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鸽巢问题第二课时的公开课教案

2024-06-27 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鸽巢问题第二课时的公开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下册数学鸽巢问题第二课时的公开课教案 1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原理分析方法。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教学重点:

  理解鸽巢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调整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总有至少的意义,理解至少数=商数+1。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出示一副扑克牌。

  教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取出大王和小王,还剩下52张牌,下面请5位同学上来,每人随意抽一张,不管怎么抽,至少有2张牌是同花色的。同学们相信吗?

  5位同学上台,抽牌,亮牌,统计。

  教师:这类问题在数学上称为鸽巢问题(板书)。因为52张扑克牌数量较大,为了方便研究,我们先来研究几个数量较小的同类问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教师:把3支铅笔放到2个铅笔盒里,有哪些放法?请同桌二人为一组动手试一试。

  教师:谁来说一说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画图表示两种结果

  教师: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铅笔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句话说得对吗?

  教师:这句话里总有是什么意思?

  教师:这句话里至少有2支是什么意思?

  (2)教师:把4支铅笔放到3个铅笔盒里,有哪些放法?请4人为一组动手试一试。

  教师:谁来说一说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画图表示四种结果)

  引导学生仿照上例得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铅笔盒里至少有2支铅笔。

  假设法(反证法)

  教师:前面我们是通过动手操作得出这一结论的,想一想,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得到这个结论呢?小组讨论一下。

  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支铅笔,最多放3支,剩下的1支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首先通过平均分,余下1支,不管放在哪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就是平均分的方法。

  六年级下册数学鸽巢问题第二课时的公开课教案 2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68~69页的例1、2。“抽屉原理”是一类较为抽象和艰涩的数学问题,对全体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为此,教材选择了一些常见的、熟悉的事物作为学习内容,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二)核心能力

  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发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学习目标

  1.理解“鸽巢原理”的基本形式,并能初步运用“鸽巢原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或解释相关的现象。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说理等数学活动,经历鸽巢原理的形成活动,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发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

  (四)学习重点

  了解简单的鸽巢问题,理解“总有”和“至少”的含义。

  (五)学习难点

  运用“鸽巢原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或解释相关的现象。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鸽巢原理》名师教学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堂设计

  1.谈话导入

  师:我这里有一副扑克牌,去掉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我请一位同学任意抽5张,不要让我看到你抽的是什么牌。但是老师却知道,其中至少有两张牌是同种花色的,再找一个学生再次证明。

  师:看来我两次都猜对了。谢谢你们。老师为什么能料事如神呢?到底有什么秘诀呢?学习完这节课以后大家就知道了。

  2.问题探究

  (1)呈现问题,引出探究

  出示例1:小明说“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他说得对吗?请说明理由。

  师:“总有”是什么意思?“至少”有2支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一定有

  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支,也可能是多于2支。

  就是不能少于2支。

  (2)体验探究,建立模型

  师:好的,看来大家已经理解题目的意思了。那么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里,可以怎样放?有几种不同的摆法?(我们用小棒和纸杯分别表示铅笔和笔筒)请大家摆摆看,看有什么发现?

  小组活动:学生思考,摆放。

  ①枚举法

  师:大部分同学都摆完了,谁能说说你们是怎么摆的。能不能边摆边给大家说。

  预设1:可以在第一个笔筒里放4支铅笔,其它两个空着。

  师:这种放法可以记作:(4,0,0),这4支铅笔一定要放在第一个笔筒里吗?

  (不一定,也可能放在其它笔筒里。)

  师:对,也可以记作(0,4,0)或者(0,0,4),但是,不管放在哪个笔筒里,总有一个笔筒里放进4支铅笔。还可以怎么放?

  预设2:第一个笔筒里放3支铅笔,第二个笔筒里放1支,第三个笔筒空着。

  师:这种放法可以记作(3,1,0)

  师:这3支铅笔一定要放在第一个笔筒里吗?

  (不一定)

  师:但是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放进3支铅笔。

  预设3:还可以在第一个笔筒里放2支,第二个笔筒里也放2支,第三个笔筒空着,记作(2,2,0)。

  师:这2支铅笔一定要放在第一个和第二个笔筒里吗?还可以怎么记?

  预设:也可能放在第三个笔筒里,可以记作(2,0,2)、(0,2,2)。

  预设4:还可以(2,1,1)

  或者(1,1,2)、(1,2,1)

  师:还有其它的放法吗?

  (没有了)

  师:在这几种不同的放法中,装得最多的那个笔筒里要么装有4支铅笔,要么装有3支,要么装有2支,还有装得更少的情况吗?(没有)

  师:这几种放法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可以怎样说?

  (装得最多的笔筒里至少装2支。)

  师:装得最多的那个笔筒一定是第一个笔筒吗?

  (不一定,哪个笔筒都有可能。)

  【设计意图:在理解题目要求的基础上,通过操作活动,用画图和数的分解来表示上述问题的结果,更直观。再通过对“总有”“至少”的意思的单独说明,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铅笔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句话。】

  ②假设法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在所有放法中放得最多的笔筒里至少放进了几支铅笔。怎样能使这个放得最多的笔筒里尽可能的少放?

  预设:先把铅笔平均放,然后剩下的再放进其中一个笔筒里。

  师:“平均放”是什么意思?

  预设:先在每个笔筒里放一支铅笔,还剩一支铅笔,再随便放进一个笔筒里。

  师:为什么要先平均分?

  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小结:因为这样分,只分一次就能确定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有几支笔了。

  师:好!先平均分,每个笔筒中放1支,余下1支,不管放在哪个笔筒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师:这种思考方法其实是从最不利的情况来考虑,先平均分,每个笔筒里都放一支,就可以使放得较多的这个笔筒里的铅笔尽可能的少。这样,就能很快得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我们可以用算式把这种想法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比较得出“平均分”的方法,将解题经验上升为理论水平,进一步强化方法、理清思路。】

  (3)提升思维,建立模型

  ①加深感悟

  师:如果把5支笔放进4个笔筒里呢?大家讨论讨论。

  预设:5支铅笔放在4个笔筒里,先平均分,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师:把7支笔放进6个笔筒里呢?还用摆吗?

  学生自由发言。

  师:把10支笔放进9个笔筒里呢?把100支笔放进99个笔筒里呢?

  师: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我发现铅笔的支数比笔筒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师:你的发现和他一样吗?

  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太了不起了!

  师:难道这个规律只有在铅笔的支数比笔筒数多1的情况下才成立吗?你认为还有什么情况?

  练一练:

  师:我们来看这道题“5只鸽子飞进了3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2只鸽子,为什么?”

  师:说说你的想法。

  师:由此看来,只要分的物体比抽屉的数量多,就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2个物体。这就是最简单的鸽巢原理。【板书课题】

  介绍狄利克雷:

  师:鸽巢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应用于解决问题的,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从这么平凡的事情中发现的规律,就把这个规律用他的名字命名,叫狄利克雷原理,也叫抽屉原理。

  ②建立模型

  出示例2:一位同学学完了“鸽巢原理”后说: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他说得对吗?

  学生独立思考、讨论后汇报:

  师:怎样用算式表示我们的想法呢?生答,板书如下。

  7÷3=2本……1本(2+1=3)

  师:如果有10本书会怎么样能?会用算式表示吗?写下来。

  出示:

  把10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10÷3=3本……1本(3+1=4)

  师:观察板书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我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

  师:那如果把8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请大家算一算。

  学生讨论,汇报:

  8÷3=2……22+1=3

  8÷3=2……22+2=4

  师:到底是“商+1”还是“商+余数”呢?谁的结论对呢?在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

  师:认真观察,你认为“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或“鸽笼里至少有几只鸽子”可能与什么有关?

  预设:我认为根“商”有关,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这样(引导学生再观察几个算式)啊!果然是只要用“商+1”就可以了。

  引导总结:我们把要分的.物体数量看做a,抽屉的个数看做n,如果满足【a÷n=b……c(c≠0)】,那么不管怎样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b+1)本书。这就是抽屉原理的一般形式。

  鸽巢原理可以广泛地运用于生活中,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时要注意把谁看做“抽屉”。

  【设计意图:借助直观操作和假设法,将问题转化为“有余数的除法”的形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屉原理”的一般思路,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发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考查目标1、2】

  3.巩固练习

  (1)学习了“鸽巢原理”,我们再回到课前的“扑克牌”游戏,你现在能解释一下吗?(出示课件)学生思考,讨论。

  (2)第69页的做一做第1、2题。

  4.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鸽巢原理,也叫抽屉原理,解决抽屉原理问题关键就是找准物体和抽屉,在一些复杂的题中,还需要我们去制造抽屉。

  (三)课时作业

  1.一个小组共有13名同学,其中至少有几名同学同一个月出生?

  答案:2名。

  解析:把1—12月看作是12个抽屉,13÷12=1…11+1=2【考查目标1、2】

  2.希望小学篮球兴趣小组的同学中,最大的12岁,最小的6岁,最少从中挑选几名学生,就一定能找到两个学生年龄相同。

  答案:8名。

  解析:从6岁到12岁一共有7个年龄段,即6岁、7岁、8岁、9岁、10岁、11岁、12岁。用7+1=8(名)【考查目标1、2】

  第二课时鸽巢原理

  中原区汝河新区小学师芳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第70页例3。本例是“鸽巢原理”的具体应用,也是运用“鸽巢原理”进行逆向思维的一个典型例子。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把两种“颜色”看成两个“抽屉”,“同色”就意味着“同一个抽屉”,这样就把“摸球问题”转化为“抽屉问题”。

  (二)核心能力

  在理解鸽巢原理的基础上,利用转化的思想,把新知转化为鸽巢问题,提高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抽屉原理”,运用“抽屉原理”进行逆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转化思想。

  2.经历运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观察猜想,实践操作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四)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为“抽屉原理”。

  (五)学习难点

  找出“抽屉”有几个,再应用“抽屉原理”进行反向推理。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鸽巢原理》名师教学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堂设计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表演一个怎么样?看,这是一副扑克牌,去掉两张王牌,还剩下52张,请同学们任意挑出5张。(让5名学生抽牌)好,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你们手里的牌至少有2张是同花色的。

  师:神奇吧!你们想不想表演一个呢?

  师:现在老师这里还是刚才这副牌,请你抽牌,至少抽多少张牌才能保证至少有2张牌的点数相同呢?

  在学生抽的基础上揭示课题。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利用“鸽巢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鸽巢原理)

  2.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①猜想

  出示例3: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预设:2个、3个、5个…

  ②验证

  师:我们的猜想是不是正确呢?我们可以用画一画、写一写的方法来说明理由,并把验证的过程进行整理。

  可以用表格进行整理,课件出示空白表格:

  学生独立思考填表,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汇报时,指名按猜测的不同情况逐一验证,说明理由,看看解决这个问题是否有规律可循。

  课件汇总,思考:从这里你能发现什么?

  教师:通过验证,说说你们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想要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3个球。

  ③小结

  师:为什么球的个数一定要比抽屉数多?而且是多1呢?

  预设:球有两种颜色,就是两个抽屉,从最不利的情况考虑摸2个球都不同色,就必须多摸一个,所以球一定要比抽屉数多1。其实摸4个球、5个球或者更多球,都能保证一定有2个球同色,但问题中要求摸的球数必须“至少”,所以摸3个球就够了。

  师:说得好!运用学过的知识、逆推的方法说明了“只要摸出的球比球的颜色种数至少多1,就能保证有2个球同色”。这一结论是正确的。

  板书:只要摸出的球比球的颜色种数至少多1,就能保证有2个球同色。或者说只要物体数比抽屉数至少多1,就能保证有一个抽屉至少放2个物体。

  (2)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成“抽屉原理”。

  师: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很多,我们不能总是猜测或动手试验,能不能把这道题与前面讲的“抽屉原理”联系起来思考呢?

  思考:①摸球问题与“抽屉原理”有怎样的联系?

  ②应该把什么看成“抽屉”?有几个“抽屉”?要分别放的东西是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结果,教师讲评:因为有红、蓝两种颜色的球,可以把两种“颜色”看成两个“抽屉”,“同色”就意味着“同一个抽屉”。这样把“摸球问题”转化成“抽屉问题”,即“只要分的物体比抽屉多1,就能保证有一个抽屉至少有2个同色球”。

  从最特殊的情况想起,假设两种颜色的球各拿了1个,也就是在两个抽屉里各拿了1个球,不管从哪个抽屉里再拿1个球,都有2个球是同色的。假设至少摸a个球,即a÷2=1……b,当b=1时,a就最小。所以一次至少应拿出1×2+1=3个球,就能保证有2个球同色。

  结论:要保证摸出的球有两个同色,摸出的球数至少要比抽屉数多1。

  3.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0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70页“做一做”第2题。

  4.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谈谈你的收获和体验。

  (三)课时作业

  1.有黑色、白色、蓝色、红色手套各10只(不分左、右手),至少要拿出多少只(拿的时候不看颜色),才能在拿出的手套中,一定有两只不同颜色的手套?

  答案:5只。

  解析:4个颜色相当于4个抽屉,保证一定有两只不同的颜色,相当于分的物体个数比抽屉多1。【考查目标1、2】

  2.一个鱼缸里有很多条鱼,共有5个品种。至少捞出多少条鱼,才能保证有4条鱼的品种相同?

  答案:16条。

  解析:5个品种相当于5个抽屉,保证有4条鱼品种相同,所放物品的个数是:5×3+1=16。【考查目标1、2】

  六年级下册数学鸽巢问题第二课时的公开课教案 3

  教学内容

  教材第70页例3及练习十三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在理解简单的“鸽巢原理”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用此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把实际问题转化为鸽巢问题的过程,了解用“鸽巢原理”解题的一般步骤,恰当运用“鸽巢原理”解决问题。

  3.通过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能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根据题意设计“鸽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下列问题。

  (1)把5只鸽子放进4个笼子里,总有一个笼子里至少放进()只鸽子。

  (2)把7本书放进4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本书。

  (3)体育课上,10个小朋友进行投篮练习,他们共投进51个球。有一个小朋友至少投进几个球?

  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了解了“鸽巢原理”,这节课我们就用“鸽巢原理”解决问题。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例3: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学生提出猜想。

  分组讨论:如何把这道题转化为“鸽巢问题”?

  这道题其实就是把摸出的球(鸽子)放在两种颜色的“鸽巢”中,结论就是有一个颜色“鸽巢”中至少有2个。

  根据“鸽巢原理”(一),只要摸出的球的个数比它们的颜色种数多1,就能保证一定有2个球是同色的,所以答案是至少要摸出3个球。

  有两种颜色,只要摸出的球比它们的颜色至少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

  2.引导学生总结用“鸽巢原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1)确定什么是鸽巢及有几个鸽巢。

  (2)确定分放的物体。

  (3)用倒推的方法找到答案。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0页“做一做”第2题。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3、4题。

  五、拓展提升

  一副扑克牌(不包括大、小王)有4种花色,每种花色各有13张,现在从中任意抽牌。

  (1)最少要抽(13)张牌,才能保证一定有4张牌是同一种花色的。

  (2)最少要抽(14)张牌,才能保证一定有2张牌是不同种花色的。

  (3)最少要抽(14)张牌,才能保证一定有2张牌是数字相同的。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了“鸽巢原理”,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十三第5、6题。

  独立回答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怎样用“鸽巢原理”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设计

  六年级下册数学鸽巢问题第二课时的公开课教案 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原理分析方法,运用鸽巢原理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或解释相关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说理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鸽巢原理的形成过程,体会和掌握逻辑推理思想和模型思想。

  3、情感 态度:通过对鸽巢原理的灵活运用,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理解鸽巢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鸽巢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铅笔、纸杯、合作探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 唤起与生成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吗?今天,黄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一副牌,取出大小王,还剩52张牌,请5个同学每人随意抽一张,我知道至少有2张牌是同花色的。相信吗?来,试试看。

  2、验证: 抽取,统计。是不是凑巧了,再来一次。表演成功!

  3、至少2张是什么意思?(也就是最少2张,最起码2张,反过来,同一花色的可能有2张,也可能是3张、4张、5张...,一句话概括就是至少2张)。

  确定是哪个花色了吗 ?(没有)反正总有一个花色,所以,这个数据不管是在哪个花色出现都证明表演是成功的。

  4、设疑: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其实这里面蕴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发现!

  二、探究与解决

  (一)、小组探究:4放3的简单鸽巢问题

  1、出 示: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2、审 题:

  ①读题。

  ②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证明什么?

  (我知道了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证明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③你怎样理解“不管怎么放”、“总有” 、“至少”的意思?

  “不管怎么放”:就是随便放、任意放。

  “总有”: 就是一定有,不确定是哪个笔筒,这个笔筒没有那个笔筒会有。

  “至少”: 就是最少,最起码。至少有2支,就是最少有2支,不能少于2支。也可能是3支、4支、甚至5支。

  3、探 究:

  ①谈 话:看来大家已经理解题目的意思了,眼见为实,就让我们亲自动手摆一摆、放一放,看看有哪几种放法?

  ②活 动:小组活动,四人小组。

  听要求!

  活动要求:每个小组都有笔筒和笔,请四个人中面对面的两人一人扶杯子一人放铅笔,另外两人一人口述一人记录,让我们齐心协力,摆出所有情况后,对照题目,看有什么发现。

  听明白了吗?开始!

  3、反 馈:汇报结果

  同学们办法真多,有用画图法,有用数的分解来表示,都很清晰。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成果?

  可以在第一个笔筒中放4支铅笔,其他两个空着。这种放法可以说成(4,0,0),(3,1,0),(2,2,0),(2,1,1)(课件逐一出示)

  追 问:谁还有疑问或补充?

  预设:说一说你比他多了哪一种放法?

  (2,1,1)和(1,1,2)是一种方法吗?为什么?)

  只是位置不同,方法相同

  5、验证:观察这4种摆法,凭什么说“总有一个笔筒中至少有2支铅笔”?

  (1)逐一验证:

  第一种摆法(4,0,0),是不是总有一个笔筒至少2支,哪个?放的最多的笔筒里有4支,比2支多也可以吗?

  符合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第二种摆法(3,1,0),符合。哪个?放的最多的笔筒里有3支,符合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第三种摆法(2,2,0),放的最多的笔筒里有2支, 符合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第四种摆法(2,1,1),放的最多的笔筒里有2支, 符合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符合条件的那个笔筒在三个笔筒中都是最多的。

  (2)设疑:我有一个疑问,第一种摆法(4,0,0)放的最多的笔筒里,放有4支,可以说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有4 支铅笔吗?说成3支也不行吗?

  (3)小结:哦,原来是这样,要考虑所有摆法,然后在所有摆法中,圈出每一种摆法中最多的,再从最多的里面找到至少数,就能得出这个结论。

  所以,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二)自主探究:5放4的简单鸽巢原理

  1、过 渡:依此推想下去

  2、出 示:把5支铅笔放进4个笔筒,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有( )支铅笔。

  3、猜 想:同学们猜猜看,至少数是几支?(你说、你说)

  4、验 证:你们的猜测对吗?让我们来验证一下。

  活动要求:

  (1)思考有几种摆法?记录下来。

  (2)观察每一种摆法,能不能从中找出答案。有困难的可以同桌合作。

  好,开始。(教师参与其中)。

  5、汇 报:把5支铅笔放进4个笔筒中,共有6种摆法

  分别是:5000 、4100、 3200、 3110 、2200、2111

  (课件同步播放)

  预设:我圈出了每种摆法中,放铅笔最多的那个笔筒,然后发现,放铅笔最多的的笔筒里面至少放有2支铅笔。

  6、订 正:有补充的吗?噢,我们来看,这6种摆法,把每种方法里放的(停顿)最多的铅笔圈出来了,分别是5支、4支、3支、2支,从中找到至少数是2支。

  7、小 结:恭喜答对的同学!同学们可真是厉害!请看,我们研究了这样的两个问题:

  ①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会讲为什么。

  ②把5支铅笔放进4个笔筒,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有几支铅笔?会求至少数。

  不管是对结论的证明还是求解至少数,我们都采用一一列举的方法,罗列出所有摆法,再通过观察,得出结论。

  (三)、探究鸽巢原理算式

  1、谈 话:哎,如果这里有 100支铅笔放进30个笔筒,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有几支铅笔?

  还是让求至少数,还用一一列举的方法来研究,你觉得怎么样?

  (好麻烦,是啊, 想想都觉得麻烦!)

  2、追 问:数学是一门简洁的科学,那就请同学们想一想,除了通过操作一一列举出来,有没有什么方法能一下子找到结果呢?

  其实,我们刚才已经和那一种方法见过面,以4放3为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每一种摆法,分别找一找,哪一种摆法最能说明: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有2支铅笔呢?

  3、平均分:为什么这样分呢?

  生:我是这样想的,先假设每个笔筒中放1支,这样还有1支,这是无论放到哪个笔筒,那个笔筒中就有2支了,所以我认为是对的。(课件演示)

  师:你为什么要先在每个笔筒中放1支呢?

  生:因为总共只有4支,平均分,每个笔筒只能分到1支。

  师:为什么一开始就要去平均分呢?

  生:平均分,就可以使每个笔筒中的笔尽可能少一点。也就有可能找到和题目意思不一样的情况。

  师:我明白了,但这样能证明总有一个笔筒中肯定会有2 支笔,怎么就证明了至少有2支呢?

  生:平均分已经使每个笔筒中的笔尽可能的少了,如果这样都符合要求,那另外的情况肯定也是符合要求的了。

  师:看来,平均分是保证“至少”数的关键。

  4、列式:

  ①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4÷3=1……1 1+1=2

  ②讲讲算式含义。

  a、指名讲:假设把4支铅笔平均放进3个笔筒中,每个笔筒放1支,剩下的1支就要放进其中的一个笔筒,1+1=2,所以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有2支铅笔。

  b、真棒!讲给你的同桌听。

  5、运 用:把5支铅笔放进4个笔筒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有几支铅笔 请用算式表示出来。

  5÷4=1……1 1+1=2

  说说算式的意思。

  a、同桌齐说。

  b、谁来说一说?

  师:我们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这种方法更为快捷、简明。

  (四)探究稍复杂的鸽巢问题

  1、加深感悟:我们继续研究这样的问题,边计算边思考:这样的题目有什么特点?结论中的至少数是怎样得到的?

  2、题组(开火车,口答结果并口述算式)

  (1)6支铅笔放进5个笔筒里,总有一个笔筒里面至少有支铅笔

  (2)7支铅笔放进5个笔筒里,总有一个笔筒里面至少有支铅笔

  7÷5=1…… 2 1+2=3?

  7÷5=1…… 2 1+1=2

  出现了两种答案,究竟那种正确?同桌商量商量。不行我再救场(学生讨论)

  你认为哪种结果正确?为什么?

  质 疑:为什么第二次还要平均分?(保证“至少”)

  把铅笔平均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啊。

  (3)把笔的数量进一步增加:

  8支铅笔放5个笔筒里,至少数是多少?

  8÷5=1……3 1+1=2

  (4)9支铅笔放5个笔筒里,至少数是多少?

  9÷5=1……4 1+1=2

  (5)好,再增加一支铅笔?至少数是多少?

  还用加吗?为什么 10÷5=2 正好分完, 至少数是商

  (6)好再增加一支铅笔,,你来说

  11÷5=2……1 2+1=3 3个

  ①你来说说现在至少数为什么变成3个了?(因为商变了,所以至少数变成了3.)

  ②那同学们再想想,铅笔的支数到多少支时,至少数还是3?

  ③铅笔的支数到多少支的时候,至少数就变成了4了呢?

  (7)把28支铅笔放进5个笔筒里,总有一个笔筒里面至少放进(? )支铅笔。28÷5=5……3 5+1=6

  (8)算的这么快,你一定有什么窍门?(比比至少数和商)

  (9) 把m支铅笔放进n个笔筒里,总有一个笔筒里面至少放进(? )支铅笔。(商+1)

  3、观察算式,同桌讨论,发现规律。

  铅笔数÷笔筒数=商……余数” “至少数=商+1”

  你和他们的发现相同吗?出示:商+1

  4、质疑:和余数有没有关系?

  (明确:与余数无关,因为不管余多少,都要再平均分,所以就用“商+1”)

  (五)归纳概括鸽巢原理

  1、解答:那现在会求100支铅笔放进30个笔筒中的至少数了吗?

  100÷30=3…… 10 3+1=4 至少数是4个

  (因为把100支铅笔平均放进30个笔筒中,每个笔筒屉放3支,剩下的10支在平均再放进其中10个笔筒中。所以,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4支铅笔。)

  2、推广:

  刚才我们研究了铅笔放入笔筒的问题,其他还有很多问题和它有相同之处。请看:

  (1)书本放进抽屉

  把8本书放进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为什么?

  8÷3=2……2? 2+1=3

  (因为把8本书平均放进3个抽屉,每个抽屉放2本,剩下的2本就要放进其中的2个抽屉。所以,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2)鸽子飞进鸽巢

  11只鸽子飞进4个鸽笼,至少有几只鸽子飞进同一只鸽笼?

  11÷4=2……3? 2+1=3

  答:至少有 3只鸽子飞进同一只鸽笼。

  (3)车辆过高速路收费口(图)

  (4)抢凳子

  书、鸽子、同学就相当于铅笔,称为要放的物体,抽屉、鸽笼、凳子就相当于笔筒,统称为抽屉。物体数量大于抽屉数量,类似的`问题我们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解答。

  3、建立模型:鸽巢原理:

  同学们发现的这个原理和一位数学家发现的一模一样,让我们追溯到150多年以前:

  知识链接:(课件)最早指出这个数学原理的,是十九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从这么平凡的事情中发现的规律,就把这个规律用他的名字命名,叫“狄利克雷原理”。以上这些问题有相同之处,其实鸽巢、抽屉就相当于笔筒,鸽子、书就相当于铅笔。人们对鸽子飞回鸽巢这个事例记忆犹新,所以像这样的数学问题就叫做鸽巢问题或抽屉问题,它被广泛地应用于现实生活中。运用这一规律能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

  揭示课题: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它们里面蕴含的这种数学原理,我们就叫做鸽巢原理或抽屉原理。

  5、小结:分析这类问题时,要想清楚谁是鸽子,谁是鸽巢?

  有信心用我们发现的原理继续接受挑战吗?

  3、巩固与应用

  那我们回头看看课前小魔术,你明白它的秘密了吗?

  1、 揭秘魔术:一副牌,取出大小王,还剩52张牌,你们5 人每人随意抽一张,我知道至少有2张牌是同花色的。

  答:因为把5张牌,平均分在4个花色里,每个花色有1张,剩下的1张无论是什么花色,总有一个花色至少是2张。

  正确应用鸽巢原理是表演成功的秘密武器!

  2、飞镖运动

  同学们玩过投飞镖吗?飞镖运动是一种集竞技、健身及娱乐于一体的绅士运动。

  课件:张叔叔参加飞镖运动比赛,投了5镖,成绩是41环,张叔叔至少有一镖不低于(? )环。

  在练习本上算一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5相当于鸽巢,41相当于鸽子。把......)

  41÷5=8……1? 8+1=9

  在我们同学身上也有鸽巢问题,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六年级的情况。

  3、我们六年级共有367名学生,其中六(2班)有49名学生。

  (1)六年级里至少有两人的生日是同一天。

  (2)六(2)班中至少有5人的生日是在同一个月。

  他们说的对吗?为什么?

  同桌讨论一下。

  谁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1、367人相当于鸽子,365、或366天相当于鸽巢......

  2、49人相当于鸽子,12个月相当于鸽巢......)

  真理是越辩越明!

  3、星座测试命运

  说起生日,我想起了现在非常流行的星座。采访几位同学,你是什么星座?

  你用星座测试过命运吗?你相信星座测试的命运吗?

  我们用鸽巢原理来说说你的想法。

  全中国13亿人,12个星座,总有至少一亿以上的人命运相同。尽管他们的出身、经历、天资、机遇各不相同,但他们却具有完全相同的命,可能吗?这真的很荒谬。用星座测试命运,充其量是一种游戏娱乐一下而已,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4、柯南破案:

  “鸽巢问题”的原理不仅在数学中有用,在现实生活中也随处可见,看,谁来了?

  (课件)有一次,小柯南走在大街上,无意间听到了一位老大爷和一个年轻人的对话:

  年轻人:大爷,我最近急用钱,想把我的一个手机号卖掉,价格500元,请问您要吗?

  大爷:是什么手机号呢?这么贵?

  年轻人:我的手机号很特别,它所有的数字中没有一个数字重复......所以才这么贵的!

  老大爷:哦!

  听到这里,柯南马上跑过去悄悄提醒老大爷:“大爷,这是一个骗子,您要小心!”并且马上报了警,警察赶到后调查发现这个人果真是个骗子。

  聪明的你,知道柯南是根据什么判断那个年轻人是骗子的吗?

  (手机号11位数字相当于鸽子。0-9这十个数字相当于鸽巢,11÷10=1…1? 1+1=2,总有至少一个数字重复出现。)

  4、 回顾与整理。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鸽巢问题”,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的类似于“鸽巢问题”这样的知识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挖掘。只要你留心观察加上细心思考,一定会在平凡的事件中有不平凡的发现,也能创造一条真正属于你自己的原理!

  下 课!

  六年级下册数学鸽巢问题第二课时的公开课教案 5

  教学目标:

  1.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会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

  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 “鸽巢问题”,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每组都有相应数量的杯子、小球、扑克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师:我们今天来做个游戏,游戏要求,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的`组长手中有3个小球和2个杯子,要求把所有小球全都放进杯子里。同学们看看老师猜的对不对。

  请三位小组长上台来猜另外三小组同学小球是怎么放的。生讲师板书。

  师小结:一定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两个小球。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老师会知道呢?板书课题:鸽巢问题

  二、探究原理:

  1、动手摆一摆,感受原理。

  (1)探究物体个数比抽屉多1的情况。

  例1、现在要把4支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里,会有几种不同的放法?请大家摆一摆,边摆边记录。

  全班分小组摆一摆。

  各组长边摆边记录。教师板书,全班同学报数,一起记录。

  联系小球放进杯子的游戏,引导学生讲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放有2根小棒。

  师: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有……

  师:A、总有是什么意思?

  师:B、“至少”又是什么意思? “至少’的意思是2根或2根以上。

  师:如此往下想,7根小棒放在6个杯子里,

  10根木棒放进9个杯子里

  100根木棒放进99个杯子里会有怎么样的结论?

  要证明这个结论能想出一种简便的方法来吗?大家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

  师:想出什么办法?谁来说说。

  刚才这样分是怎样分?为什么要用平均分,才能证明这个结论?

  (边摆边说。如果用算式怎样表示?板书(4÷3=1……1)

  学生得出:只要小棒数量比杯子数量多1都有这样的结论。

  2、探究商不是1的情况。

  讨论7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想知道结论吗?还要摆吗?

  那8本书进3个抽屉里。

  10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又是怎样?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 7÷3=2……1

  8÷3=2……2

  10÷3=3……1

  板书:至少数=商+1。

  小结:我们今天探究的原理就是数学中有名的鸽巢原理。

  三、本课总结:

  鸽子÷鸽巢 = 商…… 余数

  至少数 = 商+1

  四、用今天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1、做一做

  2、玩扑克的游戏。

  五、板书:略

  六年级下册数学鸽巢问题第二课时的公开课教案 6

  教学目标:

  1、理解简单的鸽巢问题及鸽巢问题的一般形式,引导学生采用操作的方法进行枚举及假设法探究“鸽巢问题”。

  2、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简单的鸽巢问题,理解“总有”和“至少”的含义。

  教学难点:

  运用“鸽巢原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理解数学中的优化思想。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拿出大王和小王,剩下的牌中共有几种花色?

  2、现在我们一起来玩猜花色的游戏,请5位同学到前面每人随意抽一张纸牌,抽完后不要让老师看到。

  3、抽后老师大胆猜测:一副扑克牌,取出大王和小王,5人每人随意抽一张,至少有2张牌花色相同(课件出示)。

  4、有些同学一定觉得老师只是凑巧猜对了,我们再抽一次,老师还大胆猜测:一副扑克牌,取出大王和小王,5人每人随意抽一张,至少有2张牌花色相同。如果老师猜对了,就给老师点掌声。

  5、如果老师再换5名同学来抽牌,我还敢确定的说至少有2张牌的花色相同,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里面蕴藏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抽屉原理,也叫鸽巢原理或鸽巢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好奇心,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中的联系,知道学习本节课的重要性。)

  二、呈现问题自主探究

  1、小红在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是有这样的发现(课件出示: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学生齐读。

  2、在这句话中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吗?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1)不管:随意,想想怎么放就怎么放。

  (2)总有:一定有。

  (3)至少:最少,最起码。

  师提问:最少2支指的是几支呢?具体来说。

  2、把整句话翻译过来再说一遍。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为接下来的研究做好铺垫。)

  2、你觉得这句话说得对吗?给同学们1分钟时间同学生静静思考一下。

  3、现在同学用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等方法来验证这句话,老师出示自己的温馨提示。(课件出示:温馨提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比如,同桌合作,用纸杯代替笔筒,用铅笔摆一摆,一人摆,一人记录。(注意:不考虑顺序。)

  4、学生汇报验证的方法:

  生1:利用图片来列举出几种放法

  教师提问:我们来看这位同学的摆法,凭什么说“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呢?比2支多也可以吗?

  教师小结:非常好,我们在观察这几种摆法,把符合要求的笔筒用彩色笔标出来:所以说不管怎么放总有一支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生2:利用数字方法列举出几种方法(4,0,0)(3,1,0)(2,1,1)(2,2,0)

  我们一起圈出每种分法不少于2的数字。(表扬生2,方法更简单一些)

  5、同学们像刚才把所有中情况都列举出来,这种方法就叫做列举法或枚举法。(板书)

  6、除了这种枚举法,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也能证明这句话是对的。

  生:先假设每个笔筒中放1支铅笔,这样还剩1支铅笔,这时无论放到哪个笔筒,哪个笔筒就是2支铅笔了,所以我认为是对的。

  师追问:你为什么要现在每个笔筒里放1支呢?

  生:因为一共有4支笔,平均分后每个笔筒只能分到一支。

  师追问:那为什么要一开始就去平均分呢?

  生:平均分就可以使每个笔筒中的笔尽量少一点,如果这样都能符合要求,其他中情况都能符合要求了。

  (设计意图:教师的追问让学生更明确为什么要平均分,平均分的好处是什么。)

  7、这位同学的想法真是太与众不同了,我们为他鼓掌,谁听懂了他的想法,把他的想法在复述一遍。

  8、想这位同学的方法就是假设法。(板书:假设法)

  9、到现在为止,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了。

  三、提升思维构建模型

  1、刚才我们通过不同的方法验证了这句话是正确的,现在老师把题目改一改,同学们看看还对不对了,为什么?(课件出示:把5支铅笔放进4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2、课件继续出示:

  (1)把6个苹果放进5个盘子里呢?

  (2)把10本书放进9个抽屉中呢?

  (3)把100只鸽子放进99个笼子中呢?

  3、我们为什么都采用了假设法来分析,而不是画图用枚举法呢?(枚举法虽然直观,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假设法更具有一般性)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更大的数,让学生感受到用假设法的方便性,实用性,同时引出的优化的思想。)

  4、在数学课堂上我们通常采用更便于我们解决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是一种优化的思想。(板书:优化思想)

  5、引出物体数、鸽巢数、至少数,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吗?(当物体数比鸽巢数多1时,总有一个鸽巢里至少有2个物体。)

  6、回过头来我们看课前老师猜测的扑克牌的游戏,谁能解释一下是怎么回事呢?看来并不是老师神奇,而是鸽巢问题神奇啊。

  7、同学们今天的发现是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最早提出的:课件介绍有关鸽巢问题的来历。

  四、解决问题练习巩固

  通过学生的努力,我们一起研究出鸽巢问原理,现在老师出几道题看同学们是否真的学会了。

  1、5只鸽子飞进了3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2只鸽子。为什么?

  2、把()本书放进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2本书。()中能填几呢?

  (设计意图:习题2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同时也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的探究学习中,我们一起经历了与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一样的伟大发现,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年级下册数学鸽巢问题第二课时的公开课教案 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抽屉原理”(“鸽巢原理”)的基本形式,并能初步运用“抽屉原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或解释相关的现象。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说理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抽屉原理的形成过程,体会和掌握逻辑推理思想和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了解掌握“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模式:

  学、探、练、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师生玩“扑克牌魔术”游戏。

  (1)教师介绍:一副牌,取出大小王,还剩下52张牌,你们5人每人随意抽一张,我知道至少有2张牌是同花色的。相信吗?

  (2)玩游戏,组织验证。

  通过玩游戏验证,引导学生体会到:不管怎么抽,总有两张牌是同花色的。

  2.导入新课。

  刚才这个游戏当中,蕴含着一个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有趣的问题。

  二、呈现问题,探究新知

  课件呈现:例1.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为什么呢?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总有”和“至少”是什么意思?

  (2)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可以怎么放?有几种

  不同的放法?(请大家用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等方法把自己的想法表示出来。)

  (3)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xxx支铅笔?

  (一)自主探究,初步感知

  1、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2、反馈交流。

  (1)枚举法。

  (2)数的分解法:(4,0,0)(3,1,0)(2,2,0)(2,1,1)。

  (3)假设法。

  师:除了像这样把所有可能的情况都列举出来,还有没有别的

  方法也可以证明这句话是正确的呢?

  生:我是这样想的,先假设每个笔筒中放1支,这样还剩1支。这时无论放到哪个笔筒,那个笔筒中就有2支了。

  师:你为什么要先在每个笔筒中放1支呢?

  生:因为总共有4支,平均分,每个笔筒只能分到1支。

  师:你为什么一开始就平均分呢?(板书:平均分)

  生:平均分就可以使每个笔筒里的笔尽可能少一点。

  师:我明白了。但是这样只能证明总有一个笔筒中肯定有2支笔,怎么能证明至少有2支呢?

  生:平均分已经使每个笔筒里的笔尽可能少了,如果这样都符合要求,那另外的情况肯定也是符合要求的了。

  (4)确认结论。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齐):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二)提升思维,构建模型

  师:(口述)那要是

  (1)把5支铅笔放进4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xx支铅笔。

  (2)把6支铅笔放进5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xx支铅笔。

  (3)10支铅笔放进9个笔筒中呢?100支铅笔放进99个笔筒中

  2.建立模型。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你有什么发现?

  生:只要铅笔的数量比笔筒的数量多1,那么总有一个笔筒至少要放进2支笔。

  师:对。铅笔放进笔筒我们会解释了,那么有关鸽子飞入鸽巢的问题,大家会解释吗?(课件出示)

  师:以上这些问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生:其实都是一样的,鸽巢就相当于笔筒,鸽子就相当于铅笔。

  师:像这样的数学问题,我们就叫做“鸽巢问题”或“抽屉问题”,它们里面蕴含的这种数学原理,我们就叫做“鸽巢问题”或“抽屉问题”。(揭题)

  三、基本练习。

  四、拓展提升。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第71页,练习十三,第1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鸽巢问题第二课时的公开课教案 8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6

  二、教学目标

  1.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会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鸽巢问题”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难点:理解“鸽巢问题”,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纸杯

  吸管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引入。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刘谦吗?你们喜欢魔术吗?今天老师很高兴和大家见面,初次见面,所以老师特地练了个小魔术,准备送给大家做见面礼。孩子们,想不想看老师表演一下?

  生:想

  师:我这里有一副扑克牌,我找五位同学每人抽一张。老师猜。(至少有两张花色一样)

  师:老师厉害吗?佩服吗?那就给老师点奖励吧!想不想学老师的这个绝招。下面老师就教给你这个魔术,可要用心学了。有没有信心学会?

  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

  (一)探究例1

  1、研究3根小棒放进2个纸杯里。

  (1)要把3枝小棒放进2个纸杯里,有几种放法?请同学们想一想,摆一摆,写一写,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反馈:两种放法:(3,0)和(2,1)。(教师板书)(3)从两种放法,同学们会有什么发现呢?(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2枝铅笔)你是怎么发现的?(说得真有道理)

  (4)“总有”什么意思?(一定有)

  (5)“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不少于2枝)

  小结:在研究3根小棒放进2个纸杯时,同学们表现得很积极,发现了“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纸杯里放进2根小棒)

  2、研究4根小棒放进3个纸杯里。

  (1)要把4根小棒放进3个纸杯里,有几种放法?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反馈:四种放法:(4,0,0)、(3,1,0)、(2,2,0)、(2,1,1)。(3)从四种放法,同学们会有什么发现呢?(总有一个纸杯里至少有2根小棒)

  (4)你是怎么发现的?

  (5)大家通过枚举出四种放法,能清楚地发现“总有一个纸杯里放进2根小棒”。

  师:大家看,全放到一个杯子里,就有四个了。太多了。那怎么样让每个杯子里都尽可能少,你觉得应该要怎样放?(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每个纸杯里都先放进一枝,还剩一枝不管放进哪个纸杯,总会有一个纸杯里至少有2根小棒)(你真是一个善于思想的孩子。)

  (6)这位同学运用了假设法来说明问题,你是假设先在每个纸杯里里放1根小棒,这种放法其实也就是怎样分?(平均分)那剩下的1枝怎么处理?(放入任意一个文具盒,那么这个文具盒就有2枝铅笔了)

  (7)谁能用算式来表示这位同学的`想法?(4÷3=1…1)商1表示什么?余数1表示什么?怎么办?

  (8)在探究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的问题,同学们的方法有两种,一是

  2枚举了所有放法,找规律,二是采用了“假设法”来说明理由,你觉得哪种方法更明了更简单?

  3、类推:把5枝小棒放进4个纸杯,总有一个纸杯里至少有几根小棒?为什么?

  把6枝小棒放进5个纸杯,总有一个纸杯里至少有几根小棒?为什么?

  把7枝小棒放进6个纸杯,是不是总有一个纸杯里至少有几根小棒?为什么?

  把100枝小棒放进99个纸杯,是不是总有一个纸杯里至少有几根小棒?为什么?

  4、从刚才我们的探究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只要放的小棒比纸杯的数量多1,总有一个纸杯里至少放进2根小棒。)

  5、小结:刚才我们分析了把小棒放进纸杯的情况,只要小棒数量多于纸杯数量时,总有一个纸杯里至少放进2根小棒。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鸽巢问题,也叫抽屉原理。既然叫“抽屉原理”是不是应该和抽屉有联系吧?小棒相当于我们要准备放进抽屉的物体,那么纸杯就相当于抽屉了。如果物体数多于抽屉数,我们就能得出结论“总有一个抽屉里放进了2个物体。

  小练习:

  1、任意13人中,至少有几人的出生月份相同?

  2、任意367名学生中,至少有几名学生,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为什么?

  3、任意13人中,至少有几人的属相相同?”

  6、刚才我们研究的是小棒数比纸杯多1的情况,如果小棒比纸杯数多2呢?多3呢?是不是也能得到结论:“总有一个纸杯里至少有2根小棒。”

  六年级下册数学鸽巢问题第二课时的公开课教案 9

  教学内容

  审定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 鸽巢问题》,也就是原实验教材《抽屉原理》。

  设计理念

  《鸽巢问题》既鸽巢原理又称抽屉原理,它是组合数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最先是由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明确提出来的,因此,也称为狄利克雷原理。

  首先,用具体的操作,将抽象变为直观。“总有一个筒至少放进2支笔”这句话对于学生而言,不仅说起来生涩拗口,而且抽象难以理解。怎样让学生理解这句话呢?我觉得要让学生充分的操作,一在具体操作中理解“总有”和“至少”;二在操作中理解“平均分”是保证“至少”的最好方法。通过操作,最直观地呈现“总有一个筒至少放进2支笔”这种现象,让学生理解这句话。

  其次,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在证明结论的过程中探究方法,总结规律。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特别是这种原理的初步认识,不应该是教师牵着学生去认识,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所以我认为应该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来证明他们的结论是否正确,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再者,适当把握教学要求。我们的教学不同奥数,因此在教学中不需要求学生说理的严密性,也不需要学生确定过于抽象的“鸽巢”和“物体”。

  教材分析

  《鸽巢问题》这是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如任意13名学生,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个月过生日。在这类问题中,只需要确定某个物体(或某个人)的存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指出是哪个物体(或哪个人),也不需要说明通过什么方式把这个存在的物体(或人)找出来。这类问题依据的理论,我们称之为“鸽巢问题”。

  通过第一个例题教学,介绍了较简单的“鸽巢问题”:只要物体数比鸽巢数多,总有一个鸽巢至少放进2个物体。它意图让学生发现这样的一种存在现象:不管怎样放,总有一个筒至少放进2支笔。呈现两种思维方法:一是枚举法,罗列了摆放的所有情况。二是假设法,用平均分的方法直接考虑“至少”的情况。通过前一个例题的两个层次的探究,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至少”的情况,能用这种方法在简单的具体问题中解释证明。

  第二个例题是在例1的基础上说明:只要物体数比鸽巢数多,总有一个鸽巢里至少放进(商+1)个物体。因此我认为例2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尽量平均分”,并能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思维的过程。

  学情分析

  可能有一部分学生已经了解了鸽巢问题,他们在具体分得过程中,都在运用平均分的方法,也能就一个具体的问题得出结论。但是这些学生中大多数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平均分能保证“至少”的情况,他们并不理解。还有部分学生完全没有接触,所以他们可能会认为至少的情况就应该是“1”。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数学活动,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会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渗透“建模”思想。

  2.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3.通过“鸽巢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鸽巢问题”,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具准备:

  相关课件 相关学具(若干笔和筒)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初步体验。

  游戏规则是:请这四位同学从数字1.2.3中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写在手心上,写好后,握紧拳头不要松开,让老师猜。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后面问题的研究中。]

  二、操作探究,发现规律。

  1.具体操作,感知规律

  教学例1: 4支笔,三个筒,可以怎么放?请同学们运用实物放一放,看有几种摆放方法?

  (1)学生汇报结果

  (4 ,0 , 0 ) (3 ,1 ,0) (2 ,2 ,0) (2 , 1 , 1 )

  (2)师生交流摆放的结果

  (3)小结: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筒里至少放进了2支笔。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不会说,“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筒里至少放进了2支笔。”)

  [设计意图:鸽巢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特别是“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筒里至少放进了2支笔。”这句话的理解。所以通过具体的操作,枚举所有的情况后,引导学生直接关注到每种分法中数量最多的筒,理解“总有一个筒里至少放进了2支笔”。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质疑: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次,也能得到这个结论的方法呢?

  2.假设法,用“平均分”来演绎“鸽巢问题”。

  1思考,同桌讨论:要怎么放,只放一次,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学生思考——同桌交流——汇报

  2汇报想法

  预设生1:我们发现如果每个筒里放1支笔,最多放4支,剩下的1支不管放进哪一个筒里,总有一个筒里至少有2支笔。

  3学生操作演示分法,明确这种分法其实就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积极的自主探索,寻找不同的证明方法,在枚举法的基础上,学生意识到了要考虑最少的情况,从而引出假设法渗透平均分的思想。]

  三、探究归纳,形成规律

  1.课件出示第二个例题:5只鸽子飞回2个鸽巢呢?至少有几只鸽子飞进同一个鸽巢里?应该怎样列式“平均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平均分思想,并能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思维的过程。]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2=2……1

  (学情预设:会有一些学生回答,至少数=商+余数 至少数=商+1)

  根据学生回答,师边板书:至少数=商+余数?

  至少数=商+1 ?

  2.师依次创设疑问:7只鸽子飞回5个鸽巢呢?8只鸽子飞回5个鸽巢呢?9只鸽子飞回5个鸽巢呢?(根据回答,依次板书)

  ……

  7÷5=1……2

  8÷5=1……3

  9÷5=1……4

  观察板书,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

  得出“物体的数量大于鸽巢的数量,总有一个鸽巢里至少放进(商+1)个物体”的结论。

  板书:至少数=商+1

  [设计意图:对规律的认识是循序渐进的。在初次发现规律的基础上,从“至少2支”得到“至少商+余数”个,再到得到“商+1”的结论。]

  师过渡语:同学们的这一发现,称为“鸽巢问题”,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鸽巢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下面我们应用这一原理解决问题。

  四、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件出示习题.:

  1. 三个小朋友同行,其中必有几个小朋友性别相同。

  2. 五年一班共有学生53人,他们的年龄都相同,请你证明至少有两个小朋友出生在同一周。

  3.从电影院中任意找来13个观众,至少有两个人属相相同。

  ……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平常事中也有数学原理,有探究的成就感,激发对数学的热情。]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趣的规律?请学生畅谈,师总结

  六年级下册数学鸽巢问题第二课时的公开课教案 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68--69 页《数学广角 --- 鸽巢问题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 初步理解“鸽巢问题”,会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列举、假设、推理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 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鸽巢问题”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2)使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

  【教学重点】

  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鸽巢问题”,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 .游戏:上课前咱们先玩个游戏

  规则:一副牌,取出大小王,还剩52 张,上来5 人每人随意抽一张。抽 到牌后藏好,老师能猜出你们这5张牌中至少有2 张牌是同花色的。

  请5 个同学参加游戏,然后举起手中的牌让同学们见证奇迹。猜对了,给老师点掌声。有的同学会说这是巧合,那咱们再抽一次,这次让5个同学看着牌抽,选好自己要抽的花色,我猜你们这5张牌中还会至少有2 张牌是同花色的。谁有兴趣,请举手,再玩一次。

  2. 导入课题:

  知道刚才的游戏老师为什么能猜对吗?这里面蕴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问题,你们想不想来研究研究?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类问题,“鸽巢问题”。 (板书课题)

  下面我们先从简单的情况入手。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一)教学例1 (由枚举法引出假设法, 初步“建模” ——平均分。 )

  出示例1:把4 支笔放进 3 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 2 支笔。

  1.理解 “总有”和“至少”的意思。

  2 .运用“枚举法”初步探究。

  (1 ) 把 4 支笔放进 3 个笔筒里,有几种不同的放法?自己动手在小组内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把出现的几种情况都记录下来。

  (2 )展示不同的方法。

  (3)讲解:像这样一一列举出来的方法,在数学上叫枚举法。

  3 .通过比较,引导“假设法”。

  启发:你们在分的过程中有没有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也能得到这个结论?小组商量后再交流。课件展示

  总结:假设每个笔筒先平均分1支,剩下的一支笔随便放入哪一个笔筒,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有2支笔。

  4.初步“建模” ----平均分 。

  引导:运用“假设法”先在每个笔筒里分 1 支,这种均等的分法,又叫平均分,用什么方法计算?你能列式表示吗?

  板书: 4 ÷ 3=1 …… 1 1+1=2

  5.对比择优,体会“假设法”的优越。

  对比:刚才用枚举和假设法两种方法进行思考,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呢?为什么?

  发现:枚举法是一一列举来验证,在数字比较大的时候有局限性,而假设法先用平均分的方法在数据大的时候也同样适用。

  6.概括“鸽巢问题”的一般规律。

  追问:如果增加笔和笔筒的数量,又会怎样呢?

  出示

  (1 ) 把 5 支笔放进 4 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几支笔?为什么?

  (2 )把 6 支笔放进 5 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几支笔?为什么?

  (3 )把 100 支笔放进 99 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 , 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几支笔?为什么?

  启发:“照样子,你能说一句这样的话吗?”

  提问:发现了什么规律?

  概括:只要笔的数量比笔筒数量多1, 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 2 支笔。

  7.提问:难道这个规律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存在吗?如果余数不是1, 这个规律还存在吗?

  出示课件:7只鸽子飞进了5个鸽笼,那么至少又会有几只鸽子飞进同一个鸽笼呢?

  反馈质疑:运用“假设法”,每个鸽笼里先平均飞进 1 只,余下的两只会怎样飞呢?

  追问: 哪种情况更符合“至少”这个结论呢?

  优化答案:5 ÷ 3=1 …… 2 1+1=2

  8只鸽子飞进了5个鸽笼,那么至少又会有几只鸽子飞进同一个鸽笼呢?11只呢?24只呢?

  8. 总结规律。

  看来你们又发现规律了,是吗?说一说。

  总结概括:咱们把笔和鸽子数量叫做物体数,笔筒和鸽笼数量叫抽屉数,如果平均分后有剩余,那么总有一个鸽笼里放进“商 +1 ”本书。

  (二)了解小资料—— “鸽巢问题”。

  (三)你理解上课前表演的扑克牌游戏的道理了吗?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基础园 ---- 我会填空

  (1)把50本书放入49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 )支笔。

  (2)10只鸽子飞回4个鸽巢,不管怎么飞,总有一个鸽巢里至少有()只鸽子。

  2、 拓展练习。

  (1)三个小朋友做游戏,至少有(  )个小朋友性别相同。

  (2)咱们学校有15位老师,我们中至少有(   )人属相相同。

  四、课堂总结反思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自己的收获或感受吧!

  1. 学生反思总结数学思想方法,归纳所学知识。

  2. 师:最后,老师送同学们一句话 , 在学习中“ 只要留心观察加上细心思考, 总有 新的发现!”

  五、作业

  (1)南奇小学有学生367人,我们可以肯定,在这367人中,至少有( )人的生日在同一日。

  (2)一副扑克牌(除去大小王)52张牌,从中随意抽14张牌,无论怎么抽, 至少有2张牌是同一点数的?为什么?

  板书:鸽巢问题(抽屉原理)

  物体数抽屉数商余数至少数=商+1

  5 ÷4=1……1 1+1=2

  6 ÷5=1……1 1+1=2

  100÷99=1……1 1+1=2

  7 ÷ 5= 1……2 1+1=2

  8 ÷ 5= 1……3 1+1=2

  11÷ 5=2……12+1=3

  24÷ 5=4……44+1=5

  • 相关推荐

【六年级下册数学鸽巢问题第二课时的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05-22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设计02-04

六年级数学《鸽巢问题》教学设计03-12

鸽巢问题的教学反思(精选11篇)04-19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精选11篇)04-13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精选12篇)07-06

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反思(通用9篇)04-25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通用11篇)10-13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2篇)03-31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0篇)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