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2022-12-12 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世说新语》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3、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针对文中内容,谈谈自己的见解。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读课文前言,然后让学生说说古代有哪些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古代少年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咏雪》

  (一)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

  1、先请学生介绍。

  2、教师补充:

  刘义庆(403——444),南宋人,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按照类书的形式编排,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世说新语》内容主要记述自东汉至东晋文人名士的言行,尤重于晋。所记事情,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精神风貌为主,作为史实来看,绝大多数无关紧要。书中表彰了一些孝子、贤妻、良母、廉吏的事迹,也揭露和讽刺了士族中某些人物贪残、酷虐、吝啬、虚伪的行为,体现了一些基本的评价准则。《世说新语》的文字,素称简洁隽永,笔调含蓄委婉。它没有铺叙或过多的描写,更绝少夸张之处。但寥寥几笔,却能表现出相当生动的人物形象。这是因为作者采取遗貌取神的手法,删落枝叶,抓住人物本身最有特征、最富于意味的动作和语言,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并且,它所记载的人物语言,大多是活的口语,使人如闻其声。

  (二)诵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背诵。

  2、全班齐背,再抽查个别学生背诵。

  (三)疏通课文大意

  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和《词语手册》,自己先把课文口译一遍,然后在班级交流,逐句请学生来翻译。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四)合作研讨

  1、文中第一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

  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文中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氛围?就此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明确:融洽、欢快、轻松。后一问要学生各抒己见。

  3、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4、文中的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个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明确:言之有理即可。如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三、当堂完成课堂练习,并再次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背诵《咏雪》,并当堂默写。

  2、文学常识回顾。

  3、文中重点字词解释:内集 讲论文义 俄而 欣然 差可拟 未若

  二、学习《陈太丘与友期》

  (一)读课文,说大意。

  1、 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读至熟练为止。

  2、 让学生同桌合作,理解疑难词句,并口头翻译课文。

  3、 请一位学生说说课文大意。

  4、 之后班级交流,逐句翻译课文。疑难字词,教师加以强调。

  (二)读课文,说人物。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集体揣摩对话的语气、语调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试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要求准确、流畅和有感情。

  3、 从文中任选一个人物,根据其言行举止说说自己的整体感受。

  如:元方——聪明、懂得为人的道理。

  (三)读课文,说语言。

  1、默读课文,理解一些文言词语的含义。如:期、舌去、乃、尊君、不、委、家君、则、引、顾。

  2、默读课文,理解一些文言语句的含义。

  (四)读课文,说看法。

  1、 文中哪两个词语是全文的核心?(无礼、无信)

  2、 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借陈记义正辞严的斥责,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3、 你认为文中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五)当堂背诵比赛。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全面正确评价人物。

  培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古代聪明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中华民族守信、有礼等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1.课文的朗读、背诵。

  2.文言词语的积累。

  3.把握人物性格,全面正确评价人物。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计一)孔融让梨的故事,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这个故事中的孔融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懂事,四岁的他就已经知道人与人交往要学会谦让,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他的家乡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

  (设计二)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取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二、试读

  1.教师范读。

  2.角色分配(一生读故事叙述性语言,男生读友人语言,女生读元方语言。)

  要求:

  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出停顿。

  3.全班齐读。

  三、试译

  1.结合工具书及页下注释,理解文章。

  2.教师提示:翻译文言文六字法(留、换、调、补、删、加)

  3.师生共同归纳。

  重点词句:

  ①过中不至(到)

  ②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离开)

  ③去后乃至(才)

  ④下车引之(拉)

  ⑤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尊君、家君、君的辨析: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家君:对自己父亲的尊称。君:对别人的尊称。

  重点句子翻译:

  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待君久不至,已去。

  四、试析

  1.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讨论归纳:

  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2.在“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中陈元方反驳友人的话妙在何处?由此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个什么样的人?

  讨论归纳:

  妙在抓住“信”和“礼”进行反驳。首先指出“友人”失约在先,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友人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逊,恶意攻讦(jié),是没有礼貌。针锋相对,言简意赅,不失身份,由此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个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五、运用

  比较阅读《约不可失》

  约不可失

  魏文侯⑴与虞人⑵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⑶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⑷之。

  六、小结

  拥有诚信,你将拥有一切;失去诚信,你将失去一切。

  课后小结

  自主学习,整体感悟部分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结合注解、工具书学会自学法,如圈点勾画,概括文意,复述课文,感知文意。课堂小练,此项活动中有多种能力的训练,如读、说、听、写。在比赛中既检查和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完成了教学重点之一词汇的积累,文言语言的感悟,又拓展了知识,培养了学生多种语文能力。同时体现课堂自学效果。

  板书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

  元方 友人

  聪明伶俐 暴躁易怒

  知信懂礼 知错就改

  重诚信 知礼仪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学习古人的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听过“曾子杀猪”故事?(讲述故事)

  “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两个这样的人物。

  二、整体探究

  1、了解作者、作品 (完成目标1)

  提问: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世说新语》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明确:《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编辑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2、认读:辨读字词,朗读课文(完成目标2)

  三步走:

  一读:注意特殊读音 期行qī 尊君在不fǒu(通否)

  二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三读:理解课文大意,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请同学上讲台表演。(要求表演的学生注意语气、神态,力求绘声绘色,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认真点评)

  3、探究(完成目标3)

  ①、《期行》让人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了?

  明确:“信”是立世之本,陈太丘的友人不守信,连七岁的小孩子亦知其不可,对他很不以为然,“信”之重要性于此可见一斑,因此,我们从小要做一个重礼守信的人。

  ②、你如何看待文中三个人物的言行,谈谈自己的看法?

  提示:学生自由探究,可能大多数学生会赞赏元方的做法,斥责“友人”的无礼。如果学生说陈太丘、元方也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容”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回顾上一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这堂课我们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一篇《乘船》,今天,老师既要测试一下你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也要看看你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分小组学习《乘船》,教师巡视指导

  1、疏通课文,理解字句(要求程度较差的同学也能用自己的话复述)

  2、小组设计问题并做好解答,准备向其他小组提问。(出题内容可涉及读音、字词解释、句子翻译、故事内涵~~每组最少准备四个问题)

  3、展示学习成果(抽签选出出题小组,回答人选由出题小组指定)

  三、设置问题由学生答题(学生提过的问题不再重复)

  1、这则短文主要写了几个人物?

  明确:两个,华歆 王朗

  2、短文是怎样刻画这两个人物的呢?

  明确:语言描写

  3、除了通过语言来刻画,还通过什么来刻画了呢?

  明确:心理,动作

  (从文中找找,读一读。)

  4、作者又是采用什么手法来突出这两个人不同的语言和行为的呢?

  明确:对比

  5、怎样采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的呢?作者采用了几次对比?

  明确:王朗与华歆的对比,王朗前后行为的对比。

  两次,第一次 歆难之 朗幸尚宽 第二次 朗欲舍所携人 歆携拯如初

  6、从两个人这两次行为的对比中,你从中看出了两个人怎样的性情品质呢?

  明确:王朗轻诺寡信 华歆救人救到底

  7、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明确:不能轻诺寡信,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不能在危难关头舍弃别人。

  四、小结:

  越是在危难的时候,越是能检验出一个人品质的高低。传说耶稣当年对捐赠给他许多钱的富翁不闻不睬,而对一身赤贫却捐给他一文钱的寡妇大赞其美德。看来,身处困境仍然救助别人的人才是真君子,就像文中的华歆一样。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正确朗读短文,背诵短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大家打开课本《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多媒体显示)

  三、诵读

  1、生自读

  查阅字典,看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根据内容的不同、语言习惯,看在那些地方需要停顿。

  2、字音学习

  3、断句分析

  4、听范读录音

  5、生齐读

  四、理读

  1、理解大意

  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然后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2、梳理内容

  按记叙文六要素分析短文内容。

  3、用自己的话复述短文

  五、品读

  1、默读思考,分组讨论

  “撒盐空中”、 “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一个更好?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 “乐”等词语营造出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你觉得文中谢氏家族的哪个人最有意思?

  2、问题讲解

  1)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3)谢安————慈和 、大度 、有生活情调。谢朗————粗率。谢道韫————聪慧 、自信。

  课后小结

  畅谈收获,背诵短文。

  课后习题

  1、假如你也参与了当时的讨论,请你再写出一两个比喻句,对纷纷扬扬的白雪作生动的描述。

  2、课外阅读《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的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三则短文所讲的内容和表现的主旨。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理解三则短文所讲的内容和表现的主旨。学会翻译古文,变单为双,联想推敲补充省略调整词序,语句通顺忠实原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阅读三则短文,查字典,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本课选了三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世说新语》当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逸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2、导语

  本课选了三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

  三、正课

  1、朗读《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请学生翻译课文,并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1)时李元礼有盛名:时,当时。有盛名,名气很大。

  (2)诣门者:诣,前往,到。

  (3)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先君,祖先。师资,老师,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有关“礼”的问题。

  2、提问:“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什么意思?孔融为什么要说“想君小时必了了”?

  讨论并归纳:“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的时候聪明,长大了不一定有出息。孔融也按陈韪的话推理,你现在不怎么样,推想你小时候一定很聪明。用反过来推理,批驳了陈韪对他的评价,讨回了自己的尊严,并使对方难堪。表现了孔融少年时的聪明机智。

  3、朗读《陈太丘与友期》。请学生翻译课文,并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1)陈太丘与友期:期,约会,约定时间。

  (2)太丘舍去:舍去,不再等候而走了。

  (3)尊君在不:尊君,令尊,你父亲。不同“否”,没有。

  (4)非人哉:不是人哪。

  (5)下车引之:引,拉,表示好感。

  (6)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4、提问: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

  (1)不过分。因为元方认为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2)太过分。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5、朗读《魏武将见匈奴使》。请学生翻译课文,并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1)自以形陋:以,认为。形,外表。陋,丑陋。

  (2)不足雄远国:雄,称雄,这里指震服别人。

  (3)帝自捉刀立床头:捉刀,握着刀。床,古代的一种坐具。

  (4)魏王雅望非常:雅望,高雅的风采。非常,不同一般。

  6、提问:魏武为什么让崔秀珪代替自己?后来为什么要追杀匈奴使节?

  讨论并归纳:魏武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节,自己认为长得丑陋,不足以震服别人。所以让相貌清朗而威重的崔秀珪代替自己接见匈奴的使节。

  7、提问:这件事表现了曹操的什么性格?

  讨论并归纳:奸诈狡猾,残忍的性格。

  四、小结

  三则短文,故事简短而意深,很值得玩味。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篇6

  单元分析:

  这个单元所选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或家庭生活的。《风筝》讲述的是兄弟童年时代的故事,《羚羊木雕》讲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的故事,《散步》写了一家三代人的故事,《诗两首》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都是讲述古时少年儿童的故事。该单元整体精心构建,选文兼顾诗文,兼顾古今,兼顾中外。所选的五篇课文,作者努力用心灵捕捉生命的灵感,捕捉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让读者产生感情的共鸣。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

  课文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中的古诗文教学,强调诵读,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本单元两篇文言短文《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语言文字相对浅显,且具有一定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容易些。因此,在以传统的朗读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对本文的学习。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3、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3、积累、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自古少年出英雄,在中国的古代就出现过许多机智、聪慧的少年,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都流传着。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哪些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呢?(司马光,四岁会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孔融让梨、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位聪慧的少年,他们就是谢道韫和陈元方,这两位人物的故事记录在《世说新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说新语》中的两则,《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

  二、背景介绍、作者简介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按照类书的形式编排,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一般来说,篇幅短小,语言简练,辞意隽永。《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刘义庆,他是南宋的文学家,宋宗室,袭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三、诵读课文

  第一遍学生朗读,第二遍教师朗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四、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教师精讲点拨。

  五、合作探究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依据回答情况给予必要的引导。

  《咏雪》问题组: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这一句都交代了什么内容?

  2、《咏雪》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同时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儿女”的含义与今天的儿女有什么不同?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做“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

  参考答案:

  1、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义)

  2(轻松,温馨)(内集,欣然,大笑)

  3、重点分析:

  (1)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似,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花飘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此说,“撒盐”这一比喻用得好。

  (2)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而“撤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在空中撒盐干什么呢?且形象不美。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所以说“柳絮”一喻好。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1)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2)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参考答案:

  (1)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七、作业训练: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⑴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⑵撒盐空中差可拟

  ⑶未若柳絮因风起

  ⑷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⑸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

  3、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②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足下⑦令郎⑧老朽⑨麾下

  4、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诲女知之乎B、学而不思则罔C、路转溪头忽见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参考答案:

  1、⑴不久,一会儿;高兴的样子⑵相比⑶比不上,不如⑷才⑸约定;丢下,舍弃

  2、①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②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③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④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敬词有③④⑥⑦⑨谦词有①②⑤⑧

  4、B(例句中“不”通“否”;A、“女”通“汝”;C、“见”通“现”;D、“说”通“悦”)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②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难点】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咏雪》

  一、预习课文:

  1.学生课前诵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2.质疑问难。

  3.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课文:

  1.导入设计:

  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曹冲称象、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

  同学们,其实像他们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2.作者、作品简介:

  (1)刘义庆刘义庆(403—约443),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2)《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记述后汉至南朝刘宋王朝人物的遗闻轶事的杂史。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从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三、学习新课:

  1.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2.二读课文,理解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讲论文义。

  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公欣然(高兴)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

  兄女曰:“未若(比不上)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三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四读课文,研讨问题:

  ①“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快轻松。)

  ②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③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5.五读课文能背诵。

  四、拓展延伸:

  1.讨论: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如何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2.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请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

  五、课堂总结: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不俗之才。

  六、布置作业:

  1.当咏出喻雪佳句后,谢太傅全家人的心情会有什么反应?

  2.请你体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境。

  第二课时《陈太丘与友期》

  一、复习检查

  背诵、翻译课文。

  二、导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谢道蕴这个才女,这节课我们将认识陈元方这个神童。

  首先看看标题怎么理解,陈太丘不是人名,太丘是地名,古人习惯用姓氏加官名或地方名称来作为对人的称呼,相同的还有苏东坡,期是约定,综上所述,标题意思是一个在太丘做官姓陈的人和朋友有约定.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教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重要字词在旁边注上拼音。

  (强调不——通“否”。)

  2.学生小声跟着读,注意节奏的把握。

  3.齐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理清字句

  1.快速默读课文,对照注释及翻译资料理解文意,碰到疑难处做上记号。

  指名2个学生质疑字句,师生共同答疑。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古今意思不一样,离开乃:才)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期行:相约同行委:丢下,舍去)

  ③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引:拉顾:回头看)

  ④区分尊君(尊称)君(礼貌的称呼,意为你)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在理解字句之后,应该学会翻译重要句子,可以一个字一个字的翻译出来,同时把文中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比如: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句话,“日中”是哪一天的日中,“不至”是谁不至,明显是省略了一些成分,相同的还有文中的“过中不至”,指名翻译,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翻译其他的句子。)

  五、研读课文、讨论探究

  1.用原文回答以下问题:

  ①客人发怒的原因是——“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客人不守信的表现是——“过中不至”。

  (可见我们做人要讲“信”讲“礼”。)

  2.文中另一个重要人物元方,他又有什么性格特点?

  (聪明机智)

  3.可我们也发现了文章结尾客人已经主动道歉,他仍然入门不顾,是否礼貌?

  (同桌或者4人小组之间交流看法。)

  六、拓展延伸

  古人是很重视仁义礼智信的,那么,“诚信”“礼貌”对今天的我们还有用吗?请联系实际谈一谈你自己的认识。

  (提示:可以从社会.家庭.学校等多角度思考,如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师长朋友应该怎样?在考试的时候堂而皇之拿着参考资料是否就是“诚信”的体现呢?)

  (补充中外名人讲诚信的名言: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高尔基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七、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元方确实是聪明机智的孩子,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信与礼的重要性,诚信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并发扬这一光荣传统,让我们以信做人,以礼待人。

  八、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二”的字词练习。

  2.完成基础训练作业。

  3.补充阅读:

  (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2)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九、教学反思

  附:板书设计

  咏雪

  交代背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咏雪:白雪纷纷何所似

  (考题)

  兄子;撒盐空中(笑)欣赏赞扬

  兄女:柳絮因风起(乐)道蕴才气

  补充评价:无弈之女,王凝之之妻身份之贵(侧面衬托)

  陈太丘与友期

  交代期行——不至——舍去——乃至

  开端父友:问

  元方:答针锋相对

  高潮父友:怒——非人哉据理驳斥

  元方:曰——无信无礼正直不阿

  尾声父友:下车引之聪慧明理

  客人: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聪明机智讲信礼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顺畅翻译全文,并能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2、领悟故事情节所包含的积极意义: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3、引导学生学习评价人物。

  教学难点

  1、个别重点词句的翻译。

  2、本故事所包含的诚信道理在今天市场经济社会中的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还需要诚信吗?如:朋友相处,商业营销,企业动作?各位同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围绕“诚信”阐述自己的观点,比一比,看谁说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涉及诚信的文章——《(世说新语)两则》〈板书〉

  二、问题再现

  1、小组间交流,自学中遇到哪些需要识记的生字词。

  2、释题:《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也记载有一些古人的正道直言,善行美德的故事。《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练含蓄而又隽永传神,对后世小品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三、知识拓展

  1、朗读。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辨形。男女生比赛齐读。

  2、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3、提示重点词、句。(放幻灯片)

  期:(古义)约定、(今义)星期。不:现写作“否”,表示不。引:拉。过:超过。顾:回头看。委:丢下、抛弃。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去。(如注意省略的成分)

  2、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1〉、四人小组结合课文注译进行翻译,并派代表向其它小组质疑。

  〈2〉、师明确这则译文及重点词。

  四、能力提升合作探究,研讨质疑。

  1、友人末到,陈大丘就独自走了。你是陈大丘,你会怎么做?(可以选择陈大丘那样“舍去”,因为友人不守时,也可以选择再等等或打电话问明情况,表现你的态度)。

  2、哪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当父母问年仅七岁的元方“尊君在下”,元方不是简单的回答“已去”,而是详细地回答“待君久不至,已去”。当友人怒斥其父“非人哉,与人其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义正严辞地进行驳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些都表现了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如何看待元方这个“时年七岁”的孩子?(人物形象往往通过语言,行动的描写地表现。元方驳斥“友人”并“入门不顾”,可见他对无信无礼之人的态度。由此可见,从小就做一个守时守信有礼的人)

  4、“友人渐,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如答失礼,理由可参考:元方批评友人无理,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是有错,也应以礼待之。如答不失礼,理由可参考:友人失约在先,是无信;友人骂元方之父,是无礼;对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

  五、当堂训练

  1、下面短文,也出自《世说新语》,与《期行》进行比较阅读。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区伯曰:贼既至,谓巨伯曰:“远来相视,于令吾去,败以求生,岂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君至,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义,而入有义之国!”逐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谈一谈荀巨伯是怎样的一个人?

  2、围绕对课文中所阐明的主旨——“诚信”,联系社会现实,结合生活实际以“诚信”为题材写一段话。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篇9

  【导学目标】

  1、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导学重点】

  1、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导学难点】

  翻译文言文,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课时】2课时

  【预习导引】

  1、朗读课文,力求做到准确、流畅。

  2、结合注释,试着翻译课文。把不会翻译的句子写在下面。

  【导学过程】

  一、导入: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有这样一则故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为什么未尝一口能知道这一定是苦李?这是因为他虽小却能注意观察,认真思索的结果。树在路旁,如果李子甜早就让人家摘光了。从这里可以看出王戎的聪颖机智的性格。

  我国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有两位这样的儿童

  二、作家作品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州市)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原有集,已佚。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 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三、朗读《咏雪》。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合理,读出感情。

  四、指导学生翻译课文,一人一句。

  翻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诗论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撤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五、探究质疑:

  1、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讨论并归纳:

  家庭气氛融洽、欢快、轻松。

  2、文中的“儿女”指子侄辈,指家庭中年轻一代。现在的“儿女”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

  指子女,这是古今词义的变化。

  3、文中的“拟”指什么,现在的“拟”又指什么?这是文言中什么现象?

  讨论并归纳:

  古义指相比,今义指打算、仿照。这是古今词义的变化。

  4、“公大笑乐”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

  有不同的解释。

  (1)对子侄辈的答案都很满意

  (2)“笑”前喻,“乐”后喻。

  5、你认为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讨论并归纳: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

  (1)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似,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花飘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此说,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

  (2)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撤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且形象不美。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六、拓展延伸:

  你知道古人有哪些喻雪的名句?示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七、教师小结:

  文章客观地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以描写人物语言为主,全篇语言简练。在不足百字的文章里,清楚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缘由以及经过和结果。虽未作一字议论,但从文末补充交代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八、课外作业:

  背诵课文,并能用现代汉语讲述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谢道韫这个才女,这节课我们将再认识陈元方这个神童。

  二、朗读课文。

  三、指导学生翻译课文。

  翻译: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中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个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个朋友就发怒了,骂道:“真不是人啊!跟人家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个朋友感到惭愧,就下车来拉元方(想讨好他),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家的大门。

  四、探究质疑:

  1、元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何以见得?

  讨论并归纳:

  (1)他认为客人“无礼”“无信”谴责他,维护了自己及父亲的尊严,说明他聪颖、机智,懂礼识义;

  (2)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又表现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讨论并归纳:

  有两种看法:

  (1)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表现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2)认为客人已经认错了,就应当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也算无礼。

  五、教师小结:

  本文主要记述陈元方和来客的一段对话。对话以责备客人“无信、无礼”为核心,既表现了陈元方懂礼识义的品质,又从反面说明了“信”和“礼”的重要性。结尾“入门不顾”的动作细节,再次强化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六、当堂检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太丘舍去()()

  (3)尊君在不?()

  (4)下车引之,元方如门不顾()()

  2、翻译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元方是从哪几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答案:1、2略3、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友人哑口无言,只好向元方道歉。

  七、课外作业:

  背诵这两篇短文。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篇10

  教材分析:

  《世说新语》两则短文都是记叙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咏雪》记叙了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的一次家庭聚会,谢道韫以絮喻雪,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陈太丘与友期》讲的事汉末名士陈元方七岁时,直言责父友的故事。两则故事围绕家庭生活和亲情展开,语言文字虽是文言,但浅显易懂,读者会在作者客观的叙述中,感受到少年的智慧美,明白做人的道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语。

  2、背诵两篇短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句子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把握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理,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家、作品。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乘船》选自“德行”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士人,《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的一批文人编写的。

  三、朗读课文《乘船》,疏通文意,解决文中疑难字、词。

  以课下注解的词语为重点,借助学过的翻译方法,知记关键词,疏通文意,小组内合作交流、质疑、解惑。

  四、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然后请同学复述这个小故事。要求:记清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

  五、精读课文。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中包含了哪些内容?

  明确:

  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庭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太傅,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说到了。

  2、两个比喻哪个更好?从中能否看出作者的评价?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随风往上飞扬,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另一种意见认为后一种好,它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则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3、《咏雪》中“寒雪”、“内集”、 “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第一问是开放性的,可由学生自由讨论,能从整体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气氛就行。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选一两个。

  古:指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今:专指子女。

  但古文中也有专指子女的用法,如:

  杜甫:“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月夜》)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赠卫八处士》)

  六、布置作业:背诵短文。

  第二课时

  一、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救友、甘罗十二岁做宰相。

  二、全班齐读课文。理解文章大致内容,读完之后,请同学讲讲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求:叙事要素齐备,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时间:某日日中。

  地点:陈太丘家门口。

  人物:陈太丘之子与陈太丘之友。

  事件:陈太丘之友失约却辱骂陈太丘,其子驳斥了他。

  三、请同学们朗读《陈太丘与友期》,疏通文意。

  去:离开。舍:舍弃。

  年:岁数。

  在解释文章个别词汇时,注意两点:

  1、通假字:不,通“否”。

  2、省略句:“去后(友)乃至。”

  四、精读课文,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两人的对话可分几层?其侧重点有何不同?

  分两层。

  第一层属于信息交流性质,作铺垫用;后一层是对话的主要内容,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

  所以,这一则的核心是“无信”、“无礼”,宣扬的是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品格。

  2、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3、方元“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不失礼,因为是“友”失礼在前,先不尊重元方之父。

  失礼,因为“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

  4、联系实际,若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如何接待的?谈谈具体看法。

  五、课堂小结:略

  六、作业布置:

  请同学课下搜集整理关于“信”“礼”的名言警句,感受其美好的品德。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准确翻译文章。

  2、体会《世说新语》二则的寓意,学习古代儿童的优秀品质。

  3、加强对古诗文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学重点:

  准确翻译文章,体会《世说新语》种“以事见人”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学习古代儿童的优秀品质。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

  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世说新语》的小故事,如《司马光砸缸》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了解背景,拓展知识。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的临川王集结门客编撰的,它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d的言行风貌和逸事所语的笔记小说。

  三、自主学习,探究理解。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2)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理解词语。

  (3)在重点理解词语基础上,翻译全文。

  四、启发思考,明确寓意。

  通过读文,你知道文中这两个小故事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指名朗读以读促讲

  指名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讨论:读了这两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你应该学习这两个故事中哪些人物的好品质?

  板书:

  《世说新语》二则

  管宁割席

  聪明的王宁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一、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二、反复诵读,品味故事的文化内涵,感受家庭温馨的氛围。

  三、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

  品味故事的文化内涵,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步骤:

  本文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反映了古人的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生活和亲情观念。《咏雪》叙述了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突出表现谢道韫的咏絮之才,暗示作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年方七岁的陈纪责备父友“无信、无礼”,表现了陈纪懂理识义的品质,聪颖机智,正直不阿的性格特点。其中敢于维护父亲尊严,更可以看出其父子亲情。我们今天来学习《咏雪》。

  一、介绍《世说新语》及刘义庆。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故事,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刘义庆,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也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二、 教师范读《咏雪》,指明朗读节奏,读准字音。

  1、朗读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应掌握的字音。

  雪骤 差可拟 无奕女 谢道韫

  三、学生诵读《咏雪》,初步感知文意。(大屏幕显示全文朗读节奏)

  四、讲析全文,

  1、注意下列词语的解释。

  内集 儿女 讲论文义 俄而 欣然 差可拟 未若

  大屏幕显示全文译文,全体学生齐声朗读。

  学生再读课文,感知人物思想感情。

  五、合作探究

  1、谢家的家庭氛围 如何?

  指名学生回答,明确: 融洽、欢快、轻松、温馨、和乐的家庭氛围。

  你觉得“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谁更好?

  指几名学生分别回答,归纳概括,明确: “柳絮”的比喻更好些,有优美的意象“柳絮”,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撒盐”虽形似而无好的意蕴。

  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指名学生回答,明确:可用来喻“飞雪”的喻体还有如:鹅毛、蒲公英子等 ,我们常说“鹅毛般的大雪”。

  如何理解谢太傅的“大笑乐”?

  指几名学生分别回答,归纳概括,明确: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拓展引申,你还知道哪些写雪的古诗句?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学生集体背诵全文。

  总结

  本节课的学习,在写作上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描写景物时,我们要尽量选用能表达丰富意蕴、带给读者美感的意象,使我们的文章更生动,更富有诗意,带给读者更多意在言外的审美情趣。

  课外作业

  课外收集两则有关我国古代少年的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并讲给自己熟悉的小朋友听,把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美德传承下去。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08-10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2-03

《世说新语》 教学设计04-28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02-23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07-01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07-30

《世说新语咏雪》教学设计09-30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范例12-18

《世说新语》优秀教学设计12-14

世说新语 教案教学设计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