅工人失去了自我,就连他的妻儿老小都成了机器的附庸,都受折磨于资本的统治。
(三)科技异化进一步剥夺了工人的“类生活”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第三个方面的内容是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他认为人是类存在物,不管是肉体生存的需要,还是观念世界的丰富,都必须从自然界那里得到满足,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他对类生活进行了规定,认为“生产生活就是类生活。这是生产生命的生活……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他将动物的“种”和人的“类”进行了区分,认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同动物区别开来的最直接的原因。动物同自己的生命活动直接同一,它的生产是片面的,只生产自己或其后代直接需要的东西,是种本能的、无意识的生产,是在肉体需要支配下的生产活动,生产的产品仅仅是为了满足肉体生存的需要。人则不同,人之所以是“类存在物”,是因为人的生命活动是一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人的生产是全面的,这种生产绝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作为动物的生存的本能需要,更重要的是超脱这种需要的影响对整个自然界进行生产。“人懂得按照任何一种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尺度应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
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在人对自然界的能动地改造当中体现出来的,自然界是人的对象世界,是人的内在尺度的外在表现,是人的“类本质”的确证。然而,异化劳动从工人那儿夺走了他的“无机身体”,他的生产对象,他的“类生活”,正是因为人能够有意识地进行生产活动,他的本该是人优于动物的“类本质”却沦为了维持其肉体存在的手段,成为了同他相对立的东西。
“类本质”的异化表明,工人原本自由的有意识的生产活动沦为其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正是因为人能够“按照任何一种尺度进行生产”,人的这种能力反而成了其遭受压迫的原因。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对自然界的认识越充分,自然界对于人就越普遍,人改造自然的能力就越强大。
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科技越发展,工人被迫按照科技的尺度进行的生产就越普遍。科技的应用越普遍,工人越是失去自己的“类生活”,因为科技提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适应能力,扩大了人的无机身体,而工人的无机身体越广阔,他就越失去自己的“类生活”。因此,资本主义科技异化不断地提供着工人被迫生产的尺度,开拓着工人的无机身体,又进一步剥夺着工人的“类生活”。
(四)科技增殖了“非工人”的私有财产异化劳动理论第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人同人相异化。按照马克思的推论,如果劳动产品与工人相异化,工人生产的劳动产品不属于他,那属于谁呢?不是神灵,也不是自然界,只能是人,是工人之外的他人。这个人是劳动产品的所有者,是工人生产活动的享受者,是与工人相异的统治者,是不劳而获、站在劳动之外的非工人即资本家。
工人生产的劳动产品即对象化的劳动对于他自己来说是一种敌对的、异己的、不依赖于他的力量,对于非工人来说却是他的私有财产,是他享受服务、奴役工人的依据。人同人关系的异化就在于工人的劳动不仅生产出了劳动产品,也生产出了同他对立的、统治他的非工人。作为私有财产的主人,为了获得更多的私有财产,享受更好的服务,非工人必然会绞尽脑汁地从工人那里榨取更多的劳动产品,甚至通过卑劣的手段从他同样作为非工人的同伴那里掠夺更多的私有财产。
在马克思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组织工人进行生产并不是为了养活更多的工人,而是为了雇佣更多的工人为他不需劳动就能享受到的奢侈生活服务。要保证这种生活不被破坏,资本家只有在不断增加自己所有的私有财产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因此,如何增殖自己的私有财产成了资本家最为关心的事情。除了雇佣更多的工人,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外,他们还对生产活动的机器设备进行了技术化的改造,因为科技一旦投入生产就能够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更多的劳动产品,也正是因为科技能够最大幅度地产出劳动产品,为资本家尽快积累私有财产,它才能够在资本主义诞生不到一百年的时期内被世界所接受,从而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二、扬弃异化劳动将推进科技人性化
马克思认为私有财产既是外化劳动的产物又是劳动外化的实现,工资和私有财产是同一的,都是异化劳动的必然后果。然而,自从亚当·斯密将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视为劳动之后,“财富的这种外在的、无思想的对象性就被扬弃了。”这种国民经济学表面上承认人,实际上却是对人的彻底的否定,因为私有财产与人的紧张关系被完全归咎于人自身的本质。因此,扬弃异化劳动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扬弃私有财产,扬弃异化劳动同扬弃私有财产说的是一回事。正如科技异化加速了劳动异化一样,随着异化劳动(私有财产)的扬弃,科学也必将得到人性化的发展,关于这一点马克思在阐述共产主义思想的同时也给予了说明。
(一)扬弃异化劳动需要科技是人的、由人并为人创造的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私有财产运动的结果必然是把有产和无产对立的矛盾归结为劳动和资本对立的矛盾,而这种矛盾的解决只能通过扬弃私有财产才能实现。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但它的存在形式却是“本身”应被消灭的资本。
最初的共产主义不过是私有财产关系的普遍化和完成,是粗陋的、无思想的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的卑鄙性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最初的共产主义无限放大了物的统治力量,无视人的存在,甚至“它想把不能被所有人作为私有财产的一切都消灭;它想用强制的方法把才能等等抛弃。”这种形式下的私有财产把对物质的直接占有视为一切,把人的才能等能够表现人的内在本质的东西视为多余,这样,工人这个规定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变本加厉地被推广到一切人身上。这种最初的共产主义绝对不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而是私有财产追逐自身积累的本质力量的彻底释放,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无情剥夺,甚至是私有财产的一种倒退。
那么真正的共产主义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马克思认为“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是完成了的自然主义和完成了的人道主义,是人向自身的合乎人性的复归,是人和人、人和自然界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只有在这种状态下人才能真正占有人的本质、人的生命、对象性的人和人的作品,才能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全面地占有自己的本质。对人的本质的占有是一种感性的占有,是人通过自己的器官、情感等对象性的、现实的占有。
科技同人的关系本身就是一种对象性的关系,一旦束缚人的枷锁(异化劳动)被打开,科技也必将真正成为人的、由人并为人创造出来的东西。科技本身就是为了满足人的感性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为了看得更广阔更细微人类发明了望远镜、显微镜等观测仪器,为了走得更快更远人类发明了飞机、汽车等各种交通工具,为了记得更多更清楚人类发明了电脑等智能机器等等。科技的发展无不证明它是在不断延伸强化丰富人的感性器官,一旦扬弃了异化劳动,人真正占有了自己的感性器官,人也就真正占有了科学,科学也才能够真正为人所用。
这样一来,扬弃异化劳动后的共产主义同样需要科技为人、由人发展。这种共产主义是人对人的本质和对自然界的真正占有,而科技越是为人发展人的本质力量就越能够得以丰富,科技越是由人发展人就越能够在确证自己本质力量的同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
(二)扬弃异化劳动必然要推进科技社会化
在扬弃私有财产的前提下,人生产人,占有人的本质是通过他的对象性的活动实现的,他生产的体现他个性的对象是“他自己为别人的存在,同时是这个别人的存在,而且也是别人为他的存在”,他的存在不仅通过它所生产的对象、也通过别人、别人也通过他而相互存在。人的存在是通过别人的存在而存在的,他只有置身于由许多个别人组成的社会里,他的存在才有意义。因此,人是社会的人,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同样,自然界也应该是与社会密切相关的自然界,它只有融入人类社会,打上人类活动的烙印,成为人化的自然界,才对人有意义,才是人类得以存在的“无机身体”。
科学也如此,它只有在社会中才能找到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它本身就应该是被社会化了的。站在认识论的角度,从科学研究的主体来看,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并非离群索居的人,而是社会的人,他的衣、食、住、行等需要不得不通过社会才能得到满足,他进行科学研究所需的材料也只有到社会中才能找到,甚至他表述自己思想的语言也是社会的语言。从科学研究的客体来看,它的研究对象不外是人化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它的研究对象只有在社会中才能找到。它的研究成果也不外是关于人的或自然的东西,这些东西只有进入到人类社会被人们认可才有意义,只有对人而言,才称得上是研究成果。因此,科学家本就知道自己是社会的人、是社会存在物,他所做出的科学研究也是为社会做出的,他的体现自身个性的研究成果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得到认可。
扬弃异化劳动之后,人的类本质必将得到彻底的解放,个体的特殊本质也将得以复归,社会对个体而言将不再是抽象的东西,而是普遍的、感性的存在物。这种状态下不管是社会的发展还是个人的发展都要求科技能够站在人的立场上,由人创造、为人服务,既能体现个人的特殊本质,又能够满足社会的普遍的类本质的需要。这就必然要求科技不断地社会化、普遍化,因为只有科技普遍地被人们所接受,它才能够得到持续的发展,才能不断地改善人们的生活,充实人的现实需要,壮大人的本质力量。同样,科技只有不断地社会化,它才能像鱼儿之于江河一样,从不断丰富的感性的现实社会里找到其理论的现实基础,以完成更加完美的突破。
(三)扬弃异化劳动将实现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有机统一
在马克思看来,人同私有财产的关系被直接的、片面的理解为享受,被理解为占有、拥有,以致一个对象只有被我们使用时,它才是我们的,人的本应丰富多样的肉体的、精神的感觉被单纯的异化的感觉即拥有的感觉所代替。共产主义之所以要扬弃异化劳动、扬弃私有财产就是要彻底解放人的感觉器官,就是要彻底地释放不同的器官所规定的人的丰富又全面的本质力量,这种力量的确证,只有在对象化的世界(主要指打上了人类烙印的人化的自然界)那里才能实现。不得不承认,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生成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尽管由于私有财产的存在,人同这些对象性的存在的关系仅仅是从外在的有用性理解的关系,是以异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但不容置疑的是,自然科学已经被越来越频繁地应用于现代工业,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大量的劳动产品正源源不断地被生产出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是人的社会本质和自然本质充分结合的产物。人不仅是社会人,也是自然人,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对自然界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自然科学同现代工业的结合,延伸了作为人的无机身体的自然界,正是在对自然界的对象性的改造中,人的需要不断丰富,人的生活日益精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自然科学既是人的科学的基础,也是人的生活的基础,是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
马克思认为“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这就意味着科技发展的最终结果将是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有机统一。一方面自然科学的直接对象与其说是自然物,倒不如说是人本身,感性的自然界对人来说是另一个感性存在的人,人的感性只有对人来说才是感性,只有通过别人才能得到确证;另一方面,关于人的科学的直接对象是自然界,人认识的第一个对象是从自然界那里获得的,人的感性器官只有在自然界里才能得到更好的进化,人的本质力量也只有在改造自然的对象性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充分展现,才能得到丰富,甚至就连人的思维的表达要素语言也是感性的自然界。
因此,扬弃私有财产之后,工业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性的展现将不再以异己形式呈现出来,人的感觉也将从片面的单纯的拥有的感觉得到全面的发展,人将从总体上全面地占有自身、占有自己的类本质。自然科学通过工业从实践上对人的现实生活的改造将不再是异化的形式,自然界将成为真正的人本学的自然界。同样,因为私有财产的扬弃,因为自然界已成真正的人的自然界,人的解放后的自然本质将在对自然界的改造中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关于人的科学必将实现与自然科学的真正的有机统一。
三、马克思科技思想的当代启示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向我们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同他的劳动产品、他自身(生产活动)、他的“类本质”、非工人之间的异化关系。他认为外化劳动、异化劳动在产生私有财产之后,私有财产也成了外化劳动的原因,成了工人丧失自身的根源。因此,他倡导积极扬弃私有财产的共产主义,认为只有扬弃异化劳动、扬弃私有财产,人的本质力量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复归。他的劳动异化理论虽然没有提到科技,却处处显露着科技加速劳动异化的痕迹,他倡导的.共产主义对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扬弃也是对科技异化的扬弃,是人对自身本质的真正占有,也是对科技人性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异化劳动理论背后闪现的科技思想对于当代科技的发展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科技发展必须以人为本
不管是对异化劳动的阐述还是对共产主义蓝图的描绘,马克思都时刻把人聚焦于他的研究视野当中,异化劳动是人的异化的劳动,共产主义是人的占有自己全部本质的共产主义,人才是一切理论的核心,没有人一切将成为空谈。科技的发展也是如此,科技必须是人的科技,科技发展必须是为人的发展,科技只有尊重人、服务人、以人为本才能持续存在。
科技必须是人的科技。正像马克思追问工人劳动的最终归属时发问的“如果我自己的活动不属于我,而是一种异己的活动、一种被迫的活动,那么它到底属于谁呢?”答案不是神,也不是自然界,因为他们从来不单独是劳动的主人,劳动的主人只能是人,是非工人。同样,科技作为劳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他的主人也只能是人,至于科技是人化的,还是异化的? 其根本区别就在于它的主人是普遍的人、总体的人、整个工人还是个别的、站在劳动之外的非工人。当代社会,科学技术要想得到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走进人类生活,被大多数人所掌握,也就是说科技必须是属人的,是属于社会,属于人类的,是社会的对象化的人。科技的人性发展是伴随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展现而不断完善的。
同时,科技不仅是人的科技,还应该是为人的科技,科技发展的唯一宗旨应该是造福人类,改善人的生活,丰富人的本质。当代社会尽管还存在私有财产,资本主义社会依然存在,但工人的自我意识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增强。不得不承认,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们正逐渐从繁重的劳动当中解脱出来,尤其是随着以生物工程、电子计算机等为特征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品日益进入千家万户,人与人的联系也日益频繁,整个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小。如果说马克思所处时代的工业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的话,当代工业将不仅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现,还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极大丰富。因为当代社会私有财产在它的不断地运动过程中也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扬弃自身,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在当代,科技只有从它的为人的唯一宗旨出发,才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同,才能被人们所接受,才能为人的解放做好准备。
(二)科技发展必须尊重自然
人的本质力量只有在对象化的世界即人化的自然界里才能得到确证,人的劳动的直接对象就是自然界,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离开自然界人类什么都创造不了。科技是人改造自然的一种革命性的力量,是劳动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而人类改造自然的主要方式就是科技,通过科技人类不断地认识自然,能动地改造自然,把天然的尚未打上人类烙印的自在的自然变为具有人的本质特性的人化的自然,变为人的本质的对象化的世界。
通过科技尤其是自然科学,人类逐渐认识自然界自发运行的客观规律,并能够按照规律来能动地改造自然,创造出自然界自发运行所无法生成的东西,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确证人的本质力量。然而,每个人、每一代人的认识的有限性,以及自然规律运行的复杂性,使得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并不全面,尽管自然科学通过工业从实践上创造的物质财富已经超过了以往所有社会生产的总和,但看似完全征服自然的工业社会却出现了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粮食短缺等一系列威胁人类生存的危机,特别是在当代社会,随着大量的物质财富的生产,科技的这种无视自然、奴役自然的负面效应也不断显露出来,科技的这个“一心想把浮士德的灵魂弄到手的梅菲斯特”正不断地诱惑着人类,企图把人类拖入死亡的深渊。
当代社会科技负面效应的不断显现,严重地警告着人类,如果科学一味地无视自然,不顾自然界运行的客观规律,自然界将会回报人类以最为严酷的惩罚。同样,科技要想持续发展,要想实现科技人性化,就必须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的自然本质。只有在遵循自然规律前提下发展的科技,才是人的真正的自然本质,只有在尊重自然规律前提下发展的科技,才能真正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真正带领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人的解放即人从总体上全面地占有自己的本质力量就是要摆脱必然性的奴役而获得真正的自由。这种必然性包括关于自然的必然性和关于社会的必然性,相应地,这种自由也包括从自然力中获得的自由和从社会关系中获得的自由。科学之所已能够成为人类改造自然的革命性力量,是因为它的自然科学和关于人的科学正是对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主要依据。总之,科技应该是一股为人类的解放而做出积极准备的革命性的力量,科技的发展应该是符合人的社会本质和自然本质的发展。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蕴含的科技思想论文】相关文章:
马克思哲学论文浅析马克思的新哲学03-21
马克思主义原理论文的精选06-20
浅析体系建设水利科技论文11-05
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逻辑进路论文05-27
最新浅析gps导航原理论文06-01
浅析向量理论的诞生及在中国的传播论文07-04
浅析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论文01-12
浅析林业科技推广路径论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