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瑞云寓言》作为优秀的儿童读物,不仅受到少年儿童的喜爱,也受到成人读者的青睐,这同黄瑞云先生对寓言艺术继承、变革、超越的不懈探索是分不开的。正是这种不断的追求,使黄瑞云先生的寓言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审美需求,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
关键词:卒章显志;价值取向;超越传统
黄瑞云先生是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业余时间进行寓言创作。半个世纪的坚持不懈与努力创作,使他成为当代一位卓有成就的寓言作家。写了上千篇寓言作品并结集为《黄瑞云寓言》一书出版。1985年获得“中国新时期优秀少儿文艺读物奖”,此后一版再版,连连获奖。赢得了广泛读者的喜爱。纵观黄先生的寓言,我们不难发现随着作家阅历的丰富与思想的变迁,他的寓言创作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先有对传统的继承,再在继承中进行变革,最后实现对传统寓言的超越。这也是黄瑞云先生寓言得到各个不同阶段读者喜爱的原因之所在。下文将重点分析黄先生寓言的这种演变过程。
一、继承传统
世界上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它的出现,奠定了寓言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基石。两千多年来, 《伊索寓言》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一再成为后世寓言创作的蓝本。与伊索并列为世界寓言三大家的拉封丹和克雷洛夫也受其影响。如拉封丹的《龟兔赛跑》、克雷洛夫的《狐狸和葡萄》等都直接采用了《伊索寓言》中的题材,经过艺术加工而成。黄瑞云先生的的寓言也不例外,也继承了《伊索寓言》的创作传统。《伊索寓言》中的所有寓言在文本上清晰明了地呈现出两个部分,即故事与寓意。故事即它要讲述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寓意即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某种教训。黄瑞云先生早期的`寓言在文本形式、价值取向上与伊索寓言是一致的。下面我将以《黄瑞云寓言》中的具体文本为论述对象进行论述。
《猫和燕子》这则寓言先讲燕子在紧贴屋顶的檩子上做窝,并沾沾自喜地认为自己占有得天独厚的有利位置,便可以高枕无忧,猫奈他不何!孰不知,猫很轻巧地就从屋顶上进入它家。寓言至此,讲述的是一个假托、虚构的故事。最后的一句“——没有抵抗的力量,占据任何保险的位置都是并不保险的”,就是对上述故事所得的教训的总结,即寓意部分。这个寓意被直接用文字表述出来,明明白白,不用读者的冥思苦想及由动物界到人世间的联想。作者的价值取向也是很明确地:对燕子的处事方式持否定的态度,告诫世人不能像燕子那样,只想借助外力,因为任何强大的外力都不是坚不可摧的,关键是要增强自己的防御力,只有这才是万全之策!寓意具有很强的警世作用。
《陶罐和铁罐》中铁陶在陶罐面前炫耀自己的坚固,嘲笑陶罐的易碎,而最终是陶罐完好无缺,而铁罐却锈成一堆碎片。最后一句告诫人们:“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是没有必要的,别人也有比你强的地方。”
用类似警句作为寓言结尾的还有《长城庙里的老鼠》、 《老虎和兔子之间的协议》、《大熊垒窝》、《土拨鼠和乌鸦》这些寓言都是先讲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最后用寥寥几句点明故事的寓意,也就不再一一例举。
黄瑞云先生早期的寓言总是假托,虚构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并且唯恐读者不理解这个道理与教训,于是就在文中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用一句话把它概括出来,并放在结尾处以提醒读者的注意,旨在让读者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或教育。王金禾教授也注意到黄瑞云先生寓言这种卒章显其志的特点,她说“黄瑞云寓言中所阐发的哲理意蕴,有不少则是在篇末直率地告之于读侣。
这种结构寓言的方式严格地遵照《伊索寓言》中寓言文体的特点——假托故事,卒章显志。作者反对什么,赞扬什么,一清二楚,一目了然,不需要读者的回味与领悟。价值取向也非常明确,决不模糊与含混。这种直白说明寓意的方式有利于小读者的阅读,因为他们理解,领悟能力还不高,知识储备也不丰富,再加上他们的兴趣式阅读使他们乐于接受这种生动有趣,易读易懂的寓言故事。
二、变革传统
黄瑞云先生的寓言中还有一部分没有真按说明寓言,而是在作品中巧妙地暗示寓意。从这一部分寓言,我们可以看到其对《伊索寓言》卒章显志传统的变革。如《狐》这则寓言假托动物间的故事,即狐狸吃兔子还为自己找一个维护秩序的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运用拟人与对比的手法,删繁就简地暗示其主要寓意。一针见血地讽刺那些打着的名正言顺的理由而大行其凶的人。作者并没有在结尾点明寓意,但是由于寓言假托故事,寄寓哲理的文体特征很自然的使读者意识到这只是一比喻,是“使唤动物来教训人类”,最终是要指向人类社会。从作者的遣词造句可看出作者的对此类人是持否定与批判的态度,而且态度非常坚决!所以说作者的道德批判与价值取向也是非常明确的。
在《虾的诉苦》中,虾子抱怨各种鱼以他们为食,而它们却不敢与鱼抵抗,只知道退让,头上还徒长着的两把大刀。《青蛙向蛇宣战》中青蛙们集在一起信誓旦旦要向蛇宣战,这时恰好一条小蛇经过,所有青蛙作鸟兽散!这两则寓言结尾虽不置一词,但作者对他们胆怯弱点的遣责却溢于言表。由物及人,寓言的目的旨在揭示人性的弱点与不足。
《驴子和一袋花生》中驴子因有一袋花生而引来了很多拜访者,花生吃完,再也没有人来。寓意不言而喻,那就是常言所说的“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猫头鹰博士的演讲》猫头鹰演讲时通篇引经据典而没有自己的见解,旨在讽刺那种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而没有真才实学的人。类似卒章不显志的寓言还有《石像》、《野牛》、《狼探虎病》、《画眉和猪》等等。总的说来,这类寓言在结尾不再用简短的话来概括或说明寓言,但寓意却是不言而自明的。这是因为作者建构了一个由动物,植物,或古人组成世界,这个世界看似远离现在生活,而实际上却对应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现实生活的象征。在这个象征世界中,去掉现实生活中的纷繁与复杂,高度的简化与纯化现实生活,但却在更高层次上接近了现实生活的本质,使现实生活的本质更清晰地呈现出来。另一方面,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道德标准也是喜恶、好坏,是非两极分明的,他在这个二维的世界中作出了明确的情感选择。“我们在作者的这个象征世界里,几乎只能看到具有肯定或否定意义的两种角色,两种对立的价值载体。作者显然无意于在两极之间采取‘不偏不倚’的立场,无意于去折中调和对立双项,他明确地选择和评价,大胆地抨击否定一方,执顽地肯定追求另一方。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于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感到忧伤。
这篇十年前创作的小说,在十年后却更鲜活的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精神状态。这篇不引人注意,看似平淡的小说,细细品读却意味深长,平生这份单纯的沉重。
参考文献
[1]苏童,苏童中篇小说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孔范令,施战军主编2006.苏童研究资料[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
[3]胡经之王岳川主编2005.文艺学美学方法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