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学反思

2023-02-17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教学反思1

  《保护水、节约水》的主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课堂上借助图片、视屏和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为主要依据,让学生切身体验水资源的缺乏和节约用水的必然性,从而激发学生从小事起节约每一滴水的意识,让教育真正渗入学生的精神生活里,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意义的印痕。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充分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的极度匮乏,激发学生节约用水的道德情感,制定切合现实生活的节水措施并能身体力行去实践,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并确立珍惜人类资源的意识。教学中我紧扣重点,从感知水的重要性——感知水资源的匮乏——导行——情感升华这一主线,从而完成教学活动,一气呵成!一节课下来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急于求进,没有水到渠成。

  《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从而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为什么那么多的孩子没有节水意守?事实就是孩子们对淡水资源的缺乏状况很不了解,或者个别学生只是对一些统计数字的表面感知,所以孩子们根本不能认识到世界严重缺水。于是我决定用实际操作来激发孩子们对水哦深刻认识——剪一剪。

  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第一得掉30‰,再剪掉剩下的一大半,这时候同学们都觉得差不多了,再剪下去是不可能的,结果我让学生自己把剩下的一点再分16份,同学们在使劲儿折,也折不到,不禁说:老师,分不到啊,好难啊!水太少了!学生被彻底地震撼了,操作触动了学生的心灵,这就是活动打造的意境,更加紧密地将课本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让品德课真实起来,让品德课与生活接轨起来。通过这样的教育,有助于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了水资源匮乏,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但美中不足是,当学生在操作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说:“老师,好难折啊!”而我急于求成就板书:资源少。课后我想了想数于着急,其实我还可以再环顾学生的操作,再缓一缓,再问:“为什么说很难折,这说明了什么呢?”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有肺腑之言,这样就真正达到水到渠成的境界了!

  二、在导行中的第一个环节中,我出示学生调查水污染情况的画面,目的就是让孩子在生活中感悟,回归生活的大课堂。

  但我又犯了自己的老毛病:语言随意、性子急。没有很好的组织过渡语,让环节更好的紧扣住,结果在活动中造成了我的语言和课件的声音在同时进行,让学生感觉到和混乱,一时半会都不知道那个好。看来,要想自己的课更完美,没有过硬的语言功底是不行的,没有平时的学习积累是行不通的。

  三、教师评价语不够丰富。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儿童的这种需要更为强烈。任何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赞赏,每个人都需要得到他人的鼓励。《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取激励性的评价,尽量从正确加以引导。”是啊,我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单一,没能够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比如:学生说:“小河曾经是鱼儿的天堂,可如今却成了它们的坟墓,好可怜啊!”我给予的评价是:“你的口才真好!”对于其他比较有创意或者是有见解的回答,我只能说:“你说得真好!你很留心生活等等。”课后想想:其实孩子的语言功底相当不错,二年级的学生能用对比的手法说出优美的语句,我是否要用更贴切的评价语来激励孩子呢?在准备比赛的前一天晚上,我在网上搜集了很多评价语言,希望能派上用场。可是当学生在说的时候,我就在思索用哪一句,但这样就露我极大的缺陷。评价语言的运用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的,它是靠我们平时学习中积累和运用中形成的,人家的评价语是针对他们自己的学生,而自己的学生跟他的评价语根本就对不上号!那么我在今后将不断学习,改进,提高自己语言的魅力,在课堂上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四、学生积极性很高,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能言善道,有自己特的见解,表现欲强。还有很多精彩的语言出现:小河曾经是鱼儿的天堂,可如今却成了它们的坟墓,好可怜啊!是谁这么没有公德心啊,把小河的衣服都搞脏了……孩子们的语言充满童真和童趣,让课堂充满了活力!

  五、课件简洁,选择的素材恰到好处。

  《新闻1+1》的录象片段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群众缺水的困境,从侧面凸水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配乐感人,渲染到位,让学生们从心底升腾起节水的思想意识。

  新课标强调课堂应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吸取此次比赛的教训,以学生为主,放手让学生去学习,抓住重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牵一发而动全身,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水》教学反思2

  《水和水蒸气》这节课的教学既是跟进课,又是一节教学模式的尝试,在金光涛老师的帮助下将这节课一气呵成。学生收获是比较丰富的!无论是学生还是授课教师收获都是比较多的;收获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的提升;

  科学课堂应该是具有理性思维的课堂,但是,在教学中我却将这个“理性思维”脱离了学生的“生命价值”,变成了“纯理性思维”。我原以为,在经历了“水蒸气是看不见的——白汽是看得见的(可能不是水蒸气)——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那么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也会凝结成小水珠——白汽是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成的小水滴”这样的一个思维推理过程,会达成本课所定的教学目标。但是,事与愿违,引用金老师的话:科学课堂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水和水蒸气》是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刚接触科学才一个学期的学生,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学生在课堂上建构的概念是基于具体形象的事实上的,可是在教学中我却忽略了这点,把学生的起点拔得太高。如果用我的设计到五年级去上,那么这种思维的卷入会更有效,可是面对三年级的学生,这堂课上“砸”了。

  其次,是学生的.收获;

  美国的科学老师在探究“地球上陆地与海洋的面积”的时候,把一个地球仪抛向学生,让学生接着。然后让学生看看自己的手指有几个在陆地上,有几个在海洋上。多么有趣的活动啊!为什么我的课堂不可以这样去做呢?科学课堂应该是“有趣”的,是学生“渴盼”的,我们可无权让三年级对科学充满兴趣的学生,到了五年级,就再无一丝对科学探究的冲动了。如果是这样,那是我们的罪过。

  再次,是师生的和谐;

  那到底该如何去教?《水和水蒸气》让我不安。认真斟酌了学员们提出的意见,分析了金老师的“事实中的思维”这句话,顿悟!科学课堂就应该是充满着乐趣,在意犹未尽中探究,于是我想这样去教:

  1.在黑板上用湿毛巾写一个字,观察水的变化。再分小组观察玻璃片上的水痕,从而讨论水蒸气的特点:看不见

  2.端出一盆水(盆里有许多五颜六色的小珠子),引导:水蒸气的微粒我们看不见,今天我们把微粒放大,让全班同学都来当其中的一个微粒(珠子送给学生)。让学生举着一粒珠子去模拟水蒸气在蒸发过程中运动的路线,但在运动的过程中让学生把珠子握在手心里,不让别人看见。因为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接着,让一个学生用手抓一把珠子(珠子送给学生),讨论:这么多微粒在一起,手握不下让我们看见了,还是不是水蒸气?

  (在这个有趣的活动中,丰富了水蒸气到处都有的概念,同时强化了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有很多微粒在一起时,就可能会被我们看见了。我想用这样有趣的活动,学生会在脑海中牢固地建构起“水蒸气看不见,看见了就不是水蒸气”这个概念。)

  3.倒一杯热水,观察白汽。

  (此时,如果前面这个活动的效果就会迁移到这里,引发学生的思维:白汽看得见,就不是水蒸气了,那是什么呢?从而进行更加有意思的探究——凝结实验)

  4.凝结实验:探究“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

  5.解释“白汽”现象。

  收获颇多的一节课,也是双赢的一节课!

《水》教学反思3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对水能变成水蒸气有一定的认识,在《水和水蒸气》第一环节:水到哪里去了,没有让学生用浅碟实验,而是提前几天做此实验,拍下照片作为实验资料给予学生感知。这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进一步直观地呈现他们认识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

  建立了“蒸发”的概念后后,提出一个问题: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蒸发现象?学生的回答让我认识到,他们对蒸发的理解主要来自课外书籍,因而他们对生活中的认识明显不足,也就是说他们前面所解释的并非他们内化的认知,而仅仅是停留在文字的认识上。意识到这一点,列举了很多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如:湿头发自然变干,实衣服自然风干等)通过大量的生活例子,使学生的认知与生活现象结合,理解更加深入。

  在研究水的蒸发与温度有关时,直接出示装有水的试管,问:我想让试管里的水蒸发得快些,你有什么好方法?学生谈到:放在阳光下、用火烤等,引导学生提炼,这些方法都是使周围的.温度升高,进而提出了研究的问题。本实验,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代替书中的实验,一来觉得更严谨些,二来材料准备更方便些。实验前,简单地讲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实验前,一方面提醒学生观察哪只试管的水蒸发快,另一方面,让学生仔细观察还有哪些新现象?

  通过实验,学生不难认识到: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水在受热时蒸发更快。这时还让学生汇报实验中的发现,学生谈到:

  (1)水翻腾,冒泡

  (2)试管壁有水珠

  (3)试管口有白气

  将水加热时,试管口冒出的白气是不是水蒸气?这一问题放在最后抛出,引发学生关注和思考,为后面的学习铺垫。

《水》教学反思4

  水是生命之源,帮助学生认识水资源的现状,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形成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观点是本节课主要的教学目的之一,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教学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反思成功预设

  本节是在前两节学习的基础上对第三章知识的升华,内容较多。结合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水资源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高一的学生已经有了基本的地理分析、推理能力,所以我配合多媒体教学把课时量进行了简单的压缩。上课之前心里还在担心教学任务能否完成,但从压缩后的教学情况来看,整个教学程序流畅、教学环节完整,各知识点时间分配合理,重、难点突出,教学任务基本完成,而且节奏适当,教学效果良好,三维目标基本达到。

  2.反思失败之处

  在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讨论的过程中,我的参与度显得较少,没有很好的融入学生之中,做到与学生共同学习。这样师生之间的距离无形之中就被拉远了,以致于在讨论的过程中显得有些生硬和流于形式,没有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得没有达到我理想中的效果。

  3.反思教学方法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方式的转变。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充分展现人文的教学观,切实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和谐、融洽和追求知识的乐趣中,师生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成为一种享受而绝非压力。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展现,高品质的课堂效益也随之而来。整节课以“问题、案例”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探究性的问题,比较重视在分析水资源合理利用的过程中分析方法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反思教学机智

  在学生探究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跃,稍不留神学生的思维就会漫无边际,甚至还出现了一些组织上的混乱。这时,我对学生求知的态度和正确的观点首先予以肯定,并给以正确的引导。这样一方面既没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保证了教学程序的顺利进行。例如:当涉及到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谈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措施时,个别同学思想就走了极端,甚至提出关闭用水量大的企业。这时我就对他说:“你的想法固然不错,但我们总不能为了保护水资源就停止发展经济吧!想一想:还有没有既不影响经济的发展,又节约了资源这种两全其美的办法?”这样学生就很自然的找到了正确的思路。

  5.反思学生表现

  在本节课中我对探究性问题的设置都紧密的结合我们淮南的乡土实际,这使得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想象力,这些是完全超乎我的想象的,原来我们的学生只要引导得当,他们也能给我一个又一个的惊喜,从他们的身上我发现了新的闪光点,使得我对未来的工作信心倍增。例如:当我讲到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时,让同学探究水资源对淮南经济发展的影响,同学们竟然举到了八公山的豆腐、汇康水等等许多我们身边的实例,而这些鲜明的例子正好切中课本的知识点,这就使得难点的知识已不再是难点。

  6.反思媒体运用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它可以增大课堂信息量,使得对问题的讲解变得更直观、更形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这次教学中的运用我更加感受到了它的重要作用。由于种种原因,平时在教学中用的也不是太多,这次课前虽然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制作了自认很完美的课件,但课后才意识到自己并没有把它的最大作用发挥出来。例如:在有些幻灯片的设计上显得稍有花哨,甚至还有老师提出部分字号小了、字体颜色的选择也不尽合理,使得与背景区分度不够鲜明。这些宝贵的经验令我顿时产生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感觉,决心下次一定把这些问题改进。

  通过本节课的课后反思,使我深刻的领悟到了自己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和成功所在。原来,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育科研的智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经常去反思,在反思中求得进步,并体验反思带给我的无限乐趣!

《水》教学反思5

  书本上开头的导入有这样一句话:“地面上的积水到哪里去了呢?”,“是水渗到土里去了吗?”如果我是三年级的学生我或许完这样理解。开头这样的例子还不如换成:“洗好碗后,碗上有小水珠,第二天,水珠还在吗?”这样的`疑问学生会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水珠会不见的呢?从而引入课文更适合。

  这一课的难点:什么叫做水蒸气。水蒸气是用我们的肉眼看不到的。而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显示学生都认为开水开了之后的白汽,嘴哈出来的白汽都属于水蒸气。我是通过讲解然后让学生看一段蒸锅冒出来的汽来分析这个是不是水蒸气,通过短片的观看和自己的讲解,学生似乎强扭了这个概念,但是没有用真正的实验来证明这一点,如果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证明这点会更好,不过我用了一个生活中的例子以短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学生也能理解了这个白汽不是水蒸气,同时学会了水蒸气概念,也为前一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因为水珠从哪里来这一课有一个概念是直接出现了水蒸气,我个人认为如果学生没有建立水蒸气的概念,直接上这一课,学生会感觉莫名其妙,这个水蒸气究竟是什么东西会有些不太明白。所以,我让把《水珠从哪里来》一课放在了《水和水蒸气》一课之后进行教学,这样的调整我根据自己小时候接受概念的顺序来说,似乎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水》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水》的教学反思06-14

《水》教学反思07-29

水教学反思03-23

《水》教学反思11-07

《水》的教学反思11-07

水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最新12-20

《神奇的水》的教学反思06-13

《观察水》教学反思08-13

生命与水教学反思11-30

《水变咸了》教学反思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