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那么你有了解过反思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数的再认识》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分数的再认识》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1
每一次课都是我与学生的一段共同经历,更是我的一次难得的成长历程,而在这个成长过程中,对教材的不熟悉则是我心中最大的痛。
这一节课中,读教材的过程中,我有两个困惑:第一是三下《分数的再认识》是否需要课前再次复习。第二我创设的.情境能否帮助学生体会同一个分数对应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有没有更好的情境帮助学生来理解。
最后一个情境还没有来得及展示就已经下课是今天这节课的遗憾,其实就是书中的第四题,我是想让学生体会,一个量的1/4比一个量的3/4是大还是小,若这个总量一样,那么一个量的1/4比一个量的3/4小,若这个总量不一样,那么一个量的1/4比一个量的3/4就不一定了。
今后的时间我会花更多的时间来读教材,读教参,读课标,不断地来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数学语言更严谨,数学知识更丰富,数学理念更前瞻。
《分数的再认识》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2
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结合情景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在教学中我做的好的地方有:
1、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了一个个生动有趣、贴进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对分数相对性的理解。在教学中,我创设了“拿铅笔”、“看书”、等多个情境,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也就不一样,也就是分数具有相对性,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理解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讨论解决。在拿铅笔的活动中,我引导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问题。学生自己提出了“他们拿出的支数不一样多,一个是3支,一个是4支,这是为什么呢?”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解决,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开拓思维,积极参与,充分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
1、还是不敢大胆放手没有把课堂交给学生,没有让学生进行总结,总是怕学生说不到位耽误时间,影响自己的教学流程。
2。对于每一部分每一阶段的强调总结不够,缺少知识的提炼和升华。
3。对于每一部分每一阶段的过渡不够自然,衔接的不够顺畅。
4、缺少生生之间的互动,例如:学生回答完选择题后,应该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是怎么想的,让其他同学好好听一下,评一评比一比看谁的方法好。
《分数的再认识》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3
分数的再认识,再一次看到这一课的时候,自己还是感觉这么的陌生,心里的感觉真不是滋味?为什么怎么说呢?记得自己五年前刚毕业的时候新教师会教的时候上的就是这一课,那一次没有上好!在那之后,自己看到关于这堂课最有价值的就是上法,给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夏老师上的这堂课,给我的体会非常的深刻?今年,张齐华老师也演绎了这堂分数的意义。最近再看黄老师的《活的课堂》,看到了黄老师的这堂课。三节课看下来,自己似乎还是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一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简单清楚的理解这样课。给我最为深刻的理解就是一节课反映的是一种理念。
夏老师的课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的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就是分数。张齐华老师的`课最为明显地方就是单位“1”,老师直接从单位“1”入手,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单位“1”,当单位“1”规定之后,2表示多少?3表示多少?二分之一表示多少?黄爱华老师的课堂是以学生为起点,以学生的课堂为出发点,把学生的课堂资源进行吃哦过分的利用。想到这里,一个问题摆在我的面前,我要上的课是什么?要反映的是什么?我的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自己简单的设计了这样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复习回顾,让学生复习回顾以前已经知道分数的含义,学生似乎说不出来,这是,教师马上提供给学生一些材料,让学生结合材料说一说分数的含义,通过一系列的材料时候,再让学生知道,这里的一个圆,一个正方形、一个信封就是单位“1”,做到单位“1” 的认识;环节二:让学生猜一猜,一直一个图形四分之一是一个小正方形,那么这个图形应该是什么?这之后,让学生思考着先画一画,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反馈,教师提供出四个孤立的小正方形,问学生?这样可以么?讨论?出乎意料,有一个学生说老师,四个小正方形不是一个图形?一时间有点束手无策,但是马上追问: “能不能看成是一个图形呢?”从而做到单位“1”整体的提升,并让学生举例深化感知;环节三,出示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让学生提升分数的意义,不断完善。
《分数的再认识》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4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再认识》,理解分数的含义并在理解分数含义的基础上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从整堂课的教学来看,基本上完成教学目 标。但教学的过程上来看还不是很灵动,按步就搬的比较多,留给孩子思考的空间较少。这是我经常犯的问题,所以以后还需从思想上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 专业上我还要多读书,多学习多吸收。
此堂课是三年级的孩子第一次接触分数的学习,所以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知道数可以分成整数和分数。整 数,孩子们一直都在接触,所以都很熟悉。“建构注意者”认为知识的学习就是知识的内化和建构,我很赞同这个观点。所以导入就从整数的平均分导入,从4个平 均分成两份,到2个平均分成两份,再到把1个平均分成两份,结果是半个。讨论半个该怎么写,引起孩子知识结构的冲击。在教师书写半个可以这样写,再让学生 把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比较有什么不同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分数的特点也就是分数的三大组成,分数线,分母和分子。我觉导入和初步认识分数这一部分教学还是可 以的。
《分数的再认识》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5
《《分数的再认识》》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且能比较它们的大小,从而知道将分数应用到生活中。但是由于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只根据字面的意思根本不能很好地掌握,因而这堂课我以“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纸片为道具,结合白板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去发现数学知识。
通过6个新课的学习和4个练习课结束了本单元的学习。从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1、由于分数概念的抽象性,因而我通过让学生在分苹果过程中导出“一半”,从而顺利解说“二分之一”的写法以及读法。这样学生不仅能理解“二分之一”,还能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为接下来学习的几分之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在比较同分子分数大小和同分母分数大小时,暴露出问题,学生无法区分同分子和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关系,出现概念混淆的现象。我借助数形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但是离开图后,学生概念模糊,经常张冠李戴,错误率较高。
2、由于班级中有些学生不是很活跃,因而我在“说写分数”、“比大小”、“智力冲刺”等环节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这样学生就不会怕出糗而“保持沉默”。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但是合作学习的过程也出现小插曲。有些问题一个组内没有一位同学可以找到正确的解答方法。
3、课堂效果虽然不错,但是课后效果并不理想,导致新知识没有一个良好的消化过程,所以加大了课堂的'容量,加长了学习的时间。
从以上的问题中,我思考到:学习一定要有一定的过程,要让学生学会在做中学,所以后阶段也为学生准备一些相对应的复习资料,保证每天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分数的再认识》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6
“《分数的再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学习完整数后,第一次学习分数,是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
本课教学,我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应用到课堂中,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有新的变化。本堂课在教学过程中有收获与失落,也免不了意外和尴尬。这里我就结合本节课教学谈一些自己粗浅的想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分水果。在分水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水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二、注重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在对二分之一含义的理解上,我让学生自己说这个苹果的一半是怎么来的,当学生说不出来的时候,适时地加以引导。然后充分放手让学生充分的去说二分之一的含义。并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什么还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通过让学生地反复的说,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每个部分所代表的含义。在讲二分之一书写的时候,我注重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画分数线的时候用直尺。
此外,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值得反思: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
1、首先是时间观念不够强。
导致后边的环节没有更好的实施。在备课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每个环节的具体时间,导致这节课完成的不是很好。小组活动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主要是在讲解二分之一的含义时,和让学生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反复的说,用时较多。而且形式较为单一。直接影响到后边环节的讲授。
2、教育机智有待加强。
在认识二分之一的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有个同学说到皮球,把皮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皮球的二分之一,当我把问题抛给学生以后,其实学生还不够理解并不是任何东西都可以平均分。我没有及时的指出这个学生的错误,应该抓住这个问题,试问学生,如果把这个皮球平均分了,这个球还能玩吗?适时地给学生指导具体什么样的东西我们可以分,什么样的分不得。在之后就不会再出现分冰箱、钟表的问题了。或者即使出现了,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自己来解决。可能要比老师强调的要好。学生会更清楚。
3、知识的延伸、拓展不够
比如在教学二分之一的含义的时候,指出了分数家族里还有很多这样的分数,但学生说的都是分母在10以内的分数,我应该加以拓展延伸,指出千分之一、百分之一等。让学生理解分数几分之一并不局限于分母是10以内的分数。或是举例,比如二十三分之一,也就是把一个物品平均分成了二十三份。进而强化了学生对平均分的.份数的理解。
4、小组活动不充分,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这节课我本设计两个动手的环节,一个是折纸折出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先让学生自己折纸、涂色,再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感受不同的折纸涂色方法,却可以得到同一个分数;说一说四分之一的含义。另一个是用圆形纸创造自己喜欢的分数。通过学生创造的不同的分数,进而引到分数大小的比较。但在课堂上都没有实施起来。也是这节课最遗憾的地方。
5、评价语言不够
在问到“一半”如何表示时,一个学生回答“0.5”,这个答案尽管也是在我的预设之内,但我忽视了对她的夸奖,仅是说了她知道的可真多,小数是我们还没有学过的知识。倘若这时我问下学生是如何得知的,再夸奖她好学,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有很大的提高,也能给其他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但是我却忽略了,这是这堂课的一个遗憾。
6、没有联系到生活的分数。
常见物品中的分数、人体中的分数、广告画面中的分数。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理解分数的产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联系常见的事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分数的含义,强化应用分数的意识。通过这些联系强化了孩子的实际应用能力。
这节课遗憾的地方很多,如果在讲这节课,我会把这些不足弥补过来,并在环节的衔接上仔细斟酌,让教学的时候环节更加的紧凑,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通过这次讲课,我知道教学还是要多想、多实践、多反思、多总结。这是我这节课反思。希望各位老师能够给我多提宝贵意见。更希望通过老师们的指导,使我更快的成长起来。
《分数的再认识》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7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我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能力发展、思想品德及个性心理品质养成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同时,由于学生的个性素质存在差异,教学中,也尊重了学生的这种个性差异,要求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学习水平。在本节课中,我既解决了后进生学习难的问题,帮助他们克服了学习上的自卑心理。如他们也都能用纸折出这样的分数来,从而建立起分数概念的表象,初步理解分数概念的含义,树立起学习上的自信心,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也为他们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如有的学生在折纸时表示出了这个分数。又如在练习中学生能针对不同的整体判断出?所表示的几分之一等。这样既防止他们产生自满情绪,又让他们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在完成这种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在本节课中,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课堂气氛民主、活泼、开放,既尊重学生的人格,也尊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数学知识。如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纸表示出自己想认识的分数等。在课堂中,积极地创设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余地,让学生能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分数的再认识》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8
八单元《分数的再认识》共有以下一些内容:《分数的再认识》;分数大小比较,包括分子是1的分数和同分母的大小比较;分数的简单计算和简单应用。其中分数的大小比较和简单应用是难点。
这个单元的教学,我特别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折纸、分物等活动,能使学生清楚直观地感受分数。例如,学习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时,我让学生每人准备2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第一张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1/2,第二张平均分成4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1/4,学生很直观地就看到1/2比1/4大,于是我再带领学生总结分析: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所以分子是1的份数,分母小的反而大。这样分析总结得非常透彻了,但是学生做题,我还是发现有的`学生出错较多,可见这个地方真是个难点。
学习分数的简单应用时,按照课本上的例题,我特意制作了教学,通过形象直观的,让学生明确,一个物体或图形可以看做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一些物体也可以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然后结合第一课时学习的分数的意义,使学生明确,平均分成了几份,分母就是几,表示其中的几份,分子就是几,经过反复的训练,学生能快速准确的用分数表示图中涂色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分数应用第二个例题到六年级学习了分数乘法时还要再学习,有的学生回家做题不会做,家长竟然教给孩子用六年级的分数乘法来做,真是不知道这些家长怎么想的,孩子不会做题,家长首先应该想到看课本例题或问老师呀。
这个单元的内容看似简单,有一些学生掌握的还真不扎实,这几天还得好好复习。
《分数的再认识》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9
教学“《分数的再认识》”一课前,我认真研读了相关的教学设计。《分数的再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真分数的含义及特征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除了使学生知道真分数与假分数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外,还必须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同时可以表示“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因此,假分数的意义学习非常重要。从本课开始,逐渐渗透单位“1”的相关知识,为将来学习分数应用题打好基础。
我在设计教学时,关注了学情的分析,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新课。引导学生利用图形涂色时,先涂出喜欢的真分数,然后继续涂,知道出现等于1的假分数。使学生初步理解等于1的分数就是假分数,而且假分数比真分数相对要大。然后继续引导学生发现,假分数有的时候还可以比1大,这样的设计,既分散了教学难点,又可以使模糊的概念在学生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假分数概念和特征,在接下来的练习环节里,学生反应非常积极,课堂参与度和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率很高。尤其是学困生也能踊跃举手发言,因为他们也能够感觉到今天知识理解起来很容易,既能保护孩子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也较好激发了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数的再认识》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10
本节课从本班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与生活经验出发,我选择了教材中的活动编排。在教学中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课堂气氛民主、活泼、开放。先创设分桃子的情境,让学生迫切地感到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的问题,产生学新知识的必要性。但在这节课中,我所设计的情境没有发挥作用,因为学生已有分东西的经验,感觉这个情境没有出现的必要,更为重要的是,分数这一数学符号产生的必要性没有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
通过上色,折纸等活动,学生对分数都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能表示简单分数。但是学生的语言表达比较滞后,没从低级向高级提升,要适时给学生示范一下语言上的陈述,让学生进行模仿。对学生学习进程的跟进没有把握好,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堂中生成资源。
本节课的.小组活动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能有序的进行,并达到了活动的目标。学生在活动中能相互交流,做到人人参与。在活动中给学生“活动小秘决”让学生都能明确自己活动目的与步骤,我认为这个方式是小组活动有序开展的关键。小组长在本次活动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说明我们班采用不频繁换组长,让每个组长都以半个学期为一任,并进行小组长培训工作有了一定的成效。但对同质分组与异质分组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也是我们课题实验的下一个试点。
《分数的再认识》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11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分数的再认识》”的基础上,再认识分数的完整意义。因此“分数的再认识”不是初步认识整体“1”,而是对整体“1”的再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懂得整体“1”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是学生对整体“1”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所以本节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体验到同样拿出整体“1”的几分之几,但是由于整体“1”不同,拿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另外,还让学生根据整体“1”的几分之几对应的数量,描述出整体“1”的大小。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我创设了“拿铅笔”、“比一比”、“画一画”等多个情境,激发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分数对应的整体“1”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也就不一样,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理解数学问题。
2.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讨论解决问题。如在“拿水笔”的活动中,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问题,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解决,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充分合作开拓思维,提高了孩子合作探究的能力。
本节课,大多数的学生能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地参加讨论问题,争先恐后的抢答问题。然而也有一些问题是值得我继续思考的:分数的再认识,再认识的内容有两点: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思考一:这里的“进一步”、“体会”两词就属于模糊词语,对于老师而言,比较难以把握,到底“进到哪一步”?“体会到哪一层”?
思考二:我们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他是否进到那一步了,是否真正体会到了。评价标准是什么?仅仅是那几道题?教学过程中,拿铅笔环节进行的很顺畅,几乎异口同声说出“因为总枝数不同,它们的1/2当然不同。”是不是这样就算是体会了呢?
《分数的再认识》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12
一、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争论的兴趣。
课堂上学生的参与,不仅仅是行为的参与,更重要的是情感的参与、思维的参与。因此一上课我以“1根小棒能用1来表示,4根小棒能不能用‘1’来表示呢?”这样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愿望。当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单位“1”时,就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学习兴趣由此而生。
二、教师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课堂上,我没有将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创设各种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尝试、争论、比较、思考中逐渐完善对分数的认识,思考逐渐走向深入。如:学生认识的分数的基础是分东西时,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时就产生了分数,那现在分得结果是整数,为什么还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呢?当学生不得其解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观察分西瓜和分桃子有哪些共同的地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是不是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呢?怎样用分数表示呢?最后通过让学生画出你喜欢的东西,表示出它们的二分之一,进一步认识到分数是表示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分数表示的部分可以是整数,也可以不是整数。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不断地争论中发现原有认知的不足,进而不断完善和构建了新的认知网络,学生的思维有了深刻的发展。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维。
为了促进学生理解分数的本质,课堂中我设计了多种活动让学生参与。如学生对是用四分之一表示还是用八分之二来表示的争论时,让学生自己用小棒来摆一摆,进一步认识这两个分数的区别和联系。再如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自己喜欢的东西,表示出其中的`二分之一,让学生通过拍手游戏、找出生活中的分数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借助身边的事物,加深对分数的认识。这些活动为学生思维的具体化、深刻化提供了机会,从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分数有了深刻的认识。
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思考,这包括思考什么,如何思考,直至进行深度思考,逐渐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是我们在课堂上永远的追求。
《分数的再认识》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13
“《分数的再认识》”是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由于分数概念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而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时的教学是笔者在这次去希望小学上的内容。新课开始,我是从旧知识引入,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再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回答把8个苹果和4个苹果平均分装在两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可以装几个?把8个苹果、4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黑板上演示。接着我出示“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个盘子里可以装多少个?”学生就回答半个苹果,老师就问:半个苹果是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得到的.一份就是半个苹果,那这半个苹果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数字来表示呢?在学生猜测不定的过程中,我就告诉他们用一个新朋友来表示“分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新内容),并出示课题。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教学四分之一时我先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同桌同学互相合作),然后把其中的一份画上阴影,我巡视一周,发现大多数同学会平均分成四份,但不能把其中的一份画上阴影。接着我就指导学生操作,又把几个同学的作业展示给大家看,再让学生进行修改自己的作业。通过这样的操作练习,学生能更加理解对折两次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由于实践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把学生的认识推向深入,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折法,课堂上出现了几种类型正确折法,根据黑板上学生的操作练习提问:所表示的部分是这个长方形的四分之一吗?这时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为什么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不同,但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学生按说出:因为把这张纸都“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如果分成四分的大小不相等呢?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数表示,这样就突出了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平均分”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接着我用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拆出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八分之一,让学生看着四张长方形纸上的阴影部分来说说这四个分数的大小,学生很容易说出1/2>1/3>1/4>1/8,同时再帮助学生理解,我就说同样大小的一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小红吃其中的一份,还是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小明吃其中的一份,还是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小刚吃其中的一份,还是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小英吃其中的一份,小红吃得最多,因为平均分的份数越少,吃到的一份就多,反之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吃到的一份就少。
《分数的再认识》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14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认识几分之一是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这个单元第一节内容,也是整个单元教学内容的主干之一,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和平均分的基础上,学习《分数的再认识》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
无论从在意义、读写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要通过提供生活情境和直观图示,使学生认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理解分数的意义。通过设计实际操作活动,在活动中直观认识分数。使学生在积累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去肯德基吃饭。在分比萨饼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的分比萨饼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积累了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是新课程的重要理论。
在体会二分之一的含义时,我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对二分之一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通过辨析,加强平均分的理解。由于学生思维的局限性,他们只考虑到了水平和垂直位置的对半平分,我也只准备了沿对角线平分的方法。现在想想,其实长方形纸条的1/2不仅仅只有这三种情况,还可以连接对边对称的两点,就可以有很多种分法。只要是对半平分就可以了,不一定局限于常规的分发。这样,更能把二分之一从具体形象中剥离出来,体现出它的本质属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
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
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认识。
《分数的再认识》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15
一、情境激趣,认识生活中的分数
本节课选用了学生熟悉的情境:野炊时分东西。先分四个苹果,再分两瓶矿泉水,最后分一个蛋糕,形成一个从整数到分数的自然过渡。如此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带着好奇心,初步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遇到平均分的情况,自然的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分数。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贴近生活、直观形象的实物演示及图片操作,如:家人分月饼、小伙伴分蛋糕等,有意识的.引导,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分数。既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也让学生体验了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二、动手操作,培养思辨的习惯
教学中设计了两个让学生动手折纸的环节,
环节(一):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折一折,表示出1/2。本环节不单加深对1/2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分数的本质含义。因此,当学生出示三种不同的折法时,老师适时追问:三种折法各不相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整张纸的1/2呢?从而引导学生领悟:只要是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整体的1/2。
环节(二):把一张正方形纸、圆片、长方形纸折一折,表示出1/4。老师再次追问:每张纸形状不同,折出来的形状也不同,涂色部分为什么还能表示1/4呢?两次的追问,引导学生抓住分数的意义的实质来说明和辨认。
在巩固延伸教学部分,我安排了小伙伴分蛋糕的环节,学生既更深认识了分数,也得到了品格教育:分数提示我们分享就是快乐。
本节课预设比较完美,上课时仍有一些不足。如何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是一个真正的挑战。还有时间的把握上仍待提高,需要把时间花在刀刃上。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总而言之,整节课学生是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体会分数的含义的,期待下一次能更上一层楼。
- 相关推荐
【《分数的再认识》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05-11
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8-17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8-12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与反思10-12
《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7-26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10-17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04-16
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1-11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09-08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