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2022-08-01 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重点

  1.时间的单位,停表的正确使用

  2.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难点

  停表的正确使用

  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动手实验、教师点拨。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提前收集有关记时间测量工具的资料。

  教学器材:常用的计时器、电子停表、机械停表。

  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激趣导入

  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

  时间的单位

  用停表测时间

  国际单位简介

  复习巩固

  思考并回答

  学生汇报自己资料,相互合作学习。

  学生同桌实验:测量从1数到100需多长时间

  同桌相互并补充完善

  提问: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个别答疑

  引导学生归纳

  教师精讲

  安排课外查找古今中外的记时工具,下节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提问:世界上最宝贵的,人人都拥有的东西是什么?(启发并允许学生有多种回答,最后点明是时间)

  讲解: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那么到底什么是时间呢?时间又应该用什么来测量呢?请同学们自学回答如下问题:1。时间测量的工具和方法。2。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二、新课教学

  学生以学习小组(4人一组)的形式交流自己提前有关古今中外的记时工具和方法,相互合作学习

  时间测量的工具和方法

  古代:日晷,燃香,沙漏

  教师可以结合古代在记时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和主义教育。

  常用:手表、闹钟、电子停表、机械停表原子钟

  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秒、分、时、天、月、年……

  1小时=60分1分=60秒

  设问:你知道现在最先进的计时方法什么吗?

  教师简介:世界时、铯原子钟(也可以让学生代表上讲台介绍,教师根据情况补充)

  设问:如何使用秒表测量时间呢?

  3.时间的测量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学生同桌相互并补充完善

  实验室常用工具:电子停表、机械停表

  使用方法:回零、开始、停止,读数。

  读数方法:机械表中的短针读出的是分,长针读出的是秒,注意每大格,每小格各代表多少。

  学生练习:学生同桌实验:测量从1数到100需多长时间。相互测量每分钟的脉博

  强调:机械停表用完之后要放弦,电子停表长时间不用时应取下电池。

  教师简介:国际单位制。

  三、复习巩固

  :让同学们自己进行。

  课堂练习:P21T1——4。

  四、布置作业

  1.练习册

  2.查找当今中外最先进的记时工具,并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第八节时间的测量

  1、方法和工具

  方法:任何有周期性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

  工具:钟、表(电子停表,机械停表)

  2、时间的单位:秒、分、时

  1时=60分1分=60秒

  3、停表的使用:回零、开始、停止、读数

  注意:机械停表用完之后要放弦,电子停表长时间不用时应取下电池。

  教案点评:

  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燃香、沙漏(滴漏)、日晷、节拍器、太阳的升起和落下、四季的变化等,并使学生知道任何有周期性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

  时间的单位学生已经比较熟悉,可以简单介绍;实验室的计时工具的正确使用与读数,由于学生接触较少是个难点,教学中通过动手实验多次练习,让学生从中找到规律;时间秒的规定和国际单位制都可以向学生作以简介,培养学生的兴趣。

  布置学生提前收集古今中外记时的方法与工具课堂上交流,即可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信息的能力,又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条件;停表可以随堂发给学生练习使用,可以进行1分钟内同桌谁数的数多或数到100谁用的时间短的比赛,还可以同桌相互测一分钟的脉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各种各样的罐子在小区、家里到处都有。在成人眼里,空的罐子就成了垃圾;但在孩子们眼里却成了宝贵的玩具,可看可玩可制作……由此可见罐子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何不充分利用这些唾手可得的废旧物来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呢?由此,产生了此活动。

  目标:

  1、知道不同物体碰撞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学习分辨2种声音。

  2、自然地讲述探索结果。

  3、对听辨声音感兴趣。

  重点:知道不同物体碰撞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学习分辨2种声音。

  难点:自然讲述探索结果。

  经验准备:会开启八宝粥罐子。

  物质准备:八宝粥罐子32个,(8个装米,盖上有暗标记,9个装塑料珠子;15个空罐)。米、塑料珠子各2盆。空筐2个(贴有米和珠子标记)。

  【活动过程】

  一、幼儿第一次操作探索:我发现了什么?(3分钟)

  ⒈幼儿第一次探索,听辨有无声音。

  师:“桌上有许多漂亮的罐子,请你不要打开,摇一摇,听一听,再告诉大家你有什么发现?”

  ⒉与同伴分享:你发现了什么?

  二、学习听辨两种声音。(10分钟)

  ⒈幼儿第二次探索,猜猜罐子里的声音可能是什么发出的?

  ⒉学习听辨二种声音。

  (1)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2)猜猜罐子里的声音可能是什么发出的?

  (3)谁和他的声音是一样的?

  (4)打开来看看是什么?(进行验证:米、珠子)

  小结:原来罐子里装了不一样的东西,发出的声音就不一样了。

  ⒊归类摆放

  ⑴听口令摇动对应的罐子。师:米宝宝一起来唱歌;珠子宝宝一起来唱歌;

  ⑵出示有标记的筐,请幼儿按指令归类摆放。师:米宝宝罐子放在米宝宝标记的家里,珠子宝宝罐子放在珠子宝宝标记的家里。

  ⒋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制作会唱歌的罐子。互相猜猜罐子里的秘密,进一步巩固对二种声音的认识。

  师:下面请小朋友选择桌上的珠子或米其中一种装进空罐子里,然后盖上盖子,一起来做会唱歌的罐子。

  (1) 要求:把罐子放在脸盆里装,米和珠子不要洒出来。

  (2) 分组演奏。按材料不同分两组坐,听指挥演奏。

  三、活动延伸:寻找不同声音。(2分钟)

  再去找找,罐子装了其他材料会发出什么声音?

  反思:

  值得肯定的地方:

  1。幼儿对活动关注度高,始终乐于探索,兴趣盎然。

  2。活动目标符合本班幼儿实际能力。

  3。教师语言儿童化,既不失科学活动的精炼,又符合托班幼儿年龄特征。

  4。教师能够根据本次活动实际发展,及时、灵活调整活动环节。

  存在不足及调整措施:

  1。幼儿在第一次探索操作环节,出现拿着罐子敲桌子现象,虽属“自由探索”,但是敲击会损害桌子,教师应该及时制止、教育。

  2。第一环节,教师没有明确提出要求不要打开罐子,幼儿把罐子打开米撒了一地,个别幼儿注意力转移,去地上捡米,导致一些混乱。

  3。幼儿按标记归类摆放环节,教师发现了一名幼儿摆错位置,提出质疑:“我看到咚咚咚的罐子放到小标记的盒子里了,应该放哪里呀?”教师发现了幼儿的错误,应该要求幼儿自己纠正错误,教师的指导语明显指示正确的是放在大标记盒子里,幼儿也就用不着思考了。

科学教案 篇3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滑轮二个、铁梁台、细绳、钩码、测力计。

  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一套,大滑轮一个、粗麻绳二根(组装动滑轮、拔河用)。挂图或幻灯片三张(旗杆上定滑轮图;吊车上定滑轮、动滑轮图;滑轮组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谈话: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及种类(学生自学课本)

  (1)讲解: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出示滑轮,讲解)

  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板书课题)

  滑轮有二种。(出示滑轮组示意图)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绳子拉着,与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

  (3)学生辨别课本P99页,哪一幅图是动滑轮,哪一幅图是定滑轮?

  (4)学生动手组装定滑轮、动滑轮?

  2.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作用

  (1)讨论:你认为旗杆顶上的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实验1(定滑轮不省力)。

  ①演示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②学生演示实验。

  ③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④讨论:说明什么?(说明不省力,也不费力。)

  (3)讨论。

  谈话:既然定滑轮没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杆顶上安装它必然会有其它作用,你知道是什么?(分组讨论后汇报)

  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方便。

  (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指导学生认识动滑轮的作用

  (1)讨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教师希望学生能提出动滑轮工作不方便,动滑轮能省力)

  (2)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讨论)(游戏:竹竿游戏)。课本P100小游戏

  游戏后教师质疑:这是为什么呢?

  (3)实验2(动滑轮省力)。

  ①分组测量提起一个钩码和一个滑轮时所用的力。

  测量后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下来。

  ②分组实验。(要求学生独立组装独立操作。)

  ③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记录。

  ④讨论:通过以上研究你认为动滑轮有哪些作用?(动滑轮有省力的作用)

  教师强调:弹簧称的示数应该等于钩码与滑轮重量的一半。

  4.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组的作用

  (1)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填出课本P98结论)。

  (2)探究题:小明是二年级的学生,家(二楼)里装修时,叔叔们从楼上、楼下不停的运料,非常的麻烦,而且还影响楼上邻居们。小明突发奇想,能不能设计一个装置,使叔叔们直接在楼下向上把料运进屋里。在老师的帮助下他成功了,他设计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装置。

  同学们,你知道小明设计了一个什么装置呢?开启你的智慧之门,你也来设计一下吧!!

  (3)教师小结:把定滑轮及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的装置叫滑轮组。滑轮组就可以发挥定滑轮和动滑轮各自的优点。

  (三)巩固

  提问:吊车上都用了哪种滑轮?它有什么作用?(出示吊车图)

  (四)布置作业

  观察你的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滑轮?

科学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通过资料搜集、观察欣赏、分析讨论,了解科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探索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启发学生善于从科学的不同视角发现美、欣赏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美。认识感受科学给艺术带来的方便快捷,及科学对艺术的影响力。使学生了解艺术与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初步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认识感受科学给艺术带来的方便快捷,及科学对艺术的影响力。

  应会:能够从生活中汲取美,认识感受科学、艺术对生活的影响。使学生了解艺术与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及科学艺术考察的能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善于从科学的不同视角发现美、欣赏美,激发学生兴趣。难点:感受科学对艺术产生的影响。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通过欣赏了解科学与艺术作品间的关系,在分析讨论中感受科学对艺术产生的影响。在观察中了解艺术作品的科学构思。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学习材料

  教师:教学PPT课件,美术书。

  学生:美术书及课前网络搜索的科学艺术资料。(三)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方法

  自评、讨论、总结相结合。

  2、教学评价点

  欣赏感受的效果,分析评价的活动情况。

  三、教学过程

  (探究式学习)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理论指导:

  1、重视运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动手、动脑,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传授给学生一些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及学习方法,尤其是一些创造性的学习方法,如发散思维等。

  3、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点拨引导,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处于发散与聚合的交替状态,即创造性思维状态。

  教学内容分析:

  《水》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本课主要有三个活动,一是学生间交流有关水的认识,二是识别水和其他物体,三是给物体分类。提供机会展示学生有关水的初始想法,形成有关水的知识网状图。通过让学生借助感官识别水和其他物体,初步学习对周围物体进行分类,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对水、空气和其他物体进行初步的比较,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学情分析:

  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认识一种事物的方法往往比较单一,特别是刚接触科学课,他们还不懂得用多种感官去发现事物的特点,对于7种物体进行观察,学生往往是无从下手,也不知道做些什么的,因此这堂课让学生对观察方法的运用意识的教育是关键,还要懂得记录,能够让学生养成合理的探究习惯。

  教学方法:

  1、探究体验法:本课在设计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有结构的材料,积极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小组合作法:在找水和给材料分类这两项活动中,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的,学生在小组的群体中以平等的地位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他们在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不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是一种无色透明、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体积的物体。

  2、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通过摸、听、闻、看等观察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对比,从观察物体所得的特性对物体进行固体、气体、液体的分类。

  【教学难点】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汇总、提炼不同物体所具有的不同特性,并根据物体的特性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用来装四种液体)石头、树叶、白醋、红墨水、白糖水、水、活动记录表。

  教师准备的材料:课件、糖水、水、纸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一段水流声音:猜猜这是什么声音?

  2、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了解水的有关知识。(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听水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二、新课教学

  (一)填网状图,提取课前认知

  1、播放一段有关水的视频,填写网状图。

  2、讲述:现在我们知道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用途:灌溉、发电、饮用、洗漱等;水和动植物的生命息息相关,没有水动植物就面临死亡;更重要的是我们知道了是一种无色透明、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物体。(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水的视频,提取学生有关对水的认识填充网状图。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帮助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梳理。

  (二)游戏探究,培养观察能力

  1、刚才我们认识了水,现在来做一个找水的游戏。老师这有7个袋子,每个袋子中装着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可能是:石块、树叶、水、白醋、空气、红墨水和白糖水。我们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你有哪些方法来观察辨认这些物体?

  2、提问: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辨认(预设:用手摸、用耳朵听、摇一摇)在辨认的同时要及时记录下来(出示记录表)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调动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3、出示活动要求:

  (1)、学会合作,学会倾听,活动有秩序,声音小,速度快,动作轻。

  (2)、学会使用实验用品,不要让实验用品污染环境。

  (3)、养成卫生好习惯。

  (4)音乐停止,立即停止实验。

  4、学生活动,填写活动记录表

  5、提问:在这些物体中,哪些是我们可以比较容易辨别出来的?辨别的依据是什么?哪些比较难辨别?原因是什么?

  6、学生汇报并阐述理由

  7、提问:如果可以打开黑色袋子我们可以利用哪些观察方法来辨别?(预设:用眼睛看)下面请大家打开袋子,再来观察一下。

  8、学生活动并填写活动记录

  9、汇报观察结果并说明判断理由

  10、提问“如果可以打开透明袋子我们可以利用什么方法观察?(预设:用鼻子闻)

  11、学生活动填写观察记录,汇报观察结果

  12、提问:现在只剩下白糖水和水了,我们能用什么方法分辨呢?(预设:用舌头尝味道)

  13、学生活动填写观察记录,并汇报观察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辨别7种不同物体的活动,调动学生运用不同器官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的学习过程。做实验时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做,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的所有活动中去。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物体分类

  1、活动:同学们知道了通过多种观察方法将这些物体辨别出来,真了不起。下面请同学们把这7种物体进行分类,把你认为是同一类的物体放在一起。并请记录员在记录表的物体名称一栏用○、△、□等符号圈起来。

  2、汇报分类结果和分类的理由

  3、出示物体的分类及标准:液体:像水、醋、红墨水……没有固定形状的叫液体。固体:像石头、树叶……有固定形状的固体。像空气……同样没有固定形状的叫气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对物体进行分类,再充分交流和汇报。明确分类的标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意识。

  三、拓展延伸,激发情感思考

  1、出示世界地图照片,问蓝色的表示什么?地球表面70%的面积被水覆盖着,看来地球上水很多。

  2、出示一段干旱和水被污染的图片,看完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预设:我们要节约用水、要保护水资源免受污染)

  3、生阐述自己的感想。

  【设计意图】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播放水污染和干旱的图片树立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并让学生思考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四、设计特色简述:

  本节课由流水声直接导入:

  1、在提取学生对水的认识,先给学生观看一段有关水的视频再填充有关水的网状图。

  2、在辨别水的环节中我选择了小石子、树叶、空气、红墨水、白醋、白糖水和水7种物体,让学生逐步通过手摸、耳听、眼看、鼻闻和嘴尝等多种感官来观察和辨别7种不同的物体,在教学到鼻闻和嘴尝时一定要在知道该物质安全卫生的情况下。

  3、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五、板书设计:

  水是一种无色透明、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

  物体:固体、液体、气体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春天科学教案03-09

科学教案:蜗牛09-11

走进科学教案12-08

关于科学教案07-24

身边的科学教案07-13

关于科学教案07-27

有关科学教案06-12

科学教案《赛车》04-07

科学教案范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