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的中学教育应用论文

2021-06-21 论文

  【摘要】利用教育心理学在中学教育上的应用,能够充分地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发挥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然而目前,在教育心理学上的应用还普遍处于传统书本的模式,所以在这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中学生的教育现状,应该更好地开拓教育心理学的应用。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中学教育;引导;个性化发展

  一、青少年的心里特点

  当前青少年主要集中在11岁~18岁中间,所以主要集中在中学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们德尔上课质量,争取可以在很少的时间内,能够开展中学生的教育工作质量。在中学生这一时期,是属于智力飞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心理情况非常动荡和矛盾的时期,所以当前在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们,都是自我性格、心理情况、智力情况养成的关键因素,非常容易表现出极端性。青少年时期,也是容易心理和情绪出现两级状态,对成年人封闭,对同伴开放,喜欢创新和赋有感情色彩的事物,同时,个性化的发展,具有反叛精神。

  二、教育心理学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提高教师教育水准

  教育心理学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队伍自我成长和提高,对于成人教师而言,能够对中学生的情况感同身受,同时包括在交易阶段能够帮助老师们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未来解决问题的能够有所参考。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只对于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成绩上过关,这种要求逼迫学生们放弃自我发展的需求,磨灭学生个性化的潜能。但是在当前提倡的融合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模式上来看,能够让老师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提高教师的自觉性,能够帮助学生与教师之间关系融合。

  (二)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心理学在中学生的教育工作中能够更好地通过心理研究,让中学生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老师的引导下朝着积极的方向进发。所以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能够减少学生来自教育方面的压力,通过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和研究,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各科老师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上全面发展,让学生能够理解老师的心理暗示,丰富学生的课堂教育,引导中学生在青春迷茫的时候能够清楚自己学生的定位。

  三、教育心理学在中学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一)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和教育观念

  教育心理学在中学教育中主要是为了引导中学生的心理建设和道德建设。引导学生们的基本定位,让学生明白自己身为学生,应该明确的道德观念,通过课堂的讨论应该更加明确的深入看待,将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通过角色扮演实践活动,明白跨越道德底线的`重大责任,对于事物的看法可以是多面性,但是实际的实施上是需要再三考虑的。另外应该根据学生们的优势,组织不同的活动,让学生们展现优势,团体奖项和个人活动应该分开举行,不应该只重视名次,还要挖掘学生们的积极学习潜在的教育观念。

  (二)研究中学生的心理差异

  通过教育心理学的共同性和差别性,应该明确知道,每个学生在智力发展、心理建设、语言表达、思维逻辑能力、认知能力上都是有所不同的。教师首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别特征因材施教,深入的了解学生们的共同点和差别,完善中学生在每个阶段应该注重的教育认知,开展正确的心理辅导,将学生们的认知层面能够更好的发展,融合到一起,争取开展更广范围的宣传和发展,辅助个班同学的心理引导工作,同时在中学教师之间开展心理差异的工作。

  (三)因材施教深入个性化教学

  开朗自信的学生,更加善于言谈和交流,不怕出错,自信心非常强,适合组织活动和作为班级干部,内向的学生,其实在交流上较于注重语言上的表达,很多事物可以细致的做好,并且在写作和阅读上也同开朗的学生有所优势,所以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的个性,组织学生们相互学习,共同影响,取长补短采取不同的方法,深入教学的发展。

  (四)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心理学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在个性化发展,在个性化教学的发展上,将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灵活的领用,锻炼学生们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帮助学生在思维能力的发展商,更加具有创意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课堂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与教师们共同进行探讨和研究,鼓励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上学习的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好的延伸和拓展课外的知识用于课堂和自己的知识发展上,另外应该提高学生们的自主英文表达能力,尤其是中学生在英语课堂上需要更好地开动脑筋,大胆设想英文用于,参加老师举办的校园竞赛、校园英语活动,开展班级英语演讲,等等。通过各种活动,将学生们引导看更多的课外读物或者精选的课文阅读上,希望在班级中举办更多的活动,吩咐学生们的知识面,从而引导学生们能够自主的思考问题,能够更好地选择和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从而挖掘出适合自己学习的学习方法,通过教育心理学的分析,让学生们自主学习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健全教育心理学应用的措施

  (一)运用巧妙的心理暗示

  应用心理暗示,主要是指在中学生方面以不明显的方式而发出的某种信息,希望中学生群体能够在无意中通过暗示的影响,作出相应的反映。学生群体不论成绩情况如何,都是需要通过心理暗示进行积极的引导,这些暗示可以是表情或者语言。还可以通过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和语言的暗示,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儿们改变原有对于老师的形象和态度。鼓励学生们互相学习,积极与老师交流,鼓励与内向的学生进行心理引导课程,巧妙的使用心理暗示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中学生,在道德思想和学习能力上的辅助作用。

  (二)善于用鼓励的言语

  中学教师还应该注意在教学工作上应该积极用鼓励的言语进行教学,避免用过于尖锐的言语来伤害学生们的自尊,应该充分的感受学生们的心理想法,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同时应该明白学生们产生这种结果和状况下所影响的因素,同时还应该积极鼓励老师与学生之间学习模式,充分以学生为主,更好的发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习状态。避免使用消极的言语上给予的伤害,鼓励学生们个性化发展,提高其他方学习的积极性。言语的鼓励看似云淡风轻,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可能就是对老师改变观念的转折点。对老师的态度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三)采取对中学生的关爱效应

  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应该更加注重关爱的心理效应,让学生明白,老师是在学校有一定的义务和责任,代替学校、社会、家庭三个方面给予学生们引导和学习的作用。让学生从本质上认可老师的作用,老师也要在中学生的学习上获取被喜欢、被信任的要求。老师作为班级的主要代表应该多发挥关爱效应,经常对学生们给予关怀,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上以及生活其他方面上的问题,能够清楚的明白自己作为老师的定位,激发学生们的关心和喜爱,并且能够充分表扬在各个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上,同时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对学生们培养默契感和信任度,增强在中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让学生们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很多学生一旦不自信就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导致学习的下降,所以鉴于学生们的独特心里特点,应该果断的从学生们的心理方面出发,主动爱护和帮助学生,为学生们与老师之间架起沟通桥梁。

  (四)多与学生做心灵沟通

  作为中学生的老师,应该更了解这个年轻的群体,当下的反叛精神和矛盾,老师应该担负起主动引导的责任和义务,架起与学生们共同沟通的桥梁。老师作为班级的重要核心,更应该将全副身心集中到学生的未来发展上,成为学生们的心理咨询师,对于学生们在青春期的烦恼,应该给予过来人的建议,尽量举例生活上贴近实际的事件,帮助学生们解决和发展,开导学生,耐心的聆听学生们在同学互相交流上的问题,家庭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在学习上遇到的瓶颈期,都可以尽量的帮助学生们引导和解决问题。所以,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老师应该负责主要的开导工作,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扰,针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系统的讨论,以及与其他班主任进行办法的研究。

  (五)情感教学的合理运用

  情感教学的发展和应用中是属于西方学者提出的,也是近年来才开始融入到教育心理学与中学生教育的工作中的,所以情感教育,是针对学生做出可以接受的一种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帮助学生们能够更加积极、愉快地开展工作。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和要求能够让学生们更加理解和支持。同时,渐渐因为出于对老师的信任和喜爱,帮助老师完成教学任务,鉴于老师是否真正出于对自己的关心,学生会出于真实的感受,慢慢消除对老师的对立观念,所以才会帮助老师在教育上共同进步。让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成果,积极影响班级的水准,同时建立学生与老师的情感。情感教学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在道德思想上的进步,另外情感教学更能够帮助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发展,学生们认为老师清楚明白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能够从老师的实际教学中体会到老师的关爱,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学习效率。

  五、结论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在中学教育中的应用和开发顺应新时代的潮流,实现真正多模式教育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有很大的空间,虽然当中仍有很多不足,在传统教材已经渐渐式微的情况下,鼓励我国学生自主自动的学习,与教师之间互动帮助,在传统的教育中已经渐渐被时代所摒弃。所以当前,我国中学教育模式应该与教育心理学互相融合,真正的为我国学生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将各种学习渠道能够灵活使用,信息化的手段,把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通过心理学的理论积极帮助学生们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互相引导和支持,让学生们在充满矛盾和反叛精神的时期明确老师的对学生的关心,面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不要逃避,年级教师们可以共同探讨和研究,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如何最大化的使用教育心理学来引导学生们学习的热情。

  参考文献:

  [1]陈冲.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D].河南大学,2014.

  [2]李蓉蓉.积极心理学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才智,2013,(35):127.

  [3]刘慧敏,柴连琴.新课改下教育心理学在教师教育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2013,(22):38-40.

  [4]车宇驰.隐性教育在中学德育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