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

2020-10-30 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1

  早在五年前,我的书架上就有一本《欧也妮·葛朗台》。当我得知这是一本关于“吝啬鬼”的书后,就没再翻过。因为我在这之前已读过一本叫《悭吝人》的书,领教了阿巴公。今年寒假,我偶然地翻开了它,就再也没轻易合上。

  阿巴公是个贪婪至极的人。如果葛朗台仅仅是贪婪,那也不会写出什么深刻的东西,我也就不会如此感兴趣。重要的是,葛朗台的形象概括了整整一段历史,他的吝啬也含有特定的历史内容。

  葛朗台老人是位法国大革命前后的人物。从书的开头我们便可看出他具备第一代资产阶级的一切特点,没有多少文化,却精于盘算。他的每笔投机从没失败过,至使财富不断膨胀。随着情节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深地感受到了葛朗台本人的性格——吝啬。尽管家财万贯,却几乎无消费。我们甚至不能说他“爱钱如命,”因为在他眼里,钱比命重要。“把死人看得比钱重就叫做没出息”。把兄弟的死讯告诉侄儿没让他犯难,可要说出“你一点家产都没有了”倒让他感到难于启齿,因为这句话“包含了世界上所有的苦难。”

  在事故中,我更看到了葛朗台老头的“朋友”,个个都是唯利是图的人。很显然,这是当时社会的悲剧。在拜金主义横行的世道上,一切权利的中心就是金钱,金钱是万能的,它使人的灵魂扭曲变形。巴尔扎克正是捕捉到了这一点,才写下了发人深省的《欧也妮·葛朗台》。

  在这本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线索,就是欧也妮的爱情。而在这样的家庭中的爱情必然是苦涩的。欧也妮爱上了夏尔,却受不了来自各方包括父亲葛朗台的反对。夏尔由于家中破产,被迫与欧也妮分手。这一切的祸根就是金钱与迷恋它的人们。以至于当葛朗台死后,可怜欧也妮守着他巨额财产,却既无家庭也无幸福。只能成为一帮利欲熏心之徒追逐围猎的对象。

  写到这里,在我脑海中已不仅仅是葛朗台老头的吝啬与欧也妮的纯真,这简直是一个悲剧。而且是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悲剧。它平凡而其惨烈程度却不亚于古典悲剧。不过在古典悲剧中主宰一切的是命运;在《欧也妮·葛朗台》中则是金钱。

  我曾反复地问自己,这是为什么。我甚至想写一篇续文论改变欧也妮的命运。我想过,这有时代的因素在内。法国革命后,日益膨胀的资产阶级中势必会出现拜金主义,这同封建社会出现人剥削人的道理是一样的。但我们也不能否认,人的贪婪导致了这样的一场悲剧。不看从前,就拿现在的人来说,难道没有一个人跟葛朗台有相似点。我们扪心自问,自己就从来没有像葛朗台相似的经历吗?不是,我们有。现在的人并不强于以前的人多少,只是社会强于以前的社会。人,似乎总是这样,自己取得了多少,就想得到比这更多的;自己失去或将要失去多少,就想失去更少的。难怪比尔·盖茨还在不断地积累自己的财富,也难怪他会为几美元的停车费而嫌贵了呢!这——就是人的贪婪。可怕,但挥之不去。

  也许有一天,一本名为《大方人》的书会成为世界名著,与《欧也妮·葛朗台》、《悭吝人》同名。但也许这不可能,因为人的贪欲还在。或许随着社会的进步它会减少,但不会消亡。或许还会有许多未上演的悲剧已经彩排好了。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2

  故事讲述了葛朗台老头的发家史和他对金钱的狂爱。葛朗台的吝啬和对金钱的痴狂,在书中随处可见:“至于仆人拿侬,一年的工薪只有60法郎,她在葛朗台家辛勤劳作了30年,只是在第20年上,葛朗台才痛下决心赏了她一只旧表,那是她到手的唯一礼物。可怜的拿侬老是赤着脚,穿着破衣衫,睡在过道底下的一个昏暗的小房间。”“看在20年工作的份上才忍痛割爱,作出决心,好象是件要他的命,喝他的血,抽他的筋的决定——送拿侬一只旧表。”

  除了这些葛朗台还对自己的亲人吝啬:“不觉新年到了,葛朗台照例要女儿把她的全部金币拿出来欣赏一番,欧也妮只好说金币没有了。父亲一听,火冒三丈,猜到她已把金币送给了查理,大骂女儿,并决定把她关进房里,只给冷水和面包。这时的葛朗台知到女儿将自己的金币送给查理,他爱钱如命的本质战胜了亲情,将自己仅有的女儿送进了阁楼,让她在那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晚上,葛朗台来到太太房间,正巧碰上母女俩在看查理母亲的肖像,葛朗台一见金匣,就像一只老虎扑向一个睡着的婴儿一样抱住不放。”贪婪、狡黠、吝啬,金钱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的品质在此表显得无疑。

  在老葛朗台眼中,金钱高于一切,没有钱,就什么都完了。他对金钱的渴望和占有欲几乎达到了病态的程度:他半夜里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密室之中,“爱抚、把抚、欣赏他的金币,放进桶里,紧紧地箍好。”临死之前还让女儿把金币铺在桌上,长时间地盯着,这样他才能感到暖和。

  对金钱的贪得无厌使老葛朗台成为一个十足的吝啬鬼:尽管拥有万贯家财,可他依旧住在阴暗、破坏的老房子中,每天亲自分发家人的食物、蜡烛。

  当今社会,也存在着一些现实版的“葛朗台”,他们有着不错的收入,却花费很少。

  近期,一则名为《80后极品葛朗台晒收入和支出》的帖子在各大论坛上被争相转载。帖主名叫“回眸一笑的如花”,自称是1982年出生的白领,月收入达到1。3万,但是平均每月的支出仅1850元。该帖火起来后,很多网友争相晒收入和支出,比拼谁更像葛朗台。

  在帖子中,“回眸一笑的如花”自称1982年出生的,工作3年,目前在一家外资检验机构任焊接工程师。他每月纳税后到手的月薪为6000多元,由于经常出差,平均每月的出差补贴合计1500,奖金每月在3000元左右。年终奖约3万元左右。一合计,其年薪达到156000元左右,平均月薪可达13000元。

  “回眸一笑的如花”的收入在普通白领中已算是高薪,但他每月的花费却相当节约,每月的支出才1850元。“回眸一笑的如花”给自己的口号是“我节俭,我快乐。”他表示,现在有双球鞋还是大学时候买的,穿了快6年了。

  帖子发出后,引起无数白领竞相跟帖,比拼谁更节俭。

  可见,现实版的“葛朗台”也不少,不过他们并不是压榨他人劳动的资产阶级,他们靠自己的劳动挣钱,节约花费,将钱存起来。与某些“富二代”、“官二代”形成鲜明的对比,发人深思。葛朗台这一人物形象,在当今时代又有了不同的含义。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3

  萧瑟的街道,放眼望去的哥特式建筑,并不鼎沸的人流声音。一开篇巴尔扎克就向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情景,让人顿生恐怖之感。

  几乎被木板封死的房子,只露出了一个小门,说是门,其实差不多和小窗一样大小,只是让里面的人看清外面的来访者罢了。看到这般景象,谅谁也无法将这镇上富有的人与其联系在一起。可事实,就是如此。

  与其说是富有的人,倒不如说是守财奴。没有人知道他拥有的财富究竟有多少,人们只能凭借着他所进行的一切商业活动来判断。至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老葛朗台是个富有但又喜欢敛财的人。

  就是这样一个人,一步步将自己的女儿的幸福葬送进了钱财之中,甚至于临死前,他还想把一份本就属于自己的金子给收入囊中。

  拥有高超的写作技巧的巴尔扎克,就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静静地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凄惨又现实的故事。

  人都是有贪念的,若不控制这一贪念,终究会在金钱面前迷失自我,被吸入无止息的黑洞。老葛朗台便是这样一个人。他总是觉得自己金库里的钱不够多。向女儿提亲的人多是奔着自己家的财产而来的。所以,他对人们是一防再防,生怕不小心自己就会损失掉许多东西。巴尔扎克笔下的老葛朗台是残酷的、残忍的。巴尔扎克并不直接地写老葛朗台的这一特性,而是通过老葛朗台对生病的妻子的态度的转变,对女儿与堂弟的恋爱的不支持这种种事例突显出老葛朗台的这一性格特点。

  其实,人生是短暂的,就在睁眼与闭眼之间,过去了许多,就改变了许多。况且,钱财乃身外之物,过好每一天,活在当下,这才是真的。巴尔扎克在描述老葛朗台的同时,流露出自己对金钱社会的厌恶和鄙弃,对守财奴的蔑视。

  换句话来说,我们都不应该做金钱的奴隶,不应该在金钱的控制下迷失自我。我们应该做的是,为该努力的努力,为该奋斗的奋斗,为该拼搏的拼搏,抵制花花世界的一切诱惑,坚守本心,在繁华的世界里守护自己的那一抷净土。

  巴尔扎克笔下的老葛朗台,是守财奴中的一个典型,是千千万万守财奴的缩影。巴尔扎克将那个时代的金钱社会放大了,细致地刻划出了那个冷酷残忍的守财奴,让读者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也让读者深思:过于追求钱财究竟是对还是错?沉迷金钱所以缔造出来的世界应该不应该?对于钱财的追求,真的需要那么不择手段吗?

  一千个莎士比亚便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看的人的角度不同,心态不同,自然也会对《欧也妮·葛朗台》这本书有不同的看法。我的见识还尚浅薄,也不敢说对这本世界名著有多大的看法。我只是很清楚地知道,有些东西,并不是积累到某个程度才会让人快乐,适时地享受一下,收获到的肯定会比之前积累到的要多。

  说实话,我从《欧也妮·葛朗台》这本书里面收获了许多。起初买它时,仅仅只是对这本书的好奇,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一次翻开这本书时,我都会收获到许多不一样的惊喜。我想,随以后阅力的不断丰富,视野的不断扩大,再次翻开这本书时,我一定会收获到更多的惊喜。

  嗯,人生嘛,快乐就好!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4

  《欧也妮﹒葛朗台》它的故事没有骇人听闻的事件,没有丝毫传奇色彩。正如作者本人所说,这是一出“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杯具。”但对于它,我却始终留有深刻的印象。

  当初喜欢这个故事,是因为喜欢那个美丽善良的欧也妮。她温柔隐忍,对于自我吝啬的父亲,她始终是顺从的态度。但为了感情,她勇敢地把自我全部的金币给了表弟查理,在父亲例行要她展示自我的金币的时候,她因拿不出金币,被父亲关进房里,只给冷水和面包。因为此事,她胆小而贤淑的母亲被吓得一病不起,而最终,她等来的却是发财归来的负心汉。

  欧也妮是个让人心疼的女子,她的父亲,视财如命;她的母亲,懦弱胆小,在关键的时候保护不了她;克罗旭一家和格拉桑一家把她作为继承万贯家财的跳板;而她深爱的表弟查理,在发财后,为得到新贵头衔,日后挤进官场,和奥勃里翁小姐联姻,最终负了她。

  那时候,觉得这样一个女子,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为了感情,敢于把金币给自我爱的人、不怕因此同自我一向顺从的父亲起冲突,真的很勇敢。但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不再单纯地因为喜欢这个女子而喜欢这本书,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能够更为客观地来评价书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老葛朗台这个形象。

  葛朗台这个人物形象很个性。一般人的吝啬,大多是对于别人,而葛朗台却不止如此,他对自我的家人吝啬不说,对自我,也是吝啬得很。葛朗台称雄一世,积累了万贯家财,但他们一家人却过着近似穷困潦倒的生活,“他从来不买肉、蔬菜和水果,这些都由佃户替他送进柴房。他什么都节约,连动作在内。每顿吃的食物,每一天点的蜡烛,他总是亲自定量分发;每年十一月初一堂屋里才生火,到3月31日就得熄火,不管春寒和秋凉;他给妻子的零用钱每次不超过6法郎;多年来给女儿陪嫁的压箱钱总共只有五六百法郎。”

  金钱于他,只是一种虚幻的满足感,他抱着大把的金币,看金币发出的金晃晃的颜色,听金币碰击的声音,因此而产生满足感。他大把地囤积金钱,不使用它们,只是为了欣赏,为了满足自我的敛财癖。在巴尔扎克看来,葛朗台的聚敛癖,是当代社会的一种情欲,只有人性已经异化,完全为贪欲所支配的人,才会将金钱视为人生的最高需要。

  他因为钱,已经完全丧失了人性。在明白女儿把金币都给了查理后,他认为金钱比亲情重要,固而将女儿关起来。妻子因为此事一病不起,在即将离世的时候,葛朗台不是没有悲哀难过的,这个时候,他的人性得到了些许的流露,但是,当妻子死后,尸骨未寒,葛朗台便请来克罗旭要欧也妮在财产文契上签字,放下登记,全部财产归父亲管理,女儿只保留虚有权。在他心里,金钱最终战胜了人性。

  在巴尔扎克的作品中主宰一切的是金钱,葛朗台老头的形象便体现了金钱的主宰力量。

  然而,巴尔扎克虽然以超多笔墨描绘金钱的威力,但画龙点睛的一笔却是指出金钱拜物教的荒谬,指出金钱固然给人带来权势,却不能给人带来幸福。至少,在人类的感情领域,金钱是无能为力的。

  葛朗台为了金钱,一辈子花尽心思,甚至为了钱连亲情也不顾,但最终一分也带不进坟墓,除了一种虚幻的满足感,能够说是一无所获。葛朗台这样的人,表面是金钱的主人,其实是金钱的奴隶。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5

  “亲情与金钱”,是两个互相抵触的词语。因为,用金钱是买不到最真挚的亲情;而用亲情换来的金钱,也是肮脏无比的。《欧也妮·葛朗台》这一本书,就讲述了现实生活中亲情与金钱之间的“斗争”。可是,书中女主角—欧也妮的父亲,却是个贪婪不足的人。在亲情与金钱,却毫不犹豫地抛弃了亲情,抛弃了女儿和妻子……

  可怜的欧也妮,失去了母亲,失去了母爱。心也冷了,漫无目地的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游荡”着。面对着自己的家财万贯,她看也不看一眼。因为,这些白花花的钱,就是害死她母亲的狯子手,就是令她家支离破碎的强恶势力。而唯一支持她活下去的力量,就是等着自己心爱的人—查理回来,安抚自己受过重伤而变得脆弱的心。欧也妮渴望着,盼望着。在这段思念的日子里,年迈的父亲也去世了。而那庞大的家产,就真正由欧也妮继承。许多名门望族得知这个消息,每天都来拥戴欧也妮。可在欧也妮的心里,只有查理是自己唯一认定的丈夫。终于有一天,欧也妮看到了查理寄来的信。她迫不及待地拆开来看,可就因为这一封信,令欧也妮的心彻底破碎了。原来,查理为了还去世的父亲在生前所欠的债,牺牲了他与欧也妮之间的恋情。娶了一个有钱人家的女儿作妻子。欧也妮像跌入了万长深渊,在她身边,已经没有亲人,没有值得信任的人了。在她的一生,亲情这种东西,已经完全消失。可欧也妮也坚守亲情,诅咒着金钱。对与无亲无戚的欧也妮来说已经生无可恋,于是就慢慢地走向了死亡……

  《欧也妮·葛朗台》这个故事,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人重蹈覆辙。出买了亲情,背叛了良心,就是为了那些自以为是无所不能的金钱。就比如是人人痛骂的人贩子,他们拐骗小孩,把人当作货物来做交易。埋没了自己的良心,得到了金钱,还破坏了一个温馨的家庭。可试问,就算有钱又怎么样?那得到那些黑心钱后,难道心不会痛,不会害怕吗?每天都是提心吊胆,连睡也要有人把风,生怕被人发现。那样的生活,难道会好过吗?金钱并不是万能。况且,“人各有志”为什么就要走向“拐卖”这一条不归路呢?历史上,有一句话“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古代英雄为了仁义,放弃了生命。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学习他们呢?况且,现在又不用自我牺牲,只是为自己的良心负一点责任。虽说人是不能没有钱,可和亲情相比之下,亲情,不是更珍贵,更难得吗?钱,没有了可以再赚。可亲情,一旦失去了,就在也回不来了。别把自己的快乐建造在别人的痛苦上,珍惜亲情,珍惜在亲情中的生活吧!

  世界多么美好,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伤害无辜的人们。亲情,是一个暖炉,温暖着人心;亲情,是一个粘合剂,把身边的人们紧紧的粘在一起。请你们为了别人,同时也为了自己,维护世界的爱,让世界的爱火燃烧得更火红。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6

  《欧也妮·葛朗台》讲述了一群被他们的上帝——金钱所奴役的一群人,他们彼此之间勾心斗角,人生的温情居于次要地位抛弃妻子例如格拉桑先生,他们可以为了财产屈下伟岸的身段同儿女讲和例如葛朗台老头儿,他们可以为了财产放弃纯洁的爱情例如夏尔……亲情、爱情、友情都是他们获得金钱、利益的踏脚石。他们永远不会停止对金钱狂热的追求,他们向永远面朝太阳的向日葵,只将自己尊贵的眼神投射到金钱上,他们的脸只面对金币,他们可以在前一秒还是争夺富家千金的敌人而下一刻就团结一致向钱看。

  当然,我们不必羡慕他们的诸多敛财本领,我们的生活中从来不乏个中的高手,他们大多都已发达,也许有钱或者有权,如果你想要赶上他们的步伐你就得像老葛朗台一样学会装聋作哑,学会蒙骗世人,并且深谙算计之道,这样才能拥有财富,才能成功。没有什么比成功更重要,比金钱更美丽,比拥有财富更幸福。否则就只能像某著名小品演员所说:人最最痛苦的事就是人活着,钱没有了。所以抛弃妻子的格拉桑先生是明智的,我们都知道在权贵面前,亲情算什么?那么背叛了欧也妮的夏尔则像是一样虔诚的基督徒般善良,他并没有做出什么伤害欧也妮的事情来,只不过是为了爵位和权势丢掉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女人而已,夏尔是有宏伟抱负的人,而凡是有抱负的人都具备这样的品格。他们用了极少的投资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这是多么划算的投资!

  在所有的人物中,最讨厌的人就是欧也妮了。这个傻丫头居然拿出全部积蓄资助一个落魄亲戚。好吧,如果说这是爱神的力量驱使她这么做,还有情可原。可是她在得知夏尔背叛后居然还不求回报地替他偿还了所有债务,她以为她是圣母吗?没有人会感激她。等着看吧,当她破产之时会有多少人狠狠地踩她一脚。但是不得不说,这个头号傻瓜她运气实在不错。老爹死了她继承了千万资产,看中她财产的丈夫在婚后不久却也先去世了,她又得到了遗产。也许是她所念念不忘的.上帝还有些用处,竟然保佑她如此好运,看来她在上帝身上的投入一定不少,不然怎会有如此回报。

  这些生活在十九世纪上半期的法国的一群人,他们是这样的伟大,用双手和头脑创造了可观的财富。虽然他们的下场都不太好,英雄迟暮,谁拦得住,吝啬的敛财能手葛朗台老先生抱着金币死不瞑目,夏尔丢失了来自圣女般的欧也妮的爱情和千万财产,克罗旭庭长先生英年早逝,连被神甫夸赞为人世间圣洁的榜样的欧也妮最后也还是个寡妇。这并不是悲剧,这是人之常情,生活中每天都会上演的戏码。

  想要获得财富就要放弃常人的七情六欲,只保持对金钱的无比巨大的贪欲,这也注定了成功之后的孤独。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想要获取就必须先放弃,先付出。但希望诸位保持应有的理智,本篇文章正话反说,反话正说,最终要说:拜金主义要适可而止。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7

  读完了《欧也妮葛朗台》,最终明白了别人口中的“葛朗台”是什么意思了。

  文章作者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提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年轻的欧也妮自幼生活再索漠城,对父亲葛朗台百依百顺。葛朗台刻薄吝啬,靠囤集居奇,投机倒把成为当地首富,因而首人“尊敬”。索漠城有身份的人家纷纷巴结,欲娶欧也妮为妻。然而欧也妮却爱上了来自巴黎的落难公子——堂兄查理,并把自我的积蓄送给其做盘缠。因而遭到葛朗台的斥责和折磨,不久,袒护女儿的妻子也被葛朗台虐待致死。葛朗台再多年以后死去,欧也妮继承遗产,此时欧也妮心爱的查理回到巴黎,但查理却负了欧也妮,取公爵的女儿为妻,意图谋取公爵的钱财,可他万万没想到这时欧也妮的钱财是公爵钱财的20倍……之后欧也妮与商人的儿子结为连理,但欧也妮33岁就成了寡妇,可人们还尊称她为“小姐”。

  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如查理的人,他们为了自我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他们的野心就像胆汁,假如不受到制止,它就是一种令人奋发的液体,但一旦它受到制止,不能顺利发展,他就会变得焦躁,充满虚假。他们缺少爱心,虚心,专心,宽心,耐心,异常是诚心和清心,他们有的只是过分的信心,虚假的哄骗而已,没有一丝道德。凡事包容,诸事忍让,虚心为人,低调做事,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将心比心,广结善缘,平静心态,学会等待才是为人之道。

  老葛朗台眼中,金钱高于一切,没有钱,就什么都完了。他对金钱的渴望和占有欲几乎到达了病态的程度:他半夜里把自我一个人关在密室之中,“爱抚、把抚、欣赏他的金币,放进桶里,紧紧地箍好。”临死之前还让女儿把金币铺在桌上,长时间地盯着,这样他才能感到暖和。

  对金钱的贪得无厌使老葛朗台成为一个十足的吝啬鬼:尽管拥有万贯家财,可他依旧住在阴暗、破坏的老房子中,每一天亲自分发家人的食物、蜡烛。

  贪婪和吝啬使老葛朗台成了金钱的奴隶,变得冷酷无情。为了了金钱,不择手段,甚至丧失了人的基本情感,丝毫不念父女之情和夫妻之爱:在他获悉女儿把积蓄都给了夏尔之后,暴跳如雷,竟把她软禁起来,“没有火取暖,只以面包和清水度日”。当他妻子所以而大病不起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请医生要破费钱财。只是在听说妻子死后女儿有权和他分享遗产时,他才立即转变态度,与母女讲和。

  伴随贪婪和吝啬而来的是老葛朗台的狡猾和工于心计。对于每一笔买卖,他都精心算计,这使他在商业和投机中总是获利。另外,时常故意装做口吃和耳聋是他蒙蔽对手的有效武器。

  老葛朗台的贪婪和吝啬虽然使他实现了很多聚敛财物的目的,可是他却丧失了人的情感,异化成一个只明白吞噬金币的“巨蟒”,并给自我的家庭和女儿带来了沉重的苦难。

  朋友们,让我们从此刻起重视道德吧!不要在被金钱牵着鼻子走了!要明白道德比金钱更珍贵,更重要!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8

  《欧也妮﹒葛朗台》它的故事没有骇人听闻的事件,没有丝毫传奇色彩。正如作者本人所说,这是一出“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杯具。”但对于它,我却始终留有深刻的印象。

  当初喜欢这个故事,是因为喜欢那个美丽善良的欧也妮。她温柔隐忍,对于自我吝啬的父亲,她始终是顺从的态度。但为了感情,她勇敢地把自我全部的金币给了表弟查理,在父亲例行要她展示自我的金币的时候,她因拿不出金币,被父亲关进房里,只给冷水和面包。因为此事,她胆小而贤淑的母亲被吓得一病不起,而最终,她等来的却是发财归来的负心汉。

  欧也妮是个让人心疼的女子,她的父亲,视财如命;她的母亲,懦弱胆小,在关键的时候保护不了她;克罗旭一家和格拉桑一家把她作为继承万贯家财的跳板;而她深爱的表弟查理,在发财后,为得到新贵头衔,日后挤进官场,和奥勃里翁小姐联姻,最终负了她。

  那时候,觉得这样一个女子,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为了感情,敢于把金币给自我爱的人、不怕所以同自我一向顺从的父亲起冲突,真的很勇敢。但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不再单纯地因为喜欢这个女子而喜欢这本书,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能够更为客观地来评价书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老葛朗台这个形象。

  葛朗台这个人物形象很异常。一般人的吝啬,大多是对于别人,而葛朗台却不止如此,他对自我的家人吝啬不说,对自我,也是吝啬得很。葛朗台称雄一世,积累了万贯家财,但他们一家人却过着近似穷困潦倒的生活,“他从来不买肉、蔬菜和水果,这些都由佃户替他送进柴房。他什么都节俭,连动作在内。每顿吃的食物,每一天点的蜡烛,他总是亲自定量分发;每年十一月初一堂屋里才生火,到3月31日就得熄火,不管春寒和秋凉;他给妻子的零用钱每次不超过6法郎;多年来给女儿陪嫁的压箱钱总共仅有五六百法郎。”

  金钱于他,只是一种虚幻的满足感,他抱着大把的金币,看金币发出的金晃晃的颜色,听金币碰击的声音,所以而产生满足感。他大把地囤积金钱,不使用它们,只是为了欣赏,为了满足自我的敛财癖。在巴尔扎克看来,葛朗台的聚敛癖,是当代社会的一种情欲,仅有人性已经异化,完全为贪欲所支配的人,才会将金钱视为人生的最高需要。

  他因为钱,已经完全丧失了人性。在明白女儿把金币都给了查理后,他认为金钱比亲情重要,固而将女儿关起来。妻子因为此事一病不起,在即将离世的时候,葛朗台不是没有悲痛难过的,这个时候,他的人性得到了些许的流露,可是,当妻子死后,尸骨未寒,葛朗台便请来克罗旭要欧也妮在财产文契上签字,放弃登记,全部财产归父亲管理,女儿只保留虚有权。在他心里,金钱最终战胜了人性。

  在巴尔扎克的作品中主宰一切的是金钱,葛朗台老头的形象便体现了金钱的主宰力量。

  然而,巴尔扎克虽然以很多笔墨描绘金钱的威力,但画龙点睛的一笔却是指出金钱拜物教的荒谬,指出金钱固然给人带来权势,却不能给人带来幸福。至少,在人类的感情领域,金钱是无能为力的。

  葛朗台为了金钱,一辈子花尽心思,甚至为了钱连亲情也不顾,但最终一分也带不进坟墓,除了一种虚幻的满足感,能够说是一无所获。葛朗台这样的人,表面是金钱的主人,其实是金钱的奴隶。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9

  暑假里在表姐家玩了几天,因为表姐在苏州读大学,妈妈也放心我在她家。她的书桌上整齐的竖着好些书,还有很多是他高中时候的。我无聊时也就随意的拿几本翻看着。里面有一本叫做《十部名著精华精读本》,封面上还有着江苏新高考复习用书的字样。里面有《三国演义》、《红楼梦》、《欧也妮 葛朗台》等等。这本厚厚书还是挺好看的,虽然没有每部名著的全部内容,但绝对是精华与精彩的部分,表姐看我那么喜欢,就把这本旧旧的书送我看了。对还在上初二的我,还是看的懂得。语文老师今天布置写名著读后感,我和其他同学一样先抓头挠腮一番,写什么呢?老师给我们指点了一番,我问老师不写《童年》《鲁滨逊漂流记》《钢铁……》可以吗?老师笑着说当然可以,他说只是举例子。我说《葛朗台》可以吗?老师说那是高中要求读的,不过你读过的话写也可以。于是乎,我就写了。

  《欧也妮 葛朗台》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小说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吝啬鬼——葛朗台

  《欧也妮 葛朗台》主要写了在法国外省的索莫城,一个名叫葛朗台的箍桶匠,原本很穷,后来因娶了有钱人的女儿,而逐步积累了上千万法郎的资产。正因为这些钱,让他变得越来越吝啬。葛朗台的赚钱能力真的强!那么他的女儿欧也妮也就是一个富二代了,可是富裕的家庭并没有给她带来幸福。所以我觉得葛朗台在家庭方面、为人处世方面是一个乞丐。

  更让我不可思议的是,这位爸爸怎么可以这样对待自己的家人,可是葛朗台就不像正常的爸爸了,他的眼睛里只有钱,在家庭方面、对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也是很小气的,比较之下,我家经济状况绝对比葛朗台家穷,但我的爸爸对我十分的好。

  他家阴森森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楼梯踏级都被虫蛀坏了,女仆差点摔了跤,他还怪她不挑结实的地方落脚;每一顿饭的面包食物、每一天要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分发,一点儿不能多;他限制妻子的零用钱,连别人送给她的一点,也要想方设法刮走;有亲戚来,他不让加菜,竟然吩咐雇农打些乌鸦来煮汤;妻子病了,卧床不起,他最先想到的是请医生得花钱。写到这里这位“爸爸”还是爸爸吗?金钱对他就那么重要吗?如果让葛朗台自己来回答究竟这是为什么,他一定会说“我不知道,我办不到,我不愿意,以后再说吧。”,在用作者在文中的话来说:一见到金币眼睛就放射出光芒,嗜钱如命,对金钱的痴迷。看到这里我十分同情欧也妮,生在这样的家庭还不如生在穷苦人的家里,至少家庭是舒适的、温暖的。我家厨房门坏了爸爸请了半天假让一个师傅来修理。姑妈来我家,爸爸在街上买了好多菜,还买了烤鸭。家里有人身体不舒服,一定会及早的去看医生。邻居家里有什么事情,过来和爸爸说一声,爸爸肯定要去帮忙的,爸爸说过:那是必须的。平时,家中的财政大权掌握在妈妈手里。如果问我的爸爸每天辛苦为了谁,他肯定自豪的说是为了他家的“丑丫头”。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10

  巴尔扎克说:“这是一场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看完整本书,我不禁反问自己:金钱到底带给了他们什么?老葛朗台表面上是金钱的主人,实质上他却是金钱的奴隶,作为一个守财奴,他比别的同样吝啬的人多的就是懂得如何赚钱,书中花了很多的笔墨来描写他强大的敛财本领,这也让他成为索漠城人人敬佩的对象——这就是金钱的能力。

  他吝啬到爱钱甚命的地步,他可以为了钱无视妻子的病,和女儿翻面,让一家人过着困苦的日子。金钱给他带来了什么呢?或许有些讽刺,我竟然从老葛朗台联想到了那些穷困潦倒的热爱艺术的人,他们因一时得不到赏识而过得落魄不堪,但内心世界却因为艺术的支撑变得富饶。因为热爱,所以追求。只不过到了老葛朗台这里,抽象的艺术变成了具体的金钱。也因此在我们读者眼中,他是一个可怜鬼,一生为了那些身外之物设计盘算,拥有的东西却又不能享受。可我觉得,金钱给老葛朗台的利大于弊。金钱成了他的追求,让他的一生没有一刻是空虚的。我们不能说老葛朗台是不幸的,因为他自己感到无比的幸福,他注定是要为自己的不满足过着不断算计的人生的,金钱正是他的目标。

  他为之奋斗一生,最后也满身成就。就这样,老葛朗台在扑向让他感到温暖的镀金十字架后,满足地去世了,留下了他一生守着的巨额财产,让原本活在父亲阴影下的欧也妮走向另一个看不到尽头的黑色深渊。这些金钱又给欧也妮带来了什么?老葛朗台在世时,克罗旭和格拉桑两家就不断大献殷勤,谁都知道,娶到了欧也妮就带到了一座金窖,谁会放弃得到金窖的机会呢?但纯洁的欧也妮怎会喜欢上那群利欲熏心之徒。这时,夏尔出现了,带来了一身债务与吸引着欧也妮的巴黎的气息。老葛朗台眼中弥漫的是为兄弟家破产而感到的悲伤,而欧也妮落下的泪中满是她那颗真挚的心对堂兄的同情。她感到夏尔是那么的美好,不能让他受丁点儿委屈。她突然变得勇敢起来,不顾父亲的命令一心想为夏尔做点儿什么。我想,只有最纯洁的爱慕才有这样果断勇敢的力量。但欧也妮错了。她还是一片棘荆中唯一的那朵百合,夏尔并不是第二朵。她为他还清了债务,他也被打发走了。欧也妮一心相信夏尔的每句话,可夏尔呢?一旦离开了索漠城,他心中还有多大的地方是想着欧也妮的呢。在我眼中,他不过是个衣冠楚楚的禽兽,是没有克罗旭格拉桑表现得露骨的另一个克罗旭另一个格拉桑。

  当老葛朗台去世,欧也妮还在索漠翘首等待时,他已成家。只是不知当他得知自己的表姐已成为个百万富翁时会是怎样的表情。金钱从未带给欧也妮好日子。她本可以从小享受好的物质待遇却在困苦中长大。如今终于继承万贯家财,却又被迫陷入一群贪婪之徒的追逐围猎中。可怜的欧也妮并不是刚毅聪慧的女子,结局的悲惨不言而喻。作为局外人,我们应当看清老葛朗台一家的悲剧。应该明白金钱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没有金钱的日子是困难的,但整日追求金钱也会在灵魂上得到更多的痛苦。金钱可以造福贫困的人,却也是欲望的象征。有太多的人盲目地追赶从而迷失了自我。

  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无论金钱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都应记得快乐的生活不是拥有多少,而是给予多少。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相关文章:

1.读《欧也妮·葛朗台》有感作文

2.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600字大全

3.欧也妮葛朗台英文版读后感

4.欧也妮葛朗台的读后感1000字-遇见作文

5.《诗经·葛覃》读后感

6.妮妮妹妹的“折磨”_700字

7.达贝妮语录

8.李白《黄葛篇》译文 《黄葛篇》赏析及鉴赏

9.诗经葛覃原文鉴赏

上一篇:读《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下一篇:读意林有感