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香蕉》教学反思

2022-12-02 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香蕉》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香蕉》教学反思 篇1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大量物体的等分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从学生对“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孩子认识一个新朋友——除号,并教孩子怎样写好这个除号,然后,让孩子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喜欢童话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我觉得只要我们有意地创设情境,把所要学的内容创编成故事,孩子们都会被精彩的片断所吸引。

  本节课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孩子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孩子们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我现在采取的是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引入新课时,让孩子进一步加深理解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的意义,让孩子直接说出除法算式。引导孩子回忆以前学习过的加法、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从而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算式的读法。

  在此基础上,让孩子动手操作探究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总数的不同分法:如: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3份、4份、6份、12份时,每份得到的是不同的个数。同时,让孩子学会用图表示它们的分法。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孩子展开对新内容的学习,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我只适当地指导和点拨,我相信孩子,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一定的开发。

  当然,在教学中还会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如:课堂上孩子比较活跃,有时课堂纪律难以调控。在作业反馈时,还有三、四个孩子掌握不够好,对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理解不够。这些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这节课我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喜欢的故事引入新课,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而且还能让他们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变枯燥的计算教学为有趣的动手活动,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事情可做,能自主地探索、交流。总体上来说学生在课堂上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我认为课堂教学效果比较成功。不足之处在于经过前面几节“分一分”的除法意义的感受课中应让学生边分边说分的过程,和明确分东西有一个分的总数,还有分成的份数及每份分得的数量,到今天这一课感觉学生在动手操作时还是不知所以然,胡乱分的现象还大大存在。还有就是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还是少了点。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要多多思考用什么样的活动方式让学生能主动地去探讨解决课中的难点。争取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香蕉》教学反思 篇2

  《分香蕉》这节课出色的完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重点和难点,夯实了除法的意义,使学生掌握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记住了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分香蕉》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是以学生为主,放手让学生去做。《分香蕉》是本单元第四节的内容,学生通过前三节课“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的学习,已经积累了扎实的动手分的能力,对平均分的理解有了深刻的认识。有了这些积累,本节课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借助小棒解决小猴欢欢的问题,使每个人都经历平均分12根小棒的过程,当学生看到这么多种分法时引出需要用一种算式表示这些过程,这样很自然的引出除法和除法算式,在表示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的分法用除法算式12÷2=6表示,在真实的分小棒的过程中,学生很快就说出每个数表示的意义,使很抽象的除法变得很自然。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课后练习设计不是很恰当。在巩固练习部分我设计的是智慧大闯关的活动,第一关一下子加大难度,让学生立刻在具体情境中脱身而出,直接去说孤零零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个跨度有些过大,应该设计将18根小棒平均分,你能怎么分?出除法算 式表示是什么,这样是对除法意义的理解个巩固会好些。在第三关的时候将练习五的看图编故事拿过来,让学生感受到除法算式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香蕉》教学反思 篇3

  本节课采用从生活情境引入新课。在学生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及学生从中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开始认识除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的分一分、说一说,体现让学生在玩中学的理念。

  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给激发出来了。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贯彻了课改的新思想,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大胆放手让学生展开对新课内容的学习,只是适当地指导、点拔。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

  3、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变枯燥的概念教学为有趣的动手活动,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事情可做,就能自主地探索、交流。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香蕉》教学反思 篇4

  这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除法意义与除法算式,让生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点不难,学生很快就能学会,关键是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这个平均分的操作过程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对学生来说有些难度,比较抽象化,从作业的情况来看,学生对这个数学化的过程有些无法理解似的,课上我自己也感觉很难讲清,也就导致后来上飞行表演那课时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也无法很好地进行讲解,效果也很不好,甚至有很多同学,用除法表示的算式也会用乘法来做,可能学生没有很好地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看来以后,意义这块内容一定得吃透。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香蕉》教学反思 篇5

  《分香蕉》的具体内容是除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建立除法和等分活动之间的关系;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在教学后我做了以下的反思。

  1、充分利用教材。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教学伊始我讲述猴子妈妈分香蕉的故事,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让学生乐学、乐思、乐说、乐做,在“你还能怎样分12根香蕉”的活动中,有的学生说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是多少?”和“把12根香蕉分成一份,每份是多少?”这是多么聪明的孩子。在练习中,有的学生说到了有剩余的分法。如 “把10个气球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2个,还剩2个”,这种分法在此时是多么富有创意。这证明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积极思考与创造。创新教育的目的和核心就是“培养创新人才”。这样既关注了学生学习的结果,又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既关注了学生学习水平,更关注了其情感、态度等的发展。

  2、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其口、手、脑融为一体。我在教学中多次设计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协同运作,理解“除法的意义”,感悟“分香蕉”的多种灵活的分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动态中渗透了“平均分”的数学思想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寓教于乐。

  3、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从教材中找到自己所需的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学会知识迁移和转化。从而培养其自学能力。

  4、这节课的遗憾与改进措施:在实物操作演示这一活动中,学生未能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展示。如果能用上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分香蕉”的多种方法,那效果会更加理想,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将会更精彩。另外,学生对除法算式意义的理解还显得不够深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尽量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实践活动。将数学生活化,注重引导学生在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发展。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香蕉》教学反思 篇6

  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较多地贯彻了课改的新思想,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还能让他们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

  2.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大胆放手让学生展开对新课内容的学习,我只是适当地指导、点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空间,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3.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变枯燥的计算教学为有趣的动手活动,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事情可做,就能自主地探索、交流。

  4.两处设计开放题,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把数学学习生活化、实用化、问题化。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操作中合作交流,面对同一个问题,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有的甚至还有多个不同的答案,这样既充分张扬了自己的个性,又达到了“取长补短”的效果。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香蕉》教学反思 篇7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平均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的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的,是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学生从中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开始认识除法。

  首先利用“分香蕉”的具体情境,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由于有了分东西的基础,学生很快分出结果,这时我问:“你能不能用一个简洁的算式来表示?”学生很快说出算式,教师写出除法算式,引导学生看书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了学习方法。在练习中我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中列出除法算式,并说出每个部分的意义。可还有少部分学生存在问题:像我班韩子宣,万雄飞等同学会摆、会列式,但却不会说各部分表示的意义。还有的学生不知除数是谁?如: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他列式:12÷4=3,学生知道每份是4根,可是动笔列式时不知除以哪一个数,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个别指导。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香蕉》教学反思 篇8

  教材分析

  1、前面已进行“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都是农村留守儿童,可喜的是大部分学生都有很强的求知欲,喜欢动脑筋,愿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能力较强,。而且我跟班两年多的互教互学,多数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探索新知的方法。分东西在前面几节教学中都已经经历多次操作,但由于学生的操作能力、抽象概括和表述能力高低不一,加之操作学具很粗陋,所以主要是借助学校远程教育能起到形象具体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由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及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的数学化过程。

  2、让学生初步体验到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认识除法算式,掌握它的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了解除法算式与等份活动的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难点: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解决生活问题,并能区分这种方法和其他三种计算方法的不同之处,能更好的掌握这种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香蕉》教学反思 篇9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在“考察”、“思考”、“实验”、 “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面向学生的生活领域,引领学生走向生活,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改变以‘学科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弊端,加强教育与社会生活、儿童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对自我、自然、社会、科技、文化引起足够的关注,并在这个过程当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在《香蕉的作用》中,学生通过观察、访问、查阅资料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香蕉的相关知识。活动中,学生进一步探讨研究香蕉的营养价值、特点。同时也能了解到其他水果的奥秘,更加喜爱吃水果。让学生利用香蕉与其他不同的水果做搭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并制作有创意的“水果拼盘”,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开放的空间。此次活动培养了学生调查、搜索、整理等综合能力及相互合作、探究创新的意识。同时掌握使用水果要营养搭配合理。注意各种水果都要食用,才能做到均衡营养。

  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本次活动中,我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整堂课,学生都在较自主的氛围中学习。学生带来了自己喜欢的水果,收集了自己的对香蕉所了解一些资料,展示过程中,学生自主交流、自我评价,我没有强加于学生任何知识,而是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掌握知识、增长见识、提高能力。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香蕉》教学反思 篇10

  分香蕉是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和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算式的意义的内容。前面大量的平均分活动,是在学生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从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或表象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学生从中积累了一定平均分的经验,从本节课开始认识除法。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就是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的数学化过程。

  本节课,我结合学生之前的知识经验,很自然地引出了除法算式。在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时,学生在没有我提醒的情况下自然而然联系到了之前学过的加法、减法和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很值得肯定。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复习了这些知识,把知识的前后联系起来,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在学习除法算式的意义时,全班小朋友都积极发言,说得头头是道。突然有个小朋友大声说:“老师,我不懂。什么是除法?

  ”其他学生哈哈大笑。但我并没有放弃这个巩固知识点,解除疑问的机会,顺势让全班小朋友一起帮他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最后他点点头高兴地说:“老师,我会了。”

  其实,只要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老师就能静等孩子的发问,把知识在探讨中一点一点地带给他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意学生自身学习欲望的激发,让内因起更大的作用。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香蕉》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香蕉》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11-25

北师大版分香蕉教学反思06-26

《分香蕉》的教学反思06-20

《分香蕉》教学反思02-20

分香蕉教学反思05-22

《分香蕉》教学反思06-13

分香蕉教学反思05-22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物游戏》教学的反思11-17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