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改造工程设计论文

2021-06-12 论文

  1工程设计原则

  (1)生态优先———注重生态保护,以生态、环境为先,绿化环境的创造及维护为根本,生态的功能总体体现;(2)注重文化、水文化设计———着重挖掘项目当地的历史文化,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气息相结合,既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底蕴,又在打造水岸合一的同时兼具现代气息;(3)整体化设计、以人为本———景观带、水体与整个规划区的整体化塑造,坚持以人为本,城市与自然共存的原则,努力创造能满足市民日常文化活动、休闲娱乐、游憩需求的各类空间,营造宜人的滨水环境。(4)低碳环保———发展低碳经济、开展低碳城市建设、全面实现低碳生活,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利用水生植物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5)植物景观遵循因地制宜、生态、艺术、彩色、经济性原则。

  2总体设计

  2.1总平面图

  红线范围:北岸总面积约102510m2,南岸总面积约156000m2,红线范围总面积约:258510m2,由于红线面积从市政道路中心线开始,并且包含了现有的一些民居,因此实际景观面积为北岸约:69000m2,南岸约124000m2,总景观面积大约:193000m2。

  2.2空间构架分析图

  本案分为“一线、两带”。一线(滨河绿线)———荡漾在沙溪河上,欣赏两岸绿意盎然的滨河风景,观赏两岸亮丽建筑的魅力倒影。两带(北带、南带)———北带(沙县古韵)———展现历史足迹的传承、重见、再塑。南带(沙县风采)———展现新城的迎新、创新、发展。

  2.3景观序列分析图

  本案滨河景观从北岸到南岸逆时针方向有序地展开景观序列,起景:叠石金影,通过北岸东头的金钟塔敲响沉睡的虬龙,奏起新景观的优美乐曲。前景:禅茶回香、虹桥飞渡、石阶晴阑、月下汲古、莲花石汀、闽道怀古。主景:闽眺望霞。序景—礌石遗韵、滚木声声、残垣飞渡。主景:惊涛拍浪。序景:石碑古韵、先贤集萃、四贤之阶。转折:龙飞凤翔。主景:虬龙飞天。序景:凝霞秋色、倚栏俯绿、风舞康龙。转折:眺烟影翠。高潮:波光艳影。转折:芦香步道、绿茵飞台。结景:尾舞龙音。创造有主有次的景观结构,产生有起有落、有高吭有低迥的赏景意趣,形成一个富有韵律与节奏的景观游览路线。

  3景观分区设计

  3.1一线

  “一线”景观主要展示在沙溪河道上看两岸的岸线景观,荡漾在沙溪河上,欣赏两岸绿意盎然、层次丰富的台地式滨河风景,观赏两岸整改过地亮丽建筑的魅力倒影。

  3.2二带

  3.2.1北带。北带景观主要展示沙县过去的历史人文、历史痕迹,通过这些景观展现,让人们更了解过去的沙县,增强人们的认知感、认同感。景观分为经贸文化区、闽学文化区、军事文化区、先贤文化区。

  3.2.2南带。南带景观主要展示沙县未来城市发展的面貌,通过景观表达沙县迎接新的历史、创造新的明天,巩固新的成果,焕发新的面貌的决心。沙县横跨沙溪,相传古时沙溪流经沙县城关河段,有一条“虬”。即“无角龙”,故此河段又称虬江,沙县县城亦称虬城。本案南段紧邻虬江西路,因此南岸采用虬龙造型打造景观形态,景观分为虬龙迎新区、虬龙创新区、虬龙立新区、虬龙焕新区。

  4绿化设计

  植物配置总的原则遵循适地适树,并充分考虑与周围建筑风格及河道相吻合,兼顾多样性和季节性、进行多层次、多品种搭配,分别组合成特色各异的群落。整体上有疏有密,有高有低,力求在色彩变化和空间组织上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1配置原则

  (1)以乡土树种为主,尊重自然。(2)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离地条件生长的植物。(3)合理布局,整体优化,选择具有生态去污功能的植物,利于河道污染治理。(4)种类多样,远近结合。

  4.2设计目的

  美化、彩化、香化、净化。四季有花、四季常绿、春花秋叶。以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为主,下植耐荫常绿开花灌木,水边点缀可起到净化水系的水生植物,营造浓郁的带状景观,如香樟、大叶女贞、雪松、广玉兰、山茶、金桂、银桂、石楠、榕树、乳源木莲、中东海藻、蒲葵、乐东拟单性木兰、福建含笑、光叶白兰花、红豆杉、柳杉、苦楝、无患子、枫香、银杏、榉树、朴树、白玉兰、紫玉兰、紫薇、木槿等植物为主。

  4.3配置方式

  通过孤植、对植、丛植、群植的方式进行多样化植物配置。

  4.4植物群落规划

  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形成不同的植物群落。如休闲芳草群落、休闲观赏群落、密林群落、水土保持林群落、热带雨林群落、水生植物群落、生态岛。

  4.5设计构思

  设计将本地块分为3个区域,分别以绿、红、黄植物景观为主题。结合绿化树种的多样性,常绿和落叶乔木的对比特征和丰富的季相变化,以大乔木、小乔木、灌木、低矮灌木、草皮、水生植物六个竖向层次全方位的反映自然生态特征,春天鲜花烂漫,夏天浓荫匝地,秋天丹桂飘香,层林尽染,冬天绿意盎然、寒梅傲雪,整个绿化配置与河道构成一幅亮丽的风景。绿色系绿地:配合人行道种植高大、浓荫的行道树。考虑自行车道的功能性,错落有致的行道树种植,形成时而林下浓荫时而开阔视野的景观感受。以主景树与高大乔木为主,配以观叶、观花植物,结合观景挑台、景观平台、广场等从功能性出发,做到植物配置保证四季有景观。红色系绿地:考虑到游步道的慢生活节奏,在观叶、观花基础上,增加观果植物,留出部分草坪区域,吸引人流驻足,享受大自然。考虑到20年一遇水位线,植物选择以深根性乔木及亚乔木为主,基调树种周围种植以观叶及观花为主的树种。黄色系绿地:以亲水性好的乔木和草地及水生植物为主,即保证景观效果,又不影响泄洪。

  5专项设计

  5.1河道及驳岸设计

  5.1.1河道现状:本项目河道承担泄洪及航道的功能,两侧现有驳岸较陡,滩涂面积较大。

  5.1.2河道设计目标:营造“亲水、生态、自然”的滨水空间。

  5.1.3河道设计原则:平面上,以河道控制线为基础,遵循自然弯曲的原则,顺应河道演变规律,综合考虑景观布局、泄洪、排涝、周边用地规划、桥梁及各类构筑物控制点,因势利导,适当改善河道整治线。断面上,根据水文资料,确定枯水位,常水位,洪水位及河道宽度,从有利于植被生长、地方管理养护、防止水土流失、景观开展面等方面选择适宜的岸坡及岸坡斜度。

  5.1.4护岸整治:多采用景石叠砌、砌石+木桩、卵石铺面等自然缓坡式入水岸。在用地受限、或因景观需要而设置各类硬质砌石驳岸时,通过墙顶置石、绿化覆盖来改善硬质硬质护岸的景观效果,通过顶板外挑、亲水台阶、亲水平台的设置来增强硬质驳岸的亲水性。

  5.1.5驳岸规划:滨水空间是水体与陆地的交织面,是自然元素最为密集,自然过程最为丰富的地域,也是人们亲近河水、亲近自然的首选之地。因此滨水空间的人类活动和城市干扰非常剧烈,是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护岸设计的质量,对滨水空间效果的影响巨大。

  5.1.6驳岸设计原则:生态性:塑造人与自然、人与生物、生物与生物、人与水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安全性:打造城市防洪泄洪安全通道,使滨水人居得到安全保障;景观性:满足视觉上审美要求,在人群使用频率大的地方强化景观效果;经济性:在保证最大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前提下较少的经济投入。

  5.1.7护岸形式:护岸一般可分为硬质驳坎和柔性护岸(生态护岸)。硬质驳坎主要有浆砌或干砌块石、预制混凝土块体、现浇混凝土、浇注沥青、及铰链混凝土沉排等形式。硬质驳坎作为技术较为成熟的设计方法,广泛应用于河道整治当中。柔性护岸有一定的抗干扰和自我修复能力,运用其本身的能力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柔性护岸的设计的根本思路。不同于硬质驳岸惯用的人工结构和形式来取代自然的方法,而是用自然的结构和形式来顺应自然的过程。

  5.2停车场设计根据现场及考察情况,结合当地实际需要,设置了北岸170个小车位,15个大车位,南岸174个小车位,1020个自行车停车位,满足周围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停放。停车场地隐于绿化之中,采用生态停车场的方式,更加融于环境之中。

  6设计相关及其他

  6.1设计难点与重点

  由于本次滨河位于城区,周边居民、车辆较多,因此工程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由此项目产生及涉及的.土方工程、驳岸工程、环境保护等就变得尤为重要。

  6.1.1土方工程:河道边需要动土,开挖实施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场地设计,将部分挖方工程产生的土方运于就近周边场地的景观造型之中,从而减少对周边的影响,起到减少投资、保护环境及节能的效果。

  6.1.2驳岸工程:沙溪河承载着泄洪的功能,因此在设计中充分考虑泄洪元素。现场已有部分场地进行下层驳岸维护,设计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分别采用浆砌块石、以及自然式驳岸等多种形式,阶梯式的驳岸设计。砌块石墙体采用重力式结构,自然式则采用松木桩维护入水为主要结构。最上层采用格宾挡墙,中层采用浆砌石块,下层近水面处,采用自然式驳岸及松木桩结合的形式进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驳岸工程施工量较大,因此设计过程中尽量结合工程现场,将可利用的驳岸利用起来,并要求施工时应尽量避免雨季施工。

  6.1.3环境保护:由于项目位于城区,且距离道路及居民、市场较近,因此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对周边造成的噪音、粉尘的影响,将硬质景观主要设置在河道内侧。道路边侧以绿化为主。

  6.2设计问题与建议

  6.2.1自行车健身绿道的设计。自行车健身绿道的建设将极大的提高滨河景观绿地利用率,由于现场景观开展面较窄,因此通过多层次驳坎,即减少土石方,又可扩大景观面,设计将绿道控制在20年一遇的洪水位高层上,保证车行的安全。

  6.2.2原北岸大型停车场的处理。原北岸大型停车场地处较低位置,傍晚后,由于水位上涨,停车场不能使用,因此进行了调整,通过增加土石方的办法改为两个高层停车场,上层停车场小车位87个,大车位15个,标高满足50年一遇洪水位标高,可全天24小时停车。下层停车场为临时停车场,小车位50个,标高满足104.6m,比常水位高2.6m,涨水时不能停车。

  6.2.3三中自行车位的设置。西大桥南侧白天是三中自行车停车位,晚上是大排档,对该场地影响较大,根据要求该区必须解决1000个三中自行车停车位,考虑到自行车的使用情况,一半设置在现有场地高度上,前面以绿化带进行围合,保证广场的干净整洁,广场上采用树阵广场形式,方便人们纳凉聊天。自行车位不够的部分通过原有斜坡驳岸进行改造,将驳坎做成垂直驳岸方式,用挖方填方的方式做第2层平台,这样白天可放置三种自行车,晚上可供人们跳健身舞。

  6.2.4盲文的设置。纵多设计中,只考虑市政的盲道设计,未将盲文设计作为考虑范围,设计应以人为本,因此在设计中处处需要为人服务而考虑,建议可在栏杆扶手、座椅靠背等多处设置盲文,以便盲人在此也能行动自如,也能更好地体验沙县的发展和关怀。

  6.2.5景观面的拓宽处理。现场景观面较多处非常狭窄,设计考虑建议做挑平台的形式拓展景观面,另外多层次的景观驳岸也是拓展景观面的一中方法。通过平面的拉伸与立面的多层设计方式来打造多元化的景观空间。

【景观改造工程设计论文】相关文章:

园林景观工程设计研究论文04-14

山区公路改造景观设计研究论文04-13

油田居住区绿化景观改造论文04-27

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与施工研究论文04-16

城区主干道扩容改造工程设计研究论文04-16

景观改造项目建议书10-13

景观工程设计合同范本07-04

罪犯教育改造论文03-30

CARR工程设计论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