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1-06-12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幽静、入场券、蜡烛、纯熟、琴键、微波粼粼、霎时、一缕、汹涌、记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4、感受贝多芬同情热爱贫苦人民的思想情怀。

  【学习重点】

  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学习难点】

  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从课文结尾入手)

  1、《月光曲》音乐起,齐读课题:

  曲是什么意思?

  2、从课文中你结识了谁?贝多芬是什么人?你怎么知道他著名的?

  (相机教学第一自然段。)

  3、课文写了他谱写《月光曲》,那课文中还有哪一段和他创作《月光曲》没有关系?

  (相机教学最后一自然段。)

  4、过渡:

  一个曲子为什么这么着急,贝多芬为什么要飞奔回客店,还要连夜写下来?

  二、直奔重点,体会乐曲的意境

  1、文章题目是《月光曲》,主要写的也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我备课时读了半天,你们刚才也说了不少,可是,文章交没有写《月光曲》这首曲子的琴声、节奏和旋律,这《月光曲》在哪儿呢?

  2、出示第九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⑴ 这段写了什么?

  (大海和月光的变化。)

  那怎么说是《月光曲》呢?

  ⑵ 引导学生理解月光、大海变化的内容,通过朗读来体会,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相机出示课件: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 风卷巨浪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⑶ 分清事物与联想:

  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是联想)是谁的联想?(读课文9末)他们这种联想是怎么产生的呢?

  ⑷ 教师小结:

  这些月光和海面的变化,是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所引起的'兄妹俩的联想。那么什么样的旋律才能让他们想到月亮刚刚升起呢?

  在前面写上:

  柔和徐缓

  有力快速

  高昂激荡

  ⑸ 系统练说:

  师开头──贝多芬面对着月光,按起琴键来,一开始,他的琴声是柔和徐缓的,所以听在他们兄妹俩的耳朵里,产生了月光升起微波粼粼的联想,生接着说──

  ⑹ 是这样的音乐(指板书)引起了这样的联想(指板书)。这是我们的猜想,贝多芬的《月光曲》真是这样的吗?想不想听一听?不过我想:贝多芬是伟大的音乐家,不一定象我们研究的那样简单,可能在一片平静的大海中,也会偶尔跳起几个雪白的浪花,也可能在汹涌的浪峰之间有低沉波谷,是不是?这样,就使乐曲的旋律更丰富了。

  (音乐欣赏。)

  ⑺ 想象练习:

  你听着这首曲子好象看到了什么?

  三、追根溯源,了解人物的心境

  1、如此美好的乐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学到这儿,你有没有什么新的疑问产生?(学生质疑)那么,他的创作激情、创作灵感从何而来?带着问题自读第二至第八自然段:

  2、学生分小组研读2~8自然段。

  3、引导学生理解创作的源泉:

  ⑴ 有感于知音:

  什么叫知音?从哪儿看出贝多芬遇到的是知音?这位知音特别吗?特别在哪儿?在贝多芬遇到知音的过程中,他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板书:

  一分触动

  十分感动

  万分激动

  ⑵ 寄情于月光:

  他把这份感情寄托给了谁?

  (出示朗读第8自然段。)

  4、现在你还认为《月光曲》是反映月光和大海变化的吗?

  (是反映贝多芬那天晚上和空兄妹俩接触的过程和他的感情变化的。)

  练说。

  四、课外延伸

  1、教师:

  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穷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一次美的艺术享受,给自己的艺术创作带来了一次意外的收获,给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也给我们带来了今天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音乐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让我们借助网络去感受贝多芬的音乐魅力。

  2、介绍:

  他的乐曲热情激昂,像一团熊熊的烈火,迸发着炽热的激情。

【《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2-09

《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5-20

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5-27

分享《月光曲》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05-26

《月光曲》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05-19

《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04-21

《月光曲》第2课时教学设计范文06-20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2-03

《月光曲》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