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和等式两个概念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蕴涵数学知识”;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和方掌握程的意义,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学难点:
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今天学习解简易方程。这部分知识非常重要,掌握了它会使我们多了一种解题方法,可以使某些较难的应用题化难为易,有助于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方程的'意义:
介绍天平:(课件出示天平图)
天平实验,引出方程:
1、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
第二步,往杯子里倒人约X克水,使天平出现倾斜。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100+x<300)
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100+x=250)
2、教师:①观察100+x=250:这是一个等式吗?这个等式有什么特点?
②像100+x=250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方程)
小结:像100+x=250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3、深入探讨理解:
①根据方程的含义,方程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②方程与等式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用集合图来表示吗?
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三、练习巩固:
1、完成课本第54页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
判断并说胡理由。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一看是不是等式,二看有没有未知数。
2、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等式都是方程,方程都是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3)不是方程。()
3、用方程表示下面的等量关系。
(1)加上35等于91。(2)的3倍等于57。
(3)减31的差是86。(4)7.8除以等于1.3。
4、先说出下面题目中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然后用方程表示出各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1)文具店原有乒乓球40筒,卖出χ筒,还剩18筒。
(2)某班有男生23人,女生χ人,共有50人。
(3)小红买了5支铅笔,每支χ元,共付9元。
(4)一头大象重5.1吨,一头牛重χ吨,这头牛比大象轻4.75吨。
(5)甲地距乙地S千米,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2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12小时到达。
5、开放题:妈妈生日到了,小明想用12元零花钱为妈妈买几枝康乃馨,康乃馨每枝X元,他的钱如果买4枝则多3.6元,如果买6枝则少0.6元。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选择有用的条件,你能列几个方程?(同桌议一议)
四、课堂总结:
教师:想一想,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反思:
学生对什么是方程都有所了解,本节课是成功的。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方程的意义(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小节解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
教学理念
新课标要求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直观地、合情地获得一些结果。学会用图形思考、想象问题,能从“数”与“形”两个角度认识数学。
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根据盲生因视觉障碍,对事物缺少整体感知,不能准确地理解抽象的数学观念这一特点,我充分利用直观创设情境,恰当地构造数学问题,将抽象的数学关系具体化,调动学生的直观思维;让学生经历观察、感知、思考、猜想、验证、分类比较、归纳概括的过程。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实现抽象与具体之间的转变。
内容分析
方程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到学习方程,从未知数只是结果到未知数参加运算,是学生学习数学方法的一次提升;也是学生又一次接触初步代数思想,是思维的.一次飞跃。代数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思想",本课教学内容是学生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
教学目标
1.根据天平平衡的原理,理解等式。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理解方程的意义,渗透符号意识,发展数感。
2.使学生在观察、感知、思考、猜想、验证、分类比较、归纳概括的过程中,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形成方程模型的思想,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
3.分类分层教学,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
教学准备
玩具天平塑料香蕉小袋子多媒体课件、盲文及低视力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抽象出等量关系
(一)依据天平,理解相等,
1.认识天平
同学们认识天平吗?知道天平是干什么用的吗?(称质量、比较物体的质量)那天平是根据什么来称量或者比较物体的质量?(平衡)让学生用玩具天平来感知一下平衡(低视生看,老师协助全盲生用手慢慢向上托,直到手掌触到物体)
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仿照小猴子的样子来演示一下平衡。如果左边重呢?怎样演示?右边重呢?2.理解相等
低视力生看大屏幕,根据自己看到的画面,帮助全盲生把实物挂起来(天平左面有60克和40克的香蕉,右面有100克的香蕉)
天平此时的状态怎么样哪?(低视力生观察,全盲生感知。)天平平衡说明什么?(左右两边质量相等)
能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吗?
预设:40+60=100 60+40=100(板书)。
像这样含有等号的式子我们叫它等式。
3、让学生再说几个等式。
(二)依据天平,理解不相等
1、理解不相等
如果把左边40克的香蕉拿下去了,天平会怎样?(预设:左边轻,右边重。)
此时天平的状态又怎样哪?(不平衡。)低视生观察,全盲生感知。
让学生用一个数学式子表示。(预设:60<100,100>60 。
刚才相等的式子叫等式,这样不相等的呢?(预设:不等式,或不知道。)
2、让学生再说几个不等式。
(三)依据天平,理解含有字母的等式与不等式
1、猜想:如果把一个袋子放到天平的左边,天平会怎么样?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
2、交流。(预设:左边重,右边轻;右边重,左边轻;一样重。)
3、验证:低视力生协助全盲生操作验证(教师协助)
4、以小组为单位,低视生记录三种状态下的数学式子。预设(60+x=100;60+x>100;60+x
(四)依据心中的天平理解等量关系
1、谈话:看来这一个小小的天平帮我们记录了这么多的数学现象,现在我把天平藏起来了(把玩具天平收起来)
还有天平吗?(预设:没有。)
你心中的天平还有没有?(有)
2、出示课件:
3、低视力生看大屏幕,并叙述图意。
4、思考:用心里的小天平摆放一下:左面放?右面放?此时你的小天平是什么样的状态?说明什么?
5、让学生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预设:5x=800)并让学生说一说5x表示的意思。(预设:5x是5个苹果的质量)
6、说一说:5个苹果的质量为什么用5x来表示?(预设:因为一个苹果的质量不知道,可以用x表示,5个苹果的质量就用5x来表示。)
7、评价:真了不起,会用字母来表示不知道的数量,这个未知的数量也可以参与到我们的运算中来解决问题。
二、引导学生给式子分类,抽象概括出方程的意义
(一)式子分类,揭示方程的意义。
1、一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卡片,给刚才的式子分类。并思考分类标准。
2、学生交流(预设:
1、按是否是等式来分。
2、是否含有字母来分。
3、还有学生把60+x=100,5x=800单分一类
3、教师揭示:象60+x=100,5x=800就是方程
4、让学生根据这两个式子的特点说一说什么叫方程?
5、教师点题: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二)探讨并揭示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1、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2、学生交流
3、教师引导:如果方程是一个大圆,方程应该是什么?(预设:一个小圆,在大圆中)
三、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刚才我们认识了方程,你能判断什么是方程吗?
1.应用概念,判断方程
判断下面的式子是否是方程。(提问C类学生)
x+5 15+5=20 2x +3>10 36-x=9×3 2.应用概念,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提问B类学生)
(2)低视力生看大屏幕,并帮全盲生叙述图意。(3)谈话:能用方程表示出来吗?(预设:6a=24.6)(4)追问:6a表示什么?
(5)课件出示:(提问A、B类学生)
教法同上
(6)课件出示:(提问A类学生)
(7)先让低视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预设:1000毫升刚好能倒满2个大杯子和一个小杯子;2个大杯子和1个小杯子的盛奶量就是1000毫升。)(8)找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9)评价:真棒!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参与到运算中,找到了图中的等量关系。
四、回顾反思
总结提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
五、作业:
(1)练习十一第一题
(2)根据今天学习的知识,编一个关于方程的数学故事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方程在小学乃至初中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方程的意义》这一节内容是学习其他方程知识的基础。本课只要求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什么是方程,能判别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整个教学过程先通过天平演示引出等式和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然后对一些不同的式子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对其进行分类,最后归纳、概括出方程的意义,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创新等能力,为以后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答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等式与方程的意义,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合作意识。
3.感受方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
【数学思想】
符号化思想,转化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同学们,谁还记得《曹冲称象》的故事?
2.谁能简单地说一下曹冲是利用什么原理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呢?
3.同学们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工具能帮我们测量出相同重量的物体。今天就先来认识其中的一种:天平。
简单介绍《曹冲称象的故事》
能说出让大象和石头的重量相等,再称石头的重量。
达成目标:创设贴近学生实际不仅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也为下面出示天平做好铺垫。
二.共同探索,总结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出示天平:让学生说一说对天平有哪些了解?
如果学生说得不全教师做补充:使用天平一般是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指针在中间说明天平平衡。
2.合作探究。
(1)在天平的右边放一个100g的.砝码,怎样才能让天平平衡呢?
用算式怎样表示呢?
让学生观察式子,等号左边与右边相等,这样的式子就是一个等式。(板书:等式)
(2)把一个杯子放在天平的左边,右边放100g的砝码,让学生观察天平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教师质疑:如果我往杯子里倒些水,观察天平现在的情况。
师:一杯水的重量是多少,怎样表示?你有办法吗?
追问:如果用未知数x来表示水的重量,那么杯子和水一共有多重,又该怎样表示呢?
(3)再次让学生观察现在的天平(天平右边放100g砝码),发现了什么?哪边重一些呢?你们能用数学算式来表示吗?
(4)教师在右边依次加一个100g的砝码,加两个100g的砝码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天平的情况,用数学算式怎样来表示吗?
教师让学生继续操作,怎样才能使天平平衡呢?
这说明了什么?
(一杯水的重量等于250g)
(5)你们能用数学算式来表示这天平的状况吗?
(师板书)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三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100+x>200
100+x<300
100+x=250
师总结:像这样两边相等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等式。(板书:等式)
(6)让学生比较50+50=100与100+x=250两个等式,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像100+x=250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板书:方程)
(7)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小结:
是不是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是不是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
那么,方程有哪些特点?
(8)让学生仿照课本情境图,自己试着写一些方程。
自由发言,可能会说:天平有两个托盘,中间有指针;天平一边放物品一边放砝码,物品的重量与砝码的重量相等;天平可以称量物体的质量,还可以判断两个物体的质量是否相等。
让学生自主思考,交流操作,得出:在天平的左边放2个50g的砝码就可以保持平衡。
用算式表示:50+50=100。
学生认真观察,然后会发现:现在天平平衡,说明空杯子重100g。
学生看出在空杯里加一杯水后天平不平衡了。
思考得出:一杯水的重量=水的重量十杯子的重量。
学生汇报:100+x
学生回答:天平两边不平衡,用数学算式来表示100+x>100
学生观察后分组讨论:
汇报时用式子表示:
100+x>200
100+x<300。
这时学生很容易发现这杯水的重量大于200g,小于300g。
引导学生把右边的砝码换成250g,使天平左右两边平衡。
学生自主思考,再全班交流汇报:100+x=250
生观察后会发现:前面两个算式两边不相等,后面一个算式两边是相等的。
达成目标:通过直观演示活动,在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得出上面的式子,为下面的分类讨论环节做准备,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自主思考,并交流得出:第一个等式没有未知数x,第二个等式含有未知数x。
不是
是
达成目标:这样的设计我主要是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大胆设想,敢于发现,抽象概括的机会,真正体会到自己获取知识,发现知识的成功乐趣。
三.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1题。
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样的式子是方程,再自主判断,最后集体交流。
先说一说图意,再写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达成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分类比较,
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层层递进,达到理解方程意义和掌握方程判断方法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比.概括能力和发散思维。
四.反馈巩固,分层练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基础练习:66页练习十四第1.2.3题。
拓展练习:见课件
达成目标:孩子大部分应该能发现存在的等量关系,但可能会出现40-28=x这样的式子,应该规范孩子的写法。
五.课堂总结,提升认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这节课你运用了哪些学习方法,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这堂课的表现是怎么评价的?
达成目标:方程的特点:是一个等式,且含有未知数。
1.像100+x=25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有两个重要条件:一个是等式,一个是含有未知数。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全都是方程。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
2、理解方程概念,感受方程思想。
3、通过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的学习活动过程达到学习水平的提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初建相等关系模型。
1、师出示天平图,
认识吗?
师:天平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是多少。
2、(媒体出示三幅图)下面的三幅图中,哪一幅能称出两只苹果的质量?
(左右倾斜各一幅,平衡的一幅。图略)
学生会选择图3,老师顺着学生的思路出示图3天平平衡图
图3为什么能称出两只苹果的质量?
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么?
100+100=200
图1和图2为什么不能称出两只苹果的质量呢?
你也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100+100>100、100+100<500
3、三个式子都是表示物体之间质量的关系,数学上把这样表示两边相等的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你的小脑袋里有等式吗?说一个试试。
除了用加法表示的还有不一样的吗?(师板书学生说的其它的一些式子)
师:没想到,同学们对等式是这么的熟悉。
二、借助基础,拓展等式外延。
1、下面的几幅图中,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哪些可以用等式表示?能表示的试着把它写下来,不能的思考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呢?
(书上四幅图略)
选一个等式说一说它表示什么意思?
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一种是用语言表达,一种是用数学式子表示,你愿意选择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突出简洁、清楚)
2、师:的确,这样的一些数学式子能清楚、简洁地表示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
3、比较:现在写的这些等式与刚才我们说的那些等式有什么不同吗?
突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这些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你见过吗?
生:没见过;也可能见过,如:用字母表示数中、求未知数x等。
三、进一步拓宽对等式的理解。
1、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李老师就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同学们常见的一些现象,仔细看一看,这些生活中的现象之间的关系是不是也能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来表示呢?
(师出示四幅生活情境图)
(1)铅笔盒与笔记本共20元。
(2)借出的书与剩下的书共150本。
(3)3瓶相同的色拉油,每瓶x元,共8元。
三、明确特征,归纳概念。
其实呀,数学上给这样一些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起了个很特别的名字叫方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方程的意义。(板书)
揭示数学上我们把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四、深刻领悟,挖掘内涵。
1、黑板上的其它式子为什么不是方程?
2、师:现在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方程了吗?下面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是等式的男生举手,是方程的女生举手)
36-7=29、60+x>70、8+x
6+x=14、7+15=22、5y=40
活动结束了,但思考却刚刚开始,就等式和方程的关系你现在有什么话想说的吗?
(在活动中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五、实践应用,拓展外延。
1、你能看图列出方程吗?
图1:天平(2x=500)
图2:四个物体16.8元
图3: 两杯水共有450毫升
2、从文字表述中找出方程
(1)小明从家到学校有500米,他每分钟走50米,走了x分钟。
(2)张师傅每天做x个零件,用了6天做了780个零件。
(3)王涛放学回家后,去商店买了3本精装笔记本,每本y元。他付给售货员阿姨20元,找回2元。
3、李老师头脑中有一幅图,我把它用方程表示了出来,猜一猜,老师头脑中可能会是一幅什么样的图?
出示:5x=200(可提示:如天平图等)
个别交流的基础上同桌互说。
六、全课总结:学习到现在你有哪些收获?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第53页、第54页“方程的意义”。
教学目标:
借助生活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能从形式上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感受方程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从生活情境中提炼方程模型,然后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来表达,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即方程两边代数式所表达的两件事情是等价的。
教学过程
呈现情境,建立方程
1.师:(出示一台天平)请看,这是一台天平,在什么情况下天平会保持平衡呢?
教师在天平的一边放上两袋100克的食物,另一边放一个200克的砝码,这台天平保持平衡了吗?
提问: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种平衡吗?(100+100=200或100×2=100)你怎么想到了用数学符号“=”来表示天平的平衡呢?(引导学生说出:这里的100+100表示的是天平左盘食物的质量,200表示的是天平右盘砝码的质量,正因为它们的质量相等,天平才会平衡,如果学生说成:食物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教师也给予肯定,然后问:现在已经知道这两袋食物的质量都是100克,砝码的质量是200克,那么上面的式子可以写成什么形式?)
2.(出示两小袋食品)将左盘的食物换成两袋30克的食物,天平还是平衡的吗?为什么?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种不平衡吗?(30+30200)咱们班谁喜欢喝牛奶?你喝吧!
问:这盒牛奶被喝掉多少克了?再问:这盒牛奶现在的质量可以怎么表示?(275-x)克。
3.再将这盒喝过的牛奶放在天平的左盘,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可以怎么表示?写一写!点名汇报,(切忌一问一答!当学生答出一种情况,老师随机问这种情况表示的是什么情况)
当学生说出275-x>200、275-x=200、275-x200,275-x>200,275-X=200,275-x72,③y+24④5x+32=47,⑤2x+3)=34,⑥6(a+2)=42
(对不是方程的式子,一定要学生从本质上解释为什么不是方程)
学完方程后。小明又列了两个式子,却不小心被墨水给弄脏了,猜猜他原来列的是不是方程?
让学生明白,不管墨迹处是什么,第一个都是方程,第二个则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可小明说,他列的第二个式子也是方程,猜一猜,他列了个什么方程?
4.看来,大家对方程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其实,早在三千六百多年以前,人们就对方程有了自己的认识你知道吗?
课件出示(配以录音):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会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了,在我国古代,大约两千年前成书的《九章算术》中,就记载了用一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史料,一直到三百年前,法国的数学家笛卡尔第一个提倡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数,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
很多以前用算术方法解起来很难的问题,用方程能轻而易举地解出来。
设计意图:
动态平衡是为了加深对方程本质的理解判断题中对不是方程的式子的合理解释,进一步明晰了方程的表现形式有别于其他等式、不等式或代数式,为了让学生感知方程的多样性,防止学生把未知数狭隘地理解为一个或者狭隘地理解为z,在这一题里设计了有两个未知数的,也设计了含有未知数a、y的。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53~54方程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方程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是一节全新的概念课,让学生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是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学了四年的算术知识,及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是学习"解方程"的基础,是渗透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式的一个突破口,是今后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块奠基石.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原有的相关认识基础及生活经验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并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构建过程,使学生在观察,描述,分类,抽象,交流,应用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增强符号感.
3,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充分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以及在具体的情境中建立方程的模型.
教学难点: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五,教学设想
概念教学本来就比较抽象,而且方程思想作为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又有别于学生一贯的算术思路,因此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感知方程的意义,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关注由具体实例到一般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尽量直观化,生活化,发挥具体实例对于抽象概括的支撑作用,同时又要及时引导学生超脱实例的具体性,实现必要的抽象概括过程.经历从具体-----抽象------应用的认知过程.
六,教学准备:
课件,天平,实物若干等
七,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利用学具(简易天平)感受天平平衡的原理.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建立表象
1.认识天平.
2.同学们通过课前的实际操作你发现要使天平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天平两边所放物体质量相等)
3.用式子表示所观察到的情景:
情景一:导入等式
(1)天平左边放一个300克和一个150克的.橙子,天平的右边放一个450克的菠萝
300+150=450
(2)天平左边放四盒250克的牛奶,右边放一盒1000克的牛奶
250+250+250+250=1000
或250×4=1000
情景二:从不平衡到平衡引出不等式与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在杯子里面加入一些水,天平会有什么变化
要使天平平衡,可以怎么做
情景三:看图列等式
(1)x+y=250
(2)536+a=600
直观认识天平
回忆课前操作实况理解平衡原理
观察情景图,先用语言描述天平所处的状态,再用式子表示
先观察天平从不平衡到平衡这一组动态的操作,再用语言进行描述进而用数学符号进行概括从中感悟不等式与等式的区别,同时进一步加深对等式的理解
观察课件显示的情景图,小组合作交流用等式表示所看到的天平所处的状态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通过课前"玩学具"已建立天平平衡的条件是左右两边所放物体的质量相等的印象,通过天平的平衡原理引入等式是为下一步认识方程作好必要的铺垫,同时通过天平的直观性又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等式的含义.
通过学生的观察以及对情景的描述并用等式表示,直观具体,生动形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符号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⑴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理解等式、方程的含义,体会等式和方程的关系,能根据情景图正确地列出方程。
⑵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和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
⑶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等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初步展开新课。
⑴出示“天平”情景图,了解学情。
让学生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天平;两边是一样重的;指针在中间表示就表示相等等等。
⑵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先写出等式;交流等式:50+50=100,交流这样列式的思考;揭示概念,象这样表示两边相等的式子就是等式。
二、继续出示情景图,深入展开新课。
⑴出示情景图,明确要求。
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⑵独立思考,试写式子。
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
⑶学情反馈,班级交流。
让学生自行上黑板写不同的式子。
可能会出现下面这些式子:x+50>100,x+50≠100, x+50=100+50,x+50<200,x+50≠200,x+x=200,2x=200等。
甄别确认正确答案。
⑷尝试分类,理解方程的'意义。
明确要求——分类;为类别起名,等式,不等式;独立分类,等式:x+x=200,2x=200 ,x+50=100+50,50+50=100,不等式:x+50>100,x+50≠100,x+50<200,x+50≠200。
再分类,不等式感悟“>”和“<”比“≠”更准确;等式分类:等式中有一部分叫等式(含有未知数)。
⑸体会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用符号表示等式和方程的关系,例如集合图等;用形象的情景表示等式和方程的关系,例如部分和总数等。
三、独立练习,进一步内化新知。
⑴完成练一练1。
确定用不同的符号表示方程和等式,确定寻找等式和方程的思路和方法;交流矫正。
⑵下面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用线连一连。
9—x=3 20+30=50
80÷4=20 等式 x+17=38
x—15 方程 36+ x<40
7y=63 54÷x=9
⑶完成第2页试一试和看图列方程。
先独立列方程,再在小组里交流列式的思考。
⑷完成练习一1~3。
重点交流第2题。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62~63页及练习十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1.借助天平及式子的分类操作,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能从形式上判别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理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2.能根据简单的线段图、情境图列出方程,并能在教师引导下找到等量关系,经历利用等量关系进行方程模型建构的过程。
3.在对式子的分类、整理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及应用等能力。
教学重点:
抓住“等式”“含有未知数”两个关键词初步建立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
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方程中等量关系的建立。
教学准备:
课件、写式子的卡片、磁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天平,谈话铺垫
教师(出示天平图):这是什么?同学们知道天平的用途吗?
一般在称东西时,我们在天平的左边放上要称的东西,右边放上砝码。如果天平左右两边达到平衡,左边东西的质量就等于右边砝码的质量。这种平衡的状态如果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达,就是──等号。
二、探究新知
(一)天平演示,初步感知等与不等。
1.出示天平图1。
现在这种状态,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吗?(板书:50+50=100)
2.(出示天平图2和图3)天平向左倾斜表示什么?如果水的质量用
g表示,那么杯子和水共重多少呢?(100+ )
3.如果老师在天平右边再加一个100 g的砝码,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用式子来表示。
这三个式子体现在天平上分别是什么样的情况?咱们用手势来表示一下。
4.来看看究竟是哪种情况?(先出示天平图4,后出示天平图5)用式子来表示一下。
5.(出示教材第63页最上面的图)这样的.图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吗?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演示,感受等与不等。同时通过反馈和追问,帮助学生感受等式的意义。为下一环节中式子的分类及理解等式和不等式做好准备。从天平到式,再从式到天平图,在学生的头脑中利用天平建立左右相等的等式模型,为突破建立方程中的等量关系这一难点做好铺垫。
(二)分类整理,建构概念
1.观察黑板上出现的式子,尝试根据式子的特点进行分类(先请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进行交流。)
2.学生反馈,教师根据反馈在黑板上移动式子。
预设1:按左右相等和不等分类(补充等式和不等式);
预设2:按是否含有未知数分类。
3.(指表格)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揭题)。
4.写方程:根据你的理解写2~3个方程,写完之后给同桌看看其是否为方程(教师在巡视过程中选择一些学生到黑板上写一写。)
5.说说黑板上同学写的是否为方程,并说说判断理由(主要使学生明确,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一看是不是等式,二看有没有未知数。)
(三)概念辨析,理清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
1.“做一做”第1题:请学生说说哪些式子是方程,并说说为什么(可以选择其中几个不是方程的式子,请学生说说怎样改一下就可以将其变成方程。)
2.这两个式子是否是方程呢?
反馈分析:
(1)式1:一定是。为什么?
(2)式2:一定是等式,可能是方程。
(3)思考: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联系呢?
(4)引导画集合图,并引导得出: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设计意图】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先通过分类整理让学生对等式与方程的关系产生直观、正确的感知;然后通过被蘸了墨水的式子的判别,进一步体会两者的关系;最后,通过韦恩图帮助学生加以明确。不仅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而且渗透了初步的集合思想。
三、实践反思,巩固提高
1.“做一做”第2题及练习十四第2题:看图列出方程。
学生练习并进行反馈。
反馈侧重:使学生明确,可以根据量相等来列出方程。
2.练习十四第3题:看情境图,思考数量关系再列方程。
(1)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根据你知道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
(3)学生自行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进行反馈。
【设计意图】能用方程表达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内容的要求,为从数量关系到等量关系的转变做好准备,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知识至关重要。
四、总结回顾,介绍历史
1.你对方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每个同学说一点,后面的同学要和前面同学不一样。)
2.教师介绍方程的相关知识。(课件出示教材第63页“你知道吗?”的内容)
【设计意图】把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当中,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方程的产生过程产生比较清晰的认识,知道数学是一个动态成长的科学,体会到数学的每一个理论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让学生在体会数学文化的价值的同时,产生探索的欲望。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会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
3、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活动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吗?对,大熊猫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更是我国外交活动中表示友好的形象大使。动物园的叔叔正在科学的喂养大熊猫呢!
出示信息窗一,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阅读文字信息。
学生观察主题图,认真阅读信息。
活动二:借助天平理解等式。
分组实验:①天平左盘放一个10克的砝码,右盘放一个20克的砝码,天平不平衡,可以用式子10<20表示;
②在左盘再放上1个1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了,用等式10克+10克=20克表示。
分组实验:天平左盘放一个20克的砝码和一个不知重量的方木块,右盘放一个50克的砝码,一成天平平衡,用等式20+=50表示。
小结:等式表示相等的关系。
活动三:概括方程的意义。
师:观察黑板上的三个式子:+20=70、2=150、3+10=100,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由谈想法
小结:像+20=70、2=150、3+10=1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活动四: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想一想,等式和方程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
小结:方程的范围比较小,等式的范围比较大,方程只是等式的一部分。 活动七:自主练习
1、判断哪些式子是方程。
师:你认为一个式子是方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小结:同时具备“含有未知数”、“相等的式子”这两个条件才是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引导学生在判断对错的同时,说出判断的依据。)
2、看图列方程。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要求学生先找出图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独立列出方程。(集体交流)
3、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让学生独立写出等量关系式并列出方程,再进行交流。)
活动五:全课总结:
引导学生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并找出不懂的地方。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例1、例2、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认识等式,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的性质,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利用等式性质和方程的意义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天平。
知道这是什么吗?你知道它是按照什么原理制造的吗?
说说你的想法。
如果天平左边的物体重50克,右边的放多少克才能保持天平的平衡的呢?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
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把它写出来。
50+50=100(板书)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指出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
等式有什么特征?(等式的左边和右边结果相等;等式用等号连接)
能说说什么样的式子叫做等式吗?(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2、教学例2。
(1)出示例2图。
天平往哪一边下垂说明什么?(哪一边物体的质量多)
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独立完成填写,集体汇报。
板书:x+50>100 x+50=150
X+50<200 x+x=200
如果让你把这四个式子分类,应分为几类?为什么?
指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就叫做等式,而这些等式与前面所看到的`等式又有什么不同?(等式中含有未知数)
知道像x+50=100,x+x=100这样的等式叫什么吗?(方程)
说说什么是方程?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
(2)讨论: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
指出: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是特殊的等式。他们的关系可以用集合圈表示。
3、教学“试一试”。
独立完成,完成后汇报方法。
让学生说一说,每题中的方程哪个更简洁一些?
指出:像500÷2=x,20-12=x虽然也是方程,但在列方程时应尽量避免这样x单独在等号左边或右边的方法。
4、完成“练一练。
(1)完成第1题。
独立完成判断后说说想法。
(2)完成第2题。
(3)完成第3题。
交流所列方程,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你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能说说每个线段表示的意思吗?方程怎样列呢?
小组中交流列式。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理解题意,说说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列出方程并交流。
3、完成练习一第3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方程
等式50+50=100 x+50>100 x+50=150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11
《方程的意义》一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学生在《方程的意义》之前,在一、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均有填算式中的括号,也就是未知数,对于方程的意义有了一定的知识渗透,在本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表示数量,表示数量间的关系,都与本节课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方程这部分知识,在初等代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小学生来说,从具体事物的个数抽象出数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和,现在由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而且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工具,从列出算式发展到列出方程解,这又是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它将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方程这部分的学习,能使学生摆脱算术思维方法中的某些局限性,为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帮好认识的准备和铺垫。学生从算术方法解决问题到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过渡,这节课的概念学习也是后面学习解方程的方法、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以及《方程的意义》的教学内容,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的联系与区别。
2、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分类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在合作学习中的的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是在实践中了解方程的意义,并能根据方程的意义判断出方程,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正确的方程。
下面我就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向大家做以汇报。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玩儿过跷跷板吗?(同时出示图片)
对于这个游戏的玩儿法与经验,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
其实在生活中,还有一样物品与跷跷板长得很像,它可不是用来游戏的,而是用来测量的。你们认识它吗?(出示天平)
【跷跷板与天平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是在中间有一个支点,都靠力臂两端的重量来达到平衡,都是根据杠杆的工作原理。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天平比较陌生,而跷跷板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以此导入,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学生回顾玩儿跷跷板的经验,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为认识新事物奠定基础,形成表象】
二、认识并使用天平
教师介绍天平:
这就是一台托盘天平,它是用来测量比较轻的物体的仪器。这两个是天平的托盘,一边放物品,另一边放测量物体的砝码,砝码上都有质量标志。我们通过不断调试砝码,直到中间的指针指向中间为两边平衡,物体的质量就是砝码质量之和。
教师示范: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进行实际应用天平来测量一下。
首先我们来应用一下,检查一下砝码的质量是否准确。
在天平的左边放置20克和30克的砝码各一个,右边我们应该放置一个50克的砝码。看一下,天平中间的指针正好指向刻度盘的中心,说明天平保持平衡了。
看到天平,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20+30=50
这有一个空的水杯,我们先来测量一下它的重量。
请你估计一下它的重量。我们来试一试。
通过测量,我们得知,水杯的重量是100克。
现在我们缓缓向水杯里倒水,你发现天平怎么样了?
你知道我倒了多少水吗?水的质量是未知的,我们可以用字母x表示,那么现在天平的状态还能用等式来表示了吗?
100+X>100
我们继续测量水的质量,同理得出:
100+X>200
100+X<300
100+X=250
这几个算式都以板书形式呈现。
【在利用天平写出算式的过程中,我最开始设计的是给每个小组一台天平,让学生实际操作,测量物品的质量,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天平中砝码过小,学生操作起来不方便,而且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调节砝码的过程中,而不是讨论方程的意义,与本节课的重难点相背离,因此在修改中,我们还是尊重了教材,以教师的示范为主,我们吸取了学生试验的`教训,为了让学生看得真切,我们放弃了实物操作,选择了电脑课件的演示。】
三、认识方程
1、根据天平写算式并分类
刚才我们测量了水的质量,在测量过程中,我们出现了这几种情况,可以用不同的算式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的位置关系,你明白了吗?下面老师这儿就有几组天平测量的过程,首先请你根据天平写出算式。然后把这些算式按一定的原则分分类,最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结果。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中将学生的“双基”增加为“四基”,其中“领悟数学基本思想”是新增加的内容。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如抽象、分类、归纳、演绎、模型等。在传统教学中,我们比较提倡对概念的演绎,清楚地记得,十年前数学书对方程概念的呈现是这样的:通过天平保持平衡写出等式,然后得到结论。旧的数学课强调的是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而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倡要在数学学习中,使学生领悟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因此,新的教材中增加了不等式,增加了不含未知数的算式,通过通过类比、分析、归纳,形成数学模型,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再用严谨的语言来表述。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利用天平这一实物图,将数学知识置于情境之中,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写出等式及不等式,含有未知数的和不含未知数的,。学生通过分类对比,形成表象,教师引出概念,使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
2、交流汇报: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等式 不等式
含有未知数 3x=180 50+2x>180
100+x=50x3 80<2x
不含未知数 50x2=100 100+20<100+30
根据板书,教师讲解:像 3x=180、100+x=50x3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反问:什么样的算式叫方程呢?一个算式要成为方程有哪几个条件?
【通过对比,学生能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方程表象,建立方程的模型,因此在教师讲授概念时,学生很容易地就接受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什么都不讲,对于方程这个新知识,如果老师不告诉学生,学生是不能凭借旧知自己总结出来的,因此在概念的呈现上,我选择了讲授法。】
四、应用概念
同学们,根据你对方程的理解,你能自己写出几个方程吗?
判断,他们写得都对吗?
黑板上刚才我们写得这些算式,有方程吗?
五、方程产生的文化背景
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会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了。在我国古代,大约两千年前成书的《九章算术》中,就记载了用一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资料。一直到三百年前,法国的数学家笛卡儿第一个提出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数,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数学知识的形成都凝聚着人类智慧与汗水。因此学生在学习前人给我们带来的经验同时,也要了解数学文化。通过这部分知识的讲解,学生对方程的产生有了初步的印象。】
六、拓展延伸
在拓展延伸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题目:
1、根据线段图写方程
2、根据数量关系写方程
3、判断是否是方程
4、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七、作业:
利用课余小组时间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
再想,天平两边可以如何添加,能使天平继续保持平衡呢?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虽然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没有使用天平 ,但对天平都充满了好奇,因此,我把用天平测量物品的质量这个环节延伸到课下,学生不仅满足了自己的愿望,而且也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我还设计了“天平两边可以如何添加,能使天平继续保持平衡呢?”发散学生的思维,也为下节课《天平保持平衡的性质》奠定了基础。】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1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辨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方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其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
难点:理解方程与等式的异同。
三、教学过程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数学组2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方程的意义,下面我将正式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
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玩跷跷板吗?看熊二和光头强也在玩跷跷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可以他们的体重悬殊太大了,光头强高高的被挂了起来。看吉吉和图图也来了。光头强和吉吉涂涂坐在一边,熊二坐在另一边,怎么样?对呀,跷跷板正好平衡了,那你们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就是,对,熊二的体重等于光头强+{吉吉+图图的体重,其实在跷跷板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王国,去探究方程的意义。
【新授】
活动一:
根据翘翘板的这种现象呀,科学家就设计出了天平。看老师面前就有一个天平,天平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之前我们认识克的时候就认识了她,那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呢?请你来介绍,你介绍的可真全面,请坐,天平有两个托盘,中间有一个刻度盘,天平中间有一个指针,天平左右两边物体重量相等的时候,天平就平衡,我们一般是左物右码。
那我们一起来操作一下天平,同学们仔细看,老师先将右盘上放上100克砝码,再在左盘上放上两个50克的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对呀,天平平衡了。谁来用一个式子的来表示呢?请你来说,说的非常准确,请坐,50+50=100。
活动二:
那我们一起观察这个算是它有什么特点呢?请你来说目光非常敏锐等号左边和右边相等,这样的式子就是一个等式。接下来再来认真观察,老师将左边两个50克的砝码拿下来,在重新在天平的左边放上一个杯子,你们发现了什么?对呀,天平平衡了,也就是说杯子的重量是100克,同学们是这样的`吗?那老师带往杯子里倒一些水,又出现了什么情况呀?对呀,天平朝向杯子这边倾斜了,也就是说杯子的重量加水的重量大于100克。那我们再向天平右边放个100克的砝码,看一看有什么变化?天平还是朝杯子这边倾斜,那你们能用将这个过程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一下嘛,请你来说。说的真不错,请坐。杯子加水的重量大于200克,谁还有更好的方法,来做的最端正的同学,请你来说你的小脑袋可真灵活,请坐。对呀,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可以用字母x来表示水的重量,刚刚我们已经称出了杯子的重量是100克,所以用式子来表示就是x+100大于200。同学们,你们都想到这个方法了吗?你们可真棒,那我们继续操作,我们再向右边托盘放100克的砝码,看一看有什么变化呀?来请你来说,说的非常棒,请坐。天平朝向右边托盘倾斜了。那这个过程我没有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呢?对呀,x+100小于300,看来我们刚刚放100克的砝码放过大了,那我们再放一个小一点的试一试。
我们将这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的砝码来试一试。同学们仔细观察,对呀,我们的天平竟然平衡了,那也就是说我没杯子加水的重量等于250克,那我们用算式来表示该如何表示呢?来躲着最端正的同学,请你来说,说的非常棒,请坐x+100=250。同学们可真是太棒了,
活动三:
通过我们的共同探索,和一起操作写出了这么多的方式,我们带来仔细观察这些算式,这些算式之间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呢?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以端正的坐姿来示意老师,看哪个小组的发现又快又好开始。老师看同学们都已经坐端正了,谁来说一说你的发现,请你来说观察的非常敏锐,请坐。有的算式是等式,洋浦的是不等式,那我们再来看一看这等式的两个算式之间他们有什么不同呢?请你来说,这可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请坐。第二个算式有一个未知数x,而第一个没有,其实像这种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方程。
那是不是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呢?对呀,不是。只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才是方程,也就是说要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我们需要注意哪几点呢?来请你来说,说的非常棒,我们需要有两个条件,一个是含有未知数,二是等式。
同学们,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那老师这样说你们看对不对?方程是等式,对这样说是正确的,那等式是方程呢?对呀,这样说不正确,因为还需要一个条件,也就是说这个等式里必须含有未知数。
观察一下黑板上这些内容,以上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方程的意义。
【巩固练习】
那我们看一看这道题,老师买了三本练习本,一共花了2.4元,我都没本练习本价格用x来表示,那又该如何列算式?请你来说好,请多3xx等于2.4,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数字与字母相乘,其中的称号我们可以省略,数字放在前面,所以是3x等于2.4。是方程吗/对呀,是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符合不符合这两个条件是不是等是,对是等式,而且还有未知数。
【课堂小结】
不知不解本节课已经接近了尾声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本节课都有那些收获呢?班长你手举得最高你来说,他说啊通过本节课认识了什么是方程,什么是等式。看来啊本节课上特听讲非常认真,请坐!
【作业布置】
那接下来老师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任务,课下去搜集一下我国古代如何解决类似的问题呢?下节课一起来交流讨论一下。
本节课就先上到这,下课,同学们再见!
尊敬的各位考官,我的试讲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考官的耐心聆听!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并弄清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会判断什么是方程,会解一步计算的方程,并会检验方程的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检查、验算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间的联系及区别,并会应用。
教具准备:
课件、白纸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游戏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吧!老师来说一个词语,你们反这个词语反一反说出来,好吗?看谁反应快!
父母的爱——爱父母;动物的画——画动物;
节目的表演——表演节目;生命的感悟——感悟生命;朋友的理解——理解朋友;
朋友的善待——善待朋友;亲人的召换——召换亲人;儿女的担忧——担忧儿女
问题的答——答问题;方程的解——解方程;
引出课题:板书“方程的解解方程”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里面的知识。
二、讲解概念“等式、方程”
1、找朋友:
师:刚才我们玩的这个游戏中,找到了好几对文字上的朋友。
下面,请你来帮这些式子或数字找找朋友,你愿意吗?
生:愿意。
①、出示课件:同桌之间说一说;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再次出示课件。
师:这几对好朋友都有什么特点呢?
生:它们相等。(关键引出“相等”)
师:除了把它们用线连起来,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它们之间是相等的呢?
生:列成一个式子。
学生口答列式,师边板书:80-20=60
2+0.5=2.5
30÷15=2
30×2=60
师:像这样用等号连接起来的,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们取名叫等式。
师:你能举例说几个等式吗?
②、引出方程:
师:那剩下的几个它们找不到朋友,心里不太高兴,你能把它们也连连线写成一个等式吗?
生:能。
学生口答并板书,如:x+3=9
300-b=250
3a=18
师:我们又找到了3对朋友,它们也是等式。那这三个等式跟刚才的四个等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
生:它们有未知数x、a、b。
师: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给它取名叫方程。
你能举例说几个方程吗?
2、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师:那等式和方程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你能用一种直观形象的方法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你可以在纸上写一写、画一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指名回答。出示课件并板书。
师小结:方程属于等式,里面含有未知数,是一种特殊的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判断练习:
师:我们有了方程和等式的知识,当遇到一个式子,要判断它是不是方程时,应该怎么想?
生:先看它是不是等式,如果是等式,再看它有没有未知数。如果它有未知数,就是方程;如果没有未知数,就不是方程,而是一般的等式。
师小结:一必须是等式,二必须含有未知数。
师出示课件中的练习:下列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①、下面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35-b=1284÷12=7
5x-32<749÷y=7
450x=90069+a
②、含有未知数的算式叫做方程。
③、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
④、35+x=76既是等式,也是方程。
⑤、30+20=10+40是等式,但不是方程。
⑥、y=0不是方程。
⑦、x=20是方程30+x=50的解。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导
(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完成练一练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12-19
《方程意义》教学设计04-27
方程意义教学设计04-18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02-15
方程意义教学设计04-19
《方程意义》教学设计04-27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05-15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集合05-10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15篇02-15
《方程意义》教学设计(通用13篇)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