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差生转变意义论文

2021-06-15 论文

  一、习得无助感的产生过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意义上的“差生”形成的过程

  当人或动物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这种心理状态被称作习得无助感(Learnedhelessness)简称无助感。无助感理论经常被用于解释人类的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等行为的形成和抑郁感的产生。研究发现,学生无助感产生后有三方面的表现:

  1.学习动机降低:积极反应的要求降低,消极被动,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2.认知出现障碍:形成外部事件无法控制的心理定势,在进行学习时表现出困难,本应学会的东西也难以学会。

  3.情绪失调:最初烦躁,后来变得冷漠、悲观、颓丧、陷入抑郁状态。

  作为学生,如果学习屡遭失败,他们就会产生习得无助感,从而演变为接受失败者。一般来说,这种演变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努力———失败。任何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初始阶段肯定会作出努力的,因为人就有好奇和试探的天性。如果努力的结果是失败,塞利格曼则称这种状况为“不可控状况”。

  第二阶段:再努力———再失败。大多数学生不会因为一次失败而就此放弃努力,他们会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分析失败的原因,并据此再做努力。如果教师指导错误,或者教法学法不对,或者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不恰当的批评等都有可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率,导致反复的努力,反复的失败而成为所谓的“差生”。

  第三阶段:放弃努力。反复的努力———反复失败的遭遇,挫折感越来越强,形成“将来结果也不可控”。“结果不可控”的认知与期待会使人觉得自己对外部事件无能为力或感到无所适从,自己的反应无效,前景无望,即使努力也不能取得成功。这种认知和期待使人产生了无助感,如果没有适时地提供出路,没有出现新局面将会演变成接受失败者。

  二、防止“差生”形成的若干策略

  1.教师应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的激发和维持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决定学生能否持久有效地从事学习活动,这是一种转化“差生”的有效策略。

  2.教师要因材施教。学生个体的发展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是暂时的、相对的、动态的。如果我们的教学是富有成效的、适合每个学生的需要的话,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取得学习的成功。教学要适合每个学生的需要,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布置适合不同水平学生能力的、难度适中的学业目标,务求适合每个学生的需要,即要制订个体化的`目标,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取得最大的进步。二是引导学生制订适合自身认知水平的发展自标。这一点很重要,只有制订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学生才能接受,哪怕是某一个方面的进步,都会变成他(她)继续努力向上的动力。三是对“差生”的评价应以发展性的弹性评价为主。在防止“差生”演变为接受失败者的过程中,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发展性评价。比如,一个成绩从50分提高到60分的学生甲与一个成绩从80分提高到90分的学生乙,他们的分值是相同的,两个学生的进步都应得到肯定的评价。

  3.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归因分析。一般情况下,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归因倾向不一样,归因后的行为表现也不同。学业水平好的学生在失败时往往把原因归于努力不够,即使失败也不灰心,相信努力与结果之间具有同一性,不会产生无助感,并表现出积极的行为。学业水平低的学生在失败时往往把原因归于能力不足,容易灰心丧气,认为努力也不能带来相应的结果,容易产生无助感。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合理归因呢?首先,教师应帮助“差生”有效地消除不正确的消极的归因,促进其形成积极的归因。对失败归因能力缺乏的学生,教师应当明确表示不同意其看法,并对这种错误的归因做出恰当的批评;对于那些把失败归因于外部不可控制因素的学生(如归因于运气、问题难度等),教师就应当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特别应引起教师注意的是,在学生未主动提出要求时,不能给予消极的暗示和帮助,如:“这个问题对你来说恐怕有些难,我来帮你。”学生听后的反应很可能就是:“老师认为我不行,那我肯定是不行的了。”这就无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成功归因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如能力、努力等,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尽量避免把失败归因于能力,设法将其归因于努力程度不够、方法不对等,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科学地学习。

  总之,“差生”向接受失败者的演变是可逆的,越早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这种逆转就越快越强。如果我们的教育教学从一开始就采取科学的方法,本文所述的现代教育心理学意义上的“差生”就可望消失,教育的力量和教师魅力才得以彰显和升华。

【现代教育差生转变意义论文】相关文章:

信心激励教学转变三类差生论文07-07

转变差生经验总结02-16

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07-11

转变差生的几点心得体会04-28

幼儿教育教学中整合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论文08-11

弟子规的现代教育意义09-15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研究论文02-10

浅析“刺儿头”的转变论文05-26

论文春节的意义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