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楞次定律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2、理解楞次定律和能量守恒相符合
3、会用楞次定律解答有关问题
4、通过实验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对楞次定律中的“阻碍”和“变化”的理解.
四、教学媒体:
1、计算机、电视机(或大屏幕投影);
2、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干电池、蹄形磁铁、灵敏电流计、楞次定律演示器.
五、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探究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复习:
1、提问: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电脑演示例题:请同学回忆右手定则的内容,并判断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所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
引入:
电脑设置新情景并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如果用其它方式改变磁通量,从而产生感应电流,如何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呢?
新课教学
(一)、通过旧知识给出新结论:
即利用右手定则判断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给出结果:
当原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反;
当原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同.
(二)、学生实验:实验内容见附表一.
实验准备
1、查明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搞清螺线管导线的绕向.
2、通过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和电脑的演示,使学生发现自己的实验结果与上述结论相一致.
当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现在,我们再来根据实验的结果来得出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由于电流方向和它所形成的磁场方向是有确定的规律的,因此,如果能够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的方向,便能够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附表:
动作
原磁场 方向
(向上、向下)
原磁通量 变化情况
(增大、减小)
感应电流方向
(俯视:顺、逆时针)
感应电流磁场 方向
(向上、向下)
与 方向的关系 (相同、相反)
极向下插入
极不动
极向上抽出
极向下插入
极不动
极向上抽出
(三)、楞次定律内容的教学部分:
1、通过前人所做实验的大量性来说明此结论的普遍性.
2、通过电脑软件模拟实验过程, 进一步分析实验的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所反映的物理本质的规律,请学生得出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并加以叙述,教师予以评价、修正,在此基础上得出楞次定理的完善表述.得到楞次定律的内容:
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3、通过电脑演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阻碍”和“变化”的含义.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而不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因此,不能认为感应电流的磁场的方向和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反.
这里的“阻碍”体现为:当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反,感应电流的磁通量阻碍了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增加;当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同,感应电流的磁通量阻碍了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减少;当回路中的磁通量不变时,则没有“变化”需要阻碍,故此时没有感应电流的磁场,也就没有感应电流.
(四)、楞次定律的应用教学部分:
通过软件教学模拟实验过程,并加以引导,使学生独立思考:
总结出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
练习部分:
⑴ 方形区域内为匀强磁场,在矩形线圈从左到右穿过的整个过程中,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⑵ 无限长通电直导线旁有一个矩形线圈,当线圈远离直导线时,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⑶ A、B两个线圈套在一起,线圈A中通有电流,方向如图,当线圈A中的电流突然增强时,B中的感应电流方向如何?
(五)、定律的深化部分:
1、楞次定演示器进行演示实验引起学生的思考.
2、通过学生的讨论和电脑软件的演示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到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3、深化:
从导体和磁体的相对运动的角度上看:电磁感应的效果是阻碍它们的相对运动;
②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具体表现.
从能量转换的角度来分析:螺线管中用楞次定理得出的感应电流所形成的磁场,在螺线管上端为 极,这个 极将排斥外来的条形磁铁的运动,条形磁铁受此排斥力的作用而运动速度逐渐减小,即动能要减少;要维持其运动速度则需要有外力对磁铁做功.可见,电磁感应现象中线圈的电能是外部的机械能通过做功转化而来的.因此,楞次定理与能量转换与守恒规律是相符合的.
反之,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若感应电流方向与用楞次定理判断得出的方向相反,则螺线管的磁场将与条形磁铁相互吸引,这样条形磁铁的速度会愈来愈大.也就是说在电路获得电能的同时,磁铁的动能也增加了.这时,对于电路和磁铁组成的系统来说,它将找不到是由什么能量转化而来的,电能和动能是凭空产生了,这显然与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之一—能量守恒定律相违背.
(六)、小结:
总结楞次定律的三种表述方式:
表述一: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表述二:导体和磁体发生相对运动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相对运动;
表述三: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阻碍引起它的原电流的变化;
作业: 书后练习
(七)、板书设计:
楞次定律及其应用
内容: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这就是楞次定律.
应用:
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
1确定原磁场方向;
2判断穿过闭合电路磁通量的变化情况;
3根据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4根据安培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1、《电磁感应》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物理电磁学是由电场,电路,磁场,电磁感应和交流电五部分组成。其中电场,电路,磁场等相关知识是进一步认识电磁感应本质的基础,同时,电磁感应知识又是认识交变电流的起点,因此,《电磁感应》是电磁学中承上启下的一章,是电磁学中的重点。
2、教材的结构和特点
本章教材从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到进一步认识感应电动势大小,方向,最后是感应电动势在实际中的应用,全章以"磁通量的变化及变化率"为核心线索贯穿始终,结构非常严谨有序。另外,本章教材有一个特点,就是以多个实验事实为基础,让学生首先有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规律,从而形成理性认识。这恰好为达到 "新课标"要求的,学生要通过实验来探究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及感应电动势大小,方向所遵守的规律的目的。楞次定律就是俄国物理学家楞次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后总结出来的,它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普遍适用的法则,因此,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一章中的重点和难点。
3、本节教学重点和难点
首先,教学大纲对楞次定律的知识要求是 "B"级。其次,楞次定律是一个物理规律的高度概括,学生在理解其语言表述时会有两方面困难:
(1)楞次定律本身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但定律本身并没有直接表述感应电流方向如何,而表述的是感应电流的磁场如何。
(2)学生对"阻碍"二字的理解往往会产生误区,把阻碍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理解为阻碍原磁场。因此,楞次定律的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楞次定律的应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这节课不单是为了使学生知道实验的结论和规律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结论和规律是如何得出的,因此教学重心要从结论的学习上转移到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的学习,以及形成这些概念和规律所用的方法的学习中。因此,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确立本节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2)会用楞次定律解答有关问题
3)通过实验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收集,处理信息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通过科学探究之后,使学生学会依照物理事实,运用逻辑判断来确立物理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树立把物理事实作为依据的观念,形成根据证据,逻辑和现有知识进行科学解释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探究热情,使学生具有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方法
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是和他们在学习中的相关行为联系在一起的。要发展某种能力,就必须经历相应的学习过程。例如,只有在物理实验中经历独立地收集实验数据,分析论证的过程,才能发展学生收集,处理,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能力。而物理实验功能的体现,不仅仅在于获得所谓的"正确"实验结果,引出概念,也不再是仅仅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只有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对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实验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才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楞次定律是来源于实验中的探究。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因而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依靠教师进行强制性的灌输,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出来的。探究式课堂教学实质上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人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通过前几节的实验探究出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及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规律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进一步学习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应该有一定的兴趣和热情,且有一定的实验基础,因此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我变单纯的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小组的探究实验,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物理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按照新课标中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进行实验探究。达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方法让学生自主确定,实验由学生自主设计,证据让学生自己收集,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最后问题由学生自主解决"的目的。
四、课堂教学模式及课型:
实验探究式教学 新授课
五、教学用具:
1、计算机,大屏幕投影;
2、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干电池, 灵敏电流计。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提出问题;
2、启发猜想,问题假设;
3、明确目的,制定计划;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5、评估交流,发现问题;
6、引导中介,深入探究;
7、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8、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9、基本练习,体验成功;
10、得出方法,灵活运用;
11、课堂小结,深化理解;
七、板书设计
楞次定律及其应用
1、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的关系
2、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楞次定律,会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懂得物理学习需要细致观察,认真分析的科学习惯,增强对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探索物理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能量守恒的角度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和楞次定律,进一步认识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楞次定律。
难点会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教学过程】按照提出问题——探究实验——归纳总结——实验验证——知识反馈
1、提出问题
我把条形磁铁插入螺线管,从螺线管中拔出时,在这两个过程中电流表的指针偏转的方向是否相同?是否有规律?
2、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1)首先指导学生:用一节干电池和灵敏电流计,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与电流流向关系
2)再用实验要用的,观察螺线管的饶向
3)设计探究实验:用螺线管、条形磁铁和灵敏电流计,教案《楞次定律教学设计》。分别将磁铁的N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将磁铁的S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观察指针偏转并在设计的表格中记入
3、归纳总结
1)、学生四人一组相互交流、分析、讨论,根据记入的结果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组的结论。【学生的能力很强总结结论有如下几种:1)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2)感应电流在回路中产生的磁通量总是反抗(或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3)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或阻碍)引起它的哪个原因】
2)、教师对楞次定律内容及理解作解释
物理学家楞次(1804—1865)概括了各种实验结果,在1834年得到结论: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楞次定律
1)准确把握定律中"阻碍"的含义:
①"阻碍"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反吗?不一定!"增反减同"
②"阻碍"是阻止吗?(否,只是使磁通量的变化慢些)
2)那么,怎样理解楞次定律呢?
理解(一)谁起阻碍作用——
感应磁场;阻碍的是什么——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怎样阻碍——"增反减同";阻碍的结果怎样——减缓原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
理解(二)当磁铁插入线圈时,磁铁的磁极和线圈的磁极是同名相对,还是异名相对?
当磁铁从线圈中拔出时,磁铁的磁极和线圈的磁极是同名相对,还是异名相对
4、实验验证
一般情况下,到这里这节课的内容就结束了,我却在这里给学生设计了一个验证实验:
用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两个线圈、灵敏电流计来验证探究得到的结论。
首先在实验动手之前根据楞次定律判断开关闭和或断开时电流计的指针如何偏转,然后连通电路验证判断;接着验证滑动变阻器左右滑动时的情况。
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更加确信探究的结果。
5、知识反馈
投影例题在长直通电导线附近有一闭合线圈abcd,当直导线中的电流强度I逐渐减小时,试判断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通过例题。归纳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确定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和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的增减情况。
(2)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3)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最后让学生分析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电磁感应作为联系电场和磁场的纽带,不仅是学过的电场和磁场知识的综合和扩展,也是以后学习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基础。电磁感应的发现,在科学技术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于它提示了电和磁之间的深刻联系及规律,使得人类进入了一个充分利用电能的新时代,使人类文明迈进了一大步,因此,本章无论是在知识内容上、还是在生活实践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楞次定律作为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一个基本规律,其作用是众所周知的。
2、教材的特点
本章教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多个实验事实为基础,让学生得出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规律,从而形成理性认识。
3、教材的线索
本章教材抓住“磁通量的变化及变化率”为核心线索贯穿全章,从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大小→方向→应用。
4、教材的结构
本章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是电磁感应现象(条件);
第二单元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大小);
第三单元是楞次定律及其应用(方向);
第四单元是自感(应用)。
结构非常严谨有序。
5、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
1.通过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总结出楞次定律.
2.能初步理解、应用楞次定律来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②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2.通过对楞次定律中所涉及的电磁场,磁通量变化,感应电流磁场等概念的辨析,培养学生掌握概念和规律及方法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的理解能力.
3.培养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发明意识等;
③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世界是客观的,而人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和世界观。
2.探索性实验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形成辩证思维的方法和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6、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楞次定律;教学难点是楞次定律描述及其应用
二、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可以用“实验启发式”教学法。其教学思路可以概括为:提出问题→理论推测→实验验证→分析讨论→归纳概括→实践应用。
三、学法指导
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本节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思路可概括为:问题激发→自发思维→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证实→学以致用。由此可见,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理解和应用能力等是这节课能力培养的重点。
四、学情分析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主体服务的。而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基础不一,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不同,在接受“楞次定律”这一新鲜事物时,肯定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因而,为了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理解“楞次定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我们的教学就应该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上,我们的教学进程就要受到学情的控制。因此,在教学设计时,事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于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比如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等)应采取什么措施,用什么样的手段来有效提高课堂效果。比如说重点班级和普通班级、基础好与基础差等,要事先有一定的了解,做到胸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五、教学手段
在“楞次定律”教学中,除了做好主要实验外,为了突破“阻碍”这个教学难点,可以采用电脑技术(由于我校已有电脑可以课下做),来生动形象地展示当条形磁铁插入和拔出时磁场变化而导致磁通量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流的过程,使得本来无形的物理过程,变得有声有色。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搞活教学气氛,又能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在“楞次定律”的实验中,为了改变实验效果,可快速、反复地插入和拔出条形磁铁,这样由于磁场在不断变化,因而与线圈相连的电流表指针将来回摆动。因此,教学手段实施的好坏也是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的重要之一。
六、教学用具
楞次定律演示仪一套、多媒体电脑一台、投影机一台
七、教学程序设计
① 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② 实验演示,观察现象;
③ 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④ 对比分析,总结规律;
⑤ 反馈练习,巩固知识;
⑥ 学以致用,深化主题;
⑦ 课堂小结,形成体系。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楞次定律的内容,能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
2、培养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能够熟练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4、掌握右手定则,并理解右手定则实际上为楞次定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活动,观察得到的实验现象,再通过分析论证,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2、通过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培养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直接参与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体验了一次自然规律发现过程中的乐趣和美的享受,并在头脑中进一步强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楞次定律的获得及理解。
2、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3、利用右手定则判断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流的方向。
教学难点
楞次定律的理解及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
发现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
干电池、灵敏电流表、外标有明确绕向的大线圈、条形磁铁、导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按下图将磁铁从线圈中插入和拔出,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
①为什么在线圈内有电流?
②插入和拔出磁铁时,电流方向一样吗?为什么?
③怎样才能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呢?
本节我们就来学习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方法。
(二)进行新课
1、楞次定律
教师:让我们一起进行下面的实验。(利用CAI课件,屏幕上打出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研究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规律。
[实验步骤]
(1)按右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记录下G中流入电流方向与电流表G中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如电流从左接线柱流入,指针向右偏还是向左偏?)
(2)记下线圈绕向,将线圈和灵敏电流计构成通路。
(3)把条形磁铁N极(或S极)向下插入线圈中,并从线圈中拔出,每次记下电流表中指针偏转方向,然后根据步骤(1)结论,判定出感应电流方向,从而可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根据实验结果,填表:
磁铁运动情况N极下插N极上拔S极下插S极上拔磁铁产生磁场方向线圈磁通量变化感应电流磁场方向
教师:N极向下插入线圈中,磁铁在线圈中产生的磁场方向如何?
教师:再把该磁铁从线圈中拔出时,磁铁在线圈中产生的磁场方向如何?
教师:S极向下插入线圈中,情况怎样呢?
教师:再把S极从线圈中拔出时,情况如何?
教师:通过上面的实验,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刚才几位同学的说法都正确。物理学家楞次概括了各种实验结果,在1834年提出了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方法,这就是楞次定律。投影打出楞次定律的内容。
[投影]
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这就是楞次定律。
(师生共同活动:理解楞次定律的内涵)
(1)“阻碍”并不是“阻止”,一字之差,相去甚远。要知道原磁场是主动的,感应电流的磁场是被动的,原磁通仍要发生变化,感应电流的磁场只是起阻碍变化而已。
(2)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具有普遍意义。
教师:楞次定律符合能量守恒。从上面的实验可以发现:感应电流在闭合电路中要消耗能量,在磁体靠近(或远离)线圈过程中,都要克服电磁力做功,克服电磁力做功的过程就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楞次定律也符合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电磁感应中,矛盾双方即条形磁铁的磁场(B原)和感应电流的磁场(B感),两者都处于同一线圈中,且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原磁场的变化,形成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的矛盾,在回路中对立统一,正是“阻碍”的形成产生了电磁感应现象。
2、楞次定律的应用
教师:[投影]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基本步骤:
(1)明确原磁场的方向。
(2)明确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是增加还是减少。
(3)根据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4)利用安培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教师:下面让我们通过对例题的分析,熟悉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基本步骤,同时加深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精选5篇)】相关文章: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说课稿11-02
精选《观潮》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1-15
楞次定律的测试题目08-22
《i u ü》 教学设计【精选】03-25
课文《李时珍》教学设计【精选】03-24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精选5篇)05-13
离骚的精选教学设计12-19
《雨巷》精选教学设计11-12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精选25篇)05-12
《掌声》教学设计精选15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