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情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2、难点:理解“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等句子的意思,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观念。
课前准备:
学生完成课前学习单,教师准备ppt及相关教学视频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主要内容。(ppt出示生字词“维护、壮烈、牺牲、沉浸、深情、呼吁、永驻人间”等)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谁能用学到的生字词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回顾课题质疑。围绕课题,我们提出了三个问题,并尝试着解决。知道了这个中国孩子是——生:雷利;他发出了——生:“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声,以及他为什么要发出呼声——生:为了父亲。(板书)
3、是什么夺走了雷利父亲的生命?(预设:战争!)
二、品读第二部分
1、品读重点语句,体会世界的不太平
(1)当今世界环境如何?是否还有战争?请同学们默读6—9自然段,找到相关句子,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预设1:“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永驻”是什么意思?
从哪里能体会到“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呢?请结合你综合性学习搜集到的关于战争的资料,以及最近你看过的一些新闻,跟你同桌讨论讨论。
(同桌讨论分享)
结合你找到的资料,谁来说一说。(请生发言,师相机评价。)
(出示战争死亡人数数据ppt)这些有利的事例和数据都告诉了我们,正是因为有局部战争的存在,所以——生: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还有哪个句子也能看出来世界不太平?
预设2:“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
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为什么“和平之花”带双引号?(预设:引号是比喻的意思,这里把和平比作花朵,说明和平像花朵一样虽美,但是娇嫩,容易被摧残。)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刚才有同学提到了就在本月14日,美英法攻击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老师这里有一段记者采访战后叙利亚儿童的视频,看完了视频,你一定对这句话有更深刻的理解。请你边看边想,等会我们来交流。(看《叙利亚》战争视频片段)
请生回答。带着你的理解朗读。全班跟着他齐读。
总结:和平就像花儿一样,虽美,却易残。只要有局部战争的存在,这个世界就难保太平;只要有那罪恶的子弹存在,娇嫩的“和平之花”就难以盛开。所以,和平需要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捍卫!
2、理解作者的呼声,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操
(1)当大量的残酷的战争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一定会和雷利一样发出怎样的呼声?——生: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你觉得他的呼声,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父亲而发出的吗?
还为了谁发出呼吁?
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
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板书:和平之神,永驻人间)
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
雷利为了让更多人听到他发自内心的呼吁,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种用法的好处是什么?(预设:语气强烈,层层递进。)请你示范读一读。
总结:这是一个排比句,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失去亲人的孩子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同时也表达了所有中国孩子“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共同心声。一起读。
雷利还可能为了谁发出呼吁?
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心中的期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我们共同的声音。
配乐男女生分读。
三、拓展阅读,延伸感受
1、这仅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不是的,这是国际上千千万万儿
童的呼声!雷利把他的呼声写成了一封信,有一个孩子,则把他的呼吁写成了一首诗,那就是第15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2、(配乐出示《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全诗)带着提示语中的几个问题,
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诗。
3、你有没有发现这首诗的1—4小节,在表达方式上有相似的部分?(本来···可是···)
4、本来是怎样的?现在又变成什么样了?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小结:前四小节都描述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
6、选了哪四个地方来表现不安宁呢?用“00”请出来。
7、四个疑问句只表达了疑问吗?你还读出了什么情感?
8、总结:看来,这不仅仅是一种疑问,更是对战争的控诉与抗议。
9、配乐,四人分读。
四、总结提升
无论是小英雄雨来还是夜莺,无论是写信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中国孩子亦或是希望全世界孩子都能享受春天的诗人,他们都对和平充满了热爱与向往。如果每个人都能呼唤和平,热爱和平,那么娇嫩的“和平之花”,一定能在世界各地欣然绽放!让我们最后再和雷利一起深情呼唤:要和平不要战争!
五、板书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二
一、教材分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文章以书信的形式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作者在文中多处使用了转折句式,表达了作者渴望和平的强烈情感。
根据中年级学段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和本册阅读教学的目标,结合本课的特点将“初步感知书信格式,通过感情朗读、联系上下文、联系现实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语意转折的句子在文中表达情意的作用,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情感”作为本课教学的主要目标。
本单元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因此,体会语意转折的句子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及热爱和平的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虽然有了一些阅读积累,但本文内容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他们没有因战争失去亲人的经历和感受,因此在把握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情感上可能有一定难度。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教师采用借助图片再现情景、加配音乐、列举生活实例、联系课文具体事例、各种形式的读、教师声情并茂的叙述等形式,缩小学生对本篇课文理解的情感差、时间差,以使学生能和作者产生共鸣,理解这个写信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学习课文。
二、教学目标
⒈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写“牺牲”两个生字,初步感知书信格式。
⒉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两处关键语句和重点词语的意思。
⒊ 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热爱和平的感情,以及语意转折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及相关音乐。
四、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明意理序
⒈环节预设内容
⑴了解书信基本格式,练习生字书写。
⑵了解一个中国孩子向全世界发出呼吁的内容和发出呼吁的原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⒉环节预设方式
教师指导活动
⑴引领学生了解书信的基本格式。
⑵点拨学生学写“牺牲”两个生字。
⑶引领学生了解呼吁的.内容和呼吁的原因。
⑷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学生学习活动
⑴在老师的引导下了解书信的基本格式。
⑵练习书写“牺牲”两个生字。
⑶认真读课文,了解一个中国孩子发出了什么呼吁,理解发出呼吁的原因,画出相关句子。
⑷练习归纳这封信的主要内容。
师生交互活动
⑴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了解书信的基本格式。
⑵针对学生学写“牺牲”两个生字出现的问题,师生共同加以评价,相互交流。
⑶通过互动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呼吁的内容和呼吁的原因。
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练习用简练的语言归纳主要内容,教师予以点拨指导。
⒊环节难点预设
⑴书写“牺牲”一词,学生可能把握不好生字右半部分的位置和宽窄。
⑵课文主要内容可能一下子难以全面把握。
⒋突破难点策略
⑴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字的特点,适时予以点拨,并且互动评价。
⑵引导学生结合板书归纳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书信格式,落实课标对中年级学段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要求。】
(二)品读重点,学习表达
⒈环节预设内容
⑴体会语意转折的句子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⑵理解课后思考题中所举出的第一个句子的含义。
⒉环节预设方式
教师指导活动
⑴结合上下文,引导学生体会两个语意转折的句子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⑵提出默读要求:画出其他语意转折的句子。
⑶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并示范朗读。
⑷点拨学生理解书中的“小泡泡”和课后思考题中所举出的第一个句子。
学生学习活动
⑴默读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⑵动笔画出语意转折的句子,同桌或小组合作朗读后全班交流阅读理解,读出体会。
⑶对别人的朗读进行评价。
⑷联系现实和课文内容理解书中的“小泡泡”和课后思考题中所举出的第一个句子。
师生交互活动
⑴结合上下文,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两个语意转折的句子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学生读书感悟,教师相机进行点拨指导。
⑵教师提出默读要求:画出其他语意转折的句子。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巡视,与学生交流。
⑶学生动笔画出语意转折的句子,同桌或小组合作朗读后全班交流阅读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并示范朗读。穿插引导学生对别人的朗读进行评价。
⑷引导学生联系现实和课文内容理解书中的“小泡泡”和课后思考题中所举出的第一个句子。
⒊环节难点预设
⑴学生朗读语意转折的句子有困难,可能把握不好轻重缓急,表达不出句子特有的情感。
⑵学生可能对“和平之花”,娇嫩的“和平之花”理解有偏差。
⒋突破难点策略
⑴通过看图片、听音乐以及师生合作读的形式体会语意转折的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⑵联系现实和课文内容理解书中的“小泡泡”和课后思考题中所举出的第一个句子。
【设计意图:落实课标中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这一要求,提高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并体现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个性化的独特感受、体验的尊重。】
(三)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⒈环节预设内容
⑴理解课后思考题中所举出的第二个句子的含义。
⑵背诵积累语言。
⒉环节预设方式
教师指导活动
⑴引读“呼吁”。
⑵点拨学生理解课后思考题中所举出的第二个句子并指导背诵。
学生学习活动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课后思考题中所举出的第二个句子并背诵。
师生交互活动
⑴教师引读“呼吁”,学生跟读“呼吁”内容。
⑵教师帮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课后思考题中所举出的第二个句子并指导背诵。
⒊环节难点预设
⑴学生可能对句中“为战争敲响丧钟”“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的含义不太理解。
⑵短时间内积累语言可能有难度。
⒋突破难点策略
⑴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⑵提示有效的背诵方法。
【设计意图:完成书后练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积累词句,落实课标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运用能力。】
板书设计: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爸爸维和牺牲 ↘
要和平不要战争! 语意转折
世界并不太平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三
一、课文简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精读课文是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本课的意图是缅怀那些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们,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3、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理解与感悟,与小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呼吁和平。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语。
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堂内最显眼的位置,挂着一副最古老的标语:四海之内皆兄弟。这句话是两千五百年前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联合国想告诉大家:希望全天下的人都能够和平相处,让战争远离我们。听完老师的叙述,你想说什么?
2、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词是什么?和平。
2、我们看到“和平”这个词就容易想到哪个词?战争。
3、这篇课文是雷利写个加利秘书长的一封信,这封信讲了什么?
4、用笔勾画出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语句或者段落,可以做一点批注。
提示:勾画好的同学再想想为什么这个地方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5、交流。
提示:注意倾听,有同学在发言时,要转身看着发言的同学,仔细听,或许他说到了我们想说的话,或许他说的对我们有启发,使我们有话可说。
课件出示: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1)生读,谈感受。
(2)看到“如约”一词,想到上一自然段的哪个词?“相约”,读相关句子。
(3)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心情。
可是,爸爸回来了,蓝盔回来了,我和妈妈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生接读: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读到这里,你心情怎样?原因是什么?
(4)生再读这几句话。
(5)老师听到了同学们的悲痛,听出了同学们发自内心的呼声,再读这段的最后一句,让加利秘书长能听到雷利的心声。
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6)能将这句背下来吗?要想以最快的速度背下来,先找找这句话有什么规律?
(7)现在我们把这句话放到这段文字里,用我们的心去感受。
课件出示:武警战士把联合国维和战士的灵柩徐徐地从飞机的悬梯上抬下来,周围站满了泪流满面的男女老少。(配凄楚、哀婉的背景音乐。)
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前面的文字照着读,后面的文字我们背。
孩子们,蓝盔回来了,爸爸回来了,可爸爸是躺在灵柩里回来的,看着大屏幕,读──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2、同学们,从你们深情的朗读里,我相信雷利一定会感动,加利一定深受感动。
(1)孩子们,你们知道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2)这样的爸爸离开了我们,心情是怎样的?请带着这样的心情朗读第五段──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3)爸爸倒下了,可是战争停止了吗?课文写哪些战争还没停止?6、7段。
(4)读完课文6、7段,同学们想到了些什么?
(5)孩子们,我们一想到战争就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读7段。
(6)课件出示:战争给人类带来惨烈深重的画面及统计伤亡数据。再读7段
(三)感受品味,升华情感
1、战争是残酷的,战争让多少像雷利一样的家庭妻离子散,战争又让多少原本美好的家园毁于一旦。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雷利向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发出了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联合国在总部大堂挂上了这幅标语──四海之内皆兄弟,目的就是向全世界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你,我,我们大家,我们所有热爱和平的人们,都应该深深地发出我们的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2、二十一世纪已经来到,可是战争的丧钟还没有敲响,今天战争仍然充斥在世界各地,学完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思考一下,把它写下来。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孩子们,我们的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要和平不要战争!
相信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呼声!也相信我们的世界会由此变得更加美好,最后,送给大家一段音乐《让世界充满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一起憧憬美好的明天吧!
五、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的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通过感情朗读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的学习状态中。
首先运用合适的导语,给学生创造“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和谐氛围,伴着老师动情的演说,让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之中,为下一步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其次,注重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式。如文章的重点部分,作者对爸爸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渴望,采取以读代讲,以讲促读,鼓励学生抓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通过师生互背,学生的感情诵读等方式来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渗透理解文章内容。使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对文章最后发出呼吁的部分,老师做了精心的设计,通过三次呼吁,引导学生在激情的齐读中共同升华了维护和平、热爱和平、要和平不要战争的最高境界。
拓展延伸部分,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诉之于笔端,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通过笔纸的交流,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事物,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了语文的思想性,同时也注重了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
总之,本课的教学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把控教学的节奏。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和谐、融洽、平等、互动的氛围,学生的参与也更积极主动了。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02-19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教学设计12-30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07-08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01-22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05-27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的设计01-02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反思11-08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模板12-21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案例02-23
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