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经验研究论文

2021-06-22 论文

  一、巧用诗句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地引入一些诗句,并让学生分析其所反映的生物现象与生物学规律。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得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草盛,即草多了,草吸收的水、无机盐就多;草挤占豆苗的生存空间,遮挡阳光影响豆苗的光合作用,导致豆苗生长缓慢,因此,才有了“草盛豆苗稀”的景象。所以,在教学中导入诗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不仅了解了生物现象和生物规律,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宽度。

  二、引用成语

  成语也是中华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成语,提高生物教学效果。在这里通过案例来说明,教师可以列举一些成语,让学生通过分析,说明能反应生物影响环境的成语,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由于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用来比喻大的事情要从第一步做起,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的,人要走路,必须要穿鞋,鞋是人们为了保护脚部免受带棱带刺的硬物伤害、便于行走和御寒防冻而穿用的兼有装饰功能、卫生功能的足装,这是不言而喻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吃蝉,黄雀吃螳螂,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白蚁在大堤内挖洞影响了大堤的牢固性,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在这样的教学情景下,学生既可以深入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而且可以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解释的能力。

  三、借用俗语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被广泛应用,并且流行的俗语,这些与自然的生物学现象和规律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个俗语说明的生物现象是变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体现了亲子间和子代个体之间具有不同的.性状,因此体现了生物的变异现象。俗语“瑞雪兆丰年”中隐含的能对生物产生影响的非生物因素是水,“瑞雪兆丰年”,意思是冬天多下雪,土壤中含有的水分增多,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瑞雪兆丰年”中体现了环境因素中水对生物的影响。另外,还有“大树底下好乘凉”是由于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向空气中散发的水分,带走大树周围的一些热量,从而降低了大树周围的温度,使得大树底下比较凉爽。这说明大树影响了周围环境的温度,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自然规律;“鱼儿生活在水中”,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必须生活在水中,离开水就会死亡。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依赖环境的自然规律;“葵花朵朵向太阳”是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太阳光对生物向日葵的影响。总之,在教学中,这些妙语的应用,不仅增添了生物教学的趣味性,而且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经验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研究论文09-25

课堂教学收尾的研究论文06-20

高中课堂教学研究论文07-20

声乐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论文04-13

高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论文06-26

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论文07-06

生本课堂教学研究论文05-06

物理课堂教学研究的论文09-23

翻转课堂教学法研究论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