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2024-06-14 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

  粗略的读了一遍这本书,可能还带点勉强的意味,并不是写得不好,而是我本身就不喜欢读书。如果写得再乏味一点,我会果断地放弃。读完了不能什么都不留下吧,要不过几天我自己都不知道,我曾经还读过一本这样的小说。

  因为外国的小说名字是个很乏味的东西,所以我永远不会记得。暂且称主角吧。这本书的主角,厌倦了呆板千篇一律的生活,选择抛弃所有,去追求艺术,去画画。而且是他很不擅长的领域。他是一个典型的万千所谓幸福家庭的代表。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有一个优雅美丽的老婆,有两个很乖,而且很聪明的孩子。看似很美满,很安逸的生活里,却隐藏这巨大的悲伤。主人公好似被魔鬼控制一样。他丢下一切去追求自己内心所想要的东西。可是他到底想要什么呢?其实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只知道他要画画,可是他画的东西都不是他想要的。他希望画出他所追求的东西。可是,人的内心太复杂了。变幻莫测,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只能一点一点通过在追求道路上的磨难去领悟。

  而本书的作者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目睹了主角所发生的一切,从抛弃一切到最后死去。而我以一个旁观者外的旁观者看着发生的一切。这个追求梦想的主角,就像是我们内心疯狂的一面。有一天突然发现,人生的意义在哪里。美丽善解人意的妻子,聪明懂事的孩子,然后为这一切去奔波,感觉幸福和甜蜜。而且这是所有幸福人的生活场景。主角是一个伟大的人,他打破了一切。他选择流浪者的身份活着,每天只要饿不死就可以了,身边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没有意义了。甚至男人永远痴迷的性,女人,爱情,也失去了意义。所有的一切都是肮脏的,活着的唯一条件就是画画的时候没有人去打扰他。

  在他病危垂死的时候,一个善良到有点愚蠢的画家救了他。因为这个愚蠢的人有着独到的眼光,他知道这个主角是个天才。最后,得到的是,老婆被主角深深的吸引住了,离开了这个愚蠢的人。最后,这个女人为了主角自杀悲惨的死去,可是临死的时候,也没有后悔过。女人真的是一个可怕的生物。她们可能为了稳定安逸的生活,去委曲求全的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人。如果这个他们不爱的人尽管尽心尽力的去爱她们,把她们当做神一样供着,也不及她们内心一点点冒险的激情。为了这点激情她们甘愿牺牲一切。可是,她们看不到,这点激情只是暂时的。激发起她们激情的男人也是危险的。这些男人,可能是暂时的需求罢了。当他们明白这个女人会像其她女人一样,想让自己循规蹈矩,遵循她们的意愿,并且,完全被她们所占有的时候。她们面临的将是无情的`抛弃。危险的男人也是绝情的。他们会抛弃给自己短暂快乐的人,并且不顾死活。女人又是一个可悲的生物,她们会原谅给自己带来深深伤害的人,也不会原谅一个为自己牺牲的人。

  凡是爱上这个主角的女人都不会有好下场,因为他已经对身边的一切毫不在乎了,包括自己的生命。最后,这个主角结婚了,很好奇,到底什么样的女人可以这样束缚住一个这样疯狂的男人。这个女人可以挨揍,可以照理他的生活,为他生孩子,满足一切的需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打扰他画画。聪明的男人总会去找一个很傻的女人。

  在主角四十七岁的时候,他染上了麻风病,可是他自己却不知道,脸肿的和狮子头一样,他都不知道。还是他的孩子为他请来了医生。医生到来的一刻,让他照完镜子他才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了。在最后的日子里,眼睛失明了,他也画出了自己内心追求的东西。可以说死去的那一刻他无憾了。可是,他却并没有让临死前最完美的画留存在这个世界上,而是让她的妻子烧毁了房子,和墙上的画。就像他经常说的一样,画出来的东西,对我来说已经没有任何的兴趣了。

  男人在中年最得意的时候抛弃了自己的所有幸福,仅仅为了自己的心。就像作者理解的一样,他是一个被魔鬼附身的人。我们在千篇一律的生活中也会有这一份冲动,为了自己的一个念头,将生死置之度外,去受尽磨难,去追寻。只是少了一份决绝的勇气和坚持到底的信念。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

  从小到大,我脑中出现过无数次念想与幻想,所想的不过是人们口中美好的未来:出国、成名、建家、立业。所以每次遇见“我的幻想”这种题目,能做的也只不过是写写医生、教师之类的。

  所以年幼的我,仿佛站在一个石桥上,一切清晰得纤毫毕现,长辈们所说的话如同飞鸟般盘旋不散,而我,听了太多话,却仍不敢迈出一步,即使未来显得如此明晰而顺理成章,我只是轻轻闭上眼,战栗着等待世界向我靠近。

  尽管如此,我却丝毫不觉得自己是一个怯懦的人,我深知在深处有一种明亮而坚韧的力量。

  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却不知道是什么。

  这无疑显得有些诡异而乖戾。

  后来,她因一本书而释放。

  我与《月亮和六便士》的'结缘于偶然,只因去书店时恰好看见了,便乘兴买了下来,用了一个下午,认认真真地从头看到尾。

  看完后,只觉得一切都已改变。

  我开始仔细回忆起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过滤掉平日里人们所关注的,家长们所关注的并希望我能关注的,于是,那些布满灰尘的细节,如同一艘载着宝藏的船,从时间之河的某个浅滩上向我驶来。

  我想起我学小提琴,进度比我早一年的同学快很多,想起我学素描,老师建议我以后参加艺考,想起我帮妹妹完成的手工作业,想起我有时随手画下的圆令我自己都惊叹,想起我对颜色以及长度的极度敏感,原来我的天赋一直都在,并沉默地浸入我的生活。

  霎时,我好像发现在深夜中与一个陌生人同行一般惊讶––––这个陌生人就是我自己。

  于是,一个从未出现过的名词渐渐浮出:“建筑系”。

  我并不知道她是以何种方式进入我的心中,或许她一直存在。而我并不知道我为何选择她,但我看见她如同一个婴孩看见阳光般会感到无与伦比的、最自然的开心。

  最原始的情感往往最真实。

  于是我重拾画笔,开始无比认真地观察生活中每一细微之处,倾听生活中每一丝细微的声音,至此,我才终于体会到伍尔夫在《到灯塔去》中的那句:

  “生活毫不空虚,而是充实地要溢出来”。

  至今,《月亮和六便士》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书,现在的我,仿佛身处浓雾之中,只看得见天上时隐时现的月亮,声音却来自四面八方,有的声音甚至带着不容质疑的口吻告诉我,那只是一枚最低廉的六便士,我却带着从未有过的热情,步步向前,这种感觉却比先前的明晰的一切要好得多。

  不管她是月亮,还是最低廉的六便士。

  至少我已睁开眼,步步向前,以我的方式,去迎接这世界。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3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作家毛姆的作品。男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以法国画家保罗·高更为素材),人到中年,一直过着平淡的日子,有着稳定的工作、贤惠的妻子、一双儿女,却突然抛家弃子,远离故乡,沉迷于对画画的执着追求,寻找他眼中的新世界。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查尔斯·斯特里克兰,他冷酷、残忍,抛妻弃子,独自去追求画画的艺术梦想。他无情、不懂得知恩图报,勾引德克·斯特洛夫这个给予他无限善意的`朋友的妻子,最终导致布兰奇自杀身亡;但他又是令人敬佩的理想主义者,他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他拒绝享受、保持清贫,专注于对艺术的追求,穷极一生,为他那备受折磨的灵魂,寻求自由的表达,他沉迷于画画时眼睛里闪烁的光芒,多么吸引人?试想,我们大部分人,庸庸碌碌的过着平淡的一生,以外界给予的眼光评判着幸福与否,受生存所迫,没有时间思考生存的意义,乏味的、无聊的过完死水般的生活。我们只看到满地的六便士,而斯特里克兰却抬头看到月亮。

  感情自有其理,理性难以知晓。

  于大众而言,斯特里克兰,抛弃稳定幸福的生活,回归原始的衣衫褴褛的清贫生活,追求着几乎不可能实现的艺术梦想,难以理解;布兰奇背叛爱她更甚于爱自己的斯特洛夫而选择没有前途、没有金钱、自私冷酷的斯特里克兰,难以理解;亚伯拉罕放弃圣托马斯医院的主任医生,来到亚历山大港谋求一个小差事,难以理解……这些都无从解释,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选择自己想过的生活,唯心而已。

  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希望我们可以听从内心的声音,眼里不止有保障生存的“六便士”,也可以有向往的生活的“月亮”——“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4

  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是许多人心里的白月光,盛名在外。几年前,我也曾尝试读过这本小说。在读到最后一部分塔希提岛时,终于耐不住而弃书:难以接受的人物,平铺推进的情节,实在没有体会到盛誉所在。今年开学初,由于疫情影响第二次被封闭,百无聊赖之际又遇此书,便动了重新翻翻的念头。

  信手翻开,大约是二十四章吧,便从这里读起。

  故事推进到放弃了体面的工作离家出走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在重伤下接受另一位画家斯特洛夫的救助,住到后者的家里,并霸占了后者的画室。不久,斯特洛夫发现妻子布洛奇与思斯特里克兰德的特殊情感后,要求思特里克兰德搬出画室,而布洛奇却选择随思特里克兰德一起离开。面对妻子的背叛,斯特洛夫虽备受打击之,依然因担心布洛奇下场惨淡而不肯离开巴黎,甚至卑微地希望可以恢复到婚变之前三人同居一处的状态。作者不厌其烦地用近四章的内容,刻画斯特洛夫的悲痛,写他躲在街角偷望布洛奇,写他祈求“我”代为给前妻写信。作者丝毫不掩饰对于斯特洛夫的蔑视,反复在文中刻画斯特洛夫的小丑般的滑稽与悲伤。

  文中对斯特洛夫的一段议论性文字深深地触动了我。“他怀揣着罗密欧的激情,却被上天赐予托比·贝尔契爵士的身体;他生性善良、慷慨,却不停地落人笑柄;他打心眼儿里热爱美的事物笔下却只能创造出庸俗之作;他感情细腻,举止却十分粗俗;他处理他人事物富于谋略,却把自己的事搞得糟糕透顶。大自然在创造他时,这么多相互排斥的特质杂糅于一身,让他独自面对这个冷酷的令他困感的世界,这个玩笑未免开得太过残忍。”在这个故事里,斯特洛夫简直是越用力越不堪的典型。此时的布洛奇对于斯特洛夫来说,是不可企及的。斯特洛夫的关心和迁就如同斯特洛夫所能带来的平庸生活一样,是体验过激情的布洛奇不甘接受的。斯特洛夫越宽容,在布洛奇看来就越卑微。斯特洛夫越关心,就让布洛奇越厌烦。宽容何错?关心何罪?可悲的斯特洛夫用尽力气也改变不了他注定平庸的生命线,连美德也变成了被人鄙弃的原因。

  为他悲哀也是为自己悲哀,有多少人不是求而不得,理想与努力背道而驰,不然也不会有“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的定论。与其说是造化弄人,倒不如说,世事本就如此。

  第一次开始思考,小说给我们的,真的没有什么固定的程式,读书不过就是在故事中看到某些个自己。

  这个感触也许并无助于我理解《月亮与六便士》的精妙,就像对斯特洛夫的于我心戚戚然,并不能冲淡我对主人公斯特克里兰德的厌恶。那个自私、傲慢、冷酷、目中无人,似乎又洞悉一切的家伙,他只追求自己的理想,他的冷酷导致布洛奇的自杀身亡,即使是对于爱他至深且为他生下两个孩子的爱塔,在他身患麻风病仍不舍他而出时,都能说出“可悲的女人,即使你用鞭子抽的`她们遍体鳞伤,她们也不会离去”这样傲慢冷酷的话语。是的,这个疯子,他的心里只有他自己和他的绘画,不顾伦理,没有情谊;不依世故,没有规矩,可恶至极!可就是这个可恶至极的家伙,在双目失明之下仍然完成了一个房间的壁画创作,那连屋顶都画满的壁画成为如有神喻的震撼人心的巨著,最终登上了绘画殿堂的顶峰,作品和画风也在其身后被人追捧,达到无法企及的高度,他的成就和他在痛苦中的煎熬同样令我无比震撼。他顺遂自己的不甘接受,把自己包括生命在内的全部作为代价去追求常人眼里的不可企及。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他是纯粹的,是了无牵挂一往无前的,所以,他最终企及所愿!

  反顾我等凡人,不甘接受生活的消磨,屡屡抱怨,而又不断屈服。令我们抱怨的、屈服的,看起来千丝万缕。层层扒开,不就是那些所谓的规则,情谊与世所通行的规则吗?我们为之痛苦,不甘接受,又拿起这些东西去厌恶去鄙夷,所以我们终将平凡,终将无法达到不可企及的高度,在不甘接受中沉浮是我们无力打破的宿命。

  若论二者,倒也无是非对错之分,林林种种方成世界,不报太多预设和机心地呈现这林林种种,便是小说吧!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5

  一直有书友推荐这本书,之前看过一次,但是只看了前面几章,可能是因为进入故事情节太慢,前面的文学素养又不懂,就弃书了!后面又有很多人推荐,所以再一次有耐心的阅读,慢慢进入故事情节的时候,慢慢爱上了这本书,首先真的很感谢这位翻译,真的语言功底太强大了,真的很赞!

  故事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描述“天才疯子”画家斯特里克兰,他的口头婵或许就是“滚开”“你跟我两便士关系都没有”“关我屁事”!他自私,他不善沟通,他不在乎任何人,他甚至都不关心他自己,他可以冷漠的抛弃别人眼中的“贤妻良母”“可爱优秀的孩子”,可以为了自己私欲与他救命恩人的妻子勾搭,也可以为了钱财和爱塔结合,在他心中,只要画画就好,其他跟我有毛关系,他活在自己世界就好,就像文章说的:他或许是有邪祟附身,他只想达到目的,他自己所作所为估计自己也不大清楚!他在追求“月亮美”的道路上,走的太极端也很艰辛!

  文章也写了他身边人的故事,有善良到令人发指但是又很同情的斯特罗夫,说他尊重天才,不如说他对每个人都很nice,这样的中央空调真的好吗?我觉得做人还是要有自己底线,自己原则,一味的善或许得不到别人肯定,还会遭到别人鄙夷!他的妻子为了飞蛾扑火的爱情,抛弃了别人眼中的“安稳”,追求了心中所谓的'“月亮”,没有谁对谁错,想起奇葩说有一集的题目就是“当你在婚后,遇到了你的今生挚爱,你会怎么做”,每个人选择不同,我们不能去评价谁的行为,因为我们不是故事人!其实说实话我挺羡慕那个船长,忘记叫啥了,他与他的妻子用双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他的妻子懂他陪他,他也爱他妻子,他觉得他妻子最美最善是最贤的妻!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艺术家,只不过有些人表现的方式是艺术,有些人表现的方式是生活!无论是抬头望见的月亮,还是满地的六便士,我觉得都挺有意义!只要是自己双手创造的,只要是自己努力获得的,我觉得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但我觉得不管选择哪条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要保持善心善举,但不能没有底线没有原则!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6

  火光中,一座静谧安详的伊甸园在浓烟中消逝成灰烬。如被魔鬼摄住灵魂般的疯狂,终有栖所。浓烟中的伊甸园,该是思特里克兰德最好的归宿了。那儿,没有躯体与灵魂的纷扰,只有一股可望不可即的辉煌。

  思特里克兰德不该属于这个世界。抛开了世俗,放下了家庭,逃离了职业,离别了祖国,他一言不发。没有所谓的女郎,绘画,而已。

  我要画画。面对流言蜚语,思特里克兰德只有这四个字。只身巴黎的思特里克兰德,住在最低劣的旅馆,除了画笔,一无所有。但这一走,他不仅丢下了生活,而且撇下了责任:没有经济来源的妻儿,一起谋事的伙伴,谁来负责?

  已近不惑之年的思特里克兰德,不是不知,他承认这一切的不对。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一个人要是掉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着出去,不然就得淹死。

  绘画,本只是思特里克兰德小时候的兴趣。父亲让他从事经济工作,因此他忽略了它。可绘画的种子悄悄地在思特里克兰德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伸出的藤蔓终于将享受着生活的他牢牢摄住。

  伊甸园固然美好,可同时那浓烟也会熏得人泪眼朦胧。渗入灵魂的兴趣,与现实格格不入。绘画为追求灵魂之上的美丽,需要摆脱躯体的束缚;可一旦失去躯体,又无法继续追求所寻的美丽。躯体与精神的矛盾,驱使他四处漂泊,以致卸下责任、孑然一身。只得借助贫穷、饥饿、病痛来再三折磨躯体的思特里克兰德用手中的画笔笨拙地描绘着心中的美丽。

  踏上塔西提岛的那一刻,思特里克兰德忽然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安谧。静静作画,他用色彩呈现出了心中的愿景。他创造出了另一个世界。他满足了,幸福了。然后,他以惯常的骄傲和轻蔑令人于其死后烧掉他苦苦追求的美丽。

  思特里克兰德为了理想,毁了他原本安逸的生活。这一切,值得吗?

  合上书。点头,又摇头。坐叹一声。

  尽毕生之力,获得了灵魂的安谧。思特里克兰德是值得的。可是实现了理想欣喜若狂的同时,蓦然回首,我们却不愿看见自己除了理想,两手空空。

  同样闪闪发光,思特里克兰德追求着头顶上的'那轮新月,却将脚边的六便士踢入了死泽之中。为了坚定的追逐,他放弃了所谓的羁绊。

  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与一个美满的家庭,是人人所希望的。但他们的理想却可能是宇航员、军人、商人事实上,尽管理想不同,但我们都希望有能力关心一些人和被一些人关心。前者被称为责任,后者被称为爱。责任与爱是我们活着的主旋律,是一种给予与获得的幸福。

  思特里克兰德又是不值得的。思特里克兰德追求着自己的灵魂与理想,无可厚非;但他却忽略了责任与爱。他的追逐,对他自己来说,是一次修行;对身边的人来说,是一种无情;对这个社会来说,是一场悲剧。

  在一轮新月的尽头,思特里克兰德看见了自己灵魂深处的伊甸园。但那冲天火光产生的浓烟却熏得他如被魔鬼摄住灵魂般的疯狂,泪眼朦胧。

  在路上的我们,该何去何从?前方的伊甸园,又有没有浓烟?

  翘首于天际,一轮新月闪烁;寂然于路边,一枚便士无言。苍茫的夜色中,惟剩沉默的心跳,一起一伏。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7

  人间之奇,其实无不归于凡中。而凡中,则是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咸的整个世界。

  月亮就像是遥不可及的斯朱兰和他所追求的,六便士则与斯朱兰太太等的入世气息无不相似。

  不过尽管主角们的光环多么耀眼,生活中更多的是像德克、爱塔、叙述者我这样的`live on the margin的人们,不绝对属于现实和理想任何一方,只是在两者的夹缝中游荡,时而向往月亮的皎洁,时而却又想念脚下那六便士可以带来的及时快乐。

  不得不说毛姆的文风真的很独到,虽然年代早已久远,但这本书读时我丝毫不感到有距离感、年代感,真正抓人和让人觉得是在与好友面对面交谈。

  说到底,我们都还是人。七情六欲人皆有之,爱或者不爱,怎么活怎么死皆应是自己的选择,we have to learn how to compromise with ourselves.

  End this with a quote from Lorde’s:

  Nothing wrong with it, supernatural.

  I guess that’s what it means to be a human.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8

  主要叙述了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在不惑之年,抛弃事业和家庭,追求内心绘画的梦想,最后在一座孤岛——塔希提岛,找到了归宿,创作了诸多惊世杰作,也完成了对月亮的追逐。

  对于主人公离经叛道、抛妻弃子的行为我不予置评,因为生活在中,牵绊太多;但他遵从内心、抛弃名利、追逐梦想的勇气让我非常震撼。当然主人公近乎疯狂的追求理想的方式并不适合我们大多数人,但他给了我们选择另一种生活的勇气。正如书中所说的“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求得内心安宁,怎么能叫作践自己?做一个有名的外科医生,一年赚一万英镑,娶一位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你对、对个人的要求。”

  在读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之前,我以为作者想告诉我们应该仰头看看月亮,而不是低头捡六便士。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太偏颇了,作者深谙人性的复杂矛盾,多少惺惺作态包含在真挚中,多少躲藏在里。

  人生而不同,我们评判他人生活的意义。月亮是诗和远方,六便士是充满物质的俗世。你不能说无数温馨安逸的生活模式就是错的,也不能说满怀勇气探索追求梦想的步伐是错的。月亮或是六便士,并不必然对立,也没有正确答案。

  文明人最根深蒂固的天性就是事事都要先得到别人的认可。别人说生活安稳最重要,别人说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才是成功,别人说父母没实现的愿望你来实现才是孝顺,别人说一切都应该为了孩子……因为总是在意别人的想法,所以总是,了内心的想法。要知道你的人生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也不是别人的外篇。生活的意义,应该由你自己去探索寻找。

  无论是选择月亮,还是选择六便士,请成为你自己,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别人。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9

  王尔德曾写下这样的话:”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这简直可以拿来概括《月亮与六便士》这部小说。

  一位家庭美满,事业成功的证券经纪人,一夜之间突然抛弃一切,远走他乡,没有给出任何理由,后来人们才知道,他是去哪里画画。他对家人,朋友和一心爱他的情人都非常残忍冷酷,对世俗的一切表现得冷嘲人讽,傲慢不屑,但他对艺术有一种本能的,无法抗拒的追求。最终,他厌倦了文明世界,来到南太平洋中的一座美丽的岛屿,娶妻生子,与世隔绝,终于创作出了改写现代艺术史的不朽之作。但在得了绝症之后,他叮嘱自己的土著妻子一把火烧了他画在房子四壁上的壁画,一件杰作就这样化为乌有。

  这就是《月亮与六便士》的整个故事。书中讨论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正像书名“月亮与六便士“,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深陷在泥里,象征世俗的生活。对于处在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应当学会如何好好生活,不忘心中的诗与远方。

  “远方“就是我们心中的月亮。卡布韦诺说,对远方的思念,空虚感和期待可以延绵不绝,比生命更长久。这种思念究其本质是对生命可能性的向往。当我们陷入生活的琐碎,感到无聊,疲惫,厌倦时,”远方“就会在幻想中被制造出来。”远方“的意义并不在”远方“,而是在寻找的过程本身。想象中的”远方“能给人们提供启程的动力,而现实中的”远方“又培养了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我们歌颂远方,实际歌颂的是对庸常的不甘,对生活的向往,以及改变的勇气。当下,社会竞争压力加剧,不少年轻人选择了”躺平“”摆烂”,丢失了对生活应有的热情,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找到自己的月亮。对生活的迷茫,逃避及畏缩使他们不敢向前去探索生活的无限可能。这时候“远方”便能发挥作用。找到自己所向往的生活方式,我们就会拥有前进的勇气。

  当然,“捡六便士”本身也没有错,“六便士”是生活的最基本保障,我们要做的是不受裹挟,学会好好生活。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的第一桩事是生活。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假若为学问和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和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去了真正的意义与价值。”什么是生活?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这些需要我们自己满怀勇气,用整个灵魂去探索。在这个以物质为上帝的时代,用浅薄的幸福,成功来量死世界,我们该怎样过完自己的人生?人生如梦,是希望枕着月亮还是六便士?很多人渴望名声,追求利益,希望名利双收;大多数人按部就班,过着平庸乏味的生活;也有一些人忽然如梦方醒,一骨碌爬起,去寻找真正有价值的生活。

  怎样生活,需要我们自己的思考;活得怎样,来源于我们自己的选择。希望我们都可以找到“月亮”与“六便士”间的平衡点,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0

  都说毛姆写字抨击如刺刀,把好多美好的想象全部打碎,一点也没错。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年近五十毅然决然,像发疯一般抛家弃子,远赴巴黎,追寻自己的画家梦。说他勇敢,是因为他抛弃了现有的富贵和地位,宁可穷困潦倒去画一些世人看不懂的画。说他可恶,不为过,他性格古怪尖锐,不负责任抛弃妻子儿女,背信弃义和帮助他的朋友的妻子搞在一起。他是一个我现实中从未见过,也不知能否见到的人物类型,可以想象到他在风景如画与世隔绝的小岛上,过着平淡无奇,朴实的不能再朴实的几乎于原始人类的生活,内心依然想着自己的理想,总想把自己的内心和想法表达在画里。这是一种超乎世俗的心态,他就是觉得自己应该在这里,过艺术家的生活,所以他说他没有感到愧疚,没有感到后悔。

  我时常在想,以后我要是能和爱的人一起在郊外,过着田园般的'生活,那该多好。可是,我的前提是什么?我希望的是有足够的物质基础,或者说,这样的生活是在我已经体验过世俗生活之后渴望得到的。所以,我没有可能也不会达到斯特里克兰德的境地,因为现实的束缚,因为内心的牵挂,因为性格的不果敢。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1

  地上满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毋庸置疑的文学经典,一开始并不太理解书名的含义,甚至会觉得有点莫名其妙,因为朋友提前而对此书产生兴趣,如今读来,甚是喜爱。

  我无法想象那些终日被生活所迫而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的人们,他们有许许多多可以改变的机会,或许他们曾千千万万次想过要改变,但始终没有付诸行动。

  斯特里克兰突然的离开,让人摸不着头脑,旁人不断的揣测他可能的去向,甚至于他的妻子也认为他是因为他与某个情人走了。

  那个之前沉默寡言的斯特里克兰与后期形成巨大反差,因为热爱,因为心中那束光,沉默是因为被某些现实的因素所束缚,直到他丢下所有人都认为美满的家庭与所拥有的一切,才正真找到了自我,活成了自我,就像被桎梏的身体重获了自由,重新拥有了信仰与期待。

  在毛姆的笔下,看似每个人都与我们不相干,但其实都像是我们身边的'某某,在你不顾一切去追寻自己梦想的时候,会有人讥讽诋毁,有人从反对到接受,有人义无反顾的支持,也有人默不作声付出。

  但主角永远是你自己,决定权在你手里,能为你负责的只有你自己,你听见的所有反对或赞同的声音都是基于你的选择,他们各有各的理由支持或反对,只有你自己才真正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为了自己热爱的事情,我愿意付出一切,即使看上去遥不可及的地方,也会因为你的努力你的不放弃离你越来越近。

  最后抵达终点固然再好不过,如若没有,也绝后悔,因为这是我的选择。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2

  对《月亮与六便士》的第一印象来自于它的简介——对于月亮与六便士的选择,在满地的六便士中,我们是否会抬头仰望夜空中的那一弯月亮。起初对于这句话仅仅是疑惑不解,我不明白这两者有何关联,又或是它们象征如何?直到我翻开这本书……

  《月亮与六便士》以“我”的视角去认识了解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故事的主人公,一位成功的商人,有着幸福的生活:贤惠的妻子、可爱的孩子、富足的生活。看起来是绝大多数人都会仰望或是称赞一声成功的人士,在“我”看来也是如此,却选择抛弃了一切,去追求虚无的梦想——他的艺术。

  随着故事的深入发展,我心中的困惑才逐渐得以解决。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英国和法国,彼时的英国贵族社会呈现出一种保守、传统的生活方式。商业世界充满了竞争和功利,而巴黎则成了一个充满着艺术气息和自由思想的城市,吸引着各类追求者和艺术家。我想,月亮应该是无数追求者艺术家心中的理想,是他们对于真理和美的追求;六便士则是贵族们乃至绝大多数平民争相渴望的地位、名利、财富。

  在第一次阅读中我的眼前仅仅出现了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的身影,我们的主人公,我看着他在一次次的上流聚会中的格格不入我猜想他会有所作为,也的`确如此,突然的消失,他的妻子找到“我”恳求“我”能劝他回来,为了这个家以及他们的孩子。初看至此我是气愤,我不理解为何他能如此绝情丢下妻儿,我鄙夷他,我将这种行为视为逃避现实,包括最后他毅然决然的拒绝回归家庭,并且在一个偏远的岛屿和另一位女孩在一起生活后,我更是对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颇有意见,至此,在一场大火中,他最后的艺术,连同我对他的偏见都随着故事的结束而告终。我想第一次的阅读总归是有些浅薄的,所以在数日后,我再次翻开了它,更多人物在我眼前被捕捉……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的妻子;那个帕尔苏芙人女孩;斯特里克兰德在巴黎的好友;以及“我”。我对他们重新有了新的看法,包括对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

  我想他们并不仅是书中的人物,更是作者想要反应的社会中的不同人群。

  斯特里克兰德,在规矩中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人,他压抑纠结究竟是选择名利还是追寻艺术的美、究竟如何实现自我,他代表着对真理和美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自我实现和社会贡献的追求,作者塑造他描述他,正是想通过他来唤醒当时人们对真理和美的追求,提示着我们不要被功利和物质束缚,而应该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他的夫人,在故事的开始,将丈夫和家庭放在首要位置,配合着丈夫进入上流社会,甘愿迷失自我,她是快乐的吗?我想是的,她没有想过没有丈夫之后的生活,或者说她觉得有丈夫在就是她所期盼的生活。但是在他离开后她从难以接受到支持他的梦想,又如何不是这一类人物的成长?我想哪怕作者并未对她的未来进行过多描述,她也会寻找到属于她自己的快乐;那位土著女孩又何尝不代表着对真理对艺术的美无限支持的那一类人呢,他们哪怕自己追寻不到,但始终保持着那颗向往的心……我想这便是作者希望通过这本书传达给我们的。

  月亮的光芒固然璀璨,但六便士的价值也绝非等闲。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受到各种诱惑与困扰,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忘记自己的初心。我们需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活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3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本书作为一部小说,同样跟书中主人公的画作一样折射了20世纪初期的世俗风云。

  开头描写主人公逝后画作名声大噪,但凡跟他有点关系的人都流传着他的各种见闻八卦,真真假假。然后描述从他离开妻子儿女从英国奔走到法国之后义无反顾追求自己的理想,从人生的半中腰踏上一条走向偏执画家的不归路。

  从作品的雏形到成行的这期间,主人公经历了人生的各种不堪但都能视如草芥,从因生活窘迫寄住到德克家,倾爱其妻反迫自杀,又奔走异乡,被爱塔爱上育子,所有经历只化作了素材,爱于一时,对美的执着仍然一如既往,短短数年,画作随其漂泊,散落各处,后患麻病,终其一生,造就不菲价值。

  比起对一部文学作品的'作者在人物的心境,神态,动作,环境的烘托等等写实的功底和素养来说,对这部作品更倾向了对故事情节跌宕的关注,作者倾注了大量篇幅渗透人性,在精神追求与现实物质方面的权衡,不惜为艺术忘我,忘却周遭,穿透世俗,创作于深邃。

  为那个时代庆幸,出现精湛绝技的画作流传于世,进而引发后来者对画家背景惊世骇俗的故事,这或许也是文艺作品在不同时代的周期规律,具有时滞性,梵高和莫奈是否也是如此,红楼梦应该是的。张爱玲在遇到胡兰成之后的文学成就才更上高度。

  不幸的是,主人公在经历了人世间多少苦难得来了举世成就,爱他的人,莫过于都爱到尘埃,才生出花,又被冷冷拍打,泯灭了一切,或许这才是文艺作品该有的出场姿态,如蒙娜丽莎的微笑一样神秘才是优秀。

  幸与不幸,更与何人说。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4

  现实生活中,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一个朋友:他在银行工作长相一般,业绩凑合,有老婆和孩子亲亲啃啃养家糊口,不爱说话——总之在任何场合都是一个不大起眼的人,然而,你能想象这样的朋友,有一天会离家出走吗?在留下一张内容为“晚饭已经准备好了”的纸条之后他离开了与自己在一起生活了17年的妻子和两个孩子,那一年40岁,身上只有100块,等到你听说他的消息时,据说他已经到了巴黎正从头开始学画画,要做一个画家。

  很难想象,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这样的一个人。如果我问你,你的答案肯定是No!但毛姆却写了这样一个人,他叫查尔斯。似乎全世界都在追逐梦想的时候,他却在追逐自己的厄运,他住在巴黎最破旧的旅店内,五年之后,他贫病交加,躺在小阁楼里,奄奄一息,若不是朋友相救,他几乎一命呜呼,后来沦落成了码头工人。又过了几年,他自我流放放到南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身患重病,双目失明,临死之前将自己的巅峰之作付之一炬。

  我们应该怎样去评价这样的一个人呢?

  你也许认为他是傻的',有那样稳定的工作,美满的家庭,为什么要离家出走呢?你也许认为他是疯的自私的,没有责任感的抛弃妻子,扔掉了所有身份,一走了之。我们反过来问问自己,我没有这样的勇气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我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诗和远方的田野!我们有真正的走去属于我们的那个远方看过吗?哪怕在路上也好。可惜没有。

  每当我们去做一件自己渴望已久的事情的时候,总会在左右衡量,会不会打破现有的一切——自己拼尽全力得来的,为了获得谋生的机会而得来的这一切。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当我们再报考专业时有的同学明明很喜欢某个专业,但就是没有报。因为想到自己以后的就业,以后的身份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就放弃了。我们每天都拼了命的给自己做加法,何时去尝试做一做减法!放松自己,就像查尔斯那样,抛弃了自己丈夫、爸爸、朋友、同事、英国人的身份。走向那个内心真正的查尔斯!有时你会发现生活赋予你的每一种身份,似乎是一种无形的绑架。

  理想与现实,艺术与生活,感性与理智,物质与精神,人生总会给我们出选择题,而我们却总觉得己没得选,其实是我们不敢选,没有勇气去选择。的确,梦想与现实之间有无法逾越的鸿沟,是妥协着苟且着;还是为了梦想,不顾所有。每个人都在纠结着权衡着。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向往月亮,总会觉得遥不可及。不得不为六便士而踽踽独行。真的有这样一种人:脚在泥泞中,心却开出了花,我想我们就是这一种人。

  但是我还是想问:你有追逐梦想的勇气吗?

  远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时候,你可以抬头看见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

  主要叙述了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在不惑之年,抛弃事业和家庭,追求内心绘画的梦想,最后在一座孤岛——塔希提岛,找到了归宿,创作了诸多惊世杰作,也完成了对月亮的追逐。

  对于主人公离经叛道、抛妻弃子的行为我不予置评,因为生活在世俗中,牵绊太多;但他遵从内心、抛弃名利、追逐梦想的勇气让我非常震撼。当然主人公近乎疯狂的追求理想的方式并不适合我们大多数人,但他给了我们选择另一种生活的勇气。正如书中所说的“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求得内心安宁,怎么能叫作践自己?做一个有名的外科医生,一年赚一万英镑,娶一位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你对社会、对个人的要求。”

  在读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之前,我以为作者想告诉我们应该仰头看看月亮,而不是低头捡六便士。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太偏颇了,作者深谙人性的复杂矛盾,多少惺惺作态包含在真挚中,多少卑鄙躲藏在高尚里。

  人生而不同,我们无权评判他人生活的意义。月亮是诗和远方,六便士是充满物质的俗世。你不能说世间无数温馨安逸的生活模式就是错的,也不能说满怀勇气探索追求梦想的步伐是错的。月亮或是六便士,并不必然对立,也没有正确答案。

  文明人最根深蒂固的天性就是事事都要先得到别人的认可。别人说生活安稳最重要,别人说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才是成功,别人说父母没实现的`愿望你来实现才是孝顺,别人说一切都应该为了孩子……因为总是在意别人的想法,所以总是随波逐流,无视了内心的想法。要知道你的人生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也不是别人的外篇。生活的意义,应该由你自己去探索寻找。

  无论是选择月亮,还是选择六便士,请成为你自己,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别人。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相关文章:

月亮与六便士经典句子07-21

月亮与六便士的心得通用12-09

月亮和六便士经典语录11-25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01-04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05-28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06-08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04-19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03-28

关于月亮与六便士个人阅读感想09-22

月亮与六便士经典句子英文摘抄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