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2024-03-21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1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很有启发性的寓言,讲述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持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教学重点为通过体会陶罐和铁罐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由于在第七单元中类似课文已经学习过,再加上本文语言生动,贴近儿童实际,内容浅显易懂,适合学生自主阅读。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决定放手让学生自读,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做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明白寓言中蕴涵的道理并受到教育。

  我在上这课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在学习生字新词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在自由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虽然此时的感受是粗浅的,但是促进了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谦虚、善良和真诚。

  在精构环节,围绕陶罐和铁罐的四次对话,我在教学中采用范学式,先指导学习第一次对话,然后总结学法,再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其他的对话。在学习第一次对话时,我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关键词,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并通过指导朗读,感悟人物性格特点,由此对人物的性格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由小组长组织进行学习。在小组充分学习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让我欣喜的是学生不仅能有感情地读出人物的.不同神态不同性格特点,有的小组甚至自告奋勇要为大家表演一番,可千万别小瞧孩子们,铁罐和陶罐的特点被孩子们演绎出来了。看着孩子们意犹未尽的神情,我想这样自主主动的学习,带给孩子们的是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吧。并请学生说说悟出了什么道理,这样读写结合,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使学生有话可说,乐于写作。

  教学中存在不足之处如下:精讲环节中,在总结学法的时候我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对细节之处没有讲得更清楚,导至小组合讨论走形式,不知从何入手进行学习。有些小组长在组织小组学习时,人员分配不够合理,没有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这些方面的训练在平常还需加强。通过国培学习我能认识到自己不足。要及时转变观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2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因此,对话的朗读指导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那么,以什么作为指导对话朗读的突破口呢我在课前反复研读课文,找到了"奚落"这个关键性的词语:陶罐和铁罐所有的对话,不就是"怎样奚落"和"怎样对待奚落"吗于是,整节课以初步掌握主要内容,理解"奚落"的意思开始后,就用"铁罐是用哪些尖刻的话讽刺陶罐的"这个问题直奔主题,导入新课。

  接下来,让孩子们通过读课文,把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勾画下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体会奚落的含义。对话的朗读指导,怎么才能做到求真,求实,求趣呢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学会抓住铁罐,陶罐的神态读出他们的傲慢和谦虚。用填空的形式来读出陶罐和铁罐的表情,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也是孩子们对课文理解的升华。

  课文的10—17自然段,内容简单易懂,所以我请孩子们先自读课文,再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说一说,了解两个罐子各自不同的结局。其余的不再做更多的讲解。

  之后,用"读完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回归整体,引发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谈见解,说感想,理解课文讲的.道理,学习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整个教学过程,孩子们学习情绪很激昂,很踊跃。但我觉得从我自身的素养来看,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我的评价语不够简洁到位,不会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上的意外。上课时总有点慌,生怕时间不够,心里总想着这个环节快完,快点进行下一个环节,这也是我每次上完课后最遗憾的地方。我想多锻炼一定会有长进的。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3

  《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教学中,抓住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进而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

  一、抓住对话,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学生比较喜欢。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抓住“奚落”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对“傲慢、轻蔑、和睦相处”等重要词语加以理解,以及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进一步体会奚落的含义,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在讲解“轻蔑”一词,我查阅了资料,利用字理理解,让学生感受这个蔑字,还让学生通过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从而理解文本。这也是本堂课的一个亮点,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于学生正确全面认识陶罐和铁罐有很大的帮忙。

  二、关注提示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第三组对话,部分学生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寻找提示语了,但这一组恰恰没有。于是,我加入了提示语的填空,并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本身的内容和标点符号。学生以前积累过一些描写生气的词语,如:火冒三丈、怒气冲冲、怒发冲冠、暴跳如雷等,这时,他们迁移了以往积累的词语,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神态和内心活动,此时学生已经关注到了提示语的重要性。为今后的习作奠定基础。

  三、个性化表演,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读铁罐的话,语气生硬些,给人以傲慢、蛮横之感;读陶罐的话,语调平缓些,语气温和些,给人以谦虚、和善之感。再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让学生戴着头饰,按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鼓励他们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动作。学生的表演可以说是绘声绘色,博得了同学们的掌声,营造了课堂上的小高潮。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也都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四、多元感悟文本,领悟寓意。

  寓言就是小故事大道理。本篇课文告诉我们每个事物或者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短处,要全面地看问题,学会和睦相处。因此,教学第二部分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铁罐的`可悲下场和陶罐不朽的价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进一步让学生领悟: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记着曾经对自己并不友好的铁罐,从中感受陶罐的善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畅所欲言,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加深了对文章寓意的理解。

  虽然这堂课自我感觉讲的不错,我和学生都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人物的内心,课堂处处体现学生自主性。但对学生的关注度、评价、引导等方面,还要加强锤炼,增强自身的文化功底。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4

  关于陶罐和铁罐的回顾我对自己的教学有着深刻的感受。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人文目标为基础的。通过对文本的研究和与文本的交流,我们可以感受到通过表达和语言描述来表达人物内心感受的写作方法。以达到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教育,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和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朗读,却忽视了文本内涵的挖掘,过于注重铁罐的负面教育,而忽视了陶罐生活的正面引导。在整个课堂上,有收获也有遗憾。现在我们反映如下:

  1.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课文材料。《课程标准》中规定:;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因此,在课堂上,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掌握文本中陶罐和铁罐所说的句子,并通过阅读、思考、说话、表演等方式进行体验。如果陶罐和铁罐再次相遇,课后扩展将鼓励学生继续写作。但是,关于延续的思考不够全面,要求不够明确。学生可以模仿文本,通过表达和语言表达人物的内心。

  2.在这节课中,为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我安排学生自己阅读、点名阅读、表演阅读、以自己的方式阅读。想一想这是什么样的陶罐和铁罐,由主角表演和朗读,让学生在体验中、在感知中、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努力调动每个成员的学习意愿。目的是把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获得全面、自主的发展。

  3.在这门课上,教授不仅注意指导学生朗读,还注意通过反复阅读理解重要单词,如“傲慢、蔑视、比较。在反复阅读和教师的刺激下,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说话来理解人物的内心感受。在解释藐视一次的时候,我参考了数据,用单词理解让学生感受到藐视的单词,让学生通过行动了解他们在看这样的人时的想法,从而理解文本。这也是本课的一大亮点,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有助于学生正确、全面地理解陶器和铁罐。

  4.在这门课上,学生可以自己反复阅读,并展示更多的材料。在课堂上,我每次都对学生的阅读进行了鼓励和有效的评价,这不再是空谈。例如,当学生们读到铁罐的外观更为轻蔑时,我给出了“通过你用眼角看人的眼神,老师感到了你的蔑视。从你的动作和升调来看,我们知道你鄙视陶器“当学生们读到铁罐愤怒时,我给出了”你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声音洪亮的。我知道你很生气。你指着它跺跺脚。我感觉到你的愤怒。我从你洪亮的声音中知道你真的很生气“有效的评估不是”;好,再来。伟大的阅读相反,我们应该仔细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给予准确而具体的指导。教师应参与与学生和课文的交流与对话。因此,教师以读代说,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和理解。

  5.由于《铁罐》的主人公参与太多,课堂上的教学态度似乎有点僵硬。下课后,一位老师向我建议,教学姿势要有亲和力,说话要慢一些,让学生感觉到师生之间的交流会更好。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5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两点进行教学。

  一、抓对话、重朗读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根底上,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方: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在学生自读后,教师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的方式进行检测:陶罐和铁罐是怎样对待对方的?让学生找出对话局部,反复读,根据课文对陶罐、铁罐语言、神态的具体描写,提出自己的看法。比方:铁罐傲慢、蛮横无礼;陶罐的谦虚、友善、宽容。

  课文的第一局部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为了让学生熟读精思,充分表达“以读为本”的思想,确保读书人人参与,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首先采取男、女生分组朗读竞赛,再次是师生品评。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读铁罐的话,语调温和些,拖长一点,语气生硬些,给人以傲慢、蛮横之感;读陶罐的话,语调平缓些,语气温和些,给人以谦虚朴实之感。通过品读、比拟、分析,让学生感悟:铁罐一次又一次傲慢无理,而陶罐虽然谦虚,但能据理力争。这样以读带悟,以悟促读,在读中体验、揣摩角色的.性格特点,提高思想认识,为理解寓意作铺垫。

  二、以比照、悟品格

  在品析人物对话时,采用比照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陶罐和铁罐不同品格。教学第二局部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在比拟中让学生明白:在这里铁罐的可悲下场和陶罐不朽的价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进一步让学生领悟;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记着曾经对自己并不友好的铁罐,从中感受陶罐的善良之美。

  教学本课,我感觉备课备得比拟透彻,但自己的教学语言、组织教学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6

  这篇阅读课文,我是把握着这样的脉络来上课的:初读――说――品读――表演――悟理――自编――自创。初读是解决生字的读音,说则在读的基础上把握全篇文章的主要资料,这时分主角进行品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之后带上面具进行表演,对文章的精华解更为透彻,文章的灵魂得以升华,像一个烙印一样刻在学生的脑海里,最后让他们轻而易举的悟出文章的真谛――道理。层层深入,步步紧扣中心,水到渠成。

  这时有必须的基础后更加用活文本,进行思维的拓展,即我设计自编――自创,又给学生一个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台阶,让他们顺理成章、不自觉中就跨越这道屏障,由此到达创作积累语言的过程,完成一个作家的工作,这时老师适当的鼓励,将会激发孩子创作文学的激情。

  在教学过程中,时间十分紧凑,一环扣一环,学生始终带着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热情来完成教学,在再读课文时,问他们你喜欢谁,理由是什么?许多后进生或不爱发言的学生都能主动说出自己的感受,可见他们对课文比较熟悉、感兴趣。说用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时,平时爱好读书的.学生纷纷举手,一比高下,并且还锻炼合作精神。精制的面具及时对文章的理解使得他们跃跃欲试,营造课堂上的小高潮。最后体悟出道理,明辨是非,使生受益。

  在拓展思维中,老师的引话中提出新问题,但在引导学生弄清二者优缺点的过程中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自觉地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互换思维,并群众改编故事来赞扬铁罐批评陶罐,对课文的理解到达新的程度。自创寓言则是读写结合,生成创造,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语言,培养学生的创造潜力,这样既引导学生内化语言,又充满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因此更为受益匪浅。

  但再成功的课堂也还是留有不足和遗憾,在这节课中,时间过于紧张、仓促,以致于在面方面没有注意到,后面创作寓言时间不够,只能留于作业形式。当然作业布置我也作精心的设计,即照顾到各个层次、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可在三条中任选一条来完成。

  总之,多尝试、多实践,我相信会更完善,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7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从故事中让人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作者的这篇童话目的不是给我们呈现两个罐子,而是以两个罐子的形象来说明“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我们应如何正确的看待人和事物。本篇童话故事人物的对话居多,而且通过对话,能让学生领会更多的道理,因此,我让学生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加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一、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因此,在课堂上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的兴趣就是课堂的源泉。因此,我在课堂上放手,随着学生的兴趣爱好走。学生的表现也非常棒,课堂上有更多的精彩之处。

  二、学生与文本对话

  语文要以学生文本、关注学生才是我们上课的最终目的。本课中我与学生一起沉浸在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中,只有真正让学生把心放到文章中,体会陶罐和铁罐各自的性格,尤其是领悟陶罐的价值,感受陶罐的美好的心灵,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深入感悟、体验文本。这时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的思想相互碰撞,心灵相互交流,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真正的课堂。

  三、练就学生扎实的基本功

  这节课,我着重让学生领悟陶罐和铁罐的各自的神情、动作、语言,通过语言文字理解陶罐铁罐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这种要想表达人物思想的就要通过语言文字来加以描绘,在学生熟读、感悟、深入体会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深刻,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8

  《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强硬,瞧不起陶罐。

  埋在土里很多年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自身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身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和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我今天教的是第二课时,教学中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如以下几点:

  1.以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用激发性语言激励学生大胆展示,并让学生互相评价,这样做有几方面好处:①学生评价学生是站在同一高度来看问题,这样做更直接,更容易被接受。②学生评价别人的同时,自身也会加深认识。③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④学生在进行评价的同时,自身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2.鼓励学生以不同方式感受课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珍视自身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因此,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千成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谈读后体会。学生说出了陶罐很美,很有价值和人们很珍惜它的体会,此环节挖掘了学生思维的深度,拓宽了思维宽度。

  3.生活处处皆语文,在课堂教学中,让生活阳光普照学生心灵,也是提升学习成效的途径,学了这课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道理与生活实际融合在一起,会理解得更透彻,记得更牢靠。

  不足之处也有一些:1.上课时,我要求自身的语言,教态,教姿应该是亲切,活泼富有亲和力的,但我觉得自身有点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2.提问时,因为学生发言非常积极,有很多学生举了手却没有被叫到,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我无法兼顾到所有的举手的学生。3.小练笔环节时,忘了让他们先同桌交流就直接指名回答,这对中下程度的学生而言太难了。

  一次公开课教学就是一次很好的锻炼,虽然我做得不好,但比起开课前,我进步了,这就够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生涯,我将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9

  我安排一课时讲完这篇,这也是我近段时间一直都在尝试的一种教学节奏,课前有指导性的组织学生预习,在预习中读通读准,初步学习生字,这也是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今天讲的这节课也不例外。虽然有预习,但课堂上并不是抛掉字词不管,而是更好的利用抓词串文,以词读文,以读代讲。

  课堂上环节紧凑,感觉的出来孩子总是处在精神集中的状态上。师生接读达到范读、检测、纠错的目的,省时省力,在语言环境中读,降低了孩子读词识字的.困难,其中老师范读也建立了课文基调。略读是三年级孩子要逐步学会的读书方法,走马观花地看以达到掌握大意的目的,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课文都写了哪两个场景下的事情?”以疑引读,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渗透概括全文的方法。默读有利于思考,在默读中突破全文重点,围绕陶罐和铁罐的两次对话,第一部分落脚于“奚落”,读的过程抓住充分体现两个角色特点的词语,例如“傲慢、谦虚”等,充分让学生品味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还有利用补白想象阔词的方法,以感悟人物的内心感受为重点,在此过程中训练学生读的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了给每个孩子练习的机会,不断使用“听呀,他读出了挑衅”等这样的语言引导读悟结合。

  随文识字是本课设计的出发点之一,像“谦虚、恼怒、价值”等都是要写的字,随着的读板书出来范写指导。文中出现的生词,例如“懦弱”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说文解字,从文字的部件结构入手思考,无形中渗透了汉字的造字规律,这同时也渗透了解词辨字的方法。或是联系上下文理解,或是换词,总之就是先提供方法,然后把理解的意思送进文中读。

  阅读教学重在读。以读代讲,是阅读教学的最基本方法。课堂上,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略读、默读、轻声读、朗读等来理解,积累、内化课文语言,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按照自身的设想进展很顺,基于学生的学习水平,但缺少小结、质疑和写法的引导,板书凌乱,教学中读的设计层次感不够突出,朗读形式单一,齐读太多,这些都源于教学机智不灵活,要继续提升自身能力。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10

  我在教学中感受到,在语文教学中,要想真正把同学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当中去,老师的语言和引导的话语当然非常重要,但在教学中老师的教学理念也是特别重要的,老师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什么设计什么样的教学路子。

  例如,在《陶罐和铁罐》的教学中。我先让同学朗读课文,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接着,我没有进行细致的分析讲解,而是让同学自己去体会人物的.感受,感受陶罐和铁罐的内心活动,我作为记者采访同学。最终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样,就会把同学引入了当时的情境,在情感上才会引起共鸣。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留意强化同学的感受,淡化对课文分析,效果很好。

  由此,我还熟悉到,学校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必需通过老师的教学,让同学能观察课文中描写的形象。当然这种“观察”并非亲眼目睹,这是意象上一种的感受,是“仿佛观察”了。这“仿佛观察”虽不甚分明,却是活生生的,虽比不上照相式的“观察”清楚,却更为丰富,更为贴近儿童,而且留有宽敞的想象余地。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就要淡化内的分析理解,强调独特的体验。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11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在本课中,“奚落”一词贯穿全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奚落”一词做文章,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读中悟“奚落”,在悟中感“奚落”,在感中说“奚落”。最终达到读,感,悟的有机结合。

  一、读中悟“奚落”

  二、悟中感“奚落”

  再好的课堂也难免有遗憾,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最大的困惑是如何将陶罐和铁罐的思想品质不偏不倚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而又不使得课堂教学显得过于繁杂。这是在今后对这篇课文的解读中继续要做的工作。

  有效教学是最大的“以人为本”,是最好的“人文关怀”语文课堂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教师和学生必须面对的、无法逃避和躲藏的真实生活,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是师生生命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审美的场所,也是教师自身不断发展、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就让我们为了自己,为了孩子来认真解读文本,把握语文的命脉,寻找有效的策略,共同追求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吧!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07-02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04-06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06-17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01-10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05-20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07-08

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03-17

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07-27

课文《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09-08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5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