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措施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措施是针对情况采取的处理办法。到底应如何拟定措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措施探析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措施探析论文 篇1
摘要:针对目前在《环境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提高实验课时、优化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条件及完善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旨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随着微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与评价、污染物处理及资源化等研究领域的迅速发展,环境微生物学已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监测与治理等环境类专业的必修课程,而实验教学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实验课是对理论课的补充延伸,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3]。为了提高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我们急需对环境微生物实验教学提出改革措施,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一环境微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
(一)重理论,轻实验
目前,很多学校将环境微生物学分为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两大部分,但是实验教学考核往往以实验报告作为最终考核成绩,这样的考核结果过于片面,易忽略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操作和认真思考的学生,也不能突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由于考核方式简单,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实验课,缺乏实验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的实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实验教学内容陈旧
很多学校都存在此问题,具有普遍性。课程中开设的大部分实验项目与培养目标要求不一致。现开设的实验项目多数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并且实验内容相对而言也比较简单陈旧,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项目,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容易导致实验课后学生对相关实验技能印象不深刻,同样也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4]。微生物学的实验技术在与环境相关领域的应用,需要综合的实验技能,同时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及时修改和调整实验教学内容。
(三)实验教学条件有限
很多学校已将理论课和实验课单独开设,并单独计成绩。但往往因为实验场地,实验经费、实验器械的不足,导致很多实验项目不能开设,从而影响了环境微生物实验课开设的完整性,进而影响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环境微生物学实践教学方法,解决当前学生动手能力少的问题。
二环境微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优化环境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体系和内容
把实验课与理论课并列,单开单考,增加实验课程学时,形成理论课与实验课两个课程系列,旨在强化实验教学,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培养要求,应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将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的内容整合成3个模块:即基础性实验模块、综合性实验模块和设计性实验模块[5]。实验项目设置应将基础的微生物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减小开设比列。增加设计性实验与综合性实验的比例,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完成整个实验。实验老师只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目的。
(二)改善实验课教学条件
实验室硬件建设是实验教学的物质基础,也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为了缓解实验教学空间不足的问题,我们将学生进行分批实验,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安排实验,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亲自实验的机会。首先,要按照“适当引进、档次合理、配套实用”的原则,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实验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其次,在合理使用和养护实验设备的前提下,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在有限的使用时间内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效能。
(三)完善实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应采取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评分的考核方式[6]。将实验预习、课堂考勤、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卫生打扫等方面都纳入考核内容。实验课程总成绩由平时成绩(50%)和考试成绩(50%)构成,平时成绩各部分所占比例分别是实验的预习情况占10%,考勤情况占15%,基本占30%,实验报告占40%,卫生打扫占5%。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客观、公正、综合全面地评价学生对环境微生物学这门实验课程的掌握情况,以及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余阳,吴小倩,杨静,等.环境微生物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和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4):194-197.
[2]高莉,李琴琴,赵英虎,等.基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17,44(11):2748-2754.
[3]段静静,骆苑蓉.为环境科学及生态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环境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探索和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6,43(4):804-809.
[4]黄玉茜,韩梅,孙军德,等.关于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想法[J].微生物学杂志,2012,32(6):99-102.
[5]朱兰保,盛蒂.以就业为导向的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6):189-190.
[6]郑传进,吴小勇,杨洋.等.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考核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3,40(6):176-177.
[7]王进军,梅丽娟,张键,王小治.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步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3(27):22-23+26.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措施探析论文 篇2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地不断发展,为了适应这种发展现状,我国教育部门提出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然而,生物化学这门课程作为生命科学以及相关专业学习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它对于培养合格的应用型生物化学方面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探究意义。本文结合现阶段生物化学课程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当的改善措施,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优化教育内容、改善教学方式、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为生物科技发展培养更多相关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生物化学;课程改革
21世纪生物科技发展相当迅速,生物科技的发展少不了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相关专业的学习。生物化学既是生命科学的基础课程,也是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它是通过化学理论、化学结构及化学变化在分子水平对生物体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生物化学是很多生命科学相关专业必学的专业课程,比如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医学、环境科学等等。由于生物化学这门学科知识复杂、深度难度大、理论深奥、内容抽象,导致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下降。生物化学作为一门其他专业课程学习前的基础课程,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到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因此,要寻找新的教学理念来改变传统的生物化学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就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生物化学课改中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
一、现阶段生物化学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复杂,知识深奥。生物化学这门学科涉及到的内容和知识面都非常多,而且有很多生僻的医学名词,在解释过程中要运用一些复杂的医学术语,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吃力,加大了学习难度。生物化学中机体出现的大部分化学反应都是非常复杂的,甚至还有一些连锁反应,并且参加机体内部反应的物质都是一些生物大分子,要考虑的因素相对较多。许多机体内部的化学反应都不是一步就可以完成的,有些反应甚至需要十几个新陈代谢完成,新陈代谢也不是单独反应的还涉及到各部分机体之间的联系,这就大大地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一些老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讲得也非常快,很多知识还没理解就过去了,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更是一头雾水。(二)教学理念不足,教学内容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往往还采用以前老式的教学理念。虽然已经实施了新课程的改革,但由于生物化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很多老师在授课时还是填鸭式和宣讲式,不断地给学生灌输复杂的理论知识,甚至是拿着书本照抄照念,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这些都会导致学生被动学习,成为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同时也完全违背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虽然作为一门理科学科需要做一些实验,但生物化学学科的实验部分也是非常单一的,大多数实验没有什么探究的价值,只是简单的证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完全脱节,学生无法将所学习的东西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与生活当中。(三)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学习能力差。经过从小学到高中的传统式教育,大部分学生都存在依赖学习的习惯,无法主动地去学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到了大学这种习惯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甚至影响他们未来的就业。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相关专业所学的基础课,要想把专业学好就必须学好这门课程,为以后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生物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如果仅仅只依赖老师课上讲的是完全不能很好地掌握这门课程的。在学习这门学科的同时,要将其理论知识结合生活以及未来的工作,这样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习。
二、生物化学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优化教学内容。在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条理清晰、讲解要简明易懂并且逻辑要连贯紧密。应该突破传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限制,需要多方面的教学,让学生对生物化学更加了解,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突出教学重难点,还需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地把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在教学中,需要把所学的知识有效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心中有一个整体的框架,通过对不同知识内在联系的了解,使得学生更深入的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在教学内容上,不要只是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应该联系生活上的一些实际问题,这样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改善教学方式。在教学方式上,要突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重视老师对知识技能的传授,注重理论轻实践,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抑制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应该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还需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方式。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采用启发式教学,巧妙地设计一些问题,使得学生能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通过利用归纳教学法,可以把一些复杂的难记忆的知识,通过总结归纳分析让学生更清晰深刻的记忆。(三)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及时的反馈学习效果,在生物化学的教学上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在哪些方面掌握不足的情况,这样能更好地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指导。通过对学习效果的了解,老师也能更好地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为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参考。在对学习效果的反馈中,可以加深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这些交流老师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采取因材施教,通过学生对老师的一些建议,可以让教学方式方法更适应学生的学习。在反馈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课堂小作业等方式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这些反馈可以使得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结语
为了适应社会对于综合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需求,我国致力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所谓的应用型人才就是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应用到所从事的学习和工作中,并且能够熟练掌握社会实践、社会生产以及一些社会活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它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而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对于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专业能力强的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所以本文就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生物化学课改中的探索进行了分析,由此可知,生物化学这门课程需要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进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改善、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以此来培养学生掌握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长俊,周盛梅,朱红薇,冯德明,李朝峰.专题微课生物化学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嘉兴学院学报,2015,27(4):141~144
[2]孙若东,及长虹.通过课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检验专业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为例[J].中国医疗前沿,2013,8(20):110~111
[3]胡晓倩,于海东,董丽丽,毕淑峰.以地方性应用型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24):233~236
[4]李敏艳,房宇,王伯平,马慧玲.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广州化工,2016,44(9):194~195
[5]徐燕.基于转化医学理念的高职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生命的化学,2016,36(4):568~570
[6]何志新.高中生物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高效课堂[J].经贸实践,2016,21:271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措施探析论文 篇3
摘要:生物作为高中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因而需要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提出,初中生物教学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如何采取措施促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则成为了广大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文章立足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重点分析如何“优化初中生物教学措施,打造高效课堂”这一问题。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措施;高效课堂
教育事业的进步,推动了科学学科教育地位的提高。初中生物,是一门生命科学学科。优化初中生物教学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提高有积极作用。当代教师应当通过教学措施的优化,让学生在有生命力的活动中学习生命科学知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对初中生物教学的限制,才能让课本中的知识变得活灵活现,促进学生生物学习思维的形成。利用多种教学策略,打造高效初中生物课堂,是促进生物教学进步的实践。
一、利用情境教学法打造高效课堂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形象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初中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发展时期。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有利于生物知识的简化,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用与初中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作为情境创设的资源,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后,更加细致地观察生活,深入到生活中。比如在讲解《种子的萌发》知识时,考虑到学生很难在生活中观察到种子萌发的全过程,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创设的方法,给学生创造观察的机会,让学生更为深入地发现生命的力量。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一段种子从被种下到发芽生长的动画,让初中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到种子的成长。
二、利用分层教学法打造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当代教育工作者重视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当前,我国仍然以班级为单位授课,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就要认清学生的生物学习差异,并针对学生的差异改革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分层教学法,是针对学生差异性而提出的全新教学方法。利用分层教学法实施教学,需要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力以及性格特点等。教师要通过生物知识测试以及日常教学观察,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并针对学生的学习层次,安排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与活动。当然,这一些都要在无形中进行,从而保护初中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的生物学习积极性得以保持。比如在讲解《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差异,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对于生物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要设置“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了解呼吸道处理空气的流程”这样的目标。而对于生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要设置“理解并能够描述呼吸道处理空气的过程及原理”这样的教学目标。在不同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中用不同的方式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合作学习,能力较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找到生物学习的成就感。用对教学手段,会让学生的生物学习更加轻松。
三、利用开放教学法打造高效课堂
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过于死板,许多学生认为生物知识是有趣的,但他们并不喜欢生物课堂。教师在课堂中滔滔不绝地讲解,让学生无条件地接受自己传递出去的一切内容,如此教学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要优化初中生物教学措施,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积极构建开放性强的课堂活动。虽然学生面临升学压力,但教师绝不能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开放性的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有直接促进作用。教师将更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比如在讲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心中人类是从哪起源,怎样发展而来的。在这样的问题上,初中学生会有很多猜想,他们也乐于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讨论,并总结出一个小组认可的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过程,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学生思考的成果是生成性教学资源,利用这些的生成性的资源来导入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初中生物教学的开放化与高效化。
四、利用实验教学法打造高效课堂
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部分。实验活动的有效开展,对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在生物课堂中引导学生设计、操作实验,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综合生物能力的提高。在课上给学生实验学习的机会,能够消除学生对实验的恐惧感,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选择那些简短与高效的实验活动,丰富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构建完整的生物知识体系。比如在讲解《植物细胞》的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这些课程可以在实验室中开展,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他们想要研究的植物,并做植物细胞切片,用显微镜去观察细胞。教师可以先给学生示范规范的操作方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流程。再给学生自由去制作个性化的植物细胞切片,观察对应的细胞结构。让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生物实验中得到满足,能够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知识涉及面广,与初中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教学创新的今天,对传统初中生物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积极利用创新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走进生物世界,有利于课堂参与度的加强。利用丰富的初中生物教学措施,组织学生分析与解决生物问题,才能让学生的生物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娟.电影电视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S1).
[2]路肥城.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2).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措施探析论文 篇4
摘 要:
在中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巧妙运用合作小组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教师要组建中职生物合作小组,并强化小组合作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同时,教师要把握教材重、难点,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关键词:中职生物;合作小组;运用
在中职生物教学过中,教师要巧妙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强化对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还要精选适合合作小组学习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确保高效运用合作小组进行中职生物教学,让学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提升中职生物学习能力以及生物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一、组建中职生物合作小组,并强化小组合作指导
1.组建中职生物合作学习小组
毋庸置疑,中职生在进行生物学习的时候,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是不同的,学习生物的能力也是不同的。首先教师要考查本班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考查每一个学生喜欢生物知识的程度,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根据同组异质的原则按照每组四到六人组建合作小组,同时教师选择合作学习能力强、组织能力强、对生物学习感兴趣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组织学生在教师布置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组织组内合作学习。
2.强化小组合作指导,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进入到小组合作状态
目前的生物课堂中,尽管有些教师也运用合作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但是收效甚微,甚至有些合作小组成了学生的“自由市场”,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甚至说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因此,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强化指导,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盘散沙,而是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合作交流中来,能够在组内探究以及合作中真正提高自己。因为组内讨论人数比全班集体讨论人数精简,这就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小组中发言,都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因此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发现自己的问题。当然,也能够让学生在其他同学肯定的目光中寻找到自信,因此更加喜欢学习生物。教师要指导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运用合作学习方法,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学会倾听和交流。
二、在合作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1.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创新
中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对中职生物的学习,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在中职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断强化自己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创新中发展,在合作中创新。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职《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涉及一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的生物实验,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
就要告诉学生合作探究的目标。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熟记本组内的合作学习目标,还要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探究目标。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在探究中创新思维,乐于在生物实验的过程中,养成质疑、求实、创新以及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教师要善于把握合作时机,使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在创新中发展
学生在进行生物学习的过程中,一些创新思维可以说是转瞬即逝的。作为中职生物教师,也要具备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能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要在熟悉掌握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科学观的基础上对任何创新的思维勇于把握。对于学生提出的创新观念,教师要组织学生深入合作探究,形成成型的创新思维,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把握教材重点难点,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1.中职生物教师要把握教材重点难点
教师在教学之前,要通过教研组的集体备课了解并掌握每一个教学单元以及每一堂生物课的教学重点以及教学难点。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合本班的导学案。在导学案上,教师要明确哪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以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哪一部分的教学内容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就可以完成。教师要精选适合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而不是动辄就合作,徒然浪费了课堂的时间,却不能确保高效课堂的实现。
2.课上教师要组织学生恰当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精选适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教学内容进行合作学习,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准确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如,在《细胞中的无机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精选适合合作学习的内容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辩论,在这个过程中澄清概念不清的地方,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的时候,要运用平等的状态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恰当地调控。
总之,在中职生物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恰当地运用合作小组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生物合作学习能力,而且能够让班内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升自身的生物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剑芳。提高讨论学习有效性的几种策略[J]。成功:教育,
[2]黄晓侠。浅谈“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下的小组合作活动[J]。成才之路,
[3]张玉华。在研讨中充盈在反思中升华[J]。教育教学论坛,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措施探析论文 篇5
摘 要: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既与职高生的认知心理相契合,也与职高生物学科特点十分贴近。通过教学实例,阐述职高生物教学中合理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过程和实际效果。
关键词:
职高生物;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应用
职高生学习生物的动力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希望学有所用,为将来就业打下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是被生物学科本身的魅力所吸引。在职高生物教学中承担主要教学任务的教师,要把握职高生这种学习心理,积极采取多种方法实施教育活动。目前,职高生物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有“问题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这两种方法既有关联又有不同,其中任务驱动法虽然也经常以问题来作为任务的主要构建框架,但它更注重任务中教学内容的隐性内涵,更强调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探究能力以及互动合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任务驱动教学法”与职高生物重于应用与实践的学科特点十分契合,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归纳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例,对如何在职高生物教学中合理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了阐述。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构建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将知识以单个或者多个任务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明确任务中隐含的知识,并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去巩固旧知,发现新知。在任务驱动教学法模式中,教师始终起到的是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如何进行互动合作,引导学生如何最快地完成任务,最终让学生通过任务完成实现对知识的重组和构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高生物教学中的构建应首先让学生明确完成任务的目的和动机,然后让学生再对任务进行分析,尝试找到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制订可行的任务计划,最后通过运用自己选择的方法、制订的计划获取各种任务中所需的信息,从而能够使任务顺利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发现问题,并会主动地去探寻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建立起真正的属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高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般来说,任务驱动教学法大致分为四个步骤:()任务提出、自主探究、互动合作、总结评价。本文以“遗传与变异”一课为例,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高生物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进行详细介绍。学习“遗传与变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去解决现实中的生物问题,学会如何培育新品种作物。因此,教师要将比较分散的与生物性状有关的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学会怎样运用基因突变、基因工程等生物原理,来进行优良品种的培育。
1.情境创设,提出任务
对于大部分职高生来说,他们对育种方面的内容都不太了解,为了让学生对任务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主动探究意识,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将任务引出。利用多媒体呈现两种不同性状的小麦图片,然后问题引出任务“在具体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哪种小表更能够符合农业生产需求?怎样运用现有小麦品种培育出与农业生产需求相适应的品种优良的小麦?”
2.分析任务,自主探究
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任务目标,这时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对任务进行分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的分析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新品种培育,首先是生物变异,而可遗传变异来源包括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应用于生物实际中,可以进行诱变育种、杂交育种等等,那么如果想完成这些任务,该选择哪种育种手段?学生可以根据下表从几方面进行思考:
3.互动合作,完成任务
学生可以按照教师的建议进行结组,也可以根据座位关系自由结组,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进行互动讨论,合作学习。每个小组应选取一名组长,负责本小组任务完成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组织协调。
4.作品展示,总结评价
任务完成后,如何对每个小组的任务成果进行合理的总结与评价,是保证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效性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展示,并由每组的组长对小组任务设计、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详细讲解,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给出客观评价。例如,A组运用生物知识培育出了“ddTT(矮秆抗病小麦)”的新品种,采取的是“杂交育种”的育种方法,运用“基因重组”的原理,选择“杂交—自交—选优—自交”的方法与途径,其优势在于新品种中集各个个体优良性状于一体,而其缺陷在于育种时间较长,优良性状必须做到及时发现,并用“矮秆抗锈病的小麦”作为例子进行分析。很多学生对A小组任务完成情况给出了好评,认为他们计划合理,组织严密,结论科学。同时对照A组任务,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并进行了及时的自我反思与自我修正。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当前职高生物教学中最具教育意义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帮助学生夯实生物知识基础、强化生物学习意识的一种重要策略。教师在广泛应用此方法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要因人而异、因教材具体内容而异,构建由教材、教师与学生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牢固框架,为职高生建立完整而全面的生物知识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解玉嘉。任务驱动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中的运用[J]。中学生物学,2012,28(11):6-7.
[2]管新芳。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初探:以“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节为例[J]。教师,2012(34):27-28.
(作者单位 江苏省灌云中等专业学校)浅谈生物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如何改善高中生物教学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生物教学初探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措施探析论文 篇6
摘要:
在以班级授课形式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与合理地选择和应用电教媒体,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
激发兴趣;突破难点;对比求真
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故有人把他称作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以班级授课形式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需要,合理地选择和应用电教媒体,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一、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学习兴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在设计和表现课堂时,应充分考虑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在讲授序言时,一开始就利用录像片展示我国近年来生物科学发展的伟大成就,然后巧妙地引出问题。学生边欣赏边思考,不仅使同学们意识到生物科学的重要性,还激发了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创设情景,加强教学感染力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绪和情感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这一因素的能力性。
为此,我们可利用电教手段,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文字性的描述进行还原,创设情景和场景,加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例如,在教授《环境保护》时,为使学生对环境的重要性有直观真切的认识,我借助多媒体课件把有关内容通过动画形式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同时还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功能,让学生参与表达。这样的教学形式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激发了学生爱护环境的情感,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直观形象,突破教学中难点
使理论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善于运用电教手段来突出在教学中的重点和常规教学中遇到的难点,好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例如,教学《受精和结实》一课,我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受精这一过程通过动画短片,模拟形成的变化过程,把抽象化的理论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有利于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效果很好。
四、拓展教学,打破时空的界限
在常规教学中,由于教学手段的限制,极大地制约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力。有些美容由于受时空的限制无法找到恰当的表达方式,致使教师教的勉强,学生学得困难。这时,如果我们能借助电教手段设计和表现课堂内容,就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拓展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进而增加课堂的容量,降低教学难度。
五、对比求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比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人们思维的过程实质是一个不断比较,筛选,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对比是一个重要的手段。投影教学正可为一次契机,为学生解读感性材料,使之达到对比分析之效果,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讲《被子植物的分科举例》中的双子叶植物纲时,教师先用投影出示十字花科的白菜、萝卜,豆科的大豆、槐树、菊科的向日葵、蒲公英等植物,让学生对比区别并总结各科的主要特征。
总之,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势在必行。因而要致力于电化教学的探究,为学生汲取知识的营养,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措施探析论文】相关文章:
林业种苗管理措施探析论文06-22
初中生物教学探析论文03-31
高职体育教学与管理问题及措施探析论文06-15
实验教学下的初中生物的论文06-13
新课改下初中生物教学探析论文06-22
生态农业健康发展措施探析论文02-10
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进措施探析论文06-26
新时期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论文06-22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措施论文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