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琪老师的《溶液与溶解》这节科学课,或许从更专业的眼光看来,还有这样那样的小问题,但是愚以为,已经可以作为一节教参式的示范课来看了。首先整节课大方向把握的很准确,层次感很丰富,每个知识点的引导和提出也十分自然,“学生晕倒要喝糖水”的情境假设合理自然。流畅,对,就是流畅。通过做中学,同学们也很好的掌握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但是,如果仅仅是孱孱细水,总觉得还缺少些什么。于琪老师这堂课的一些小细节就宛如枯藤老树昏鸦,让这副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鲜活了起来。
细节一:亲切的鼓励
课堂上对于老师的提问,同学们表现了很高的积极性,当然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有对有错。但是于琪老师对每个同学都保持着温暖的`笑容,哪怕是错误的答案如果有一个细节是正确的也进行鼓励。譬如,在一个同学通过观察面粉可以溶解在水中的结论时,其实这个观察结果是错误的,但于琪老师却在指正其错误的同时表示,面粉是有一部分溶解在水里的,但静置一段时间会有沉淀的,所以同学观察的也是很仔细的。相信这个同学在受到鼓励后一定会更加积极的思索问题并敢于举手发言。
对于回答错误的同学给予鼓励,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于琪老师更是不吝啬溢美之词。一位同学提到了高锰酸钾溶液,这对于一个预备班的学生是十分不容易的,说明他的知识面十分宽,相信这与于琪老师平时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细节二:不动声色的反复强调知识点
这节课有两个难点,一个是溶液的性质——清澈的,均匀的,稳定的;另一个是比较实验法的基本准则,控制变量法。在课堂的许多问题环节,于琪老师都在有意无意的提到了这些知识点,让同学们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有了一个标准的参考。同学们的思维是发散性的,如果没有一定的指引肯定会走许多弯路,但是正因为老师潜移默化的教诲,让同学们的思路朝着正确的方向聚拢,也培养了他们正确的科学观。
在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对溶解速度快慢影响的有哪些因素的实验设计中,于琪老师抓住了一个小组在设计时用到的很关键的词——“同时”,并启发同学为什么,怎么做到,这就是最直接的变量控制,是同学们所能理解的变量控制。而且,经过老师提醒下,许多小组也用“同时”来完善他们的设计。可见,同学们都基本突破了这个难点了。从这里我们也可以隐约看出第三个细节。
细节三:引导而不是主导
于琪老师一般在十分重要的或是学生比较难以归纳的知识点上,会用科学的语句自己阐述出来,但更多的时候,一些结论,现象,原因都是同学们亲口说出来的,于琪老师在归纳的时候往往会在一句话的宾语出现前拖下长音或停顿下,让同学们一起回答出来,这样同学们既巩固了知识,又得到了成功的喜悦,有了探索的体验和正确的论证,当然这又需要之前正确的引导。所以说很多细小的地方并不象我们看到的那么容易做到。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其实愚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很好的理出头绪,希望通过以后的耳牍目染,以及亲身试教,体味更多的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溶液与溶解》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溶解与溶液》教学反思06-29
溶液教学反思05-23
《溶液》教学反思03-29
《溶液》教学反思范文06-16
溶液的浓度教学的反思07-11
溶液个人教学反思02-08
《溶液的形成》教学反思08-24
物质的溶解教学反思05-20
《溶解与搅拌》教学反思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