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莫比乌斯圈》教学反思

2024-05-14 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神奇的莫比乌斯圈》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神奇的莫比乌斯圈》教学反思 1

  我设计这节活动课的初衷是想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感受数学变幻莫测的无穷魅力。

  关于莫比乌斯圈的知识,单纯从操作上来讲,学生肯定会在愉悦、新奇、兴奋的情境中顺利接受的,但是如果专门学做各种各样奇异的纸圈,而不渗透这种神奇的道理来源,未免有上成手工操作课的嫌疑,而这种转换的道理对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显得有些困难,于是我决定以“动手做数学,做中学数学”的思路来进行设计,让学生在操作中进行研讨,在研讨中进行分析,在分析中进行验证。

  课堂上我有意设计几个魔术,刺激学生的大脑神经,让学生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展开联想,让联想在操作中实际验证,一个魔术一个小浪花,一浪高过一浪,学生兴致盎然,把学生带入神圣的科学殿堂的愿望达到了。我想学生对莫比乌斯圈的应用原理理解的程度不管是深还是浅,相对来说是次要的`,让他们感受数学的魅力是关键的,让孩子们经历数学的探索是实在的。

  《神奇的莫比乌斯圈》教学反思 2

  (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神奇的莫比乌斯圈》,是我开发的“科学魔术游戏作文系列之一”,其实,上过这一课的已有全国著名特级张化万、吉春亚老师等,但名师的不一定适合你。理由很简单,因为学生不同,老师的素养不同,所占有的教学资源不同。所以,我认为,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我上《神奇的莫比乌斯圈》已经是第三次了。第一次是在2年前,所准备的教学资源很简单,没用任何课件,只有一把剪刀,一些废旧报纸裁的纸条。教学环节设计的比较简单,没有老师听课,上的比较自在,比较轻松自如。师生互动比较好,教学目标比较单一,那就是让学生玩好写好。当然,最后的作文效果比较好。但是,教具确实朴素了点。用最经济的手段上最好的.课,我比较喜欢。

  第二次上是在今天5月,在自己的班,为了做精品课程,要竞赛,所以,教学环节要体现层次性,教学课件要体现精美度,所以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做课前准备,可以说,比较细小的环节都做了。在教学方法上首次采用了“独创的九宫格作文指导法。”但环节太多,舍不得割爱。以至学生写作时间严重不足。

  第三次,我总结了第一次、第二次的成败,进行了大动作的删减,做到了三个突出,一、目标突出,重点突出,目标锁定2点:动作细节、对话记录;二、条理突出,结构清楚。简化环节。三、写作时间突出。在5(1)班比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较好。我上作文课,从来是不跟学生提前通知。也不大喜欢磨课,但我喜欢一次成课,喜欢教学前多思考。但是,这节课环节还有点多,再去掉1、2个环节,效果会更好。本接课重点在魔术表演和学生片段写作,圆满达到教学目标。另外,作文修改讲评不是第一课时重点,因为,第二课时有陈老师,做专题点评。通过本课的教学最大的感受,就是适合你的,适合你学生的就是最好的。一句话:“删繁就简二月花”。

  (二)激励欣赏

  5月25日,我在五(1)班上了一节作文评讲课,本次评讲课主要以欣赏学生的精彩片断以及总结写法为主,作文教学中,我得到如下几点启发。

  1.在欣赏中发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这节作文课我设计了五个板块,分别是:“榜上有名”、“闪亮题目”、“精彩片断”、“佳作亮相”、“自改作文”。在每一个板块评讲中,我都进行了加分奖励。其中还特别表扬了平时写作很一般的薛石健同学。我在大屏幕相机出示了本次作文能榜上有名的同学名单,本次作文评奖励的面很广,学生兴趣很高,一个个眼睛都睁得大大的,在表扬榜上找自己的名字。的确如此,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要多鼓励,多表扬,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进步,哪怕只是偶然的成功,都能够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自信心。这就是欣赏评价带来的效果。

  2.从欣赏作文的每个角度进行欣赏。如:欣赏自拟题目,欣赏作文的开头,欣赏作文的细节、欣赏作文的结尾,欣赏一篇完整的作文。这许多的欣赏让学生感到快感,在教学中,我大加夸奖,学生会知道,噢,原来这样写就好。在我的语言指示下,学生会逐渐明白到掌握写法方法,通过欣赏让学生懂得今天织朵花上去,明天加片绿叶子,等数年过去,便会有华美的锦缎。

  3.激励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在课堂中我大量使用激励语。让学生在充满激励的氛围下成长,学生会不断进取。

  4.这堂课不仅仅是作文欣赏课,也是一堂作文方法总结指导课。课堂中的每个环节,都浸透了写作的技巧方法。如题目:要求闪亮,有创意。开头:要运用排比+点题,引入+点题。中间要抓细节描写,结尾:可用赞美+点题,收获+点题。这些方法和技巧都在板书里。这样就起到了很好的归纳总结所学知识的作用。

  5.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结构合理,层次分明。一开始就以总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表扬,紧紧吸引学生。接下来还有巧妙的设计,它不仅有读的体会感悟训练,更有具体的写作指导,欣赏有层次,步步落实,体现了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能力的做法。

  这堂作文欣赏课使师生在欣赏中有所感悟,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在不断超越自我。

  当然,在这节作文课中也有一些遗憾,主要表现在:

  1.由于电脑的故障导致上课时间的拖延。

  2.个别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欠佳,课堂上说得不够流畅,讲得不够细。特别是欣赏佳作时,学生品得不够精,不够深,这可能是平时训练不够到位。

  《神奇的莫比乌斯圈》教学建议

  一、适用年级:3-6年级通用。也可与相关的“苏版、人版”单元作文有联系的结合。转化为单元作文。

  二、要提前做好材料,可邀请一名学生当助手,环节要紧扣,步步到位。

  三、可分组进行,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思索,去实践,让学生从实践中感悟。

  五、作文指导课,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作文开头、中间细节描写、结尾等方法的指导。

  六、在写作指导中,参与的同学,可以是真实的名字,也可以以“卡通、绰号”身份出现。学生可能更感兴趣。

  七、第二课时,欣赏的要有选则,选2-3个典型欣赏。重点要放在“全篇”的修改、用符号修改、赏识、和建议上。

  八、欣赏时要适当设置悬念,如猜猜是谁的佳作。同时要注意分类、点对点的精妙点评。

  《神奇的莫比乌斯圈》教学反思 3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是一节数学游戏课。莫比乌斯带这节活动课对老师来说是很新奇的。我们以前从没接触过,对学生来说更是陌生,从没见过。参考书上对这个内容也没有任何介绍,只是在教学建议中有一句话,是让学生了解莫比乌斯带。没有现成的参考资料,网上也只是对莫比乌斯带的用途作了简单的介绍。因为我们对这方面的知识也不太了解,到底莫比乌斯带是什么,它又神奇在哪儿呢,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去尝试操作,探究。我拿来一张大纸,裁出了几张小纸条,动手照着书本的介绍试着拧一拧,摸一摸,剪一剪,看看拧出什么,剪成什么样子的。咦,还真有出乎意料的发现和收获呢!我还上网查找了有关莫比乌斯带的资料,了解到莫比乌斯带是在公元1858年,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发现的:把一个扭转180°后再两头粘接起来的纸条,具有魔术般的性质,它奇异的特性,解决了一些在平面上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生活中还有不少的应用呢!如:游乐园中的过山车;机器传动带;录音带;一些电脑打印机等。

  我想:这么有趣的知识,学生们一定也会和我一样喜欢,被吸引的。带着这样的心情,我决定要好好钻研莫比乌斯带的知识,用自己的体会去设计好这节课,课堂上更多地让学生动手操作,才能发现问题,发现规律,感受到莫比乌斯带的神奇。

  从整节课来看,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动手做”中深切地感受到了莫比乌斯带的无穷魅力,激发了强烈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望。以一张纸条变魔术导入,更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莫比乌斯带像魔术般神奇的变化,并为学生琢磨其中的奥妙做了铺垫。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我并不是将莫比乌斯带和盘托出,而是给学生创造和想象的'时空。教学实践证明:不单是莫比乌斯能发现这个圈,我们也能够创造的。

  在动手探寻莫比乌斯带的奇妙特点时,我坚持让学生先想一想,猜一猜,剪完以后再想一想: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这样,就不只是让学生动手做,还要学生动脑想,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大胆猜测,小心求证”的意识以及勤于反思的习惯。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对比,发现并了解到普通的纸圈与莫比乌斯圈的不同:普通纸圈有两个面,两条边,而莫比乌斯圈却只有一个面,一条边。初步认识了莫比乌斯圈的特点。

  一般的课上,学生的动手操作多是遵师命而为,学生是操作,不是探究者,我适时地放手,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开动脑筋提出猜想,动手验证,愉快体验,它十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发现欲望。

  通过应用与欣赏,将知识返回到现实,又一次激起学生情绪兴奋的浪花,使学生真真切切地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同样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下我在品味着那几处不足。

  在设计这节课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一部分学生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做不出作品;但是如果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做完,就会严重超时。对于这样一节动手操作要求高的课,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让全体学生在一节课内完成4次操作,并且不断猜想、验证,难度很大。因此,本节课中,我采取互相帮助、启发、交流来完成教学任务,不知道这样处理是否恰当,恳请提出宝贵意见。

  《神奇的莫比乌斯圈》教学反思 4

  我讲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游戏课《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课后我有幸聆听了进修学校的数学教研组的闫主任及罗老师两位专家的指导,在这里我要对她们表达我最真诚的谢意:谢谢你们。

  下面是我对本节数学课的一些反思

  我认为在本节数学课的精彩之处在于:

  (1)互动的课堂学生才会个性飞扬。

  在本节课中我为学生提供机会,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数学活动。学生在猜想验证的互动实践过程中有困惑、有遗憾、有惊喜、有自豪。他们有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想法,分享他人的喜悦。课后闲聊,孩子们说喜欢这样的数学学习活动,有的同学认为这样的课够味,有的同学扼腕叹息,“我怎么就不小心剪断了呢?”有的同学说:“还没上够呢就下课了。”很明显,同学们都深入地参与了这次学习活动。

  (2)学生在莫比乌斯带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了数学视野。“学生爱上了数学”成了我这节课中最大的收获。

  在这节课中,学生自由谈感受时,学生除感受到莫比乌斯带神奇好玩外,还有的学生说:“我今后把莫比乌斯带用在生活当中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还有的说:“我对他特别感兴趣,我还要继续研究它。”……更令我感到怦然心动的是一个腼腆的小姑娘站起来怯怯地说:“我以前讨厌学数学,但今天我发现数学挺有趣的,我现在喜欢数学了。”还用说别的吗?这就是她给我最好的鼓励。一个不爱数学的学生因为这一次数学游戏课可使她对数学课感兴趣,一个数学教师能听到孩子这样的心声,夫复何求?

  同时我也发现了本节课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反思:

  (1)要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在这节课中出现了这样一个情况,当我要求学生把一张有四条边两个面的长方形纸条变成只有一条边一个面时,学生操作了半天也没做出来,我把自己事先做好的莫比乌斯带拿出来请同学们感受它是一条边一个面时,有几个同学也跟着像模像样的把纸条扭转成莫比乌斯带了,可这时我完全忽视了这一部分“先知先觉”的孩子此时迫切需要给予肯定给予表扬的感受,而是继续按照预先设计的由我教所有学生制作莫比乌斯带。其实这是一个多么好的生成资源,我却白白浪费了。现在反思一下,正如闫主任和罗老师说的那样:如果我放手请已经学会的同学教那些没会的同学,既给这一小部分同学大显身手的机会,又不至于使这一小部分同学在老师指指点点的时候无事可做。

  在实际教学中,这种在课堂中生成的教学资源最具有教学价值。这种教学资源来自于课堂本身,具有鲜活性,是学生参与的结果,。这种教学资源对于学生来说,参与性强,感受深,比一般的教材资源资源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因此课堂教学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而是要随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设计方案,想方设法的利用这种意外生成的教学资源,睿智的进行处理。如果我们老师能及时捕捉住他们的思维火花,顺着学生的思路展开教学,从容的处理这个环节,课堂中的碰撞往往会变成充分展示学生思考探索交流过程中精彩的一幕。

  (2)备课时一定要备细,对于每一个环节都要达到细致入微。

  在这节课中,当我和学生一起做出一个单侧面纸圈请学生为这个单侧面纸圈取一个富有个性的名字时,一个学生站起来一下子就说出它就是“莫比乌斯圈”时,让我既喜又惊,喜的是我以为这个学生在他以前的生活中或是接触过或是了解了这个对于他这个年龄段孩子来说比较陌生的东西,可是当我追问他:“你是怎么知道这个名字时?”他骄傲地说:“大屏幕上写着呢!”原来如此!瞧瞧这是一个多明显的败笔。本来我预想这个问题学生的答案应该是“单侧面纸圈”或者是“单侧面纸带”,当学生说出这样的答案时,既加深了学生对莫比乌斯带是单侧面的特征的印象,又为我接下来和学生一起了解莫比乌斯带名字由来设下一个悬念,。惊的是如今孩子一下就把“莫比乌斯带名字”说了出来,却是因为我的疏忽:大屏幕上一直显示我这节课所要教学的内容“《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所以,我想对自己说:“在以后的备课过程中一定要细,不能再出现这样类似的情况。”

  《神奇的莫比乌斯圈》教学反思 5

  讲过《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这节课后,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感觉,就是老师必须把新课标的理念从内在的心理接受外化为教学行动,让学生感受到上数学课是快乐的,学习数学是有用的。

  一、从猜想到验证

  上课一开始,我从变魔术引入,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到一种神奇的数学世界。我用一张长方形纸条作教具,玩出了几种花样,在做纸圈时先做一个普通的纸圈,然后将一端翻转180度,再用胶水粘牢,让学生猜是几个面,是不是一条边一个面呢?怎样验证呢?让学生思考后再带领学生一起动手检验。再让学生思考,如果沿1/2线剪,剪完后会是什么样?猜测后再动手。伴随着学生的唏嘘声和动手实践,我引出了莫比乌斯带。整节课我都很注重猜想和验证这个科学方法的启蒙教育。

  二、从模仿到创造

  模仿学习是小学生学习方法之一,但模仿仅仅是手段,模仿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从模仿到创造,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学生的发展过程。在新课的引入时,我教会学生用画线的方法验证单侧曲面,以后的环节我让学生再验证是单侧曲面还是双侧曲面时,学生就会运用画线的方法来验证,这是模仿老师,然后我让学生用拧、粘、剪的方法自主地玩,这就把从模仿到创造落到了实处,而且整节课我都在启发学生想一想“为什么”,因为我觉得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三、从符号到想象再到验证

  数学是一门符号性的学科,本节课我让学生懂得“莫比乌斯带”等数学术语,在每个环节我又让学生猜一猜、画一画、剪一剪,使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锻练了空间想象能力。我觉得这节课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让学生学会了想象,凭借自己的`经验想象后还要去验证。很多科学发明都是从想象入手,然后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四、从数学到现实,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在这节课快要结束时,我联系到了实际生活,我们学习了莫比乌斯带,它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呢?这又一次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其实莫比乌斯带在生活中的运用,县城的学生是不常见的,可能一时想不起来,我先举了几个例子,比如过山车的轨道、磁带、针式打印机的色带。然后让学生大胆想象,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还可以应用莫比乌斯带的原理,让学生对莫比乌斯带的思考没有因为这节课的结束而结束。

  在上这节课时,我感觉自己整个身心都融入了课堂里,和学生一起好奇,一起探索,自己也觉得身心愉悦。

  《神奇的莫比乌斯圈》教学反思 6

  莫比乌斯带这节活动课对老师来说都是很新奇的。我以前从没接触过,对学生来说更是陌生,从没见过,有很多老师都是跳过或是让学生自己看下。参考书上对这个内容也没有任何介绍,没有现成的参考资料,网上也只是对莫比乌斯带的用途作了简单的介绍。但我把这看成了一次自我锻炼和自我挑战的机会。我和其他教师在一起商议,探讨、动手实践,设计了4个活动,首先是做莫比乌斯带,然后是沿1/2线剪,再沿新圈的1/2线剪,最后沿1/3剪。

  我设计这节活动课的初衷是想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感受数学变幻莫测的无穷魅力。我决定以“动手做数学,做中学数学”的思路来进行设计,让学生在操作中进行研讨,在研讨中进行分析,在分析中进行验证。

  从整节课来看,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动手做”中深切地感受到了莫比乌斯带的无穷魅力,激发了强烈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望。在动手探寻莫比乌斯带的奇妙特点时,我坚持让学生先想一想,猜一猜,剪完以后再想一想: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这样,就不只是让学生动手做,还要学生动脑想,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大胆猜测,小心求证”的意识以及勤于反思的习惯。

  一般的课上,学生的动手操作多是遵师命而为,学生是操作者,不是探究者,我适时地放手,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开动脑筋提出猜想,动手验证,愉快体验,它十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发现欲望。最后的教学环节立意在“发明与应用”,进行头脑风暴训练,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习惯。

  教学,同样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下我在品味着那几处不足。

  在设计这节课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个别学生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做不出作品,但是如果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做完,就会严重超时。对于这样一节动手操作要求高的课,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让全体学生在一节课内完成4次操作,并且不断猜想、验证,难度很大。因此,本节课中,我采取小组互相帮助、启发、交流来完成教学任务。但毕竟是一堂活动课,对课堂的控制能力要求非常的高,什么时候该让学生动,什么时候又要让学生停,这还是我要研究的问题。

  上完后,学生都非常的感兴趣,非常的兴奋,他们说从没上过这样的有趣数学课,下课了,还追着老师问这问哪,我也有一种成功的喜悦,看来孩子们还真的很欢迎这样的数学课,我也更有信心来研究这些被忽视的数学活动课了。

  • 相关推荐

【《神奇的莫比乌斯圈》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设计通用08-15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设计(精选10篇)04-01

莫比乌斯实验周记09-24

没有尽头的莫比乌斯环作文04-23

大班科学麦比乌斯圈教案03-15

乌塔教学反思12-12

《乌塔》教学反思12-08

《乌塔》教学反思12-08

乌塔的教学反思09-21

乌塔教学反思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