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诸神面具》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了这本书,看清了身边有很多的偶像,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常听身边有人说自己没有信仰,其实他是有信仰的,只不过所信仰的是他自己,相信自己眼前的遭遇,他自己的现实生活,也可能是他欣赏的成功人士嘴里的理念和价值观,总之,人心中真正的信仰,就是当没有什么事需要你的关注时,你的思想意念会自然流向的事物。但是我们必须知道,除神之外的都是偶像、也叫假神。
我们常以为偶像都是不好的东西。但事实上却不是如此,东西越好,我们就越希望它能满足我们深处的需要和期望,因此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有可能会变成假神,特别是那些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金钱、性爱、权利、事业、爱情、美貌、包括宗教内部人士会把属灵的恩赐和事奉的果效以及道德的表现当作偶像,去衡量自己在上帝面前的地位。
偶像是把美好的事物无限扩大而变成终极的`事物,它所制造的欲望也会让人瘫痪而承受不了。这种假象我们却不容易识别出来,陷进去以后又无法自拔,接着我们迷失在那种美好的情欲中,巴不得每时每刻就这样度过就好了。一旦停止这种感觉我们就会不快乐,对我们的心而言,那样东西比上帝自己还重要。圣经的罗马书中,使徒保罗说到上帝对人会采取的最严重的处置之一,就是“任凭他们逞着心里的情欲”(1:24)。这是个陷阱,没有比这个更危险的了,这让我想到了温水煮青蛙的故事。
整本书中有一个故事是我印象最深刻的,神要亚伯拉罕把以撒献上。
这个故事很多人会感到反感,之前我也不理解,因为作为父母,哪怕自己失去生命,也不愿意孩子有闪失,看完这本书以后才明白,若不是上帝的介入,亚伯拉罕必然会爱以撒超过世界上任何的事物,以撒的成功和他对父亲的爱,可能是亚伯拉罕唯一的认同和喜乐,然而当他失去以撒的爱和顺服时,他就会格外地生气、焦虑和沮丧。亚伯拉罕走过了那段路,而且只有在那一经历以后,他才能正确并有智慧的爱以撒。
有时候上帝要救我们,我们却感到他好像是要杀了我们似的。 想想我们是有多么愚昧,以我们有限的认知去抨击上帝无限的智慧和爱,上帝早为我们做好了预备,他的恩典够我们用,如果我们不信神而相信了偶像,那真的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以撒如果在亚伯拉罕错爱的环境中长大,极有可能会不爱和不顺服父亲,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孩子能够承担起做父母的偶像的角色。以撒是亚伯拉罕人生中最主要的盼望和喜乐,他要么是被管教过度(因为父亲要儿子能够完美),要么是被管教不足(因为他不忍心让儿子不高兴),他的心灵会被扭曲甚至摧毁。
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会把很多人带偏,当你未成年还是学生时,就要面临这样的问题,父母和学校为了让学生在各种事上都能有杰出的表现,联手创造了一个竞争的压力锅,现代家庭变成了培养渴望成功的幼苗的苗圃。不成比例的学生想挤进财经、咨询、法律、医学等科系,为的是将来拥有高薪,并且拥有这些专业所带来的成就感。学生这样做时并没有考虑更高层次的问题,即人生的意义和目标是什么,也就是说他们选择专业时不会问,什么样的工作可以帮助别人过的更好,而是问什么样的工作可以帮助我自己过得更好,整个文化都在极力鼓励我们接受这个偶像假神。连幼儿园都在提倡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殊不知这是人生一种悲哀的开始,从小就被偶像所辖制,失去了辨别生命真正意义的能力,有的人一生也未必能看清这个假象。
偶像至终会让人混淆是非,把善的看成是恶的,把恶的看成是善的。它就像是粮田里的杂草,看上去都是绿油油的,实际却是影响结果子的元凶。如果你试图把它们连根拔起,那么它们很快又会长回来,唯一的办法就是排挤掉他们,要把整块地种满庄稼,让杂草无处生根。同样偶像是不能被除去的,只能被取代的,只有靠着上帝这位唯一的真神,让圣灵充满我们,才能摆脱偶像,得着福音真道。
荣华如画饼充饥,斯人终竟憔悴孤独。只有当我们失去所有眼前的盼望的时候,我们才会知道我们真正的盼望是什么,只有到了我们生命的尽头,我们才知道我们穷尽一生所追寻的是不是人生真谛。非常感恩有这样的学习机会,感谢主借着这样一本书,一群人,让我们的灵命茁壮成长。一切荣耀归给主,阿门。
【《诸神面具》读后感】相关文章:
2.诸神的面具读后感
6.《面具》读后感
7.《面具》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