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养老机构调研报告(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养老机构调研报告 篇1
近几年来,浙江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兴办养老机构,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化等项中,进行大胆探索,创造了多种养老机构经营模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我们通过对浙江省杭州、温州、台州、宁波等地的养老机构进行的实地考察调研,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浙江省养老机构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一、国家或集体兴办。温州的红景天养老院是由街道开办的,为充分发挥投入的国有资本效能,提高管理和运营水平,获取最的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人住老年人得到最好的照料,享受最好的服务,主管部门采取了产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方式,公开招聘经营管理人员。招投标结束,双方签订合同。中标方在满足五保、特困老人入住(收住五保、特困老人,政府给予补贴)的前提下,招收社会老人入住,享受国家非营利机构所有优惠政策。期间,经营者以租金形式分批向主管部门上交部分经营利润。
二、集资兴办。温州永嘉的康乐山庄、玉环的夕阳红山庄是由老年人自发组织起来,在集体的土地上个人集资兴建的老年人社区。温州的红枫山庄也应归人此类,所不同的是该山庄由私营业主出面策划,政府划拨土地,私营业主只投入少量启动资金,办妥手续,然后按每平方米1700—2200元不等收取老人的资金建房。现红枫山庄的经营者已经由民政登记的民办非企业改为工商登记营利企业。上述山庄均享受国家非营利机构所有优惠政策。
三、非营利机构经办。宁波市的颐乐园是由政府出面协调,政府划拨土地100余亩,并出面协调市财政、市慈善总会、大红鹰集团共同出资1.3亿元兴建的。该院建筑规范,环境幽雅,条件优越。出资方共同组建管理公司,在工商局登记,享受国家非营利机构所有优惠政策待遇。该院吸纳了400多老人入住,80%以上是离休老干部。因为条件好、收费低,老人常常排队等候人住,床位供不应求。
四、民间资本兴办。温州的水心老年公寓是由一对热心老龄事业的下岗夫妇租用闲置的厂房开办的,年租金15—16万元,收住老人70—80位,满负荷运转。年盈余六七千元。此种形式在浙江全省还有很多。奉化的99老人乐园是私营业主王雪飞夫妇卖掉了经营良好的企业,投资1400多万元兴建的全省规模最大的民营老年公寓,所用土地为协议出让。公寓条件较好,现收住100多位老人。台州市崇德山庄由台州著名民营企业九州药业集团出资兴建,政府划拨用地274亩。规划有高档老年人住宅、老年公寓、老年护理院、老年活动中心等,是一个设计超前、功能完备的老年人社区,现企业已投入4000多万元,建设总投资约需3—4亿元。
纵观以上四种兴办模式,我们以为第一种模式代表着社会福利机构改革的方向,是盘活存量资产,有效利用现有养老资源,提高资金利用效能有效模式。第二、三种模式不仅不宜推广,而且应该严格限制或者禁止。因为这两种模式养老隐含着较为严重的问题:
国有土地资源的流失。土地是我国极为稀有且不可再生的资源,国家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极其重视,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多部法律法规。永嘉和玉环的少数老年人自己组织起来,没有经任何土地部门审批并未办理严格的用地手续,即自己动手在集体的土地上集资盖房,建起子康乐山庄和夕阳红山庄,严格意义上讲是土地使用的违法行为。
导致不当受益。康乐山庄、夕阳红山庄和红枫山庄集资盖房,由于没有计人土地成本,所造房屋与房地产开发房屋存在相当可观的差价,这部分差价构成了不当受益。例如一位老人几年前出资5.6万元购买了一套80多平米住房的使用权,现转手出让卖到20多万元,自己仅需向山庄管理机构上缴2800元的管理费即可。还有一位老人以每平方米1200元的价格,花30万元拥有了一栋250多平方米带车库独立别墅的使用权,装修费却花了60多万,而在其对面仅一路之隔的房地产开发房产则为每平方米4000—5000元。
社会再分配不公。康乐山庄、夕阳红山庄和红枫山庄集资盖房,参与的老人不是也不可能是最需要关注的贫困老人,多数是离退休干部、教师或者是收入较高并有一定积蓄的老人;而真正贫困需要福利照顾的老人却无力集资盖房,无法享受此等优惠。结果是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宁波市颐乐园人住的'80%以上是离休老干部。其中有位离休的局级干部,夫妇二人在此居住带有卫生间和厨房的套房,连吃带住加上卫生保洁等费用,每月仅需开支2000元,还不到其离休金的一半,享受着超值的服务。他家里原有的住房则可租可售,两头获利,无形中每月增加了不菲的收入。社会福利属于社会再分配的范畴,其出发点是扶危济困,是帮助社会上最需要帮助的人群,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可是人住诸如宁波市颐乐园之类高档老年公寓的人员原本享受了应得的福利,再来这里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超值的服务,实际上是社会福利享受对象的错位,既违背了社会福利的本意,也造成了事实上的再分配不公。
隐含着不安定因素。温州出台以在工商登记和在民政登记为标准来区分营利养老企业或非营利养老机构的文件以后,由政府划拨土地集资盖房的红枫山庄私营老板立即提出改“民非”登记为工商企业登记,这样就需要补交土地出让金,该老板表示这笔出让金肯定会转嫁到人住在该山庄的老人头上,无形中把政府推到了山庄老人的对立面,导致政府与老年人的直接对立。对此当地有关部门深表忧虑。
存在国际化养老的误区。浙江省有的养老机构为了增加收入,提出吸收港、澳、台甚至外国老年人来人住。如果该机构是按完全成本计价接收入住,则无可厚非,但如果是按目前通行的不计地价和造价,仅按运营成本计价的方式接纳入住,就值得商榷。
第四种模式恰恰是应该大力提倡和推广的。因为它是真正的民间资本投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既弥补了政府社会福利的不足,又为社会老人提供了养老服务,满足了日益增长的老年人的需求,同时也吸纳了很多下岗女工和民工,完全符合我国政府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业的指导思想,理应给予扶持和推广。但也恰恰是该种模式遇到了政策瓶颈:只有登记为民办非企才能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可是登记为民办非企又给这些企业带来许多麻烦和困难。如在温州开办水心老年公寓的一对夫妇,以公寓为家,吃住在公寓,亲自买菜、做饭,惨淡经营,年盈余仅六七千元。即便如此,按照民办非企业的管理规定,这盈余的六七千元也归该公寓所有,而不能属于个人。奉化的99老人乐园因为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受政策限制,投入大量资金盖好的房产成为“福利机构所有”(宁波房管所、民政局出具的不能抵押贷款说明),资金问题凸现,举债无门,经营陷入困境。台州市崇德山庄由台州著名民营企业九州药业集团出资兴建,建设总投资约需3—4亿元。由于台州市发文将该山庄定性为“民办非营利福利事业单位”,土地不能抵押贷款,将来土地上的建筑物也不能抵押贷款,致使企业资金运作困难,且其投入资金将不能收回,投资商如今是进退维谷,骑虎难下。
我们发现各地对什么是社会福利、什么是老龄产业不甚明晰。有的地方把所有养老机构都看作是老龄产业,也有的地方把所有养老机构(老年公寓、老年住宅区)都视为社会福利事业;有的以在工商还是在民政登记为标准来区分社会福利和老龄产业;有的又以营利或非营利来区分社会福利和老龄产业。我们认为上述看法都是错误的。
首先,社会福利与老龄产业有着本质的区别。
社会福利是国家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向全体公民普遍提供资金帮助和优待服务的社会制度。它表现为国家及社会团体兴办的多种福利设施、提供的社会服务以及各项社会福利事业,讲求的是公平与公正,是不计成本和盈利的。比如国家办的养老院、福利院,国家投入了土地、资金等大量的人力物力,决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扶危济困,稳定社会。而产业则不同,产业是指生产事业,是经营活动,提供的是商品,追求的是利润和效益。老龄产业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而出现的新兴产业,是为老年人提供特殊商品、设施和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行业和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其次,以在工商还是在民政登记为标准来区分社会福利和老龄产业,不仅不科学,而且容易造成混乱。
比如,宁波市的颐乐园组建了管理公司,在工商局进行了登记,对外介绍其经营是盈利的。那么能否据此断定它是养老产业呢?结论是否定的。因为它的投资主体是国家、非营利机构(宁波慈善分会)和社会捐赠(大红鹰集团),仍然是社会福利的性质。所谓的盈利是建立在对原始投入不计成本、不计利息、不算折旧、不求回报的基础之上的,是仅仅以充分享受政府免税等优惠政策之后的运营成本为起算点的盈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盈利。极而言之,不过是福利机构管理方式的改进、福利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而已。而登记为民办非企的温州水心老年公寓、奉化的99老人乐园恰好应该定性为老龄产业,也是国家应该重点扶持的对象。
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国家出台政策扶持老龄产业的发展很有必要。
适时出台相关政策,吸引大量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鼓励、扶持以养老服务为主体的老龄产业大力发展,既可以弥补国家福利资金投入的不足,又可以为广大的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促进社会服务业的发展,保持社会经济协调、稳定、持续的发展,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命、生活质量,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就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政策扶持的重点和对象应该是民营养老产业。
有投入,有产出,才能称之为产业。如果只有投入而不求回报,不计成本,不讲产出,那是慈善事业,而不是老龄产业。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资本是具有逐利性的。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获取合理的经营利润。既然我们认定老龄产业是第三产业和社会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应当把养老服务业当作产业来对待,就应当出台真正意义上的“老龄产业政策”,重点扶持民营养老产业。其最终目的就是吸引大量民营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让所有热心为老服务,积极投身养老服务业的民营业主明明白白办企业,在市场调节、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在讲求社会效益的同时,堂堂正正地赚取合理的利润,为日益增多的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最终使更多的老人受惠。
现行老年社会福利实施方式很有改革的必要。
我国现行社会福利制度及其实施方式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基本上是由国家投资兴建养老机构,不计成本,管办一体。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多数国办的养老机构没有进入市场,没有竞争,经营者没有压力,其经营状况往往不如非公有制养老机构。总体来说投资大,经营效益差,并存在不当享受社会福利、社会二次分配不公的现象。许多地方民政部门已经觉察端倪,开始探索社会福利实施的新方式、新办法,如辽宁省提出,要“转变政府投资观念,今后政府原则上不再兴办国有独资的养老机构”,“要实行钱随人走的货币化养老方式”,采取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购买服务的办法,发挥资金使用的最大效应,让老年人获取优质的服务。上海、大连市采取的居家养老模式就是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购买服务,使老年人和下岗职工双受益的经典模式,政府的一份投资收到了双倍的投资效益。温州实行投资与经营分离、办管分离、公开招聘经营管理人员,有效地盘活了福利机构存量资产,提高了资本利用效能,既减轻了政府管理负担,又使老年人享受到了优质的服务。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借鉴辽宁、上海等地的做法,改革以往国家办福利机构、管办一体的实施方法,改为以甄别、确定福利对象,实行货币化补助养老。对于已建好的社会福利设施,也应参照温州的做法,实行办管分离,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社会福利设施的投资效能。这样,不仅可以使国家节约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还可以充分利用稀缺的社会福利资源,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更多的优质服务。
养老机构调研报告 篇2
郑州的人口老龄化近年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郑州市人口基数大,而独生子女政策和近些年相对安逸的生活环境,使得郑州市人口平均年龄延长。人口老龄化现象以及人们对于高生活水准的追求,建设更多更好的养老机构,成为大势所趋。
郑州市的养老机构,大致有民办养老机构和政府养老院两种。郑州市现有养老机构157家,共有床位21000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20张,其中民办45家,床位8500张,分别占总数的29%、40%,全部是民办非企业单位。仅20xx年,郑州市新增民办养老机构6家、床位20xx多张,分别占民办总量的13%、24%,民办机构发展势头明显加快。
郑州市的民办养老机构中,郑州市扶持民办养老机构最给力的。
政策是对养老机构的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20xx年,郑州市在河南省率先出台补贴政策,对养老机构给予3000元/床的一次性建设补贴、150元/月/床的运营补贴,截止目前已发放养老机构补贴资金共计1158万元。其它扶持政策则基本没有,有的市级文件虽有规定,但均难以落实。如郑州市在土地供应方面,至今没有养老机构建设的年度用地计划,用地问题是制约该市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首要障碍。在税费方面,郑州市目前有30%的民办养老机构没有享受水、电、气、宽带与居民同价政策。在投融资方面,“贷款难”一直困扰着郑州的民办养
老机构,养老服务的补贴制度也是刚刚建立,标准偏低。在人才培养方面,郑州市民办养老机构尚未引入公益性岗位,补贴力度不够,致使养老护理员难招难留,护理队伍不稳定、服务人员流动快,这直接影响了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在组织领导方面,目前,郑州市的养老服务工作由老龄办牵头负责,但由于多数县(市、区)老龄办(或老龄科)都是挂牌机构、虚设单位,老龄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工作繁重,有的县市区只有一人从事老龄工作,严重制约了该市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郑州市的这种情况在我国不少地方尤其是中部地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在座谈互动中,我们了解到除了地方和基层财力有限,从而限制财力对养老服务发展的支持外,关键是地方领导的思想认识,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钱往哪里投,主要取决于领导同志的主观认识和政绩标准。
郑州市的老年人口已经突破百万,民营养老院存在价位偏高的状况,而医疗不对口,饭菜质量以及服务质量的提升难度较大,成为制约的瓶颈。
郑州还需要建多少养老机构、增加多少养老床位,才能实现“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0张”的目标?这些养老机构建在哪里更合适?这些事关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导向性问题,很快将有“指路明灯”。昨天,大河报记者从郑州市老龄办获悉,郑州市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编制郑州市养老服务机构设施规划。
“郑州每千名老人大致拥有养老床位20张,离目标还有差距。”郑州市老龄办工作人员说,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包含社会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养护院、老年公寓、光荣院、托老所、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根据目前的测算,郑州市有60岁以上老人108万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机构、养老床位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统一编制郑州市养老服务机构设施规划,首先需要统计部门统计、预测各县(市、区)的人口数量,尤其是老年人口,以及到20xx年末会有多少老年人。
同时,由民政部门统计、调查各区域养老机构设施现状,已有和筹建的养老机构床位数,比照“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0张”的目标,规划下一步如何建设养老机构。
此外,土地、规划、建委等部门,要根据土地性质和相关规定,预留并规划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确保能满足本区域内老年人的养老及服务需求,并向民政部门提供每个区域规划和预留的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情况。这对有意投身养老行业者来说,有很大指导意义。
养老机构调研报告 篇3
老龄化的趋势,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发达(尤其是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和医疗条件的改善)等诸多条件综合作用下的产物。我国人口老龄化将带来一些新的矛盾和压力,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的压力巨大;在建立满足庞大老年人群需求的养老社会服务体系方面,加快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增加养老服务设施,健全养老服务网络的压力巨大。
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结构趋于核心化的“4—2—1”模式,使得机构养老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养老模式选择。机构养老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居家养老,但是,从现实发展的状况来看,机构养老模式并没有完全超越传统的“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模式,而仅仅是体现在养老地点的不同以及看护人员的区分。
①而且,机构养老作为一种补充性的养老模式,它的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尽完善。
养老机构的经营能力较弱,常年处于亏损的边缘。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财政投入力度有限,在机构设施上的配置较差,缺少相应的医疗服务条件,而且国家对于养老机构的税收优惠力度有限,导致养老机构的收费较高,养老服务水平较低,加上养老机构所处的地理位置偏僻,老年人的入住率常年在较低水平徘徊,机构的生存压力巨大。所以,养老机构往往通过压低看护人员工资福利,降低服务标准,减少服务数量的.办法来缩减巨大的营业开支,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养老机构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营业能力差—降低服务质量—入不敷出—亏损—退出养老产业”的恶性循环。
专业养老看护人员的职业地位较低,护理人才十分短缺:
首先,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所享受的工资较低,大多处于20xx元左右的水平;
其次,工作十分辛苦,工作量很大,而且工作环境较差;
第三,由于养老机构的工作属于服务业属性,是一项“伺候人”的工作,往往会对护工的心理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导致产生一定的隐形“职业心理伤害”。这些因素导致了我国养老机构的专业护理人才十分短缺,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主要的问题有如下几点:
第一,护理人员的绝对数量严重不足,不能应付巨大的养老需求;
第二,现有的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水平较低,缺少熟练的专业护理人才;
第三,养老机构对于护理人员的培训处于空白状况,对于护理人员人力资本的开发产生制约作用。机构养老的功能过于单一,不能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广义上的养老服务是指一切为满足老年人特殊需要而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行业总称,包括家政服务、医疗护理、保险、老年理财、老年休闲、老年用品、旅游、教育、文化、心理咨询和体育等行业。
此外,湖南省第三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专题报告《养老服务与产业发展》中提出:养老服务要包括老年食品、产品、医疗保健、保险、旅游和文化教育业等服务。但是由于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加之财政投入力度有限,导致了养老机构的功能单一,难以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务需求,特别是心理、精神的服务需求,导致老年人缺少归属感。养老机构的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在现实情况中存在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
一方面我国的养老需求和养老缺口都较大;但是另一方面,养老机构的入住率却很低,往往只有50%左右,闲置状况较为严重。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服务品质较低。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不单单存在于衣食住行这几个方面,而是有很大的外延性,要涵盖精神需要、心理健康、身心康复和社交活动等方面的需要。但是,现实中的养老机构往往在服务项目、服务水平和服务设施等方面的能力十分有限,在服务项目供给上表现为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方式简单,服务人员专业素质低,养老设施陈旧等现象。
二是老年人对于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根深蒂固,难以适应机构养老模式。调查发现,80%的老年人更加倾向于和家人住在一起,而且自评健康和养老满意度要远远高于机构养老模式。老年人对于家具有极强的留恋感,加上养老机构对于老年人的心理需要关注不足和帮助有限,而且在养老机构里生活会让老年人觉得缺少必要的亲情。
三是由于养老机构处于亏本边缘,其住院收费较高,迫使有意愿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选择其他养老方式。
养老机构的医疗配置低下,缺少疾病治疗功能模块。依据20xx年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发布的《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的专题报告中数据显示:现有的养老机构拥有医疗卫生室的比例小于60%,拥有疾病康复理疗功能的比例低于20%;而且有超过50%的养老机构没有医生的配置,拥有护理专业的人员以及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护士的机构比例低于30%。学者何文炯对浙江省内杭州市、温州市等地进行调研分析,发现大多数养老机构无法提供老年人最需要的医疗护理服务,护理型养老机构的比例在浙江省低于20%。
②我国机构养老模式加快发展的政策建议
针对目前日趋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和面临困境的机构养老模式,我们需要在全社会树立起积极的养老观,体现古代社会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理念,要通过实践,通过规范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的模式,充分调动福利三角模式中的各方力量,解决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特殊国情的机构养老发展路径。笔者认为,要加快我国机构养老模式发展,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
政府要加大对机构养老模式的宣传,引导老年人合理选择机构养老服务。针对目前老年人对机构养老模式的认同度较低的现状,政府需要加大对机构养老模式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创造一种支持机构养老模式的氛围,加强对机构养老模式的认可度,弱化传统的养老观念,进一步消除对机构养老的误解和偏见,引导老年人合理地选择机构养老模式。进一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调动市场力量推动力机构养老模式发展。政府要进一步放宽准入门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机构养老的活动中来,充分调动民间力量,壮大机构养老的规模。政府要借助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元素,通过政策法规的杠杆作用,进行行政监督,来协调各方力量参与机构养老的发展。比如,上海市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机构养老事业,全市共有养老机构615家,其中有321家是由社会资本经营办理,对于机构养老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③强化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和规范化。首先,政府要加大力度进行养老护理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即在卫生、医学、职业院校开设养老护理专业,强化其职业化属性,加大力度推进老年护理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机构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其次,针对现有养老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低、缺少正式护理培训的现状,政府要联合养老机构和社会教育培训部门,加大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理念,完善机构养老的服务体系。最后,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改善现有护理人员的工作待遇和工作环境,在全社会树立起尊敬养老护理人员的社会氛围,提升其职业形象和社会地位,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使其“体面”地工作。
政府要对有机构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一定的补助。针对目前养老机构的入住收费远远高于普通老年人的收入水平的现状,可以考虑根据各地财政能力、物价指数、人均收入水平等指标的变动情况,适当给予老年人一定的补助,为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模式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和物质基础,进一步缓解社会养老压力。
家庭养老也要配合机构养老,一起履行养老的责任。从严格意义上说,机构养老是家庭养老社会化的体现,是家庭养老的进一步延伸,并不意味着家庭作为养老的主体之一就不再承担养老的责任了。而且,家庭的某些养老功能是养老机构所无法取代的,也是无法超越的。家人的关怀和精神鼓励,对于提高老年人机构养老的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老年人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提高老年人的养老满意度。
养老机构调研报告 篇4
我县现有养老机构17家,其中县福利院1家、乡镇敬老院16家。共有在院老人535名,其中失能、失智老人93名。为深刻吸取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康乐园老年公寓“5.25”特大火灾事故教训,消除养老机构火灾隐患,杜绝类似事件发生,县民政局联合县消防大队对全县养老机构进行了全面的消防安全排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没有办理消防审批。全县17家养老机构均未办理消防审核、验收(备案)手续,均在运营中。
2、火灾隐患突出。大部分敬老院都在十多年前建设或由旧校舍、乡镇办公楼改建,建筑物不符合国家强制要求。如:桐村镇、马金镇、马金镇塘坞、村头镇等4家敬老院未按国家规范(4米宽、4米高)设置消防车道;芹阳办事处、华埠镇、桐村镇、池淮镇、马金镇、村头镇、张湾等7家敬老院二楼只设置了一个安全出口、一部疏散楼梯,未形成封闭楼梯间;马金镇、苏庄镇敬老院采用可燃材料装修吊顶;大部分敬老院离城镇建成区较远,除张湾敬老院设有一个600立方蓄水池、苏庄敬老院正在筹建消防水池外,其余敬老院附近均无天然水源,也未设置人工蓄水池,个别敬老院未设置室内外消火栓,消防用水严重不足。
3、设施管理滞后。根据国家规定:老年人建筑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总建筑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老年建筑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从检查情况看,除苏庄敬老院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外,其他敬老院均未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及自动灭火系统;大部分敬老院灭火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灯等消防器材配置数量不足。
4、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绝大部分敬老院未制订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未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及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职责,未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无相应的考评问责机制,未制订突发事件应急疏散预案。
5、消防安全防范意识不足。绝大部分敬老院无安全用火、用电,禁止卧床吸烟、乱扔烟头,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乱拉电线等提示、警告标识,未落实日常消防安全巡查。如:芹阳办事处、池淮镇敬老院存在私拉电线、使用发热白炽灯、电线接头裸露等现象;华埠镇敬老院存在部分入住人员使用电饭煲单独做饭现象;大部分敬老院存在室内吸烟、甚至卧床吸烟现象。个别敬老院在疏散通道、疏散楼梯间内堆放杂物、电动车、摩托车等,无人员制止管理,影响疏散。决大部分敬老院员工未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不能熟练使用灭火器材;未对入住人员开展消防常识教育,火灾防范意识不足,逃生自救能力较差;未针对老年人行动不便的特点,开展疏散逃生演练。
二、工作举措:
1、加强领导,增强消防安全工作意识。
一、是健全领导组织。我局对消防安全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消防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消防工作的领导。
二、是加大经费投入。按照消防安全工作要求,完善消防设施。定期对全县养老机构的电源线进行检查和维修,对老化的电线、插座等及时进行更换。安装应急灯和疏散指示牌,增配灭火器、消防水带、消防扳手等消防器材。同时对全县13家养老机构安装智慧用电设施进行资金补助,并有计划的扶持个别敬老院进行消防池建设。
三、是完善应急预案。全县养老机构严格执行消防安全工作等有关规定,制订消防应急预案,并落实消防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人和管理措施,杜绝消防安全事故发生。
2、健全制度,落实消防安全工作责任。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我局与直属养老机构签订消防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工作内容,落实工作责任。并督促各乡镇与所属乡镇敬老院签订消防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确保将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加强宣传引导。节假日及干旱、雨雪、台风季节,向各乡镇养老机构下发防灾文件,杜绝事故发生。办公室以短信形式,经常向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发送消防安全知识短信,切实增强消防意识。
3、突出重点,强化监督检查常态化管理。
一、是加强督导。由于福利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大多行动不便,一旦发生火灾难以逃生自救,极易发生重大人员伤亡。我局将根据局党组和上级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提高认识,克服麻痹思想,牢牢绷紧安全管理这根弦,加强对福利养老机构的监督指导,切实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与未然。
二、是强化落实整改。对前期排查发现的火灾隐患,我局联合县消防大队下发整改督办单,逐一督促制定整改计划,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建立专项档案,限期消除隐患。对通过整改仍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养老机构,及时专题向政府报告,提请协调解决。对无视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拒不整改、带病运行的养老机构,将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该转型的转型、该关停的关停,严防亡人火灾事故的发生。三是加强业务培训。在检查同时,现场向养老机构工作人员普及消防安全、应急救护逃生等知识。将消防知识纳入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提高自主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三、主要困难:
(一)建筑合法性问题。大部分敬老院为旧建筑改造,耐火等级低,土地、房产手续、建筑图纸不全,无法申报消防审核、验收手续。
(二)工作人员问题。绝大部分敬老院配备的工作人员在5人以下,夜间值班人员更少。发生紧急情况时,扑救初期火灾、引导人员疏散的人员严重不足,特别是不能自理人员的疏散存在较大困难。
以上困难建议提请政府统筹协调解决。
养老机构调研报告 篇5
这个寒假虽然短暂,但我过得很充实。经村委的介绍,我有幸和村上的独孤老人接触,并向他们了解了一些生活情况,还带给他们一些生活用品,最重要的是丰富了他们的精神家园。这次假期社会实践我以“善用知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丰富假期生活”为宗旨,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调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
在这次实践过程中,我获益匪浅。我学到了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让我深入生活的每个角落里,真正体会到老人们的生活的艰辛。同时也认识到农村存在的问题。
由于老人们身体都不是很好,行动也不怎么方便,为他们打扫,整理房间成为了我第一个工作。过程中虽然挺烦挺累的,但看到老人们可爱又可亲的脸庞,我又有动力了,而且想想做这些也挺有意思的。在整理房间的时候我发现以普遍的问题,那就是他们的家都缺少生气,本来房子就挺旧了,所以就更应该装饰一些东西来使房间里充满活力和朝气。这样老人的生活条件改善了,那么身体状况也会有所好转的。可是我碰到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者买东西的钱从哪来啊?于是我思考了一番之后,我准备去向村委干部商量,向他们要钱。在我娓娓道来之后我顺利的拿到了钱并置办了一些好彩头的物品以及一些盆栽。老人东夸我们呢!最后我们在村委的帮助下为老人办了一场精彩的“交谈会”,大家都围着一圈边吃瓜果点心边畅所欲言,“会”间还有同学自爱唱歌表演,真正让老人感受到我们的爱。
虽然这次实践我没有去我所学的专业知识的地方实践,但是我用我所学的专业技术帮助了许多身体不好的年迈老人,同时也增强了我的办事能力与交往能力,同时也让我懂得了来之不易,而且作为子女的人们应该多多想想在家的父母亲们,要常回家看看。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里我穿街走巷,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做着自己计划好的事。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要做什么明天做什么,但这次的实践中不会有人告诉我这些,我必须要知道什么时候要做什么,而且要自己做,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同时也培养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也锻炼了我的思维,让我思想更深一层。 在与老人交谈中我了解到他们的很多生活趣事,也知道了他们最需要的不是什么物质财富,而是精神上的满足。从他们身上我还学到 了挺多生活经验和为人处世的方法。同时我也和他们交流了我所学到的一些知识。
当然这次我学到的更重要的还是如何与他人沟通。一直以来我的口语交际能力东不是很好,与别人对话时不会随机应变,往往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非常尴尬的事情。在实践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一点,所以我抓住这次机会努力与他人交谈,效果真的很不一样诶。
这次的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的感触,这不仅仅是我的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 ,而且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当然这次社会实践之后,我掩卷深思,思绪万千。我在思考几个问题。嗯我觉得这些老人真的很可怜的。他们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却很少受到社会的关心与照顾。我还经常看到老人们自己挑水喝,还要去城里为了生活而去卖东西赚钱,这些我看了好是心疼和心痛。心疼的是那些老人,而为那些对这些漠不关心的人而感到心痛和可悲。最让人难过的是政府对者些也视而不见,以点都不重视这些。虽然中央有说对老人的补贴,可是天高皇帝远,等到了老百姓这里就是岌岌可危的一点点东西而已罢了。物质上的资助没有也就算了可连精神上的安慰和关心也很少。还有就是子女没有尽到义务与责任。这种风气真的非常的严重。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这几天实践下来,我也充分的认识到我的不足之处。我觉得我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也明白了一个人的力量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啊。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而且出门在外,朋友很重要,偶尔遇到困难的事情或者伤心难过时,朋友是最好的依靠。总之我会再接再厉,为自己而奋斗,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柔性延迟申请养老金意愿”调查报告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预期寿命延长以及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使世界各国的养老保险面临巨大的压力―养老保险支出的增加和收入的减少,收不抵支现象越为严重。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也面临着这一严重问题的影响。上海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压力最为严重。为了应对养老保险基金空缺日益增大、城市老龄化结构的加速,2010年10月1日,上海启动试行《企业各类人才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的试行意见》。
上海《企业各类人才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的试行意见》的试行,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和热烈讨论,柔性延迟申请养老金与延迟退休年龄究竟存在何种联系,两者是否等同,值得思考。因此,课题拟对上海市民对柔性延迟申请养老金制度的意愿及具体实施的情况开展社会调查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调查对象
1)从年龄上来讲,我们主要调查18-50岁的公民。处于此年龄段的公民对社会的贡献最大,创造的社会财富最多,对服务社会的责任更大。因此,在这个年龄段的公民对本次调查的意义最大。同时,为了使调查更加全面,得到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我们对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均进行了调查。
2)在地域上,我们主要调查地区为上海的松江区和长宁区。受到人力、物力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对上海所有地区进行全面的调查,我们选取了松江区和长宁区作为主要的调查区域。
二、调查方法
1)问卷法
通过问卷法,我们不仅能节约时间、经费和人力,而且使调查结果更容易量化,使我们对调查结果的处理与分析更加方便,提高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对松江区和长宁区等居民进行了详细的问卷调查,其中有效份数为506份,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
1.养老金申请/退休政策的现状。
2.柔性延迟申请养老金的人群偏好。
3.柔性延迟申请养老金居民的就业选择。
4.柔性延迟申请养老金与延迟退休年龄的关联分析。
5.居民对柔性延迟申请养老金的预期要求。
6.居民柔性延迟申请养老金的需求意愿。
2)访谈法
我们主要访谈的对象是松江区和长宁区的各个公司的在职人员、经理等, 访谈法使我们更加深入地去了解人们对该制度的真实意愿,提高了调查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三、调查过程
问卷设计:2010年11月-2010年12月。完成课题思路的框架设计,制定柔性延迟申请养老金的意愿调查问卷,编写详细的个案访谈提纲,确定个案访谈对象。
第一次调查:2010年12月-2011年02月。主要在松江区展开调查,对松江区各个不同的小区居民进行了约300份问卷调查,对松江区内公司内部人员进行了实地访谈。
第二次调查:2011年03月-2011年04月。主要对长宁区的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
数据处理:2011年04月-2011年07月。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做调查总结。
撰写调查报告:2011年08月-2011年11月。撰写“柔性延迟申请养老金”调查报告。
四、数据分析及调查总结
对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发现在所有的被调查对象中有24.60%的选择延迟退休,75.40%的没有选择延迟退休。
对居民延迟退休的现状进行调查:
选择了延迟退休的居民中,有32.3%希望以后可以多领取养老金;24.7%的身体健康,以后可以继续工作;16.1%希望继续工作,保障生活质量;14.0%是企业的需求造成的;11.8%的希望自己能继续发挥余热;还有一些其他情况。
没有选择延迟退休的居民中,有33.9%的是想早点退休,领取养老金;29.0%是由于以前制度没有涉及;21.8%是因为身体情况不太好;8.9%是自己有意愿,但企业没有意向;6.5%的其他情况。
对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发现在所有的被调查对象中有34.5%的愿意延迟退休,65.5%的不愿意延迟退休。
对居民对延迟退休的意愿进行调查:
愿意延迟退休的原因:12.7%的想继续奉献社会;21.9%的想让自己才干得带充分发挥;32.9%的认为延迟领取养老金等于延迟退休年龄,想自己多挣点钱;22.9%的认为自己身体健康,仍可继续工作;还有一部分其他情况。
不愿意延迟退休的原因:32.5%的想早点退休,领取养老金;28.0%的觉得占据了年轻人的岗位,就业更加困难;30.1%的认为可增加收入,保障生活水平。
关于延迟申领养老金对社会带来的损益问题:34.4%认为申领养老金等于延迟退休年龄,使部分群体获得利益,较不公平;26.0%认为减少了政府养老金缺口,却损害了大部分人的利益;25.7%的认为有利于部分人才的有效利用;10.1%的认为有利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3.8%的属于其他情况(滋生官员腐败)。
在所有的被调查人中,有13.83%的基本内容都清楚;32.16%的没关注;14.43%的只是略知一二;39.13%的对此政策根本不了解。
居民对此试行意见的了解方式:57.71%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宣传;13.44%的通过小区居委会;16.21%的通过社保中心;12.65%的通过其他一些渠道。
关于对现行养老金制度的意见:33.4%希望提高养老保险水平;32.6%的希望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25.9%的希望完善居家养老制度;7.3%的希望延长法定退休年龄。
五、总结
从得出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选择延迟退休的居民占得比例较少。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以前的制度没有涉及和身体状况不太乐观,还有部分是想早些领取养老金。但还是有部分居民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有强烈的意愿选择了延迟退休。由此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采取“柔性”延迟退休的必要性。
在居民对延迟退休的意愿调查中,有意愿延迟退休的是希望利用自己的才干在社会上继续发光发热。在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收入较低、工作难度比较消耗体力的居民想延迟退休来早点领取养老金,保障生活水平。还有延迟退休带来了年轻人就业的困难也不容忽视。
对于柔性延迟养老金带来的损益问题,大部分是对此制度有不满的趋势。此制度虽然弥补了养老金缺口,给部分人带来了收益,却损害了大部分人的利益,认为此制度较不公平,还有可能带来官员腐败的问题等等。因此对于群众对此制度的意见也是我们接下来应该解决的问题。
对此制度的推广情况,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有很多居民对此制度了解甚少,了解渠道也主要是电视、网络等,了解的渠道比较少。
从整个调查来看,大部分居民还是都希望完善现今的养老保险制度。
因此,我们看到了柔性延迟申请养老金的必要性,此制度有利于部分人的才干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并且对养老金缺口的减少有很大的帮助。但我们更应该看到此制度会带来很多的社会问题:年轻人就业问题更加严重;引起社会不满;可能带来官员腐败问题等等。养老金制度的推广情况也不太乐观。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对完善该制度有很大作用。
1.严格限制申请条件。通过我们的调查,可以看到很多居民反应这项制度会带来腐败现象,对大多数人不公平。我们可以对进行高科技研究的对国家科技进步方面有重大贡献的人才放宽限制,而对处在企业或政府较高职位却无所事事的人员进行严格的限制。这样,我们可以防止腐败现象的滋生,而且使人才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好处另外,对申请人数进行限制,减轻年轻人的就业负担。
1)首先考虑在国家研究所工作的高科技人员,条件满足对国家科技方面有重大贡献的、工作业绩突出者优先,申请人员名单应由研究所经过严格审核。
2)根据对国家经济建设贡献的不同对企业的名额进行分配,企业内部也必须进行严格审核,以工作业绩突出,综合能力较强者优先。另外限制企业领导的人数,做到领导、职工人数均衡分配。
3)对延迟申请的年限进行限制。在考虑个人申请年限的情况下,根据个人才能的情况,来限制延迟申请领取养老金的时间。
2.制度施行的过程中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3.将制度更大范围的推广。在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居民对此政策了解程度不深,了解渠道也很单一。我们应该将此政策尽快在居民生活中推广,推广渠道也应该增多,除了电视、网络等基本方式,我们可以通过企业、学校渠道来推广。由于该政策是对在职人员推行,所以企业、学校的推广使制度更有价值。此外,还可以通过户外广告、报纸等媒体使制度受到更大的关注。
1)电视、网络的传播。居民了解信息最基本的渠道是电视、网络,在制度的推广阶段,应继续加大在电视、网络渠道上的投资。
2)制度可以通过像企业、学校下发推广制度的文件,做到让企业、学校的每位职工都能更好地了解该制度,并开展有关该制度的培训会议,向职工传达有关制度的信息。
3)户外广告、报纸也是推广制度的重要渠道。报纸和户外广告对制度的推广起到辅助作用,让居民在业余休息的时间便能了解到该制度。
关于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的调查报告
随着全球老龄化社会的到来,__高龄、失能、失独老年人大幅增加、空巢化和小型化趋势日益突出,需要进入养老机构照料的老人日益增多,养老护理员作为新兴职业,呈现需求大于供给的总趋势。培养造就数量充足、素质优良、技能精湛的养老服务人员是解决我国养老问题、提高养老服务水平的必要前提,也是实现养老服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但目前山区养老护理的队伍中存在专业养老护理员数量严重不足问题,是什么导致这一原因呢?在山区想做一名专业的养老护理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面临着世俗观念、收入低、压力重、没有职业认同感等诸多困难,直接影响了福利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专业知识的欠缺养老护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日常照料,还包括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及康复等方面的内容,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现实工作中护理员经过短暂的岗前培训就上岗了,原则上是老护理员带班1~2周就开始独立工作,仅局限于实际操作的学习,一般都是边做边学,理论上的培训很少。我院就存在养老护理队伍中专业医护人员不愿意进养老机构,而招进的养老护理人员中年龄普遍较大、文化水平低、没有受过专业的日常生活和医疗护理技能培训,出现了“专业的人不肯干,肯干的人不专业”。护理员对素质与行为规范、心理护理知识、一般护理知识、营养与饮食、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观察、常见症状、老年病护理等知识掌握肤浅,不能全方位应对各种老年人的整体护理,提升服务质量就成了纸上谈兵。
社会地位的低下受传统世俗、家庭观念的影响,山区县对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存在着一定的歧视现象,大多数人不愿意从事养老护理工作,当前不仅护理学院的学生对养老护理敬而远之,就连“4050”人员也对此退避三舍。很多人认为服侍老人又脏又累,是低人一等的工作,收入低、压力大、工作脏、社会地位低,稍有条件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护理老人的行当。因此,从事该行业的人主要是年龄大的下岗、失业人员和一些农村务工人员,女性占绝大多数,而男性少有问津。对护理员的职业歧视同样存在于一些入住老人及其家属的观念中。不尊重护理员,当自家的保姆一样对待。甚至遭受来自老人的猜疑、误解和不文明行为的侵扰,以及老人亲属的斥责和上访,这也是影响养老护理员队伍发展壮大的最主要因素。
工作责任压力重大养老护理服务是一项长期、连续的工作,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异常繁琐。面对的是痴、呆、傻的肢残、智残、失能的弱势群体,护理员每天的工作就是给老年人洗澡洗衣、清理大小便、喂饭、翻身、喂药、打扫卫生等,为照顾好老人一天24小时他们都是忙上忙下,不敢有丝毫懈怠,加上老人的行为举止、性格脾气表现各异,护理员只有通过长期的观察、接触和沟通才能掌握。碰上老年痴呆严重的老人,会经常乱发脾气,甚至还会打骂护理员。另外老人身体比较脆弱,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问题发生率高,护理员的神经随时处于紧绷状态,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觉,避免老人发生意外,特别是遇到老人正常或意外死亡及家属无理取闹时,护理员更要承受巨大的责任压力和精神压力,所以担惊受怕成了这个行业从业者的一个心理特征。怕老人生病,怕老人受伤,怕老人在院里去世。养老护理员基本没有节假日和八小时内外之分,五一、十一、春节等重大节假日,由于许多老人在福利院生活习惯了,都不愿回家,而有些家属也不愿老人“侵占”他们得来不易的长假,于是,假日对养老护理员们来说就成了“奢侈品”,他们不得不牺牲自己与亲人团聚的机会陪护老人们。在院里护理员没有固定的假期,要休息还得履行请假手续办好老人护理交接。
1、转变思想观念。
养老服务是一项社会急需的新型职业,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的社会事业,政府部门应大力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倡导尊老爱老的社会风气,营造尊重老人,尊重养老护理员的社会氛围,教育人们摒弃职业贵贱之分的观念,树立养老护理工作是平凡而伟大的,是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崇高职业理念,把养老服务行业建设成为社会上一项受人尊敬、令人羡慕的职业,提高社会的认知度。另外福利院领导要注重提升养老护理员的幸福指数,在生活上对他们多关心,精神上多鼓励,物质上多支持,才能使他们安心工作,并在为老服务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体现养老护理员职业的重要社会价值。
2、加强业务培训。
一是专业队伍培训。高度重视养老护理员教育、培训工作,与人事、教育部门研讨在当地职业院校开展养老护理专业,加快培养老年医学、护理、营养和心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对在岗的护理员通过“送出去、请进来”方式让护理员积极参加培训,增强业务技能知识,定期组织开展养老护理技能竞赛,激发员工学技术、练技能的热情,促进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和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二是职业道德培训。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岗位,树立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的思想。看得起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工作,树立职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三是心理素质培训。教育大家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要教育服务人员把老人当作亲人那样对待,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转变大家鄙视看不起这项工作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平凡的岗位作出非凡的业绩,只要是为人民服务,就是最崇高的理想。
3、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激励机制针对养老护理员队伍难招人,难留住人的现状,以及现有队伍素质与当前需要不相匹配的问题,各级应加强养老护理激励机制建设。
一是物质激励。物质需要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觉悟是从物质利益中产生出来的,物质的满足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对工作中作出较大成绩和贡献的人员,给予物质奖励,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
二是待遇激励。发挥养老护理员的能动性,有效激发护理员创造性的工作,关键是要加强绩效考核,建立一个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并不断完善激励机制。目前护理员的收入并不太高,养老机构可以采取护理岗位津贴、护理员职业技能职称津贴、提高加班夜班费用等手段,提高护理员的待遇;
三是感情激励。领导者要与职工在感情上多相互沟通交流,注意融洽上下级关系,学会以情动人,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员工,时时处处尊重、关心、理解他们,当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哪怕只有点滴的进步和起色,领导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能从微小进步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能忽略细节,舍小求大,要随时注意捕捉员工身上的闪光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不断拧紧上进的发条;
四是荣誉激励。荣辱之心,人皆有之。从理论上讲,人们的需要是从生理需要到社会需要再到精神需要,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当个人的物质利益得到满足后,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就占据主要地位。只有当工作得到上级领导的信任、表扬和荣誉后,才能促进个人不断进度,将自己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和聪明才智发挥的淋漓致尽。
4、加大行业宣传:
一是强化养老行业自身建设。注重“素质”意识,德才兼备,首先要加强自身法律道德素质,做到依法行事、无愧于心。其次加强业务培训,把护理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学会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最后,要努力提高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能融洽的和周围同事相处,和老人相处,和家属相处,懂得护理老人要察言观色,和家属交流要善于理解言下之意、弦外之音;
二是大力宣传养老行业工作。政府部门要对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进行宣传教育,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养老护理工作人员的先进事迹,让人们了解养老护理工作既是一项集养老知识与护理技能于一体的技术工作,更是一份集传承孝道与弘扬美德于一身的高尚职业,他们小到替不能在父母身边照顾的儿女尽孝,大到为政府、社会及家庭缓解养老压力,其社会价值不言而喻。
三是培育和宣传行业典型。搞好对内对外宣传,树立良好的福利院形象抓好以点带面,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艰苦奋斗、不怕苦累、一心扑在事业上的好典型,发挥榜样的带头示范作用,“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把本单位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宣传出去,既鼓励了本人,教育了大家,又提高了单位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 相关推荐
【养老机构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金融机构调研报告02-16
养老院调研报告06-25
养老院调研报告通用12-10
社会养老服务现状调研报告10-23
社区养老调研报告范文04-15
城乡养老保险调研报告04-07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03-14
养老保险工作调研报告11-10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