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转变理念,体现师生互动、学生探究的全新理念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实现“教”与“学”的统一,真正实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在教学设计上,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在熟练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探索知识发展的规律以及教材的设计体系。在教学问题的情境创设上,遵循由小到大的规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实现学生知识质的飞跃。
2.营造良好的.课堂交流气氛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是教师成功进行数学合作教学的关键。在合作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不断地鼓励学生,才能产生良好的合作交流效果,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笔者在小学一年级分一分”的教学中,首先根据学生的座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将教学模具和学具(小棒、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铅笔、橡皮、尺子、小刀等)无序地放在各个小组的桌子上。然后提出问题:请讨论我们的书桌上都有哪些物品?应如何将这些物品整齐地归到文具盒和学具盒里?通过讨论,学生悟出了上述物品应根据用途的不同分成学具和文具两类,然后动手将其整理。对于合作整理得又快又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学生通过相互讨论、相互帮助,不仅加深了同学间的合作意识,同时获取了知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发现并解决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既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虚心向他人请教。
3.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学习中的引导作用
小组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但同样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处在成长时期,因此,在开展合作教学时,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而应深入到学生内部,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并做适时的介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小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4.合理设计小组学习中的问题
小组学习由问题开始,因此,在问题的设置上,教师应遵循以学生认知水平为基础,探索认知的未知领域的原则,也就是要体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小组学习中问题的设置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矛盾性问题。在‘分数化小数”的教学中,当学生认识到只有分母中含有2和5的质因数的分数才能化成郁、数后,教师可以给出。上述分数哪些可以化为有限小数。通过讨论,学生会发现坚和3O釜能化成有限数,与学生白原有认知不符。二是假设胜问题。也就是要求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对新的问题进行猜测和判断。三是发散性问题。该类问题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学生运用知识,是小组学习中问题设置的主导,旨在通过讨论,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意识和多向思维能力。
总之,小组合作教学作为目前主导的教学方式,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合作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小学数学用分组学习形式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论文06-20
小学数学高效教课形式的研讨论文10-08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论文05-31
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研究论文03-17
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数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论文06-20
小学数学中研究性学习路径分析论文09-26
小学数学智慧教学模型研究论文06-28
对小学数学创新路径的研究论文10-08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研究论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