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口语交际《劝说》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口语交际《劝说》教学反思 篇1
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语言活动,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运用口头语言接受对方信息,同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传递给对方的过程,它具有思维的及时性、时间的突发性、情境的特定性、能力的综合性等特点。口语交际的这些独特性使之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着迥然不同的教学策略。我在“劝说”这一口语交际课中实施了以下策略:
一、真实情境策略
口语交际使是以交际为核心,交际双方通过口头语言进行沟通的动态过程,只有给学生提供尽量真实、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才可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比如,教学伊始,我把孩子们不乐意做卫生的情绪放在一段录像中表示出来,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支点——这分明就是自己的生活写照呀!想说的情致一下就被调动起来。
二、换位角色表演策略
正如一句话所说,以心换心才能真正体会当局者的心意。因为个人角色的固定性,很多时候不能从其他角度着手考虑和思考问题,设计换位角色表演的环节,更有利于进一步体验心理,更好的进行话题劝说。
三、及时评价策略
如果只有纯粹的表演和表达,那么观众的作用就没有很好的得到发挥,参与表演和表达的孩子在没有得到他人肯定的情况下,自然不会有更积极向上的表现。所以,及时评价既是教学分工的需要,更是对孩子的尊重和肯定。我们尤其要引导学生在倾听、观察他人的表达、表演后进行评价----进步的方面进行发扬,不够优秀的方面鼓励进行改进;只有这样,才可能在不断的实践中,让最多的孩子得到进步。
口语交际《劝说》教学反思 篇2
《劝说》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的学习内容。本节口语交际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抓住要点,用精妙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也为今后的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启示。
在口语交际课上最害怕的是学生无话可说,“劝说”这个话题贴近生活实际,学生也有话可说。但怎样说好,达到最有效的结果是学习的重点。因此,课堂上我注重了方法的指导。首先,在设计导入中我对本单元学习主题进行简单回顾后,使学生在听故事中再次明确劝告技巧的重要性。其次,我在课前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劝告,学生在观看中进行比较,明确在生活中进行得体的劝告时必须要掌握的三个方法“以理服人”、“语言平和”、“语气委婉,不伤人自尊,不揭人短”,让学生明白,只有们“情”、“理”结合,劝告才会成功。
创设情境,使学生想说、爱说、乐说。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景。”在口语交际课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型创设贴近生活的情景,如“实物演示” 、“渲染音乐” 、“表演体会” 、“语言描述” 、“生活情境”等,激发学生想说、爱说、乐说的兴趣,真正地做到“我口说我心” 。
注重参与,多种互动形式交流。
(1)生生互动。口语交际课的生生互动多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在口语交际中,把优、中、差生按比例合理搭配成交际小组,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使人人都有机会练说,让学生在问、说、议、评、辩中交流,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师生互动。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应特别关注那些平时不善于交谈的学生,多给他们交流的机会,多些“夸张式”的表扬,多给他们自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3)群体间的互动。群体间的互动主要是通过小组与小组之间互问互答,表演,争辩,比赛等形式,既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评价能力,又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及集体荣誉感。
毕竟课堂四十分钟时间有限,能够上台展示学习成果的同学是有限的,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练习的机会,在交流展示之前,我给全班同学一个五分钟的练习机会,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交流场景进行练习,这样让全班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练习的机会,都有提高的机会。
当然,教学中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从学生的语言表述中发现很多孩子的表达不能抓住要点,说话缺乏条理,随意性大。学生自我展示的欲望强烈,忽视了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因此在评价别人时语言苍白,缺乏说服力。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口语交际《劝说》教学反思 篇3
通过《劝说》教学,我觉得职中语文教学就如同在教学生如何“乘船渡河”,为此我进行了如下反思:
(一)教师必须树立“大课堂观”的概念,凸显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形式,使之网络化、开放化、多元化。承载着学生的这只“渡船”就是要建构这样的.“大课堂观”,它可以对教材进行重组重构,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开发。让学生“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成为新材料和新教学智慧创生的主体。
(二)设计“渡船”须以生为本,以学为本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可是口号落到实处难上加难。我想具体而言表现在:
首先,要在研究学情的基础上来设计。设计开放的问题,创设生活的情境,鼓励个性的见解,激起思维的碰撞。设计有层次性的问题,让好学生吃好,让差学生吃饱。
其次,要抓住学生学得深刻的内容来设计。当学生发现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时,学生的学习就变得深刻了;当新知识整合到学习者的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时,学生的学习也变得深刻了。
最后,要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来设计。学习口语就是要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就是在设计时可以考虑从语言知识、语篇能力、策略能力、社会文化能力等这些方面有侧重的来设计导学案的相关内容。
(三)“乘船渡河”前要有心理预示
一个全班几乎都是差生的班,其实他们每个人内心对教授他们课程的老师都有一杆秤,因此你打算以何种心态去对待他们至关重要。我在课前采用了期待效应,用对待好学生的态度方法对待他们每个人,多给他们一些积极的期待,产生一种激励的功能,把学习的自由权还给他们。反过来,学生们也给了我期待,他们的一句话、一个行为让我从中获得了新的教学启发。我们在双向的心理预示下良性循环。因此,送给学生渡船
的同时,他们也送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
(四)驶向彼岸的过程不忘对“渡船”进行再设计
导学案的设计除了课前的“预案”,还要体现课中的“续案”以及课后的“补案”,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教师还必须对此进行“再设计”。主要体现在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上的教学策略的调整、教学方法的变更、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问题的提出(教师判断是否有效,是否需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最后的反思设计等都应及时填补进去。有了“再设计”,很多课堂宝贵的“再生资源”就能被很好的利用起来,这只“渡船”也会载着师生们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越行越远。
【口语交际《劝说》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4.口语交际劝说课件
7.口语交际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