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与朱元思书 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与朱元思书 教案1
教材分析
《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言文,本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或写景,或书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谊,无不渗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
《与朱元思书》是作者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但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物的叙述,而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作者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本课作为本单元的开篇讲读课文,以写景为主,借写景来抒发作者的人生情趣,在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中,起着引领学生走进文言文学习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八年级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积累了一些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所以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自读,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但对于写景的技法文章的内涵,学生不会自主分析学习鉴赏,这是学生的难点;还有朗读,学生能齐读、自由读,但不会有感情的朗读,不能读出文言文的音韵美,所以要指导学生学习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体会本文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特点,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3、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重视朗读训练,进一步培养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注释和资料,读准字音,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并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2、通过教师点拨。讨论及学生自读,试读,有感情读等方式,体会本文多角度,多层次描绘景物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文言词汇;体会本文多角度多层次描绘景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
与朱元思书 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一些文言知识,准确掌握本文的重点文言词语及句子。
2、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3、学习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赏析文章,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写景方法进行探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的优美景色,体会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在准确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2、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写景方法进行探求。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面对祖国的名山大川,无数文人墨客写下许多优美的诗文,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写山水的诗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写山水的美文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二、简介作家作品
吴均,字叔庠,南朝梁代有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词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是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
三、吟诵课文,赏优美风光
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把你不认识的字或者不容易记住的字写在黑板上。 明确:文中注音的字及邈(miao)、窥(kui)
2、教师吟诵课文,学生听读,画出节奏、领悟感情,再读课文。
明确:喜爱、赞美、陶醉
3、三读课文,读懂内容
(1)、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文句,合作交流,让学生板书你认为重点的词语和句子,点拨释疑。
教师释:奔、轩、邈、东西、好鸟
(2)、各段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方面来写水之异的?从哪些角度来写山之奇的? 作者面对这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时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4、融情背诵课文
四、品读课文,析美文美点
本文是一篇模山范水的美文,请前后一桌的同学合作探究,品味赏析文章,用《与朱元思书》真美,美在句式,说说对课文美点的发现。
提示:从描写角度、修辞方法、词语运用、表现手法等角度,任选一点,揣摩妙处,体会写法。
示例:《与朱元思书》真美,美在语言,你看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极强。(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与朱元思书》真美,美在结构,你看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文,第二段分写水之美,第三段分写山之美,先总后分,脉络清晰,严谨完整。
五、现学活用,小试牛刀
仿吴均体,写一段文字记录幻灯图片所述的场景或者自己经历的趣事。教师点评学生作品
六、归纳小结,结束新课
七、作业设计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仿吴均体,写一段文字记录自己所见的景色或者经历的趣事。
板书设计:
21与朱元思书
吴 均
异水清、急
景 天下独绝
奇山高峻、树密、景美
情 向往大自然 鄙弃功名
与朱元思书 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
3.侧重在朗读中感悟,读出情感,还要求表现出作品的语言美
教材分析:
本文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根据这种情况,我觉得引导学生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尤为重要。该文是一篇有名的山水游记,千百年来广为人赞。文章中的志趣美是原因之一,这也是教学难点之一。
教学设想:
这么美的一篇文章,我们把美的地方找出来,分析它的写法特点和语言特点。分析课文的同时也可找出背诵的思路。根据文章像乡富春江美景,找出富春江的山水有何“奇”“异”之处。首先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之“异“表现在:水清、水深、水急。山之“奇”表现在:山陡、山高、山青。因为新课标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因此,我设计了两个方案,一个是重视基础知识积累的常规课,一个是重视能力培养的优化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应该有很多人去过浙江吧?你们知道有哪些著名的景点? (请学生回答。)
师:看来同学们对浙江美景的印象很深。刚才有同学提到了富春江,就请他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师:他说的真不错。富春江的景色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美”。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中就详细地描绘了富春江的风光,这就是著名的山水游记《与朱元思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多媒体)
吴均,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今浙江省安吉县)人,南北朝时梁代的文学家。他的诗文多描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在当时文坛上产生过较大影响,人们把他的写作风格称为“吴均体”。
二、研读课文
(一)、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不明白的读音、停顿。
(教师明确补充:缥碧、急湍、轩邈、泠泠、鸢飞戾天)
2.再读课文:圈出不好理解的词句,准备提问。
3.齐读课文:注意其生字新词的读音、句式停顿的处理,读出情感处理。
(二)、分析结构,概括内容
1.第一部分(1)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第二部分(2)分写:先写“异水”,后写“奇山”。 “异水”清澈,江流湍急;“奇山”轩邈,景中含情。“异水”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奇山”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厌弃尘俗之情,含蓄地流露出对美好的大自然向往。
本文写作手法上采用了先总后分的手法。
(三)、梳理字词
风烟:指烟雾。共色:同样的颜色。俱:都。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上下”“左右”。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缥碧:青白色。急湍:急流的水。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相鸣:互相和鸣。戾天:到天上;戾,至。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经伦:筹划、治理。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犹: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见:同“现”,显现,显露。
(四)、翻译全文xk b1.com
风停了,烟雾都完全消散,天空和群山融为一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移动,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至观赏风景。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富春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水中游动的鱼儿和水底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高山凭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仿佛彼此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泉水冲击着山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不断地叫着,猿猴长时间地啼个不停。那些像老鹰高飞冲天一样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山谷中由于)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山谷中)有时也可以见到(从枝叶的缝隙间漏射下来的)阳光。
(五)、文本探究
齐读课文思考:
1.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明确: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和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2.本文写景很有条理,你觉得这篇文章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明确:全文共二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先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形象地表现出来;再写“奇山”: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三、小结:
1、描写景物角度多变,手法多样。
2、文章笔法灵活,构思精巧。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时作业。
2.根据导游词的要求,试着把文章改写成一篇导游词。
附板书:
异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奇山异水{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天下独绝 奇山:“看”(视觉)(高山寒树,轩邈成峰)
“听”(听觉)(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附录:练习一份
一、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yuān飞lì天者,望峰息心;经lún世务者,kuī谷忘反。横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理解填空
⑴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
⑵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 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
的特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3.文中“yuān飞lì天者,望峰息心;经lún世务者,kuī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与“猿则百叫无绝”的“绝”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往来而不绝者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天下独绝
D.以为妙绝
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运用了 、 修辞方法,写出了江水之异在于 ,文中还运用了 修辞,试举一例:
6.说说本文的结构特点:
二、描写一个家乡风貌的片段,要求写出家乡风貌的特征,150字左右。
与朱元思书 教案4
一、诗词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让我们齐读这些诗句:“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这些诗句赞美的是从桐庐到富阳之间的富春江,是什么样的美景让历代文人墨客流连忘返,推崇备至呢?让我们随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一同去富春江赏景吧!请同学们把书翻到《与朱元思书》。
二、学习目标
关于《与朱元思书》我们要学习哪些知识呢?请语文课代表为我们宣读本课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熟读成诵,积累 “缥碧、轩邈、经纶”等文言词汇,读通大意。
过程与方法:品读精美语言,体验富春江的美丽风光,学习作者写景的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关键句子,体悟作者爱慕大自然、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和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文言文知识积累、品读精美语言鉴赏美点。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写景的技巧,体悟作者爱慕大自然、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和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讨法、思维导图法
三、以读助学
好文章,三分品七分读,接下来我们就请朗读专家组为同学们进行朗读指导:
PPT展示:朗读专家组将从字音、节奏、重音、语速、情感等方面进行指导。
学生一:读音指导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指导本文中的重难点字词,请大家跟我读。、
jù piǎo bì jiā xuān miǎo líng ling zhuàn yuān
俱 缥碧 夹岸 轩邈 泠泠 转 鸢
lì kuī kē zhòu yóu shū
戾 窥 柯 昼 犹 疏
学生二:节奏、重音、情感、语速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大多数以四字句为主,所以节奏应该是二二拍。
例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请大家齐读)
重音: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在本句中“箭”和“奔”应该读重一些,这样才能体现出水流湍急,请大家齐读。
情感:本课应读出对大自然的赞美、热爱之情。如: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语速:舒缓
学生三:示范朗读
学生四:请同学们举手朗读出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评价:我对某某同学的朗读做一下简单的评价,他读出了 ,但在 方面还需改进一下,就会更好。
学生五:请全班同学齐声朗读。(学生五对全班同学的朗读进行评价指导)
四、预习检测
读通大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预习课上大家已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预习,认真梳理了这篇文章的大意和文言现象,接下来我们就以抢答的方式考察一下大家的预习。
1、重点字词及重点句子
俱:全、都 净:消散 许里:左右 独绝:绝妙 缥碧:青白色 负势竞上:凭借 戾:至,到达 经纶:治理、筹划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像鸢飞到天上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息下来;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2、通假字:千转不穷 同“啭”鸟叫声
窥谷忘反 同“返 ” 归、还
3、词类活用:猛浪若奔 飞奔的马
互相轩邈 向高处和向远处伸展
任意东西 向东向西漂流
4、古今异义:一百许里 古义:左右 今义:允许
千转不穷 古义:穷尽 今义:贫穷
5、一词多义:天下独绝 绝妙 负势竞上 向上
百叫无绝 停止 横柯上蔽 上面
五、整体感知
梳理完文言知识,请同学们再齐声朗读一遍文章,并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一)作者运用哪两句话,高度赞美了富春江美景的特点?
学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二)这篇文章的结构是什么?
学生:总分,先写异水,再写奇山。
六、鉴赏感悟
接下来请同学们担当小小欣赏家和小小评论家,来鉴赏这奇山异水。
PPT呈现:用“山(水)之美,美在 ”的句式,说说你对课文美点的品味。
提示:(一)展现文字所表现的美妙画面;
(二)从山水的特点、用字、修辞、写作方法、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评点。
任务分配:1、2、3组寻找“山之美”;4组点评。
5、6、7组寻找“水之美”;8组点评。
(点评小组可从书写、展示内容、表达能力、互动能力等方面进行点评。)
时间:六分钟
展示方式:大卡
鉴赏示例:
山水之美,美在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表达效果:江面上风平浪静,风尘烟雾全都散尽,两岸山色无限,似与天接。视野是何等的开阔,心情是何等的舒畅。这两句是作者登州纵目的总体感受,宏观勾勒,异常大气。
用字:“净”字在这里形容词做动词,是消散之意,写出了江面的风平浪静。
七、本课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本节课我们从朗读课文、学习文言知识、分析文章结构、鉴赏文章美点等方面着手领略了富春江的美景,感受到了作者热爱自然、厌弃尘俗、寄情山水的情感。 接下来请大家拿出小卡,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总结本课你都学到了什么。哪位同学愿意在黑板上展示?
学生总结:拿出小卡,绘制思维导图。
教师示例: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西安高级中学郑若冰)
七、本课作业
写一篇富春江的导游词(200字)
与朱元思书 教案5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实在浙江还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富春江。南北朝时梁代的文学家吴均曾经写了一篇关于富春江山水的文章。今天,让我们寻着这位文学家的足迹,走进富春江,去领略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生说,师补充)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家世寒贱,均好学而有俊才。沈约曾见其文,颇为赞赏。天监初,柳恽任吴兴太守,召他为主簿,常与他赋诗。后为建安王萧伟记室,升国侍郎。他曾表求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武帝,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就而卒。事见《梁书》卷四十九、《南史》卷七十二《吴均传》。今人朱东润《诗人吴均》一文中有吴均年谱(见《中国文学论集》,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
吴均是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梁书》本传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隋书经籍志》四著录:“梁奉朝请《吴均集》二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皆为二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吴均集》三卷。”可见其文集宋时已大部分散失。
关于骈文:又称“骈体文”,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骈文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即所谓“骈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全篇以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子的字数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这种文体,晚唐时被称为“四六文”,以后历代相沿,到清代才叫做骈体文。其次是讲求平仄,上下联要平仄相对,平对仄,仄对平。其三是讲究用典,目的是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练。用典有明典和暗典,有时还将典故反用,起衬托、对比作用。为了追求形式美,骈文还讲究词藻华丽,大量使用颜色、金玉、花草等类词汇。骈文对唐宋以后的文学语言,特别是律诗、律赋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由于过分追求形式,逐渐走向形式主义,妨害思想内容的表达,成为文章的桎梏。
三、出示学习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了解有关吴均的文学常识,并认识作者通过描写富春江美景所表达的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3.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现象。
4.理清文章的结构,学习文章多角度刻画景物的写法。
四、指导学生进行自学
1.诵读课文。
(1)自读。要求: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速适中,语句流利,音韵铿锵,停顿分明,不读破句子等。
(2)指名读,点评。
2.了解文意。
借助工具书、结合文下注释以及小组讨论疏通文意,注意落实关键字词的意思,将不懂的做上记号,自学结束后提出来全班讨论。
教师明确:
风停了,烟雾都完全消散,天空和群山融为一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移动,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至观赏风景。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富春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水中游动的鱼儿和水底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高山凭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仿佛彼此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泉水冲击着山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不断地叫着,猿猴长时间地啼个不停。那些像老鹰高飞冲天一样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山谷中由于)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山谷中)有时也可以见到(从枝叶的缝隙间漏射下来的)阳光。
3.质疑求助——归纳整理
A(1)书中注释及补充的重点字词(2)古今异义字词(3)通假字 (4)一词多义(5)同义词(6)成语 (7)句子翻译
B分析层次结构,理清背诵思路
明确:先总后分。先总写:用“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八字大笔勾勒,将一幅天高气爽、色彩清丽的整体图画推至读者面前。接着,在进行具体描绘之前,作者又用高度概括的笔调告诉我们从富阳至桐庐的大约一百里之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以激起读者的极大兴趣。分写:首先写水。这里的水,第一个奇异之处是极其清澈:“千丈见底”,甚至游鱼细石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另一个特点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马。作者在此外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势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这两个特点可以概括为一静一动。接着写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里写“奇山”——富春江两岸高山之雄伟。简单概括为先总后分,先写水,后写山。
C本文描写生动,你认为具体表现在哪里?
明确:本文描写十分出色,关键在于抓住了景物特征。选用了形象的语言:“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仅八个字就描写了风清日朗、天碧山青、一尘不染、一视万里的富春江环境。以“净”托“色”,“景”中孕“情”。置身于这样的山光水色之中,那心情该何等舒畅! 写异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出江水的明净澄澈。写奇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五成峰。”这里写出了山“色”青葱,写出了山“势”高耸,更写出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
五、课文小结:
(一)写作特色
1.由总到分描写景物
文章第一部分开篇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是游富春江的总体感受,然后交代了自己游览的路线后,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括文章内容。文章第二部分先写 “异水”,后写“奇山”。由总到分,条理清晰,结构紧凑。
2.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本文总写山水时,用奇异来形容概括。第二段写水时,抓住了动静两种情况下水的特点:在迂缓处水的特点是清澈。作者描写水清澈的特点用了夸张的修辞:“水皆缥碧,千丈见底”,而且用水底景物来突出这个特点:“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流迅急处水的特点是飞速汹涌,作者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山时,抓住了山陡峭高耸和山间景色优美的特点来写的。在写山的陡峭高峻时写群山“负势竞上”“争高直指”,“竞”“直指”生动描画出山峰陡直的样子。写山间景色,作者选取山间生机勃勃、千姿百态的动物、植物、泉水,动静结合。声色俱全地展现了山间美景。
3.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文章第一段是总写,从总体上感受“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透露出作者悠闲、轻松之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用议论景色直接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第二段写山景的时候,描绘山的雄伟峭拔,显示出赞叹之情;写山间景色,各种动植物等,体现出对美景的陶醉神往,进而抒发了淡泊名利、向往平静自然生活的心情。
4.文章语言简约清新,精于锤炼
文章在写景的时候运用大量骈句,使文章读来更琅琅上口,并且把相关联的事物并列起来描绘,更是互相衬托,相得益彰。如写山间景色;“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不仅将清越的泉水击石声和欢快的鸟鸣声并列在一起,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同时泉水和鸟鸣的声音相互和应,更别有一番风韵。而“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蝉声的喧闹,猿声的凄厉,显出山间的勃勃生机。
(二)文章中心
本文从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着力刻画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的山山水水,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这里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
六、布置作业
1.背熟课文。
2.掌握课文中的文言知识点。
附板书:
异水: “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奇山异水{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天下独绝 奇山: “看” (视觉)(高山寒树,轩邈成峰)
“听” (听觉)(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附录:练习一份
一、音形互写
水皆缥( )碧 互相轩miǎo( ) 泠泠( )作响
急湍( )甚箭 kuī( )谷忘反 yuān( )飞lì( )天
嘤嘤( )成韵 横kē( )上蔽 千转( )不穷
好( )鸟相鸣 经lún( )世务 叔庠( )
填空
1、本文作者 ,字 , 朝人。
2、文中的“ ”一句点名明了旅游的路线,全文的景色可用文中的一个词“ ”来归纳。
词类活用
1.风烟俱净 ( ) 2.负势竞上 ( )
3.互相轩miǎo( ) 4.任意东西 ( )
5.猛浪若奔 ( ) 6.横kē上蔽 ( )
二、古今异义
yuān飞lì天者 古义: 今义:
经lún( )世务者 古义: 今义:
三、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
天山共色( ) 争高直指( )
从流飘荡( ) 泉水激石( )
天下独绝( ) 泠泠作响( ) ( )
一百许里( ) 好鸟相鸣( )
水皆缥碧( ) 望峰息心( )
急湍甚箭( ) 横kē上蔽( )
皆生寒树( ) kuī谷忘反( )
负势竞上( ) 千转不穷( )
在昼犹昏( ) 百叫无绝( )
疏条交映( ) ( ) ( ) 有时见日( )
四、翻译下列句子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译: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译: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
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译:
5.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译:
6.负势竞上,互相轩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译:
7.yuān飞lì天者,望峰息心;经lún世务者,kuī谷忘反。
译:
与朱元思书 教案6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熟练正确诵读全文;理解文意,并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整体把握全文结构,理解作者行文思路,
3、能通过想象和联想,把文字变成生动的图景,感受大自然的美。
【学习重、难点】
1、熟练诵读全文,感受语言之美、自然之美,培养想象力是学习重点。
2、把握行为思路,理解鸢飞戾天两句的深意是导学的难点。
【学法指导】
通过自主探究、质疑讨论、精讲点拔、熟读感悟激发想象完成导学任务:
【学习时间】
45分钟。
【导学过程】
一、指导诵读,读对读顺(8分钟)
1、导入新课: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有着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比如,一千五百年前古人给友人写书信就很讲究,他们往往通过对某事的叙述或某景的描写来间接表达自己的志趣或者是对友人的规箴、互勉之意。不信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篇古代文人的短信,即南朝的文学家、史学家吴均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与朱元思书》。(板书文题,简介作者)
2、指导诵读:
教师范读──明示目标──学生对照下注给生字注音──教师提示其它生字的读音(由学生提出)──齐读。 (矫正读法)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3分钟)
1、提示:请同学们快速默看课文,思考回答两个问题(用小黑出示)。
设疑:
⑴ 本文可谓写景小品文,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这里的景物有何特色?能否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 ?作者对这里的美景怎么评价称赞的?
⑵ 所写之景属于哪个季节?你怎么看出来的?
2、检查自读。(问②若不能回答暂置,待后理解)
三、互助学习,理解文意(12分钟)
1、分组边读边疏通文意:
提示:结合下注,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
2、检查解疑。小组代表发言,其余组员补正。
四、思路探讨,感受语言(15分钟)
1、教师引导、点拔,依次探讨以下问题(析读结合):
(若前整体感知未完成,则先从此切入)
⑴ 全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景的?(先探讨此问)
(以下问题用小黑板出示,要求学生快速自由作答,提倡争论)
⑵ 第一段总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⑶ 第二段分写水、富春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清碧与湍急矛盾吗?为什么?)
⑷ 本文写景重在写山,文中直接写山的句子有哪些?请概括山的特点。
⑸ 第三段分写山,除直接写山的特点外,还写了些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
⑹ 你怎样理解鸢飞两句?(对鸢飞句的理解要灵活)
2、自由朗读,感受语言。
五、创新思维,激发想象(6分钟)
独立思考后,创新复述: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
1、教师示范复述第一段。
2、学生分四组分别重点准备复述二、三段的部分内容。
3、学生复述、教师点评,
六、归纳小结、结束学习(1分钟)
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这段优美的写景小品文,你可曾记得这是约1500年前的古人给好友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哟,作者如实写来,不事雕凿,音韵和谐,结构严谨,不仅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还含蓄地表达出多种深意,你不妨以后在给与自己同龄的亲朋好友写信时也试试!
与朱元思书 教案7
【教学目的】
1、诵读、释词、译句相结合,积累有关文言实词(许、急、奇、好等)。
2、利用关键词语分析课文结构、辅助背诵。
3、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作者创设的意境,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主旨。
4、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步骤】
一.课文准备
教师提问,学生举手抢答
1、齐读:吴均的诗歌《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提问:1)这首诗是谁写的?
2)写了什么?
3)你还知道关于这个作家什么知识?
明确:1)吴均 2)写“景”,作者居住在深山的一座茅屋里,看到的烟、落日、鸟、云这四种景物 3)吴均(南朝),字叔痒,是一位善写山水的大家。梁朝吴兴故彰(今浙江省安吉县)人。他出身贫寒,为人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他的诗文“清拔有大气”,曾得到当时文坛领袖沈约的称赏。当时有的人效仿他这种文章,称“吴均体”。吴均著有《后汉书注》、《齐春秋》、《庙记》等书,后来都失传了。
3、引入:今天我们来欣赏吴均另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与朱元思书》
二、课文阅读
(一)、一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
1、欣赏:放配乐录音,要求学生仔细听课文,在书上记下读音、句读。
2、质疑:是否有还不明白的读音、句读?(举手提问)
明确:缥碧、急湍、轩邈、泠泠、鸢飞戾天的读音
3、朗读: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流畅感和美感。
(二)二读课文:正确释词并译句
1、朗读:出声散读课文,请学生圈出不能解释的词句,准备提问。
2、导读:教师投影补充注释,帮助理解
1)独绝:独一无二。
2)负势竞上:依凭(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的主语是“高山”,不是“寒树”,从下文“千百成峰”可以看出。
3)“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语出《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所以“好鸟”的“好”是友好,友爱的意思。韵:和谐的声音。
4)“鸢飞戾天”:语出《诗经·大雅》,原诗以“鸢飞戾天,鱼跃天渊”起兴,意思是鸢飞到天上,鱼在深渊中跳跃。本文作者只是借用《诗经》的语言材料,所表达的意思与原诗无关。
3、质疑:对照注释,是否能一句一句解释?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看。
4、讨论:有什么觉得不好解释和翻译的?课堂讨论解决
明确:以下句子要能够正确翻译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显现着共同的颜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任凭(船儿)随着江流往东或是往西。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5)负势竞上,互相轩藐:树木凭着山势,仿佛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鹰那样极想得到名利的人,看到这样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功名利禄的心。
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也与黄昏无异。
8)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有时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三)三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和主旨
1、朗读:齐读课文。
2、欣赏:教师分发欣赏板块,学生自读。
3、质疑:教师投影问题,,小组再读课文,根据欣赏板块讨论:
1)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物的特征?为什么?
2)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异”和这个“奇”字的?
3)根据文句你能悟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吗?
4)本文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
三、板块一—全译文
(那空中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呈现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好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板块二——吴均的文学创作
《梁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其诗今存 140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吴均善于刻画周围景物来渲染离愁别绪。如轻云纫远岫,细雨沐山衣,白日辽川暗,黄尘陇坻惊,写景都很细致。
吴均很注意向乐府民歌学习,拟作了不少乐府古诗,如《行路难》 5首、《胡无人行》、《从军行》等,虽辞藻华美,但不失刚健清新的气息,有鲍照余绪。
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3篇,俱以写景见长。《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录,可自成一篇写景散文。文中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里间的山光水色。天下闻名的富春江景色被写得细入毫发。
板块三——吴均体
梁武帝曾经斥责吴均:“吴均不均”,活画出他的个性。他不仅越职私撰历史,而且偏实录梁武帝的痛处。文如其人,虽用当时盛行的骈体,但却别具一格,骈中带散,一任性气,自成一体,谓之曰:“吴均体”。
板块四——吴均的志向
吴均家世贫贱,终生不得意,他的一些作品中也往往表现出寒士的雄心和骨气,如《赠王桂阳》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借松树来吐露怀才不遇的牢骚,其构思立意很象左思的郁郁涧底松和陶渊明的青松在东园。再如《梅花落》、《行路难》、《赠别新林》等诗中,也含蓄地抒写了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
明确: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围绕着“”奇“异”这两个字展开。
2)景——异水: “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 “看” (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听” (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3)无拘无束、任性自得 (负势争高,息心忘反)虽亟思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4)文句清新优美,写景状物细致,句式“两两相对”,又骈中带散。
四、课文拓展
1、 教师出示欣赏板块
2、 小组自读选文,讨论说出大致文意
板块五——《与顾章书》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向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遍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然哉?
注释:〔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
〔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薜荔;萝,女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森壁争霞〕阴森陡峭的峭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
〔孤峰限日〕孤特耸立的高峰遮断了阳光。
〔幽岫〕幽深的山穴。 〔英英〕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绵绵〕形容声调悠长。 〔重〕这里是向往的意思
〔葺宇其上〕在上面修建屋舍。葺,修建。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幸好菊花、竹实很多。富,充裕。偏,特别。饶,丰富,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菊花、竹实,都是隐士所食之物。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意思是说,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资,提供。办,具备。
〔仁智之乐〕意思是,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五、课文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和同步练习。
2、背诵课文,准备默写。
3、将课文拓展的《与顾章书》改写成现代汉语的小散文,注意既要语言自然又不要失却原文的韵味。
与朱元思书 教案8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的一篇精美散文。作者仅用一百四十四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吟诵此文,但觉景美,情美,辞美,章法美,如此短的篇幅,却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令人叹为观止。
教学目标
1、学习先总后分的描述方法。学习层次分明,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2、体味精美清新的语言,积累描绘山水的词语。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物者,窥谷忘反”一句的含义。
3、培养诵读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4、体会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感受江山的奇美。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音乐起,幻灯片展示一组图片)和着优美的音乐我们彷佛置身于蓝天白云高山流水间。仰望:层峦叠嶂,俯视:流水淙淙。怎不让人流连忘返忘怀得失。
这里的水很清,可见锦鳞游泳,当风乍起时,可卷起千堆雪;这里的山很高,遮天蔽日;这里的树很茂盛,直入云霄。这就是喂鱼钱塘江上游的富春江。它与长江三峡,桂林漓江并称为“中国最著名的三条江河风光游览线”。富春江到底有多美, 现在我们就随吴均游一次美丽的富春江。
二、简介作者并解题
吴均,吴均南朝梁,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只留下这段优美文字。当时人们写信都习惯开篇描写一下景色,以烘托自己的心情,并达到打动对方的目的。就像我们现在的环境描写一样。
三.解析全文:
1. 读文。明确读音和句读
2. 关键词语释义并译句
3. 学生读文并质疑。
4. 文有文眼。本文的文眼时哪个词语?(奇山异水)
5. 文章那段写奇山?哪段异水?为什么不先写山后写水?第一段和后面两段是什么关系?
6. 概括总结水的特点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正侧结合)
7. 读这段文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你联想到哪些诗句?(知识拓展)
8. 山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哪些手法写的?
9. 读这段文字应什么语气?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10.怎样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联系生活实际或自己的体验谈谈你的感想。(联想“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11.可见吴均是个什么样的人?再预见一下,他写信的内容。(当时政治黑暗,社会紊乱。一些仕途失意的士人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仕途不如意。梁武帝时,他因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他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辞官引退后,将要到石门山去中去隐居。因此,这篇文章不单纯是写景,在写景的字里行间,抒发作者当时的情感。)
12.思考一下这篇文章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此时你想对那些仍在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说些什么?
13.为什么不把最后写景的那句话搬到抒情句前?(言有尽而意无穷。像电影片尾展示的越来越远的景物镜头)
四.小结全文,总结手法。
骈散相间,动静互见,正侧结合
富春江的山美、水美人更美。感谢吴均给我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小品文,让我们认识了富春江。有机会希望大家能够亲游富春江,感受一下山奇水异,天下独绝的富春江。
五.作业:
给吴均写几句话-----书想书之言。
板书:
水(异):清 深 急
山(奇):山高 树寒 鸟鸣 禅啭 猿鸣
感想: 息心 忘返
【教学反思】
讲此文时因为借助了多媒体,有声有色,所以讲解不是很费劲,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因而整体效果比较好。
我主要从以下方面构思讲解的:
一.文与人结合
学文一要学写法,二要学精神。本文我们不但要学清晰明了的写作方法还能学到作者的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良好心态和崇高品质。特别安排了一个让学生结合生活或自己的情况谈感想的问题,这样更能很好的将文章与实际有效结合。
二.学与思结合
“教”为了“不教”。教师的启发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模式。我们在给学生提出问题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又要想到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再思考的能力。既然让他们思考就是为了加深他们对此内容的印象,那教师的问题一定要围绕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出。而且问题不要全部简单直接化,要有一些让他们稍转一下弯才能回答出来的问题。那样才会有一种“路转溪桥忽见”的惊喜。
三.读和写结合
朗读是教学的基础。读出味道才能理解其含义。最后我设计一个作业-----让他们给吴均写几句话。这是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延伸。孩子们了解了吴均的身世和处境,理解了吴均为人和品质,就不怕无话可说。
每一篇优美的文章读起来都陶醉,讲起来都应手,回味起来仍有遗憾:
此文觉得有点头重脚轻,开始太罗嗦,结尾太仓促。对课文的延伸拓展不够到位。
与朱元思书 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文言词语,感知课文大意。
2、熟读并背诵课文,品味写景佳词妙句,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作者寄情于奇山异水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像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
借助工具书识记生字词,反复朗读课文,直至熟练背诵。爱好美术的同学可以通过绘画展示文中美景,也可选择与美文相配的乐曲进行配乐朗读。
教师
搜集有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可教授记忆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记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述说行旅所见的信,寥寥百余字,将富春江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文章语言精练生动,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背诵、通过联想与想像,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心境。
教学设计
恰当导入
1、可以由美景图片导入,也可以播放富春江山水的录像,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可以放《高山流水》等古筝曲,让学生想像,音乐为我们创设了怎样一幅图画。
同学们,你到过富春江吗?它位于浙江省境内,是全国闻名的胜景之一。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撰文盛赞过它,其中最有名的是古代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在文中,作者给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赞誉。这篇与一般书信不同的写景小品文,向我们展示了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色。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去饱览一下富春江的美景吧!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课题:与朱元思书吴均
目标:
◆学习积累文言词语,感知课文大意。
◆熟读并背诵课文,品味写景佳词妙句,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像能力。
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缥碧甚箭轩邈泠泠千转直视无碍千百成峰
鸢飞唳天望峰息心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有条件的可利用课件或投影出示字词,学生识记)
2、教师导读:
阅读文言文要掌握合理的方法与步骤。(方法适当也可以提高阅读效率)
熟读全文,把握大意,识记词语,揣摩句意。
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难句标出,精读分析。
感情朗读,弄懂其义,省略补出,圈点画批。
(对以上方法稍加解释指导,引导学生在诵读直至背诵时,展开联想与想像)
合作学习
1、学生在教师的学法指导下,自由朗读课文三遍;然后,展开小组竞赛;竞读后每组参与朗读评价,教师参与学习过程。
2、学生同位合作看注释讲内容(直译即可)。各小组互相帮助,理清句子大意。
3、学生直译后,各组进行质疑,互相解答,教师随时点拨,并加以补充。
研读赏析
学生可以自主探究提出问题,教师帮助归结: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山水“奇”“异”在哪里?
2、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
3、找出总结全文的句子和表明作者乘船出游的句子。
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讨论,讨论后教师帮助明确:
1、要求学生学会复述文章内容,进一步熟悉课文,特别是二、三段: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进一步领略文中的美景,同时可以参照课文后的补白。引导学生用重复性和改造性复述两种方法,对课文进行重点赏析。
2、本文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进行写作,指导学生学习写景的方法。
3、总结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表明作者乘船出游的句子:“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体验
1、反馈巩固
教师指导学生当堂背诵,可运用“联想记忆”法和“画面记忆”法进行背诵。(先讲方法,后背诵)
2、探究想像
作者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流连忘返,发出了“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叹。思考一下,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后可达成共识:作者由景生情,因情明志,既表现了富春江的魅力,也表现了鄙弃名利的思想。这种寄情山水的写法在本册的《小石潭记》和《醉翁亭记》中可以再次学到。
拓展练习
1、背诵并默写课文,比一比谁的记忆力好。
2、查询搜集有关富春江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等人文背景的资料或有关诗文。
3、假如你是一位导游,你怎样向游客介绍富春江的美景呢?请你以“我说美丽富春江”为题,写一篇解说词。(可以模仿《话说长江》)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总叙:景色奇特秀丽爱慕自然
分叙:奇山异水独绝志趣高洁
与朱元思书 教案10
《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对友人的规劝。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具有教学课堂模块明显、思维启发过渡自然,问题设计精当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一起来学习下!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2.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
3.熟练地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疏通文意并熟练地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认知生字:湍轩邈泠嘤鸢窥柯
2.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3.阅读《三峡》,准备比较阅读。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古人描写山川景色的文章浩如烟海。大家一定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三峡》吧?文章描写了三峡两岸高峻的山势、奔流的江水以及三峡中四时景色的变化,充满了诗意,成为古今传诵的名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类似的文章《与朱元思书》。大家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看看两篇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异同。
二、检查预习,识记生字
缥(piǎo) 湍(tuān) 轩(xuān) 邈(miǎo) 泠(líng)
嘤(yīng) 鸢(yuān) 窥(kuī) 柯(kē)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字的音、形、义三方面理解、认记,可以让学生大声读一读,动手写一写。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朗读课文
要求: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语气,突出重音,节奏鲜明,速度稍缓。
2.疏通文意
a.先自主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难懂的词语,由教师提问或者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解答。
补充注释:
风烟俱净:全,都。
任意东西:任凭江流飘荡而或东或西。
一百许里:余。
天下独绝:极顶。
急湍甚箭:湍,急流。甚,胜过,超过。
泉水激石:冲击,冲刷。
好鸟相鸣:美丽的鸟儿。
在昼犹昏:犹如,如同。
b.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搞不懂的问题,通过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弄懂全篇。
c.课堂交流,翻译全文,教师点拨。
参考译文: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d.继续朗读课文,以至成诵。
四、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导学)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疏通了文意,对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若要对文章的内容做进一步的探究,还应怎样做呢?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提出问题,供大家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将提出的问题集中归纳到以下几点,通过合作探究,做出解答,最后统一认识)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2.划分本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3.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目的是什么?
4.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
5.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1.本文主要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奇山异水。中心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第一段总领全篇,点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三段分写,紧承上文,具体而细致地分别描写异水和奇山。
3.主要采用了描写的手法,表现了山川的景色,突出了富春江(一百许里)水之清澈和两岸夹山之高峻。
4.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可以看得出来。
5.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语言优美,采用以骈为主,骈散结合的写法,且讲究对和声律。
(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主讲,结合学过的课文《陋室铭》,指导学生能分辨课文中的骈句和散句即可,不必细究)
五、探究景物描写的特点
请学生谈谈本文在景物描写上的特点,并用同样的方法,做口语片断练习。
教师提示:
1.抓住了景物的特点,突出了“奇山异水”。
2.按地点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写:从流飘荡,俯视碧水,仰观青山。
3.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对象形象鲜明,富于生机: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夸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对偶);负势竞上,争高直指(拟人);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对偶)……
4.详写山,略写水。疏密有分,轻重有度。
六、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教师首先让学生集体背诵《三峡》,熟悉文章的内容。然后让学生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谈谈两篇文章的异同。鼓励学生放开谈,随意谈。学生边谈,教师边归纳,写在黑板上。
1.相同之处:
都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突出描写了山水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热爱之情。
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
都侧重写山,突出了山势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
2.不同之处:
写作目的不同:《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而且写出作者的内心感触。
在描写上:《三峡》在写景色方面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写山时,还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
在形式上:《三峡》是散文,而《与朱元思书》是骈文。
(这一环节,学生能指出多少就指出多少,不必强求。教师要略加点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
七、教师小结
山川景色,古来共谈。当我们手捧书卷,领略这些美文的时候,我们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眼观自然之象,耳听天籁之音,身感物外之趣,杂念顿然消逝,心灵得以净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真的能背起行囊,踏遍祖国的青山绿水,饱览大自然的旖旎风光。
八、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游览当地的山川等名胜,写一篇游记。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总叙:景色奇特秀丽 爱慕自然
分叙:奇山异水独绝 志趣高洁
与朱元思书 教案11
教学目标:
1、读出本文生动形象、优美传神而富于意蕴的特点。
2、调动丰富的想象拓延本文的意境。
3、了解景物描写的层次、艺术处理方法及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
赏读基础上熟诵全文。
教学难点:
寓情于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就要会醉于山水。好,就让我们跟随散文家吴均,让他带我们到富春江那奇山异水去走一走,看一看。
吴均何许人也?南北朝时南朝文学家、诗人。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文书札见长,表现出沉湎山水的情趣,称为“吴均体”。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多用偶句,少用散句。
(二)读其文,疏其义。
1、对于这样出色的写景美文,需要我们好好品读吟诵,一起来读一遍,读时一定要以“乐山水”之心去读,节奏要随情景而易。要读其文,感其美,汇其情。(课文朗读)
2、下面我们还是先来疏通文意,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分组活动)
请三个同学来翻译一下,一人一段。老师在屏幕上打出了课文中一些重要的词句,和大家一起交流。
(三)神游佳境。
本文作者在文中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从富阳到铜庐一段沿途百里的无数景物,请同学们用波浪线将文中的景物划出来。(学生回答:风烟、天山、水流、小舟、游鱼、细石、急湍、孟浪、夹岸、寒树、清泉、小鸟、鸣蝉、哀猿、横柯、疏条)
(四)体情品意。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那么作者寓于山水间的感情是怎样的呢?思考半分钟后,开通我们的“自由论坛”。(学生讨论)
整理学生发言得:本文抒写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你是从文中哪一句话中看出作者崇尚清高隐逸、鄙视世俗官场的思想感情的?(学生可结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自由探讨在当时一定程度上黑暗的封建社会,避世退隐的积极性及消极性。)
(五)探寻艺术的魔棒。
该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我们看看作者除了有很深厚的语言功底,他还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写就了这篇至文?
1、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教案二》,来自网!
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起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二字生发和描摹。
2、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
3、详略处理适宜,动静结合摇曳多姿。详写“山”,略写“水”。写山水动静结合而又有变化。写“水”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详写动态略写静态。
4、善于多角度写景,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激发人们的感受。
①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②视觉: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写了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
b、“从流飘荡,任意东四”,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5、描写、记叙、抒情和结尾的议论浑然一体,这里不仅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
6、运用了大量的对偶句,读来琅琅上口;用词精当优美,如作者用“箭”“奔”比喻江水的湍急汹涌,用“竞”“争”形容山峰相互依侍,争相向上崛起的形状,用拟人化手法,把静态的山写活了。
7、本文情景交融。大部分写景,描写富春江之美,在如此美景中自然产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隐逸情怀。
(六)小结本文。
读《与朱元思书》,犹如赏一幅山水写意的图画,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读《与朱元思书》,如同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使用辞藻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
与朱元思书 教案12
一、简析教材:
本单元为古诗文单元。与朱元思书一文,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富阳至相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诵背全文,积累掌握重点文言实虚词。通译全文,把握主旨,领会文中表现的自然之美及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
过程和方法目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品析文章语言美,领会作者抓住山光水色的特点对景物进行细致描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美文美读,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深刻
领悟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质疑法、讨论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时效。
六、教学课时: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释全文,掌握重点字词解释。
2、反复诵读,背默全文。
教学重难点:掌握重点字词,疏通全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好多同学都写过信,或给亲朋好友或给同学,我想同学们写信的内容大都是日常生活的叙述。今天,我们来学习南朝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他写给友人的这封书信与一般书信不同,他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的叙述,而是一篇由倩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
二、研读课文
1、诵读课文,订正字音。(教师黑板板书生字词)
(1) 学生自读: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标注解决。
重点生字词:
猛浪若奔(bēn) 干转(zhuàn)不穷 轩邈(xuān)(mio)
泠泠(líng)(líng) 缥(pio)碧 鸢(yuān)飞戾(lì)天
横柯(kē)上蔽 有时见(xiàn)目 窥(kuī)谷忘反
(2) 教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停顿、语调。(反复读课文,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以便读准字音,熟悉课文内容)
(3) 学生竞读,教师点拨。
朗读注意:第一,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第二,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第三,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
与朱元思书 教案13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2.学习本文多层次的景物描写。
3.体会作者高洁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想象,体会作者写景的妙处。
2.理解作者的思想内涵。
3.感受骈体文的声韵美。
教学方法:
诵读法、对比法、联想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
1.介绍作者及文体特点。
2.疏解生字词。
3.熟读课文。
4.学生自主疏通文意。
第二课
一.导语
上节课,我们对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骈体文名作《与朱元思书》进行了初步的阅读。让我们重温一遍那“奇山异水”的美景。
学生齐读课文。
二.朗读指导
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提出朗读要求:①语速舒缓。②注意停顿。③注意重音。
三.品析美文(分四个环节进行)
1.似曾相识何处来?
师:读完本文,你发现文中的一些句子与以前所学的那些课文有相似之处?
生:《三峡》、《答谢中书书》二篇文章中有许多句子的意思和本文相同。
师:请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这些意思或意境相同的句子。
生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和“自三峡七百里中”句式相同,都在说地理环境。
生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和“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都写水之清。
生3.:“急湍胜箭,猛浪若奔”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都写了水之急。
生4:“猿则百叫无绝”和“猿鸟乱鸣”“高猿长啸”三句都写猿啼之声。
生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都写山峦重叠,树林茂密,遮天蔽日。
…………
2.且品且看游一回
师:文章的开头别具一格,让人仿佛即将开始一次旅行。这次的旅行是在什么时间、地点开始的?用诗化的语音说出来。
生:在一片高爽明净的天空下,一只小船在富春江上随流而下。诗人站在船头,饱览满目风光。
师:诗人看到了什么样的美景?
生:奇山异水
师:水之异体现在那里?
生:“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说明水清见底,水急甚箭。
师:前文“风烟俱净“说明没有风浪,后文又说“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为什么?
生:山高岭连,水的落差极大,故成滔滔之势。
师:诗人看到了怎样的“奇山”
生:“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藐。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师:“夹岸高山,皆生寒树”怎样理解“寒”的意思?
生:因为山高,林密,无阳光照射,所以树显得很阴暗,使人看了有寒意。
师:山给水增加了气势,水给山增添了灵气,而声音则给山水增添了无限生机。闭上眼,你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师:游览江山,重岩叠嶂,奇壁陡峭,眼看水石相击,耳闻泠泠之声,谐婉动听。鸟之鸣,晶莹润畅,蝉猿之声,空谷传响,袅袅不绝。有奇山异水,有奇声异音,必有人之真情感怀。“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生1:表达了诗人“遁迹山林,不做凡夫俗子”的感情。
生2:表达了诗人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
生3:还表达了诗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不拘一格评一句
请用“我喜欢______句,因为这句写出了______”的句式说一说你读文后的感受:喜则赞之,美则赏之。
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派代表回报。(此环节可训练学生对句子的品析能力)
生1:我喜欢“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这一句,因为这一句写出了一种高远的意境和无拘无束的洒脱。
生2:我喜欢“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一句,因为这一句写出了水的清和静,给人以宁静美好的感受。
生3:我喜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这一句,因为它写出了波浪翻滚的壮观情景,描慕出了震耳发聩的声音,极有气势。
生4:我喜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一句,因为这一句即写了鸟禽的声音,又反衬了山林的寂静,达到了以静写动的目的。
生5:我喜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这一句,因为它给人无限的启示和想象空间。
4.文言一隅“酸”一回
让我们当一回古代的书生,也来“酸”一回。试用文言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说一句话。(学生兴趣很高)
生1:碧波荡漾,澄澈透明,鱼群穿梭,争与人乐,美哉!乐哉!
生2:急湍猛浪,不亦险乎?
生3:此山此水,天下独绝!
生4:返璞归真,不慕名利,真君子者也!
生5:此文此情,亦天下独绝!
师小结:《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富春江至桐庐一百余里的山水景物,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画,是六朝山水小品的佳作。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游了一番,评了一句,酸了一回。收获的不仅是美的享受,更有诗人高洁飘逸的志趣熏陶。
教学反思:如何使文言文的教学生动有效,是许多教师探讨的话题。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力求有所突破。首先,我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课文的学习过程分为:似曾相识何处来、且品且看游一回、不拘一格评一句、文言一隅“酸”一回,共4.个环节。形式新颖,思路清晰,且很好的整合了新旧课程资源。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收获打。其次,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把一段段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的画面。学生即愿意学又能够由联想的画面去学,且轻松愉快。最后,我大胆给学生表达自己感受的机会,鼓励学生多说,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并尝试性的采用了“说文言”的课堂教学活动。总之,教无定法,但只要不放弃对课堂教学日益创新的追求,就会“教有新法”。
与朱元思书 教案14
【教学目标】
1、能通过书下注释和同班互助了解文义;
2、通过品读能够理会作者观察角度的独特,写法的精妙;
3、通过不同层次地朗读能够领会到富春江绮丽的美景和作者的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是能够理会作者观察角度独特,写法精妙的特点。
难点是了解文义。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说起古文就不能不提写山水的文章。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留恋于大川名胜,寄情于小桥幽径,写下了无数动人的篇章和优美的佳句。你还记得哪些描写山水的诗句或古文片断?
参考: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山随平野尽,江如大荒流。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吴均所写的《朱元思书》,相信你会看到很多熟悉的山水美景。请大家打开书,听我朗读课文,注意读音的正确。
3、要与古人对话还需过翻译这道关:老师从网上找到一篇文章的译文,请大家对照书下注释和手头的参考资料进行检查,看看有没有翻译不到位的地方,有的话请及时在旁边进行纠正,看谁的眼光最犀利,谁的古文翻译能力最强?每小组负责一段,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分发材料)
4、进行每小节节意的分析。
明确:古文翻译要注意逐字翻译,灵活成句;字字正确,语句通顺;句意要与文意一致。
5、再齐读,停顿的适当、节奏的缓急。老师在找课文翻译的同时,又找到一篇《与朱元思书》的文章,作者也是吴均,据说这是原稿。真实性我想也无从考证。但我们可以看看与课文有哪些不同?有改动的地方哪个更好些?为什么?
明确:文章结构特点:总分;语句多用对偶句,增强气势;抓住景物特征,注重细节描写;善用精妙词语,表现事物特征;语句书写为情感表达服务。
6、注意重读,和语气的轻重缓急,再读课文,感受文章中山水之美。
7、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认为作者在这幅优美的山水写意画中要表达什么呢?
明确: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感情)
8、带着对作者的情感和语言的特点,再读课文,能够让人心动之感。
9、其实在古代像吴均这样寄情山水,表达志向的人很多,下面请大家回忆所知道的这些人物,完成所给对联的下联。(文化内涵)
吴均绝赞富春江水抒归隐之心
欧阳修倾心醉翁亭唱闲置之情
柳宗元细绘小石潭感凄凉之意
与朱元思书 教案15
1.通过学习,能熟练正确诵读全文;理解文意,并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整体把握全文结构,理解作者行文思路,
3.能通过想象和联想,把文字变成生动的图景,感受大自然的美。
1.熟练诵读全文,感受语言之美、自然之美,培养想象力是学习重点。
2.把握行为思路,理解鸢飞戾天两句的深意是导学的难点。
学生学习活动概要:
指导诵读,读对读顺----自主学习,整体感知----互助学习,理解文意----学习提问,理清思路----自由朗读,感受语言----创新思维,激发想象。
学 生 学 习 活 动
一.了解作者,诵读全文
过程及要求:激兴入课----教师范读----明示目标----学生对照课下注解给生字注音----教师提示其它生字的读音(由学生提出)----齐读。 (矫正读法)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快速默看课文,思考回答两个问题
①本文可谓写景小品文,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这里的景物有何特色,能否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作者对这里的美景怎么评价称赞的?
②所写之景属于哪个季节?你怎么看出来的?
2、集体交流学习情况。
三.互助学习,理解文意
1、分四人小组边读边疏通文意
2、检查解疑
小组代表发言,其余组员补正。
四.思路探讨,感受语言
l、依次探讨以下问题
(若前整体感知②未完成,则先从此切入)
(1)全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景的? (先探讨此问)
(2)第一段总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第二段分写水、富春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 清碧与湍急矛盾吗?为什么?)
(4)本文写景重在写山,文中直接写山的句子有哪些?请概括山的特点。
(5)第三段分写山,除直接写山的特点外,还写了些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
(6)你怎样理解鸢飞两句?
2、自由朗读,感受语言。
五.创新思维,激发想象
独立思考后,创新复述:
1、教师示范复述第一段。
2、学生分四组分别重点准备复述二、三段的部分内容。
3、学生复述、教师点评。
六.归纳小结、结束学习
(教 师 帮 助 活 动)
----激兴导入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有着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比如,一千五百年前的古人给友人写书信就很讲究----他们往往通过对某事的叙述或某景的描写来间接表达自己的志趣或者是对友人的规箴、互勉之意。不信?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篇古代文人的短信,即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吴均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一一《与朱元思书》。(板书文题,简介作者)
----指导诵读,读对读顺:范读时注意停顿、语感,读出层次,读出画面;齐读时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不要求划一。
----用小黑出示问题
----问①不难回答,学生自由发言即可。(若需要,可提示学生注意课文第一段内容)
板书奇山异水
----问②可能会出现争论。若如此,可暂置讨论,提示待后理解 (以激发深入学习),自然过度到下一学习环节。
----说明:将课文内容分成四份(第三段分两份),指明各组重点理解的部分。
----要求:结合下注,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
----小组发言完毕,其它组同学自由补充,教师时适引导评价(学生的理解意对句顺即可)。
----析读结合。
----通过上面的理解,学生会明白本文所写为秋景。
----由秋景过度到本文写景顺序的探讨,以引起学生进入课文内容及行文思路的探讨。
----通过探讨,让学生明白:本文写景的基本格局是先总后分;并明确先分写异水,再分写奇山。
----(以下问题用小黑板出示,要求学生快速自由作答,提倡争论)。
----快速讨论(2)(6)题,教师引导、点拨;析读结合。形成板书(参考):
清碧(缓慢处)
奇
山 湍急(急流处)
异 水、鸟、蟑、猿 (听觉)
水 挺拔高峻 人----- 息心忘返
(视觉) 树------茂密 感悟
总写 分述
----对鸢飞句的理解要灵活,同时以此句的理解为契机,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志趣。
----要求: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师示范要求:进入角色,感情投入;吟咏描绘,生动情切;用语丰富,追求意境。
----学生自荐复述,要求学生给优秀复述者以掌声鼓励。
----结课语: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这段优美的写景小品文,你可曾记得这是约1500年前的古人给好友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哟,作者如实写来,不事雕凿,音韵和谐,结构严谨,不仅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还含蓄地表达出多种深意,你不妨以后在给与自己同龄的亲朋好友写信时也试试!
【与朱元思书 教案】相关文章:
与朱元思书教案03-16
《与朱元思书》的教案07-22
与朱元思书的教案11-25
《与朱元思书》的教案11-26
课文与朱元思书教案05-09
《与朱元思书》精品教案07-22
与朱元思书课堂教案07-22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08-09
《与朱元思书》优质教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