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题开题报告

2021-06-28 报告

  紧张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都在认真的做毕业设计,在我们做毕业设计之前要先写好开题报告,那么写开题报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课题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课题开题报告1

  课题名称

  《小学音乐欣赏课“听唱融合”教学法的研究》

  负责人

  xxx

  所在单位

  平利县城关小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音乐是听觉艺术,欣赏音乐也称之为听觉音乐。音乐只有通过“听”才能感知其美的蕴含,才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引发心灵上的火花,产生飞跃的联想,产生创造的激情。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的音乐之耳,能对大千世界的声音有敏锐的感受力、观察力、甚至具有对声音选择、筛选的能力。从学习音乐的先后顺序上来说,必须先吸收,然后才能有所表现;通过欣赏学习音乐是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展,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教会学生学习音乐要从欣赏入手。从心灵的深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最重要的是净化心灵让每个人享受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头戏。应该成为音乐教育的核心,通过欣赏教学的研究,提高学生的素养及教师的教学水平。目前的欣赏教学,还停留在听的方法上,没能进一步介入“唱”的研究,多年实践发现听与唱都应该一同进入欣赏教学,加快速度提高“听唱融合”教学是燃眉之急。学生听了作品,要能够快速地表现出来,首先是解决唱的问题,耳朵听到是第一感受,嘴上唱出来是内化的感受,是音乐的二度创造。唱是为听服务的,是在听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与理解音乐。真正入心是全面的感受与提升!“听唱融合”在一起会达到欣赏教学的更高的层次。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理论意义:

  1)创造一个适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基本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填补欣赏教学“唱”的不足中的空缺。

  2)本课题研究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及学生欣赏水平服务,为平利县小学音乐教学发展提供参考实践的依据。

  3)本课题有助于课程改革的进程,为创新音乐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保障。

  2、实践意义:

  1)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反复性:音乐欣赏教学的反复性是由音乐的这种特性所决定的。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稍纵即逝,只有记忆才能抓住它,而记忆最有效的方法是反复,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理解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不断深化的过程,必须进行反复欣赏。常规经验告诉我们,当欣赏一首作品时,听得多了对音乐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教学时间不容许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听,只好选择最有效的方法——-边听边唱。即解决了实际问题,又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比光听要好,“唱”加入了二度创造,学生会即刻感受、理解、记忆,会减少周期,提高效率。

  2)强调以生为本,动静结合,学生参与。符合心理与年龄特征,“听唱融合”符合音乐韵律的特性。

  3)提倡整合的原则:将新理念与教学行为整合,现有资源:音响、课本、多媒体等整合;听、唱、奏、跳活动统一在音乐体验上。

  提出有待解决和重视的现实问题,论述本研究的价值或重要性)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音乐只有通过“听”才能感知其美的蕴含,才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引发心灵上的火花,产生飞跃的联想,产生创造的激情。学生听了作品,要能够快速地表现出来,首先是解决唱的问题,耳朵听到是第一感受,嘴上唱出来是内化的感受,是音乐的二度创造。唱是为听服务的,是在听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与理解音乐。由听到唱,不仅仅是一个行动的改变,更是心理发展的反映。“一曲三听”、“一唱三听”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歌声产生动人、感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百听不厌,百唱不烦。这是一个反复揣摩、不断提高的练习过程,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和表达歌曲的感情,最大限度地发挥歌唱的审美潜能。真正入心是全面的感受与提升!听唱融合在一起会达到欣赏教学的更高的层次。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20xx年1月——20xx年5月)

  (1)课题论证、成立课题小组、设计研究方案。

  (2)调查学生欣赏现状,整理评估数据。(随机抽样调查)

  (3)培训教师、研讨欣赏教学已有的方法,开创新的听唱结合的方法。

  (4)专家开题论证、答辩。

  (5)结合“项目管理,任务驱动”搞好课题研究,制定并写出计划。

  (二)、实施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1月)

  (1)听唱融合教学法进课堂。

  (2)听唱融合教学案例的推广。

  (3)听唱融合教学论文的撰写。

  (4)听唱融合教学的比较与区别。

  (三)、结题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

  (1)整理资料,准备结题报告。

  (2)专家指导。

  (3)专题研讨会。

  (4)全部资料展示。

  (5)收集存盘、刻盘。

  (6)推广经验,弥补不足,继续开展好新课题研究。

  研究举措:

  1)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听唱融合”教学的研究,感受与鉴赏是最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审美的有效途径。

  2)形成欣赏音乐的习惯,多听、多唱,学会欣赏音乐,培养鉴赏音乐的能力。实现《课标》对小学音乐学习领域目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三维目标,培养音乐爱好者。

  3)通过课堂评价把握音乐要素,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的结构单位;音乐的风格及作曲家个人风格特点;音乐体裁等。积极创造出各种各样很具有个性的表现方式,去表达对音乐艺术的理解。

  4)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欣赏教学的渠道;教育资源:电视、广播、书刊、报纸、音响、影像等。

  研究的途径:

  1、听唱融合教学法主要途径,点上渗透,面上进行。对实验校进行全面跟踪实验。

  2、开展好“三结合”学校、教师、学生;科研、教研、培训相结合。

  3、从课堂入手,解决欣赏教学的实际问题,按照预定计划实施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做好前测、中测、后测数据统计调查,利用好第一手资料调整实施。

  4、在研究实践中拓展教学思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培养教师欣赏教学的理论与实际的水平,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习惯

  与能力。

  研究的主体部分,重点回答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要求阶段划分合理,任务明确,举措得力,表述清晰,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基本的教育科研规范)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预期成果:

  1、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与习惯;

  2、改变以往过分强调音乐故事,人物轶事传闻的介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引发想象和联想;

  3、采取有效生动的教学法,使学生能对音乐作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能以简单的线条,色彩直觉地反应表现音乐;

  4、通过实施使教师的理论、业务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

  5、使音乐欣赏课堂气氛活跃、丰富多彩。

  课题成果呈现形式:

  1、完成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

  2、典型的教学设计、叙事、随笔、案例分析、教学反思及课件、教具等材料。

  3、各阶段素质检测成绩及相关资料等。

教师课题开题报告2

  一、选题缘由

  我长期带小学数学,且一直教的是老教材。我常常在想这样一个问题,老教材就是单一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可能导致优生认为太简单满不在乎,中等生认为刚合适容易满足,差生认为太难失去信心的局面,使学生思维受到局限,课堂气氛冷清,无法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自从去年秋季学期我使用新教材后,豁然开朗,原来新教材中创设了大量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我认为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值得认真研究、探讨。

  二、研究意义

  我认为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有以下几大功能。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发现信息,并能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解答,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发现信息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合作的机会,也让学生聆听他人的想法,启发自己的思维。

  (三)建立模型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逐步建立这一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运用这一模型去解释一些现象,或解决一些问题。

  (四)培养能力

  有效的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以及与他人的团协作能力,从而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反馈教学信息

  有效的情境也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过程,都是可通过学生发现信息,解答问题的情况,了解他们对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六)促进课堂教学

  生动有趣的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是轻松而快乐的。

  三、文献综述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关心学习。

  1、建构主义理论

  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知识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在生活的具体情境中,由学生自己通过主动动探索得出论。

  2、“思维”的心理学分析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可见,人的手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要让儿童多动手操作、多观察。

  3、课堂教学论

  《新课标》指出: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体验。

  四、研究步骤及措施

  1、理论学习和收集资料阶段(20X年7月-20xx年12月)深入学习有效情境的有关理论,掌握创设与利用有效情境的方法。

  2、研究分析资料阶段(20xx年1月-20xx年4月)

  通过现场看课、网上查找、杂志阅读等方式收集专家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初步整理出情境教学的典型片段;通过听普通教师的课并进行现场录音(包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录音)收集教学实录并初步整理出情境教学的典型片段。然后根据理论分析,制定出对情境教学的参照目标,总同类型的课不同的策略方法。

  3、自我实践阶段(20xxX年4月-20xx年5月)

  根据阶段分析研究的果,进行对比性实践,总性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对比和反思,验证阶段性研究的成果。

  4、总、题阶段(20xx年6月)

  回顾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根据实践检验的情况进一步深化研究所得出的论,写一份有计划、有实施、有案例的关于课堂情境教学的研究报告,展示一堂运用研究论所驾驭的课堂。

  五、研究方法及工具

  本课题研究主要利用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法等方法进行。

  (1)调查法,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2)文献法。搜集利用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3)经验总法。广泛总实验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六、成果预测及题报告构

  1、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有效地创设与利用情境教学的能力,以情境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采用理论研究、对照研究、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水平、科研水平。

  4、通过对课堂教学环节的个案研究、分析,总出情境教学对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影响。

教师课题开题报告3

  这一学期的时间快过去了,自己的课题研究虽然比较浅显,但经过我自己认真分析调查研究,收集材料,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课题实验方案,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和课题研究的阶段工作。在理论的指导下,扎实地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的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这近一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所做的工作:

  1、本学期课题研究的内容为“学会欣赏与宽容,学会总结与评价”,在课题实施之前,我积极主动的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思想,希望通过学习,让理论来指导实践,融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于科学教学实践之中,使得课题研究获得质的飞跃。同时我还在收集有关合作学习中如何让学生学会欣赏与宽容,总结与评价的资料,为在科学课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而铺路。

  2、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地实施,首先,我力求做细课堂教学,认认真真地备好每堂课,认认真真地上好每堂课。课前、课中、课后及时做好反思,写好随笔。遇到问题及时与课题组的其他成员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了收获及时与同组成员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课中大胆进行实验,并主动邀请课题组的其他教师深入课堂,进行听课指导。

  二、在本学期取得的一点成绩:

  1、 使学生学会宽容他人、欣赏他人 ,合理的总结与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类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学会赞美别人也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成功者不要吝惜赞美之词,这样在相互鼓励中可以增强学生信心和力量。

  我首先在小组合作汇报时做好示范评价。如“你们组阐述的观点基本正确,举例恰当。”“每个人都有新的想法,回答有创意。”后来请同学模仿着评价小组的发言。但学生们的想法总是有差异,他们急于表达自己组的意见时,就打断他组发言,迫不及待的要说。我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意见,尤其是小组4个人的意见更要尊重,并建议:评价他组发言时,最好先肯定优点再指出不足。这就要求学生要认真倾听他人完整的发言后,再加入自己的想法来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能有如下发言“你们组说的我们组也想到了,只是还有一点补充”,“我们组的意见和你们组不同,……请大家参与意见。”

  我认为只有组内的交流还很不够,更重要的是形成组际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在检查别人的发言时,也修正自己的想法。课堂上形成相互研究、探讨,取长补短的合作气氛。由于采取一分为二的评价方式,促进了全体学生积极向上,激励了学生的发明创造。

  2、自己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使教学方法得以改善,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得对加强,还原了科学课堂原有的生动、多彩。

  三、 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1、在课题实验过程中,虽然好的想法很多但是不注意记录。形成的文字材料比较少,很少将自己的观点转写成论文形成理论进行交流,同时子课题实施过程中,自己反思的比较少,以上这些方面要注意该正。

  2、虽然本人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有很多工作做得不够。有很多实践性、研究性的工作还不够深入。所取得的成绩也不是很大。在今后的课题工作中,我将加倍努力,开拓创新,促进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地实施、推进,为圆满完成课题研究实验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断地努力、奋斗!

  1.建立青年教师协作组,抓好教学基本功

  首先,成立各部门参与的青年教师协作组,制定培训方案,使青年教师在最短时间里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第二,组织青年教师全员参与的板书、教学设计、教案书写比赛以及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语言、板书设计“教学五项”竞赛活动,以赛促练,快速提升教师基本功。第三,聘请教学骨干及有经验的教师做“如何备好课”和“如何进行考试质量分析”的专题讲座。同时,学校根据教学工作的每一环节,及时对新教师进行考前复习、考后质量分析、教学经验交流等相应的指导,使青年教师受益匪浅。

  2.以学科课题研究活动为基础,提升教师适应能力

  学校采取“听、说、读、写”的方式,全方位引导青年教师开展教与学的研究,通过研究课、说课、听课、评课,使新教师尽快驾驭课堂;学校通过各种途径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选择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以师徒结对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通过设定“教学示范岗”“义务辅导岗”等岗位使青年党员教师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3.分层管理,从解决身边具体问题入手

  具有研究意识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基础。但是,青年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对他们的培养也需要分层实施。我们打破教龄的界限,将青年教师按能力划分三类,即优秀教师、一般教师和薄弱教师。吸收优秀教师参与教学科研,确定个人的科研专题;一般教师以具体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材使用研究为主,确定自己的课题研究专题;薄弱教师不承担课题,以备课组活动和学校青年教师培训活动为主,促进基础能力提升。

  4.以科研课题为导向,引领课题研究活动

  以科研为导向,以课题研究为基础,是学校教学研究工作所遵循的原则。注重校本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学研究工作的总体思路。学校倡导青年教师树立“我的问题,我面对,我解决”的理念,注重过程,注重成效,在研究课题中把申请的大课题具体细化为方便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小课题,切实突出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在校本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注意抓好三方面工作。首先,引导教师关注日常教学实践,经常与自我对话,促成自我反思的经常化。第二,引导教师关注案例与课例的研究,在研究分析过程中,读懂别人,弄清自己;在借鉴别人时,生成教育智慧,发展自己。第三,引导教师开展系列化的专题研究,提炼实践研究中的问题,形成有价值的课题,开展系列研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快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学校提升办学水平的核心。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中,学校将充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以“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为准则,为教师实现自己的专业理想铺路搭桥,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锐意进取的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

教师课题开题报告4

  学科分类:

  课题批准号:

  课题类别:

  课题主持人:

  课题承担单位:

  主要研究人员:

  一、问题的提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为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我国中小学正大力倡导;素质教育。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以教师素质的提高为前提。因此,近年来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正日益成为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其宗旨就是试图通过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来推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发展。为此,我们就如何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发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我校确立的实验课题是;构建教师教育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验时间是20xx年。

  二、研究目标

  20xx年,以教师发展为本,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导向,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重点,以新课程培训为切入点,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为中心,以运用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全员培训为主线,建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组织。目标一:建立共同远景,促进教师从;适应性学习进入更高层次的;创新型学习,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每周的业务学习,明确内容,强化措施,保证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目标二:建立团队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从一个现实的人向理想目标不断逼近,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超越;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和自主学习,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目标三:建立学习型组织,为每一位教师创造和提供一个民主的、平等的'、双向沟通的良好学习氛围,为教师终身学习、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坚持岗位练兵,开展各类教研课竞赛活动,使科研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

  三、研究内容

  (一)构建教师教育发展体系

  1、探索与寻找教师教育发展培训的有效模式,建立有效的教师教育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开放的教师教育发展体系,并在实践中推广。

  2、探索有效的校本培训的模式与策略。3、探索研训一体化培训的有效模式与策略。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探索教师与新课程同成长的培训内容,构建开放的;以人为本的培训内容体系。

  2、探索教师内需性培训的培训内容,构建教师终身学习的内容体系。

  四、研究重点

  1、加强以校为本的教师研修。校本研修,即;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的培训。学校中出现的问题是培训的起点,培训的归宿是解决这些问题。加强运用信息技术、远程网络教育的教师培训。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教育信息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教育必须加快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加强广大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整体推进综合素质培训项目、新课程通识培训项目、新课程学科培训项目的持续发展。

  2、教师要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深入,教师的角色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意味着教师要改变原先的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形象,从;知识的占有者、传授者向;学生发展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转变,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指导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时进行反思、研究,已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教师自己要成为学习者。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上的又一次历史性变革和前进,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也给教师一次宝贵的学习、发展机遇。新课程的实施,本身也是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认真领会新的教育理念,努力成为自觉的研究与创新、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关注具体教育教学情境,把教学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并在实践中把一些成功的经验升华为教学理论,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课程素养,促进专业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知识创新的要求,满足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

  3、改变过去教育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的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的课程标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主要为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就是说,要使他们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生存的基本能力,而且知道如何去拓展这种能力。所以说,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最基本对象,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角色也应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学习进程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因此,新的课程改革,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培养。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建立对转变学习方式有利的课程观念,以促进学生和谐均衡、个性化发展,成为当前教师面临的主要任务。

  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学习过程的组织与指导,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改变学生以前的;要我学为;我要学,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并具体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特别强调学习的自主性,改变以往单纯的接受式学习,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自觉主动地转变过去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然这也要求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从以单一的课堂讲授为主导的教学转变为提倡探究和引导发现的教学。

教师课题开题报告5

  课题名称

  语文教师板书设计艺术研究

 负责人

  xxx

  所在单位

  西安市第六十二中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在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已不再重视板书。甚至上课不写一个字,只用鼠标一路点击,一堂课就结束了。久而久之,没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教师也不再使用黑板。即使用板书,也毫无章法,一堂课下来,黑板上杂乱无章。学生得不到规范化书写的示范,对课堂内容无法把握,更得不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研究此课题能引起语文教师对板书的重视,使这项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好地服务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提高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板书对于教师来讲是一项基本功,对于语文教师来讲更是如此,规范、工整、美观的书写更能展示教师扎实的基本功;精巧的板书设计更能显示语文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2、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技能,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优秀的板书设计必定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完成的,课堂上,随着板书的逐步呈现,教学思路、知识体系、文章结构、文章思想内容、文章美点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把握也就更容易,教学的效率自然会得到提高。

  3、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影响与熏陶作用。语文教师长期坚持规范、工整、美观的板书,对学生能起到耳濡目染的熏陶,学生也会模仿老师的书写,从而使学生的书写更加规范、工整。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1、板书设计是指教师上课前制定的在黑板上书写的计划,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设计。它运用教学直观性原理,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精心构思,以精要、形象、醒目、简洁的文字或图形显示在黑板上,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本课题主要研究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

  2、艺术性是指人们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所体现的美好表现程度。那么,语文教师板书设计艺术是指语文教师在板书设计的过程中体现的美好表现程度。它主要包括板书布局艺术、板书书写艺术、板书构思艺术。语文教师板书设计艺术水平的高低显示了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和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3、研究方向和角度。本课题从语文教学板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出发,力求通过学习、讨论、实践,着重探索语文教学板书的布局艺术和构思艺术。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阶段开题阶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选择课题,申请立项,搜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负责人:董贵钰)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xx年5月-20xx年11月底)

  1、研究初期(20x年5月-20x年6月)完成当前本校语文教师板书设计水平及现状调查(座谈、问卷调查;贺娟维老师负责),语文板书设计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学习(制作课件、座谈交流;董贵钰负责),语文板书设计案例交流(语文教师自己设计板书并附设计说明;参与教师均完成此任务)。

  2、研究中期(20xx年7月-9月)板书设计艺术研究。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板书布局艺术探索。参与研究教师认真研究板书的布局艺术,写出小论文,并附自己板书设计案例和设计说明。(康小刚老师负责)

  (2)板书构思艺术探索。参与研究教师认真研究板书的构思艺术,写出小论文,并附自己板书设计案例和设计说明。(张利老师负责)

  (3)中期汇报。准备汇报材料(前段研究工作记录资料以及汇报ppt课件;董贵钰负责)

  3、研究后期(20xx年10月-20xx年11月)参与研究教师撰写论文,参与研究教师汇报课。(参与教师均完成此任务)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xx年12月)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完成结题报告。(董贵钰负责)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预计包含以下内容:语文教师板书设计水平及现状调查问卷及报告、语文板书设计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学习材料、语文板书设计案例、板书设计布局研究小论文、板书设计构思技巧小论文、汇报课板书设计及说明、板书设计艺术研究论文。

教师课题开题报告6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教师课题开题报告。

  (一)什么叫开题

  开题论证是在课题被批准之后,开始实际工作之前的一个重要步骤。由课题组写出反映课题研究的全面设计和构思的开题论证报告,请专家评审组来评审、指导。专家评审组通过之后,课题组根据专家评审组的意见,将开题论证报告进一步完善,然后才能正式开始课题的实际研究。

  (二)开题论证的意义

  开题论证是课题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能否顺利进行和完成课题研究工作,与能否在开题论证中制订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一,有利于课题组有目的、有步骤地安排和开展研究

  其二,有助于研究者按期获得阶段性成果和按时完成科研任务

  其三,有利于科研部门对课题进行管理和评价

  (三)开题论证与立项论证有何区别

  立项论证的重点是研究的意义、价值,目的在于立项。

  开题论证的重点是如何完成此项研究,目的在于怎样完成这个课题的研究。

教师课题开题报告7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潮流的大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积极推进国家信息化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而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由信息技术带来的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在教学的内容手段、质量效益以及管理方面都有无法替代的优越性。教师教育信息化水平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为此我校提出"提高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的策略研究"课题。

  然而,很多教育工作者与一线教育教学人员在信息化条件下仍用旧观念看待教育问题,不知道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教育的改革,不知如何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来培养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问题的表现主要是:

  1、虽然学校配备了较齐全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但是由于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热情不高,信息技术水平较低,设备得不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2、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陈旧,墨守成规,不懂得怎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服务于课堂教学,优化教育教学环境。

  3、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获取、处理、共享各种信息资源的能力低,教师的信息技术整体水平不高,不利于教师实现"高效教学"和"轻松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二、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负责人张素明副校长,小学中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从事教育工作三十余载,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业务精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锐意进取,曾被评为辽宁省骨干教师,铁岭市学科带头人,铁岭市名教师,铁岭市先进教师,曾主持《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适应新课程的学习方式研究与实验》等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科研热情和很高的教育科研水平,能确保研究材料的整理,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她业务过硬,精力充沛,能够投入一定的时间指导、组织并管理此课题。

  (2)本课题共有主研教师18人,学历都为专科以上,平均年龄35岁。老中青结合,以青年教师居多,大部分教师参加过市级以上课题的研究或有省级以上论文、论著的发表或获奖;所有教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一线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关的一些研究成果,有相关的论文发表或获奖。可以说,本课题组在学术背景、研究经验以及组成结构上都有着一定的合理性和梯度性,这些都将有利于本课题的顺利开展以及相关教师的专业成长。

  (3)政府与有关教育部门投入资金完善了学校现代化教学实施和设备,实验条件比较优越;我校新购置了硬件设备,现有计算机室一个、电子备课室一个、多媒体教室五个,我校24个教学班已经实现班班有电脑,可以说是电教设施过硬,有着开展课题研究的物质基础。

  (4)我们新台子镇中心小学是辽宁省文明学校、铁岭市名学校、具有优越的办学条件、是省级教育科研实验基地,科研管理措施具体得当,档案管理是省级先进单位,我校科研室曾多次被评为铁岭市标准化科研室、研究资料非常齐全,完全能满足科研实验的需要。

  三、有关概念的界定

  1、概念的界定:

  ①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国家统一计划和组织的推动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通信等),通过各种渠道重点建设,充分利用软、硬件资源,加速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②教育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是指建设一支操作技术精湛的能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

  2.研究的实践意义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教学资源介入课堂,能够拓宽教育时空,为学生多渠道、多层次获取知识提供可能。因此,只有不断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才能跳出教材、跳出学科,拓展学习内容,进而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提高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势在必行。

  3、研究的理论依据:

  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整个教育过程的模式、改变了教育过程的组织序列,改变了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多媒体技术扩大了学生的认知空间,并且使抽象内容直观、形象、生动,使学生认识事物更加准确、全面。更重要的是多媒体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模式能更加突出认知主体在认知中的作用,从而建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这样既重视了知识的系统性,又重视了学生兴趣、主动性与学生的心理结构。

  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实现信息化教育观念的更新,构建一支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

  2、实现教师操作技能微格化管理:通过校本培训、教学实践使教师掌握必备的操作技能,

  (1)掌握Windows系统操作技术。

  (2)掌握搜集素材、处理素材的技能:掌握收集网上资源、自绘素材、拍摄、录制的技术;能够独立处理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素材。

  (3)自制教学课件:利用ppt演示文稿、网页、flash、多媒体大师等软件自制课件。

  3、实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研究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研究如何建设良好的信息环境。

  2、研究教师队伍应对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专业素质结构、岗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及管理。

  3、研究教师操作技能的微格化管理。

  4、研究教师的信息素养。研究信息化环境下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意识及运用能力。

  5、研究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六、研究过程设计:

  我们提倡实事求是的研究精神,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首先,对我镇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基本状况进行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其次,对反映出的问题作归因,系统分析并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形成调查报告;第三,对教师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总结培养模式和方法;第四,对课题实施后的教师做统一调查,得出后期调查报告,并通过分析,归纳、总结课题研究的得失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总结本次课题研究工作。具体表现在:

  1、建设良好的信息环境:

  加快建设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教学环境,打造数字化校园,构建校园网络平台,建立学校网站,建立校园局域网,实现"班班通".重视教学信息资源中心的建设,建设视频、音频资源库、课件、素材资源库等。

  2、对全镇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测评,并按照初级、中级、高级、超高级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合理划分等级,以便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培训。

  3、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面实现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实现全体教师所有学科电子备课。

  4、加强信息技术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1)培养信息意识,使教师树立信息观。

  (2)立足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技能。

  采取自主学习和集中培训两种方式

  集中培训采用分级培训方式:通过调查、观摩了解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然后针对不同的信息技术水平,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进而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定期进行晋级考核。然后对成功晋级者再进行更高一级的培训。

  自主培训,结对帮扶:培训过程中以好带差,加快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高步伐。促进教师共同提高。

  4、开展"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学研讨活动。

  以教学资源应用为主,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教学活动,上研讨汇报课,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七、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学习有关文献,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理论。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测评了解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

  (3)行动研究法。①在教学实践中指导教师及时总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和经验等,全面提高教师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②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的理论和实践的培训。

  (4)经验研究法。对研究的过程与效果进行分析、提炼、归纳、总结,揭示经验的实质。

  (5)课例法:通过各学科、各种课型的教学实践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和各学科整合的模式。

  (6)案例法:课题研究过程中对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大大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典型案例的进行收集、整理、分析。

  (7)活动研究法。加强教师间、校际间的互动交流,通过开展活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如:课件制作和观摩;信息技术论文评比和交流;网页制作比赛等等。

  八、课题研究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科学方法为指导,注意对教育理论及学科的理论的学习;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 基础性原则。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要有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教育信息技术。

  (3) 情境性原则。利用建立校园网络系统的过程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在网络的建设上为教师提供协作学习和交互探究学习等心性教学模式的场所;为教师提供收集信息、获取信息、整合信息、创造信息的技术平台和技术环境。

  九、课题研究的措施:

  (1)建立完整的课题组,强化实验管理与指导,保证实验工作顺利进行。

  (2)建立规章制度。实验人员学习培训制度,实验交流例会制度,实验资料管理制度,实验过程管理制度,激励制度,经费管理制度等。

  (3)加强实验教师培训。调查了解各实验教师的信息化水平,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

  (4)开展"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研讨活动,课例评比活动等。

  (5)科学收集实验过程资料,规范课题研究工作。实验过程中勤收集,勤积累、勤整理各种资料,按要求进行分类,使之系统化。

  十、课题实施步骤:

  实验自20xx年5开始。实验周期为两年。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申报课题,建立课题组,落实研究人员、划分责任。调查研究实验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对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进行前测。收集资料,学习有关信息技术教育理论,研究制定实验方案,继续配置实验硬件、软件,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

  (1)认真研究实施方案的内容要求和做法,按研究设计方案在每学期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实事求是地开展课题研究。

  (2)以校本培训为手段,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实现信息技术操作微格化管理。

  (3)定期开展教学研讨、课题研讨会,讨论汇报研究进展情况,及时记录做好阶段总结。

  (4)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并及时地撰写研究论文和经验总结,积极参与各级评比活动。 以研究平台为主要交互对象,注重教学实践,实行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总结边交流。同时广泛开展活动,举办优秀课件、优秀论文,教学技能、教学案例评选活动,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发展。

  1、 征集、评选、整理实验成果,形成学校教育实验研究报告。

  2、撰写结题报告,编辑论文、教案集,.接受专家鉴定验收。

  3、结合上级结题验收,鉴定工作,评选表彰实验工作先进个人。

  十一: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张素明 新台子中心校教学副校长 负责把握课题方向确保课题研究经费和后勤保障。

  程丹凤 新台子中心校教导主任负责课题的落实与管理,开展研究活动,抓实施、勤督促、负责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并协助孟庆武主任负责教师的培训工作,

  研究组其他人员负责研究工作的具体实施。

  十二、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论文、教学课件、精品课例等。

  新台子镇中心小学科研室

【教师课题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1.个人课题开题报告

2.小学课题开题报告

3.校级课题开题报告

4.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5.小课题开题报告

6.课题开题报告格式

7.小课题数学开题报告

8.数学小课题开题报告

上一篇:设备自查报告 下一篇:乡镇财务自查报告
教师课题开题报告

教师课题开题报告

2021-06-28 报告

  紧张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都在认真的做毕业设计,在我们做毕业设计之前要先写好开题报告,那么写开题报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课题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课题开题报告1

  课题名称

  《小学音乐欣赏课“听唱融合”教学法的研究》

  负责人

  xxx

  所在单位

  平利县城关小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音乐是听觉艺术,欣赏音乐也称之为听觉音乐。音乐只有通过“听”才能感知其美的蕴含,才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引发心灵上的火花,产生飞跃的联想,产生创造的激情。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的音乐之耳,能对大千世界的声音有敏锐的感受力、观察力、甚至具有对声音选择、筛选的能力。从学习音乐的先后顺序上来说,必须先吸收,然后才能有所表现;通过欣赏学习音乐是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展,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教会学生学习音乐要从欣赏入手。从心灵的深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最重要的是净化心灵让每个人享受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头戏。应该成为音乐教育的核心,通过欣赏教学的研究,提高学生的素养及教师的教学水平。目前的欣赏教学,还停留在听的方法上,没能进一步介入“唱”的研究,多年实践发现听与唱都应该一同进入欣赏教学,加快速度提高“听唱融合”教学是燃眉之急。学生听了作品,要能够快速地表现出来,首先是解决唱的问题,耳朵听到是第一感受,嘴上唱出来是内化的感受,是音乐的二度创造。唱是为听服务的,是在听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与理解音乐。真正入心是全面的感受与提升!“听唱融合”在一起会达到欣赏教学的更高的层次。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理论意义:

  1)创造一个适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基本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填补欣赏教学“唱”的不足中的空缺。

  2)本课题研究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及学生欣赏水平服务,为平利县小学音乐教学发展提供参考实践的依据。

  3)本课题有助于课程改革的进程,为创新音乐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保障。

  2、实践意义:

  1)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反复性:音乐欣赏教学的反复性是由音乐的这种特性所决定的。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稍纵即逝,只有记忆才能抓住它,而记忆最有效的方法是反复,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理解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不断深化的过程,必须进行反复欣赏。常规经验告诉我们,当欣赏一首作品时,听得多了对音乐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教学时间不容许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听,只好选择最有效的方法——-边听边唱。即解决了实际问题,又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比光听要好,“唱”加入了二度创造,学生会即刻感受、理解、记忆,会减少周期,提高效率。

  2)强调以生为本,动静结合,学生参与。符合心理与年龄特征,“听唱融合”符合音乐韵律的特性。

  3)提倡整合的原则:将新理念与教学行为整合,现有资源:音响、课本、多媒体等整合;听、唱、奏、跳活动统一在音乐体验上。

  提出有待解决和重视的现实问题,论述本研究的价值或重要性)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音乐只有通过“听”才能感知其美的蕴含,才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引发心灵上的火花,产生飞跃的联想,产生创造的激情。学生听了作品,要能够快速地表现出来,首先是解决唱的问题,耳朵听到是第一感受,嘴上唱出来是内化的感受,是音乐的二度创造。唱是为听服务的,是在听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与理解音乐。由听到唱,不仅仅是一个行动的改变,更是心理发展的反映。“一曲三听”、“一唱三听”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歌声产生动人、感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百听不厌,百唱不烦。这是一个反复揣摩、不断提高的练习过程,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和表达歌曲的感情,最大限度地发挥歌唱的审美潜能。真正入心是全面的感受与提升!听唱融合在一起会达到欣赏教学的更高的层次。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20xx年1月——20xx年5月)

  (1)课题论证、成立课题小组、设计研究方案。

  (2)调查学生欣赏现状,整理评估数据。(随机抽样调查)

  (3)培训教师、研讨欣赏教学已有的方法,开创新的听唱结合的方法。

  (4)专家开题论证、答辩。

  (5)结合“项目管理,任务驱动”搞好课题研究,制定并写出计划。

  (二)、实施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1月)

  (1)听唱融合教学法进课堂。

  (2)听唱融合教学案例的推广。

  (3)听唱融合教学论文的撰写。

  (4)听唱融合教学的比较与区别。

  (三)、结题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

  (1)整理资料,准备结题报告。

  (2)专家指导。

  (3)专题研讨会。

  (4)全部资料展示。

  (5)收集存盘、刻盘。

  (6)推广经验,弥补不足,继续开展好新课题研究。

  研究举措:

  1)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听唱融合”教学的研究,感受与鉴赏是最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审美的有效途径。

  2)形成欣赏音乐的习惯,多听、多唱,学会欣赏音乐,培养鉴赏音乐的能力。实现《课标》对小学音乐学习领域目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三维目标,培养音乐爱好者。

  3)通过课堂评价把握音乐要素,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的结构单位;音乐的风格及作曲家个人风格特点;音乐体裁等。积极创造出各种各样很具有个性的表现方式,去表达对音乐艺术的理解。

  4)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欣赏教学的渠道;教育资源:电视、广播、书刊、报纸、音响、影像等。

  研究的途径:

  1、听唱融合教学法主要途径,点上渗透,面上进行。对实验校进行全面跟踪实验。

  2、开展好“三结合”学校、教师、学生;科研、教研、培训相结合。

  3、从课堂入手,解决欣赏教学的实际问题,按照预定计划实施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做好前测、中测、后测数据统计调查,利用好第一手资料调整实施。

  4、在研究实践中拓展教学思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培养教师欣赏教学的理论与实际的水平,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习惯

  与能力。

  研究的主体部分,重点回答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要求阶段划分合理,任务明确,举措得力,表述清晰,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基本的教育科研规范)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预期成果:

  1、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与习惯;

  2、改变以往过分强调音乐故事,人物轶事传闻的介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引发想象和联想;

  3、采取有效生动的教学法,使学生能对音乐作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能以简单的线条,色彩直觉地反应表现音乐;

  4、通过实施使教师的理论、业务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

  5、使音乐欣赏课堂气氛活跃、丰富多彩。

  课题成果呈现形式:

  1、完成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

  2、典型的教学设计、叙事、随笔、案例分析、教学反思及课件、教具等材料。

  3、各阶段素质检测成绩及相关资料等。

教师课题开题报告2

  一、选题缘由

  我长期带小学数学,且一直教的是老教材。我常常在想这样一个问题,老教材就是单一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可能导致优生认为太简单满不在乎,中等生认为刚合适容易满足,差生认为太难失去信心的局面,使学生思维受到局限,课堂气氛冷清,无法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自从去年秋季学期我使用新教材后,豁然开朗,原来新教材中创设了大量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我认为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值得认真研究、探讨。

  二、研究意义

  我认为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有以下几大功能。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发现信息,并能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解答,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发现信息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合作的机会,也让学生聆听他人的想法,启发自己的思维。

  (三)建立模型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逐步建立这一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运用这一模型去解释一些现象,或解决一些问题。

  (四)培养能力

  有效的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以及与他人的团协作能力,从而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反馈教学信息

  有效的情境也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过程,都是可通过学生发现信息,解答问题的情况,了解他们对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六)促进课堂教学

  生动有趣的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是轻松而快乐的。

  三、文献综述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关心学习。

  1、建构主义理论

  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知识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在生活的具体情境中,由学生自己通过主动动探索得出论。

  2、“思维”的心理学分析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可见,人的手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要让儿童多动手操作、多观察。

  3、课堂教学论

  《新课标》指出: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体验。

  四、研究步骤及措施

  1、理论学习和收集资料阶段(20X年7月-20xx年12月)深入学习有效情境的有关理论,掌握创设与利用有效情境的方法。

  2、研究分析资料阶段(20xx年1月-20xx年4月)

  通过现场看课、网上查找、杂志阅读等方式收集专家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初步整理出情境教学的典型片段;通过听普通教师的课并进行现场录音(包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录音)收集教学实录并初步整理出情境教学的典型片段。然后根据理论分析,制定出对情境教学的参照目标,总同类型的课不同的策略方法。

  3、自我实践阶段(20xxX年4月-20xx年5月)

  根据阶段分析研究的果,进行对比性实践,总性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对比和反思,验证阶段性研究的成果。

  4、总、题阶段(20xx年6月)

  回顾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根据实践检验的情况进一步深化研究所得出的论,写一份有计划、有实施、有案例的关于课堂情境教学的研究报告,展示一堂运用研究论所驾驭的课堂。

  五、研究方法及工具

  本课题研究主要利用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法等方法进行。

  (1)调查法,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2)文献法。搜集利用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3)经验总法。广泛总实验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六、成果预测及题报告构

  1、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有效地创设与利用情境教学的能力,以情境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采用理论研究、对照研究、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水平、科研水平。

  4、通过对课堂教学环节的个案研究、分析,总出情境教学对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影响。

教师课题开题报告3

  这一学期的时间快过去了,自己的课题研究虽然比较浅显,但经过我自己认真分析调查研究,收集材料,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课题实验方案,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和课题研究的阶段工作。在理论的指导下,扎实地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的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这近一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所做的工作:

  1、本学期课题研究的内容为“学会欣赏与宽容,学会总结与评价”,在课题实施之前,我积极主动的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思想,希望通过学习,让理论来指导实践,融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于科学教学实践之中,使得课题研究获得质的飞跃。同时我还在收集有关合作学习中如何让学生学会欣赏与宽容,总结与评价的资料,为在科学课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而铺路。

  2、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地实施,首先,我力求做细课堂教学,认认真真地备好每堂课,认认真真地上好每堂课。课前、课中、课后及时做好反思,写好随笔。遇到问题及时与课题组的其他成员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了收获及时与同组成员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课中大胆进行实验,并主动邀请课题组的其他教师深入课堂,进行听课指导。

  二、在本学期取得的一点成绩:

  1、 使学生学会宽容他人、欣赏他人 ,合理的总结与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类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学会赞美别人也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成功者不要吝惜赞美之词,这样在相互鼓励中可以增强学生信心和力量。

  我首先在小组合作汇报时做好示范评价。如“你们组阐述的观点基本正确,举例恰当。”“每个人都有新的想法,回答有创意。”后来请同学模仿着评价小组的发言。但学生们的想法总是有差异,他们急于表达自己组的意见时,就打断他组发言,迫不及待的要说。我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意见,尤其是小组4个人的意见更要尊重,并建议:评价他组发言时,最好先肯定优点再指出不足。这就要求学生要认真倾听他人完整的发言后,再加入自己的想法来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能有如下发言“你们组说的我们组也想到了,只是还有一点补充”,“我们组的意见和你们组不同,……请大家参与意见。”

  我认为只有组内的交流还很不够,更重要的是形成组际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在检查别人的发言时,也修正自己的想法。课堂上形成相互研究、探讨,取长补短的合作气氛。由于采取一分为二的评价方式,促进了全体学生积极向上,激励了学生的发明创造。

  2、自己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使教学方法得以改善,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得对加强,还原了科学课堂原有的生动、多彩。

  三、 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1、在课题实验过程中,虽然好的想法很多但是不注意记录。形成的文字材料比较少,很少将自己的观点转写成论文形成理论进行交流,同时子课题实施过程中,自己反思的比较少,以上这些方面要注意该正。

  2、虽然本人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有很多工作做得不够。有很多实践性、研究性的工作还不够深入。所取得的成绩也不是很大。在今后的课题工作中,我将加倍努力,开拓创新,促进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地实施、推进,为圆满完成课题研究实验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断地努力、奋斗!

  1.建立青年教师协作组,抓好教学基本功

  首先,成立各部门参与的青年教师协作组,制定培训方案,使青年教师在最短时间里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第二,组织青年教师全员参与的板书、教学设计、教案书写比赛以及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语言、板书设计“教学五项”竞赛活动,以赛促练,快速提升教师基本功。第三,聘请教学骨干及有经验的教师做“如何备好课”和“如何进行考试质量分析”的专题讲座。同时,学校根据教学工作的每一环节,及时对新教师进行考前复习、考后质量分析、教学经验交流等相应的指导,使青年教师受益匪浅。

  2.以学科课题研究活动为基础,提升教师适应能力

  学校采取“听、说、读、写”的方式,全方位引导青年教师开展教与学的研究,通过研究课、说课、听课、评课,使新教师尽快驾驭课堂;学校通过各种途径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选择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以师徒结对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通过设定“教学示范岗”“义务辅导岗”等岗位使青年党员教师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3.分层管理,从解决身边具体问题入手

  具有研究意识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基础。但是,青年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对他们的培养也需要分层实施。我们打破教龄的界限,将青年教师按能力划分三类,即优秀教师、一般教师和薄弱教师。吸收优秀教师参与教学科研,确定个人的科研专题;一般教师以具体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材使用研究为主,确定自己的课题研究专题;薄弱教师不承担课题,以备课组活动和学校青年教师培训活动为主,促进基础能力提升。

  4.以科研课题为导向,引领课题研究活动

  以科研为导向,以课题研究为基础,是学校教学研究工作所遵循的原则。注重校本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学研究工作的总体思路。学校倡导青年教师树立“我的问题,我面对,我解决”的理念,注重过程,注重成效,在研究课题中把申请的大课题具体细化为方便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小课题,切实突出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在校本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注意抓好三方面工作。首先,引导教师关注日常教学实践,经常与自我对话,促成自我反思的经常化。第二,引导教师关注案例与课例的研究,在研究分析过程中,读懂别人,弄清自己;在借鉴别人时,生成教育智慧,发展自己。第三,引导教师开展系列化的专题研究,提炼实践研究中的问题,形成有价值的课题,开展系列研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快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学校提升办学水平的核心。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中,学校将充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以“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为准则,为教师实现自己的专业理想铺路搭桥,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锐意进取的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

教师课题开题报告4

  学科分类:

  课题批准号:

  课题类别:

  课题主持人:

  课题承担单位:

  主要研究人员:

  一、问题的提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为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我国中小学正大力倡导;素质教育。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以教师素质的提高为前提。因此,近年来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正日益成为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其宗旨就是试图通过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来推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发展。为此,我们就如何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发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我校确立的实验课题是;构建教师教育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验时间是20xx年。

  二、研究目标

  20xx年,以教师发展为本,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导向,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重点,以新课程培训为切入点,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为中心,以运用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全员培训为主线,建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组织。目标一:建立共同远景,促进教师从;适应性学习进入更高层次的;创新型学习,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每周的业务学习,明确内容,强化措施,保证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目标二:建立团队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从一个现实的人向理想目标不断逼近,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超越;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和自主学习,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目标三:建立学习型组织,为每一位教师创造和提供一个民主的、平等的'、双向沟通的良好学习氛围,为教师终身学习、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坚持岗位练兵,开展各类教研课竞赛活动,使科研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

  三、研究内容

  (一)构建教师教育发展体系

  1、探索与寻找教师教育发展培训的有效模式,建立有效的教师教育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开放的教师教育发展体系,并在实践中推广。

  2、探索有效的校本培训的模式与策略。3、探索研训一体化培训的有效模式与策略。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探索教师与新课程同成长的培训内容,构建开放的;以人为本的培训内容体系。

  2、探索教师内需性培训的培训内容,构建教师终身学习的内容体系。

  四、研究重点

  1、加强以校为本的教师研修。校本研修,即;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的培训。学校中出现的问题是培训的起点,培训的归宿是解决这些问题。加强运用信息技术、远程网络教育的教师培训。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教育信息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教育必须加快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加强广大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整体推进综合素质培训项目、新课程通识培训项目、新课程学科培训项目的持续发展。

  2、教师要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深入,教师的角色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意味着教师要改变原先的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形象,从;知识的占有者、传授者向;学生发展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转变,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指导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时进行反思、研究,已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教师自己要成为学习者。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上的又一次历史性变革和前进,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也给教师一次宝贵的学习、发展机遇。新课程的实施,本身也是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认真领会新的教育理念,努力成为自觉的研究与创新、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关注具体教育教学情境,把教学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并在实践中把一些成功的经验升华为教学理论,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课程素养,促进专业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知识创新的要求,满足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

  3、改变过去教育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的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的课程标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主要为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就是说,要使他们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生存的基本能力,而且知道如何去拓展这种能力。所以说,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最基本对象,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角色也应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学习进程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因此,新的课程改革,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培养。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建立对转变学习方式有利的课程观念,以促进学生和谐均衡、个性化发展,成为当前教师面临的主要任务。

  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学习过程的组织与指导,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改变学生以前的;要我学为;我要学,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并具体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特别强调学习的自主性,改变以往单纯的接受式学习,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自觉主动地转变过去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然这也要求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从以单一的课堂讲授为主导的教学转变为提倡探究和引导发现的教学。

教师课题开题报告5

  课题名称

  语文教师板书设计艺术研究

 负责人

  xxx

  所在单位

  西安市第六十二中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在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已不再重视板书。甚至上课不写一个字,只用鼠标一路点击,一堂课就结束了。久而久之,没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教师也不再使用黑板。即使用板书,也毫无章法,一堂课下来,黑板上杂乱无章。学生得不到规范化书写的示范,对课堂内容无法把握,更得不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研究此课题能引起语文教师对板书的重视,使这项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好地服务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提高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板书对于教师来讲是一项基本功,对于语文教师来讲更是如此,规范、工整、美观的书写更能展示教师扎实的基本功;精巧的板书设计更能显示语文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2、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技能,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优秀的板书设计必定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完成的,课堂上,随着板书的逐步呈现,教学思路、知识体系、文章结构、文章思想内容、文章美点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把握也就更容易,教学的效率自然会得到提高。

  3、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影响与熏陶作用。语文教师长期坚持规范、工整、美观的板书,对学生能起到耳濡目染的熏陶,学生也会模仿老师的书写,从而使学生的书写更加规范、工整。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1、板书设计是指教师上课前制定的在黑板上书写的计划,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设计。它运用教学直观性原理,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精心构思,以精要、形象、醒目、简洁的文字或图形显示在黑板上,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本课题主要研究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

  2、艺术性是指人们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所体现的美好表现程度。那么,语文教师板书设计艺术是指语文教师在板书设计的过程中体现的美好表现程度。它主要包括板书布局艺术、板书书写艺术、板书构思艺术。语文教师板书设计艺术水平的高低显示了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和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3、研究方向和角度。本课题从语文教学板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出发,力求通过学习、讨论、实践,着重探索语文教学板书的布局艺术和构思艺术。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阶段开题阶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选择课题,申请立项,搜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负责人:董贵钰)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xx年5月-20xx年11月底)

  1、研究初期(20x年5月-20x年6月)完成当前本校语文教师板书设计水平及现状调查(座谈、问卷调查;贺娟维老师负责),语文板书设计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学习(制作课件、座谈交流;董贵钰负责),语文板书设计案例交流(语文教师自己设计板书并附设计说明;参与教师均完成此任务)。

  2、研究中期(20xx年7月-9月)板书设计艺术研究。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板书布局艺术探索。参与研究教师认真研究板书的布局艺术,写出小论文,并附自己板书设计案例和设计说明。(康小刚老师负责)

  (2)板书构思艺术探索。参与研究教师认真研究板书的构思艺术,写出小论文,并附自己板书设计案例和设计说明。(张利老师负责)

  (3)中期汇报。准备汇报材料(前段研究工作记录资料以及汇报ppt课件;董贵钰负责)

  3、研究后期(20xx年10月-20xx年11月)参与研究教师撰写论文,参与研究教师汇报课。(参与教师均完成此任务)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xx年12月)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完成结题报告。(董贵钰负责)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预计包含以下内容:语文教师板书设计水平及现状调查问卷及报告、语文板书设计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学习材料、语文板书设计案例、板书设计布局研究小论文、板书设计构思技巧小论文、汇报课板书设计及说明、板书设计艺术研究论文。

教师课题开题报告6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教师课题开题报告。

  (一)什么叫开题

  开题论证是在课题被批准之后,开始实际工作之前的一个重要步骤。由课题组写出反映课题研究的全面设计和构思的开题论证报告,请专家评审组来评审、指导。专家评审组通过之后,课题组根据专家评审组的意见,将开题论证报告进一步完善,然后才能正式开始课题的实际研究。

  (二)开题论证的意义

  开题论证是课题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能否顺利进行和完成课题研究工作,与能否在开题论证中制订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一,有利于课题组有目的、有步骤地安排和开展研究

  其二,有助于研究者按期获得阶段性成果和按时完成科研任务

  其三,有利于科研部门对课题进行管理和评价

  (三)开题论证与立项论证有何区别

  立项论证的重点是研究的意义、价值,目的在于立项。

  开题论证的重点是如何完成此项研究,目的在于怎样完成这个课题的研究。

教师课题开题报告7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潮流的大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积极推进国家信息化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而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由信息技术带来的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在教学的内容手段、质量效益以及管理方面都有无法替代的优越性。教师教育信息化水平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为此我校提出"提高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的策略研究"课题。

  然而,很多教育工作者与一线教育教学人员在信息化条件下仍用旧观念看待教育问题,不知道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教育的改革,不知如何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来培养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问题的表现主要是:

  1、虽然学校配备了较齐全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但是由于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热情不高,信息技术水平较低,设备得不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2、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陈旧,墨守成规,不懂得怎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服务于课堂教学,优化教育教学环境。

  3、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获取、处理、共享各种信息资源的能力低,教师的信息技术整体水平不高,不利于教师实现"高效教学"和"轻松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二、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负责人张素明副校长,小学中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从事教育工作三十余载,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业务精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锐意进取,曾被评为辽宁省骨干教师,铁岭市学科带头人,铁岭市名教师,铁岭市先进教师,曾主持《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适应新课程的学习方式研究与实验》等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科研热情和很高的教育科研水平,能确保研究材料的整理,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她业务过硬,精力充沛,能够投入一定的时间指导、组织并管理此课题。

  (2)本课题共有主研教师18人,学历都为专科以上,平均年龄35岁。老中青结合,以青年教师居多,大部分教师参加过市级以上课题的研究或有省级以上论文、论著的发表或获奖;所有教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一线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关的一些研究成果,有相关的论文发表或获奖。可以说,本课题组在学术背景、研究经验以及组成结构上都有着一定的合理性和梯度性,这些都将有利于本课题的顺利开展以及相关教师的专业成长。

  (3)政府与有关教育部门投入资金完善了学校现代化教学实施和设备,实验条件比较优越;我校新购置了硬件设备,现有计算机室一个、电子备课室一个、多媒体教室五个,我校24个教学班已经实现班班有电脑,可以说是电教设施过硬,有着开展课题研究的物质基础。

  (4)我们新台子镇中心小学是辽宁省文明学校、铁岭市名学校、具有优越的办学条件、是省级教育科研实验基地,科研管理措施具体得当,档案管理是省级先进单位,我校科研室曾多次被评为铁岭市标准化科研室、研究资料非常齐全,完全能满足科研实验的需要。

  三、有关概念的界定

  1、概念的界定:

  ①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国家统一计划和组织的推动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通信等),通过各种渠道重点建设,充分利用软、硬件资源,加速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②教育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是指建设一支操作技术精湛的能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

  2.研究的实践意义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教学资源介入课堂,能够拓宽教育时空,为学生多渠道、多层次获取知识提供可能。因此,只有不断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才能跳出教材、跳出学科,拓展学习内容,进而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提高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势在必行。

  3、研究的理论依据:

  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整个教育过程的模式、改变了教育过程的组织序列,改变了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多媒体技术扩大了学生的认知空间,并且使抽象内容直观、形象、生动,使学生认识事物更加准确、全面。更重要的是多媒体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模式能更加突出认知主体在认知中的作用,从而建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这样既重视了知识的系统性,又重视了学生兴趣、主动性与学生的心理结构。

  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实现信息化教育观念的更新,构建一支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

  2、实现教师操作技能微格化管理:通过校本培训、教学实践使教师掌握必备的操作技能,

  (1)掌握Windows系统操作技术。

  (2)掌握搜集素材、处理素材的技能:掌握收集网上资源、自绘素材、拍摄、录制的技术;能够独立处理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素材。

  (3)自制教学课件:利用ppt演示文稿、网页、flash、多媒体大师等软件自制课件。

  3、实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研究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研究如何建设良好的信息环境。

  2、研究教师队伍应对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专业素质结构、岗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及管理。

  3、研究教师操作技能的微格化管理。

  4、研究教师的信息素养。研究信息化环境下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意识及运用能力。

  5、研究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六、研究过程设计:

  我们提倡实事求是的研究精神,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首先,对我镇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基本状况进行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其次,对反映出的问题作归因,系统分析并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形成调查报告;第三,对教师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总结培养模式和方法;第四,对课题实施后的教师做统一调查,得出后期调查报告,并通过分析,归纳、总结课题研究的得失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总结本次课题研究工作。具体表现在:

  1、建设良好的信息环境:

  加快建设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教学环境,打造数字化校园,构建校园网络平台,建立学校网站,建立校园局域网,实现"班班通".重视教学信息资源中心的建设,建设视频、音频资源库、课件、素材资源库等。

  2、对全镇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测评,并按照初级、中级、高级、超高级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合理划分等级,以便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培训。

  3、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面实现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实现全体教师所有学科电子备课。

  4、加强信息技术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1)培养信息意识,使教师树立信息观。

  (2)立足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技能。

  采取自主学习和集中培训两种方式

  集中培训采用分级培训方式:通过调查、观摩了解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然后针对不同的信息技术水平,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进而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定期进行晋级考核。然后对成功晋级者再进行更高一级的培训。

  自主培训,结对帮扶:培训过程中以好带差,加快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高步伐。促进教师共同提高。

  4、开展"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学研讨活动。

  以教学资源应用为主,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教学活动,上研讨汇报课,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七、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学习有关文献,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理论。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测评了解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

  (3)行动研究法。①在教学实践中指导教师及时总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和经验等,全面提高教师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②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的理论和实践的培训。

  (4)经验研究法。对研究的过程与效果进行分析、提炼、归纳、总结,揭示经验的实质。

  (5)课例法:通过各学科、各种课型的教学实践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和各学科整合的模式。

  (6)案例法:课题研究过程中对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大大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典型案例的进行收集、整理、分析。

  (7)活动研究法。加强教师间、校际间的互动交流,通过开展活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如:课件制作和观摩;信息技术论文评比和交流;网页制作比赛等等。

  八、课题研究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科学方法为指导,注意对教育理论及学科的理论的学习;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 基础性原则。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要有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教育信息技术。

  (3) 情境性原则。利用建立校园网络系统的过程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在网络的建设上为教师提供协作学习和交互探究学习等心性教学模式的场所;为教师提供收集信息、获取信息、整合信息、创造信息的技术平台和技术环境。

  九、课题研究的措施:

  (1)建立完整的课题组,强化实验管理与指导,保证实验工作顺利进行。

  (2)建立规章制度。实验人员学习培训制度,实验交流例会制度,实验资料管理制度,实验过程管理制度,激励制度,经费管理制度等。

  (3)加强实验教师培训。调查了解各实验教师的信息化水平,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

  (4)开展"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研讨活动,课例评比活动等。

  (5)科学收集实验过程资料,规范课题研究工作。实验过程中勤收集,勤积累、勤整理各种资料,按要求进行分类,使之系统化。

  十、课题实施步骤:

  实验自20xx年5开始。实验周期为两年。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申报课题,建立课题组,落实研究人员、划分责任。调查研究实验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对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进行前测。收集资料,学习有关信息技术教育理论,研究制定实验方案,继续配置实验硬件、软件,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

  (1)认真研究实施方案的内容要求和做法,按研究设计方案在每学期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实事求是地开展课题研究。

  (2)以校本培训为手段,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实现信息技术操作微格化管理。

  (3)定期开展教学研讨、课题研讨会,讨论汇报研究进展情况,及时记录做好阶段总结。

  (4)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并及时地撰写研究论文和经验总结,积极参与各级评比活动。 以研究平台为主要交互对象,注重教学实践,实行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总结边交流。同时广泛开展活动,举办优秀课件、优秀论文,教学技能、教学案例评选活动,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发展。

  1、 征集、评选、整理实验成果,形成学校教育实验研究报告。

  2、撰写结题报告,编辑论文、教案集,.接受专家鉴定验收。

  3、结合上级结题验收,鉴定工作,评选表彰实验工作先进个人。

  十一: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张素明 新台子中心校教学副校长 负责把握课题方向确保课题研究经费和后勤保障。

  程丹凤 新台子中心校教导主任负责课题的落实与管理,开展研究活动,抓实施、勤督促、负责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并协助孟庆武主任负责教师的培训工作,

  研究组其他人员负责研究工作的具体实施。

  十二、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论文、教学课件、精品课例等。

  新台子镇中心小学科研室

【教师课题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1.个人课题开题报告

2.小学课题开题报告

3.校级课题开题报告

4.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5.小课题开题报告

6.课题开题报告格式

7.小课题数学开题报告

8.数学小课题开题报告

上一篇:设备自查报告 下一篇:乡镇财务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