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续写新的篇章,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教学计划,就是在准备做教学计划吧。为了让您不再有写不出教学计划的苦闷,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三地理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三地理教学计划 1
一、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压力,经过之前的学习,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在知识体系的构建、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部分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较为单一,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强化。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主要复习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重点内容,包括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特色、经济发展等。教材内容丰富,但需要进行整合,梳理出清晰的脉络,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要结合中考考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和深化。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中国各省级行政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了解不同区域的人口、民族、文化、经济等人文地理要素,并能分析其相互关系。
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地理图表、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构建地理知识体系,学会归纳总结地理规律和特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全球视野。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教学措施
1. 整合教材内容
依据中考大纲,将教材内容重新编排,突出重点、难点,简化非重点内容。例如,将世界地理按大洲、地区、国家的顺序进行系统复习,每个区域重点讲解核心考点相关内容。
2. 多样化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示地理现象和过程,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如在讲解板块运动时,播放板块碰撞、张裂的动画视频。
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地理原理。如以巴西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为例,讲解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如讨论中国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差异及原因。
3. 加强练习与反馈
每节课安排适量的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练习题要紧扣中考题型和难度,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
定期进行单元测试和模拟考试,认真批改试卷,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4. 培养学习习惯和方法
指导学生做好地理笔记,包括重点知识、易错点、解题思路等。要求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便于复习。
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地理图表,如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等。
鼓励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五、教学进度安排
1. 第一阶段(第 1 - 6 周):世界地理复习
第 1 - 2 周:地球和地图、陆地和海洋。
第 3 - 4 周: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
第 5 - 6 周:各大洲和地区的综合复习,重点复习亚洲、欧洲、非洲。
2. 第二阶段(第 7 - 12 周):中国地理复习
第 7 - 8 周:中国的疆域、人口和民族,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河流)。
第 9 - 10 周:中国的自然资源、农业、工业。
第 11 - 12 周:中国的交通、地理差异、区域地理(四大地理区域、省级行政区)。
3. 第三阶段(第 13 - 16 周):专题复习
第 13 - 14 周:地理图表专题(等高线地形图、气候类型图、区域地图等)。
第 15 - 16 周:地理综合题专题(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综合分析、区域发展问题等)。
4. 第四阶段(第 17 - 20 周):模拟考试与讲评
每周安排 1 - 2 次模拟考试,模拟中考考试环境和题型。
认真讲评试卷,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同时进行答题技巧和应试心理的辅导。
初三地理教学计划 2
一、指导思想
以中考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和应试能力为目标,结合初三学生的特点和地理学科的教学要求,制定系统、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地理知识,顺利通过中考。
二、教学背景
1. 课程标准与中考要求
初三地理教学需依据课程标准,落实中考对地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中考地理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地理图表的分析应用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强调对区域地理的掌握。
2. 学生现状
学生经过初一、初二的地理学习,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知识遗忘现象较为严重。而且学生在地理学习方法上存在差异,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训练。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记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基本事实,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类型、主要城市和人口分布等。
理解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如板块构造学说、气候成因、农业分布规律等,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地理现象。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包括空间思维、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例如,通过对区域地理的学习,能够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培养学生解读和绘制地理图表的能力,如能从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地形类型、坡度陡缓,能绘制简单的气候直方图。
增强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如根据资料分析某地区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和人文地理奥秘的兴趣。
通过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关系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1. 教学内容
系统复习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包括地球与地图、陆地和海洋、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极地地区、中国的疆域与人口、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地理差异与区域地理等内容。
进行地理专题复习,如地理图表解读、地理计算、区域综合分析、人地关系等专题。
2. 重点难点
重点:世界主要区域和中国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地理图表的分析与应用、地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与运用。
难点:区域地理的综合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五、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地理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讲解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时,提出问题:“为什么地中海气候区适合种植葡萄和橄榄?”让学生自主探究。
2. 直观教学法
利用地理教具、多媒体课件、地理实验等手段,将抽象的地理知识直观化。如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形区的景观图片。
3. 比较教学法
对相似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帮助学生区分和理解。如比较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异同、中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差异。
4. 归纳总结法
引导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如复习完一个区域后,让学生总结该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并用思维导图呈现。
六、教学进度安排
1. 第 1 - 4 周:基础知识梳理与复习(世界地理部分)
第 1 周:地球与地图、陆地和海洋基础知识复习,结合练习题巩固。
第 2 - 3 周: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等内容复习,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应用。
第 4 周:对世界各大洲(重点是亚洲、欧洲、非洲)的地理特征进行系统复习,包括自然和人文特征,通过案例分析加深理解。
2. 第 5 - 8 周:基础知识梳理与复习(中国地理部分)
第 5 - 6 周:复习中国的疆域、人口、民族、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内容,强调区域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
第 7 - 8 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农业、工业、交通等人文地理内容,分析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和影响因素。
3. 第 9 - 12 周:专题复习
第 9 - 10 周:地理图表专题,包括等高线地形图、气候类型图、地理区域图等图表的解读方法和应用,进行针对性练习。
第 11 - 12 周:地理综合题专题,训练学生对地理要素综合分析的能力,如区域发展问题、环境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结合历年中考真题讲解。
4. 第 13 - 18 周:模拟考试与讲评
每两周安排一次模拟考试,按照中考考试时间和题型要求进行。
认真批改试卷,分析学生答题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评,同时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查漏补缺。
5. 第 19 - 20 周:冲刺复习与心理辅导
对重点知识和易错点进行再次强调和复习,指导学生复习方法和答题技巧。
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缓解学生的考试压力,增强学生的应考信心。
七、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质量、小组合作的表现等,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 作业评价
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地图绘制、地理小论文等,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3. 考试评价
通过单元测试、模拟考试等成绩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知识、能力和应试技巧方面的优势和不足,调整教学策略和重点,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初三地理教学计划 3
今学期本人担任初三(1)、(2)、(3)、(4)班的地理课的教学,今学期本人将认真地做好教学工作。现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地理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对地理这门课比较有兴趣,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1)班与班差别比较大。
(2)班中成绩差别悬殊,两极分化严重。
(3)优秀率不很突出,双优率不太理想。
针对以上问题,我要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引导,争取在上一个新台阶,以期待在毕业会考和中考中能取得好的成绩。四个班共有学生220余人。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有的则较差。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教材分析:
1.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每一章内容之前设置学习导语,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每单元未尾又有单元小结,进一步深化及强调基础知识。既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有利基础知识的学习。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思想教育目标:理解科学上存在争议是正常现象,合理的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初步形成敢于怀疑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文化知识目标:继续了解地理知识。
(3)能力培养目标:发展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更具自主性的前提下,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完成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推理、论证、预测和评价的探究技能。通过尝试培养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具体措施:
(一)、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备课应包括以下过程和内容:
l、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工作计划。
(1)钻研教学大纲,通读教材,了解教学任务、目标、重点、难点及“双基”内容。
(2)了解任教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学习风气、知识状况等,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3)制定改进和提高质量的措施,编制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4)确定本学期的教学实践活动。
2、写好教案。
(1)按照大纲要求,反复阅读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双基”的内容,明确每一课时的讲述内容。
(2)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搜集、整理、精选参考资料。
(3)全面了解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学习规律和已有的基础知识,结合教材内容写出具体教案。
(4)教案内容包括:课题、目的和要求,重点、难点,课型、课时、教学方法,教具、作业等。
(二)、上课
上好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不仅要求具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掌握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传授知识和开发智力的教学艺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做到:
1、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2、教学内容必须正确。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4、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5、结合教材内容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技能训练。
6、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3)教给学生学习规律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看图记忆等)。教给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4)在学的过程中,可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录像等交叉进行,以提高教学效果。
(5)为使教与学的双方密切配合,学生集中精力听课,要求学生记好课堂笔记。?
7、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每节课一般应包括:提问、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检查效果和布置作业等。每个教学环节,力求连贯、紧凑,时间分配合理,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8、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三)、作业批改
精选作业,认真批改,可使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利于改进教学。每月布置一、二次课外作业。
1、作业内容要根据大纲要求,注意“双基”的训练,精心选题。
2、在布置作业前,掌握作业的'深度和广度,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及时批改作业,坚持讲评,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全班进行纠错,要求重作和口答,以便加深印象。
(四)、考试
考试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1、注意平时考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水平。平时考查包括:课堂提问、作业、测验等。
2、期中、期末考试前组织好复习。制订复习计划,进行复习动员并指导学生系统复习,有针对性地进行章、单元的摸底考试。
3、考试内容应以大纲为依据,题型多样,难易适度,试题覆盖面要大,应是绝大数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另外要有一定的提高。
4、认真阅卷,考试后作出全面的质量分析和试卷分析,并进行讲评。对考试中反映出的问题,归类整理,找出原因,以作为改进以后教学的参考。
5、认真登记考试成绩,提供全面认识学生学习程度的依据。
五、教学要求
1.教师在教学中要继续认真落实《课程》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
2.大力倡导“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教育科研观。教学中要有科研意识,力争做一名科研型的教育工作者。
3.在教学中,要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4.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力争创造条件开全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5.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整合。
初三地理教学计划 4
一、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经过之前两年的地理学习,已经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地理学科在初二结束时已经完成了课程内容的教授,到初三时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知识遗忘的情况。而且,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压力,时间紧张,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重新梳理知识、强化重点,并提升解题能力。此外,不同学生在地理学习上的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包括地形、气候、河流、人口、城市、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熟练运用地图、图表等地理工具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如通过气候类型图分析气候特征和成因,通过人口分布图分析人口分布规律等。
提高学生的地理计算能力,如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例尺等相关内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构建知识体系,将所学地理知识系统化,提高知识整合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材分析
初三地理复习以初中地理教材(人教版)为基础,重点复习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点和考点。世界地理部分,着重分析各大洲、地区和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国地理部分,围绕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农业、工业、交通等方面展开复习,同时关注区域地理中不同地区的特色和发展问题。教材中的地图、图表、活动等内容都是复习过程中重要的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四、教学措施
1. 系统复习
按照地理知识体系,分板块进行系统复习。先从地球和地图知识开始,为后续复习奠定基础,然后依次复习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每个板块复习结束后,进行章节测试,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
在复习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关联性,引导学生将不同章节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在复习气候时,联系地形、植被、农业等相关内容,让学生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强化地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地图,包括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区域地图、专题地图等。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图的三要素,能够准确地在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
开展地图填图、绘图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地图的理解和记忆。例如,让学生绘制中国地形剖面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等,提高学生的地图应用能力。
3. 多样化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地理纪录片、动画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例如,在讲解板块运动时,播放板块运动的动画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板块的碰撞和张裂现象。
组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复习区域发展问题时,给出某个区域发展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该区域发展的优势、劣势和发展方向。
4. 关注中考动态
研究历年中考地理试题,分析考试命题趋势和考点分布情况,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重点。
按照中考题型进行专项训练,如选择题、综合题等,让学生熟悉中考题型和解题思路。同时,在训练过程中注重答题规范,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
五、教学进度安排
1. 第一阶段(第 1 - 8 周):系统复习
第 1 - 2 周:地球和地图知识复习,包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线、地球的.运动、地图的三要素等内容。完成相关的章节测试和练习题。
第 3 - 5 周:世界地理复习,分大洲、地区和国家进行复习,重点复习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穿插地图填图练习和课堂小测验。
第 6 - 8 周:中国地理复习,按照中国的地理区域划分,复习各区域的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交通等内容。进行一次中国地理综合测试。
2. 第二阶段(第 9 - 14 周):专题复习和强化训练
第 9 - 10 周:地理专题复习,包括地理图表解读、地理计算、区域发展与合作等专题。通过典型例题分析和专项练习,提高学生对专题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 11 - 13 周:中考题型专项训练,按照选择题、综合题的题型特点进行训练。分析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行模拟测试,并及时讲评。
第 14 周:错题整理和查漏补缺,指导学生整理复习过程中的错题,分析错误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强化训练。
3. 第三阶段(第 15 - 20 周):模拟考试和冲刺复习
第 15 - 18 周:进行全真模拟考试,按照中考考试时间和要求进行模拟测试,让学生适应中考考试氛围。每次模拟考试后,认真讲评试卷,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第 19 - 20 周:冲刺复习阶段,对重点知识进行再次梳理和强化,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缓解考试压力,增强学生的考试信心。
初三地理教学计划 5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初三学生地理中考成绩为目标,以地理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说明为依据,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通过系统复习、专题训练和模拟考试等环节,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和应试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思维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届初三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对地理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方法不当,对地理学科缺乏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分层教学、个别辅导等措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材分析
初三地理复习以教材为根本,涵盖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两大板块。世界地理部分包括陆地和海洋、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等内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世界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和差异。中国地理部分涉及中国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地理差异等,旨在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国情和区域发展状况。教材中的地图、图片、案例等是重要的教学素材,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复杂的地理现象具有关键作用。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记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如重要的地理事物名称、地理分界线、气候类型特点等。
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地形、气候对农业分布的影响,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等。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包括综合分析、比较归纳、空间想象等能力。例如,通过对不同区域地理特征的比较分析,找出区域之间的异同点;通过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
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如运用地图获取信息、绘制简单地理图表、进行地理调查等能力。
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中考地理试题中的各种问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综合题等。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和我国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五、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核心知识点,如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中国的地形地势、气候特征、主要河流等。
地理图表的解读和分析,包括等高线地形图、气候类型图、人口分布图、交通图等各类地图和统计图表。
区域地理的综合分析,即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分析区域的'地理特征、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发展建议。
2. 教学难点
地理现象的成因分析,如气候的形成原因、季风气候的形成机制、板块运动对地形的影响等,这些内容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地理空间概念的建立,尤其是世界和中国不同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相互关系,需要学生有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记忆能力。
综合题的解答,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准确、全面地回答问题,并且答题语言规范、条理清晰。
六、教学方法
1. 讲解法
对于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通过详细的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讲解过程中注重结合实例,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接受。例如,在讲解气候类型的成因时,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进行分析。
2. 直观演示法
利用地球仪、地图、地理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教具和教学资源,进行直观演示。通过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态、分布和变化过程,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如在讲解地球公转时,使用地球仪和多媒体动画演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3. 讨论法
组织学生对一些地理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学习区域发展问题时,让学生讨论某个区域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和可能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练习法
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专项训练和模拟考试等形式,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同时,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和试卷,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集中讲评。
七、教学进度安排
1. 第一轮复习(第 1 - 10 周):基础知识梳理
第 1 - 3 周:复习地球与地图知识,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经纬网、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形图的判读等内容。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绘图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熟练运用。
第 4 - 7 周:进行世界地理复习,按照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板块展开。自然地理部分重点复习海陆分布、地形、气候、河流等内容;人文地理部分复习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和发展与合作等内容。在复习过程中,结合世界地图和区域地图,引导学生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和区域特征。
第 8 - 10 周:复习中国地理,包括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农业、工业、交通等内容。通过讲解、记忆口诀、填图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建立中国地理的知识体系。
2. 第二轮复习(第 11 - 16 周):专题复习与强化训练
第 11 - 12 周:地理图表专题复习,包括各类地图(如区域地图、等高线地形图、气候类型图)和统计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的解读方法。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第 13 - 14 周:地理要素关联专题复习,如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农业、工业等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案例分析和思维导图等形式,引导学生构建地理要素之间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第 15 - 16 周:进行中考题型专项训练,针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综合题等不同题型,分析解题思路和技巧。通过专项训练,让学生熟悉中考题型和答题要求,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3. 第三轮复习(第 17 - 20 周):模拟考试与冲刺复习
第 17 - 19 周:进行全真模拟考试,按照中考考试时间和要求组织模拟测试。每次模拟考试后,认真批改试卷,进行试卷讲评,分析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如知识漏洞、解题方法不当、答题不规范等,并针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强化训练。
第 20 周:冲刺复习阶段,对重点知识和易错知识点进行再次梳理和强调。指导学生调整心态,缓解考试压力,同时进行一些简单的复习巩固活动,如快速浏览教材、查看错题集等,为中考做好充分准备。
初三地理教学计划 6
阳春三月,春意浓浓,又迎来了新的一年。经过几年来新课改理念的深入,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这是一个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风起云涌的时代。事实告诉我们;了解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更好的处理学生发展个性化与社会化统一,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与学生主动权,从而促进学生更快、更健康的发展,这些已经成为新一代教师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我在新的学期、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为了更好地做好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完成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学科素质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的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工作重点:
突出“研究”和“落实”。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和思想;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和新教法;研究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研究学生创新、探究能力的培养和不同层次的教学组织管理思想和艺术。落实新课标中的地理理念;落实课程中的`教学目标、能力及情感和价值观。
三、工作目标:
1、打造高效课堂。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时间、参与度和思维深度,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2、加强业务能力,提高专业水平。
四、改进措施:
根据我校的学生特点,即上学期的整体教学情况制定如下改进措施:
(1)认真领会新课标精髓、钻研教材,积极捕捉课改信息,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
(2)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规律,结合学科特点,及时恰当的引领学生对地理的情感教育;引领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地理活动使之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3)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证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习中灵活运用知识,提高他们的各方面能力。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理备课资料的收集、制作出好的课件来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5)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渐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6)本学期继续学习高中地理教材,同时订阅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提高专业素质。
(7)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根据教研组的安排,积极听课评课,提倡相互听课,听其他学科的课,以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样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8)通过手拉手活动的平台,每周四去延庆四中听师傅的课,认真学习,向优秀地理教师讨教地理教学问题。
(9)录制一堂成功地理课,积累2——3个成功教学设计案例,精选作业,做到基本以地图为载体。
总之,在新课标、新教材的指导下,我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标准,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新世纪培养新型人才。
初三地理教学计划 7
一、指导思想
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学要求
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断提高自己全面的素质。
2、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调查、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方法、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探究能力,同时掌握好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以教材中的“活动”部分内容为突破口,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继承以往教学活动的长处,并不断深化、创新、拓展,形成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4、注意建立过程式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发展,给在实施新课程中的每一位学生建立成绩档案,用来记录该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作好整理工作。
5、将新课程教学实验研究进行反思,整理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将自己在这些年的教学工作中的好的做法,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的课堂教学或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提炼,继续发扬光大,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写成教案、活动案例、论文、实验报告等,积累经验,验证《新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本学期世界地理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有关世界海陆分布、气候和海洋的基础知识,以及世界人口、人种和国家等概况。
2。使学生知道世界各大洲概况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象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学会画简单的世界、大洲、国家的地理略图,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4。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环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
四、具体实施
1、教学中要改变传统地理课程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的观念。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和自身经验出发,观察、发现、了解和研究生活中的地理,并善于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
3、引导学生关心现代社会的发展,关注世界的变化,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要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作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千姿百态的地理事象、千差万别的地理空间、千变万化的地理演化过程。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深远影响,促进地理学习的革命,为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地理创造良好的环境。
4、初三每个班级都有个别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他们或者自身努力但学习比较困难,或者智商不低但学习不努力,或者对老师的教育有反感情绪,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对这类学生给予特别的"关照",生活中要关爱他们,学习中要特别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要从基础抓起,从良好的学习习惯抓起,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5、教学活动应该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地理同生活实际的联系,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引导学生把课堂中的地理知识和方法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去。
总之,在新课标、新教材的指导下,我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标准,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新世纪培养新型人才。
初三地理教学计划 8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九年级共两个班,一共66人,上期期末共有55人及格,及格率为64%,19个优生,优生率为22.1%。这届学生初一的地理知识掌握的很差。我刚接这届是升初二的时候,当时他们有66人,其中11人及格,及格率只有10%,优生2人,优生率为2%,这可以看出他们初一的功底很差,而初二的知识掌握的相对较好。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针对初一和初二内容具体分析如下:
初一上册一共有三章:第一章是地球和地图。第二章是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三章是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虽然章节很少,但是内容很多。
初一下册一共有四章: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五章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第六章认识区域特征。第七章比较区域差异。
初二上册共有四章:第一章的陆地和海洋。第二章的多样的世界气候。第三章的居民与聚落。第四章的发展与合作。这四个章节都是比较重要的。
初二下期共有三章:第五章的认识大洲。第六章的认识区域。第七章的认识国家。
三、教学目标
由于这期不会地理考试,因此这期的主要目标就是在这期的时间里面把初一和初二的所有知识全部拉通复习一遍,加强学生的`记忆,为下期的中考做好准备。
四、教学措施
1、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学生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能力。利用地图、地理填充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理性认识。同时做到教学过程中做到穿插回忆前面所学知识,增强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的继续学习作好铺垫。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好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并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情感,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3、作业及时的收交批改。
五、教学进度
本学期课时为18课时,每周2课时
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初一内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2课时
第二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2课时
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2课时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2课时
第五章、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2课时
第六章、认识区域特征2课时
第七章、比较区域差异2课时
初二内容:
第一章、陆地和海洋2课时
第二章、多样的世界气候2课时
第三章、居民与聚落1课时
第四章、发展与合作1课时
第五章、认识大洲2课时
第六章、认识区域2课时
初三地理教学计划 9
一、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经过之前两年的地理学习,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地理学科内容广泛,知识点较多,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知识掌握不扎实、理解不深入的情况。在这个阶段,学生面临中考压力,需要更系统、高效的复习来提高地理成绩。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包括地形、气候、河流、人口、城市、产业分布等内容。
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能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
提高学生的地理计算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和区域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的`好奇心。
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引导学生关注全球和区域发展问题。
三、教材分析
初三地理复习主要涵盖初一、初二所学的内容,包括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两大板块。教材内容丰富多样,需要整合梳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世界地理部分重点在于各大洲、地区和国家的地理特征;中国地理则围绕中国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区域差异展开。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地理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如地理事物的名称、位置、特征等。
地理图表的解读和分析,特别是等高线地形图、气候类型分布图、区域地图等。
区域地理特征的归纳和总结,包括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2. 教学难点
地理现象的成因分析,如气候形成原因、人口和城市分布原因等。
区域地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比较,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和中考中的灵活运用。
五、教学措施
1. 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
将整个初三地理复习分为不同的阶段,包括基础知识梳理、专题复习、模拟考试和查缺补漏等阶段,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复习全面、有序进行。
2. 优化课堂教学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法、演示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提高课堂参与度。
3. 加强地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类地图的判读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地图册和多媒体地图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4. 开展专题复习
根据中考考点和地理学科的重点内容,设置不同的专题,如自然地理专题、人文地理专题、区域地理专题等。通过专题复习,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5. 组织模拟考试和讲评
定期组织模拟考试,按照中考的题型、题量和时间要求进行测试,让学生熟悉中考考试模式。认真批改试卷,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评,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6.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增强学习信心。同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性学习资料,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六、教学进度安排
1. 第一阶段(第 1 - 6 周):基础知识梳理
复习世界地理总论,包括地球和地图、陆地和海洋、天气与气候等内容。
复习世界各大洲、地区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
复习中国地理总论,如中国的疆域、人口、民族、地形、气候、河流等。
2. 第二阶段(第 7 - 12 周):专题复习
自然地理专题,包括地形地貌、气候类型、河流湖泊等内容的综合复习和拓展。
人文地理专题,如人口分布与人口问题、城市发展、农业和工业分布与发展等。
区域地理专题,对世界和中国的重点区域进行深入分析,比较区域间的差异和联系。
3. 第三阶段(第 13 - 16 周):模拟考试与讲评
每周组织一次模拟考试,模拟中考环境和题型。
认真批改试卷,对试卷进行详细讲评,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专项辅导。
4. 第四阶段(第 17 - 20 周):查缺补漏与冲刺复习
根据模拟考试的情况,对学生存在的知识漏洞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对中考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再次强化复习,指导学生调整心态,做好中考准备。
初三地理教学计划 10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地理教材为依据,以提高学生地理素养为目标,结合初三学生的特点和中考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系统复习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应试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届初三学生地理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但经过两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学习方法。在复习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
1. 系统复习地理知识
通过全面复习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内容,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构建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
2. 提高地理技能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包括综合分析、比较归纳、逻辑推理等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强化学生的地理图表阅读和分析能力,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地理图表(如地图、统计图、示意图等)的判读方法和应用技巧。
3. 应对中考挑战
通过针对性的复习和训练,帮助学生熟悉中考地理的考试题型、命题规律和评分标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使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四、教材内容与重难点分析
1. 教材内容
初三地理复习以初一、初二教材为基础,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三个板块。世界地理涉及各大洲、地区和国家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内容;中国地理包括中国的自然地理概况、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区域差异和区域发展等方面。
2. 重点内容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和成因,以及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世界和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及其对河流、气候等地理要素的影响。
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的分布特点,以及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等基本国情,以及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分布特点和发展状况,以及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
3. 难点内容
地理现象的成因分析,如气候形成的因素、地形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等,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区域地理的综合分析和比较,包括不同区域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差异和联系,要求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地理图表的判读和信息提取,尤其是复杂的等高线地形图、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区域综合地图等,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掌握技巧。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
1. 知识梳理与整合
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梳理,打破原有的章节顺序,按照地理要素(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和区域特征进行重新整合,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 讲练结合
在讲解地理知识的同时,注重通过练习题来巩固所学内容。练习题的选择要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涵盖不同的题型和难度层次,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3. 情境教学
创设丰富多样的地理情境,如通过案例分析、地理新闻、生活实例等方式,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小组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地理问题、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5. 多媒体辅助教学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地理教学课件、地理纪录片、卫星影像图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通过多媒体展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复杂的地理过程和遥远的地理区域。
六、教学进度安排
1. 第一轮复习(第 1 - 10 周):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第 1 - 2 周:地球与地图
复习地球的形状、大小、经纬网、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图的三要素等内容。通过练习和绘图等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地球和地图的基础知识。
第 3 - 6 周:世界地理
复习世界海陆分布、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概况。
按区域复习世界各大洲、地区(如东南亚、中东、欧洲西部等)和主要国家(如日本、美国、巴西等)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人口、城市、产业等方面。
第 7 - 10 周:中国地理
复习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等基本国情。
复习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复习中国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人文地理内容,重点掌握其分布特点和发展规律。
2. 第二轮复习(第 11 - 16 周):专题复习,提升能力
第 11 - 12 周:自然地理专题
以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为主题,进行专题复习。分析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如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对河流的影响等。
通过典型例题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自然地理问题的能力。
第 13 - 14 周:人文地理专题
对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人文地理要素进行专题复习。探讨人文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如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农业的地域类型等。
引导学生关注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联系,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第 15 - 16 周:区域地理专题
选择世界和中国的重点区域,如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世界的热点地区等,进行区域综合分析。比较不同区域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差异和共性,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通过区域地理专题复习,提高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区域视角认识地理问题。
3. 第三轮复习(第 17 - 20 周):模拟考试,查缺补漏
第 17 - 19 周:模拟考试与讲评
每周安排 2 - 3 次模拟考试,按照中考的考试时间、题型和要求进行全真模拟。
认真批改试卷,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统计。针对学生在模拟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帮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
第 20 周:查缺补漏与冲刺复习
根据模拟考试的结果,对学生存在的知识薄弱环节进行个别辅导和集体强化复习。重点复习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以及中考的重点和热点内容。
指导学生调整心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做好中考前的最后冲刺准备。同时,对学生进行答题规范和应试技巧的培训,提高学生在中考中的答题效率和准确率。
【初三地理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初三上册地理教学计划02-03
初三地理教学计划12-21
初三地理的教学计划08-18
地理教学计划03-07
地理教学计划05-07
地理教学计划08-01
初中地理教学计划10-29
地理教学计划【精】08-12
地理教学计划【热门】08-05
初中地理教学计划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