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大胆的构想,高超的教艺,从容的教学是每一个老师都渴盼拥有的独特气质。亲爱的老师们,怎样才能不断实现改变与超越,在教学之路上愈走愈坦荡,愈走愈精彩呢?就让我们跟随善思者的脚步前行吧!
一、了解背景
三个要点:
1、 时代背景——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
2、 作者姓名与身份: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又名:曹京平),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青年作家。
3、 写作时间:“九一八”十周年。
——可以老师讲解,可以学生介绍。
——此处设计:让学生根据此两点内容评述作者:作者生活在那个时代,应该是怎么一个人?
二、感知文情
1、听朗读录音,学生跟随默读,体会文章的情感基调。
——此处设计:提问——你听到了作者心中怎样的声音?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教师协助:范读关键语句)
2、学生自由选择朗读片断(关键句子),互相评价,并任选角度说明为什么选这样的文字来朗读。
3、老师对学生朗读进行点评,提示朗读要领。
三、分析课文
1、板书课题、讲解:土地的誓言
教师提问引导:
(1)作者在文中是怎么提到“土地”的?找出语句,读一读;再想一想,这里的“土地”指什么?(“广大的关东原野——故乡”)
(2)作者在这“土地”上有哪些行为?从这些行为中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土地”(故乡)怎样的情感?读一读;找到具体的'语句(我常常把手放在大地上,我会感到她在跳跃,和我的心的跳跃是一样的。)再想一想。
2、老师分析讲解作者这些行为表达的情感与当时时代背景的关系。
再提本文“背景”——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讲解:作者热爱“土地”,热爱故乡,是因为“土地”被敌寇侵占,家乡的人遭受苦痛,期盼“土地”焕发生机,人民重获自由。(关键语句:“它们从来没有停息,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契里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
——此处设计:可以播放有关“九一八”的歌曲,让学生想像、口述东北人民的生活状况。
3、教师讲解课文第二部分。
提问引导一:在上文作者说“土地”是“广大的关东原野”,是“故乡”,文章第二段作者又说“土地”是什么?让学生读出句子“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老师板书:
关东原野——故乡
土地
我的母亲——祖国
提问引导二:第二段作者是如何描写“土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朗读有关语句,讨论回答。教师讲解:对家乡的感恩、对祖国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满怀必胜的信念,引导出对“誓言”的讲解。
1、讲解“誓言”。
提问引导一:“誓言”是什么意思?学生答后,追问:本文中作者没有提到“誓言”一词,那什么是作者的“誓言”呢?(关键词:热爱、保卫、战斗)这里老师要引导学生从以上讲解中所了解的“土地”的意义和作者对“土地”的情感来理解“誓言”的含义。
提问引导二:作者为什么说是“土地的誓言”呢?学生讨论,自由回答,老师讲解:为土地(家乡、祖国)发出的誓言;家乡人民以及国人的“誓言”。
——此处设计:教师要把用“土地”一词把“我”——“家乡”——“祖国”三者联系起来讲解,让学生理解“誓言”即是一种“热爱家乡,保卫国家,勇敢战斗”的坚定信念与决心。“土地的誓言”,即是作者与全国人民共同发的“誓言”。
板书:
关东原野——故乡
土地
我的母亲——祖国
热爱家乡
誓言——志愿、决心 保卫国家
勇敢战斗
四、总结写法
修辞手法:排比、拟人、呼告。讲解作用:增加语言的气势、突出情感。
五、拓展
提问:我们的“誓言”是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有感情的说出自己的“誓言”(志愿、决心)。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课文《土地的誓言》优秀教学设计07-15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03-18
《土地的誓言》的教学设计12-28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08-07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12-18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范文11-11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04-29
课文《土地的誓言》的教学设计12-25
土地的誓言 教案教学设计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