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和所有中国民间的手工艺术是一样的,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以下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剪纸来历简介,仅供参考!
剪纸的由来
关于剪纸的由来,其实很早以前就开始了。那时候的人尝试着用一些图形来记事和内容呈现,但那时纸张还并没有出现,人们只能将一些资料记载在青铜器、竹简、兽皮等载体之上。而随着纸张的出现,这些创造性的图案便开始往纸张上转移。通过这样的前后对比,我们就能够看出,剪纸的由来就是来自于先民的图案记录方式。
1、中国传统文化剪纸艺术的历史有着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在一些薄片材料上制作工艺品,这是早在纸张出现以前就开始流行起来的,虽不是纸张制作,但却如出一辙,这就为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出现奠定了基础。据说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就可以为此证明。
2、而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艺术,应该是纸张的出现才正式开始的。剪纸的主要制作材料就是纸,而汉代时期纸张的出现,这就促进了剪纸的出现、发展和普及。那时候的纸张易腐烂,所以人们不会珍藏起来,坏了还能重新再剪。
3、北朝时期,人们用纸剪出各种美丽的图案花纹,据说目前发现最早且有据可查的剪纸便是在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发现的五幅北朝团花剪纸。那时候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且少雨,纸张不易霉烂,小编猜想,这或许也是在新疆发现北朝剪纸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4、到了唐代,剪纸已经有了大发展,那时候的人将剪纸图案应用于其他工艺方面,并且还有利用剪纸招魂的风俗流行。在考古挖掘出多种唐代剪纸工艺品,如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即可看出当时的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相当高超,画面构图完整,表达出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
5、到了宋代,造纸业成熟,使得剪纸艺术越发普及。宋代剪纸用于各种领域之中,并且在南宋时期,还出现了以此为职业的艺人。那时候皮影戏盛行,也有用厚纸制作皮影造型的。宋代剪纸最大的创造便是瓷器剪纸印花图案,它是在施釉之时,贴上剪纸,入窑烧制而成的。
6、到了明清时代,民间剪纸艺术越发成熟,已经走向鼎盛时期。这时候的民间剪纸艺术运用范围就更加广阔了。但凡民间彩灯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再加工而成的。然而在明清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剪纸,更多的是常常用作家居装饰,美化家居环境。
剪纸的来历传说故事
汉朝时期,那个时候刚刚发明了纸不久,一位书生(当时的我),十分的落魄,家里有一位身体不好的妻子——似玉,还有一个6——7岁的男孩:碧玉。
这位书生真的很有才,可是就是没有人赏识,无人问津。而且手脚比较笨,干点别的还是不是很行,幸好有时妻子给别人帮点忙,帮人做点衣服赚点钱,在这个艰难的环境中度日!使我欣慰的是,我的碧玉十分的懂事和听话,别看年纪很小却帮助母亲烧饭洗碗,从来不与别人家的孩子比吃的玩的。
这年冬天特别的寒冷,在接近年关的时候,似玉身体又有些感觉不舒服,有好几日下不了地了,眼看家里的米只剩下那么一点点了,我很着急,于是到一些大户人家央求,是否需要写字,因为我为人很刚直,不愿意向别人讨要什么。可是那些大户人家对此都不感兴趣。
无奈我只好饿着肚子回往家里走。
走到半路,天下起了大雪,呼呼的北风冻得我特别的冷。我急急的往家赶,快到家门口的时候,我发现一位老太太倒在了那里,老人家穿的很是破烂,左手拄着一个棍子,右手拿着一只破碗。我看到这里心生怜悯,赶忙把老人家扶起,搀着她走到了屋内。
进到屋内,我向似玉告知原委,碧玉主动去烧水,似玉强撑着病弱的身体,把家里仅剩下的一点点的米拿了出来,熬了一大碗稀粥。这时老人家慢慢的缓醒过来,我赶紧把稀粥弄得不烫嘴的程度,慢慢的让老人喝下。时值天色已晚,老人好像明白过来什么,问:是你们救了我?你们也一起吃饭吧!似玉说,“我们不饿,老人家您先吃吧!”“唉!那我就先吃了!”老人家无奈的说。
我现在心里为了晚饭发愁,但是又不便说什么,于是索性拿出笔来在一张拣来的纸上写一个“福”字。
当喝完这碗稀粥,老人的身体似乎恢复了很多。于是站起身来四处打量这间屋子,一看是穷的可怜,几乎什么都没有。看了看似玉,说,孩子你身体不舒服吧!似玉说,每年到冬天这会儿都是这样,身体总是不舒服。老人从怀里摸出一种像草药一样的东西,说,烧点水,把它放在里面,熬水喝了之后,你的病就会好了!
又回身看看我写的“福”字,拿起来似乎要看的真切,可哪知道,她用手三下五下给撕了!我当时就急了,这张纸是我好不容易拣到了,我们一家救了您,要过年了,我们家想贴个福字,以求明年的好运,可 ……您为何要把它撕掉呢? 老人家不紧不慢的说到:把我撕的“福”字展开来看看是什么样子?
碧玉好奇跑过来慢慢的把它展开,呀,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一个福字被一条大鱼围着,而且经过这番“撕”之后,福字更有立体感了!把小碧玉乐得小嘴都合不上了,把这张纸抱在胸前让他妈妈看,还说这样好不好看!
老人家不等我们说什么,又从怀里掏出一些钱来说,“我看的出,你们能把最后一碗饭给我这个素不相识的人,就说明你们一家是一个德善之家。你们目前所遭受的一切,其实也算是劫数吧!现在也算应该过去了。我这里有一点钱,你们拿去买点米,让你的妻子和孩子过一个好年,你的妻子从此以后也不会得病,你的孩子以后也会有很好的前程,而且我一会儿告诉你的妻子,怎样才能把一般的字变成这种东西,你把这种“纸”拿到集市和那些富贵人家那里,肯定会卖一个好价钱!”说着就把怎样做好这门手艺的办法告诉了似玉。
此时我们才明白今日我们遇到了神仙,于是我带着似玉和碧玉跪在地上,连连叩头说,敢问是哪位神仙?老人家似乎有些意外,连连说,“我嘛,算不上什么神仙,我只是受一位神仙之托,来到人间,察访看看有无德善之人,然后把这种技能传给他。来的时候,那位神仙叮嘱我,要我找到你,试试看你行不行,行,就传给你这种技能,不行我们只好另找别人。这下好了,你们在两千年之后,再相互遇到的时候,可千万不要忘记此事呀!”
一、 传统工艺:剪纸
剪纸是一项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产品。”剪纸”顾名思义,是手艺人通过剪刀或者刻刀,在纸片上雕刻或裁剪出花纹,用以装饰物品或用以民间传统节日习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形式。
剪纸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极强的群众基础。一方面是由于剪纸的工艺程序不甚复杂,另一方面是由于其原材料”纸”的获取容易,价格低廉。
此外,剪纸的一大表现特征是“镂空纹饰”,这与它的创作方式息息相关。由于剪纸作品是通过裁剪或雕刻的方式制作,因而必须采用”镂空”的方式。
以“镂空”的形式也将剪纸区分为了“阳纹剪纸”和“阴纹剪纸”两种。其中“阳纹剪纸”就是采用“阳刻”的形式,其表现图案的线条是线线相连的(即通过纸张的部分来展现图案);“阴纹剪纸”是采用“阴刻”的形式,其表现图案的线条是线线相断的(即通过纸张裁去的镂空来展现图案)。
剪纸另一大表现特征是其图案形式的”拼合”、”对称”和”叠透”。这是剪纸的创作过程中通过对纸的折叠和裁剪产生的重复性的图案纹饰,通过不断重复和间断给剪纸作品带来韵律美和艺术感。
二、 历久弥新:剪纸的演变
根据古代民间剪纸的发展历程,文章将其分为了“萌芽”、”产生”和”发展”三个阶段,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同阶段的剪纸艺术具有不尽相同的文化内涵,文章亦将结合历史时期浅析其文化内涵。
(一)萌芽:图腾崇拜开始的抽象艺术
剪纸是中国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的演变与中国历代的民俗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追根溯源,剪纸的萌芽可以认为是从新时期时代的原始民俗开始。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最基本的民俗形式可以认为是祭祀行为。每个原始部族都有其特有的祖先和保护神,也就有了其独特的图腾样式。在原始先民的观念形式中,图腾寄托了他们的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和生殖崇拜,这些观念形式是剪纸萌芽的文化基础。
图腾是抽象的艺术符号,从原始先民的祭祀建筑的遗址的考古发现来看。人们最早是通过积石堆积成祭祀建筑,也同时用积石垒出图腾的样式。
随着原始手工业的发展,原始先民逐渐在陶制品上绘制类似的抽象图腾,在考古发现的原始岩画、彩陶等都展现了这点。其审美、艺术形式、表现手法都和剪纸有及其相似之处。
同时,在传统民间剪纸中动物中的鱼、鸟、蛇、蛙、兔、龙、虎、鹿、牛、鼠等题材均占有显赫地位,这亦是图腾崇拜的古老遗风在现代剪纸中的流传体现。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为剪纸文化的萌芽是由原始的图腾崇拜开始的。这样民间剪纸的萌芽中也寄托了原始先民对自然的探索和崇拜,这些抽象的图案不仅仅是他们的艺术创作,更是他们的精神寄托。
(二)产生:从巫蛊象征和装饰艺术的相互交融
在原始时期由于生产为低下,人们把自然中无法解释的现象都视为神秘的鬼神行为,进而进行祭化、膜拜、祈求神灵的护佑和赐福,原始巫教仪式和原始巫教文化便随之产生。
作为古老的一种艺术形式,剪纸随着萌芽的发展,产生亦与巫蛊象征联系密切。即便到了汉代,真正意义上的剪纸产生后,人们依然在剪纸作品上富裕了巫蛊或者鬼神力量的意义。
《史记》记载了方士李少翁为汉武帝招王夫人魂的事(班固《汉书》中记载为李夫人)。抛弃故事的历史可靠性,我们依然能够看出,在汉代剪纸的雏形是和巫蛊、方术是相关联的。
同样的,汉代还有“剪彩为幡”的习俗,也就是,剪有色罗、绢或纸为长条状小幡,戴在头上,以示迎春。可以推测的是,在汉已经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剪纸,这时候的剪纸文化还带着原始的巫蛊色彩和精神内涵。
而造纸技术在汉代产生,若说在汉代之前就有”剪纸”是不可能的。但实际上,剪纸的萌芽并非是对”纸”的雕刻或裁剪。
在汉代”纸”被发明以前,人们就有对其他薄片材料进行裁剪和切割的类似形式,其包括缣帛、毛毡、金箔、银箔、铜箔之外,还有自然界中的树叶、树皮、兽皮、鱼皮等薄片材料等。如《史记》就记载有周武王剪桐封弟的故事。
典型的产物是“贴花”、“胜“(上文提及的“春幡“也是”胜”的一种,也名”春胜”)和“透雕”,这在出土的文物上均有发现。
这些非纸质的剪纸是真正意义上”剪纸”的前身,由于它们受到雕刻工艺的影响,是从民俗生活中产生的,所以也可称为“非纸剪纸”。可以说它们是中国初期的民间剪纸,开创了纸质剪纸的先河。即使在纸质剪纸出现之后,它也依然存在并发展着。这些”非纸剪纸”已然有了装饰意味。
虽然在汉代有了纸的产生和造纸术的发明,但那时的纸价格较昂贵且材质并不十分适用于剪纸。
而在考古发现中出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祭祀、丧葬给死者亡灵的冥物,这些冥物常用死者生前的使用文书裁剪而成。
或许这些冥物尚不能称之为剪纸作品,但我们能够从中推测出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已经普及。此时人们已经使用它来替其他薄片材料剪镂物象,此时”剪纸”才真正意义上成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在剪纸从萌芽到产生的时间里,它在功能上被赋予了”巫术”的精神意义(包括了对巫蛊的象征意味),而在它从雏形发展到非纸类剪纸最后真正意义上剪纸的过程中,也不断被改进的过程中在造型和艺术体现上有了发展,逐渐产生了装饰功能,但此时其带有巫蛊意味的精神意义依然流传,可以说是巫蛊现象和装饰艺术的相互交融。
这种文化内涵也伴随着剪纸的发展,在历代的民间剪纸中有所体现。
(三)发展: 节日风俗的发展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剪纸忠实地反映着社会的民风民俗、社会环境、思维习惯、历史变迁等综合因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进步,剪纸的文化内涵逐渐退去了浓厚的精神意味(巫蛊等)转而向具有实用性的装饰发展,但与此同时,它依然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向往。
从唐代开始,剪纸技术进入了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时期。隋唐时期,结束了分裂战乱,百姓的生活安定,手工业发展,各种纸制品都已普及于民间日常生活中。在《武林梵志》中记载“吴越践行吉日……城外百户,不张悬锦缎,皆用彩纸剪人马以代”。由此可见剪纸在当时的社会的流行程度。
在唐代,节日民俗剪纸较为流行,很多纹样也应运而生。”剪纸”也随着节日风俗的发展,被赋予了更多的精神寄托和文化内涵。
如端午节,人们除了挂艾草外,还会进五时图和五时花。即将裁剪有蛇、蜍、蝎、蜈蚣、蜥蜴或石榴花的图剪贴在门上,一则表示“祛邪”,二则表示“继嗣”。同样意味的还有“厌胜纸虎头”的剪纸,唐代流行门楣上贴厌胜纸虎头的习俗,认为贴纸虎头可以驱邪镇宅。
到宋代,手工业和美术都达到了空前的发展和繁盛,剪纸的发展也到达一个新高度。宋周密的《志雅堂杂钞》记载:“向旧天都街,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随所欲而成……有少年能手于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足可见剪纸在当时的风靡程度与剪纸艺人技艺的纯熟。
同样的剪纸技术的发展在明清时期达到了新的高峰。
结语:
中国大地幅员辽阔,民间剪纸几乎覆盖了整个中国大地。剪纸根源于民间,无数的民间手艺人通过对现实事物的抽象刻画,以富有吉祥意味的图案形式表达。
剪纸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多年的传承主要是通过口口相传、世代相授的方式。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蕴含了带着美好祝愿的符号,它蕴含了广大劳动群众的创造精神,也寄托了他们最朴实的祈愿。
怀趋吉之心,追求生活之美,这是剪纸的魅力,也是剪纸最大的文化内涵。
- 相关推荐
【剪纸来历简介】相关文章:
清明的来历简介03-30
剪纸的来历说故事10-27
剪纸的来历传说故事10-25
关于剪纸的由来简介01-27
关于剪纸的定义及简介12-23
龙抬头的来历简介03-02
剪纸艺术简介精编10-21
端午节的来历简介08-20
关于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简介08-22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简介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