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路中的日子——读《大学》有感_8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路中的日子——读《大学》有感_800字1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三本书相信我们都应该知道吧!他们是由苏联著名的作家高尔基所精心编绘而成的。“高尔基”一个众人皆知的人物 ,一个耳旁随时听见的一个名字,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他通过对自己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生活和命运的描写,主动真实地再现了我们上一代人的成长经历的坎坷,写下了他们独特的成长方式,而《我的大学》则就是在三部曲自传小说其中之一的一部,也就是我即将而读的一本书。
《我的大学》是这三部曲中最卓越的一部,也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宝贵财富,小说用现实主义和热情勇敢的生活态度的形式来征服了我们全世界的读者,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我们并没有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是如何解决的,能激发我们成长中的毅力,让我们了解无论什么状况,有多么的艰难,我们也要想方法去克服,并且知道在这困难的身后不仅仅是我们一人的努力而克服的,而是靠我们共同的努力,学会随时随地为他人着想的一种思想方式。
这本书讲着作者在13随时便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去喀山求学,但他并没有成功,而这个梦想则留在他的心底,梦想破灭后,为了生存自己而不得四处奔波劳碌,住“大杂院”卖苦力为生,与小市民和大学生结交朋友,他进入了一所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在这所大学里他与同行的人打交道,接受种种的生活考验,受到了很多思想的教育和启迪,对人生的意义和世界的复杂性进行了探索,在那里做过流浪汉,搬运工,面包工人和杂货店伙计,而这种的艰难生活下,他依然能不断地学习知识,不断的看书,怎能不令人敬佩呢?
当时在沙俄统治的黑暗时代,如果没有知识,没有文化,就谈不上做那些所谓自己的梦想,就像中国在清朝时期被整天无所事事,只求寻欢作乐的人统治者,这能不腐败吗?连日本这样小的国家都能请略我们中国,可想而知当时的政府是多么的腐败无能啊!且能得知中国的技术,知识能力,都如此的腐败,可想而知只有自己强大,才能不被别人欺负。
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知识是学不完的,只有我们愿意去学才行,自己学的才是真正的,别人强求的永远是不可能的……这本书让我深有感触。
大路中的日子——读《大学》有感_800字2
少年的高尔基在喀山的那段日子里,做过流浪汉,搬运工,面包工人和杂货店伙计。而在如此生活的艰难困苦之中,他依然能够不断地学习,忘我地看书,怎能不令人敬佩?
面对一个个好看的电视剧,一个个好耍的游戏,一部部好看的电影……魂都全给了这些琐事,怎么还有时间来博览群书呢?…
当时在沙俄统治的黑暗时代,如果没有知识,没有文化,就根本谈不上救国救民。知识文化是革命胜利的保障啊……不然,就像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由一个个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的农民来主持,肯定会失败的!
高尔基生活于一个大杂院的那段日子里,就常常看到走狗警察们到这里来找东找西,监视人们的行动。有那么一位老警察还盘问高尔基看过哪些书,并警告他不要看书。但对于青年的高尔基来说,那些所谓的禁(jin)书却正是他的真正所求因为只有它们能真正让人民清醒,让人民明智,让人民有打倒推翻沙俄的信心。
若真有心读书,书是绝对可以看到的。高尔基的一位朋友就介绍他认识了一个开杂货铺的人,名字叫捷林柯夫。看到他那满密室的藏书,大多都是手抄的珍本和禁(jin)书,高尔基说不出的高兴。也因为经常在这里看书,他结识了不少形形色色的人物,让他了解了革命的重要,和自己现在应该做的事情。 日记
在高尔基以后的艰苦岁月之中,他努力革命,有很大的成就。“书”来直接或间接地帮助他获得了如此大的成就,让很多的人民有了好生活可以过……可见而知,书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啊!它的确让社会进步了,让人类进步了!
如今是“科学”第一的时代,书对每个人来说都变得更加的重要。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征战,也打的是“科技”战,而不是以前的人力战。而打仗的军费开支也要由各国的科学技术的高低来决定的,科技高的国家,挣的前一定是要比落后的国家多……
总而言之,现代的一切,都与“科技”密切相关,而要“科技”就得日积月累的慢慢学习,学习的内容都在一本一本的书里面……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永远都会是真理!
大路中的日子——读《大学》有感_800字3
中午,我捧起《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这本书,一翻开书,“带着养母上大学”几个字触动了我的心,谁会带着养母上大学?我迫不及待往下看......
故事的主人公叫孟佩杰,他拥有一个不幸的童年,五岁丧父,母亲病重也去世了,他被别人收养。四年后,养母因过于敏重的劳动也压得半身瘫痪了,养父因承受不了那么大的压力而离家出走了。幼小的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操劳。看到这里,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想起我们的生活是多少幸福,但我们好好珍惜了吗?看看我们现在这些小学生,有多少不是温室里的花朵,家里的小皇帝呢?
20xx年,孟佩杰被离家乡一百多公里外的一所重点大学录取了,他放心不下养母一个人在家里而作了一个让人吃惊的决定-----带着养母上大学。孟佩杰哥哥的形象在我心中顿时更加高大了。可在当今社会,有谁能象他那样,对一个瘫痪的人不离不弃。作为新中国的少年,我们无法感知到他的痛苦,甚至庆幸自己今天能够拥有幸福生活,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认真学习、珍惜幸福生活呢?想着他,比照我们,真是惭愧,我们要是受到一点委曲就向父母诉苦,遇到一点困难,就让父母解决,很少用自己的意志力去解决过。在他们感冒生病时,我们不懂得去关心、照顾他们,在我们过生日的时候,都缠着他们买大蛋糕,或者去大酒店,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清闲生活,和孟佩杰哥相比,是多少的渺小呀!
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值得回忆的.....而孟佩杰的童年看起来是辛酸的,其实他觉得是充实的,是很有收获的,因为他从小就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勇敢,学会了孝顺和担当!
我们都是家庭的一员,社会的一分子,我们不能只享受家庭的幸福,社会的温暖,更有责任营造家庭的温馨,为社会多作贡献,让幸福快乐之花开遍九洲方圆!
教师点评:面对困境,小主人公坦然面对,使人读后对孟佩杰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与作者产生了共鸣,更多的是小作者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反省了自己的行为,升华了主题。
大路中的日子——读《大学》有感_800字4
少年的高尔基在喀山的那段日子里,做过流浪汉,搬运工,面包工人和杂货店伙计。而在如此生活的艰难困苦之中,他依然能够不断地学习,忘我地看书,怎能不令人敬佩?
面对一个个好看的电视剧,一个个好耍的游戏,一部部好看的电影魂都全给了这些琐事,怎么还有时间来博览群书呢?
当时在沙俄统治的黑暗时代,如果没有知识,没有文化,就根本谈不上救国救民。知识文化是革命胜利的保障啊不然,就像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由一个个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的农民来主持,肯定会失败的!
高尔基生活于一个大杂院的那段日子里,就常常看到走狗警察们到这里来找东找西,监视人们的行动。有那么一位老警察还盘问高尔基看过哪些书,并警告他不要看。但对于青年的高尔基来说,那些所谓的却正是他的真正所求因为只有它们能真正让人民清醒,让人民明智,让人民有打倒推翻沙俄的信心。
若真有心读书,书是绝对可以看到的。高尔基的一位朋友就介绍他认识了一个开杂货铺的人,名字叫捷林柯夫。看到他那满密室的藏书,大多都是手抄的珍本和,高尔基说不出的高兴。也因为经常在这里看书,他结识了不少形形色色的人物,让他了解了革命的重要,和自己现在应该做的事情。
在高尔基以后的艰苦岁月之中,他努力革命,有很大的成就。"书"来直接或间接地帮助他获得了如此大的成就,让很多的人民有了好生活可以过可见而知,书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啊!它的确让社会进步了,让人类进步了!
如今是"科学"第一的时代,书对每个人来说都变得更加的重要。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征战,也打的是"科技"战,而不是以前的人力战。而打仗的军费开支也要由各国的科学技术的高低来决定的,科技高的国家,挣的前一定是要比落后的国家多
总而言之,现代的一切,都与"科技"密切相关,而要"科技"就得日积月累的慢慢学习,学习的内容都在一本一本的书里面.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永远都会是真理!
大路中的日子——读《大学》有感_800字5
一直认为,做为儒家四部經典之一的《大学》是深奥的,非一般人能够理解,因此一直不曾染指。要不是此次在语文书中巧遇《大学》,短期内内也不会去阅读文章的。但是,学了《大学》,還是有一些浅薄的感受的。
修、齐、治、平乃是《大学》中精粹,核心内容。说白了平天下在治其国,治其国在齐其家,齐其家只在修其身。这四者,乃是一一递进的关联,而修身又要先正心,正心要先诚心,诚心要格物,格物然后致知,格物致知,乃是修、齐、治、平的压根。针对大家中小学生而言,修、齐、治、平的范畴未免大了些。现在的我们,无须考虑到怎样治国,怎样齐家,怎样平天下,我们要考虑到的仅仅怎样诚心,怎样正心,怎样修身。从这一视角看来,《大学》還是有较强的实际意义的。
说白了格物致知,词典里的表述是那样的:推究事情的基本原理规律而小结为客观专业知识。简易而言,便是根据实践活动来得到 真知。陆游有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这事要躬行。注重的也是实践活动得到 真知的必要性。格物致知,放进《大学》中,也是有它的一番实际意义。我了解为,根据社会实践活动来得到 真理,获得真理后运用真理来诚心。意诚然后心正,正心然后身修。的确如此,仅有情意真心实意才可以使心理状态端正,心理状态端正才可以修身养性,修身养性才可以做到一定的人生境界,一种情况。
除开修身,《大学》中最具备效仿实际意义的,便是诚心中慎独了。说白了慎独,说的便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要留意自身的品性。君子在人前人后的主要表现如一,而小人,却经常是在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大学》讲到:小人闲居为不当,无所不知,见君子然后厌然,人之视己,如视其肺肝然。说的十分有些道理。仅有心里真心实意,主要表现才可以端正,仅有诚于中,才可以形于外。
《大学》中尽管道理偏多,看起来很深奥,但事实上细细地感受,在现实生活中還是有较强的应用性的。大家或许不可以保证至善至美,但能够为此做为规范,标准自身的个人行为,勤奋使自身保证身修,或许大家如今还不可以治国平天下,但《大学》取决于极致自身的个人行为上,也具备很重要的功效。
大路中的日子——读《大学》有感_800字6
从小学时我们就读了《大学》,它是儒家学派著名经典之一,是由孔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的。《大学》这一著作体现了古人思想的博大,谁又知道,一本薄薄不起眼的书,竟可以影响了中国两千余年。
等我上初中时,我才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篇里面的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之后经常去温习,不也是快乐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应该值得高兴么?别人不理解你,而你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么?
是啊,在生活中我们也要这样,学习要认真,再复习一遍加深印象,而且对学习的事要乐观积极,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而朋友从远方来做客,我们应该热情款待。有些人不理解你,你不应该生气,你要有耐心的告诉那些对你不了解的人,这样才是君子。如果你乐观,什么事都可以解决,所以呢,对待任何事物都要认真乐观,这样才会成就大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也是让我受益的,我觉得这句话是提倡学习的方法,意思是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然而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多么有道理啊,学习的同时思考,这样对知识就不会感到迷茫和疑惑,这种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还有一句“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认为,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所以我们不能做小人,小人经常患得患失,忙于算计,又每每庸人自扰,疑心他人算计自己,所以经常陷于忧惧之中,心绪不宁。而君子光明磊落,不忧不惧,所以心胸宽广坦荡。那么,我们是要做小人还是君子呢?
《论语》这本国学经典对我们现代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他能提高我们的品德,在出入社会上也对我们很有益,看完之后,我非常尊敬孔子和他的弟子,他们这一著作体现了中国人的思想文化博大精深。这真的是中学生们值得一品的国学经典。
大路中的日子——读《大学》有感_800字7
一向认为,作为儒家四部经典之一的《大学》是艰深的,非一般人所能领会,所以一向未曾插手。若不是这次在语文书中偶遇《大学》,短时间内也不会去阅览的。不过,学了《大学》,仍是有一些浅陋的感悟的。
“修、齐、治、平”乃是《大学》中精华,中心思维。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治其国在齐其家,齐其家只在修其身。这四者,乃是逐个递进的联系,而修身又要先正心,正心要先诚心,诚心要格物,格物然后致知,格物致知,乃是“修、齐、治、平”的底子。关于咱们中学生来说,“修、齐、治、平”的规模不免大了些。现在的咱们,不用考虑怎么治国,怎么齐家,怎么平天下,咱们要考虑的仅仅怎么诚心,怎么正心,怎么修身。从这个视点来看,《大学》仍是有很强的现实含义的。
所谓格物致知,字典里的解说是这样的:推究事物的原理规律而总结为理性常识。简略来讲,便是经过实践来取得真知。陆游有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着重的也是实践取得真知的重要性。格物致知,放到《大学》中,也有它的一番含义。我理解为,经过实践活动来取得真理,得到真理后使用真理来诚心。意诚然后心正,正心然后身修。确实如此,只要心意真挚才干够使心态规矩,心态规矩才干够修身养性,修身养性才干到达必定的境地,一种状况。
除了修身,《大学》中最具有学习含义的,便是诚心中“慎独”了。所谓“慎独”,说的便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分,更要留意自己的品德。正人在人前人后的体现如一,而小人,却常常是在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大学》中说:“小人闲居为不善,一窍不通,见正人然后厌然,人之视己,如视其肺肝然”。说的非常有道理。只要心里真挚,体现才干规矩,只要诚于中,才干形于外。
《大学》中尽管大道理偏多,看似很艰深,但实际上细细体会,在现实生活中仍是有很强的实用性的。咱们或许不能做到至善至美,但可以以此作为标准,标准自己的行为,努力使自己做到身修,或许咱们现在还不能治国平天下,但《大学》在于完美自己的行为上,也具有很重要的效果。
大路中的日子——读《大学》有感_800字8
看了电影《女大学生宿舍》,匡亚兰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同情她那坎坷的身世,羡慕她那不平凡的文采,更喜欢她那在一切艰难困苦面前不甘屈服的倔强劲。从她那单薄瘦弱的身架以及常常流露出一丝倦意的文气的脸上,也许给人以软弱驯服的感觉。然而,仔细观察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却又无处不体现出她性格上的特点—倔强。
影片一开始,高干的女儿辛甘“侵占”了原属于匡亚兰的下铺,如果是碰上了胆小温顺的夏雨,可能就自认倒霉,拉倒了事。而匡亚兰却不服气,她把辛甘的东西一股脑儿扔到上铺,并据理力争:“我从不欺负人,也不许别人欺负我!”这简短的言辞,鲜明地表现了她不甘示弱的倔强性格。在她的眼里,当今社会的什么权势、地位,一概不用畏惧,必须与之抗争,底得平等。
她—可爱的匡亚兰,就是凭着这股倔强劲,考人高等院校,凭着这股倔强劲,边劳动,边学习,用劳动所得供自己上学,她从不向同学流露自己有什么困难,更不向组织伸手要助学金,她退还了生母寄来的作为偿还心债的三百元钱,她宁可继续拉砖头,用自己的汗水换来徽薄的报酬。有人说她太倔了,应该向组织求助,应该接受生母的帮助。我却认为匡亚兰的可贵之处正是她的这股倔劲。她无论在什么情况、什么条件下,都能自强不息,努力拼搏,自力更生。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称赞、学习并大力提倡和发扬吗?今天,在我们这一代青年中,就有那么一些人,考上大专院校以后,思想上不求进步,追求物质生活享受,或者伸手向家里要钱,或者要求组织照顾。他们不是在开拓前进的道路,而是在征途上摘取已成熟的果实。这些人与匡亚兰的精神相比,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呢!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我们正要建设“四化”,更需要发挥亿万人民的积极性,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去建设可爱的祖国,去创造美好的未来,这是一种美德。如果我们这一代青年都具有匡亚兰那种可贵的精神,那么,何愁“四化”宏伟蓝图不能实现?何愁我国—这颗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方明珠”,在不久的将来不会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异彩?
大路中的日子——读《大学》有感_800字9
今天,我读了《贫穷是最好的大学》一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文章中金鹏同学的学习、生活以及他的成长经历,让我想了很多很多……
这篇文章不算长,可我读了一遍又一遍,其中“在学校的操场上,小伙伴把用短了的铅笔头扔到了地上,金鹏悄悄地捡起来,回到家里,把铅笔头擦干净,用线捆在一根小棍上。第二天,他就用这支铅笔写作业。”这句话,让我感动万分。因为客观原因,金鹏的家庭很穷,连平时上学要用的书纸笔墨等学习用品都难买得起,可金鹏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的信念,他没有埋怨父母,没有埋怨社会,没有埋怨别人,因为强烈的自尊心,他在没有同学在场的时候,“悄悄地捡起小伙伴扔在地上的铅笔头”,就是用这些小伙伴不想再用铅笔头,“无论大考小考,他的数学总是满分”,就是用这些别人不要的学习用品,他考取了重点中学,他摘取了第38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金牌!
想今天,大多数的家庭都是父母加一个孩子,我们吃食无忧,只要需要,学习用品应有尽有。父母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的成长,就算是再困难,也会想方设法满足我们的`种种要求;更有堪者,我们很多同学,有每年的压岁钱,平时还可以伸手向父母要零用钱。看到别人有的玩具自己也想要;看到别人穿好的衣服,自己也想穿;看到别人吃零食自己也想吃……,爸妈常说,我们这一代是长在蜜糖里,现在想来,与金鹏相比,我们的确如此。可是,我们平常想得多的是吃好、穿好、玩好,想得少的是如何学好、如何多一点体谅父母、长大了如何报效祖国和人民。想到这些,我羞愧万分,我深深感觉到,金鹏在生活上比我们许多人矮了一节,可他的精神却比我们高出万丈啊!
爸爸时常告诉我一句话:“心中有足乐者,不以口体之奉不如人也!”,我想,金鹏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并不以自己“口体之奉不如人”而放弃学习、放弃成才,而是迎难而上,他心中有着足以让自己快乐的精神支柱,那就是他刻苦学习换取的一个个进步,他不畏艰难险阻一次次地攀登目标和超越目标时的喜悦!今天,我们有着比金鹏优越得多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感谢父母、感谢党、感谢人民为我们提供良好的成长条件,我们更应当好好学习金鹏的精神,勤俭节约,刻苦用功,在精神上争取做第二个“金鹏”,努力把自已培养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
大路中的日子——读《大学》有感_800字10
“门随即被关上了,把他所有的朋友,所有的亲人,人间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关在外面了……”这是小说的最后一句话,既像在批判主人公的丑行,又像在暗示这社会的腐败。
终于因为杀人而被推上了电椅的克莱德,现在是否在忏悔。其实,一切的一切我们都不能怨他,只能怨美国当时的局势,终于造就了这条卑贱的生命。也许,是因为穷怕了,苦怕了,被欺辱够了,所以不想再回去。也许是因为上流社会,所以才导致了他的堕落。
时局是不允许公平存在的,以前也是,现在也是,永远都不可能,只因为有了三六九等这条无理取闹的等级制度。富人花天酒地,肆意挥霍着钱财,那些有钱人后代的小傻瓜每天举办着宴会,醉生梦死。穷人,奔波了一辈子,都没有可以避寒的冬衣。
克莱德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生在了一个信仰耶稣的家庭里。可是上帝又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正如克莱德在结尾的时候在心中问自己:真的有上帝吗?
小时候他撒着谎,怕母亲跟自己要钱,每天只知道上街说教的父母,根本就不给他学习,甚至根本没有想起来。他好不容易找到了养活自己的工作,并有了稳定的收入,而私奔被抛弃而回来的姐姐因为有孩子,又不得不花钱。
他喜欢编造谎言,在撞死了一个小孩之后,在被女人耍弄之后,他逃到了叔父所在的城市,并且通过叔父,在叔父的工厂里找到了工作,又因为叔父的提拔,成了打印间的负责人。从这里起,终于成了一切灾祸的源头,因为他在这里见到了罗伯塔。
他因为了吉尔伯特长得一模一样,又因为比吉尔伯特优秀出众,很快得到了桑德拉的垂青,并在她的帮助下,进入了有钱的青年人的社交圈,并且赢得了大家的尊重。而罗伯塔怀孕,成了他成功的最大绊脚石,因为他已经准备和桑德拉结婚并且靠其进入上流社会过真正有钱人的生活,可是罗伯塔成了他的包袱,而就在此时,他为了摆脱罗伯塔,在和她旅行的途中,将她推下了水,淹死了她。
可是事情败露了。法官梅森不管证据够不够,为了通过此事升官,竟不管证据充分不充分,直接将其推入了死囚牢,最终年仅23岁的他被送上了电椅。
大路中的日子——读《大学》有感_800字11
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这是我读完蔡元培先生的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后所发的第一感慨。我第一联想到的是现在的教育,而非过去。
这往者是所谓的过去的大学教育,但我并不想去深究它的种种弊端,只希望从中借鉴些什么,受用于现在的教育。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张东荪说过这样的话:中国接受西方文化虽只有短短近五十年,然而却居然在思想文化界养成了一种所谓Liberal Mind(自由胸怀的素养)。这种氛围在一些外国名校仍然存在,在今天的中国却已经是慢慢地消失了。还记得央视做过一期名为以求是知名的节目,求是是浙大的校训,然而浙大的某一位教授居然假造论文以求取名誉,其中涉及很多潜规则,多是放之任之。求是也就成了对现在大学最犀利的讽刺。
这些现实让我们更有感于蔡元培的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的格言。
我觉得,这也同样受用于高中教育。学习应该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我总是这样觉得。而这个感受也只限于某些短暂的没有压力地读书的时候,读自己想读的,没有重点考点,而现在的高中,总是片面追求几个率。在拼命灌输知识点的同时要求想深、想透,在将学习等同于每一次划分三六九等的考试时要求我们热爱它,这不是很可笑吗?看看那些所谓的名校吧!还有几个人会为了真理争个面红耳赤?考一所大学,是学习教育的终点,而读一所大学,只是找工作,满足物质需求的保障,有多少人在大学四年里毫无长进。大学的意义何在?大学不该只是这样的浅薄,高中教育也不该只是这样急功近利。
面对分数,我们无力也没有能力去改变,只有匆匆适应,忙个晕头转向。一圈下来,少了一颗孜孜不倦的心,不懂得欣赏,感知。只知模式,只知公式,感觉什么都像被套上了枷锁,囫囵吞枣,味同嚼蜡。那些整天钻进书海的人,多数是爱的分数而不是书。
我们没有时间,也早已没有兴趣去探究那些不在考纲之中的问题,早早地结束课程,日复一日地做着模拟试卷,除了应付高考外,我不知道还有什么目标。找每一个得分点,学会规矩呆板的答题步骤,我没有任何思维火花,我没有能力去创新。我知道,生活并不需要这些,它要的是一个自由,理性争鸣的人。我知道,这不是教育的初衷。教育应该是为了培养人才。人才不等于文凭,而是一个懂得学习,热爱学习的人。这就是教育的良心,教育的归宿。它应帮助我们开拓心胸,而不是囿于模式;它应帮助我们完善人格,而不是更加自私;它应帮助我们懂得热爱,而不是变得麻木。
大路中的日子——读《大学》有感_800字12
上周星期一,学校为我们征订了一本书——《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老师要求我们认真阅读。
周末,我把家庭作业做完后,就迫不及待地翻开这本书,便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当我读到《美国无家可归女考上哈拂大学》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深深地被感动了。一个无家可归女居然可以考上哈佛大学。在她小的时候,她和哥哥就被染有毒瘾的继父和生母抛弃了。由于家里没有钱,上不起学。后来,伯恩斯学校得知这个消息后,同意让她和哥哥一边打工赚学费,一边继续上学。这个人就是洛金斯。洛金斯到学校上学后,学习非常认真。到了高中最后一年,洛金斯的成绩突飞猛进。后来,洛金斯被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录取了。我简直不敢相信,一个无家可归女居然考上了哈佛大学。
我看完这个故事,不禁思索起来:“一个无家可归女居能考上哈佛大学。那么我们21世纪的中国小朋友现在吃的、穿的、玩的、看的,应有尽有。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关心我,爱护我。每到周末,爸爸妈妈还陪我出去郊游,还可以和同学去溜旱冰、去爬山……。有不懂的问题,还可以向爸爸妈妈、老师请教。为什么我就不能刻苦读书,立下远大志向,将来考上一个好的学校呢?”洛金斯洛金斯
看看洛金斯,想想我自己。从现在起,上课时我决心认真听讲,放学后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周末,还要多看一些课外书,多积累一些各科知识。有时间,還要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争取做一个新時代全面发展的四好少年。
在上课时,发言要积极,多动脑思考问题。下课后,如果周围同学有不懂的问题,要给予帮助,耐心给他们讲解。做事也不能太粗心,有时,一道简单的数学题都会因为我的粗心大意导致做错。
我现在最大的缺点就是缺乏做事的毅力,缺乏耐心,遇到困难就想退缩。譬如遇到自己认为有一定难度的题就不想去多思考思考,而是比较烦燥。以后我一定要改正我的缺点。不仅要做到更好,而且争取做到最好。我相信我不断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一定会做得最好,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大路中的日子——读《大学》有感_800字13
高尔基先生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每一本书里都包含着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里都蕴藏着无穷的知识,它们无形似有形,总是隐藏在最隐蔽的地方,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去发现。然而,书里的知识无非是一些让人受益匪浅的道理,这些道理往往能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的身心和言行都受到长足的进步。
《鲁滨孙漂流记》就是这样一本让人身心受益的好书,它是英国著名作家笛福的长篇小说,书中讲述了从小爱探险的鲁滨孙不愿过家里平淡的生活,他不听父亲的忠告,执意要当一名水手。后来,再一次航海的过程中,鲁滨孙乘坐的船只不幸遇难,船上的同伴都被海水淹死了,只有命大的鲁滨孙幸存了下来,他被海浪抛到了一个荒无人烟、与世隔绝的荒岛上,面对着一无所有的难题下,鲁滨孙凭着他那一颗聪明敏捷的头脑和一双勤劳能干的手,建造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山羊,打造家具……就这样,鲁滨孙在荒岛上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园,孤身一人在岛上度过了27个春秋。
要是把我与鲁滨孙互换灵魂,我定会讲他的命运搞得一塌糊涂。因为,我的胆量非常小,忽然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每天我肯定都是提心吊胆的度过的。还有,我的应变能力不强,万一哪天我看见野人了,我肯定会被吓得大哭起来,而不是事先想想,野人到底有没有看见我。最关键的是,我的动手意识薄弱,荒岛上没有住所,没有食物,还没有日常生活用品,这些东西我又从未做过,所以,要是让我在岛上27年是绝对不可能的,若绝非如此,那后果不堪设想,因为我只有死路一条!到时候,鲁滨孙的传奇人生可就会在我的手里了!
其实,在那种绝境下,鲁滨孙的心里也害怕过,也逃避过,但他明白,这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勇敢地面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战胜一切困难。
就比如他那次生病吧。被疟疾折磨地痛不欲生的鲁滨孙高烧不退,在没有医生、没有药的情况下,他随时可能死去。更何况他一个人孤身在外,既没有人照应,也没有帮手;没有人安慰,更没有人指导。尽管如此,鲁滨孙还是靠着惊人的毅力挺过了这一难关。
《鲁滨孙漂流记》给予我的启示是: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受到挫折积极对待,至始至终心怀毅力,只有这样,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大路中的日子——读《大学》有感_800字14
今天看到了媒体上近来争论的很热门的长江大学大学生英勇事迹,见义勇为是一种风险极大的道义行为,是社会良好道德风尚和国家文明水准的集中表现。这种行为出自个人良知和良心的驱使,只有少数人能够做到,所以更显出它的高尚。见义勇为者多半是在本能的正义感支配或冲动下采取行动的,丝毫没有想到要表现自己或以此来捞取什么好处。这也正是人格光辉的闪光点的集中体现。
但争论不休的就是,舍己来救人这是不是一种价值交换,更确切的说,是不是等值或值得。这种观点虽有一定的道理,但从出发点说来确实有点自私功力的成分在内,它反应的不是在衡量这种光辉事迹的本身的精神价值而是在简单的物质学层习次网上。
他们的义举挽救的不仅仅是落水少年的生命,更是拯救了民间关于舍身为人的猜疑。三张青涩的脸庞让我们更加记得他们的身影。CCTV新闻频道主播长啸播报新闻时说到:“这两天有这样三张面孔揪动着大家的心,他们是湖北长江大学三名大一新生。24日下午,为了营救两名落水少年,这三名年轻的男孩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这里,我想再次重复下他们的名字和身份,想让大家再来看一看他们那年轻而青涩的面孔。”作为大学新生,本有如花的大学生活却撒手人寰,其大爱无私的生命至上的价值观足以“惊天地,泣鬼神”,足以感动中国。匡扶正义、见义勇为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多少年来,是激励人们与邪恶作斗争的精神支柱。但在社会转型的前提下,传统的社会习惯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极大变化,社会道德水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滑坡,抱着“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看客心理。这些都是社会失范的表现。
我们不用考量大学生救人值不值,其精神可嘉,本着生命至上的为人精神。谁也没意料到前一刻还活生生的生命却会离我们而去,挽救了别人的生命,有去无回。有言:有的人不在了,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们永远是英雄,活在我们心中。
这是当代大学生高尚精神风格的体现,更是学习的榜样,我个人看到更多的是从这种舍己救人的英勇事迹出发,来更高要求自己,来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
大路中的日子——读《大学》有感_800字15
平凡的人,却有不平凡的心,造就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作者路遥在书中以孙少安与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形象,给读者展示了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生活。
当我费力的打开第一页的时候,就被一个雨雪描写的场面给吸引住了:"…系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雪花,正纷纷玲玲的飘洒着…"我喜欢景物描写,给人美的享受,这可能是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受。同时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勤劳务实、独立自强的孙少平,也认识了一个沉稳内敛的孙少安,更认识了一个敢于追求自己爱情的田润叶,还认识了一个天真烂漫、单纯善良的田晓霞。作者用平凡的笔描绘了一个个普通平凡却拥有一颗不平凡的心的人。他们的故事构成了中国普遍社会普通人奋斗的缩影。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奋斗和争取;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或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为我们自己所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
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它既平凡又不平凡。每个人充当着不相同的角色,也许在扮演好这些角色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让自己接受不了的事,但我们更应该自强不息,学会适应这些生活中的琐事,学会改变,学会不低头,自强不息。
在路遥《平凡的世界》一书中,每个人都是不平凡的,有的生活在底层、吃丙菜的人。但他们并没有抱怨世界的不公,而是怀揣着自己的理想,自强不息,他们就像不倒翁,不管你怎样推他,都无法彻底将他推倒。从孙少平身上,我认识到了平凡,感受到了不平凡,他在平凡的人生中塑造不平凡的自己。让我知道脚踏实地,知道平凡的伟大,给我一种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力量,不断砥砺前行。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茫茫天地,云云众生,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
【大路中的日子——读《大学》有感_800字】相关文章:
3.读《大学》有感
8.读我的大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