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课标理念下教学观念的转变
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影响到学校教育能否实施素质教育。所以教师应该具有全新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的新发展。
但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在教学方法上表现出对运动技术的精雕细琢,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的不同;在师生关系上,学生处于次要地位,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角,学生始终都在跟着教师走,处在一个被动的学习状态,而不是主动地去学习。可以说严重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上毫无创新意识。在教育内容和标准上,主要是考学生对动作的记忆能力和模仿能力。
终于我们迎来了新课程,使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新课标的实施表现出了体育课程发展的新方向。新课程要求教师与学生要建立一种民主、合作、平等、互利的师生关系。一切要从学生出发,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深入到学生当中去,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课程目标主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课程内容多样化、弹性化,课程评价注重学生的发展。作为在第一线的体育教师,应该尽快进入“角色”,走进新课程。那么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走进新课程、构建新型课,这是体育教学模式以及体育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因此,教师个体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教学观念的转变,是进行教学创新的前提。但由于教师存在着个体差异,这就需要针对自身情况,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主动地学习。同时,进一步深入剖析和认识传统教育的局限性和负面影响。认真研究和探讨“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了解学校体育教育指导思想和未来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从而在体育教学中能始终体现出以“以学生为本”的发展为主题的教育思想。
二、对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解
1.正确理解课程的名称和性质的变化
新课程不是传统的体育课加上原来的健康教育课合并的综合课程,而是更加强调体育课要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扎扎实实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关注学生如何通过身体活动,去实现健康目标,它重视的是如何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增强体能和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而且还要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新课程强调将课程的教学与人的培养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
2.深刻理解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
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与其它学科的教学模式相比,体育教学模式除了具有教学模式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体育教学本身的特点。我们将其加以概括,把体育教学模式定义为:依据体育教学思想和体育教学规律提炼出来的具有典型性、稳定性的教学样式,以及体育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
3.正确把握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
(1)体育教学思想
体育教学思想是体育教学模式所赖以成立的理论基础,使人们能够了解教学模式的来龙去脉。如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就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力图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课程结构,融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2)教学目标
教学模式是为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中的核心因素,决定着模式的操作程序和策略等方面。体育与健康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有效地促进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五个领域目标得到部分或全部的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得构成体育教育模式的结构要素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而体育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
三、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创新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体育教师要由原来的重知识、技术传授向重学生身心发展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限制学生自由(如随时向教师发问),转变为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自由”空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自身能力的转变。
体育新课程主要是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体现课程的时代性。重视改造传统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项目,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外部客观条件。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有时是外部学习动机起作用,有时是内部学习动机起作用,二者轮流交替、互相转化,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直至到达既定的学习目的。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如下措施:当学生没有任何学习动机时,可以创设各种外部条件,以激发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如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内容,采用新兴的街舞、健美操、搏击操等)。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外部学习动机以后,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以及信念、理想和世界观,并引导这些内部心理因素,使之转化为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当学生有了强烈而持久的内部学生动机之后,仍然要利用外部条件去激发外部学习动机。如让学生自己创编街舞、健美操等激发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总之,要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为主,适当利用外部学习动机,使两者并行或轮流交替。如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始终会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学习效果必定会大有提高。学生也可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习,有权参与体育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可以自由练习与思考,允许标新立异。师生关系这种角色的重新定位,有力地促进了师生间的人际互动和师生关系的改善。
2.开发学生学习潜能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潜能,并且希望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学习。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会什么动作技术为出发点设计的,它束缚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和利用,忽略了远期教学效果的最佳获得。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追求的体育教学模式则以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出发点,最终达到由“教”到“不教”,由“学会”到“会学”这一目标发展。
在“快乐足球”中米卢提出了:单纯性的竞技体育也可以快快乐乐地训练、快快乐乐地比赛拼杀。米卢利用此理念激发了国家足球运动员的内在激情,从而实现了中国队进世界杯的梦想。而我们的中小学体育何尝不可呢?传统的体育教学注重传授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那种纯粹为了学习某项动作或提高身体素质而教学的思想观念,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吃力,打从心里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失去信心。新课程标准下的快乐体育教学,应该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因为只有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因此,要想学生产生活动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快乐体育强调以积极的方式去促进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它追求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兴趣入手,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课程和最拿手的体育项目,使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进而产生学习的乐趣。
3.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近代班级授课制的建立使得对学生统一化要求很高。传统思想影响下的体育课不管学生的先天差异与不同需求,其练习项目、次数、难度、标准都必须一致。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统一化的体育教学模式完全忽略了人体存在差异的基本规律,挫伤了不少学生的积极性,束缚了他们的个性发展。而个性化的模式就考虑了人体差异的存在,根据人的心理、能力等的差异,及时调控教学的方法策略与教学程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积极地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体育活动中需要教师因人而异地帮助学生选择学习目标。不同的学生,由于运动能力、个性特征的不同,他们的体育学习抱负水平也是不一定的。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成就水平的特点,帮助抱负水平较高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实际的、动作复杂而成功率高的中等难度的学习目标,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从而在不断成功中加强体育学习动机。千万不要让他们好高骛远,一旦目标远离实际而在体育学习中受到重大挫折,就常会削弱体育学习动机,以至一蹶不振。对于抱负水平低的学生,一种情况是为他们选择较低难度的动作,因为这类动作他们确信能够完成,然而这种目标往往不能激发起奋发向上的学习动机。另一种情况是为他们选择高难度动作,远离他们的实际,使他们根本不可能达到,也不可能产生奋进的体育学习动机。因而一定要选择适合他们实际的、由易到难的学习目标,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从而能形成积极进取的体育学习动机。教师应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要自尊、自信、自强,相信自己通过不断追求,一定能使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达到最满意的程度。四、结论
综上所述,学校体育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明确健康的新观念,紧紧围绕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等方面的发展需要改进体育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主张全面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体育,从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学、好学、育体和育心相结合,使学生从“让我学”的被动状态中解放出来,为激发、引导、提高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培养、塑造、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使他们从中磨练意志、陶冶情操,进而达到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龚迎春.乐学好学知学.文教资料.2007年2月号中旬刊.
[2]朱同祥.论“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小学快乐体育教学.体育世界·学术.2006,12.
[3]龙升远,宋桂梅.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研究.科技信息.
- 相关推荐
【体育教学方法创新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论文03-28
创新素养教育教学论文03-19
科技创新方面论文08-25
技术创新论文05-11
创新管理论文07-02
科技创新结题论文08-25
有关创新的议论文11-13
关于创新议论文02-23
关于创新的议论文02-22
谈创新议论文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