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办年终工作总结

2024-08-13 年度总结

  扶贫办的主要职责就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以下是关于扶贫办年终工作总结的精彩范文,很值得借鉴。

  扶贫办年终工作总结范文一

  今年以来,我县的扶贫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扶贫部门的重视支持下,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加速转型跨越、优先富民惠民、建设宜居和谐幸福新沁源”的宏伟蓝图,紧紧围绕增加贫困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的总体目标,全力实施扶贫“四大工程”,开创了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并且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和全社会的重视。6月26日,省政协副主席李雁红在我县就扶贫开发工作进行调研,他对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发展思路好、建设标准高,成绩喜人。并对进一步提高扶贫开发的实效性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殷切希望。

  一、全年项目争取和资金到位情况

  2012年,省、市共下达我县项目总数 5个,资金602万元。其中:①移民搬迁项目资金到位460万元;②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到位资金21万元;③科技培训项目到位资金9万元;④教育扶贫项目到位资金8万元;⑤种草养畜项目到位资金104万元。其中;省级55万元,市级39万元。通过项目的实施,全年减少贫困人口3283人。

  1、扶贫移民搬迁2012 年,我县移民搬迁任务涉及3个乡镇、3个行政村、288户、1000口人。其中郭道镇阎家庄村整体搬迁680人,与我县重点工程永和水库修建同步进行,目前选址,土地都已落实,移民工程“三通一平”工作也已完成,移民房屋修建随工程进度推进。中峪村和李家庄村320人的建房工程正在实施,明年5月份主体工程可全部完工。

  2、“雨露计划”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我县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职业中学,今年共培训3期次,受训人数421人。占年计划420人的100%。通过计算机、环卫,庄园经济等专业知识培训,使受训人员掌握了专业技术,学到了致富的本领,走上了就业之路。

  3、科技培训年初我们制定了培训计划,分7期次完成科技培训1050人。涉及各种实用技术和干部培训。现已完成6期950人。主要培训科技知识,小杂粮种植,中药材和蔬菜种植项目。另外,我们还借省扶贫办为我县提供价值20万元“那氏778”植物生长诱导剂的契机,组织了乡镇农科员以及种植大户参加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

  4、教育扶贫通过申报考察等严格的程序资助了16名贫困大学生,资金已全额发放到位。解决了贫困家庭的后顾之忧,家长怀着对党和政府的感激把子女送进学校继续深造。

  5、种草养畜资金2012年种草养畜资金省、市下达我县104万元,现在已实施完成通过验收的项目达80%.

  二、主要工作措施

  1、领导重视,责任明确是搞好扶贫工作的基础。

  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工作摆在了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我们经常主动向领导请示汇报,书记、县长多次召集会议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管领导经常深入项目实施地检查指导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各项目实施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为推进扶贫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各项目所涉乡镇的领导主动配合,大力支持扶贫开发工作,严格履行项目责任书的要求,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进展。扶贫办机关领导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不仅是组织者,而且是具体操作者,为项目的实施和百姓的脱贫致富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付出了艰辛努力。方方面面的重视与合力推动了扶贫工作的健康发展。

  2、科学规划,群众参与是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关键。

  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主要体现在群众参与上,因而,在制定扶贫项目规划时,我们紧紧围绕“两项制度”衔接识别出的贫困村,因地制宜搞规划,群众参与搞规划,确保了规划的可行和将带来的实效。在移民搬迁中,首先规划生存条件恶劣,生活极为困难的山庄窝铺实行整体搬迁,改变环境。从选择项目、实施项目、管理项目、监督项目到资金发放都有项目村的群众全程参与,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消除了群众的疑虑,增强了干部的责任,从而出现了干群同心脱贫致富的喜人局面。

  3、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是搞好扶贫工作的保证。

  为了确保每个扶贫项目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对于实施扶贫项目都有一套完善的操作规程,并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规定,制订出台了《XX县扶贫项目管理办法》、《XX县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管理办法》、《扶贫项目实行公告公示办法》等一系列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制度和办法,规范管理。从执行情况看,无论是实施整村推进还是扶贫移民的项目单位都基本做到了资料齐全、程序严密、群众满意、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问题仍未能根本解决。经过多年努力,虽然有些昔日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已脱离贫困线,但有些过去并不贫困的村却因灾、因病、因教、因家庭变故等原因陷入贫困,而且刚刚越过温饱线的群众一旦遇到疾病和自然灾害也很容易返贫。特别是有煤炭资源的乡镇村农民主要靠煤矿企业劳动获得收入,一旦因为年龄,企业效益等问题不能继续从事井下工作,那么就失去了经济来源陷入贫困。

  2、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有限,自我管理水平不高。受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和生产启动资金的限制,贫困农民普遍缺乏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生产长期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思维单一,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没有发展项目观念,不去主动寻求发展机会,即使是争取点扶持资金也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甚至办不好事,致使有限的资金不能发挥“星星之火”的作用。同时,贫困地区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思想观念较为保守,缺文化、缺技术,缺乏一技之长。

  3、扶贫项目资金和其他项目资金难形成合力。为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支农资金,除扶贫资金外,还有水利建设、新农村建设、村村通、农村改厕、村级卫生所建设等资金,但资金管理权分散在各主管部门,资金使用分散,形不成合力。在现行体制下,扶贫资金除扶贫项目外,水利、交通等部门也有部分相类似性质的资金。因管理的部门不同,投资的重点和服务对象也就不同,难以捆绑使用,整体效益就不明显。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