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礼仪教育特点的比较

2021-06-13 礼仪常识

  试比较东西方礼仪教育特点及教育借鉴-文章从分析东西方礼仪教育特点入手, 对东西方礼仪教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比较认识东西方礼仪教育的异同及其在社会领域和文化领域的作用,学习东西方礼仪教育的成功经验, 对于改进和完善我国的礼仪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

  1东方礼仪教育特点

  在东方,因受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较深,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在礼仪教育中,特别重视家庭伦理、社会伦理的教育;提倡国民坚持道德自律、以礼待人、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社会有义务感、责任感等等。今天,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各国都坚持传统道德价值作为抵御西方文化消极影响的屏障,特别注重向学生灌输儒家伦理所提倡的讲究仁爱、遵循礼仪、重视群体的道德价值观念, 因此礼仪教育备受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对学生的礼仪规范教育高度重视

  有些国家意识到提高公民道德水平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因此, 强调德育从青少年抓起,循序渐进。这一点在日本表现得特别充分。日本政府历来重视对学生的礼仪规范教育,并视其为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文部省在1872 年发布了“小学生须知”, 要求学生具有基本的礼仪, 有礼貌、懂规矩。1883年,日本文部省又发布了“小学礼节规矩”,对礼仪规则进行了详细具体的阐述。很多规则一直被沿用到现在。现代日本学校道德教育目标的制度, 道德教育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等,都突出了礼仪教育的内容。由日本文部省统一编制或审定礼仪教育的内容,另外,日本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有内容繁多且要求严格的规章制度,对教师和学生的语言、服饰、活动等都有统一的规定。这种统一的道德教育管理体制,既体现了国家的权威和意志,保证了各级政府对道德教育的严格管理;又体现了政府对学校道德教育的高度重视,通过自上而下各级政府的直接监督和指导, 使道德教育不至于流于形式, 能够保障礼仪教育付诸实践,也提高了学校礼仪教育的有效性。

  1.2 重视德育教育, 在实践中落实礼仪教育

  在学校德育中重视行为实践在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注重把道德教育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从追求单纯的个人道德完善,转变为注重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和生产发展所需要的基本品德素质上。新加坡的礼仪教育很重视社会实践对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礼仪的系统知识,而且在生活中还要坚持身体力行的机会,以防出现知行不一现象。在韩国礼仪教育中,既重视在实践中实施礼仪教育,更又坚持礼仪知识的传授。此外也非常重视青少年的“养成教育”, 即基础知识与理论、基本行为与习惯的培养与训练。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礼仪教育正是通过这些科学有效的方式得到了落实。

  1.3 要求不仅掌握礼仪知识, 更要坚持礼仪知识的运用

  在小学到中学、中学到大学的教育层次中,东方一些国家都很重视礼仪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在小学教育中,要求学生真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处理与他人关系时, 必须懂得礼节的重要性;与朋友相处时要坚持相互理解、信赖和帮助;对家人和老人、孕妇都要抱有尊敬和感激心情等。在处理与集体、社会的关系时,遵守社会规则,尊重公共道德。在中学生的教育中,要求学生及时反省自己的生活态度,树立更高的目标,怀有希望和勇气,坚定不移地为目标而努力;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待人接物须诚心诚意, 彬彬有礼,要记得尊重对方的立场,关心别人,与人为善,尊重与自己持有不同意见人等等。保持尊敬师长,爱护同学,努力创建一个快乐又和谐的集体。

  2 西方礼仪教育特点

  西方礼仪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西班牙摩尔人时期,后来传播到十二世纪法国地区。那时主要由皇室、贵族和教士组成的一种新型上层阶级社会,遵循一种新型的社会规范,逐渐成为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宫廷礼仪,并影响了整个欧洲。很快传播到了美洲,在当今的西方社会,礼仪已成为国际通行的准则。西方国家也在礼仪教育与养成方面总结了很多有益经验,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有效结合礼仪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

  西方“公民”这一概念起源于古希腊城邦的政治生活,当时的公民不仅表示人的地位和身分, 也表示“高尚的人”、“道德的人”。西方人普遍认为稍微烦琐的礼仪能避免品行上的疏忽, 这些礼仪常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是否能够愉快交往, 所以特别注意基本礼仪的培养, 而且他们将礼仪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将礼仪看成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 认为是培养公民遵守行为的规则, 如“不要在说粗话, 不要打断别人说话, 不要拥挤, 不要偷东西, 不要撒谎……等等, “服从习惯, 服从既定的规则, 服从一切表象的规范化的规定服从世界以及世界上的一切规矩”等等是一切道德之源。于是, 礼仪在符合公民意识的个人行为中习俗化、惯性化, 成为公民的约定俗成行为准则和普遍性的道德要求。

  2.2 有效结合礼仪教育与学校道德教育

  通过了解西方国家的学校道德教育可以看出,礼仪教育被列为道德教育的主要科目。在道德课中,通常用直接授课的教育方式向学生传授规范的礼仪知识,运用内容生动、题材多样、分析学生特点、联系现实生活的教材进行教育,而不是枯燥的说教和强制性的灌输,并且尤其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道德问题的能力, 体谅、宽容、理解的道德价值观和对社会的责任心。而礼仪教育主要是通过渗透三个方面的内容来进行的。一是结合守礼自律教育与学生的自我责任感教育,加强学生的自律性和自我修养的提高、提升学生人际交往的技能教育, 教育学生做有责任心的公民。二是结合守礼自律与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主要是通过了解国家各种制度、学习主要法律规定、明确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强调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三是结合守礼自律与个人品行教育, 注重礼仪、仪表、个人品行的教育。西方国家认为礼仪是学生必须具有的基本的个人品质, 而学校有责任培养学生的这种良好个人品质。

  2.3 对礼仪教育进行全面渗透

  西方国家的礼仪教育注重全面渗透性教育而不是强行灌输方式的教育。如美国学校教育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较强调学校如何作为一个社会,关注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从而开设各种课程和组织各种活动来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问题。因此,美国的礼仪教育主要通过各门课程的渗透性的间接方式来进行。并且美国学校特别注重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注重对理论的探讨并运用于实践, 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社会活动中去,为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在社会活动中培养自律意识。

  3 国外礼仪教育借鉴

  我们分析发现,东西方各国都注重礼仪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紧密联系,将二者充分融合,通过德育教育促进礼仪教育,礼仪教育的提高又同时提高了德育教育。另外在礼仪教育中,注重礼仪教育的实践作用,注重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力作用。而在我们现代的中国,对我国传统礼仪文化,我们常常批判的多,理性的判断和继承发扬得较少。对于传统的礼仪和西方国家文明礼仪的成果,常常盲目地批判或者全盘否定。现在,由于礼仪教育的方式和载体的欠缺,许多人对礼仪出现不熟悉的现象,对我国传统的道德伦理缺乏理性的学习。而由于当今年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道德伦理水平出现比较严重的滑坡现象,许多人无视常规的.文明礼仪规范,表现为缺乏社会责任、急功近利、重利轻义、拜金主义等,导致个人和集体的人际交往缺乏诚信。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借鉴东西方礼仪教育的成功经验做法,能够为我国的礼仪教育的现状提供有效地教育方式和途径。

  3.1 汲取东亚国家秉承传统礼仪精华

  对于东亚国家传统礼仪,与中国有着历史渊源,他们很多的传统礼仪秉承着中国的传统,我们应该加以批判的继承,传统礼仪存在两个对立的方面,一是存在着与现实生活相冲突的思想因素, 如以“ 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等级观念和以“三从四德” 为中心的男尊女卑观念,这些与当今的社会主义民主观念与平等观念相去甚远,这是应该去除的;另一方面,中和、辞让、诚信、敬老、尊师等观念与社会主义礼仪是一致的,应该要继承并发扬。我们应该不断研究学习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精髓,对其基本精神作出现代诠释,有利于丰富社会主义礼仪文化的内涵。应当对我国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2 学习东西方国家强化礼仪教育

  结合东西方国家礼仪教育的多途径和多载体,要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家庭三者在礼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礼仪规范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性。

  首先, 抓好幼儿时期的礼仪教育。儒家传统思想家颜之推曾说: “人生小幼, 精神专利, 长成已后, 思虑散逸, 固须早教, 勿失机也。”因此, 应该通过对幼儿的礼貌文明行为养成教育, 开设礼仪课程,可以通过传统礼仪、节日风俗,讲述传统故事, 寓教于乐等内容, 既能帮助提高儿童的文明素养,又能形成健全的人格,也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

  其次, 要重视和加强家庭礼仪教育。父母应该抓好家庭这个礼仪教育的第一课堂,首先要对自身的言行要严于律己,为孩子做好榜样。要大力弘扬中国古代优秀的“ 家教” 传统, 我国古代社会是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的,通过学习一些如《弟子规》、《三字经》古代优秀儿童启蒙教材,按照礼仪的规定, 从子女的幼年时期开始, 就坚持自身修养, 教育和培养“入世”所需要的能力和品德。父母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子女,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古代优秀的家教传统, 为中华民族培养许多高素质的人才, 也奠定中国“礼仪之邦”的称誉。我们要弥补现代家庭教育的缺憾和不足,就要充分借鉴古代家庭教育的成功做法。

  再次, 抓好礼仪教育的学校环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就是学校,学校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学校要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 并贯穿于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教育部门应规范礼仪教育的内容并统一统筹安排。对于中小学的礼仪教育, 应重视德性操守方面, 以礼仪规范训练为主, 如要求学生进行敬礼、问好、队礼、队歌、升国旗、唱国歌等。而大学礼仪教育中要重在理论层面,可以开展专业性礼仪教育, 如社会礼仪、商务礼仪、外事礼仪及求职礼仪规范。学校要把学礼仪、用礼仪作为一项常规工作进行检查, 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最后,通过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礼仪教育。对于政府部门来讲,务必抓好提高国民的文明素质,建设公民文明礼仪教育与社会管理机制、公民自律与法规建设机制。新闻媒体可以通过媒体途径, 加强礼仪宣传, 营造浓厚的礼仪学习氛围;文化单位要多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活动, 如制作有关礼仪的公益广告,举办礼仪文化知识比赛、有奖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 宣传介绍礼仪知识,弘扬文明礼貌之风,以推动整个社会的礼仪文化建设,在全社会营造文明礼仪的氛围。

  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文明素质是时代的呼唤, 因为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不仅仅是经济指标较量, 更为重要的是国民素质和智慧的较量, 是民族精神的较量。礼仪教育是人的素质教育, 是民族的文明素养教育, 要从根本上提高全民族精神文明水平, 就应该从扎扎实实地开展全民礼仪教育着手。

  【参考文献】

  [1]王贺兰.东西方国家礼仪教育的不同特点及借鉴[J] 教学与管理,2010(10):62-64

  [2]蒋璟萍.东西方礼仪教育之比较[ J] .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9):144-148

  [3]季绍斌.东西方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差异 [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90-91

  [4]顾明远. 亚洲“四小龙”学校德育研究[M] . 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8

【东西方礼仪教育特点的比较】相关文章:

东西方的餐桌礼仪的差异02-19

东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02-18

东西方餐桌礼仪对比02-18

东西方的餐桌礼仪差异论文04-11

《二马》对东西方文化的比较审视08-24

现代礼仪的特点02-21

林语堂与梁实秋的散文特点比较09-21

关于中国礼仪与外国礼仪的比较06-24

现代礼仪的基本特点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