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教学设计

2021-01-28 教学设计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它蕴含了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激发他们阅读其他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兴趣,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乞巧》浅显易懂,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读代讲的形式,通过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来理解诗意,让学生真真切切体验诗歌的意境美。

  主要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让我们对它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当我们看到那皎洁的月亮,你想到了怎样的神话故事?(学生: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那夜空中美丽的银河,又让你联想到什么呢?(学生:牛郎织女)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都不存在,但我们依然为这些美丽的传说着迷。

  2、过渡: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古诗和这两个故事有关。

  板书课题:

  29、古诗两首:乞巧。

  (学生读题)

  怎样记住这个“乞”字?

  (板书:乞—气。乞字是“乙”,气字是“”)

  3、“乞巧”是一个古代节日。生打开书本齐读文中注释。

  二、自读自悟,粗通诗意

  1、(大家出出点子,准备怎样学)课件出示古诗,选择学习方法。

  板书:

  读 议 背 写

  2、学生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然后同桌互相检查。

  3、指名读古诗,评一评字音读准了吗?

  师:唐代诗人林杰精通书法棋艺,小时候非常的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下笔即成章。《乞巧》就是他的一首名诗。

  4、师范读,生齐读。

  5、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吗?(宵—霄)有什么不同呢?部首不同意思呢?生。师:理解诗意,除了看注释,也是一个好方法。

  6、选择适合自己方法和小伙伴合作学习这首诗。想一想,议一议,没弄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7、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自己的收获,好吗?

  8、再次轻声读诗句,想想: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

  “碧霄”是什么样的.呢 ?为什么要穿许多的红丝?

  三、品读鉴赏,积累内化

  1、生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2、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碧霄”,(出示课件:夜空图。)学生说说“碧霄”是什么样子吗?在点点繁星中,有两颗星星尤为耀眼,知道它的名字吗?(牵牛星和织女星)看到它们人们不禁想到牛郎织女在银河的两边,遥遥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才能“渡河桥”相聚!美丽的传说牵动着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教师示范读):“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你能读好这两行诗吗?

  3、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指名读,说说你在读的时候想到了什么。)

  师:边读边想象就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来,大家试一试。

  (生自由练读,男女赛读)

  4、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夜晚,人们又会做什么呢?读读三、四行。

  (学生自由读后指名说说)

  5、打开资料袋(齐读)学生补充介绍织女:

  师:古代的女子因羡慕织女有一双巧手,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

  6、用四个字的词语描述一下现在人们过节的热闹情景。

  (人山人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笑容满面……)

  乞巧节是古时候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古人在过乞巧节会是怎么样的节日景象呢?

  再读读三、四行,咱们到诗中去体验,想象。

  (学生自由读三、四行)

  7、交流:

  演示课件。

  (在田野,在山坡,在河边,在花园……少女们望着月亮,乞取智巧。)

  师: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能读好三、四行诗吗?(指名读,说说你在读的时候想到了什么。齐读)

  8、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同学们,诗中的疑问,你们都解决了吗?齐读这首诗。

  9、背一背吧!

  (自由尝试背 指名背 齐声背)

  10、用采蜜本积累下来。

  四、拓展延伸,日积月累

  1、其实古时候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这天,都留下了许多诗篇。老师这里还收集了四首和七夕有关的古诗,选择你感兴趣或自读,或同桌读,或几个人讨论,还可以把它记在你的古诗积累本上。

  2、用课件出示作业:

  ⑴ 诵读课上积累的古诗;

  ⑵ 向家人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⑶ 预习《嫦娥》,收集嫦娥奔月的故事。

  设计意图:

  《乞巧》一诗浅显易懂,我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法自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是个平等的参与者,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或读、或议、或想、或说、或背……自读自悟,边学边质疑,以学生问题为主线组织教学,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诵读又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怎样读出“诗”味来呢?教学中通过课件再现情景,引领学生倾听文本的声音,体验文本的情感,尽情地诵读,自主地实践,真正体现了“学习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入情入境地反复吟诵中,学生理解了诗意,体验了古诗的意境美,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乞巧》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乞巧》的教学设计06-24

乞巧教学设计05-31

乞巧教学设计06-30

乞巧教学设计06-30

乞巧的教学设计11-09

《乞巧》优秀教学设计07-14

人教版《乞巧》教学设计07-24

乞巧教学设计模板05-26

乞巧教学设计范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