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大班教案

2022-04-02 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熊猫》大班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熊猫》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2、初步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

  3、通过大熊猫的黑白对比、学习浓墨、淡墨的运用。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熊猫

  2、幼儿用水墨画工具,画纸。

  活动过程

  一、欣赏讨论

  1.你们喜欢黑色吗?

  教师:其实黑色也很漂亮又很有用,想一想我们画哪些东西的时候需要黑色?

  2.欣赏大熊猫图片

  教师:找找大熊猫身体上哪些地方有黑色。

  二、师生共同讨论画法。

  1.今天我们要用水墨画来画大熊猫。

  教师:墨可以调成淡墨、浓墨,那么大熊猫身上黑的地方用什么墨?

  其它地方又用什么墨呢?

  2.请个别幼儿上来试画大熊猫,大家欣赏讨论。

  (边欣赏大熊猫图片)

  大熊猫由哪些部分组成?像什么形状?用浓墨还是淡墨?

  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3.教师和幼儿共同完成范画。

  三、提出创作要求

  教师: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大熊猫,有吃东西的,有睡觉的,有坐在地上的,有爬在树上的。

  现在我们用画笔来给你喜欢的大熊猫画个像,画相前要先想好:

  大熊猫和谁在一起?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把大熊猫的动作也要画下来!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重点

  1.教给幼儿孩掌握调浓墨、淡墨的技巧。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不同的熊猫形态。

  3.提醒幼儿注意水墨画作画习惯,鼓励刚入门的孩子正确握笔。

  4.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水墨画技巧作画,并能用颜料添画背景。

  五、欣赏评价

  展示幼儿作品,相互欣赏,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说说为什么。

《大熊猫》大班教案2

  设计意图:

  安全教育工作是大家所重视的,但是安全教育活动设计却仍然不多见。在一次兴趣组活动中,和大班小朋友聊天的时候,问起:如果碰到坏人你该怎么办?孩子们的回答很出乎我的预料:孙悟空、奥特曼等动画明星成了很多孩子心目中的英雄兼救星,这让我感到了身上的重担。偶然的机会,和他们又聊起《幼儿画报》里的故事,有个孩子介绍了"电梯里有只大熊"的故事,并且很认真地补充说:红袋鼠碰到坏人很勇敢的!于是就萌生了将此活动设计成一个安全教育活动的念头。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集体讨论活动,大胆地表述自己的看法,并在相互的交流中学会安静地倾听、获得启发。

  2、通过看VCD、讨论等活动,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知识,知道在单独情况下遇到一些陌生人时应该具有的警惕性行为。

  3、在扮演等活动中感受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以及遇到危险时能够想办法应对的勇敢精神。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初步懂得做事要小心,遇到意外不慌张,并设法解决。

  活动准备:

  《幼儿画报》图书若干册、配套赠送的VCD故事、幻灯T课件、随机图片(如一个人在家、遇到过分热心的人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入如果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遇到了陌生人,怎么办?

  (幼儿都知道要警惕,不给陌生人开门等,给幼儿心理上作好的铺垫)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引申出:如果你和陌生人是在外面(如走廊上、草地上、公园里、电梯里等)遇到的,而你又是一个人,那会有什么危险?你会怎么办?

  (出现问题情境)

  二、欣赏与理解故事"电梯里有只大熊"1、导语:有一只红袋鼠,他一个人乘坐电梯时,在电梯里碰到了一个陌生人,他会怎么办呢?

  2、欣赏动画片

  3、理解故事

  (1)红袋鼠碰到了谁?(一只大熊,有着尖尖的牙齿和锋利的爪子)

  (2)红袋鼠心里是怎么想的?(害怕大熊会绑架自己、或是吃掉自己、或是拐卖自己)

  (3)他是怎么做的?(想办法救自己:让电梯每层都停下来,如果看到人就大声呼救)

  (4)假如你也在场,你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将问题从动画片抛向幼儿自己)

  (5)熊奶奶对红袋鼠说什么?(肯定自救的积极行为)

  (6)你看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三、观看幻灯、讨论

  1、出示几种场合:一人在家、陌生人给你吃东西等等,请幼儿讨论应该怎么办?

  将一些正确、合理的方法用简单的动画表示出来。

  2、分组讨论:请幼儿自由结伴,自选一种场景,将合适的做法画下来。

  3、交流相互之间的发现:展示各组的画,相互介绍四、活动延伸1、两人结伴阅读故事"电梯里有只大熊",回忆并讨论,说说红袋鼠还可以怎么做?如果你也在电梯里,你会怎么办?

  2、故事表演:幼儿自己分配故事的角色,开展《电梯里有只大熊》的故事表演活动。鼓励幼儿进行创编,增加一些故事情境,或是将故事的场景、情节进行改编,从中获得相应的自救知识。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首先充分地让幼儿去试一试能不能接住还没有落的球、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接住这样的球,活动中我注意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去感知,从而去尝试发现“自抛自接球”的方法。并注意观察幼儿在尝试过程中的问题,及时以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幼儿找出问题的所在,提供给幼儿充分表达、表现的机会,满足他们的需要,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又加以经验的提升,易于幼儿理解、掌握和提高。“先练后讲、先试后导”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有了前面的尝试以及讨论,幼儿初步掌握了“自抛自接球”的正确方法,并产生了继续尝试的欲望。于是,和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使得孩子自抛自接球的动作成功率大大提高,使幼儿的兴趣更高,同时教师和孩子共同念的儿歌也起到控制幼儿抛接节奏快慢的作用。有3个幼儿在开始抛球时因为害怕自己接不住,不敢抛,后来在老师的鼓励和其他小朋友的帮助下,慢慢开始尝试,从不敢抛到接不住到像抱着宝贝一样抱住球,他们从中体会到的快乐可想而知了。在跟着儿歌抛的环节中他们还是有点跟不上节奏,但我相信他们多练习几次,平时在多给一些鼓励,多给一些表现的机会,他们会做的更好。

《大熊猫》大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大熊猫的主要外形特征,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2、让幼儿知道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是国宝,应保护大熊猫。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丰富词汇:珍贵、竹笋。

  活动准备:

  大熊猫玩具一个。

  活动过程:

  一、用谜语引出课题,让幼儿猜:"像熊比熊小,像猫比猫大。竹笋当粮食,竹林里安家。"(大熊猫)

  二、出示大熊猫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大熊猫的外形特征

  教师出示大熊猫玩具,提出问题,引导幼儿依次观察大熊猫的头、嘴、眼睛、耳朵、鼻子、身体、四肢、尾巴等。

  小结:大熊猫的头是圆形,头上有嘴、鼻子、眼睛、耳朵。一张嘴,一对小眼睛周围长着黑色的毛,像带黑色的眼镜。鼻子是黑色的,在脸的中央,两只小耳朵是黑色的。身体胖乎乎的是椭圆形,全是白色。有四条粗短的腿,长圆形,是黑色的,尾巴短短的是黑色。

  三、讲述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教师提出问题:大熊猫生活在哪里?它喜欢吃什么?怎样生活?是怎样走路的? 小结:大熊猫住在长有竹林的高山上,喜欢吃竹叶、竹笋。它喜欢独居,白天睡觉,晚上出来吃东西,会爬树,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的。

  四、谈话:大熊猫与人类的关系。

  "为什么称大熊猫为国宝?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大熊猫?你喜欢大熊猫吗?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

  小结:(为什么称大熊猫为国宝参见教学资料)小朋友在动物园、电影、电视或图书中见过大熊猫。大熊猫形体美丽,动作有趣,性情温雅,可供大家观赏,还可以表演精彩的节目,是我们和世界人民喜爱的动物。但它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危险,我们要救救大熊猫,保护大熊猫,让它永远生活在地球上。

  活动反思:

  科学教育蕴含的教育价值主要在于亲历探究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应用。幼儿学习的动机与成人不同,他们的动机完全依赖于对被认知对象感兴趣的程度。

《大熊猫》大班教案4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大熊猫成长的过程,对大熊猫的成长奥妙感兴趣。

  2、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知道大熊猫的哺育很困难。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准备学习包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猜想和讨论:大熊猫妈妈生出来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它们是怎样长大的?

  2、观看“大熊猫成长记”的VCD,观察了解大熊猫成长的过程。

  3、谈话交流:

  a.大熊猫妈妈生出来的孩子是什么样的?

  b.大熊猫孩子是怎样长大的?

  c.大熊猫爱吃什么?喜欢住在什么地方?

  e.大熊猫有什么本领?它们是怎样学本领的?

  4、按大熊猫成长的过程,使用学习包中的图片逐图讲述大熊猫成长的过程。

  5、讨论如何在班上建构一个“大熊猫乐园”。

  6、在谈话交流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再次观看“大熊猫成长记”的VCD片段或生成新的问题。

  活动反思:

  科学教育蕴含的教育价值主要在于亲历探究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应用。幼儿学习的动机与成人不同,他们的动机完全依赖于对被认知对象感兴趣的程度。

  7、大班主题大熊猫教案反思

  教学内容:

  歌表演:《大熊猫》

  教学目标:

  1、欣赏《大熊猫》,对音乐形象充分展开想象。

  2、聆听《大熊猫》,自编动作表演。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

  1、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想象。

  2、用生动形象的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神态。

  教学难点:

  感受乐曲的意境和情景,能跟着音乐表演。

  教学准备:《大熊猫》欣赏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欣赏《大熊猫》

  1、今天,孙老师带小朋友去大森林看动物音乐会。一大早,森林里可美了!让我们轻轻地走进大森林,仔细地听听、看看,你会想到什么?

  2、小朋友在大森林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

  3、动物音乐会的第一位演员出场了,它就是可爱的熊猫。这只熊猫是什么样子的?它在表演什么动作?

  4、小朋友看到的熊猫有……的,它在表演……,我们也来学学熊猫可爱的样子。

  5、出示课题--《大熊猫》,简介作品。

  6、生根据音乐速度变化分段。

  7、生总赏全曲,随音乐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自由表演。

  三、课堂总结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馈:

  教学反思

  第一个部分:通过猜谜语的方式,激发幼儿对这节活动课的喜爱

  第二各部分: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小朋友们了解大熊猫,初步知道大熊猫长什么样子,喜爱什么?这节最大的难点是,幼儿对画椭圆与圆形掌握不好。所以在幼儿实际操作中,老师要给予幼儿帮助。多鼓励幼儿。

  第三部分:通过贴画,来鼓励幼儿。

  最后,我认为通过这节美术课,能让幼儿简单了解熊猫,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圆与椭圆,让幼儿知道大熊猫喜欢吃竹叶,是我们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

  8、大班美术可爱的大熊猫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和大熊猫图片,简单的画出大熊猫的体态。

  2、增强幼儿爱护大熊猫的情感。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课件大熊猫、大熊猫图片、录音机、磁带、彩笔、油画棒、绘画纸,小椅子、呼啦圈。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随着音乐全体小朋友学着大熊猫的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课件:(大熊猫吃竹子的画面、玩耍的画面),让幼儿观察并讲述大熊猫的外形特征。

  小朋友,图上是谁啊?(大熊猫)大熊猫在干什么?(在吃竹子、在玩……)大熊猫长什么样子啊?(身上有毛,有黑色的、有白色的,有四条腿,有一条尾巴,有两只半圆形的耳朵,身体胖胖的……)教师总结:刚才小朋友们看的真仔细,说的太好了,大熊猫身体肥胖,四肢粗壮,皮毛黑白分明,四肢、肩部和耳朵黑亮,眼睛周围也是八字形的黑毛,其余均为白毛。而且大熊猫生活在山林中,喜欢吃竹叶和竹笋。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朋友们看磁性黑板,出示熊猫图片,请幼儿观察静止的熊猫的样子。

  3、老师在卡纸上示范并讲解大熊猫的画法。

  1)大熊猫圆圆的大脑袋。

  2)出大熊猫椭圆形的白色身体。

  3)画出大熊猫又粗又短的四条黑腿。

  4)给大熊猫添画上眼睛、鼻子、耳朵。

  5)给大熊猫进行着色。

  4、幼儿在绘画纸进行绘画。

  1)自己画,老师巡回指导,必要时给予帮助。

  2)画简单的大熊猫的基础上,大胆想象,画出不同形态的大熊猫。

  3)为大熊猫添画竹笋、竹叶等。

  4)给大熊猫进行着色。注意画面的整洁,涂色要均匀。

  7、对孩子的作品进行评价,组织孩子们选出不同姿态的大熊猫,组成熊猫的一家,进行组合活动,并进行讲述活动,发展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合能力。

  8、小朋友,今天我们把大熊猫的一家打扮的这么漂亮,它们可高兴了。让我们一起祝贺一下,来做一个《大熊猫钻圈》的游戏,好不好?(好!)老师讲明游戏的玩法、规则和注意事项。

  玩法:幼儿排成两队,第一个幼儿学习大熊猫的模样,手脚着地,钻过呼啦圈后,返回拍第二个小朋友的手,依次类推,看哪一队的小朋友先钻完,哪队便为胜方。

  规则:必须手脚着地钻过呼啦圈。

  注意事项:不能碰倒呼啦圈。

  三、活动延伸:

  刚才小朋友们表现太棒了!现在让我们把大熊猫送回家吧。

  听着音乐,组织孩子们张贴自己的作品到互动墙壁上。

  四、结束部分:

  教学反思

  第一个部分:通过猜谜语的方式,激发幼儿对这节活动课的喜爱

  第二各部分: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小朋友们了解大熊猫,初步知道大熊猫长什么样子,喜爱什么?这节最大的难点是,幼儿对画椭圆与圆形掌握不好。所以在幼儿实际操作中,老师要给予幼儿帮助。多鼓励幼儿。

  第三部分:通过贴画,来鼓励幼儿。

  最后,我认为通过这节美术课,能让幼儿简单了解熊猫,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圆与椭圆,让幼儿知道大熊猫喜欢吃竹叶,是我们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

《大熊猫》大班教案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各种圆表现熊猫的基本特征,并用黑色和白色给熊猫涂色。

  2、观察熊猫的图片,观察熊猫的外形特征,大胆想象画出不同动作姿势的熊猫形象。

  3、喜欢熊猫,有保护熊猫的意识。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难点】

  自己安排画面,添加相应的背景丰富画面

  【活动准备】

  1、幼儿的画纸、记号笔、油画棒人手一份。

  2、熊猫的头、身体、脚、尾巴各4份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活动为导引,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脑蛋圆圆的,眼睛黑黑的,身穿黑白衣,爱吃嫩竹子。

  2、教师告诉幼儿熊猫是我国的珍稀动物,是国宝,我们人人爱护大熊猫。

  二、出示熊猫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熊猫的外形特征。

  1、提问:

  (1)熊猫长得什么样子的?熊猫哪个部位的毛是黑色的,哪个部位的毛是白色的?

  (2)熊猫的头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3)熊猫的眼睛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4)熊猫的耳朵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5)熊猫的身体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6)熊猫的四肢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7)教师总结:熊猫的头圆圆的,耳朵象半圆,熊猫的身体胖胖的,象个气球,四肢短短的,有点象椭圆形,它的身上有黑色和白色的毛。

  2、老师这里有了熊猫头、身体、脚、尾巴,请小朋友上来放一放熊猫会有哪些姿势?

  3、请3—4个幼儿上来摆放,大家一起学学熊猫姿势。

  三、幼儿学习作画。

  1、今天我们就要来熊猫。谁来告诉大家,熊猫是怎么画的呢?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在画纸上进行简单示范,让幼儿了解正面熊猫的基本画法。

  2、教师引导幼儿想象不同姿态的熊猫。

  教师:熊猫乐园的熊猫都在干什么呢?熊猫们会做什么呢?教师根据幼儿讲述绘画出1—2中不同姿态的熊猫。

  四、交代要求,幼儿绘画熊猫,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

  1、鼓励幼儿画出熊猫的不同姿态,并能想象一定的情节,如熊猫爬树、熊猫玩球、熊猫顶伞等。

  2、提醒幼儿涂色时,要顺着一个方向轮廓线来回地涂色,保持画面整洁。

  五、展示幼儿的作品,进行讲评。

  让幼儿烁烁自己画的熊猫在干什么?并选出自己喜欢的图画,说说为什么?

  【活动反思】

  在日常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用此方法制作各种小动物,并应用于各游戏活动中。如:进行探索活动,用磁铁使熊猫动起来;语言角的故事表演(边听故事边摆弄各种小动物,加深幼儿对故事的记忆和理解);用于教室的环境布置(让孩子参与环境布置,体验成功的快乐)。

《大熊猫》大班教案6

  设计意图:

  安全教育工作是大家所重视的,但是安全教育活动设计却仍然不多见。在一次兴趣组活动中,和大班小朋友聊天的时候,问起:如果碰到坏人你该怎么办?孩子们的回答很出乎我的预料:孙悟空、奥特曼等动画明星成了很多孩子心目中的英雄兼救星,这让我感到了身上的重担。偶然的机会,和他们又聊起《幼儿画报》里的故事,有个孩子介绍了“电梯里有只大熊”的故事,并且很认真地补充说:红袋鼠碰到坏人很勇敢的!于是就萌生了将此活动设计成一个安全教育活动的念头。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集体讨论活动,大胆地表述自己的看法,并在相互的交流中学会安静地倾听、获得启发。

  2、通过看VCD、讨论等活动,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知识,知道在单独情况下遇到一些陌生人时应该具有的警惕性行为。

  3、在扮演等活动中感受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以及遇到危险时能够想办法应对的勇敢精神。

  4、教会幼儿做个胆大的孩子。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画报》图书若干册、配套赠送的VCD故事、幻灯 T课件、随机图片(如一个人在家、遇到过分热心的人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入 如果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遇到了陌生人,怎么办?(幼儿都知道要警惕,不给陌生人开门等,给幼儿心理上作好的铺垫)

  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引申出:如果你和陌生人是在外面(如走廊上、草地上、公园里、电梯里等)遇到的,而你又是一个人,那会有什么危险?你会怎么办?

  (出现问题情境)

  二、欣赏与理解故事“电梯里有只大熊”

  1、导语:有一只红袋鼠,他一个人乘坐电梯时,在电梯里碰到了一个陌生人,他会怎么办呢?

  2、欣赏动画片

  3、理解故事

  (1)红袋鼠碰到了谁?(一只大熊,有着尖尖的牙齿和锋利的爪子)

  (2)红袋鼠心里是怎么想的?(害怕大熊会绑架自己、或是吃掉自己、或是拐卖自己)

  (3)他是怎么做的?(想办法救自己:让电梯每层都停下来,如果看到人就大声呼救)

  (4)假如你也在场,你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将问题从动画片抛向幼儿自己)

  (5)熊奶奶对红袋鼠说什么?(肯定自救的积极行为)

  (6)你看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三、观看幻灯、讨论

  1、出示几种场合:一人在家、陌生人给你吃东西等等,请幼儿讨论应该怎么办?将一些正确、合理的方法用简单的动画表示出来。

  2、分组讨论:请幼儿自由结伴,自选一种场景,将合适的做法画下来。

  3、交流相互之间的发现:展示各组的画,相互介绍

  四、活动延伸

  1、两人结伴阅读故事“电梯里有只大熊”,回忆并讨论,说说红袋鼠还可以怎么做?如果你也在电梯里,你会怎么办?

  2、故事表演:幼儿自己分配故事的角色,开展《电梯里有只大熊》的故事表演活动。鼓励幼儿进行创编,增加一些故事情境,或是将故事的场景、情节进行改编,从中获得相应的自救知识。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首先充分地让幼儿去试一试能不能接住还没有落的球、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接住这样的球,活动中我注意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去感知,从而去尝试发现“自抛自接球”的方法。并注意观察幼儿在尝试过程中的问题,及时以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幼儿找出问题的所在,提供给幼儿充分表达、表现的机会,满足他们的需要,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又加以经验的提升,易于幼儿理解、掌握和提高。“先练后讲、先试后导”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有了前面的尝试以及讨论,幼儿初步掌握了“自抛自接球”的正确方法,并产生了继续尝试的欲望。于是,和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使得孩子自抛自接球的动作成功率大大提高,使幼儿的兴趣更高,同时教师和孩子共同念的儿歌也起到控制幼儿抛接节奏快慢的作用。有3个幼儿在开始抛球时因为害怕自己接不住,不敢抛,后来在老师的鼓励和其他小朋友的帮助下,慢慢开始尝试,从不敢抛到接不住到像抱着宝贝一样抱住球,他们从中体会到的快乐可想而知了。在跟着儿歌抛的环节中他们还是有点跟不上节奏,但我相信他们多练习几次,平时在多给一些鼓励,多给一些表现的机会,他们会做的.更好。

《大熊猫》大班教案7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和大熊猫图片,简单的画出大熊猫的体态。

  2.增强幼儿爱护大熊猫的情感。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课件大熊猫、大熊猫图片、录音机、磁带、彩笔、油画棒、绘画纸,小椅子、呼啦圈。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随着音乐全体小朋友学着大熊猫的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课件:(大熊猫吃竹子的画面、玩耍的画面),让幼儿观察并讲述大熊猫的外形特征。

  小朋友,图上是谁啊?(大熊猫)大熊猫在干什么?(在吃竹子、在玩……)大熊猫长什么样子啊?(身上有毛,有黑色的、有白色的,有四条腿,有一条尾巴,有两只半圆形的耳朵,身体胖胖的……)

  教师总结:刚才小朋友们看的真仔细,说的太好了,大熊猫身体肥胖,四肢粗壮,皮毛黑白分明,四肢、肩部和耳朵黑亮,眼睛周围也是八字形的黑毛,其余均为白毛。而且大熊猫生活在山林中,喜欢吃竹叶和竹笋。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朋友们看磁性黑板,出示熊猫图片,请幼儿观察静止的熊猫的样子。

  3.老师在卡纸上示范并讲解大熊猫的画法。

  1)大熊猫圆圆的大脑袋。

  2)出大熊猫椭圆形的白色身体。

  3)画出大熊猫又粗又短的四条黑腿。

  4)给大熊猫添画上眼睛、鼻子、耳朵。

  5)给大熊猫进行着色。

  4.幼儿在绘画纸进行绘画。

  1)自己画,老师巡回指导,必要时给予帮助。

  2)画简单的大熊猫的基础上,大胆想象,画出不同形态的大熊猫。

  3)为大熊猫添画竹笋、竹叶等。

  4)给大熊猫进行着色。注意画面的整洁,涂色要均匀。

  7.对孩子的作品进行评价,组织孩子们选出不同姿态的大熊猫,组成熊猫的一家,进行组合活动,并进行讲述活动,发展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合能力。

  8.小朋友,今天我们把大熊猫的一家打扮的这么漂亮,它们可高兴了。让我们一起祝贺一下,来做一个《大熊猫钻圈》的游戏,好不好?(好!)

  老师讲明游戏的玩法、规则和注意事项。

  玩法:幼儿排成两队,第一个幼儿学习大熊猫的模样,手脚着地,钻过呼啦圈后,返回拍第二个小朋友的手,依次类推,看哪一队的小朋友先钻完,哪队便为胜方。

  规则:必须手脚着地钻过呼啦圈。

  注意事项:不能碰倒呼啦圈。

  三.活动延伸:

  刚才小朋友们表现太棒了!现在让我们把大熊猫送回家吧。

  听着音乐,组织孩子们张贴自己的作品到互动墙壁上。

  四.结束部分:

  随着音乐,老师组织孩子们学着大熊猫的样子,出去寻找东西吃。教育孩子们要爱护大熊猫,发动家人和朋友一起爱护国家一级动物——大熊猫。

  【活动反思】

  虽然这只是一节随堂课,但是作为执教者,我觉得它不仅目标明晰,环节清楚,而且从幼儿的作品上分析,幼儿对这次的活动很感兴趣,并基本上把大熊猫圆圆胖胖的身体特征表现出来,不得不说这是一次成功的教学活动。

  一、情境法激发幼儿绘画兴趣

  “大熊猫要出国演出,它想把自己的画像送给外国朋友,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好吗?”,教师给幼儿创设了“给大熊猫照相”的情境,小画家一下子变成了摄影师,幼儿别提多兴奋了。有的幼儿为了让大熊猫的演出更精彩,还给大熊猫佩戴了漂亮的蝴蝶结呢!为了加快幼儿的绘画速度,教师继续创设情境说:“哇,现在大熊猫已经上飞机了,飞机马上要起飞了,你们赶紧画呀,否则熊猫的画像就没法带到国外去了”,刚说完这句话,就听见幼儿喊:“飞机快起飞了,大家快点画啊!”

  二、图形结合法的运用恰到好处

  大熊猫圆圆胖胖的,身体与四肢是圆形或椭圆形的,耳朵半圆形、眼睛圆形、眼圈椭圆形、嘴半圆形、鼻子半圆形,用图形结合法组织幼儿绘画,便于幼儿对熊猫基本特征的把握。由此我联想到,许多绘画作品如房子、小动物、人物,都融合一定的形状在其中,在组织教学时是否可以借鉴此法呢?

  三、简洁的提问启发幼儿积极地思考

  活动中的提问简洁明了、环环相扣,能积极地启发幼儿的思考。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范画的观察,大胆的参与讨论,在讨论中一步步的解决问题,完成本活动的教学目标。

  应该说,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是绘画技能的学习,同时还注重幼儿情感的培养。黑色原来也是一种漂亮而有用的颜色,圆圆胖胖的大熊猫原来时如此的可爱。

  启发:

  在诸多的绘画活动中,教师往往关注的是作品的绘画方法,追求的是幼儿是否画的好,其实,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不科学的,是与《纲要》精神相违背的,教师应以美术教学为载体,积极融合情感、科学、交往、语言等多方面因素于一体,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成功的活动中,往往会有很多相关的因素,细细思考总结出最重要的一点,再把它挖深扣细,这样会更后深度,更有着眼点,比如:突出情境性等,名字也可以更适合内容来起,你说呢?

【《大熊猫》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国宝——大熊猫》教案04-01

《国宝——大熊猫》教案15篇04-01

大班环保教案03-31

蒲公英大班教案03-07

大班安全教案区域教案03-31

大班游戏教案跨教案03-23

大班绘本教案优秀教案03-16

大班诗歌教案《摇篮》08-23

侧面头像大班教案03-28

天气记录大班教案03-28

孤独之旅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