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初中课堂教学论文

2021-06-13 论文

  1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1.1教学内容要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实际

  初中学生学习的书本知识都是理论的精华,这些精华需要建立在大量的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充分地理解和吸收,而这些客观事实应来自学生身边所发生、存在的,在他们所见所闻的范围内.通过对这些事实的讨论得出的结论,学生才会明白:“哦,原来如此.”如在进行“压力和压强的关系”教学时,可让每个学生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取一支铅笔,用手指分别顶住其两端,稍稍一用力,两手指的感觉便不一样.通过这个小实验,让学生来阐述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并展开讨论.经过讨论,学生很快会得出:比较两手指受到的压力,一样大.但是其中刺痛感觉的手指由于接触的是铅笔尖,受力面积比另一端小得多,手指受到的压强大.由此得出结论:压力不变时,压强的大小与受力面积有关.压力不变,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反之,受力面积越大,压强就越小.再延伸,引导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用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有哪些是用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教师也可适当列举一些现象供学生讨论,如水库大坝的结构、纪念碑、图钉、缝衣针……

  1.2教学内容应更灵活

  课堂教学的`内容不应是封闭、一成不变的.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能否灵活运用知识,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灵活多变;注重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联系与扩展.为此,教师可进行一些开放性问题的答辩和变式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教学活动的开放性

  初中学生主体的发展是以活动为发展平台的.学生只有投身于各种活动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并培养创新思维.这里以演示实验教学为例.传统演示实验教学形式通常是“启发+问答+操作”的单向教学信息传输通道,让初中学生按教师意图沿固定顺序、方向进行观察和思考.这固然有利于学生观察的方式、顺序及聚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学生在教师“启发”的牵制下观察思考,学生思维空间被压缩,束缚了学生思维的自由度和想像力;再者,由于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参与的机会,学习氛围沉闷,情绪消极,不利于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个性都得不到发展,造成思维被动和惰性.因此,在进行演示实验教学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要让学生参与实验,主动思维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进行“电阻”教学时,可以先演示一根镍铬合金线,让同学们通过观察、猜想的办法,先得出电阻可能与导体的哪些因素有关(如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可设计实验过程如下:先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步骤和要求等,学生熟悉后分成实验小组,进行验证实验.


【开放性初中课堂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化学教学开放性原则论文06-19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论文07-20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开放性论文06-23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论文03-29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解析论文06-20

改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07-21

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论文05-23

日语教学中开放性作业的设计论文07-07

环境科学专业开放性实验初探论文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