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2022-10-16 科学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本单元尝试通过指导学生研究一些简单的机械和工具,让学生认识生活中运用的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并通过研究这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培养学生开展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的能力。而本课又是本单元的第一课,重在引领学生认识了解生活中的常用的工具,及其中蕴含的机械问题,为以后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在本课的研究活动中,值得我们重点思考和研讨的问题有:

  在六年级里,我们对学生制定研究计划应该要求到什么程度?关于制定研究计划,在本套教材中从三年级就开始了,先是口头的制定观察计划、简单的书面计划,有一定的研究主题的计划等等,到了六年级,对于制定研究计划,我们要求学生们达到一个什么程度?对于他们提出的研究主题,要不要作一定的引导或者是限制?

  学习“我们常用的工具”,实际上是学生在对客观存在的机械和工具进行评价,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仅要考虑到它们的性能,而且还要考虑到其他标准,如它们的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等等。建议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利用图表、文字、口述等方式进行交流。在交流对常用机械工具试用工具等活动中,关键是可能会发现为什么螺丝刀可以很方面的起出螺丝钉,而用钉锤虽然不能很方便地起螺丝钉却能很轻松的拔除铁钉?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呢?我得去研究一下。因而就有了根据在试用工具中产生的问题制定一个研究计划的活动。这个问题来自于前面的活动,也会对后面的研究活动产生影响,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研究的价值,要能够在以后的时间里方便开展研究活动。

  二、教学目的:

  1、认识了解生活中常用的工具。

  2、通过对不同工具不同特殊用途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究各种常用工具蕴含的科学原理。

  2、学习更科学、系统地制定研究计划。

  三、教学准备:

  锤子、螺丝刀、剪刀、起子等常用的工具。

  四、教学过程:

  1、出示锤子、螺丝刀,引入“工具”概念。

  2、调查、讨论生活中常用的工具。

  工具名称

  使用方法

  可以完成的工作

  3、试用不同的工具,发挥各自工具的特点,方便快捷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充分展开活动体验。

  4、描述不同工具在实践使用中的不同感受,激发学生探究激情。

  5、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制定研究计划。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通过一定的装置里,流水能够用来计时;通过控制滴漏的速度可以使水钟更加准确的计时。

  过程与方法:设计制作一个自己的水钟;并用自己制作的水钟尝试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学制作带来的乐趣;意识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制作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

  【教学重点】设计制作水钟

  【教学难点】控制漏水速度

  【教学准备】一些以前学生制作的水钟实物、学生自带制作水钟工具材料、钟表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古代水钟和滴漏实验。

  2、师介绍以前学生制作的水钟。

  3、揭题:我的水钟。(板书课题)我们能用两个塑料瓶制成一个能够计时10分钟的水钟吗?

  二、设计“水钟”:

  1、我准备做一个什么类型的水钟?

  2、怎样控制漏水的速度?

  3、如何来划分10分钟的时间刻度呢?

  4、用画图的方法把我们的设计方案表示出来。

  三、做一个“水钟”:

  1、制作一个滴漏。思考:怎样制作一个能以固定的速度滴水的滴漏?

  2、标出时间刻度。

  确定合适的滴水速度,用手表计时,在容器壁上标出水流出或接水1分钟和5分钟时的水位刻度。

  然后,依水位老推算时间,分别标出1分钟~10分钟的时间刻度。

  3、小组讨论后,进行制作。

  四、用水钟计时:

  1、用做好的水钟与钟表对照,我们的水钟计时准确吗?

  2、讨论: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有哪些?

  如: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漏速度的控制、刻度划分的准确度等。

  3、思考:怎样改进我们的水钟?

  4、实践尝试、改进。

  板书设计:

  我的水钟

  设计水钟:受水型?泄水型?

  制作水钟:滴漏?刻度?

  使用水钟:准确吗?

  改进水钟:哪些因素?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区分红、簧、蓝三种颜色,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学习简单的颜色分类。

  活动准备:

  1、红、簧蓝小筐各一只,筐的一边贴上哭宝宝,另一边贴上笑宝宝。

  2、三色积木、积塑若干。

  3、苹果、香蕉、蓝色糖果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苹果、香蕉、蓝色糖果图片,让幼儿辨认颜色。

  2、幼儿操作。

  在场地一边放上三种颜色的积木、积塑,幼儿和教师站在场地另一边。

  3、教师指着红色小筐上的哭脸说:“红筐里面原来有很多红色宝宝,现在全丢了,红筐妈妈好伤心,请小朋友快把红色积木找回来。”

  幼儿快跑至场地另一端,找到红色积木后,跑回将其放回筐中。如此反复,直至找完为止。这时,教师指着筐上的笑脸,告诉幼儿:“红筐妈妈高兴极了,她谢谢小朋友”。

  4、同样的方法找回黄色和蓝色积木。结束。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究欲望,感知空气是无处不在的,巩固幼儿的科学意识。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初步的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利用不同的物体去寻找空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究欲望,感知空气是无处不在的,巩固幼儿的科学意识。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初步的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利用不同的物体去寻找空气,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利用不同的物体去寻找空气,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活动难点:

  激发幼儿探究欲望,感知空气是无处不在的,巩固幼儿的科学意识。

  活动准备

  科学区:气球、扇子、吸管、空塑料袋等材料

  手工区:折纸炮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看不见,摸不着,人和动物都需要它的是什么吗?”空气是怎样的呢?在哪里呢?

  2、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3、教师小结: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无处不在,现在老师就请小朋友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去寻找空气。

  二、教师介绍区角操作材料。

  科学区:这里有许多气球、扇子、吸管、空塑料袋等材料,请小朋友用这些物品去寻找空气。

  手工区:这里有许多长方形的纸,小朋友可以在这里折出纸炮,然后甩甩看,究竟是什么原因,什么力量让纸炮发出“嘭”的响声。

  三、幼儿自主选择区角进行游戏。

  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鼓励性格内向的小朋友积极地参与游戏。

  四、活动结束。

  1、活动结束,收拾操作材料。

  2、老师小结活动情况。

科学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玩具。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上科学课,它将把我们带进科学的大门,去探索科学的奥秘。这节课我们先从玩玩具开始,探索玩具里的科学。(板书课题)

  2、玩玩具、说特点。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同学们可以先玩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同学们交换着玩,还可以上来挑选老师带来的玩具;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以小组为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怎样玩有趣味性,怎样玩有创造性?在玩得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问题,请记录下来。

  (2)学生玩玩具,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介绍玩具的特点。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有哪些趣味玩法和创新玩法?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说明你们在玩玩具的同时学会了观察。

  3、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说一说?

  师:这么多“为什么”,怎么去解决呢?我想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勤于研究,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会得到解决。

  4、设计或改进玩具

  提出活动要求:

  同学们发现了那么多问题,你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一点儿也不比科学家差,老师真佩服你们!在研究过程中,你们对现在的玩具还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现在,就让你们当一回“小科学家”、“小设计师”,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力、创造力,设计或改进一种玩具,可以把你们的想法说出来,也可以把它画出来,小组成员要团结协作,开动脑筋。看哪个小组设计或改进的玩具最具科学性,最新颖!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

  师:哪些小组愿意把你们的作品介绍给同学们?

  学生展示、介绍作品。

  师:同学们认为他们的作品怎么样?

  学生评价作品。

  师:同学们的设计都很有创意,你们已经迈出了创造发明的第一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玩具店的橱窗里一定会摆上你们的作品!

  5、课堂评价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提问:谁来说说你得了几颗星?为什么这样评价自己?

  6、拓展活动

  师:40 分钟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是我们的科学研究才刚刚开始,课下,请同学们制作一些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一玩,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思想】

  一、力求教师认识到位。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在教学实施中,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是全过程的,也可以是部分地进行,如某些课侧重在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和预测的训练,某些课则侧重在制定计划和搜集信息的训练。”

  二、力求教师指导到位。科学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尤其是针对三年级的学生,我们认为应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

  三、力求思维训练到位。我们要把课的重点放在实验计划的制定、交流、讨论、修正、完善、筛选上,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习得科学方法。

  【教材分析】

  沉浮实验仍旧是对木头、纸、金属、塑料这四种常见材料物理性质的检测和探究。在这节课的沉浮实验里,我们只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到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也是材料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由于木头具有浮在水面的明显特性,因此教科书对木头的特性研究安排在沉浮实验后面进行。通过对木头制品用途的调查和生活经验的梳理,学生将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并强化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教学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的材质有关。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从木材在生活中的用途推断木材的特性。

  【教学准备】

  每组两份或两份以上大小、形状相近的木材、金属、塑料、橡胶、玻璃等。水槽、多媒体课件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能用打结的方法将线进行连接,感知将几根线两端任意两两打结后出现的有趣现象。

  2. 大胆猜测游戏结果,能用符号记录并清除表达自己的发现。

  3. 体验在科学游戏中小组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快乐,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大记录纸1张,小组记录用纸、笔和线

  经验准备:幼儿基本学会打结

  活动过程:

  一、两根线的连接

  师:谁有办法把两根线拼起来?

  幼:打个结

  要求:小组三人合作,试一试怎样打结起来。

  提问:两根线连成功后是个什么情况?

  情况1:变长了;情况2:变成了圆圈;

  小结:原来线连接起来会有不同的结果。

  承上启下:

  刚才我们用两根线连接起来出现了不同的结果,如果有更多的线连接起来,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

  二、六根线的连接

  1. 提出游戏

  师:老师这里有6根线,我们一起来做做这个实验,这个实验需要三个人合作,请两个小朋友和我一起来完成这个实验。

  实验方法:一人抓住线的中间,两边两人按两根两根的方法连接。

  师:实验在进行中,请下面的孩子猜一猜会产生什么结果?

  幼:可能会有不同的圈、可能变成很长的一根线。

  2.猜想记录

  师:三人一小组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并贴到大记录单上。

  3.交流讨论

  师:请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你们认为6根线两边两两打结后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有哪个小组和他们想的不一样?(相同的想法有不一样的记录)

  4. 动手实验

  要求:三人合作;不会打结的可以拿线,但要握紧线、不松手;两边的小朋友两根两根打结;全部打好后松开把结果记录下来。

  5.介绍交流

  提问:哪个小组来介绍交流一下?有小组和他们一样吗?和你们猜的情况一样吗?

  6. 揭示老师的6根线

  师:原来,可*组是一样的。

  承上启下:

  我们用6根线两边两两打结,出现了许多不一样的结果,如果我们用更多的线打结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

  三、多根线的连接

  1. 分两组游戏:

  要求:每人占一个位置,每人打一个结

  2. 两组展示结果,幼儿入座。

  结束语:

  原来,很多线连接在一起,出现的不一样的结果,还会有不同结果吗?我们可以在区域活动中进行进一步的尝试。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 讲科学用科学教案09-26

科学教案:蜗牛09-11

春天科学教案03-09

走进科学教案12-08

身边的科学教案07-13

科学教案《赛车》04-07

科学教案范文04-06

关于科学教案07-27

《气球》科学教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