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设计方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设计方案 篇1
摘要:艺术类课程教学的成果评价,通常是教师对学生大作业或设计项目的主观评价得出成绩。艺术类课程没有标准答案,传统考核方式比较主观,考核成绩对学生来讲比较容易产生不严谨、不客观的负面印象,不利于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全面同时又易行地设置考核方案,是艺术类课程需要探索、研究的问题。笔者通过艺术相关课程教学实践,结合课程未来发展趋势,构思艺术类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关键词:高职艺术;考核;设计
一、针对课程目标设定考核方案
项目化教学是艺术类课程教学的一个基本特点,不论是艺术类专业课程中大的设计项目,还是艺术基础课程中如平面构成中一个小单元的训练,都是基于对美学、设计原理的把握后对素材的加工与创新,成果都是通过学生学习、构思、制作、呈现一步步表现出来的。项目化课程教学首先是明确艺术类课程的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具体能力目标、素质拓展目标、知识目标。考核内容的架构针对课程目标来设置,目标层次、条理清晰则考核方案的层次条理与之对应,具体确凿,则可以对学生的学业有较好的检验与鼓励的作用。
二、全面多元考核设置
1.考核内容全面、过程与结果并重。考核是教学环节中起引导作用的指挥棒,因此只有通过全面而缜密的构思、设计,才能对学生学习成果给出科学综合的评价。考核内容的全面,体现在横向全面与纵向全面两个维度上,横向是针对学习内容,纵向是针对学习过程。横向全面考核需兼顾教学总体目标与能力、素质、知识分解目标的内容,有指向地设置、引导学生逐步提高。纵向全面考核需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每个阶段,如准备、策划、方案、制作、展示、总结各个阶段所应用的具体知识、展现出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都有客观中肯的评价,并鼓励学生积极正向进步发展。2.教师、学生、行业、家长多元评价。随着各类各级精品课程与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互联网教育让艺术课程教学评价变得更多元、开放,这也弥补了艺术类课程教学评价单一主观这一不足。我们在教学资源库设计制作过程中,应将教学工作完成后的答疑、交流、作业评判、作业展示总结,设置得全面并可操作。由于网络的开放性,除了教师、学生主体参加评价之外,还可以让同行、家长、企业共同参与课程教学评价,网上评价形式可以模仿淘宝网星级评价。通过开放式教学与评价,教学的活动就产生了社会效应,学生重视程度全面提高,家长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在校专业学习的详情,企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所学内容与学习成果质量,用人工作、校企互动可以提前介入。
三、科学易行激励原则
在教学环节课堂范围,课程考核的评价主体为师生,学生评价包括自评与互评,评价内容全面明确、评价形式可以灵活。详细的评价表是学生学习的导向与参照,让学生在进入课程项目之前就明确课程的目的,因此考核评价表在课程整体设计时就应该综合考虑,并科学周密地设计。但在课程真正实施过程中,还要考虑实际使用的便捷易行,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可以参照淘宝网络对商品的评价,设置几个方面,如工作态度与协作度、作品的实用性、作品的创意性、作品的美观度、图纸等制作的精致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素养、作业过程展现等几个方面,分别用五颗星表达的投票法电脑计算整体分值,作为网络平台上的公开作业,企业、家长、学校其他同学、老师也都有端口进入进行评价,再根据权重得出学生的综合评分。科学、全面、综合的评价,是对学生课程作业的尊重,也包含了教育者以及社会各界对学生成长的关爱与期许,弹性、开放、易行的鼓励方式,可以鼓励学生的学习、工作更为积极、更有成效。
四、课程考核方案设计案例:
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核心课程《建筑装饰设计》高职艺术类项目化教学课程按“设计准备→设计方案→设计制作→设计总结”4个工作过程进行任务划分展开教学实施。课程考核成绩由指导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过程、结果考核同样注重,并对每个设计程序的细节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在评价体系中权衡计划、学习、方案、创意、图纸表现、语言表达、态度等各方面因素。针对课程教学目标、结合项目设计安排教学内容,项目考核成绩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设计过程及成果质量评分:
(1)设计过程分项评估占总成绩40%;
(2)设计成果综合评估占总成绩60%。
设计方案 篇2
孩子们对线条、形状、色彩的感受,加深了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让幼儿体会到画面人物生活的痛苦、悲惨以及假装的幽默;强烈的色彩让幼儿体会到作者心中对光明、幸福地渴望。孩子在给作品取名字时说出了《毕加索的乐队》、《三个悲惨的音乐家》等较有水准的名字,对作品中变形的艺术手法,兴趣强烈,并体会到了变形所带来的不同艺术效果,创作欲望强,作品有特色,反映个性,体现了较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对艺术的感悟能力。
1、孩子给自己的作品添加背景色彩,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冷色或暖色,运用谐调或对比的方法使自己的作品完整。
2、孩子讲述自己的作品,描述作品中人物的生存环境,心理状态等,体现幼儿对自己,对社会的认识。
西班牙著名艺术家毕加索创作了许多风格迥异的艺术作品。幼儿园的孩子该怎么去欣赏、思考、体会作品的内涵从而发掘自身艺术天赋呢?幼儿教师在丰富自己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幼儿的年龄和欣赏层次的特点创设以下活动,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以及艺术美感,尊重每个孩子对艺术的感受,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并捕捉艺术作品中的光点,对于作品中的一些艺术表现手法,可以引导幼儿学习并掌握,并提供实践的机会。本活动在孩子对色彩、线条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欣赏《三个音乐家》这幅作品,让幼儿了解并学习夸张、变形的艺术方法,体会其产生的艺术效果,大胆想象,创造变形人,用艺术的形式反映孩子对自己,对社会的认识。
一、准备(材料的场地安排)
1、材料准备:
第一组:作品《三个音乐家》一幅,电视机一台,视频展示台一台,儿童刊物一份;
第二组:25cm 25cm钉板及彩色皮筋4套,磁性可变脸谱4套,各形状彩色积木4筐,不同形状的百色纸板(三角形、方形、梯形、不规则形)6张,大小、色彩不同的纸片6小筐,胶棒6支,地毯2块;
第三组:纤化纸18张,油画棒6盒,水粉颜料(红、黄、蓝、绿、黑)6个调色盘,大小号不同的水粉笔6套(每套3支),水盆6个,抹布6块,各色日本彩纸若干,剪刀6把,胶棒6支,小筐6个。
2、场地安排:
材料及代号:钉板①;彩色皮筋②;可变脸谱③;彩色积木④;不同形状的白纸板⑤;大小不同的彩纸片⑥(筐内加胶棒)以下代号代表材料。
二、欣赏:
1、操作活动《有趣的变形人》:
请幼儿进入地毯①,每人选择一种游戏形式,创作《变形人》。幼儿可趴,可坐,可跪于地毯上,寻找自己最舒适的姿态予以创作,教师陪伴幼儿创作,不予评价,创作好的幼儿便集中坐在地毯①上(时间约五分钟)。
2、欣赏作品《三个音乐家》:
教师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西班牙一位著名画家的作品,这位画家的名字叫毕加索。(教师打开视频展示台,作品便放大于电视屏幕上,师生共同欣赏)
(1)“你看到了什么?”
“毕加索画的人和我们平时见到的人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引出夸张,变形的艺术方法,请幼儿在画面上自由寻找哪些地方用到了变形。
(2)了解变形的方法,感受变形后的视觉效果;
“这幅作品中用到了哪些线条?”
“作品中用得最多是什么形状?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大量的方形,让人感觉硬、重、素、痛苦……)
(3)体会变形产生的艺术效果。
“毕加索用了大量的方形来表现人物,你感觉这三个人的生活会是怎样的?”(穷苦,悲惨……)
“你觉得他们会在哪儿演奏乐曲呢?”
(4)总体体会作品的内涵:
“这幅作品运用了哪些颜色?”
“你觉得用得最多的是什么颜色?”(黄色)
“黄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安静、象金子,………)
“毕加索用变形的方法,用大量的方形来画人,又用了很多的黄颜色,你觉得这幅作品要告诉人们什么呢?
(5)教师小结:其实毕加索的每幅作品都需要我们细心地,耐心地去欣赏,去思考,而且每一次欣赏的时候都会有新的,不同的感觉。
(6)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感受给作品取名字。
三、创作
1、 介绍夸张变形的艺术方法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师请幼儿欣赏幼儿刊物上的一幅作品(以弧线为主,用圆形表现人物,让幼儿知道在我们的周围也有变形的方法,并感受此种风格的变形。
2、 大胆想象,创作变形人
幼儿用不同的材料予以创作
(1)用油画棒在纤化纸上画变形人;
(2)用水粉颜料在纤化纸上画变形人;
(3)用彩纸在纤化纸上剪贴变形人。
设计方案 篇3
开放式数字化校园中,开放与数字化是两个不同的目标与任务,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就需要借助网络技术,构建一个虚拟化的校园,一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一方面实现数字化信息传递,而借助虚拟化技术可以将二者更好的统一到一个应用平台中,并以此实现校园的数字化。
一、开放数字学校的概念与基本结构
(一)开放式数字校园的概念
开放式数字化校园实际上就是一种将教学过程开放化,将教与学、管理与应用数字化的校园管理模式,其核心的思想就是将校园网络与社会网络相结合,将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信息连接起来,形成一套集合音频视频、信息等系统的综合性数字化网络系统,以此为基础实现教学、研究、管理、办公为一体的自动化网络系统,以此形成一个双向互动的教学办公网络。满足学生和教师等对校园信息的多方需求,并在网络上实现互动,体现了教学资源共享的基本思路。
(二)开放式数字校园的基本构成
为了更好的实现校园的教与学、管理与应用的数字化,校园数字化系统必须具备以下几个部分:基础设施:即校园的数据网络系统,也还该了电视与卫星网络,这些网络中所需要的硬件设施,如线路、网络设备、服务器等都是系统的一部分,同时计算机和储存设备等也是其不可缺少的数字化基础。网络服务:网络服务主要是为数据的互联提供基本的技术支持,包括最为常见的Internet网服务和实现局域网络功能的基础服务。通过服务服务系统可以有效的对校园网络资源进行配置与协调,从而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应用平台和数据库:应用平台和数据库为网络提供的是数据管理与资源,即应用平台提供部门设置、管理权限等系统管理功能,使得互动有一定的安全保障,是系统运行的基础。而数据库则是为整网络提供数字化资源,如教学资源、信息资源等等。系统软件:是数字化功能实现的必要基础,软件可以实现功能的丰富,如音频视频播放、课件播放等都离不开软件系统。
二、开放式数字化校园实现的虚拟化技术方案
开放式数字化校园所要大的目标就是让资源网络化,即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将教与学拓展到课外、校外,实现教学的网络化、管理的智能化,在这样的需求下,构建网络的技术方案就成为了影响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基础,在实际的建设中,需要借助虚拟化技术来实现对校园数字化的升级与完善,这样才能建立一个高效的数字化校园。目前要实现校园数字化必须对服务器和存储资源进行虚拟化的整合,也就是提高数据处理与应用平台的服务能力,做到系的平滑与无缝升级,从而使之上升到可以为数字化校园服务的水平。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下:
(一)应用平台虚拟化
借助于硬件改进,利用高性能的网络服务器作为系统核心,并借助于软件系统对其进行升级,虚拟机文件则集中保存在存储阵列中。每台服务器都设置为HBA双卡形式,通过两台光纤交换设备与服务器的双控器进行连接,使之在硬件上保持一种冗余状态。软件系统将为平台提供相应的高级功能,如DRS、HA等,方便客户在访问是可以快速的调用虚拟机的分布和资源等,如果出现故障则可以实现快速回复,配合所提供的备份功能为系统的虚拟文件进行备份与恢复,保证功能稳定。同时虚拟化设备所提供的克隆技术可以大幅度的缩短新业务平台或者测试平台的建立耗时,提高了系统效率。独立的虚拟机管理服务器可以为整个虚拟化平台提供强大的管理功能,利用高度集成化的管理完提高整体平台的工作效率。利用虚拟化技术也可解决多个数据中心之间存在的硬件设备资源利用效率低,以及多个硬件设备造成耗能、散热等问题。
(二)数据库系统
在实施阶段,利用双服务器和存储阵列建立一个数据库集群,从而构建起负载平衡、故障自动切换的数据库系统,以此满足客户对数字资源的需求。应用系统的虚拟化采用的是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可以按照服务类型和操作平台的不同对资源进行分类,分布建立不同的服务器集群,满足需求。数据库中心的应用系统部署到虚拟技术虚拟出来的服务集权上,对关键的应用在虚拟化服务器集群上进行镜像设置,如邮件系统、OA系统等,此时不需要额外增加硬件投入即可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每个服务器上的应用数据是相对独立的,且可以高效灵活的被系统调用,而升级和防护则只需要维护服务器平台即可,使得系统维护更加的简单便利。
存储阵列的虚拟就是利用光纤交换机将多个存储阵列相互连接,构成一个存储网络,然后配置虚拟软件,将存储实体虚拟为一个存储库,提供给服务器的虚拟化平台,并且可以对空间进行合理配置。这样做可以节省磁盘的有限空间,存储库分配给服务器的空间不再是设定好的大小,而是按照需求而设定空间容量;虚拟的存储镜像原本是不同型号的镜像,只能通过卷管理实现分配,卷管理的成本较高,而虚拟化的存储资源则可以在本身做镜像,而不需要了解底层的硬件型号。
(三)虚拟化平台的应用效果
利用虚拟化数字技术构建开放式数字化校园,从长远的角度看其可以获得以下效益回报:一方面与传统的构建方案相比,虚拟化的投资相对低廉,且回报的时间段,即投资效率高;同时建成的业务平台相对灵活,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快速部署和实施新业务单元的软件平台,或者快速部署新的测试环境平台;性能可靠,虚拟化方案的硬件部分为冗余结构设计,可以保证系统稳定;配合虚拟化软件可以实现多种高性功能,实现整体系统的潜能开发与利用;最后虚拟化平台的集中式管理模式可以大幅度提高数字化校园的管理效率。
三、结束语
数字化校园还存在一些信息化水平上的差异,要实现整体开放与数字化就必须将整体资源整合起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校园,因此借助虚拟技术方案来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的整体性,是实现开放式数字校园的有效途径之一。
设计方案 篇4
主办单位:**学院丰湖校区青年志愿者协会
活动主题:关注贫困失学儿童
活动口号:关注贫困失学儿童,关注我们的未来
活动时间:20xx年6月1日--3日
活动地点:**学院丰湖校区三栋门口
huo动方式:
1,接受同学们和老师的捐款;
2,接受捐赠者的签名(在一条横幅上,横幅文字待定);
3 接受同学们送出的小礼物(包括自己制作的工艺品,字画,文具等)
4 接受同学们送给孩子们励志话语;5,接受大家的捐赠衣物;
活动参与者:**学院丰湖校区全体师生及附近居民
具体前期活动流程如下:
1,安排工作人员做好宣传工作(印发宣传单,通过校广播台、宣传栏、QQ群、论坛BBS等宣传,宣传部出宣传海报);
2,安排工作人员对活动现场进行必要的考察,提出确实可行的活动进行方案;
3,安排若干工作人员对活动记录,拍照等工作;
4,安排若干工作人员搞好活动的后勤工作;
5,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使其了解活动,更好参与活动;
6,准备打印数十张宣传用图片,要求够大够清晰;
现场活动流程:
1,7点30分,准备摆放桌凳等,工作人员到齐;
2,8点开始活动,准备两个捐款箱,一个放在活动现场,一个拿到各个宿舍接受捐赠;
3,鼓励每位捐赠的朋友都在横幅上签名,也可写上祝福话语给孩子们;
4,活动中各位志愿者对前来捐赠的朋友热情,友善,鼓励,赞许;
5,中午休息,下午继续;
6,下午6点半结束,搞好后勤,整理衣物等捐赠物品后,当天活动结束;
活动所需经费
活动宣传
清晰照片50张(A4) 50*2=100元
宣传单 500*0.08=40元
通知用红纸 5*1=5元
活动过程用物品
袋子 150个 150*1=150元
总预计所需经费300元
设计方案 篇5
旅游策划作为策划的一种,就是依据旅游市场需求和旅游地资源优势,对旅游目的地项目进行定向、定位的过程,也就是对旅游产品进行开发、优化、推广的过程。
旅游策划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市场需求,从游憩方式、产品内容、主题品牌、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产品优化、市场拓展、品牌创建,从而促使旅游地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设计方案 篇6
活动一 种子回收站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组织幼儿收集种子,让幼儿初步认识种子。
2、幼儿到大自然采集种子,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让幼儿搞清楚哪些是种子,哪些不属于种子。
(二)活动准备
课前布置到大自然收集种子、布置种子回收站。
(三)活动过程
1、教师以游戏的口吻向幼儿介绍种子回收站。
2、教师请每个幼儿将自己收集的种子向幼儿介绍后并放入种子回收站。
3、请幼儿辨一辨哪些是种子,哪些不是种子。
4、组织幼儿观看回收站的种子,各自相互交流认识一下。
活动二 认识种子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各类种子的外形特征,知道种子的传播方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激发幼儿对植物种子传播的兴趣。
3、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各种实物种子,种子传播过程的课件。
(三)活动过程:
1、操作发现法
请幼儿观看大家收集的种子(莲子、葵花籽、西瓜籽、苍耳、蒲公英等等)摸一摸苍耳并往身上粘一粘看会出现什么现象。
教师操作课件,结合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的体会讲述种子的传播过程。
2、联想法
引导幼儿想一想,其它种子是通过什么方法进行传播的?
3、总结概括法
4、教师讲评活动过程。
活动三 种子怎样旅行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小伞兵和小刺猬》内容,加深幼儿对种子的传播方式的认识。
2、学会用句式“像――――”说一句完整的话。
3、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重视友谊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实物蒲公英、苍耳、课件小伞兵和小刺猬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新异刺激法导入活动。教师出示蒲公英、苍耳请幼儿说出名称,并说它们是怎样传播的?
2、感知体验,欣赏故事。
教师操作课件讲述故事《小伞兵和小刺猬》
故事讲完后提问:(1)为什么小伞兵不能老住在一个地方?
(2)小伞兵和小刺猬在什么季节传播种子,怎样来传播?
(3)到了什么季节,小伞兵和小刺猬就会从泥土里站出来?它们长大变成了什么样子。
[page_break]
3、造句训练法
请幼儿用“像―――”说句话,让幼儿懂得这一句式表示比喻意思。教师举例说:“小刚身体好,像座小铁塔。”鼓励幼儿造句越多越好。
请幼儿说一两种种子怎样旅行,并把它们也编成故事,讲给小伙伴听。
活动四 种植与观察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种植以及观察记录,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
2、让幼儿体会劳动的艰苦,教育幼儿珍惜粮食。
(二)活动准备
花盆五个,种子若干,土。
(三)活动过程
1、实物刺激法导入活动
出示幼儿收集的种子,请幼儿说出名称。
2、教师讲解如何种植,并加以示范。教师分别将花盆放在不同地方。
3、科学实验
幼儿每组许多粒小麦种子,进行种植,进行挖土、埋种、培土,浇水,让幼儿体会种植的快乐以及种植过程,教师注意对个别组加以指导教,
并帮幼儿做上记号。
4、教育幼儿要珍惜粮食,做一个节约粮食的好孩子。
活动延伸:1、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及时做好观察记录,并及时提醒幼儿浇水。
2、通过观察教师种的小麦有的为什么不发芽以及教师为幼儿讲“煮豆种”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种子发芽的知识。
活动五 自然物粘贴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简笔画画出老鹰、驼鸟的形象构造,培养幼儿的简笔造型能力。
2、掌握运用自然物葵花籽皮粘贴的技能,创造性地表现出鸟类的`外部特征。
3、通过此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愿望,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对创造性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葵花籽皮若干,胶水每人一瓶,简笔画及粘贴好的范画各一张、
(三)活动过程:
1、观察发现法
教师出示鸟类的图片,说出鸟类的共同特点,请幼儿找出哪一种鸟是最猛的鸟,请幼儿指出哪一种鸟是最大的鸟。
2、观察比较法
请幼儿比较老鹰、驼鸟和其他鸟的形态特征及羽毛的颜色相同。出示葵花籽皮、让其辨别。
3、形象表象,引导创造
范例引导法:出示老鹰、驼鸟的简笔范例画,讲解示范,重点提醒幼儿注意老鹰头部及驼鸟颈部和翅膀的画法。
4、出示菊花籽粘贴的老鹰、驼鸟的范例,让幼儿观察想象,利用已有的材料葵花籽皮、胶水,对老鹰、驼鸟在简笔画造型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创造性地粘贴。
5、幼儿粘贴,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幼儿想象。充分体现幼儿的创造能力。
6、参观欣赏法,展示幼儿的作品,以及教师粘贴别的东西。
今天,我们利用了葵花籽皮来粘贴,自然物有很多的东西可用于粘贴,只要动脑发挥创造性,就可以制造出许多美妙的东西,如花生壳,可以粘贴鸭子,西瓜籽皮可以粘贴小蝌蚪,南瓜皮可以粘贴白梅,玉米粒可以粘贴迎春花等等,小朋友回家动手可以做一做。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动手用其它种子粘贴东西,带到幼儿园向大家介绍展览。
设计方案 篇7
一、概况
【案例标题】中学摄影协会(下文简称协会)
【学校名称】江苏省中学(下文简称通中)
【活动目的】发展学生摄影兴趣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自治能力。
二、方案设计
【背景】
校园文化背景:促进学生健康主动自由地发展,是我校数十个学生社团共同的宗旨。近年来各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活跃在校园内外的摄影协会是其中一个。“”协会名号取自校园里那棵已经生长600多年象征通中之魂的老楸树。
学生与社会发展背景:高中生具备较强的自组自治社团开展活动的愿望和能力;网络化的“读图时代”激发了年轻人的摄影兴趣;日趋简便的相机操作技术对高中生来说没有障碍;数码相机在城市家庭已经普及,除了购买硬件外无需增加其他拍摄成本。
上述学生与社会发展因素有利于城市普通高中组建学生摄影社团。
【参加对象】
通中学生自愿报名并征得家长和班主任同意(平时学习精力不够的同学不建议参加);通中记者团与本协会互为团体会员,其它社团成员均可以个人名义加入本协会;会员网毕业升学后继续享有校友会员资格。
【活动时间】
持续活动时间:常年开展活动,并通过每学年招收高一年级新会员的方式保证协会组织长期发展。
单次活动时间:在校利用学校“2+1”课程时间每周一次集中活动,周休日和假期则分小组活动或个人自由活动;此外,学校和班级各类活动的部分现场摄影采访任务亦交给本协会会员。
【活动地点】
协会集中活动地点在校内,小组活动地点分散在周边社区,个人活动地点包括家庭、附近城乡、国内外旅游地等。
【活动形式】
摄影活动:采用总会活动、年级分会活动、班级小组活动和个人自主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协会不定期组织专题摄影活动或摄影采访活动,并建议以本校学生校内外生活为主要题材,鼓励会员经常拍摄班级课内外活动并向校园网投稿,同时关注发生在身边的其他各种人、物、事,在更广阔的时空范围开展摄影实践。
交流活动:方式以协会网站交流为主,协会不定期组织校内讲座、比赛和展览,鼓励会员参加校外摄影界的比赛和展览;建议内容包括图片艺术交流、摄影技术交流和图片处理技术交流等。
协作活动:鼓励每个会员与校内一两个其他学生社团建立经常性联系,用精彩图片记录通中丰富的校园生活,协会及时向校园网新闻中心推荐此类作品。
【相关准备】
1、会员自备数码相机和家用电脑设备,掌握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简单的图片处理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在协会网站和协会qq群注册;
2、学校提供信息技术课的电脑房作为协会集中交流活动地,协会网站建立在学校局域网服务器,协会域名为学校主网站的子域名。
三、活动过程
【协会成立】
摄影协会成立于上半年。当时学校正筹备百年校庆,学生社团趁势大发展,由原学生会的摄影记者自发成立摄影社团,学校批准并委托校园网新闻中心的老师帮助辅导。
协会成立初期有会员三十多人,后逐步吸收新会员,社团网站统计现有在校会员和已毕业的校友会员共266人。
【组织与章程】
摄影协会设总会和各年级分会、各届校友分会,由在校总会长、分会长和辅导员组成管理委员会负责协会章程草拟和后续修改。经全体会员表决通过的版章程包括总则、会员、组织管理、网上空间、协会活动、知识产权保护等六个部分,次年修改的版章程增加了会员权利和义务条款。
章程总则表述的协会格言是“用镜头理解世界”,其内涵包括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发现生活中真实的美。该格言启发学生在观察和理解基础上热爱生活。
【具体活动】
两年来,摄影协会开展了大量主题摄影活动、采风摄影活动和新闻摄影活动,并于和两次组织“通中学生年度摄影展”;在市庆祝建国60周年中小学生“我眼中的和谐家园”主题摄影展上,协会代表通中参赛,所获奖项占大赛少年组全部奖项的一半;目前协会正在组织会员参加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全国摄影大赛。
会员个人摄影作品主要发布在协会的“楸枝摄影”网站,网址http://.,其中q和ntz分别是“楸”和“中学”的拼音字头,cn是中国。
该网站是国内首个由中学生自主管理的bbs网站,设原创领地、话题讨论、校友互动、网站事务等版块,版主和网站管理员由摄影协会各年级分会长担任;会员在协会网站发布作品必须遵守两条原则:1、专业性;2、高雅性。截至3月底,本协会会员在该网站发帖数超过3000,校内外浏览该网站的同时在线人数最高记录是2月6日创下的272人(网站上均有显示)。
此外 ,摄影协会与通中记者团、通中之声广播台、通中电视台等学生社团成员共同兼任通中校园网新闻栏目特约记者,并担任班级和其他各社团通讯员,参与采访学校和班级活动以及有我校同学参加的社区活动,相关的采访报道发布在通中校园网,优秀报道则由学校推荐到教育网和文明网。
以下按时间顺序列举由摄影协会会员单独采编或参与采编的部分报道(书名号《》内是标题)和网址,这些报道均发布在通中校园网新闻栏目(由校党政办主管)。通中校园网网址为http://.,每篇报道的网址中间一段数字是发布日期(如第一个地址中的0419)。登录通中校园网后有两种方法可以检索到以下报道:1、点击新闻栏目的more按钮,在目录页中根据日期依序查找;2、使用站内搜索功能查找标题或其中关键字。这些报道既反映了社团活动的过程和成果,也通过学生自己的视角反映出通中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内外生活。
四、反思总结
高中教育的现实任务是使在校生具备良好的现代文明素质。完成这一任务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环境。学生社团就起到这样的环境作用。
在本案例中,摄影、交流和协作活动贯穿在一起,不仅学生的兴趣个性得到发展,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团队自主自治和积极合作的社会理念,以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通过学生摄影活动得到的启发和反思是:摄影是现代媒体交流和表达的基本工具,高中学生完全有能力掌握;今后可以在摄影基础上更多地指导学生对摄影图片的后期制作技术,包括各种制图软件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媒体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设计方案 篇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23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 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掌握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边长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纸片;练习四第4题里的方格图、红旗和黄旗。
教学过程:
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倍数
1、操作活动。
提问: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6厘米、8厘米的
正方形,能铺满哪个正方形?拿出手中的图形,动手拼一拼。
学生独立活动后指名在实物展示台上铺一铺。
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
引导:⑴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每
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
⑵铺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呢?每条边都能正好铺满吗?
2、想像延伸。
提问:根据刚才铺正方形的过程,在头脑里想一想,用3厘米、宽2厘米
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在小组里交流。
4、 揭示概念。
讲述: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
公倍数。
说明: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
是无限的,同样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引导: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
形,说明什么?为什么?
二、自主探索,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1、 自主探索。
提问: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吗?
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可能的方法有:
① 依次分别写出6和9的公倍数,再找一找。
提问:你是怎样找到6和9的公倍数的?又是怎样确定6和9的最小
公倍数的?
② 先找出6的倍数,再从6的倍数中找出9的倍数。
③ 先找出9的倍数,再从9的倍数中找出6的倍数。
引导:②和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哪一种方法简捷些?
2、 明确6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是18,指出:18就是6和9的最
小公倍数。
3、 用集合图表示。
指导学生填集合图后,引导:12是6和9的公倍数吗?为什么?27呢?哪几个数是6和9的公倍数?
4、 完成“练一练”
完成后交流:2和5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
三、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
1、 练习四第1题。
提问:这里在图中要写省略号吗?为什么?如果没有“50以内”这个
前提呢?
2、 练习四第2题。
引导:4与一个数的乘积都是4的什么数?5、6与一个数的乘积呢?怎样找到4和5的公倍数?填空时为什么要写省略号?
3、 练习四第3题。
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找的。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引导:你还有什么疑问?
五、游戏活动
练习四第4题。让学生在小组里玩一玩,再想一想。
提问:涂色的方格里写的数与3和4有什么关系?
设计方案 篇9
设计意图:以公开课的形式,向幼儿展现美丽的大自然,并通过其 美丽不再,引出导火索及原因,向幼儿阐述保护环境的主题。
活动目标:1、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 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鼓励发言,思考。
2、培养保护环境的情操
活动准备:课件一份、图片若干、钢琴曲一首
活动过程:
一 导入课程
1、课程导入:给大家看漂亮的图片—蓝天白云,绿草小鸟 问小朋友“看到了什么?”
2、“我们今天要讲一个有关天空的故事。”
二 讲故事(结合课件)
故事大概内容是天空很美丽,小鸟搬来了这里,可是有一天美
丽的天空不见了,为什么呀?原来是因为人们乱扔垃圾,砍伐树木,浪费水资源......小鸟伤心的哭了...
三 总结主题
1、“为什么美丽的天空不见了?”提问并请小朋友回答问题。
2、总结美丽的天空不见的原因,加强幼儿的印象。同时重复课件内的相关内容。
3、我们该怎么做?幼儿交流,老师总结。
评析:引入合理,过程顺畅。期间师生交流得当,通过对故事的讲述,阐述了保护环境的主题。主题鲜明,健康。开放式的提问能培养幼儿创造性的思维 充分给予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述的机会 ,在开放式提问的基础上,老师和幼儿一起主题进行了适时的概括、提炼和总结,使幼儿对环境的保护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理解和掌握,也使幼儿对自我能动性的认识得到了提高和升华 。
活动反思: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内容情节,很能吸引幼儿的兴趣,同时,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良好表达语言能力的机会,使他们能一步步深入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主题十分鲜明,保证了幼儿整个活动的质量及意义。在活动中,作为活动的引导者,把更多说的机会留给孩子,让幼儿真正做活动的主宰者。
【【推荐】设计方案范文汇编9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